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消化管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消化管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消化管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消化管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消化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48页消化管消化管教学内容1.掌握内脏的概念,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点。3.掌握牙的一般形态、构造,理解舌的形态结构;掌握三对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4.理解咽和食管的位置、形态、分部和结构。5.掌握胃、小肠、大肠的位置、分部及组织结构特点。第2页/共48页消化管内脏:解剖学上通常将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4大系统的器官合称之为内脏。研究内脏各器官位置和形态结构的科学称之为内脏学。根据结构可分为: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内脏学概述一、内脏的概念第3页/共48页消化管㈠中空性器官:管状、囊袋状消化管壁由4层构成;呼吸、泌尿、生殖多由3层壁组成。㈡实质性器官:柔软组织集团,无特定空腔,表面包有结缔组织被膜,并伸向器官实质内,分隔成若干小叶。门:器官的凹陷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导管出入器官之处。第4页/共48页消化管二、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一)胸部标志线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第5页/共48页消化管1.九分法:上水平线:两侧肋弓最低点连线。下水平线: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右外侧区(腰区)脐区左外侧区(腰区)右腹股沟区(髂区)腹下区(耻区)左腹股沟区(髂区)(二)腹部的分区第6页/共48页消化管2.四分法: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第7页/共48页消化管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部分。下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消化管:口腔腺、肝、胰、消化

管壁内的许多小腺体,分泌

物借导管排入消化管腔内。功能:摄取食物、物理和化学消化、吸收。消化腺:第8页/共48页消化管消化管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自内到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一)黏膜: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二)黏膜下层: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含小动脉、小静脉与淋巴管。(三)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分为平滑肌。(三)外膜: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称为纤维膜,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称为浆膜。第9页/共48页消化管口裂、口腔前庭、固有口腔(一)口唇和颊唇红、鼻唇沟、人中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牙冠处有一小粘膜突起,有腮腺管的开口。二、口腔第10页/共48页消化管(二)腭硬腭(前2/3)软腭(后1/3)腭帆、腭垂(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扁桃体窝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口。第11页/共48页消化管构造:形态牙冠:牙冠腔牙颈:牙根:牙根管、牙根、尖孔牙髓:牙冠腔和牙根管内的血管、神经、结缔组织总称。牙质:釉质:粘合质:覆于牙根、牙颈表面。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1.形态和构造(三)牙第12页/共48页消化管2.分类: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乳牙:20个,上、下颌、左、右半侧各5个。恒牙:32个,上、下、左、右半侧各8个。第3磨牙

称迟牙,不萌出者占30%。3.牙式:Ⅲ左下颌乳尖牙6右上颌第1恒磨牙第13页/共48页消化管(四)舌:骨骼肌覆以粘膜而成咀嚼、吞咽食物、感受味觉、辅助发音。1.形态:舌背:“∧”界沟、舌体(前2/3)、舌根(后1/3)舌盲孔舌尖第14页/共48页消化管(1)粘膜: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7~11个叶状乳头:舌扁桃体:舌根粘膜内,由淋巴组织构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突起。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2.构造第15页/共48页消化管(2)舌肌:舌内肌:改变舌的形状舌外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颏舌肌:收缩时改变舌的位置。颏舌肌:起于颏棘,止于舌正中线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第16页/共48页消化管(五)口腔腺(唾液腺)小唾液腺:舌腺、唇腺、颊腺……大唾液腺:1.腮腺:三角楔形,浅部和深部,腮腺管于颧弓下一横指处越过咬肌前缘处弯向内侧,穿颊肌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第17页/共48页消化管2.下颌下腺:下颌体和二腹肌之间的下颌下三角内,卵圆形,腺内侧发出腺管(下颌下腺管)开口于舌下阜。第18页/共48页消化管3.舌下腺:舌下襞粘膜深方,10~15条舌下腺小管直接开口于舌下襞表面;一条舌下腺大管开口于舌下阜。第19页/共48页消化管三、咽(一)位置、形态: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长12cm。上端起自颅底外面,下端至第6颈椎下缘平面续于食管,后壁平坦,借疏松结缔组织连于上位6个颈椎体的前面,侧壁与大血管、甲状腺毗邻。第20页/共48页消化管(二)分部:按前方毗邻,以腭帆后缘和会牙厌上缘平面为界,可分为:鼻咽:(鼻咽部)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后缘平面续口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鼻咽癌好发部位)、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增殖腺)第21页/共48页消化管2.口咽:(口咽部)腭帆后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腭扁桃体:扁桃体窝内,椭圆形,内侧面朝咽腔,扁桃体小窝,扁桃体的外侧面和前、后面均包被以结缔组织构成的扁桃体囊。咽淋巴环:围绕在鼻腔、口腔、咽腔连通处的周围,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具有防御功能。第22页/共48页消化管3.喉咽:(喉咽部)最下部,稍狭窄,上起于会厌上缘平面,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食管相续。梨状隐窝第23页/共48页消化管四、食管(一)形态、位置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续,脊柱前方下行,入胸腔,穿食管裂孔,平11胸椎体高度,中线左侧与胃的贲门连接。第24页/共48页消化管颈部:5cm,C6下缘→颈静脉切迹;胸部:18~20cm,颈静脉切迹→食管裂孔;腹部:1~2cm,食管裂孔→贲门。分部第25页/共48页消化管3个生理性狭窄:第1狭窄: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第2狭窄: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左前方处,距中切牙25cm;第3狭窄: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二)食管的狭窄第26页/共48页消化管五、胃消化管的膨大部分,有受纳食物和分泌胃液及内分泌作用。(一)形态和分部:前壁:后壁:上缘:胃小弯,角切迹下缘:胃大弯入口:贲门,贲门切迹出口:幽门形态第27页/共48页消化管分部:贲门部:胃底:(胃穹)胃体:幽门部:中间沟左侧幽门窦(胃窦),右侧为幽门管。此部和胃小弯附近是溃疡和癌症好发部位。第28页/共48页消化管(二)位置:大部左季肋区,小部腹上区。贲门在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体右侧,剑突下方可触诊到胃前壁的中间部分。胃前壁右侧与肝左叶、左侧与膈相邻,有左肋弓遮掩;剑突下方与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左肾、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第29页/共48页消化管(三)胃壁的组织结构:自内向外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1.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粘膜肌层由平滑肌组成,固有层有大量的胃腺。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主细胞合成、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颈黏液细胞分泌含酸性黏多糖的可溶性黏液。第30页/共48页消化管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3.肌层: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构成。环形肌在贲门和幽门处形成括约肌。4.外膜:浆膜第31页/共48页消化管六、小肠

5~7m,上起幽门,下续盲肠,蟠曲于腹腔中下部,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并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分为:

25cm,紧贴腹后壁上部,包绕胰头围成“C”型,可分为4部:1.十二指肠(一)形态和分部:第32页/共48页消化管(1)

上部位于第1腰椎平面正中线右侧,近端起于幽门,水平移向右后方,肝门下方,胆囊颈附近急转向下,移行为降部,弯曲称十二指肠上曲,近侧壁薄,粘膜光滑平坦,无环状襞,称十二指肠球(部)。第33页/共48页消化管(2)

降部起于上曲,下行于第1~3腰椎体、胰头右侧,在第3腰椎体右侧,转折向左,续水平部,弯曲称十二指肠下曲。粘膜呈环状襞,十二指肠内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距中切牙75cm,十二指肠小乳头。第34页/共48页消化管(3)

水平部

(下部),起于下曲,在第3腰椎平面横过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体前方,至腹主动脉前方,第3腰椎左前方,移行为升部。第35页/共48页消化管(4)

升部

水平部末端斜向左上方,至第2腰椎体左侧转向前下,移行为空肠,弯曲称之为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悬肌将十二指肠空肠曲固定于腹后壁的右膈脚上,该肌与包绕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第36页/共48页消化管2.空肠和回肠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下接盲肠,有肠系膜系于腹后壁。系膜缘、游离缘(对系膜缘)第37页/共48页消化管空肠回肠位置近2/5,左上腹远3/5,右下腹形态粗,壁厚,粘膜环状襞高细,壁薄,粘膜环状襞低外观血供丰富,粉红色血供稍差,粉灰色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泡(Peyer斑)Meckel憩室无可有第38页/共48页消化管(二)小肠壁的组织结构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

其结构特点是管壁有环形皱襞,黏膜有许多绒毛,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肠腺,其开口位于绒毛根部之间。绒毛和肠腺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关系密切。

小肠腺由上皮向固有层内凹陷形成,又称肠隐窝。腺上皮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少量的内分泌细胞和干细胞。第39页/共48页消化管七、大肠

最下段,1.5m,起于回肠,止肛门,围绕在空、回肠的周围。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三个形态特征:结肠带:3条结肠袋:各袋之间有横沟隔开,腔内形成结肠半月袋。肠脂垂:第40页/共48页消化管(一)盲肠起始部,左接回肠,向上连升结肠,6~8cm,位于右髂窝内,无系膜,少数人有系膜故可活动,个别可高至髂嵴以上,甚至达肝下,也可低至盆腔内。回盲口、回盲瓣、阑尾开口第41页/共48页消化管(二)阑尾附于盲肠后内侧壁的一小段肠管,状似蚯蚓,6~8cm,最长可达30cm。三角形系膜系于肠系膜下端,3条结肠带均集中至阑尾根部,依此可寻找阑尾。位置:右髂窝内,但变化甚大,回肠后位、盲肠后位多见。第42页/共48页消化管

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Lanz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阑尾根部体表投影:第43页/共48页消化管(三)结肠盲肠与直肠之间一段大肠,

方框状,包围在空、回肠周围,

可分为:升结肠:15cm,结肠右曲(肝

曲),贴附于腹后壁,活动性甚小。横结肠:50cm,下垂的弓形弯曲,结肠左曲(脾曲),有系膜系于腹后壁的上部,活动度较大。降结肠:20cm,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无系膜。乙状结肠:45cm,“Z”或“M”,至第3骶椎平面处续于直肠,有系膜系于盆腔后壁,活动性大。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