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托管种植”托出粮食生产新天地要点_第1页
“水稻托管种植”托出粮食生产新天地要点_第2页
“水稻托管种植”托出粮食生产新天地要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托管种植”托出粮食生产新天地5月2日,通山县闯王镇宝石村三组农民舒上云与镇农技服务中心“签约”,把3亩荒田全部托付出去。政府当“土地管家”,农民成“甩手掌柜”。这是闯王镇创办的水稻托管新模式,镇长担当第一责任人,镇农技服务中心为服务主体,农户按每亩300元缴纳耕种投资管理费用,农技服务中心承担所有农活,收获后每亩交1300斤稻谷给农民。目前,服务中心已“收”荒地1000多亩,签约农户100多户。“3亩水田,从播种、请人工、牛工、施肥、喷药、田间管理要投资1500元,现在我只交900元耕种投资管理费用,秋后稳收3900斤稻谷,包赚不赔,这个账划算!”舒上云掰着手指算账后舒心地笑了。镇农技服务中心负责人郑立乔说,中心10多号人中育秧师、农机手等一应俱全,各司其责,可通过科学种田,降低种田的成本,确保高产优质。同时,服务中心也可以此实现创收。“水稻托管种植”是现阶段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一条新路子,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水稻托管种植”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摆在了我们面前:谁来种田?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2011年底,中国“农民工”达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4.4%。农民何以背井离乡、离开赖以生存的故乡?在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的绝对额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从2004年以来,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八连增”,但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年均纯收入却在绝对地拉大。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963元,比城镇居民收入9422元,少6459元;而到2011年,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为6977元,比城镇居民21810元,少14833元,扩大到2.3倍。作为弱势产业,种植粮食的收入非常低。我国长江是粮食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即便如此,种植粮食的收入也微不足道。以我国十大夏粮主产区、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的何胜斌襄阳市为例,2011年农民种植一亩地(夏季种植小麦、秋季种植稻谷)一年的收入仅有800元。而2011年我国“农民工”月均纯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长21.2%,是农民一年种植一亩粮食收入的2.6倍。城乡居民年均纯收入绝对额越来越大的差距,外出务工经商收入与种植粮食收入的巨大反差,导致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或者年老体弱,或者没有现代生产技术,或者出在求学长智阶段,不可能从事好农业生产。“人口快速城镇化、土地高速非农化、农村严重空心化”是当今中国农村的现实写照。实行“水稻托管种植”,农民只要支付一定的耕种投资管理费用,全程的粮食生产就由农技服务中心代理,而且收入可观。农民再也不用操心播种、劳作、收获等一系列问题,谁来种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水稻托管种植”解决了耕地撂荒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采取诸如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等多种措施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仅2011年国家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1040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2011年,中央财政新增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全面启动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在夏粮生产十分关键的时刻,国家决定提高补贴规模,补贴总额达到了140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4.7%。安排粮油奖励225亿元,又增加了40亿元,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249亿元全部改由中央财政补助,取消了地方的配套。尽管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逐年加大,但是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仍然不尽人意。据国土资源部称,我国每年有3000万亩的耕地撂荒。仅种“口粮田”导致耕地撂荒。种植粮食的低效益,让广大农民感到家庭收入的增加不在粮食生产上。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农民最主要的贡献因素,达到50.3%,比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在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农民再也不愿意脸朝黄土背朝天、出大力挣钱少的种植粮食,而是按照家庭口粮消费的需要种植粮食。仅种“口粮田”已经成为不少地方农民不成文的习惯,多余的耕地则任由杂草丛生。一年种植一季粮食导致耕地撂荒。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年复一年几乎成为“铁律”。劳动力要素价格的上涨,成为了当今农民种植粮食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三年前,雇请一个农民从事一天农业生产的工钱是80元,现在高达120元,加上两顿饭钱,大约在150元以上。而种植一亩小麦的收入仅有200多元,种植一亩稻谷的收入仅有600多元。只要雇请农民干两天的农活,一亩小麦的收入不仅没有了,还要倒贴;即使是收入高一点的稻谷,如果全程雇请农民的话,所有收入也将泡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少农民无奈地选择一年只种植一季粮食。机械化程度低导致耕地撂荒。我国每年“农民工”以100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农村劳动力紧张越来越严重。粮食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现阶段大多数还是以人工劳作为主。在缺乏棒劳动力,雇请人员工资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农民只有放弃种植粮食作物,任凭耕地撂荒。实行“水稻托管种植”,就可以有效地将各地利用起来,从跟不上解决了各地撂荒的问题。“水稻托管种植”解决了粮食产出率低的问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是现阶段我国粮食主要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带来的提出问题,是粮食生产的产出率低。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在农民有了高度的农作物种植选择权的情况下,一方面使农民放开手脚,按照自己的意愿种植农作物,但是另一方面却是种植农作物的盲目性。表现在粮食生产上,在品种的选择上“多、乱、杂”。家三五亩地,就出现一季粮食三五个品种的现象。农民的说法,是“撞年成”,也就是这个品种不行,那个品种行,多一个品种,就多一份希望。品种的混杂,不可能使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得到推广,产出率自然不会高。技术落后,产量低下。粮食种植面积的有限性,一家一户的农民不可能购买全套的农业机械。粮食生产基本上是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生产技术也是世代相传的。这种格局下,不可能使用到现代粮食生产所具备的先进技术,更不可能有高的粮食产出。成本增加,收益率低。在劳动力成本直线上升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粮食生产的成本不断增加。没有机械化作业的一家一户生产粮食,成本当然不断攀升。农民形象地说:“辛辛苦苦一年,不如外出打工几天赚钱”。实行“水稻托管种植”,可以有限地利用资金、技术等众多优势,运用现代生产技术,良种、良法,达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水稻托管种植”解决了农技人员闲赋的问题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技人员差不多成为了“闲赋”人员,他们大多以买卖种子、化肥、农药等方式勉强度日。实行“水稻托管种植”后,农技人员有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规模种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水稻托管种植”实质上是粮食规模种植。不同于一家一户种植粮食,规模种植不能凭经验进行。规模种植的特点,是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达到这些要求,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是无法实现的。推广新技术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粮食生产的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是新技术的推广。如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等,高效利用资源,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粮食生产无一离不开新技术。开发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