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_第1页
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_第2页
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_第3页
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_第4页
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页,共八十页。

报告框架引子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第二页,共八十页。引子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第三页,共八十页。引子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文化自觉:

——党的十六大: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党的十七大: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届六中全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提炼和表述,把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文化软实力提升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内容第四页,共八十页。引子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表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全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第五页,共八十页。引子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表述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包容、开放)第六页,共八十页。引子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凝练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软实力主要指体现在制度安排、社会生活和国民行为之中的文化创造力和价值吸引力、感召力。凝练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绵长悠久的“中国梦”,一下子有了现实的紧迫感。

这种紧迫性跟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和世界的发展格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很弱的时候,文化软实力不会特别地强大;而当一个国家经济腾飞,政治活跃,如果没有坚实的文化软实力支撑,你也不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真正的综合竞争力。

第七页,共八十页。引子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凝练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发展关口和机遇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看起来已经很强大,但是文化软实力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所以国际影响力、综合竞争力是要打折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个口号,即使我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如果文化软实力上不去,也不会有真正的影响力。这次全会把文化自觉的目标清晰地指向文化强国,定位于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把握住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和根基。第八页,共八十页。引子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化时代中国价值观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理论上,在复杂多样、多元差异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中,如何提炼和表述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以形成社会共识;实践中,尚未形成对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有效的价值约束和制度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比较严重的社会失信问题,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比较严重地削弱了中国社会和国民的价值影响力和社会主义道德基础。第九页,共八十页。引子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化时代中国价值观面临的严峻挑战

——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大的挑战,特别是来自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在国际上,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相对薄弱,“西强我弱”的文化格局还没有改变。

第十页,共八十页。引子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化时代中国价值观面临的严峻挑战

——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挑战西方持新自由主义立场的右翼因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从根本上拒斥中国的价值观,制造了“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等针对中国的错误思潮;西方民主党、社会党等左翼,以及其他地区的左翼政党政要和理论家则经常指责中国的发展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是单纯追逐利润的“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第十一页,共八十页。引子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和难点

——中国文化建设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真正的考验:

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国际视野中真正形成真正有影响的国家软实力?

——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如何能够以全球化为被背景,以市场经济为机制,在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方面体现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同时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文化进步方面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优势?

第十二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第十三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历史地具体地认识文化

◎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演变而生成变化,当我们断言在当今世界的文化软实力呈“西强我弱”态势时,并非说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形成过有世界影响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因此,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是: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有过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软实力?为什么这种软实力在当今不具备直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们今天要建设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和国家软实力?

——我们如何同目前世界上最强势的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即西方文化模式和价值观打交道,既能与多种文化沟通,又能有效地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第十四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文化模式和民族文化精神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分析RuthFultonBenedict1887-1948第十五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文化模式和民族文化精神

基本模式:本尼迪克特建立和描述的几种文化模式

——印第安人的酒神文化和日神文化

克瓦基特人(酒神):迷狂、幻想、冲动、进攻、放荡不羁

普韦布洛人(日神):节制、中庸、冷静、温和、谦虚

多布人(偏执狂):背信弃义、猜疑、残忍、无法无天

——东西方比较的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

欧洲:罪恶感、自律、理性、反思

日本:耻辱感,他律、自我辩解、狡辩

﹡这一研究影响了美国政府对日本战败后的统治方式第十六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与东方文化差异的根本点:理性与经验(自然)

◎典型的理论之一: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KarlJaspers1883-1969第十七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与东方文化差异的根本点:理性与经验(自然)

◎典型的理论之一: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

世界历史的轴心期:人类精神的自觉

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分野:西方的超越和东方的停滞:

“伟大的飞跃和突破造成西方历史特点。它们用一系列基本变质,是西方历史呈现不断再生和分裂的外貌。比较起来,印度和中国尽管也发生了运动,却给人以统一的印象。”“中国和印度总是在延续它们自己的过去时存活。”

第十八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与东方文化差异的根本点:理性与经验(自然)

◎典型理论之二: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

第十九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与东方文化差异的根本点:理性与经验(自然)

◎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别的一般性观点:

——雅斯贝尔斯:西方的超越和东方的停滞

——梁漱溟:三种主要的文化路向(类型)

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

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第二十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与东方文化差异的根本点:理性与经验(自然)

◎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别的一般性观点:

——经验文化:经验、习惯、常识、群体、血缘、人情、礼俗等

——理性文化:理性、契约、个性、自由、创造性、批判精神等第二十一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生成和特征

西方的理性文化模式的形成与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影响是相互的,而在中国,哲学主要是同实践智慧密切相关,因此,中国文化精神较少思辨和反思,更多经验和智慧。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生成和特征

◎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奠基: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

——科学与哲学合一理性科学=哲学科学家=哲学家柏拉图的Academia(Academeia、academy):不懂几何学的人,请勿进来第二十三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生成和特征

◎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奠基: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

——古希腊科学的特征:非功利的、非力量型的沉思型科学,追求普遍的、明晰的理性和知识泰勒斯:勘测术与几何学阿基米德:力量型+沉思型:西西里岛的叙拉古战役;阿基米德之死数学的重要性在于理性的普遍性和自由第二十四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生成和特征

◎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奠基: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

——古希腊理性主义的基本精神:

哲学家们的理性知识建构: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米尼的“气”、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的“存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苏格拉底的“理念”(精神助产术)、柏拉图的理念论(回忆说)、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理性主义的基本内涵:世界的理性结构、人是理性的存在、人对世界的理性把握与技术征服、人的行为和社会组织要合乎理性的规则第二十五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生成和特征

◎西方理性文化模式在近现代的发展

以现代实验科学和技术发展为背景,形成彻底的理性文化模式

——文艺复兴:希腊理性主义的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对人的价值和感性的强调

——宗教改革:宗教精神的世俗化和理性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在各领域的兴起、实验与技术

——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对自然的理性认识

第二十六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生成和特征◎西方理性文化模式在近现代的发展以现代实验科学和技术发展为背景,形成彻底的理性文化模式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伏尔泰、卢棱和孟德斯鸠的社会契约思想,使理性精神通过民主和法治在社会制度安排和社会运行中充分体现出来。

——理性文化模式在康德的理性批判和黑格尔的泛理性主义哲学中达到了顶峰基于现代实验科学的彻底的理性文化模式:强调抽象、普遍、必然、决定性,强调理性统治世界,强调人的所有活动、生产、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制度安排,都要服从普遍的理性知识(拉普拉斯的“妖”)。

第二十七页,共八十页。一的历史回顾▲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生成和特征◎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关于理性时代的描述: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那时,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第二十八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中国传统经验文化模式的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根基:自在自发的日常生活图式

——日常生活的基本节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节奏:春耕、夏锄、秋收、冬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生老病死的生理规律:生娃——放牛——娶媳妇——生娃——放牛…

——日常生活的基本特征:重复性、经验模式

不变性、恒久、星移斗转、天长地久、

《篱笆·女人和狗》《轳辘·女人和井》第二十九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中国传统经验文化模式的特征分析

◎经验文化模式的基本图式和活动机制

——以重复性思维与重复性实践为主的自在的活动方式;

——以传统、习惯、常识、经验等为基本要素的经验主义的活动图式;

——以本能、血缘、天然情感为核心的自然主义的立根基础;

——以家庭、道德、宗教为主要组织者和调节者的自发的调控系统第三十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中国传统经验文化模式的特征分析

◎传统中国文化模式的特征:强调自在自发的经验、习惯、自然,而不是自觉的理性和契约精神

——经验文化模式对自觉的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和制度安排的影响:经验、教条、归类、重复;人情、关系等。

核心要素是“经验”和“人情”。这种经验文化模式不但深刻影响了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而且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社会的经济运行、政治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第三十一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中国传统经验文化模式的特征分析

◎传统中国文化模式的特征:强调自在自发的经验、习惯、自然,而不是自觉的理性和契约精神

——乡土社会:绝大多数人终生作为纯粹的日常生活主体,自在地生存

——家庭本位和“家国同构”:不发达的非日常社会结构也是按照日常的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原则组织运作的:家庭、血统、血缘、人情、等级

——中国哲学对自在的文化的认同与强化: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宗法血缘、经验

儒家:五伦、宗法、情感、人情道家:自然、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第三十二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中国传统经验文化模式的特征分析◎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经验文化模式的改造和对理性文化模式的催生

——市场经济的文化逻辑(强调科学、理性、创新、契约等)

——社会运行和制度安排方面的理性化(民主政治、法制建设等)

——信息化、网络化、大众化教育等对社会文化精神的理性启蒙现代市场经济对于独立个性和民主法治意识的催生走出传统日常生活世界与生活方式的变迁社会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与交往的平等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人自身的现代化第三十三页,共八十页。一、中西文化模式的历史回顾▲中国传统经验文化模式的特征分析

◎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模式的复活与反弹:经验文化的顽固

——以经验对抗理性:社会生活、行政管理、经济决策、文化创造等活动

——以人情对抗法治和契约:幼儿入托、儿童择校、学生高考、工作调转、企业经营、行政管理、法律诉讼、职务提拔、职称评定、干部录用等

——理性的、科学的文化模式;主体性的、创造性的文化模式;法治型的、契约型的文化模式还没有真正确立第三十四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第三十五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关于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分析的具体限定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对特定社会运行和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都是多重的、价值多元的;

——文化模式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论证哪一种文化模式好(优),哪一种文化模式不好(劣),文化模式之间是需要相互尊重、彼此交流学习的;

——文化模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特定文化模式对于特定社会运行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深层影响,从而更加合理地优化社会的制度安排,提升文化软实力

◎具体说来,中西文化模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都是多重的。第三十六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双重性(理性和技术的进步与背反)

——理性文化精神推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巨大进步(1)对自然和社会历史现象的科学分析和理性认识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思维能力、理论水平,积累了具有普遍性的普遍知识。

(2)技术的不断更新、生产的加速度发展和财富的快速积累:理性至上、技术万能,对自然的无限征服,人控制自然能力的不断增长;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内容的丰富、预期寿命的增长等。(3)日益理性化的、高效率的社会制度和体系: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经济运行的理性化、行政管理的科层化(bureaucracy)、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和契约化(民主、法治国家)等。第三十七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双重性(理性和技术的进步与背反)

——理性文化模式(现代性)的限度和危机(1)科学认识和理性知识的普遍化在积极推动人类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会出现否定文化差异和价值多样的文化霸权现象。

(2)

物质财富的增长与对技术理性的崇拜(“救主”、尘世天国、进步信念),对自然的过度征服导致生态的破坏和自然的报复;(3)普遍理性化的生产体系和社会组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又导致了对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的压抑和道德感的弱化(人的数字化、原子化、主体的客体化;物欲、消费动物、物化、商品拜物教);官僚制的例行公事和规章制度的繁琐化;威胁人类生存的技术力量的迅速增长(核武器)等。第三十八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西方理性文化模式的双重性(理性和技术的进步与背反)

◎20世纪的文化批判:对理性文化危机的反思

——文化危机的哲学社会科学反思:韦伯、胡塞尔、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主义和绿党的兴起等

——文化危机的文学批判文学的极端表达——技术恶魔: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哈瑞·马丁松的《阿尼亚拉号》;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技术异化.ppt进步的中断: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人们对技术理性主义的幻灭:“新开端”与“末日感”(蒂利希语)第三十九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价值分析

——积极作用文化的凝聚力和文明的连续传承包容、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消极作用拒斥改革和超越、压抑个性和创新、模仿与守旧发展缓慢、缺乏进取(航海时代)、落后、软实力下降因此,正如不能不加分析地照搬或者拒斥西方文化,也不能笼统地弘扬或者批判传统文化,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和世界进步来加以具体的价值判断。特别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不适:国际经贸战和国际格局中中国的特殊处境、围绕着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争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力的弱势等问题。第四十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一:文化模式对教育的深层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成就和问题

——成就斐然:普九、两基、高教大众化;推动人自身现代化、科技创新的发动机、社会文化创新的源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教育的深层问题和制约因素:应试教育、缺乏创新和创造;关于想象力问题的争论:

2010年11月24日《重庆晚报》一则报道引发的争论: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第四十一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一:文化模式对教育的深层影响◎教育创新不足的直接原因:

(1)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学生的专业定位过于僵硬;(2)教学管理体制僵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过于狭小;(3)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甚至对所有学生不加区分地强加了很多相关性不强的教学内容);(4)教学手段过于落后,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僵化;(5)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欠缺;(6)人才培养规格过于单一,缺乏个性和特色。第四十二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一:文化模式对教育的深层影响

◎教育创新不足的深层原因:

——传统经验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积极影响:重视知识积累和储备;消极影响:忽视创造力的开发

——经验文化在教育质量观方面的表现:素质教育的形式化和表面化给定的知识的传授、记忆高教质量观的机械化和教条化倾向给定的质量标准、所谓的精英教育第四十三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一:文化模式对教育的深层影响

◎中国教育中经验文化影响的几个例子:

——绘画:画得“好不好”和“像不像”的差异(黄全愈博士:《素质教育在美国》)(模仿)

——关于龟兔赛跑的争论(以及皮球掉到树洞里)(创新的模仿、程式化、模式化)

——关于“春天好不好”的争论

《中国青年报》2002年5月31日:武汉“教育观念大讨论”学生说“春天不好”,老师批“胡乱思想”《中国青年报》2002年6月5日:“作文里为什么不能说真话”?(程式化、齐一化)

——关于“苍蝇脏不脏”的问题(扼杀想象力)第四十四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一:文化模式对教育的深层影响

◎鼓励个性和创新的教育观:多元质量观转变之一:从绝对质量观到相对质量观大众化高等教育不应当设定绝对不变的质量标准降低底线质量标准,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难深涩旧新的教育质量观:“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进步就是100分”

转变之二:从一元质量观到多元质量观个体先天潜能、秉性、性格、爱好、志向、才能多样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的多元质量观的核心是个性化原则体现个性化原则的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自主和愉快的◎教育的真谛激活思想、放飞学习、张扬个性、唤醒生命

第四十五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二:文化模式对法治的深层影响

◎不同文化模式影响着社会和人们对法不同的态度:从对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同的重视程度、对实体正义(公正)和程序正义(公正)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不法文化或法价值的差异。

“实体的正义”或“实质的正义”(substantivejustice)与“程序的正义”(proceduraljustice);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程序工具主义或者功利主义与程序本位主义;

“严打”(“从重从快”,赵作海案)与程序至上(“辛普森杀妻案”等)第四十六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二:文化模式对法治的深层影响

◎西方理性文化对法治影响的分析

——西方理性文化精神对法治的积极影响催生了完善的法理体系和法律制度(民主法治)塑造了自律的、开放的市民社会(公民社会civilsociety)培养了自由的、理性的、敬畏法律的公民和独立个体

——理性文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价值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个体性)的张力(固执与傲慢)代议制民主的局限:直接民主、间接民主等民主类型的选择问题多数原则和按规则办事并不能完全保证决策的公正和真理性程序主义的高效率和低效率,等等第四十七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二:文化模式对法治的深层影响

◎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背景下中国文化模式对法治多重影响的分析

——问题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传统中国文化模式无疑是典型的经验文化模式,当下的中国文化模式则具有转型期异质性:市场经济的建构和全球化、信息化已经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越来越具有理性文化的特征,但是,经验化、人情化依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因此当下的中国文化属于一种混合型的文化模式,或多元包容的文化模式。在法治的层面上,改革开发30年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无论在立法还是执法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无法可依、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等)。第四十八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二:文化模式对法治的深层影响

◎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背景下中国文化模式对法治多重影响的分析

——当下多元异质的中国文化模式在法制建设方面的积极效应为国家和社会高效组织调动资源提供文化合法性(应对危机、抗震救灾等)为调动各种非法律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提供了文化合法性(打黑、集中整治等)经验文化和礼俗文化为运用社会调节、行政调节、组织干预等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多渠道解决法律纠纷问题提供了文化合法性(费孝通的“无讼”;当下的社会调节等)第四十九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二:文化模式对法治的深层影响

◎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背景下中国文化模式对法治多重影响的分析

——当下多元异质的中国文化模式在法制建设方面的消极效应缺乏严格法律程序的重大决策包含的危机隐患问题行政权力决策的经验化倾向问题行政干预与司法独立性之间的张力问题缺乏严格程序约束的司法本身的灵活性和随意性问题人情化网络对司法的渗透问题社会的和谐诉求和人文关怀与法律的权威性之间的张力问题法律尊严的文化缺失、对法律缺乏敬畏的问题第五十页,共八十页。二、中西文化模式和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东西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深层影响的多维分析案例二:文化模式对法治的深层影响

◎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复杂性和现实复杂性

——显而易见,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化之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历史的文化和现实的文化之间、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和不发达国家的弱势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张力和冲突;各种文化对不同社会进程和当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是多维的、异质的、复杂的。

——中国文化建设只能在这种异常复杂的文化资源所编制的文化磁力场中展开,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价值定位和建设途径等,都无疑受到这种文化资源场的影响。因此,文化建设,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确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第五十一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第五十二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历史背景:“大分流”与全球化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社会不同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不是很大,而工业革命“却通过一种近来被称为‘大分流’(GreatDivergence)的过程导致不同社会间收入不均的增加。国家间的收入差距达到50:1之高。当今的世界是史上最富有人群和最贫困人群并存的世界”(格里高利·克拉克:《应当读点经济史——一部世界经济简史》)第五十三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历史背景:“大分流”与全球化

——彭慕兰:现代社会的“大分流”

【美】彭慕兰(KennethPomeranz):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TheGreatDivergence:Europe,

ChinaandtheMakingoftheModernWorldEconomy

英文版2000年中文版200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五十四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历史背景:“大分流”与全球化

——彭慕兰:现代社会的“大分流”本书讨论了各家的论点,详细考察了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欧洲的英格兰和中国的江南地区作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见解。本书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在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了实际意义。第五十五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历史背景:“大分流”与全球化

——尼尔•弗格森:近代东西方文明分野

【英】尼尔•弗格森(NiallFerguson):《帝国》《文明》《货币崛起》《金钱关系》《世界战争》第五十六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历史背景:“大分流”与全球化

——尼尔•弗格森:近代东西方文明分野

尼尔•弗格森:《文明》Civilization:TheWestandtheEast

英文版2011年中文版2012年中信出版社

第五十七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历史背景:“大分流”与全球化

——尼尔•弗格森:近代东西方文明分野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中国人的73倍。

短短500年中,西方如何在发展中获得巨大优势?第五十八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历史背景:“大分流”与全球化

——尼尔•弗格森:近代东西方文明分野

1.竞争——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分散,既给主权国家又给资本主义制度搭建了发射台。

2.科学——研究、理解并最终改造自然世界的方法(此外还有其他原因),使西方具备了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重大军事优势。

3.财产权——以法治作为保护私人业主,并和平解决他们之间的争端的方式,为最为稳定的代议制政府提供了基础。

第五十九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历史背景:“大分流”与全球化

——尼尔•弗格森:近代东西方文明分野

4.医学——有了科学的这种分支,使西方社会(之后又使其殖民地)在医疗卫生和人口预期寿命方面有了重大提升。

5.消费社会——在这种物质生活模式中,生产、购买服装和其他消费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这种模式,工业革命将无法持续开展。

6.工作伦理——从基督新教(还有其他来源)发展而来的活动模式和道德框架,为程序1至程序5所创建的存在潜在不稳的动态社会提供了黏合剂。

第六十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历史背景:“大分流”与全球化

——尼尔•弗格森:近代东西方文明分野

(中文版序言):本书于2010年年底完稿,其后一年间并未发生何事让我改变原先的观点,即西方与其他地区之间历时500年的“大分流”即将落幕。就在我行文之时,欧盟正经历着一场经济政治危机,在被誉为西方文明摇篮的雅典和罗马,当局政府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35年前,德国人的平均富裕程度是中国的15倍,而今天这一差距已不足3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16年,中国占全球经济产值的份额将达到18%,6倍于德国。事实上若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将在这一年赶超霸主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然中国也面临挑战:过热、资源、性别比例、国际环境)

第六十一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历史背景:“大分流”与全球化

——尼尔•弗格森:近代东西方文明分野

关于未来,本书有两个论点:第一个思想揭示了各种文明(不同于帝国)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通过交换思想、参效体制,不同文明在接触中可以实现并存,甚至相互融合。

第二个思想涉及历史变革,它认为历史变革并非以渐进的方式来临。历史由临界点组成,它充满了非线性结果和随机行为。那些随意预言东方崛起、西方衰败的人要知道“协同进化”(基辛格语)也可能发生,同样那些认为历史会按“协同进化”方式发展的人也应认识到革命爆发的突然性,这也是所谓的专家难以预料的。

☆全球化背景下核心价值观的博弈,处于核心地位第六十二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三重维度

——基于对中西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特别是关于各自的优劣分析,可以看出:既不能不加分析地照搬或者拒斥西方文化,也不能笼统地弘扬或者批判传统文化,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和世界进步来加以具体的价值判断。

——三个重要的维度:把握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凸显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开辟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第六十三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维度之一:把握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

*核心思想:以丰富文化资源为依托推进文化整合,凸显现代中国文化要素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核心地位。

——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在场”: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社会主义实践所确立的价值理想;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所培育的现代创新精神;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文化精神的借鉴。

(优势和难题:东西方整合与博弈)第六十四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维度之一:把握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

*核心思想:以丰富文化资源为依托推进文化整合,凸显现代中国文化要素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核心地位。

——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必须面对两大现实: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参与全球化进程

既要最大限度地激励和保护市场机制运行所要求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创新,又要对资本和市场的逐利本性和价值冷漠加以有效的道德和价值约束;既要对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分享全球化的机遇提供文化支撑力,又要对于保证中国和人类免受全球化风险和灾难形成有效的价值引领和责任担当

第六十五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维度之一:把握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

*核心思想:以丰富文化资源为依托推进文化整合,凸显现代中国文化要素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核心地位。

——防止文化建设中的两种偏向

一方面,要防止简单搬用传统文化资源来建构现代文化软实力的做法:“文化走出去”中的“厚古薄今”;传统文化“实体化”的倾向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的动力机制,抑或社会的平衡机制?另一方面,要防止简单搬用西方理性文化模式和价值观来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做法: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失衡问题。

第六十六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维度之一:把握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

*核心思想:以丰富文化资源为依托推进文化整合,凸显现代中国文化要素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核心地位。

——合理的价值定位:在吸收传统中国文化要素和西方理性文化精神的前提下:一是必须着力突出现代中国要素的地位,深刻揭示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深层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力,特别是中国在推动科技进步、化解人类发展困境发面的智慧和文化创新;二是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制度优势来有效约束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形成健康的社会道德和价值引领。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在培育和践行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等人类共同追求的优秀价值方面体现出特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第六十七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维度之二:凸显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核心思想:以普遍推进为氛围、以核心领域为重点,实行点面结合,构筑现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架构。

——大文化建设观:一般说来,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单纯是狭义的文化领域本身的事情,它更多地要通过制度安排、经济秩序、社会生活、国民行为、国际交往等众多层面和活动领域展现出来,而且各个领域的文化建设内涵和建设方式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因此,为了凸显现代中国文化要素,构筑起现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架构,我们应当在普遍推进文化建设的前提下,突出一些重点建设领域。

第六十八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维度之二:凸显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核心思想:以普遍推进为氛围、以核心领域为重点,实行点面结合,构筑现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架构。

——文化软实力建设重点领域举要:

(1)体制机制文化:一是以民主和法治为集中表现的理性文化;二是以超越和开放为特征的创新精神从建构方式上看,体制机制文化建设虽然也需要社会主体的文化素质的培育,但更多地体现为以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为特征的自觉建构。西方发达国家不愿意承认中国体制机制的软实力,但是,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深化,我们越来越看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现象,它实际上证明和展示了我们的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第六十九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维度之二:凸显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核心思想:以普遍推进为氛围、以核心领域为重点,实行点面结合,构筑现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架构。

——文化软实力建设重点领域举要:

(2)现代企业文化和商业伦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商业伦理,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诚信,企业和商家可以逐利,甚至自私,但决不允许损人害人,必须以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二是生态责任,允许可持续地、科学地运用资源而盈利,但必须坚决杜绝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在商业伦理建设方面,不能停留于一般的号召,必须借助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以“零容忍”的态度强制性建立起来。第七十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维度之二:凸显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核心思想:以普遍推进为氛围、以核心领域为重点,实行点面结合,构筑现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架构。

——文化软实力建设重点领域举要:

(3)社会公共文化: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公众的普遍伦理道德,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道精神:一方面包含着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和包容,强调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强调和谐社会的建构;第七十一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维度之二:凸显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核心思想:以普遍推进为氛围、以核心领域为重点,实行点面结合,构筑现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架构。

——文化软实力建设重点领域举要:

(4)国际交往文化:这方面的文化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国家和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和价值引领,一方面,对涉及中国和世界发展、人类生存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须有自己明确的主张、响亮的声音和责任担当;另一方面,面对资本主义占主导的全球体系,中国既要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又要表达出敢于批判各种不公正不平等现象的鲜明的价值引领。第七十二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维度之三:开辟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核心思想:以宏观倡导为引领,以文化建设的微观践行为途径,生动演绎和展现现代中国人的文化形象。

——中国文化建设存在某种重宏观倡导,轻微观建设的倾向: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宏观理论设计,依托思想教育、学校教育、宣传教育、理论教育、学习活动等优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形成很好的声势(如全国各地的提炼“城市精神”、“地域精神”、“行业精神”等)但是,文化价值的内化、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往往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陶冶养成、久久为功的微观践行过程,在这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少对不同领域软实力缺乏富有针对性的建设方略;二是缺少从细微之处入手,用具体生动的故事彰显中国文化力量的微观实践。

第七十三页,共八十页。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方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