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体育之乡(市)_第1页
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体育之乡(市)_第2页
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体育之乡(市)_第3页
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体育之乡(市)_第4页
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体育之乡(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体育之乡(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和国家体委《关于加强县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推动城乡体育社会化,以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体育运动,强国强民。国家体委于1984年12月20日和1985年10月15日公布《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和评选办法(试行)》和《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的细则(试行)》。要求自198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提出的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是:党政领导重视;体育机构健全;群众活动普及;业余训练成绩显著;竞赛形成制度;注重技术推广;建好场地设施;推进体育社会化。广东省体委认真贯彻落实,在全省开展争创“广东省体育先进县”和“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许多县(市)相应制定规划,积极创造条件,为成为体育先进县努力。至1986年8月27日,有20个县被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县”。再经省体委检查、推荐,国家体委验收、审核。1987年,广东有10个县,第一批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至2000年11月,共七批53个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和被国家认可的21个“全国体育之乡”。其中,第一批1987年授予7个县:增城县、顺德县、南海县、三水县、梅县、东莞县、中山县、台山县、英德县、潮州市(县);第二批1988年授予4个县:花县、番禺县、遂溪县、揭阳县;第三批1990年授予3个县:斗门县、开平县、新兴县;第四批1993年授予6个县:曲江县、恩平县、新会县、髙州县、髙要县、四会县;第五批1996年授予7个县:从化市(县)、髙明市(县)、鹤山县(市)、连州(县)市、普宁市(县)、罗定(县)市;第六批1998年授予3个县:澄海市(县)、南雄市(县)、化州市(县);第七批2000年授予20个县:惠东县、吳川县、仁化县、平远县、五华县、郁南县、兴宁县(市)、翁源县、乐昌县、信宜县(市)、阳春县、饶平县、紫金县、阳山县、龙川县、海丰县、连山壮族瑶瑶族自治县、德庆县、深圳市宝安区、广州市白云区等。建国后第一届《广东省志•体育志》记述了17个“全国体育先进县”和2个“全国体育之乡”。本志依次继续记述第一届未入志的36个“全国体育先进县”和19个“全国体育之乡”。十八、“全国体育先进县”---曲江县曲江县是广东省文明古县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乡、镇经济不断增长,体育活动迅速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极为活跃,广泛开展健身活动。1993年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重视学校体育。改革开放后,每周除两节体育课外,还辅以两小时课外活动,每天坚持早操、课间操和眼睛保健操。1985年以后,重点曲江中学每周体育课增至3节,每天保证学生有1小时体育活动。全县中、小学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7年达标率为60.91%,(中学79.3%,小学49.4%),重点曲江中学达到96%。该县从1997年起,每年坚持对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检查制度。1998年,中、小学生总体合格达到99.21%。其中,小学生合格率为99.05%,中学生合格率为96.92%。注重办好业余体校。曲江区业余体校成立于1973年11月,学员均为区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平时在学校正常学习文化课,每日清晨上学前及下午放学后接受系统的体育训练,每日训练不少于2小时,设有田径、举重、柔道、乒乓球、武术五个班,学生人数110人。至1987年,业余体校开设田径、射击、射箭、武术、乒乓球、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艺术体操等9个班,学员115人。至1987年,向省体校输送4名、向韶关体校、体育中专输送35名运动员;全县中学考入大专院校43人、体中专21人。该县有5名运动员获得一级运动员称号。1985~2000年,曲江县共向省输送体育人才11人。其中举重1人、射击1人、武术1人、射箭5人、田径1人、其它2人。重视城镇体育活动。一是开展球类比赛活动。1979~2000年,县属各单位,每年元旦、春节、“三.八”、“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行篮球、乒乓球、中国象棋、拔河等体育比赛活动,已形成制度。其中,1987年,全县职工举办各类体育比赛达72次,有13445人参赛。二是各机关、工厂等单位开展业余足球活动。从1984年起,在县城已自发组织起9个业余足球队,4月1日至5月1日,举办第一届“马坝杯”足球邀请赛。至1987年共举办4届“马坝杯”足球赛,业余足球队发展到28个。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979年以后,该县的干部、职工以跑步的形式锻炼身体,至1993年,曲江县(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有150591人,占全(县)区总人数的40%。至2000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增加到185152人,占全区总人数的45%。1997~2000年,该县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1998年,全民健身计划委员会发出通知后,每年六月为“全民健身活动月”,已成制度。重视发展农村体育。1979年以后,全县各公社,后称各区镇开展篮球、乒乓球等活动,还组织农村篮球队、乒乓球队集训,多次组织友谊比赛活动。每二年举行全县农民篮球赛,已成制度。武术、舞狮、赛龙丹、中国象棋等传统体育活动遍及全县城乡各地,根据节日需要,有序开展活动。其中,武术是与舞狮结合在一起的,1个舞狮队就经常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进体育社会化。该市城乡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1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5%。一是学校体育制度化。全市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设体育课,坚持每天做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平均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认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4年,学校锻炼标准施行率到100%,达标人数48909人,达标率91.4%。二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多样化。90年代初期,组织市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市直机关主要领导、各镇党委书参加,举行篮球赛。该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球类、跑步、棋类、太极拳、气功、健身操、体育舞蹈等健身活动,每周3次,有21271人经常锻炼,占职工总人数的40%。各行业百人以上的基层单位,建立业余运动队。市妇联、共青团、老龄委、总工会、文化、教育等部门和团体,在“三八”、“五一”、“五四”、“七一”、“国庆”、“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都举行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三是老年人体育正常化。1987年,有基层老人活动中心35个,3200人参加活动,占离退休人数的86.3%。1987年以后,每年举行一次老年人体育运动会,设有门球、乒乓球、象棋、健身操、气功操、太极拳等项目。至2000年,每届有30个代表团,500人以上参加。四是乡镇体育传统化。该市有乡镇体协18个,以文化中心、文化站、青年活功之家为依托,开展体育活动。在传统节假日举行体育体育竞赛,每年组织290次,参赛人数59600人,占总人口的13.4%。注重技术推广。市建立体育指导中心,开展技术推广研究,配有兼职体育干部4~6人,建立固定的活动场所。市电视台、电台、《恩平报》设体育专栏,开展体育宣传和健身咨绚活动;注重体育技术骨干培训,每年举办两期体育骨干训练班。教育局每年组织体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2次。承办全国性竞赛活动,促进技术交流。1994年10月,该县承办全国第十届“三英杯”乒乓球赛。来自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广东和该市6支代表队80名乒坛好手参加比赛,有16000名群众观看。举办“三英杯”赛,进行技术交流,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提高。抓好业余训练,为省、市输送人才,为社会培养体育骨干。该市有业余体校1所,设篮球、田径、羽毛球班,按规定配备7名专职教练员。市体委每年制订业余训练计划和业余训练网点规划,提出以田径为重点,巩固提羽毛球、篮球运动水平,发展游泳、举重等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在11所中学训练和参加地区比赛活动。至1995年,向省输送优秀运动员5名(省击剑队胡顺庆、何文湛;举重队吳永娇;跳伞队陈素兰、黄浩彬)。举重运动员吳永娇在1994年11月全国举重比赛中以107.5公斤成绩打破4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获得该级别及总成绩两项冠军。1995年7月,在波兰华沙举行首届世界青年女子举重锦标赛上,夺得抓、挺及总成绩3枚金牌。同年有3名苗子送入省体育院校。兴办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事业发展。该市体育中心管理公司除利用体育场四周30个卡位出租,实行以场馆养场馆外,还开办“水上乐园”,每天接待数以百计青少年、儿童及家长游玩,为市民提供一个别开生面的游乐场所,为恩城增添新景点。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收入,又较好地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二十、“全国体育先进县”——新会县中共新会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体育训练环境,建立健全各类体育协会,充分发挥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从1987年起,连续两年获得“广东省体育贡献奖”和“群众性长跑先进县”称号。199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该县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加强机构建设。1988年,县体委增设训练股,连原有的行政秘书股、群众体育股、业余体校,共有4个内设机构编制干部13人,业余体校有教练和工作人员14人,场地工作人员10人。各区(镇)成立体委领导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由教育局和各区(镇)教育办公室组建的体育领导小组或体育教研组领导。厂矿企业体育由基层工会和基层“体协”组织活动。重视农村体育。1986年,全县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逐步发展,每逢节、假日都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如篮球、足球、长跑、乒乓球、拔河、游泳、龙舟、醒狮、武术等。1987年,全县各镇参加县举办的农民“荷花杯”篮球赛。1988年端午节,全县有8个镇共出动45条龙舟、2580人参加龙舟竞渡,观众达9.5万人;新会组团参加江门市农民运动会,获团体总分亚军和男子、女子乒乓球团体冠军,女子单打冠军;双水镇农民张惠兰参加广东省马拉松长跑比赛夺得女子第一名,1990年被评为广东省群众长跑十佳之一。1988年、1992年,县先后举办第五、六届运动会,各镇参加比赛。1991年,荷塘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重视职工体育。1986~1992年,全县建立健全各类职工体育协会。篮球协会:1988年成立371支篮球队,3990人,以基层赛为主,做到每月有球赛。乒乓球协会:基层有57队,407人,每年举行1~2次比赛。棋类协会:有101支象棋队伍,406人,每星期有活动,每年举行1~2次比赛。1991年,协会邀请国内象棋特级大师吕钦、杨官璘等8人到县指导、讲课。气功协会:组织培训班,并邀请广州气功大师来县表演、指导、讲课。醒狮协会:有356队,8530人,以县建公司队为代表,经常参加县内各种喜庆活动。羽毛球协会:以基层活动为主,每年举行1~2次比赛,并训练培养新秀参加市、县以上比赛。武术协会:有11队,420人,以基层活动为主。注重发展群众性竞赛活动。县体委每年联合总工会、团县委、妇联举办各项长跑活动,如开展冬、春长跑活动已形成经常化。198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全县有18000人参加“强国健民”长跑活动日。1990年有12万人参加迎亚运的“亚运之光”长跑活动。1991~1992年,先后举办篮球、足球赛、乒乓球、羽毛球赛、象棋、围棋赛。建筑系统“建设杯”、青年企业协会“青企杯”、糖烟酒公司“嘉达杯”篮球赛和水泥厂“葵峰杯”、县“迎春杯”足球赛等。1991年,县举办“振兴杯”乒乓球邀请赛;1992年,县男子乒乓球单打联赛;1991年,县举办羽毛球“合纤杯”邀请赛。棋类协会先后举办“新景杯”象棋赛、象棋擂台赛、“新环杯”围棋赛和县劳协、个协象棋选拔赛等。重视学校体育。1986~1992年,学校体育继续执行“两课”、“两操”、“两活动”制度。为落实国家教委规定的有关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设备的要求,给新建和原有中学配备田径场、篮球场、体育馆、游泳场等设施。1990年,全县适龄学生为99198人,测验人数97438人,达标人数82540人,分别占适龄学生和测验人数的83.2%和84.7%。1991年,适龄学生119413人,测验人数117034人,达标人数98546人,分别占适龄学生和测验人数82.5%和84.2%。1992年,全县适龄学生全部参加测验,达标率为86.4%。重视业余体校教育。1987年,大窝底体育场体委办公大楼落成,业余体校学生搬进大楼食宿。按照“从小培养,多年训练,打好基础”的要求,改革训练体制,教练员选定运动员后就负责该运动员的全过程培训任务。1989年增设各项训练器材,改善训练条件。重点对身体素质和各项技术基础进行训练。1986~1992年,业余体校为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8人,为省体校输送运动员12人,为各大专院校输送运动员4人。1986~1992年,县举办短期业余训练班,学生70人,进行田径、游泳、跳水短期培训,从中挑选优秀的学生进县体校;各镇选送上来的体育教师40人,进行田径、篮球、游泳、跳水等项目裁判员的培训。此外,选派短跑、竿高组教练员各1人参加全国田径短跑、撑竿跳高岗位培训班;选派8人次参加省举办的游泳、田径、跳水教练员岗位培训班;选派7人次参加江门市举办的游泳、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班。重视老年人体育。1986~1992年,老年人体育活动以养生健体为主。活动地点多在盆趣园、动物园、马山、河滨路一带,活动项目有太极拳、太极剑、气功、武术、练腿力等。1990年起又盛行练香功。注重发展重点体育项目。一是田径。1986年后,从小学四年级起抓紧训练,教练员每年都到县内各镇选拔田径人才。1990年,县政府增拨10万元兴建大窝底田径场自动喷水装置和铁皮屋,购置田径训练器材。县田径队参加省级田径比赛7次,获得14个第一名;参加全国田径比赛3次,获得3个第一名。二是游泳。1986年后,从小学一年级抓起,教练员每年到县内各中、小学选才。1989年到10个镇50所学校选出100人,利用暑假进行试训,较好的苗子送到县体校培练。1988年,县增拨5万元兴建室内游泳池加温炉,冬天水温保持在25℃三是篮球。1986年8月,县举办首届“青企杯”篮球赛,至1992年共举办7届。还举办各种类型篮球赛,如“公仆杯”、农民“荷花杯”、“迎春杯”等。县里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篮球队,每年除正常训练外,还经常邀请邻近市、县篮球队和港澳篮球队来县比赛,并组织篮球队到港澳等地访问。四是跳水。1986年后,重点抓好小学1~3年级的基础训练。教练员每年都到省或全国赛的地点观摩学习,到省体工队跟班训练,参加省办的跳水教练学习班,提高教练水平。逐年增加地垫、陆上跳水弹网架、水上合金跳板跳水训练器材设施,初步成为省跳水训练基地之一。1987年,参加省赛获得4个第一名,参加全国赛获得1个第二名;1989年、参加江门市第二届运动会跳水比赛获团体总分冠军。五是蹼泳。1981年,新会县游泳运动员李金胜入选省蹼泳队,1982~1985年,参加全国比赛和多项国际性比赛,获24个第一名(破7项全国纪录)。刘秋荣1988年入选省蹼泳队,1989年获全国冠军,1990年3项(100米器泳、50米屏气、4×100米接力)6次打破世界纪录。1991年、1992年刘秋荣50米屏气和李兰爱4×200米接力两次打破世界纪录。1992,刘秋荣参加第六届世界蹼泳锦标赛获金牌和银牌各一枚。重视体育竞赛。1988年9月18~26日,第五届新会县体育运动大会在县人民体育场举行。田径、游泳有10人14次破江门市纪录。1992年10月18~28日,第六届新会县体育运动大会在县人民体育场举行。田径、游泳、举重各有1人2项超省少年纪录。1986~1992年,县级单项体育竞赛共举行81次,其中田径21次、游泳10次、长跑13次、篮球14次、足球11次,还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举重、醒狮、航模等比赛。1986年6月~1991年11月,曾先后承办4省篮球邀请赛、省少年田径赛和省少年田径撑竿跳高集训调赛。1987年10月~1992年1月,承办了全国六运会水球赛、全国女子足球联赛。输送人才。1986~1992年,全县向省输送8名运动员,其中刘秋荣1990年3项(100米器泳、50米屏气、4×100米接力)6次打破世界纪录,1991年50米屏气潜泳又破世界纪录;1992年刘秋荣、李兰爱分别破50米屏气、4×100米接力世界纪录。二十一、“全国体育先进县”---髙州(县)市高州市体委(局)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人民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竞技体育稳步前进。1993年,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重视健全体育机构和场馆建设。高州体委(局)机构设置有人事秘书股、群体股、体育市场股、业余体校及体育服务部;行政编制人员11人,其中正副局长3人,正副主任科员3人;共有在编干部职工32人。至2000年,有简易体育馆一个,田径场一个,乒乓球馆(室)2个,举重练习房一个;市业余体校设置田径、乒乓球、游泳、举重、篮球等五个班,设专职教练员7人,在训学生115人。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组织全市民众参加健身体育节活动。1993~2000年,每年举行一次全民健康体育节。1993年首届体育节有800名运动员,至2000年第八届运动员上升到3800名,是首届的4.75倍。2000年,在全市“七一”篮球赛中,28个镇和街道全部参加镇(街道)组比赛;13个市直机关单位参加城区组比赛,成为高州市最大规模的篮球赛。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为加大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该市坚持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在宣传周期间利用板报,组织知识竞赛,宣传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和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不断改造完善社区群众健身活动场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有明显改善,每天到场活动的群众达3000人次。这是落实《十项民心工程》的具体表现,为市民办了一件好事实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大幅度提高。该市33所中心小学,62所中学都按要求坚持上体育课做课间操、眼保健操,坚持开展体育达标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中小学生达标率89.9%,全市中小学生体质不断增强。并以体校为龙头,以高州中学、市一中、市二中和市四中等四所重点中学、32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网点学校为骨干,以全市中小学为基础的业余训练体制,开设田径、举重、篮球、乒乓球、游泳五项基础上增设摔跤、跆拳道等项目,体校按各岗位建立责任制,大胆改革,提髙输送运动员数量和比赛成绩。贯彻实施《广东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培育、规范体育市场。一是巩固发展体育彩票业。组织全市体彩管理干部赴茂名等市参观考察,交流学习工作经验和通过自由报名和公开抽签形式,增设体彩销售站点。并制定实施《高州市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站点记分考核办法》,聘请业务专管员和宣传辅导员,充实技术服务和宣传工作人员力量,做到“技术保障、管理服务、宣传指导”三项工作全面推进。为该市体育事业发展积累公益金。二是加强体育市场管理。该局成立体育法规执法领导小组,落实人员和经费,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大力抓好体育市场管理,使该市体育市场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体育市场工作稳步发展。至2000年该市有体彩足彩点25个、台球室103个、棋牌室66个,呈现发展势头,推动了体育产业化进程。重视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一是武术。1979年,县开设业余武术班,学员有200~300人。1980~1982年,全县先后建立起215支武术狮子队,有民间武术教练300人,参加学习武术的有2万人。1982年2月,高州县武术协会成立,乡镇相继成立13个武术分会。1983年,对武术狮子队进行登记管理,对武术教练培训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此后县(市)每次县运会均举行武术比赛,有利于民间武术项目的继承与发展。二是舞狮。1979~2000年,该市每逢春节,元宵,年例等节日,高城区,西岸、红花,潭蒲等地的狮子武术队都到城里“采青”表演。1999年澳门回归,举行狮子大汇演。三是舞龙。每适佳节,“龙队”就出来活动,表演。最多的时候,有六、七条。高城的舞龙活动,有一个精彩的节目“火局龙”。当舞龙队伍游完本神社街道后,便选择一个比较宽阔的地方,开展“火局龙”活动四是龙舟。龙舟竞渡,是在农历5月5日这天进行。1987年端午节的龙舟比赛最为壮观,该县第一次出现女子龙舟队。进入90年代,高州县一些比赛队伍添置专用比赛龙舟,每年端午节,有成千上万的城乡男女老少到此观赏龙舟竞渡。五是棋类。80年代,该县又涌现出一批中国象棋新秀。进入90年代,县(市)棋协活动日趋活跃,每届县(市)运动会都要举行棋类比赛;每逢节假日,举行各种棋类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六是拔河。拔河运动遍及城乡、机关、学校、工厂。每逢节假日,各地都举行群众性的拔河比赛活动。1988年5月,县财贸战线体育运动会,有拔河比赛,就有20支队伍,300名运动员参加。每届县(市)运动会,每个节假日,无论城乡都喜欢搞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二十二、“全国体育先进县”---髙要(县)市高要(县)市,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1993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后,分别有南岸、白土、金利、大湾等镇(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亿万全民健身先进镇”、“全国体育先进镇”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该县重视场地设施建设。该县重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多条渠道筹集资金,狠抓体育场地硬件设施建设。至2000年,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有体育馆3个、田径场9个、小运动场48个、足球场5个、篮球场458个、有固定看台灯光球场6个、综合房1个、游泳池5个、羽毛球馆1个、乒乓球馆21个、武术馆1个、摔跤柔道馆1个、举重馆1个、健身馆1个、台球馆9个、网球场1个、室外射击场1个、高尔夫球场1个。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体育活动。该县结合当地实际,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构建全方位的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点带动面,全面推进,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每年举办各项群众性体育赛事,精心指导和配合市属各单位及各镇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至2000年,平均每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群众体育活动达200次,参加体育活动有30万人次,占人口总数42%。踊现出一批优秀先进集体和个人,先后获得国家、省、肇庆市先进奖项。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从1991年起,上级体育部门先后在该市举办国家摔跤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和肇庆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该市组织市、镇体育骨干参加培训,体育骨干队伍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到2000年,该市体育指导员共有200多人。重视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国民体质监测是该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体现。该市对国民体质监测高度重视,根据省体育局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制定每年工作实施方案,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及时掌握国民体质状况、动态,观察国民体质的变化,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为高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出积极贡献。重视业余训练。该市业余训练以业余体校为主,至2000年,在训学生200人,教练9人(中级教练2人、初级教练4人)。业余体校通过加强与体教结合的网点校沟通联系,明确树立“竞技体育就是尖子体育”的观念,努力构筑市、镇、校三级业余网络,进一步合理调整全市各级业余训练布局。突出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确立以田径、游泳为龙头项目,摔跤为重点项目,篮球为优势项目,举重、武术、乒乓球为潜优势项目,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提高业余体校向国家和省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每年向省、肇庆市输送一大批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该县重点抓好摔跤、篮球等优势项目,突破举重、武术、游泳、乒乓球、足球等潜优势项目。在参加省、全国、世界赛、亚洲赛上,取得可喜成绩。至2000年,在世界赛上有8个项目夺得第一名,一个项目取得第二名;亚洲赛上有8个项目夺得第一名,1个项目取得第二名;在全国赛事上,有21个项目获得第一名,7个项目取得第二名,1个项目获得第三名。同时,不断向上级输送人才,至2000年,有73人输送上省,有8人输送到市。重视发展特色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赛龙舟是高要市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有“龙舟之乡”称号的高要市金利镇,1990~2000年,有100个自然村,拥有龙舟超过110条。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是金利镇龙舟传统节日,各村至少有一条龙舟参加竞渡。该镇还积极组织龙舟队参加国内外龙舟竞渡活动。舞龙高要县回龙镇宽郊,喜爱舞龙活动。1983年,在乡党支部的支持下,由群众民主产生舞龙会筹备委员会。1984~2000年,舞龙筹备委员会组织舞龙队分别到佛山、肇庆、高要等各县市(区)的庆典活动表演,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和关注。每年春节期间,回龙镇宽郊举行舞龙盛会,金龙所到到之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挂青烧炮,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已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传统体育活动。醒狮武术1979~2000年,每年大年初一至初六,全市有1000支醒狮武术队到各圩镇、各自然村表演,场面热烈,观众如潮。高要县每条自然村,至少有一支醒狮武术队,甚至小学校也成立醒狮队。在髙要县,醒狮已由一种民间传统活动,发展成为一种体育竞技运动。高要县的醒狮队凭借非凡的表演技艺在省内外得到好评。禄步镇北根村醒狮队也曾参加广东省醒狮表演。二十三、“全国体育先进县”---四会县改革开放后,四会的体育有新的发展,群众体育、业余训练、运动竞赛、人才输送连创佳绩,各项体育事业持续发展。1993年被国家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重视中小学校体育活动。1979年,全县贯彻《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要求“三好学生”必须体育成绩合格,体育分数上线者方能升高中。从1979年开始,每年均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1983年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每年对各学校进行抽测检查,并在全(县)市中小学校开展创建传统项目学校的活动,四会中学的田径、华侨中学的女子足球项目被广东省教育厅、体育局评为广东省的传统项目学校,每年均参加省的传统项目的比赛。1985年开始举行全(县)市“雏鹰杯”小学生田径选苗赛、小学生游泳赛、中小学生篮球赛、中小学生乒乓球赛。1992年9月,全(县)市各中小学及完全小学三年级以上班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每年举办一期体育组长学习班。重视职工体育活动。改革开放后,职工体育尤为活跃。1980年开始,四会镇规定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为城区举行群众性环城跑活动时间,工人、职工、教职员工、机关干部、城镇居民纷纷积极参加,已成制度化。1986年12月举行的镇职工环城跑活动有102个单位的15547人参加,至1989年增加到20340人参加。并能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进行早操、工间操、课间操,掀起了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潮。1980~2000年,县总工会两年举办一次职工运动会,开设的项目有篮球、乒乓球、田径、游泳、中国象棋、武术、足球、羽毛球。各单项协会,各厂矿、企业、单位,尤其是民营、私营企业纷纷举办有自己特色的体育节和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全民健身指导站(点)等均积极开展职工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重视农民体育活动。进入80年代,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更加活跃。1986年春,全县15个区(镇)场,127个乡村的农民参加全国迎接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性接力长跑活动,总路程为200公里。1988年4月,经过选拔,组成四会县农民体育代表队参加肇庆市首届农民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随后,代表肇庆市参加广东省农民运动会,张玉英获田径800米跑第一名,黎秋英获女子自行车负重比赛第三名。90年代开始,农民体育活动又有新发展,全县农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掀起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和创全国体育先进县、体育先进镇活动。1992年9月1~4日,广东省首届体育先进乡镇乒乓球赛(男子团体)在该县举行,有9市1县的体育先进乡镇乒乓球代表队参赛。1993年,四会县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后又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从2000年开始,该县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国家开展体育节活动,各镇根据本镇及村的实际情况举办镇的体育节,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活动。重视老年人体育活动。80年代初,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者渐多。1984年,四会县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后,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更为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项目由原来单一的乒乓球、象棋发展到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汽枪射击、门球、钓鱼以及爬山等。1985年9月,举办首届县老年人运动会,开设的项目有乒乓球、象棋、太极拳、汽枪射击,有111位老人参加。老年人体协还制定了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县性老年人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制度。至2000年,体育活动的项目有乒乓球接力、土保龄球、抛圈、定点投篮、爬山登高等。各项目组建了体育队伍,计有:12支门球队、10支桌球队、8支象棋队、5支乒乓球队,还有太极拳、太极剑等队伍。门球队经常参加省、市的比赛。重视人才培养。一是办好业余体校。1979~1982年,体校独立办校,采取三集中模式(即集中上课、训练、食宿的模式)。设三个初中班,配备7个专职中学教师。1982年,文化课教师归口教育局管理,体校文化班撤消,学生分散到城区中小学校就读。体校各项管理走上正轨,各种制度日趋完善,新增设摔跤、举重两个训练班,并与肇庆运动学校、业余体校的赛艇队、划船队、击剑队、柔道队、拳击队签订协议,共同培训运动员;还以与民办乒乓球班、棋类班共同合办的方式培训运动员。至2000年,四会市业余体校有田径、游泳、举重、摔跤、篮球5个训练班,在训学生158人。还有与肇庆运动学校共建的赛艇、划船、举重、击剑、游泳、田径、拳击、柔道等项目的70多名运动员,有教练员9人。二是重视业余训练与输送人才。建校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体育人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业余体校人才辈出:邵洁欢、冼国屏、米沛均、冼东妹、唐轶锵、潘燕萍、谢伟勇、张芳强、温秀云等在国际、国内的各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冼东妹在女子柔道比赛中,发扬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精神,力压群芳,勇夺女子柔道52kg级比赛的金牌,为国争了光,为四会人民赢得了荣誉。提髙体育经费投入,重视体育场馆建设。进入80年代中期,体委的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1993年起,县委、县政府每月拨款19000元作为业余体校经费,这对稳定业余训练、业余体校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至2000年,四会市政府,以及国家、省、肇庆市等上级体育行政部门所拨体育经费已达170万元。80年代初,各人民公社、大队、较大的自然村均建篮球场(并设有简易的灯光设备),在槎山公园兴建的四会县体育运动场,总面积有33000平方米,场内煤渣跑道设400米8条标准田径场、4个篮球训练场、一个游泳场。80年代中期,全县掀起了建设体育场地的热潮,全县14个镇均建有灯光篮球场,各管理区(村委会)均建有篮球场(要求一半以上有灯光设施),并有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较大的自然村也都建有篮球场。县城各机关、团体、厂矿、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有条件的均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及各种活动室。国家提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全市人民积极投身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从城区到乡村,都建立起自己的运动队、体育场地。在新行政中心的机关单位,所建篮球场均铺设塑胶地板,羽毛球馆、乒乓球室也铺设了地板,安装照明系统等设施。至2000年,全市有体育运动中心一座,内设一万人的看台田径场和足球场、2个篮球训练场、2个门球场;一座全省最大的室内柚木带空调设施的溜冰场,一座内设两个50米×25米的标准比赛游泳池、1个蛙蛙池,并设有能容纳1000观众座位的槎山游泳场;一座体育训练馆和供举重、棋类、乒乓球、摔跤训练的三层德智体育综合训练馆;一座4层的全民健身大楼。四会中学、华侨中学建有体育训练馆。二十四、“全国体育先进县(市)”---从化市(县) 1991年起,该县围绕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开展工作,1996年9月18日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党政领导重视。从化市委、市政府重视体育工作,把发展群众体育,增强国民体质作为重点来抓。从1991年起,把争创体育先进县(市)工作纳入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每年市长办公会议研究体育工作2次以上,分工一名副市长抓体育工作,下设办公室。为加强创体育先进县的领导,1993年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市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有2~3人做具体工作。体育经费从1991年的10.5万元到1994年的38万元,逐步增长。至1994年共投入750万元,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健全体育机构。从化市体育机构不断完善,人员逐步充实。1994年,在职在编人员36人,其中行政编制7人,事业编制29人。体委机关设行政股、群体竞赛股,管辖体校和泳场。各股、校、场按“四化”要求配备相应干部,计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正、副股长级干部6人。体委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和管理措施,以及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制,实行半年一小结,年终一总结。为加强乡镇对体育工作的领导,1992年县长办公会议决定各镇成立文教卫生体育办公室,配备专职或兼职体育干部,有效地保证基层体育工作的开展。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市总人口46万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有17万人,占37.2%。市每年举行篮球、足球、象棋、长跑、拔河、香功等多种体育比赛活动,群众踊跃参加。各镇文教卫生体育办公室、农民体协、文化站,利用节假日,以及庆典活动,组织群众开展体育比赛;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学校的体育工作进入正常化、规范化,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上好体育课和开展育活动。市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学、中心小学每年一次校运会,已成制度。1991年起,认真贯彻《国家体育鍛炼标准》,适龄学生合格率均在90%以上。老年人体育活动较为活跃。该县有固定老人体育活动场所,设有门球、地掷球场。香功辅导站主动开展工作,至1995年,已有10个辅导分站,每天有3000人参加活动。业余训练成绩不断提髙。1979年,有县业余体育学校一所。设有田径、篮球、足球、举重、射击5个项目,学生120人。参加广州市比赛,成绩优异。1991年获得广州“市长杯”女子足球赛冠军,广州市青少年射击锦标赛2项第一名,5项第二名;1992年获广州市中学生田径精英赛4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广州市桌球赛团体第二名;1993年获广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30枚金牌、14枚银牌、23枚铜牌,全国职工台球赛团体第二名,全国台球锦标赛团体冠军;1994年获广州市青少年射击锦标赛3项第一名、两项第二名、1项第三名,广州市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一项第一名,三项第二名;广州市小学生田径锦标赛获4枚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全国台球冠军赛团体冠军、单打冠亚军,广州残疾人运动会3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1991~1994年,向广东省、广州市体工队输送运动员8人,向省、广州市体校输送23人。体育竞赛形成制度。每年举办甲、乙级篮球、足球、中国象棋赛;每年一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每年举办一届台球锦标赛。每年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举办单项比赛。注重技术推广。市体委成立体育辅导中心,由体委群体干部、体校专职教练以及老年人香功辅导站负责人组成,为基层培养体育骨干和等级裁判员,并经常到基层指导训练和体育竞赛工作。注重体育场地建设。由市体委掌管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有:1965年由机关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建成,有2300个固定座位看台的灯光篮球场1个;1986年建成符合标准的体育场1座,内有8条400米跑道,田径场中心是大型的草皮足球场,有1万个座位看台;1992年建成占地15亩泳场1座,内有50米乂21米练习池1个,50米х21米比赛池1个(设有500个座位看台),儿童池1个;1993年建成的室内综合训练馆1座(长44米、宽26米,净空髙8米);1994年建成的射击场1个,内设射距50米、10靶位。各镇基本设有一场一室提供体育训练,各中学、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有较大改进和完善。规模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均有完善的体育场地。推进体育社会化。从化市体育社会化有较大发展,教育、农业、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以及各系统各行业,认真落实市体育工作计划,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市体育总会、农民体协、老年人体协、残疾人体协以及单项协会等群众体育组织,积极组织和承办各种赛事;市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成立后大力宣传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市华侨大厦企业有限公司出资举办两次台球赛,并组队参加广州市、全国台球比赛,出资30万元举办体育观赏娱乐活动。1993年,市天湖玩具公司出资组建女子篮球队,实行半天工作半天训练,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是体育事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市政府支持市体委办体育产业,在登记注册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市体委大胆尝试,组建了体育发展公司,并充分利用体育设施场地,自营和引入资金合作经营体育用品商店、溜冰场和儿童游乐园,坚持以体为主,以体促体,开拓创收,以增强体育经济实力,仅1995年就创收20万元。二十五、“全国体育先进县”---髙明(县)市该市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逐年增加。1982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31279人,到1996年参加运动人数达120397人,占全市总人数的42.5%。是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注重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学校体育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同时开展两操两活动(早操、眼保健操和两节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技能,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并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体育苗子。1982年8月,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各学校同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竞赛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定期进行新《标准》的测验。并根据自身的特点组建学校运动队,较为普遍的有田径、篮球、乒乓球项目。县(市)教育局、体委也根据各校传统的体育项目、场地、师资质量命名一批体育传统校或网点学校。同年,高明县三洲中学、合水中学、三洲小学、更楼小学被评为“县长跑选进单位”。1984~1987年,三洲中学等12所学校被评为佛山市长跑先进单位。1992年9月6日,佛山地区体委、教育局等六单位发出《关于开展冬季长跑活动联合通知》后,各学校纷纷响应积极组织师生参加长跑活动。如“迎六运群众长跑接力活动”、“百日锻炼迎亚运长跑活动”、“省统一长跑日活动”、“全民健身计划121启动工程万人长跑活动”等。重视开好各类群众体育运动会:一是认真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也称单项体育运动会。即按行业、按体育项目、按年龄(老年、青年、少年、幼儿)、按职级(副科级以上干部、股级干部),按性别(妇女)、按时尚称谓(外来工)分别举行。这些单项竞赛(或称运动会)举办时间集中在节假日或时令适应的春、秋、冬季节。因性别或年龄的差异(老年人、成年人、青年、中小学生、妇女)比赛项目也各有所侧重。老年人的比赛项目以门球、乒乓球、象棋、麻将、钓鱼为主,而青年人则以篮球、足球、乒乓球为主。中小学生的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乒乓球,90年代后增加足球。县(市)建立体育总会,根据性质与项目的不同,设立篮球协会、长跑协会、农民协会、棋类协会、机关体协、老年人体协等社团组织。每年举办县(市)运动会、龙舟赛、荷城杯篮球赛、中小学生田径赛、工人杯乒乓球赛、领导干部篮球赛、八一杯篮球赛、老年人运动会等已成制度。二是开好县(市)运动会。1990年9月1~18日,举行高明县第六届运动会,也是高明县重新建制后第一届运动会。设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中国象棋、篮球等7个比赛项目,有22个代表团、128支队伍、1914名运动员、进行658场比赛。决出57块金牌,累计总分2511分。1997年8月8日~9月18日,举行高明市第二届(又称建市后第一届)运动会。有21个代表团、155支队伍、831名运动员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中国象棋、围棋、门球等9个项目969场比赛。有20人改写高明市15项记录,决出131块金牌,累计总分8486分。重视开展社团体育。《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明人民的体育活动更为蓬勃发展,体育社团应运而生。1985年高明县城的篮球热,催生篮球体协;90年代的足球风潮,诞生足球协会;龙舟赛的轰动效应,加速农民体协成立;1985年又成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和机关体协。1986年,机关体协举办第一届副科级干部篮球赛,至2000年,共办9届;篮球体协从1984年至2000年,共举办了16届荷城杯篮球赛;农民体协举办龙舟赛4届、农民篮球赛、农民运动会各一届;老人体协举办老年人运动会10届;足球体协每年举办4~5次竞赛;象棋体协每年春节举办擂台赛,还曾于1999年9月9日邀请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与提坷象棋队进行友谊切磋棋艺。重视发展农村体育。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各村、镇逢年过节都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最常见的有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醒狮、武术及龙舟等项目。1982年1月,恢复县建制后,各区体委或体育领导组,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体育活动。醒狮武术遍布到乡村,处处都能听到舞狮锣鼓声。篮球运动在该县(市)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竞技水平在明城地域占优势。象棋技艺在富湾区领先。乒乓球活动在更合地区比较活跃。龙舟竞赛活动在水乡三洲、西安、富湾、高明等镇开展活动。如1984年,全县9个区,有区领导小组9个,全年开展体育竞赛活动8次,有1700人参加活动。全县有200支醒狮队、有2600人参加活动;全县有20支龙舟队,参加竞赛活动的有1200人,观看群众达60000人。重视体育交流。体育交流实质上是进行技术切磋与探究,文化精神的传送与发扬。1992年9月9日,县农机修配厂出资7万元,特邀中国女篮来高明作表演,让高明人看到中国女篮的风采。该县体育交流有国际上的,有国内的。至2000年,有国外交流一次,港澳14次,内地31次。不少企业单位也以赞助经费的形式支持体育交流。办好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与人才输送。1982年成立的髙明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以下简称体校),以学习为主,业余进行训练。该校在明城中学开办一个田径班,学生15人。1984年停办。1985年重新开办田径班,学生男、女共20人。县体委并命名镇一小、三洲小学为田径网点校,每校学生名额20人。合水中学、高明二中为体校足球训练学校,各校学生名额18人。1986年9月招收学生8人。1987年增设举重班,游泳班。1989年又设篮球与足球班。1991年增开羽毛球班。1992年游泳班停办。1996年,把原来寄读于校外小学的学生统归回体校,以文化课、训练、住宿三集中的形式独立办校。设小学四、五、六3个班级,初中学生分别到荷城中学、二中上课。1996年举行高明体委与高丰纺、织染联合企业有限公司,高丰针织企业有限公司共建高明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1998年开设射击班。2000年开设技巧班。髙明体校逐渐成长,不断壮大,参加市级以上赛事取得可喜成绩。体校从1989年开始向佛山市体校及省体工队输送人才:计有省体工队9人、省体校40人、市体校输送100人。其中,陈武华夺得技巧比赛世界冠军,1995年获得国家和省体委授予优秀运动员称号;罗杰宁参加世界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夺得冠军。1995年12月,省体委授予高明市“输送世界冠军人才奖”。搞好场馆建设。1979年,全县有篮球场78个。至1983年建有运动场1个、小运动场3个、篮球场94个(内灯光球场7个)、排球场1个。到2000年,体育场馆、场地的数量大大增加,设施也得到改善,计有200~400米运动场31个、250~300米运动场16个、排球场203个、篮球场77个、足球场31个、溜冰场12个、羽毛球场21个、网球场5个、髙尔夫球场1个、游泳池3个、体育馆1个、体育训练楼1栋、乒乓球室26间、门球场7个。二十六、“全国体育先进县”---始兴县始兴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广东联系内陆的咽喉要地之一。全县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辖9镇1乡113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1996年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创全国体育先进县达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县各机关、乡镇、团体、企业、学校的共同努力,1991年该县被广东省评为体育先进县。1993年县政府向国家体委申请创全国体育先进县。1996年9月18日,始兴县被国家体委评为第五批“全国体育先进县”之一。推动群众体育发展。1993~2000年,县政府和县体育局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工作中,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发展、增强、提高、促进”为重点,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目的,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期间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完善,全县竞技体育水平逐步提高,体育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一是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县成立了体育总会,下设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象棋协会、围棋协会、桥牌协会、足球协会、钓鱼协会、龙舟协会、散打、跆拳道协会,太极拳剑协会、气功协会、秧歌协会、舞狮协会、体育舞蹈协会、老年体协等13个协会,体育从业人员达600余人。老年体协还组建了10个乡镇、4个街道、县级机关老年体协组织。二是加强对社会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县体育局有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各部门有10人获省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保证群众体育活动的质量,还举办了木兰剑、健身球、健身气功、门球、太极拳剑、老年秧歌、健身操等各类培训班。三是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根据省、市体育局的部署,该县以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全民健身活动月为载体,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了4届全县“丰收杯篮球赛”,4届“墨江杯”篮球、足球联赛,举办八届始兴县龙舟竞赛活动及每年二次的节假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门球、象棋等比赛;举办由各社团组织赞助的各种比赛。配合有关部门、企业组织多个项目共计20多个冠名杯比赛等活动;协助宣传、团委、妇联、工会、学校等部门组织各类活动,如组织中俄篮球表演赛、韶关市中学生毽球比赛、韶关市第十二届羽毛球比赛、全县万人抗非典健步走活动、全县全民健身迎奥运健步走暨新体育中心奠基活动。还大力组织队伍参加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及第十一、十二届韶关市运动会;参加由韶关市组织的连续8年的龙舟比赛;参加全市组织的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门球、象棋等各类联赛;参加历届韶关市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参加历届韶关市中学生“英东杯”比赛。还参与组织召开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及附城各学校校运会;举办两届中学生篮球赛、八届“园丁杯”篮球赛、5届老年运动会。各乡镇、部门还经常组织开展节假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各类型比赛。县老年体协围绕“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工作方针,组织开展老年人象棋、太极拳、秧歌、健身球、健身气功、门球、木兰扇、健身操等比赛。积极参与全国、全省“全民健身迎奥运健步走”活动。四是工作成绩显著。该县在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推动下,参加全国古典式摔跤夺得第一名,自行车MBX锦标赛暨全国青年锦标赛获李浩第八名,广东省太极拳剑第一名,广东省体育舞蹈比赛第二名,红三角体育舞蹈比赛两个冠军、一个第二名,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男子组板鞋项目第六名,省柔道锦标赛第三名。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丙组组男双第八名,广东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丙组男子团体第二名,广东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丙组男子团体第二名。重视业余体校。1962年春成立始兴业余体校,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该县业余体校开始进入改革调整发展的阶段。1990年上半年,县体校学生100人,2名教练和5名助教。设有田径、篮球、羽毛球、柔道和摔跤等学习班。学员文化学习到墨江小学、墨江中学、始兴中学对口跟班上课,体育训练在体校进行。1993年下半年开始,业余体校的传统项目全部安排到县城附近的学校统一教学与训练。至2000年,全县体校在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游泳、武术、棋类跆拳道、田径等项目上,利用体校教练资源优势,共培训各类人员700人次。通过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训相结合,注重发现体育苗子,坚持高标准、科学选材,努力培养、积极推荐。向省级以上输送3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先后向市级输送24名体育专业运动人才,向其它大中专高等院校输送127人。重视体育设施与公共体育设施。在始兴县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体育设施与公共体育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体育设施方面,1990~1998年,学校运动场地得到保障,运动场地的建设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完善。全县17所中学有200米以上的跑道运动场10个;17所中心小学有200米跑道运动场11个;64所完全小学有200米跑道运动场6个,还有3所初级小学有200米跑道运动场。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都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全县100人以上的单位都有篮球场和体育活动室。至2000年,已建成健身路径3条,总面积500多平方米,共安装健身器50件套,新建门球场1片、篮球场30片、羽毛球场24片。二十七、“全国体育先进县”---鹤山县鹤山于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建县,因市内有山形似鹤而得名。建国后曾与高明合并,称高鹤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制。总人口36.2万人,以汉族为主,有壮族、瑶族、回族等29个少数民族。全县各族人民热爱体育活动,1996年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健全体育组织。鹤山市体育局是负责全市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协助各部门和各镇的体育活动,培训体育骨干,协助学校施行“体育锻炼标准”。各镇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均设体育运动领导机构。1984年成立鹤山体育总会,下设武术、篮球、举重、龙舟等14个体育协会。至2000年,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09人,其中一级4人,二级29人,三级76人。重视业余训练。鹤山市体育业余训练主要是在市业余体校和体育网点学校进行。业余体校位于体育中心内,1974年成立。至1996年,开设男女田径、篮球、乒乓球3个项目5个班,兼职教练5人,学生61人;有男女游泳班、武术班、举重班、田径班等,学生100多人,专职教练6人。网点学校中学10所、小学3所,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办学宗旨是:打基础、抓训练、上成绩、出人才。业余体校为国家队、省队输送了一批人才,其中陈小敏、李玉莲、王转明等曾夺得世界或全国冠军。重现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向来被各界群众所喜爱。每天早晨、傍晚、公园里、宽阔地随处可见人们在跑步、跳交谊舞、做健身操、耍太极拳等。4年一届市运会和外资民营企业运动会,两年一届龙舟竞赛已成制度;每年还举行多次单项或多项体育比赛。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两课两操两运动”,中学和重点小学每年举行校运会,每年还举行两次以上单项比赛。每逢重大节假日,各镇都举行单项或多项的运动会或比赛,龙舟、醒狮武术等民间传统运动,每年均有开展活动或比赛。该县涌现出一批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1985年,杜志光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1989年,麦暖机被评为全国农村体育先进工作者;1992年,鹤山市被评为全国和省体育先进县,1993年,麦基练被评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工作者;鹤山市被评为开展第七套广播体操先进县;1993~2000年,连续8年获省体育贡献奖;1996年,共和镇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镇;1998年,址山镇、美雅集团有限公司和华融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省体育先进镇和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黄应辉被评为省群体工作先进工作者;1999年,鹤华中学、鹤山一中冯晃杰老师分别被评为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000年,址山镇和鹤华中学袁桂生老师分别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重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舞狮鹤山舞狮长盛不衰,逢年过节,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可听见狮鼓隆隆,见到醒狮翩翩的情景,舞狮已列入体育竞技项目。1986年鹤山举行首届醒狮、武术表演比赛,1999年国庆举行盛大的鹤山’99“狮王”大赛,古劳罗江醒狮队获“狮王”称号,并于2000年2月参加五邑地区狮王争霸赛高桩比赛获第一名,成为“五邑狮王”。2000年12月,雅瑶江夏和古劳罗江醒狮队参加省醒狮大赛,分别获第四名和第六名。此后,还连续获得在厦门举行的第五届国际龙狮表演邀请赛获得第一名,在江门市“灏景园杯”狮王争霸赛获得第一名,在中山小榄举行的省第四届龙狮大赛得第二名,在鹤山举行的省龙狮大赛获得第二名。扒龙舟从1974年起,县、镇政府把扒龙舟活动列入体育运动正式项目,一般两年组织一次竞渡。1984、1986年鹤山龙舟代表队参加广东省“丰收杯”龙华走赛均获第三名;1988年代表省参加在福建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季军;1993年和1994年参加香港国际龙舟锦标赛分别夺得第七名和第五名;1998年古劳大埠龙舟队参加江门市“五邑杯”龙舟锦标赛,力战群雄夺得冠军。此后,还获得省龙舟锦标赛获800米赛第二名。举重举重运动在该市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人们喜欢通过举重锻炼身体和观赏举重比赛。改革开放后,市体育中心每年举办1~2期举重骨干队伍培训,有一个100平方米,可供30人同时进行举重训练的场地,为开展举重运动提供了保证。1979~2000年,该市向各级体工队和上级体校输送了40多名优秀举重体育人才,他们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世界赛、亚洲赛等比赛,荣获各类比赛的金牌20枚,其中陈小敏参加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勇夺女子举重63公斤级的金牌,实现了鹤山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改革开放后,该市承办了五届江门市运动会的男女子举重比赛,和广东省少年举重锦标赛,还成功地承办了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举重项目比赛,以“一流的组织,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成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省体育局命名鹤山市为“举重之乡”。注重体育设施建设。改革开放后,鹤山市投入资金2亿多元,兴建了市体育中心,新建或改造了学校、机关、酒店、度假点、厂矿等的体育设施。市体育中心内有可坐1.2万观众的看台、8条田径跑道,符合国家标准的足球场;有建筑面积5440平方米、2500多个座位、装有电子显示屏和高级音响以及中央空调可作体育比赛或文艺演出的体育馆;有标准的游泳池、初级池和娃娃池;有乒乓球馆,还有两个室外灯光篮球场。全市有篮球场450个、田径场86个、体育馆7座、游泳场21个、体育室496个、保龄球场2个、龙舟赛场2个、搏击场1个。1992年获全国县级体育设施荣誉奖。二十八、“全国体育先进县”——连州市(县)改革开放后,连州市委、市政府重视体育工作,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群众体育活动,1996年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1994年,该县在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的情况下,仍拨出100多万元,加上社会各界的捐资共20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小型体育馆;1995年初又拨出50万元资金改建了游泳池。1996年,全市共有体育馆3座、400米田径场3个(其中标准的有两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球场105个、门球场13个、乒乓球室102间、网球场2个、保龄球馆1座、羽毛球场112个、健身路径3条。还新建了体校综合楼1幢(内有宿舍、饭堂、摔跤训练房、柔道训练房、乒乓球训练房)和棋类活动室1个。这批体育场馆为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提高提供了便利和保证。1994年9月,连州市承办了“清远市第五届‘中华杯’篮球赛”;1995年8月,承办了“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赛”。1996~1999年,广东青年女篮、广东女篮、湖北女篮、广东象棋队、广东围棋队、广东技巧队多次来连州市作表演指导。1997年和1998年,连州市政府批转了《连州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划》和《连州市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把全民健身活动作为连州市委、市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公益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机关体育在体育创先工作的推动下,百人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机构;邮电局、公安局、人民银行、林业局成立了行业体协。林业局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新春运动会”,邮电局每年举办一次职工运动会,连州电厂每年举办一届厂际运动会;公安局、人民银行、人民医院、电视局、市政局、公路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长跑、射击、爬楼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田径、拔河、足球、跳棋等活动。1995~2000年,先后有邮电局、广播电视局、老干活动中心、人民银行4单位和罗秀程、余惠玲、何富添、刘益民、李建元5位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或广东省体育局评为群众体育、职工体育、全民健身活动、业余训练管理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农村体育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90年代,多数镇乡建有一场(篮球场)和一室(乒乓球室);各镇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东陂镇每年举办一届“炮竹杯”篮球赛,西岸镇每年端午节民间自发组织举办传统的龙舟赛,丰阳镇举办村委会篮球赛,龙坪镇举办“建龙杯”篮球赛,连州镇、星子镇、瑶安乡、大路边镇、保安镇、潭岭镇、九陂镇等经常开展登山、棋类、游泳、乒乓球、拔河、环城跑等体育健身活动。连州市每年举办一届“乡镇杯”男子篮球赛。1996年11月连州镇被广东省体育局命名为“广东省体育先进镇”,1997年10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1998年9月星子镇被广东省体育局评为“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8年12月,西岸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办、省体育局农民体协评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1999年,连州镇男子篮球队代表连州市参加清远市首届“乡镇杯”篮球赛获得冠军。星子镇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0年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先进单位”。1995年10月,连州市成立老年人体协。2000年8月,成立了“太极协会”依托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并以门球运动项目为主。连州市机关运动会设立老年人门球赛以后,深受离退休干部职工欢迎。在1989~1991年,连州市机关连续三年获得清远市老年人门球赛冠军,并培养出一级裁判1人、二级裁判3人、三级裁判3人。太极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发展会员,培训了300名学员。每天清晨数以千计的老年人在文化广场、人民体育场、河堤、纪念碑、公园、巾峰山、市政府等健身点进行跑步、篮球、羽毛球、门球、乒乓球、太极拳、太极剑、登山、散步、跳舞、太极扇等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1997年75岁高龄的退休干部齐国顺为迎澳门回归和全国第八届运动会的召开,只身1人骑自行车开展万里活动,途经5省8市,历时40多天。连州市先后成立了篮球协会、农民体育协会、棋类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太极协会。各协会均积极开展活动,发展会员。棋类协会的场地和经费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每年拨有专项活动经费,并将中山大厦二楼东侧300平方米的歌舞厅无偿划拨给棋类协会作活动场地使用。1994年5月,连州市棋类协会发出倡议,每年由参与单位轮换主办“连阳三县一市棋类协作赛”,“粤、湘、赣三省六市县围棋友谊协作赛”。1998年举办了“华联杯”三县二市象棋围棋邀请赛,不定期举办“围棋段级位赛”等一系列赛事。此外,棋类协会还积极组织爱好棋类运动的市领导、部门单位的领导到乐昌、番禺、连山、阳山及邻近周边外省县市进行友好互访活动,以棋会友,增进友谊、提高棋艺。同时,每年利用假期举办象棋、围棋小儿培训班,普及棋类运动,培养优秀棋手。乒乓球协会积极寻求社会赞助,举办了“健宁杯”、“伟麟杯”及每年春节期间的排名赛等系列竞赛活动。群体竞赛十分活跃,已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19万之多,占全市总人口的37.2%。198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领导干部篮球赛,一届多项目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领导干部运动会”。每年一届的“机关运动会”设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门球、象棋、围棋、射击、拔河等竞赛项目。1993~1995年,连续3年举办龙舟竞赛,每次竞赛都有15支队伍参加。建市后,分别在1995年和2000年举办两届全市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连州市共有小学213所、中学33所、中专学校1所。全市中小学校坚持“两课两操一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校际田径运动会,各镇乡每年举办一届镇乡级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连州中学是广东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田径运动健将周惠英、李怀光就出自连州中学。1999年在中心小学、第四小学、实验小学和市区5所幼儿园开设围棋课程。实验小学还开设了国际象棋项目,2000年被国家棋类运动管理中心评为“国际象棋传统项目学校”。全市各中心小学校都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达标率小学保持在88.7%以上,中学保持在91.8%以上。连州中学、慧光学校(原连州师范学校)均建有体育馆和400米标准田径场,北山中学、连州市二中、连州市四中、西溪中学、大路边中学等18所中学建有200米跑道的小田径场,各校配有专职体育教师,设立体育教研组,积极开展校内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中学生篮球赛、中小学学生棋类赛,还定期举办小学生“萌芽杯”篮球赛,初中生“希望杯”篮球赛,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城区中小学生田径邀请赛,市区中小学校广播操比赛等竞赛活动。连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在建市后设置田径、摔跤、篮球、柔道、象棋、围棋以及由社会举办纳入体校管理的跆拳道、乒乓球等项目培训班。在编专职教练有6人,兼职教练1人,外聘教练1人。另外,嵩山少林寺连州武术学校是最具特色由民间创办的一所文武兼修的学校。该校由连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连州市政协委员、少林寺俗家弟子唐建兴创办于1996年6月。全校共有教职员工53人,学生210人,来自10个省(区)40个市县。该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模式受到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清远市建市前连州向省体工队输送了田径运动健将郑士成(曾获全国短跑赛冠军、)、周惠英(曾获全国长跑赛冠军)、李怀光(全国分区赛撑竿跳高冠军)和中长跑运动员陆云亮,技巧运动员刘英媚(1981年参加在瑞士举行的世界技巧锦标赛获三人技巧冠军,并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拳击运动员黎少波(原田径项目后转拳击,曾获国际赛亚军、季军,全国赛季军)。1988年清远市建市后,连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向广东省体工队输送了篮球运动员潘巍(女,外省引进。入选国家队,曾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亚锦赛、亚运会冠军,全国九运会季军)、刘莉(女、外省引进)、何丹(女),摔跤运动员盘清(少数民族,曾获全国赛季军、省运会冠军),飞碟射击运动员张雪立(曾获全国赛冠军、亚军、季军),柔道运动员李雪辉;无线电测向运动员唐永强、黄国群(女),射箭运动员梁春梅(女,全国少年赛冠军)及围棋运动员卢笛等一批优秀专业运动员。清远市建市前,在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竞赛中曾获得世界赛金牌1枚、银牌2枚;全国赛金牌19枚、银牌9枚、铜牌10枚;省赛金牌14枚、银牌7枚、铜牌10枚。1988~2000年,清远市建市后,参加市级以上竞赛获得优异成绩。1997年参加清远市第一届运动会,夺得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少年团体总分三大项冠军。在省级以上的篮球、摔跤、飞碟射击、小口径步枪射击、无线电测向、射箭、蹼泳、棋类、田径、柔道、跆拳道等项目竞赛中,连州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参加全国和广东省残疾人运动会中,钟友妹(女)1996年获全国第四届残运会跳高季军,1999年获广东省第三届残运会跳高、跳远、铅球3项冠军;唐转生获广东省第二届残运会跳高亚军、省第三届残运会跳远季军;黄建雄和刘进华分获广东省第三届残运会游泳季军、100米跑季军。连州市体育局是市政府主管全市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正科级行政机关单位,设有办公室、业务股、体育经济股,行政编制10人;下属事业单位青少年业余体校编制7人。市内百人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均成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全市22个镇乡都成立了体育领导机构。1995年7月,市被广东省体育局命名为“广东省体育先进市”;1996年9月,连州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2000年在全国体育先进县的复查中,又被评为优秀,受到国家体育总局通报表彰。从1994个起连州市的体育工作连续七年被清远市体育局评为一等奖。而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被评为连州市改革开放二十年十件大事之一。 二十九、“全国体育先进县”---普宁(县)市普宁市,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注重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996年9月18日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党政领导重视。市党政领导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事业的发展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党委政府把体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由副市长佘木科抓体育工作。1991年以后,市(原为县)委、市政府办公会议每年研究体育工作2~3次,还分次召开研究建设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田径场、运动场等专题会议。市委书记曾繁耀、市长庄绍徐经常亲临体育舘指导工作,当场拍板解决基建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等领导亲自到泰国动员黄子明先生捐资兴建“明华体育馆”。1991~1995年,市财政共拨款3053.3万元发展体育事业。体现了党政领导重视和支持体育工作。建立健全各级体育机构。全市建立健全了各级体育机构,做到体育工作层层有人抓,条条有人管。1991年,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体委领导班子,市体委内部增设了人秘股、训竞股、群体股及青少年业余校,还成立体育辅导中心、武术培训中心及农民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信鸽协会、篮球协会、游泳协会、田径协会、气功协会、武术协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