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文献综述_第1页
论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文献综述_第2页
论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文献综述_第3页
论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文献综述_第4页
论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论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温州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最早的地区之一,领改革风气之先使“温州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面旗帜。温州人会做生意,勇于开拓,敢于走出家门、国门,遍布全球,这是家喻户晓的事。在温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州的中小企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统计,目前温州全市有中小企业约30万家,占全市企业数的99%以上,工业产值占了96%,税收占了70%,外贸出口额占了95%以上。但是,近些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对于我国来说,金融机构受到的直接冲击不大,但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欧美经济衰退,给外向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温州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之一,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对外贸易环境,温州中小企业如何摆脱困境,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及时审视自身国际化模式的弊端,主动采取措施应对挑战,是摆在温州中小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潮流中企业必然要走向国际化经营。1概念定义那么对于什么是企业国际化经营,通常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上说,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间接出口到直接出口,从一般出口到设立海外机构,从设立一般贸易机构到对外直接投资设立海外生产基地的过程。狭义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以直接投资为特征的跨国经营活动。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企业国际化经营强调的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双向过程,具有内向和外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中小企业正在走向海外并在一种与母国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竞争。由于知识被视为竞争优势最为根本的来源,并对企业的国际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应该充分理解国际化是个知识创造、获取和运用过程。中小企业是转移和创造知识的有效载体,为了使隐含知识在企业内部的转移速度快于知识扩散或竞争者仿制的速度,必须建立组织学习机制以积极地管理学习过程,从而使整个企业能更有效率地进行学习。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是一个新的、陌生的、更为复杂的环境,有很多难以把握的不确定因素是在国内经营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有着极大的经营风险。而我国中小企业又在资本、管理资源、危机处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对它实行跨国经营造成了障碍。我国中小企业必须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建立良好的微观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2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论2.1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8年,MORROW认为,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使得原本偏远的市场变得可以进入。随后,MCDOUGALL提出,国际化是针对那些国际化的新兴企业,或者那些从创立之初就经营国际化业务的企业,这些企业从运营的最初阶段就将经营定格在国际范围。MC2DOUGALL等的研究也表明,一些年轻的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早期就已国际化了。以后的大量研究都在新兴企业的“天生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然而,这样的定义也遭到了批判。ZAHRA认为,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不应只包括新兴企业,成熟企业也应该包含在内。WRIGHT等指出,企业国际化是穿越国家界限的企业层次的活动,它主要是处理企业与其所在的国际环境关系的行为。许多学者也认为企业国际化的研究范畴是不断扩展的。在此基础上,MCDOUGALL等也认为对成熟企业国际化行为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2.1.1“渐进式”企业国际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瑞典经济学家约翰森和瓦尔尼提出了企业国际化四阶段论。此后,美国学者罗宾逊提出企业国际化六个阶段论,日本学者小林规威则提出跨国公司的发展的五个阶段论。芬兰学者劳伦斯威尔士和瑞吉罗斯坦瑞尼在1993年提出企业国际化内外向联系理论。以国际化阶段论为基础,瑞典经济学家约翰森和麦特森于1988年从企业在产业系统中的网络关系角度提出了企业国际化网络理论。丹麦学者拖宾佩得森和本特皮特森于1998年提出了企业国际化四要素理论。此外,还有出口导向论和出口行为论,从企业国际贸易发展角度分析了企业渐进的国际化过程。阶段理论:在通过运用组织学习理论来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模型中,最有名的是阶段理论。阶段理论是建立在企业行为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组织成长、行为和学习理论来理解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把企业国际化看作是渐进的阶段发展过程。阶段理论认为当地市场知识的获得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创业企业,学习过程对于他们克服在国外市场的脆弱性是非常重要,因为许多脆弱性与企业缺乏当地市场知识相联系,因此组织学习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扩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1.2“跳跃式”国际化理论国际直接投资使得企业国际化可以不必按照“线形”的渐进模式进行,在国外建立新的生产企业或者通过并购企业可以直接从国内生产跨越到国际经营的国际化高级阶段,因此,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及相关理论视为“跳跃式”理论。企业跳跃式国际化过程,是一种“梯形”的不连续发展过程,企业可能跳过某一阶段或某几个国际化阶段,直接国际化从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现象的研究,创立了许多国际投资新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在1983年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同年,英国经济学家拉奥从技术变动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行为进行了解释,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里丁大学教授坎特威尔及其学生托蓝提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邓宁提出了投资周期理论。2.1.3网络理论企业国际化的网络模型在社会交换和资源依赖的基础上分析产业内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它将产业系统看作一个企业间的关系网络,网络中的各企业互相依赖、互相补充,企业在产业中的活动是企业建立、维持、发展网络关系的一种不断积累的过程,这种网络积累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而企业的市场地位体现了企业对其他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对其他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与其他企业关系的紧密程度(Johanson;Mattsson,1985)。因此,网络模型的核心观点是单个企业的生存依赖于其他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企业是通过其在网络中的地位来得到这些外部资源(Johanson;Mattsson,1988)。根据网络模型,国际化依赖于组织的一系列的网络联系而不是企业特质的优势,企业国际化是一个网络联系不断的建立、发展、维持和当企业目标达到时分解的过程(Johanson;Mattsson,1988),这些网络联系可以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私人和公共服务机构、家庭和朋友等Coviello;McAuley,1999。Johanson和Mattsson(1988)根据网络国际化程度和企业国际化程度把国际化企业分为四种类型:早行动企业、孤独的国际化企业、晚行动企业、全球企业。Johanson和Vahlne1992在U模型的基础上,把国际化阶段模型中“投入、知识、目前的活动与投入决定”这些概念从单边扩展为多边,这意味着国际化过程是组织之间的,而不仅仅是组织内的,他们把国际化定义为通过扩张、渗透和合并在其他国家发展的商业网络联系。扩张是投资新网络,渗透是在网络中发展地位,提高资源投入,合并是与不同国家网络的合作。2.2国内相关研究目前我们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模式、步伐、市场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国际发展战略、国际化发展动机、国际化发展绩效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很少,而对于现有的国际化理论对企业发展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则更为缺乏。鲁桐曾对海尔、格兰仕等企业以及温州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作过一些有益的实证研究,张琦、顾乃康和张国有基于组织行为学、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产业经济学,进行企业跨国经营动因、行为、模式、对策及其国际化比较研究:徐晓以企业跨国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为对象,对企业研究与开发国际化环境、组织模式与组织管理原则进行研究学者刘国光在其《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一书中,重点阐述了中小企业如何从全球经济角度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他主要是从通过”和外商建立合资合作企业、实施出口战略和进行海外投资”,从而建立一定的网络来探讨中小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市场范爱军、王建提出通过融入华商网络,以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鲁桐2000,2003;张琦,1998;顾乃康,1999;张国有,1999;徐晓,1998)中小企业借助于网络获得信息、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资金乃至市场,把一系列的竞争性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在网络的创建过程中,必须保持网络的开放性。从信息的角度看,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如果经常交往,两者之间所占有的信息就会越来越一致,以致最后不能从对方获得什么新的信息,相互之间互补性降低。因此不能仅仅限于传统的网络资源,必须开拓视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组合创新要素,保持网络创新的活力。赵优珍在《”天生的国际企业”一概念、现象、成因与启示》和《中小企业国际化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分析与启示》等文中着重强调了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国际化中的重要性。在对”天生的国际企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后,证实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着内在联系。此外,她还从知识和科技的角度,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推动作用。(赵优珍,2004)陈旭东在《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境外拓展的政府政策和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一文中认为,政府部门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成效明显。政府的最佳政策是”知识支持政策”,包括”提供信息服务”、”弓进优秀人才”和”进行技术改造”等。他所提及的政策不是为企业海外拓展具体行动提供政策支持,而是通过知识、人才、技术等领域的政策引导,使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具备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走出国门的目的。(陈旭东,2004)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在动因、战略选择、进入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较多可以借鉴的做法。3总结企业国际化网络理论把研究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层次上,强调的是市场网络以及企业对其外部资源的利用,这意味着网络联系可以促使、利用和禁止企业的国际化,网络联系可能影响企业的国外市场的选择和进入模式Coviello和Munro,1997这对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分析其国际化过程、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增长的一个新视角,增强了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行为的解释力,因为这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依赖于与其他企业的联系。因此,Borch1994认为网络方法是分析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起点,网络方法对动态国际化的研究更有价值,它能与企业战略的方向和行为相联系,为企业从事国际经营活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企业国际化网络理论只看到企业间的网络,而忽视了社会网络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未能揭示出社会网络包括企业间的商业网络为企业提供的关键资源是知识。这也是本研究试图完善的部分。其实国际化的渐进模式和网络视角并不矛盾。我们可以改进国际化阶段论,并将之与国际化的网络理论相结合,以增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行为的解释力。参考文献:[1]曾忠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管理与案例分析[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2]林俐.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于温州的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社,2007[3]陈明森.市场进入、退出与企业竞争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4]赵旭.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46[5]何志毅.中国企业国际化途径选择:海尔与海外投资战略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026.[6]鲁桐,李朝民.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J].世界经济,20035.[7]琳玫.民营企业国际化:学术研究与理论[J].推进国际经济合作,200512.[8]沈洁.浙江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4.[9]刘藏岩.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社会责任公关战略探讨--以温州哈杉为例的研究国际经贸探索[J].国际经贸探索,2009[10]倪苏.黎意大利模式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6[11]郑斯林.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扶持政策及金融危机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巧,2009[12]王磊.意大利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J]中小企业科技,2007[13]陈国荣.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4]MORROWJF.Int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