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及新药研发_第1页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及新药研发_第2页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及新药研发_第3页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及新药研发_第4页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及新药研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中国制药工业现状◆中国制药工业发展历程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由13亿人口治病医疗、保险康复、生育等必须的医药消费所带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年平均增长率17%的发展速度。医药产业规模在2001年总值为2770亿元人民币,占大陆GDP的2.9%;2002年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2%左右,增幅达18.8%,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3%。药品市场的销售总额2001年达到了1260亿元,1990~2001年间更是保持了年均21.7%的增长速度。就医药细分行业的增长率而言,2002年高于医药产业平均水准的是制药机械(28%)、化学制剂(21%);低于平均的是中药(16%)、生物制药(16%)、卫生材料(15%)、及医疗器械(12%)。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中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家左右。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生产总产量为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

余个品种;还有中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另外,中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中国还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

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2002年,从经济效益指标排名情况看,前10个地区有8个属于东部沿海地区,说明医药工业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与前几年相比,区域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以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两个指标分析,全国排名前10位的地区产品销售收入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3左右,但是前60名企业的销售收入所占的比例只有34.8%,这说明中国医药市场的地域集中度较高,而企业集中度较低。出口形势好于预期。2002年医药进出口额保持了一定增长。全年医药行业完成进出口总额为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41%,其中进口总额为45.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6%,出口总额完成58.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6%。其中,主要是化学制药类产品的进出口,化学制药的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分别占各项的比例均达50%以上。并且化学制药的进出口增速最快。商业销售利润下降。虽然2002年医药经济运行质量总体逐步向好,但工业、商业呈现较大反差。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而医药商业实现利润则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上升,多数企业利润呈现下降趋势。一些中心城市毛利率、利润率也呈下降态势,医药商业销售利润率仅.59%,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相反费用却比上年同期增长6.2%,反映出医药商业经营步履维艰。连锁药业发展迅速。2002年医药零售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竞争加剧。医药零售市场保持旺销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随着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跨地区连锁经营管理办法的逐步实施,为更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的需要,许多企业积极投身到医药零售业中,连锁药店成为医药流通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业态。

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的需求◆对能够治疗SARS的疫苗的需求非典暴发以来,“疫苗”迅速成为互联网上一大热门搜索关键词。疫苗市场被空前激活。北京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一位专家指出,“中国庞大的疫苗市场显然已经被激活,并迅速地启动起来。”据业内人士评估,国内疫苗市场年需求将以15%的速度大幅度增长,远远高于全球10%的平均增长水平。最现成的例子是,非典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市场上的疫苗需求在短短两个月内增长了近10倍。

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王贺祥证实,国家继去年投入8亿元之后,今年又计划投入12亿元人民币用于预防免疫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面对潜力巨大的疫苗市场,中外医药企业跃跃欲试,都希望抢占先机。记者注意到,国际卫生组织最大的疫苗供应商葛兰素史克近来在国内频频高调亮相,心迹昭然。而国内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也决定投资5亿元建设国内最大的疫苗研发生产基地。

◆丙酸:需求将保持迅猛增势中国现有丙酸总年产能力约1000吨,实际年产量只有20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大量依赖进口来弥补。在医药行业,丙酸的主要衍生物有维生素B6、萘普生、脑脉宁等。中国维生素B6每年都有一定数量出口,预计医药工业对丙酸的需求量也会有所增长。

◆γ-丁内酯需求增长快近年来,中国γ-丁内酯产能增加迅速。2003年国内生产厂家已有20余家,总年产能力约1.6万吨。国内γ-丁内酯需求日益增加,需求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由于国内产量较低,近年来一直依赖进口弥补。目前国内γ-丁内酯年消费量约1.8万吨,消费大致构成如下。由于国内下游产品市场需求速度快速增加,因此γ-丁内酯长期紧俏,加上国内1,4-丁二醇和顺酐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国内γ-丁内酯将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需求强劲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病用药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众多企业也对老年病治疗领域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其治疗药物在泌尿系统用药(不包括抗菌和抗感染药)中一直占有最大的比例,销售金额连续三年超过老年泌尿系统药物70%以上的市场份额。

虽然这两年来前列腺增生药物在整个老年泌尿系统药物中所占的比例略有下降,但其总体销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与

2000年相比,2002年前列腺增生药物的医院销售金额增长了36.5%,相对整个泌尿系统用药(不包括抗菌和抗感染药)市场的增长率为

43.4%,(以上数据并未计入高特灵、酚卞明、哌唑嗪等同时适用于高血压治疗的

α-阻滞剂)。近三年来,该类药物保持了年均16.9%的增长势头,上升平稳。另外,治疗老年病的常用药品,例如抗感染类药品、胆道类药品、代谢类、心血管类药品,以及抗肿瘤类和增强免疫力类的药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中国维生素B12的市场需求以年均两位数增长近几年,中国对维生素B12需求转旺,平均年增幅超过两位数。长期以来,维生素B12的临床用药量平稳,没有大的起伏。它还和其它维生素一起构成多种维生素产品,做为OTC药物广为销售。如中国市场上的施尔康、善存、21金维它等各种中外品牌的产品,这方面用量也不小。目前维生素B12已列入中国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甲类品种。据统计,它在中国大城市医院的用药普及率已达到90%-100%。

多年来,中国市场对维生素B12的需求量不大。20世纪80年代,每年消耗量仅200公斤左右,不过20世纪90年代,国内市场需求开始上升。后来,需求转旺,每年都以较大比例增长,平均年增幅超过两位数。近两年,又有较大增长,2001年用量达1200公斤。

据有关人士分析,最近几年中国维生素B12用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1)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增长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使临床用药不断增加。(2)因环境污染等因素,中国患有各种血液疾病的患者在增多,使维生素B12用量上升。(3)近年来维生素B12临床有不少新用途,特别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用量增加较快。(4)近几年多种维生素产品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确有效果的保健品,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市场日益走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它,且每天服用,长期服用。(5)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营养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中也开始应用维生素B12,虽然这方面用量不大,但增幅较大。目前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加入WTO以后,医药行业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医药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医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获得中国医药发展所需的国际资源,有利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也有利于中国医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体制创新,总之,有利于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从近期看,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有三个方面:一是关税的降低,二是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开放药品批发、零售服务。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医药产业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强制实施GMP认证,产业格局出现巨大变化◆生物制药潜力巨大◆国际市场中药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连锁药店竞争“白热化”,药品价格仍将不断下降◆鼓励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正在兴建的医药项目◆强强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麻黄素生产基地2003年3月,赤峰制药集团与上海实业联合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上海实业联合集团投资7018万元,用于赤峰制药集团子公司艾克公司和蒙欣公司化学合成麻黄素及相关产品技术开发和制剂产品生产。

上海实业联合集团系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拥有净资产超过14.4亿元,总资产超过20亿元。形成了生物医药、商务网络和传统制造业三大产业板块并存的产业结构,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产业。同时,艾克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力争在“十五”期末,将公司发展为全球最大的麻黄素原料药及其系列制剂产品的生产基地。◆河北卓达集团与美国合建国际医药园2003年6月22日,河北卓达集团与美国华民集团就合作建设“国际医药园”达成协议,并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规划建设的“国际医药园”◆71.58亿打造海口“药谷”计划海口“生物药谷”的目标是将海口建成全国一流的医药技术研发基地、生产基地、批发销售基地和出口基地。在技术研究开发上,以海南现有的“热作两院”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组建5家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中心。在生产上,大力扶持新建“亿元型”企业,并将在化学药品、南药产品、生物药品方面生产出一些在全国叫得响的重点产品和国家一、二级新药。在区域性批发销售上,将发展一二家大型医药流通连锁企业,建立药品批发市场,并通过政府强有力的调控手段,规范医药流通秩序。在出口上的目标是,使医药产品的出口额占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美国百特与西安力邦企业集团设立合资制药企业2003年10月10日,世界500◆东软集团投资8亿元筹建数字医疗产业园东软集团下属的东软数字医疗有限公司将投资8亿元人民币,在沈阳市浑南新区建设国际一流的数字医疗产业园。东软数字医疗有限公司是科技部立项建设的“国家数字医疗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拥有彩超、CT、X线机、核磁共振等数字医疗设备生产线,是目前中国惟一的能生产上述四大数字影像医疗产品的企业。其中CT机销量在中国市场超过德国、日本等国企业,仅次于美国的GE公司。数字医疗产业园占地13万多平方米,园内分为生产区、研究区、中试区等5个功能板块,主要研发、生产CT、核磁共振、彩超、X线机、激光成像仪、电生理系列治疗设备等八大类产品共50个品种。◆天士力:中药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由上市公司天士力投资10亿元的中药产业园目前进展顺利,有望到2005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天津天士力中药产业园是全国最大的滴丸生产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批中药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示范企业。为实现建设百亿集团的目标,2003年6月,天士力集团与天津北辰科技园区签定合作协议,实施二期10亿元的投资项目,打造规模庞大的现代中药产业园。◆首家医疗器械工业园落户宁波,投资在3亿元以上2003年9月,中国第一家医疗器械行业专业园区——“宁波医疗器械工业园”在宁波市鄞州区望春工业园区集士港分区内动工兴建。建成的“宁波医疗器械工业园”是一个以医疗器械产业为主、兼顾医药产业;以高科技项目为主、适当考虑传统项目;以规模型企业为主、兼顾中小企业的内外资并举的专业性园区。◆安力泰二期“甲硫酸氨扩建工程”由世界特种化学品巨头德固萨集团与中国合资的广西南宁安力泰美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9月在南宁市武鸣县动工兴建投资额为1350万美元的安力泰二期“甲硫酸氨扩建工程”。

安力泰是由世界最大的特种化学品公司——德国德固萨集团和世界第二大氨基酸生产企业——法国瑞米克斯公司共同投资的生物制药企业。扩建工程建成后,安力泰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药用级氨基酸生产企业。安力泰目前可以生产9种药用级氨基酸系列产品,是国内主要的药用氨基酸生产企业之一,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和东南亚市场。2003年美国药品市场回顾对雄踞全球各大医药市场之首的美国而言,2003年无疑又是一个好年成。IMS最新报告对2003年美国处方药市场做了一次全面盘查、总结。2003年美国医药全局保持以往的良好势头,处方药销售增至2164亿美元,与上年的1940亿美元相比,增速达11.5%。非专利药和生物制药是2003年销售佳绩的主要贡献力量。两者的增速均达到22%,几乎达到药品市场平均增速的两倍。

此外,影响2003年药品销售的重要因素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处方药向非处方药的转换,HRT疗法的利弊之争以及从加拿大进口药物问题。有数据为证,据IMS统计,2003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的药物价值大约10亿美元,影响力不可忽视。新产品也是美国药品销售持续增长的主要牵动因素之一,2003年批准新分子实体(NME)21个,略多于上年的17个。不断注入的新产品为医药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一、美国药品的主要流通渠道。包括单体药店、连锁药店和大型卖场超市在内的零售渠道仍是美国药品流通的主流途径,销售了全年59.8%的药品。其中,连锁药店和超级市场的药品销售最为兴盛,占到全部销售的36.3%,并且保持着11.4%的高速增长。新兴的邮寄销售发展神速,增长率达到15.5%,业已占领了13.2%的市场份额。医院用药乃是除去零售市场以外的又一亮点,增速赶超2002年,达到22%。而零售市场之外的销售增长,多半与剂型改良相关,诸如:Amgen公司的贫血治疗药物Aranesp(darbepoetinalfa)和雅培公司的类风湿关节炎用药Humira(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二、2003年十大治疗领域。前十位治疗领域总是制药商竞相投资的目标。2003年前十位主要治疗领域的药物销售已占到总体市场的35.1%,平均增速超过上年,达到10.5%,其中7个药物市场达到两位数增速。2003年,前6位药物市场与2002年排序完全相同,降脂药物稳居首位,雷打不动。而前10位中,癫痫发作用药的增长最快,达到24.4%。抗组胺药物挣扎着挤进了前十位“英雄榜”,其2003年的日子确实艰辛,出现了负增长。抗组胺剂从2002年的第7位滑落到如今的第九位,勉强保住了前十位的名次,而未能成功抵御OTC的侵蚀,是其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分别位于第2、3位的是质子泵抑制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位次来之不易,两者均收到非专利药和OTC药物的层层阻击。其中,先灵公司的OTC药Claritin(奥美拉唑)便是市场的争夺者之一。OTC之所以能够对处方药市场构成严重威胁与官方的态度密不可分,FDA由于顾忌药价水平,因此大力鼓励非专利药和非处方药的普及。三、2003年十大顶级的处方药。辉瑞的立普妥连续3年位居销量榜首,2003年增速仍没有一丁点的放慢迹象,达到10.8%,销售收入总计68亿美元。另一降脂药物:默克的Zocor(辛伐他汀)紧随其后,以44亿的销售额位居第二。而昔日的重量级药物Prilosec由于转为OTC,名次节节下滑,从2001年的第2位下滑到2002年第4位,而2003年干脆在前十位畅销药的名单中销声匿迹了。

2002年后期至2003年上市了数个重量级药物,譬如降脂药物Crestor(rosuvastatin,阿斯利康)以及先灵与默克联合开发的Zetia(ezetimibe),第一种非刺激性ADHD(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治疗药物Strattera(盐酸托莫西汀,礼来公司),都是个中翘楚。据IMS处方药分析库的数据显示,2003年8月至12月,初始接受

ADHD治疗的患者中75%接受了Strattera的处方。同期,初始选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70%接受了Crestor或Zetia。尽管如此,仍无法动摇立普妥Lipitor(阿托伐他汀,辉瑞)在降脂市场的龙头地位,数据表明患者对立普妥的忠诚度较高,很少患者转用其它药物。

勃起功能障碍用药市场也纷争迭起。新入市场的Levitra(伐地那非,葛兰素史克)和礼来的Cialis(他达那非),力求与辉瑞的Viagra(万艾可)争分一杯羹。IMS对该领域一直密切关注,就目前的数据看来,两个新手仍未能撼动辉瑞的市场地位。Viagra的市场份额高居不下,占到绝对性的85%。IMS分析师指出,Levitra与Cialis仍将进一步扩张市场,目前,已经可以看出两者在DTC(直面消费者)广告领域的投入呈持续增长趋势,而且2003年的费用支出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阿斯利康随着市场变幻,即刻将发展重心调整到Nexium(esomeprazolemagnesium)上来,Nexium也不负众望取得第七位的排名,销售收入达到31亿美元,增长率更令人咋舌,达到57.7%。四、2003美国十大药企排名无太多变数,前7位与2002年如出一辙。影响排名的最主要因素无外乎专利到期。如:葛兰素史克的Paxil(帕罗西汀)和Augmentin(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强生公司的Ultram、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Glucophage、阿斯利康的奥美拉唑和Zestril(赖诺普利)、礼来的Prozac(氟西汀),统统面临专利到期的困扰。

辉瑞作为医药行业的领头羊,2003年春完成与法玛西亚的合并后,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到292亿美元的佳绩,增速保持9.7%。而阿斯利康2003年风光不再,由于专利到期的缘故,成为前十位巨头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企业,但实力仍不可小觑,稳居排行榜上销售业绩第五位。诺华公司尽管排名不太靠前,可23.8%的强劲增速令人刮目相看,加速度远高于其它九位巨头,诺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肠易激综合征新药Zelnorm(替加色罗)的畅销,该品2002年上市,在非专利药市场中业绩骄人。Amgen制药公司的业绩值得关注,这也是生物技术公司首次跃入排名前十位,同时,Amgen也创造了34.7%的增长奇迹。美国药企集中度高,十位巨头销售额总计占到约60%的处方药市场。这前十位制药企业的一举一动,对全美乃至全球医药业的发展都必将产生影响和震动。2003年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一、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创近年最好水平

2003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5%。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再一次证明,我国已经结束了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调整和恢复,正在步入新一轮上升期。

二、2003年医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纷纷飘红

1.重点产品产量创出新高。1~11月,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共完成化学原料药7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完成中成药产量54.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93%。预计全年化学原料药产量有可能突破80万吨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预计中成药产量将超过60万吨,亦成为近年高水平。

2.主要生产经济指标增速加快。按可比价格计算,1~11月,医药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加值完成10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26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5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08个百分点。按此趋势判断,预计2003年全年医药经济将以快速增长的势头创出历史性新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将实现新的突破,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增加值、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将分别达到4000亿元、1100亿元、3000亿元、370亿元左右,出现医药工业近年来少见的较高增长速度。比较近5年来医药生产增长态势,可以看出,2003年医药工业经济增幅明显抬高,出现较明显的增速提升之势。回顾全年医药工业生产经营形势,2季度在“非典”和国内市场急剧增长的影响下,增幅出现陡然增长态势,其后于3季度有所减缓,回复常态发展,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轨迹。4季度,医药工业增速提升,增幅逐步攀升,为确保2003年完成全年既定目标并为2004年年初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3.效益增长创出新高。截至11月末,医药工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6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4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9.25%,比上年同期提高0.68个百分点,效益增长较为突出。预计全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实现利润将突破280亿元,将推动医药经济快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销售利润率稳步提高,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医药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出现下降。截至11月末,医药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比重为64.7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5.亏损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取得双双扭转的好局面。截至11月末,医药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面为24.03%,比上年同期下降5.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4.4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91亿元。

6.各主要子行业产业效益水平均有较好提高。今年以来,医药行业各主要子行业效益增长出现明显增降不同的差异性变化,但从年终盘点情况看,经过残酷的市场洗礼后,各主要子行业的效益水平均有较好增长。(1)化学制药行业利润增长明显。截至11月末,化学制药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2%;实现利润12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67%,比行业平均增幅高8.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利润增长更为突出,增幅达45.71%,比行业平均增幅高17.64个百分点。(2)中药工业效益继续平稳温和增长。截至11月末,中药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7%;实现利润7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2%。近年来中药工业效益增长始终弱于行业平均水平,增势“不温不火”。但其销售利润率为10.6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显示出中药行业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含金量”。(3)生物制药业进展迅速,效益增长较快。截至11月末,生物制药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5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9.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6%,与行业平均增幅基本持平。(4)医疗器械行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水平。截至11月末,医疗器械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2%;实现利润13.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5%。其中:器官植(介)入制造业、病房护理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超过50%,是医疗器械行业中利润增长最快的2个子行业。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发展较为迅速,效益增长基本保持与行业平均水平同步发展的状态。其中产品结构贴近市场消费、贴近消费者的产业发展尤为突出。(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截至11月末,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7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1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1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展望2004年,有理由认为,2003年的医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延续,经济运行趋势有望好于2003年。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新的结构性矛盾有所显露。主要是:1.我国能源、电力、钢材等部分原材料供应出现紧张,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业企业生产成本。2.产销衔接仍未走出阴影,“瓶颈”制约依然存在。1~11月,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94.2%,比上年同期提高0.5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状况好于上年。但多年来低于全国工业平均产销率水平4~5个百分点的状况仍没有扭转,且产成品资金占用较上年同期增长7.74%,产成品库存可供销售天数居高不下,年末剧增达50%以上。3.重复建设“顽症”复发,一些高水平重复建设正在凸现。目前,由于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和相互攀比的“顽症”复发,医药行业正面临着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的突出矛盾。有专家提出,继以彩电、冰箱等家电制造业和汽车、钢铁等生产线为标志的两轮重复建设后,以生物医药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代表的第三轮重复建设正在我国凸显,相关产业风险亦加速集聚。从2003年医药行业的投资趋势看,这种重复建设苗头十分值得注意,低水平重复建设已经比较严重。同时也反映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应加大调控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机制运作的预警机制。4.外资企业加快向我国转移生产但并没有把先进技术转移到中国来。我国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战略目的是“以市场换技术”,但目前情况显示,在华外资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并不活跃,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对华技术扩散极为微弱,并没有把先进的技术转移到中国。诸多外资企业仅仅是将中国作为转移生产的一个新的生产基地和平台,这对于正在按照国家要求积极适应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中国医药企业而言,是十分不利且无益于企业、产业长远发展的。

四、对未来医药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3年医药经济超额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从年终盘点情况看,医药经济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已成定局。虽然从走势看,呈现了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但医药工业增长基本面向好,运行质量有所增强,经营绩效水平有所提高。运行态势良好而稳健的发展,推动医药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实现新的迈进,同时也为明年医药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有利基础。从各子行业发展趋势看,强弱不同的分化发展趋势已成必然。在未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格局下,具有发展优势、具有竞争实力、能够与更强大竞争对手直面抗击的产业和企业将得到快速而持续的发展。而失去发展优势、缺乏竞争实力、低弱发展中逐渐落伍的产业和企业,将逐渐被弱化、淘汰。

(二)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明显、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我国多年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技改投入、改善投资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批持续发展的高增长行业,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医药工业在这个“大浪淘沙”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调整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有利的本质性发展变化,对未来经济发展加快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药品价格体制改革将继续快速推进。药品价格总体继续保持下降趋势,政府药品价格管理将根据补偿生产经营合理成本和合理利润、反映市场供求、体现药品质量和疗效差异、保持药品合理比价、鼓励新药开发的主要原则,加强政府价格管理。同时依靠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依法加大医药市场净化力度,加大和完善药品价格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用药水平。非专利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全球非专利药市场价值约为400亿美元左右,并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高于全球制药业整体发展速度。非专利药公司发展势头强劲,今年第一季度,欧美主要的16家非专利药公司总体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行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特点一:大量重磅级品种专利过期,市场前景看好。仿制专利过期的重磅级品种是非专利药公司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今年第一季度,仅仅仿制葛兰素史克公司刚刚过期的抗抑郁药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Wellbutrin

SR)就使Eon

Labs、华生、Impax、Andrx、泰华等多家公司获益,成为各公司取得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今年一季度,美国FDA共批准了74个ANDA,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个。考虑到2008年以前还将有价值几百亿美元左右的专利药失去专利保护,非专利药公司的前景一片光明。特点二:美国仍然是非专利药竞争的主战场。据有关统计,全球非专利药市场中,美国占41.93%,欧盟27.95%,日本14.32%,世界其他地区只占15.8%。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非专利药公司都以最大限度地占领美国市场份额为目标。特点三:非专利药的发展得到各国政府的积极鼓励。为了降低高居不下的医疗花费,欧美各国一直积极鼓励其公民使用廉价的非专利药,包括FDA在内的多家机构一直在大张旗鼓地进行非专利药知识宣传。目前,美国许多州的法律规定,在有等效非专利药存在的情况下,医生和药师在开处方时必须通知病人相关信息。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美国非专利药处方量已占到美国总处方量的50%。特点四:收购合并趋势加剧。收购合并是目前制药界发展的一大趋势,辉瑞收购法玛西亚;赛诺菲收购安万特两宗大型个案都在欧美制药界引发巨大反响。非专利药企业也积极在利用这一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盘。今年1月份,世界最大的非专利药公司泰华收购了世界第九大非专利药公司Sicor,使自己的销售额大幅增加。印度的南新公司在今年1月收购了法国安万特的子公司RPG

Aventis,使其在2004年总收入达到10亿美元的目标成为现实。诺华的非专利药分部山德士继2003年斥资8.76亿欧元收购斯洛文尼亚的大型非专利药公司LEK之后,又于今年相继收购了加拿大和丹麦的两家非专利药公司Sabex和Durascan。特点五:印度公司在欧美非专利药市场异军突起。印度制药公司在保持欧美原料药供应基地这一传统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纷纷进军非专利药这一高端市场,加快了价值链的攀登速度。南新公司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已经跻身全球非专利药10强的行列。一方面,他们加大研发力量,在美国获得多个ANDA得批准。另一方面,通过收购欧美制药厂、与欧美非专利药厂合作等手段争取在欧美市场分得一杯羹。除了南新公司收购安万特的分公司以外,印度Wockhardt公司分别于去年和今年5月完成对英国CP制药公司和德国Esparma

GmbH的收购,成功地在欧洲最大的两个非专利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印度Sun制药公司对美国非专利药公司Caraco的控股已经超过60%;印度兰花(Orchid)公司也于最近和美国非专利药公司Par

Pharmaceuticals以及加拿大的非专利药公司Apotex分别签订独家合同,在北美市场销售抗生素制剂。

非专利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行恶战

产品寿短

企业仍须加大研发投入问题一:同行业竞争激烈。尽管第一季度整体形势看好,仍有一些制药公司或者某些产品的销售额下降,比如山德士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南新公司的头孢呋辛酯等,其原因都是受到其他非专利药公司同类产品的竞争。由于没有专利和行政法规方面的保护,竞争导致非专利药销售下降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非专利药公司只有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的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在第一时间获得过期专利药,特别是获得“重磅炸弹”级专利药的ANDA才能实现连续增长,一旦停滞必将被淘汰。问题二:非专利药的市场寿命缩短。一旦某种专利药的专利保护到期,专利药公司不再通过广告、电视等形式来宣传该药。而非专利药公司也不会这样去做,因为宣传不仅增加了自身的成本,而且除了帮助自己的产品做宣传外,对生产同种非专利药的公司也有帮助。这种状态将导致该种药物的使用量不断降低,市场寿命缩短速度加快。问题三:来自原研发公司的反击。现在原研发公司已经觉醒了,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在与非专利药公司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他们开始采用各种战略来反击非专利药公司的竞争,比如销售“授权的非专利药”、快速升级产品以及进一步完善专利的保护措施等。调整产品

提高技术

中国制药业应把握机遇世界非专利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国的制药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料药行业。由于欧美大型制药公司生产的专利药利润高,同时出于保密、专利等各方面原因,多在自己参股或者信赖的欧洲/北美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进行原料药的合同制生产,中国企业获得外包的机会不大。而非专利药的利润远远低于专利药,为了降低成本,非专利药公司在采购原料药时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中国和印度等地区。因此,随着欧美非专利药市场的日趋繁荣,中国原料药制造商获得合同的机会也大大增加。2003年中国的化学原料药的年总产量达56万吨,近1500种,是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中国还是原料药出口大国,去年中国医药原料全年出口额达37亿美元,其中有5个品种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青霉素年生产能力为2.2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维生素C年生产能力为5.2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土霉素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5%。盐酸强力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产品的产量也分居世界第一。国内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左右,是中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出口支柱。同时,中国西药原料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技术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因此,继续扩大西药原料药的出口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原料药企业也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恶性竞争,研发水平低,欧美认证关难过等问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已经落后印度的同行业。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初,在FDA登记注册的DMF(Drug

Master

File,药物主文件)共有4000多个,其中中国企业拥有不到200个,而印度注册的DMF已经达到450个左右,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中。今年头两个月,印度又有27个DMF文件登记注册,但同期中国只有5个。因此,希望打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广大的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应该加快脚步,及时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尽早获得相应产品的DMF/COS证书,通过现场检查关,那么赶超印度,打入欧美高端市场指日可待。未来新药研发重点新药开发被视为一国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的体现。而开发出重磅炸弹级的新药更是不少制药公司梦寐以求的目标。所谓“重磅炸弹药物”系指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世界级畅销药物。时代变迁

重磅级标准悄然变化

在各个时代进入重磅炸弹级畅销药的排名榜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在八十年代只要销售额达到5亿美元的产品均可进入重磅级药品的排行榜,而当时能进入这一行列的药品屈指可数。如畅销全球市场的抗溃疡药雷尼替丁,以23亿美元的年销售额高居八十年代重磅药物之首。其它超过5亿美元销售额的产品仅有8~9种,其中包括:头抱克罗、罗氏芬(头泡三嗪)。开博通(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鲑降钙素(骨质疏松治疗药)、EPO(促红素)、共轭雌激素和沙美特罗(抗哮喘药)等。以上药物分属于4大类型治疗药(心血管药物、抗感染药、代谢药与激素类药)。

进入九十年代后,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高速增长期。随着工业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现代“文明病”已取代感染性疾病而成为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这类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精神疾病等。现以全球第一大医药市场棗美国为例,至九十年代初抗感染药物销售额仅占该国医药市场3成销售份额,而降血脂药、降压药、抗糖尿病药已迅速上升为医药市场的主打品种。反映在新药开发方面,在排名世界前10位的九十年代重磅炸弹药品名单上,降血脂药稳居前几位,其中包括: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以及抗过敏药氯雷他定等。九十年代新头号畅销药“奥美拉唑”(洛赛克)的销售额高达创纪录的67亿美元。而一些精神病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氯氮平以及抗偏头痛药舒马曲坦均进入畅销药物排名榜,这些药品的销售额均在5亿美元以上。超过12亿美元销售额的药品除奥美拉唑外还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等产品。据统计九十年代超过10亿美元销售额的重磅级药品至少有20来只,除上面提到的几个产品外,还有一些抗感染新药如阿奇红霉素、奥格门汀(棒酸+阿莫西林)和拜耳公司新开发的喹诺酮类抗菌剂环沙星等。其它超过10亿美元销售额的重磅级产品包括:抗真菌药“大扶康”(氟康唑)、Seldane(特非那丁)、生物工程药物如EPO(促红素)、干扰素类、人胰岛素和人生长激素以及植物抗癌新药紫杉醇等。

进入21世纪以后,单克隆抗体类新药再次成为新药开发重点。已上市的单抗类药品至少有数十只,其中可治疗晚期乳癌的新药棗Monofeukast

在短短几年内销售额已逼近10亿美元。

老药新用途同样能使一只不起眼的药物一跃进入重磅级产品行列。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辉瑞公司在八十年代初开发的西地那非(后被人称为“伟哥”)。此药最早作为降血压药上市,但医疗界反映平淡。后来有中老年病人反映说口服西地那非可治疗阳萎(勃起功能障碍)。此后,辉瑞公司向FDA递交了要求改变西地那非临床用途的申请并按照规定重做了临床试验。事实证明西地那非确实是一只很好的治疗ED症(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从

1999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西地那非新用途至今,据说全球各地医生已开出十几亿张西地那非处方。早在几年前西地那非的年销售额已超过10亿美元。西地那非是继阿司匹林之后又一只老药新用的范例。

只要将九十年代的重磅级药品名单与八十年代的进行对比即可发现:九十年代的畅销药更着重在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药物(如降血脂药、抗精神病药物和ED治疗剂等),而八十年代则以“治疗型”药物为主要的重磅级产品。由此可见,在两个不同的年代,重磅级药品的内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新世纪

生命质量改善药占主流

那么在21世纪头10年里,重磅级药品队伍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事医药信息与开发工作的同行们均十分关注这一问题。

综合国外医药刊物的报道,可以认为今后几年国外重点开发的新药(其中一些产品有望进入10亿美元级产品行列)包括:1.具有靶向治疗作用的新药(如专门用于治疗晚期乳癌、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的单克隆抗体类新药,这类产品的特点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而不影响健康组织)。2.抗银屑病的治疗新药。

银屑病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疾病,全球各地银屑病患者数量众多,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药物能有效治愈银屑病的各种症状。国外正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抗银新药(如作用于能使上皮细胞不断生长从而造成皮屑增多及皮损现象的基因的新药,据说在1~2年内这类生物工程抗银新药即将上市)。3.蛋白质/多肽类治疗新药。

这类产品品种多达上百种,已上市的胰岛素类、生长激素、某些酶和降钙素之类均为蛋白质/多肽类产品。新开发的蛋白质/多肽类产品将侧重于可降低某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的新型治疗剂,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治疗药、帕金森氏病治疗药、骨质疏松治疗药、改善老年妇女生命质量的药物(如提高雌激素分泌量的药物,改善与更年期后症状有关的药物等)。据悉九十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外已开发上市的蛋白质/多肽类新药已有35种之多,而目前正在开发中的蛋白质/多肽类新药多达100多种,其中不乏未来的重磅级产品,如环戊肽类新药Integrilin、戈瑞林、布瑞林、亮丙瑞林、Fuzeon(系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新型蛋白质类治疗药,可治疗HIV病毒引起的免疫缺损[艾滋病]症状),Fuzeon被科学家视为抗艾滋病新药开发的一个全新里程碑。它在21世纪极有可能成为第1只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的蛋白质类新药。4.其它治疗新药,如杭糖尿病的新药、减肥新药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药均有可能成为潜在的重磅级新药产品。在九十年代有不少上市新药令人意料之外地进入重磅药物排名榜,其中包括抗抑郁剂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与氯氮平、奥氮平等。

随着医学界对某些难治疾病发病机理的阐明,今后包括多发性硬皮病、肥胖以及糖尿病等目前尚无理想治疗药的疾病都将有药可治。如法国科学家已开发出新型生物工程减肥药“

勒胖停”(Leptin),它能直接作用于人体脂肪组织、加速脂肪的“燃烧”与分解,使人永远保持苗条体形。勒胖停仍在临床试验之中,一旦正式上市必将成为世界市场上的畅销产品从而夺走现有食欲抑止剂类减肥药(如芬氟拉明、西布曲明等)的大部分份额。再如抗ED症(男性勃起障碍症)新药正在加速开发之中,一些疗效优于“伟哥”的药物(如沃地那非等)已在去年上市,它们很有可能再次成为市场的热点产品。

据美国一家医药咨询公司去年发表的“2010年的医药棗创新之门”一文中预测:在今后几年里,靶向治疗剂将在新药中占据极大份额。因为靶向治疗药物最大优点是专门对付体内病灶而不伤及正常(健康)组织从而可降低现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发生率。罗氏公司前几年开发的抗乳癌新药Herceptin即为靶向治疗剂的典范。此药专门攻击乳癌细胞,对正常乳腺细胞则秋毫无犯。Herceptin的销售额肯定会突破10亿美元,因为乳癌在工业国家属于一种高发性疾病,据该报告预测:到2010年上市“靶向治疗剂”至少将有二十至三十种,它们每年能创造

10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额。综上所述,以重磅级新药的时代变迁可明显看出如下趋势,今后世界级新药的开发将更加侧重于能改善人们生命/生活质量的新药,而畅销世界近半个世纪的抗生素类药物将退居次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抗肿瘤药始终是世界各国医药厂商的新药开发重点,因为迄今为止癌症仍为对人类健康最大威胁之一。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世纪里人们一定会开发出能对付可恶的肿瘤杀手的新型药物新药设计的现状与趋势1、国内现状及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医药工业体系,我国生产的原料药品种已达千种以上,年产量也超过10万吨,基本上保证了人民用药的需要,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相当大。目前我国生产的绝大多数药品均系仿制国外研制的新药,而我国自行设计创制的新药,据统计先后曾有100余种,但能大量生产供应市场的一线药物很少,迄今还没有一个新药能在国外注册,进入国际市场。1987年我国出口的药品主要是一些专利过期的仿制品,虽达2万多吨,但仅换取了3亿多美元,而同年SKF药厂的一个创新药品甲氰咪呱的年销售额就达7亿美元。因此若没有自己的创新药品是不可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面对目前的形势,必须立刻加强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即使如此,其研究成果(新药上市)亦将在2000年以后,这是因为一个新药的开发周期(自研究至生产)平均约需10—15年。2、药物设计的现状与趋势药物化学的任务是整个新药研究开发的前期,即设计并合成有效的化合物。传统的方法是合成大量的化合物进行药效筛选,命中率约为万分之一,研究的周期长,因此耗资甚大。但由于成功的新药利润高,因而一些制药企业都把新药开发作为其生命线。为了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创制新药通常多选用具有新型结构并有确切药理作用的天然产物或已知的合成药物为先导物,通过药物设计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简化,使之更能适应于疾病的治疗。随着许多重要生命过程的调节机理以及病理变化因素,特别是体内神经介质、酶、受体等在生命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被逐步阐明,调节体内某些过程用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或纠正病理变化已经成为新药研究追求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国际上在新药设计上的一些趋势分别是:(1)酶抑制剂的研究。

许多药物能与酶结合,改变了酶的特性,使之不能再起类似的催化,从而干扰了有关的生化反应,产生了药物的效应。例如毒扁豆碱或新斯的明用以治疗重症肌无力,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干扰了细菌的羧肽酶和转肽酶,使细菌不能合成细胞壁,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等。近年来揭示了大量酶反应的历程细节,也阐明了一些酶的三维结构。据此有可能设计具有一定目标的新药物。其中受人注目的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及肾素抑制剂和3-羟基-3-甲基-戊二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等。生物体内有着众多的酶系,随着对一些在生理上至关重要的内源性物质功能的认识,各系统的酶的抑制剂将不断问世。(2)受体拮抗剂。

受体是一种特异性大分子。内源性的激素或神经递质,在极低浓度就能和有关受体相互作用,生成可逆性复合物,启动功能性变化,如开启离子通道或激活有关的酶,最终导致生理变化。药物作用在同一受体,若产生类似的生物效应则称为激活剂,若与受体结合,但并不随着产生生理作用,却阻碍了激素,递质等物质与受体结合则称拮抗剂或阻断剂。许多药物是受体的拮抗剂。大多数受体是嵌入于细胞膜的脂蛋白或糖蛋白,其结构较酶更为复杂,除了少数受体的结构已经深入研究外,大多数受体的结构还不甚明了。往往只能通过一系列激动剂和拮抗剂,以间接推测受体和药物结合的方式。由于受体蛋白长长的肽链很易缠卷,常有一个或几个低自由能的构象存在,互变的能障也低,因此可以存在几种不同的亚型。例如肾上腺素的受体有α-型和β-型,而α-型又可分为α-1及α-2,β-型也可分为β-1及β-2,多巴胺受体可区分为DA1和DA2型。药物结构有所改变时,与不同构象的受体亚型的亲和力可发生变化,若所成复合物能量愈低则愈稳定。药物结合在不同受体亚型可产生不同效应,合理性药物设计在于寻找特异性强,专一地作用于某一亚型的药物。如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各种受体结构,功能的逐步了解,今后有可能设计各种具有不同专一性功能的药物。(3)已知药物的结构改造。

在新药发现中,药物化学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发现先导化合物,该过程可以是广筛的结果,也可是合理设计的结果;二是根据先导化合物,进一步优化,即化学结构的修饰、简化,获得实用的药物。最近几年,国际上每年约创制新药60个左右,而真正导向研究而获得全新结构的并不多,大部分均属于现有药物的结构改造。当一个有效药物问世后,往往就其基本结构作各种改变,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改进副作用。此外亦可避开其专利权而开发具有相似功效的新化合物。如巯甲脯氨酸(Captopril)的成功,导致了ACE抑制剂研究的高潮。人们发现Captopril分子中的巯基与其副作用——过敏性皮疹、味觉障碍、半衰期短——有关。由此Merck药厂开发了新药苯酯丙脯酸(Enalapril),其疗效优于Captopril。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新药特别受到重视,如氟哌酸(Norfloxacin)的问世,导致了氟化喹酮酸抗菌药物研究的高潮,据统计1991年喹酮酸类抗菌药物的年销售额超过13亿美元,是抗菌药物中年增长率最高的一类。有人将氟代喹酸类药物的开发称之为抗菌药物的第四代革命。新药创新的六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改变、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市场规律的作用,使得新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更新换代频率越来越快。新药研究与开发,是指新药从实验室发现到上市应用的整个过程,是一项综合利用各项科学和高新技术的系统工程。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现代合成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药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酶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相互渗透,为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改变、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市场规律的作用,使得新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更新换代频率越来越快。未来新药研究与创新将向六大模式方向转变:一、创制新颖的分子结构类型“NCE”——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二、创制“ME-TOO”新药——模仿性新药研制开发;三、已知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延伸性新药研究开发;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物;五、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发展制剂新产品;六、应用现代新技术对老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重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在一定的医学理论和科学设想指导下,通过反复的设计、合成和药理、生理或生物筛选,创制出新型结构并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或即时找出新化学结构类型的NCE,最受医药界的推崇。成功的话,经济效益也非常好,故有实力的制药公司无不以此为主攻方向。但是这种新药研究,开发难度很大,风险也很大,因此,大多数制药公司不得不求其次,采用所谓“ME

-TOO”新药政策(模仿,但不是一味的仿制),即在不侵犯别人专利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的分子结构改造或修饰,寻找作用机制相同或相似、并在治疗应用上具有某些优点的NCE,这种新药研究工作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国际药品市场非常令人瞩目的盐酸雷尼替丁和萘普生,全球销售额都远远超过其原型的西咪替丁和布洛芬。其他成功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对已知药物(包括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分子修饰或改造,创制专属性更强、疗效更高或安全性更好的新药也是很普遍采用的一种途径。对本公司现有药(个别的公司专利已过期的药物)继续研究,制成更为理想(如理化性质更佳、生物利用度更高或具有靶向性等)的衍生物或前体也普遍受到重视。应该指出,NCE未必都具有优点。1998年Dammoff对前12年中上市的610个NCEs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属于新化学结构并具有一定优点的占9%;属于已知化学结构但无甚优点的占16.6%;属于已知化学结构类型并且在治疗上也无甚优点的占54%。这说明,仅仅有

30%的NCEs在治疗上确具优点,其余70%实在是可有可无。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和复杂的分离提纯新技术,批量生产原来有生物体内仅仅微量存在,但具有高度活性的天然生化物质作为治疗药物是一项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高新技术,正愈来愈受到制药界的重视,并已陆续开发成功人胰岛素、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人生长激素、表皮生长激素、TPA、TNF、白介素等一系列产品。据统计,到上世纪末,世界生物技术药品市场已达140亿美元。另外,在疗效肯定的基础上进行药剂学研究与开发,如应用新型药用辅料或制剂新技术、研究开发旨在提高治疗质量,特别是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新制剂产品,或设计、开发新剂型及复方制剂等,即能比较容易批准,有的还有利于延长原有产品的专利保护期,是一种投资少、风险小,而经济效益可能极佳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近年来一直受到所有制药公司的重视,有的已取得极大的成功。全球新药研发最为活跃的十大领域美国R&DDirections杂志评出全球新药研发最为活跃的十大领域。目前全美国有1700多个药物正处于研发的各个阶段,包括临床前开发,Ⅰ、Ⅱ、Ⅲ期临床研究和上市前待批准阶段。

据悉,越来越多的药物是由生物技术公司与制药企业联合开发的。从1963年以来,美国FDA所批准的全新化学实体药物(NCE)中有38%都是通过这种合作研究的形式开发成功的。而当前新药研发最热门的领域要数抗癌药物、抗感染用药、抗炎镇痛药、心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精神系统用药、胃肠道用药、血液系统用药、糖尿病药物和皮肤用药。

排名类别在研新药数目(个)

1抗癌药物615

2抗感染药199

3抗炎镇痛药164

4心血管用药150

5呼吸系统用药118

6精神系统用药111

7胃肠道用药90

8血液系统用药89

9糖尿病药物84

10皮肤用药82中国新药研发首先应该发展非专利保护名药科学进步是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许多传统老药在长期应用中也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它们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被优质高效的新专利药物所取代。而专利即将到期的药物凝聚着科研开发的心血和成熟的市场,是炙手可热的山芋,因此利用国际惯例占据优势,发展通用名药,注重工艺路线的优化与改进,推动商标名药物是一良好契机,面对潜力巨大的通用名药市场,业内人士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制药产业与药物研究中国制药业的特点是产品集中度差,集约化生产力薄弱,资本实力、技术开发能力及市场控制能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外新药的问世和积极的紧跟仿制,曾一度忽视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科研投入的不足也制约了新药的开发。而从国外情况看,专门从事药物研究机构很多,各大跨国药业的科研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18~20%左右,与此相比国内对科研重视的企业新产品开发计划经费仅在2%~3%,最终能否得到落实还要看本年的效益。另一方面是国家对科研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因此具有独立自主权的药物很少,我国制药企业除中成药以外,98%以上的国产化药物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药物制剂方面,我国制剂发展也是相对滞后,据报道,我国已经生产的制剂品种约为3500多个,而欧美和日本约是我国的10多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制剂水平相比十分悬殊,高水平的新剂型和新制剂非常少。长期以来制剂的研究与发展得不到重视,其结果是同样成份的药品其疗效差别很大,导致了国产药品地位不高,制剂产品附加值较低。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药品研发标志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研制新药的成本相当高,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所需投入资金巨大,在国外开发一个真正的新药需数亿美元和近10年的历程,从总体上看一半左右几乎血本无归。加强仿制与仿创结合从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我国的国情看,专利期满的药物开发在我国占据重要位置,加强药物的仿制,推动和实行仿创结合仍具有积极作用。改革开改后,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动作较快,很快就尝试到新药开发给企业带来的甜蜜感觉,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发展。药品管理部门机构与职能的整合,推动了药品审评工作。近几年来仿创新药数量逐年上升,2001年美国FDA批准了234个非专利药品,其中首次批准的非专利药品已达57个,而我国批准仿制药品的步伐比前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已达到488个,从许多医药信息媒体不难看出,国内新药技术转让、拍卖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爆现象。2003年医药行业的外贸统计表明,同比增长了20%,在全球价值465亿美元析通用名药品市场中,中国已占据了近20%的市场份额。据报道,自2002~2006年全世界将有102个专利药陆续到期,默克、辉瑞、礼来、拜耳和施贵宝五大公司专利产品销售平均总销售额的38%。美国有一大批药物专利保护期将满,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的药物市场份额400多亿美元,占美国药品市场的25%。不少通用名药物公司密切关注着这一块潜力巨大的市场,许多国外非专利药厂商早已看到了这一良机,超前的积极行动已激起了涟漪。众所周知,以色列泰瓦公司已是美国最大的通用名药经营商,公司拥有130多个产品中,70%的业绩来源于专利期满的品牌药品,而印度的南新、阮氏公司和太阳药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这方面动作稳定扎实,已成为我们的竞争者。

仿创结合的开发策略大有作为,国内已有成功的典范,例如"阿乐"和"曲美"就是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商业运行方面,药品进入国家医保报销范围相关政策方面仍需给予扶持。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自身不足之处,在药品工业化的深度和广度上仍存在落差,新药拿到生产批文后,工艺优化和成果转化工作量很大,实现商品化生产和开发市场仍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从药品销售市场也可以看出,传统药利薄好销,但新药市场开发则是举步艰难,这是每个新药必经的成长过程。跨国药业和国内三资企业十分重视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国内企业已经认识到危机,许多研发部门是沿着药品仿制、仿创结合、自主创新之路疾驰,而前面的路好走,后面则是从量到质的转变过程。能否游刃有余地与"狼"共舞,关键取决于自己能否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推向市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优势虽然是非专利药仿制能力强,但是关键要注重工艺路线的创新,提高收率,从而降低成本,竞争中的目标应该说是仿制过程的再创新。再创新是发展中国家采取的适合本国国情的一条道路。高通量筛选的进展制药企业要想真正抓住未来的商机,就必须加大开发力度,从模仿性创新药物进行战略性转移,近两年我国已认识到建立化合物库的重要性,逐渐引进"海归派"牵头实施这一新课题的进程,药物筛选是对有可能作为药物使用的物质进行药理学和生理学的价值评价,化合物库的规模对发现新药、增加药物筛选速度和规模有着重要作用,是提高药物发现数量和质量的必备前提,然而开展组合化学的研究要有一定的财力支持。利用全球信息来源与渠道、公知理论,对已知化合物的创新修饰,已成功的开发了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等药物,并得到了国际的认同,而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结合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人类基因组学和分子病理学,研究探讨药物的作用,增加了药物筛选的手段,能进一步推动药物的研发进程。国外大型制药企业获得新药主要有三种途径:自主研发、与他人合作、并购其他研发机构。通过联合、委托和外包研发,获得新技术和未来的拥有权。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或医药公司之间展开,并已成为一种趋势,国内也已起步,通过药物研发早期应用新技术,将候选药物的淘汰率、开发费用降至最低;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信息的流通,促进了新技术转让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对新药定义的改变、GLP的逐步推进、快速通道的建立以及新药审批制度的改革,仿创结合与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得以进一步推进。结束语我国加入WTO后,在政府的努力下和多项政策法规格化的指导下,医药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传统的单纯的贸易壁垒将荡然无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资逐渐流向中国。国外医药巨头从商品输入、本地生产到科研本土化相继在我国落地生根,共同分享这一巨大的蛋糕。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以及疾病的发展和耐药性的不断出现,新药研发已成为今后的重头戏之一。研究的另一重点则是复合制剂和新释药系统的开发,释药系统技术是制药业发展较快的领域,自20世纪中后期至今,已有35种以上和释药系统类型上市,包括口服缓释小丸、口服渗透泵片、透皮贴片和储库型植入剂等,其市场迅速扩大,在整个药品市场中的份额亦不断扩大,预测至2005年全球释药系统市场销售额可望达到1000亿美元。该项研究具有成本小、周期短而见效快等特点,被喻入一个金矿,现人们已纷纷加入掘金行列。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现状及展望海洋药物研究经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积累和丰富的研究资料,特别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现代的化学研究方法与多种生物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已成为当今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的主流,并且是今后数十年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趋势。

(一)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1、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发现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是海洋药物开发的基础和源泉。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存在着许多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然而,目前对海洋生物中活性成分的发现还仅仅处在开始阶段,经过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的海洋生物还不到总数的1%,还有大量海洋生物有待于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活性筛选。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无脊椎动物等低等的海洋生物。海洋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而且含量极低,建立快速、微量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方法以及应用多靶点的生物筛选技术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当前科学家面临的挑战。2、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结构优化从海洋生物中发现的大量活性天然成分,有的可以直接进入新药的研究开发,但有的活性成分存在着活性较低或毒性较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将这些活性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如结构修饰和结构改造,以期获得活性更高、毒性更小的新的化学成分。3、解决药源问题

不少海洋天然活性成分含量低,原料采集困难,限制了该化合物进行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寻找经济的、人工的、对环境无破坏的药源已成为海洋药物开发的紧迫课题。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全合成是解决药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已有不少海洋活性天然产物实现了全合成,如草苔虫内酯1和海鞘素B均已成功地进行了全合成,由于不少成分结构非常复杂,要进行全合成,难度大、成本高,不易形成产业化。采用人工养殖或模拟天然条件进行室内繁殖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已成功进行了草苔虫实验室繁殖研究。运用组织细胞培养和功能基因科隆表达也是解决药源问题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许多科学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有益的探索和深入研究,这些生物技术的应用必将为生物资源开发展现广阔的前景。

(二)发掘新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有待深入开发的生物资源,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化合物的多样性。发掘新的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海洋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1、海洋微生物资源海洋微生物种类高达100万种以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也是陆生微生物无法比拟的。但能人工培养的海洋微生物只有几千种,不到总数的1%;目前为止,以分离代谢产物为目的而被分离培养的海洋微生物就更少。由于微生物可以经发酵工程大量获得发酵产物,药源得到保障。此外,海洋共生微生物有可能是其宿主中天然活性物质的真正产生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海洋罕见的生物资源生长在深海、极地以及人迹罕至的海岛上的海洋动植物,含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成分和功能基因。在水深6000米以下的海底,曾发现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的大型海洋蠕虫。在水温90摄氏度的海水中仍有细菌存活。对这些生物的研究将成为一个新的方向。3、海洋生物基因资源海洋生物活性代谢产物是由单个基因或基因组编码、调控和表达获得的。获得这些基因预示可获得这些化合物。开展海洋药用基因资源的研究对研究开发新的海洋药物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1)海洋动植物基因资源:活性物质的功能基因,如活性肽、活性蛋白等。(2)海洋微生物基因资源:海洋环境微生物基因及海洋共生微生物基因。4、海洋天然产物资源海洋天然产物历经数十年的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资料,为海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1)对已获得的上万种海洋天然产物进行多靶点和新模型的筛选,发现新的活性。(2)对已获得的海洋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或结构改造。(3)采用组合化学或生物合成技术,衍生更多的新的化合物,从中筛选出新的活性成分。5、海洋中药资源海洋中药是我国中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间长期用药经验的总结。历代本草中经现代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的海洋药物有110多种,是寻找先导化合物和开发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从海洋中药中开发新药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周期短等特点。(三)构建新的生物筛选技术

(1)以酶、受体作为靶点的高通量筛选。(2)以蛋白质组学为基础,借助核磁共振、质谱、基因数据库、高柱端识别等技术,全面揭示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四)开展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海洋化学生态学是结合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和生态学方法,探讨海洋生物化学防御机制、追踪活性天然产物的生物源头及其生态学作用,揭示海洋生态系统的化学本质。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中活性化学物质在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化学防御机制、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食物链关系等,从生态的宏观角度探讨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目前,在海洋药物的开发研究领域走在前列的是美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在我国,对海洋药物的研究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仅以科研经费的投入便可看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海洋药物研究的重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国立癌症研究所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各为5000千多万美元;近年来,美国健康研究院(NIH)的海洋药物资金增长幅度已达11%以上,与合成药、植物药基本持平。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日本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欧共体海洋科学和技术计划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向产业化发展,世界海洋生物总产值1969年为130亿美元,1982年为3400亿美元,1992年为6700亿美元,2000年约达1.5万亿美元。我国的海洋天然产物研究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曾陇梅等学者对我国南海的珊瑚类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1985年发现具有双十四元环的新型四萜。上世纪90年代以后,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获得了迅猛发展,对我国海洋中的海绵、珊瑚、棘皮类动物、草苔虫、海藻及海洋微生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迄今已研究的海洋生物估计约有500多种,申请获得的发明专利约50余件,并有多种海洋药物获得新药证书或进入临床研究。海洋天然产物、海洋多糖、海洋微生物和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成为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四大特点。随着海洋药物的快速发展,许多省市和的重点院校均成立了相应的海洋药物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每年均召开各种类型的海洋药物学术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基金以及各省市的重点基金都逐年加大了对海洋药物的资助。有的院校建立了海洋药物专业,培养海洋药物的专业人才。现已在全国逐步形成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较系统的海洋药物发展体系。海洋药物的研究事业正方兴未艾,这使得这类研究在我国的药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有6种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河豚毒素、角鲨烯、多烯康、烟酸甘露醇等;另有10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我国正在开发的抗肿瘤海洋药物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