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网络作业_第1页
刑法学网络作业_第2页
刑法学网络作业_第3页
刑法学网络作业_第4页
刑法学网络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学综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于1997年3月14日通过并颁布,其开始施行的日期是()。A.1986年1月1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3月14日D.1997年10月1日2.下列答案中哪个是从解释的效力上分类的:()。A.立法解释B.论理解释C.文理解释D.限制解释3.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4.在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A.都是主犯B.都是从犯C.一般是主犯,有的是从犯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5.被告人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且未过追诉时效,对张某的处理应该是()。A.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B.撤销缓刑将前罪与后罪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C.对后罪处以刑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D.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6.某农民偷割了20米(约价值80元人民币)正在使用中的高架穿过铁路的长途电话线,构成犯罪。其罪名是()。A.盗窃罪B.破坏通讯设施罪C.破坏交通设施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7.在一起强奸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证人陈某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向法庭提供虚假证明,意图包庇被告人。陈某构成犯罪的罪名是()。A.帮助毁灭伪据罪B.包庇罪C.伪证罪D.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8.某乡政府在换届选举时,某乙纠集数人,以对选举有意见为由,冲入选举会场,大声叫骂,并把票箱砸毁。某乙的行为属于()。A.破坏选举的行为B.妨害公务的行为C.聚公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D.打砸抢的行为9.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还需具备的条件是()。A.数量较大的B.窃取财物的C.情节严重的D.邮政工作人员10.国家工作人员肖某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某公司的回扣40000元,归个人所有,肖某的行为构成()。A.贪污罪B.受贿罪C.介绍贿赂罪D.贪污罪和受贿罪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死刑缓期执行适用的条件是()。A.罪不至死B.罪该处死C.犯罪时不满18周岁D.不是必须立即执行2.对于累犯()。A.应当从重处罚B.可以从重处罚C.不适用缓刑D.不得假释3.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A.公私财产的所有权B.他人的人身权利C.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权D.他人的生命权利4.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下列哪种情况构成盗窃罪()A.数额较大的B.多次盗窃的C.盗窃残疾人财物,接近数额较大的D.未达到数额较大,但造成严重后果的5.刑法中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为()。A.故意B.过失C.作为D.不作为6.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A.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B.所有犯罪都要求有犯罪客体,并不都对犯罪对象有要求C.任何犯罪都危害客体,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D.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7.假释的适用对象是()。A.管制犯B.拘役犯C.有期徒刑犯D.无期徒刑犯8.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有下列哪种情形,应当撤销缓刑()。A.缓刑犯死亡B.又犯新罪C.发现漏罪D.严重违法9.我国现行刑法采用的法定刑有()。A.绝对确定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法定刑C.相对不确定法定刑D.相对确定法定刑10.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有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A.索取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B.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C.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D.斡旋受贿的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刑法是规定的法律。2.刑法第5条规定的"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称为C.国家执法部门的正常活动D.国家检察机关的正常活动2.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具有何种显著的特点()。A.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B.具有规范性和普遍造用性C.国家强制性最为严厉D.具有阶级性和物质决定性3.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是()。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要件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要件4.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是()。A.标准不同B.基础不同C.程序不同D.后果不同5.在我国刑法理论上,通常从层次上将犯罪客体分为()。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间接客体6.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B.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C.道德义务和社会义务D.由行为人先行行为设定的义务7.犯罪的心理态度可以分为()。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故意D.过失8.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行为是()。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意外事件D.执行命令的行为9.我国刑罚的目的具体表现为()。A.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报应B.一般预防C.特殊预防D.教育犯罪分子10.刑法上的时效分为()。A.追诉时效B.时效延长C.时效中断D,行刑时效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我国刑法的制定目的是。2.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我国刑法第12条第2款规定:“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4.过失犯罪,才负刑事责任。5.已满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6.醉酒的人犯罪,刑事责任。7.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8.刑罚分为两类。9.数罪并罚中,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10.为谋取,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牵连犯2.刑事责任3.正当防卫4.贪污罪5.重婚罪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罚金与罚款的区别是什么?2.侮辱罪与诽谤罪的概念与区别是什么?3.一天晚上,某乡召开村长会议。乡里当天停电,用煤油灯照明开会。会议过程中灯没有油了,乡干部李××当即到附近商店买了一桶煤油直接往灯里加油,当煤油刚刚倒出接近明火时,突然爆出一个大火球窜到与会议室相通的另一间房子里,将正在那里学习的一位女士烧死。经化验鉴定:当天新买的煤油里,在油脂公司被掺进了汽油。此案中,李××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说明理由。如果构成犯罪,如何定罪?六、论述题(15分)试述我国刑法对死刑适用的限制。七、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杨某于一日深夜拨门潜入一青年夫妇住所,趁夫妇熟睡之机将其3个月的婴儿盗走,次日到邻县一村庄以3000元的价钱卖给另一农民。正点钱时,被婴儿的亲属寻迹赶到,当场将其抓获。问题:对杨某如何定性处罚,并说明理由。2.1997年秋,宜昌某村肖某在责任田里私自种植罂粟70余株,割浆收获鸦片7克,被村委会发现后罚款30元。1997年10月,肖某将存放在家中的罂粟杆、叶、壳搓碎后掺入红糖、麻糖等物,兑水熬制成1050克褐色膏状物作为鸦片,然后委托本村村民黄某代为销售。1997年11月,黄某又托前来收购山货的陶某找鸦片买主共同赚钱。陶答应后,于当年12月又找同村村民王某商量帮宜昌黄某卖鸦片,共同赚钱。王某见有利可图,便四处联系买主。公安机关获悉后派员侦察。1998年1月24日,黄告诉肖已找到买主,然后将1050克掺假鸦片从肖处取走,与陶、王一起连夜赶到陶家隐藏。次日上午,黄、陶、王在交货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并缴获掺假鸦片烟1050克,又根据黄某的交代将肖某抓获,并从肖某家中收缴鸦片7克。掺假鸦片经技术鉴定检出鸦片的主要成分吗啡含量0.66%和可卡因含量0.13%。问题:对肖、黄、陶、玉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说明理由。刑法学综合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农民孙某深夜偷割正在使用的通讯电缆,被偷割电缆价值500多元,中断通讯持续12小时。孙某的行为属于()。A.破坏生产经营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盗窃罪2.民政干部杨某1998年7、8月间,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抗洪救灾款2万余元,借给其堂兄经营服装。杨某的行为属于()。A.挪用公款罪B.职务侵占罪C.挪用特定款物罪D.挪用资金罪3.袁、余、朱(均已成年)三人合谋,在距村庄较远的集体鱼塘里,投入自制的土炸弹三枚,将鱼炸死、震昏,捕获鲜鱼1500公斤,卖得现金2000余元,三人均分。此案三人的行为属于()。A.盗窃罪B.非法捕捞水产品罪C.爆炸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4.某机械厂电工陈某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烧毁,损失40余万元。陈某的行为属于()。A.失火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忽职守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5.视犬为人加以射杀的,应定为()。A.故意犯罪未遂B.过失犯罪C.意外事件D.故意犯罪既遂6.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是()。A.主体不同B.主观心理态度不同C.侵害对象不同D.侵害客体不同7犯罪未得逞是指()。A.未发生任何结果B.未实现犯罪目的并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D.未完成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8.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构成妨害公务罪,必须是在()。A.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B.造成严重后果C.情节严重D.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过程中9.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构成()。A.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C.泄露国家秘密罪D.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10.某县有个吐围子",有一伙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当地,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张某参加该组织并按该组织授意杀害了丁某全家。张某的行为构成()。A.参加恐怖组织罪B.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C.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D.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各国刑事立法关于溯及力采取的原则,概括起来有()。A.从旧原则、从新原则B.从新兼从轻原则C.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2.犯罪行为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A.实行行为B.非实行行为C.作为D.不作为3.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分为()。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时期B.限制刑事责任时期C.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D.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4.犯罪中止发生在()。A.犯罪预备形态B.危害结果发生以后C.着手犯罪危害结果已经发生D.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犯罪实行过程中5.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A.都是主犯B.一般是主犯C.有的是从犯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教唤犯6.我国刑罚的目的具体表现为()。A.惩罚犯罪B.教育罪犯C.一般预防D.特殊预防7.下列哪些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A.自首B.累犯C.犯罪动机D.犯罪目的8.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犯罪分子有下列哪种表现可以减刑()。A.身患严重疾病的B.确有悔改表现的C.如实坦白罪行的D.有立功表现的9.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A.中国公民B.外国公民C.外国机构D.无国籍人10.脱逃罪的主体是()。A.被告人B.罪犯C.犯罪嫌疑人D.管制犯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2.犯罪、共同组成刑法的最基本的内容。3.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罪。4.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论处。5.行为人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衅、引诱等方法促使对方进行不法侵害,尔后借口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称为""。6.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核准。7.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8.以为目的,走私淫秽物品的,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9.以勒索钱财为目的,盗窃婴幼儿的,构成罪。10.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邮件,窃取财物的,构成罪。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刑法的溯及力2.直接故意3.结合犯4.管制5.聚众斗殴罪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是什么?2.一般累犯的概念与构成条件是什么?3.间谍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六、论述题(15分)试述教唆犯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和处罚原则。七、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刘某与某公司采购员张某在宾馆住在同一房间。刘看到张的文件包中有支票,当张离开房间去用餐时,即趁机从张某的文件包中窃取盖好印鉴的空白支票二张。窃后刘发现是一张填好日期,且已过期的空白转帐支票,遂将日期往后改了一下,便到一家商店购买了24寸日立彩电8台,电冰箱、洗衣机各4台等物品,总价值人民币14万元。问题:对刘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罚?2.长沙西区谭某自下岗待业后情绪极坏,心理变态,经常打骂其妻姚某,并怀疑其妻有作风问题,其妻向法院提出与谭某离婚。为此谭某怒不可遏,先写下几页"遗书",陈述了其妻姚某的种种不轨行为,表明了自己的心态,写道"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忍耐是有限度的"等等。然后,将"遗书"交于其兄保管,自己到姚某娘家破门而入,打伤姚母,又打姚某,后将姚某从高楼上抛下摔死。当他把其妻姚某抛下楼后,两腿就软了。案发后,谭某声称无意将姚某抛下楼摔死。其兄则拿出谭某的"遗书",向记者说明女方姚某也有过错,被摔死,属于罪有应得,谭某是为了维护自己做丈夫的尊严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问题:(1)谭某的行为如何认定,为什么?(2)谭某之兄开脱谭某的行为如何认定,为什么?(3)谭某与其兄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刑法学综合试题(四)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江某举枪射杀站在悬崖边的高某,枪响后,高某应声坠落悬崖。经法医鉴定:高某只有坠伤而无枪伤。推断:高某被江某枪声惊吓落崖身亡。江某的行为应定为()。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C.过失致人死亡D.意外事件2.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属于()。A持续犯B结合犯C连续犯D.牵连犯3.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A.一定根据B.主要根据C.唯一根据D.次要根据4.死刑只适用于()的犯罪分子。A.罪大恶极B.罪行严重C.罪行极其严重D.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5被判处死缓的,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A.没有犯罪B.没有故意犯罪C.确有悔改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6.新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不包括()。A.从重情节B.从轻情节C.减轻情节D加重情节7.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A.1年B.2年C.3年D.5年8.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A.可以免除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9.在考验期内发现假释犯还有漏罪,应当撤销假释,把原判刑罚与漏罪所判刑罚,按()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C.刑法第69条规定D.刑法第71条规定10.某甲犯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数额巨大,应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诉期为()。A.5年B.10年C.15年D.20年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A.具有社会危害性B.具有刑事违法性C.具有刑罚当罚性D.具有特殊复杂性2.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B.公共生活准则要求的义务C.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D.行为人先前行为产生的义务3.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可以分为()。A.故意B.过失C.希望D.放任4.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有()。A.必须两个以上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B.必须事先通谋C.必须有共同犯罪故意D.必须有共同犯罪行为5.数罪的类型有()。A单纯数罪B.法定数罪C.同种数罪D.异种数罪6.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A.罚金B.驱逐出境C.没收财产D.剥夺政治权利7.下列情节中,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是()。A.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B.犯罪的时间、地点C.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D.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8刑法上的时效分为()。A.时效延长B.时效中断C.追诉时效D.行刑时效9.下列犯罪中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是()。A.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B.侵犯商业秘密罪C.挪用资金罪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10.徇私枉法罪在客观上表现为()。A.包庇违法犯罪分子B.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C.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D.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犯罪的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2.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的关系。3.正当防卫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区分一罪与数罪,应当以为标准。5.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的,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责任。6.数罪并罚,管制最高不能超过。7.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犯罪追诉期限从计算。8.强奸妇女、奸淫幼女,致使被害人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9.收买被拐卖的妇女作妻子,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构成罪。10.盗版印书,数额较大的,构成罪。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犯罪客体2.能犯未遂3.吸收犯4.累犯5.军人违反职责罪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是什么?2.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适用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况。六、论述题(15分)试述职务侵占罪的特征及其与侵占罪的区别。七、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宋某有房三间,位于一排砖木结构房屋的东端,依次向西有七户人家。1998年7月18日,宋及其妻因家事与其母、兄发生争执,遭其兄殴打。宋怒从心起,感到此屈辱无法忍受,决心自焚房屋移居他处。宋用火柴点燃屋内麦草堆后,携妻带子离家出走。火势很快蔓延将房屋烧着。当时风向东南,西邻七户为避免殃及,纷纷将财物向外转移。由于众村民奋力扑火,才避免七家的房与物化为灰烬。问题:对宋某的行为如何认定?说明理由。2.1994年3月8日,下三宫村委会在村娱乐室举办活动。上午第三节课后,学前班代课教师陈某与另一代课教师龚某一起去村娱乐室看跳舞。陈某遇见老同学,没有及时回学校,委托龚某代她安排学前班的学生自由活动。下午4时,陈某回到学校,得知学校通知当天下午放假,立即召集尚未离校的14名学生布置作业,宣布放假。学生陆续离开教室。却有学生王某(男,6岁零6个月)还在教室不明显处坐着,陈某以为教室里的学生已全部走完,即将教室的门用明锁锁住,然后回家。王某为了能回家,要翻窗户出去。在翻窗户时,王的身体被夹在铁栏杆中间无法前后移动,直至次日11时才被人发现救下。陈某得知此事,迅疾跑到学校将王某送入医院抢救。因王冻伤严重,医院对王做手术治疗,将王的双手和双足在腕关节、躁关节以上部位截肢,致王终身残废。问题:(1)依照1997年刑法,对陈某的行为如何认定?是否构成玩忽职守罪?说明理由。(2)陈某主观心理态度属于哪种类型?刑法学综合试题(一)答案参考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D2.A3.D4.C5.B6.B7.C8.A9.C10.B二、多项选择题1.BD2.ACD3.AB4.ABCD5.CD6.ABCD7.CD8.BCD9.AD10.ABC三、填空题1.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2.罪责刑相适应3.最高刑为3年以下4.从旧兼从轻5.应当6.应当从轻或者减轻7.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8.没有造成损害的9.应当附加10.拐卖儿童四、名词解释题1.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2.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形态;3.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4.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5.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关押场所逃走的行为。五、简答题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1)危害来源不同。前者只能来自人的不法侵害行为:后者危险可能来自人的不法侵害、自然灾害、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侵害或动物的侵袭。(1分)(2)行为对象不同。前者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反击;后者损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1分)(3)行为限制不同。紧急避险行为的实施必须出于迫不得巳;而正当防卫无此限制。(1分)(4)行为限度不同。正当防卫除实行无过当防卫权外,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即可,如果行使无过当防卫权(特殊防卫权)则无行为限度要求;紧急避险要求损害的利益必须小于保护的利益。(1分)(5)对主体限定角度不同。正当防卫对防卫人一般没有特殊要求,只要符合正当防卫条件都可以实行防卫,但在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时则是法定义务;紧急避险则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1分)2.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适当将原判刑罚减轻的刑罚制度。(1分)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减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对象条件。减刑只能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1分)(2)实质条件。它分为可以减刑和应当减刑两种情况:可以减刑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的是具有刑法第78条所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1分)。(3)限度条件。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对于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后又被减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2年。(1分)根据刑法第79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1分)3.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1分)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1分)两罪的主要区别是:(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款的部分所有权;后者侵犯的是单位财产所有权。(1分)(2)侵犯的对象不同。前者犯罪对象限于公款;后者犯罪对象是本单位的资金。(1分)(3)主体不同。虽然两者都是特殊主体,但前者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后者只能是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1分)六、论述题(15分)答案要点:死缓是死刑缓期执行的简称,它是指对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的刑罚制度。(1分)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1分)缓刑与死缓都是刑罚执行制度,(1分)二者的区别是:(1)适用对象不同。缓刑只能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死缓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被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3分)(2)执行的方法不同。缓刑是将犯罪分子放在社会上考察;死缓则把犯罪分子关押起来,实行强制劳动。(2分)(3)考验期不同,缓刑的考验期限,是在原判刑期以上,在法定期限内有所不同;死缓的考验期是特定的2年。(2分)(4)考验的后果不同。缓刑考验期满没有撤销缓刑的情况,就不再执行原判刑罚;在考验期内,发现漏罪或又犯新罪,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在考验期内严重违法,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死缓,在死缓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5分)七、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1.(1)袁甲、袁乙构成犯罪;(1分)袁丙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1分)(2)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1分)因为有伤害的故意;(1分)实施了侵害他人健康的行为;(1分)造成了截肢的结果属于重伤。(1分).(3)袁甲、袁乙是共同犯罪,尽管分工不同,但有共同故意(1分)和共同伤害他人的行为;(1分);袁甲起了主要作用?是伤害他人的实行者,是主犯,(1分)袁乙起了辅助作用,是从犯。(1分)2.(1)广利商厦及其总经理陈某应负刑事责任。(2分)(2)广利商厦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已构成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1分)同时销售金额250余万元又构成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伪劣产品罪。(1分)依照刑法第149条第2款之规定,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2分)销售伪劣产品金额在250余万元的处罚较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的法定最高刑要重得多,因此,定销售伪劣产品罪。(2分)(根据刑法第150条之规定)单位犯此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自员(本案为总经理陈某)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140条之规定处罚。(2分)刑法学综合试题(二)答案参考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C5.D6.D7.C8.A9.B10.B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CD4.BCD5.ABC6.ABD7.CD8.AB9.BC10.AD三、填空题1.惩罚犯罪,保护人民2.一律平等3.继续有效4.法律有规定的5.14周岁不满166.应当负7.不以共同犯罪8.主刑和附加刑9.仍须执行10.不正当利益四、名词解释题1.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2.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也是国家对该犯罪行为及其实施者所作的否定评价。3.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4.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5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五、简答题1.(1)性质不同。罚金是刑罚方法:罚款是行政处罚。(1分)(2)适用对象不同。罚金只适用于犯罪的自然人或单位;而罚款不一定适用于犯罪人或犯罪单位。(1分)(3)适用的根据不同,制定机关不同。罚金只能根据刑法适用;而罚款不是根据刑法适用。罚金只能由最高立法机关制定;而罚款则未必由最高立法机关制定。(4)适用的机关与程序不同。罚金是由人民法院按照刑事诉讼程序来适用;而罚款一般不是。(1分)(5)执行机构不同。罚金只能由法院判处,由法院执行;而罚款不是由在院判处和执行。(1分)2.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分)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分)它们的区别是:(1)侮辱罪可以采用暴力的方法进行;而诽谤罪不采用暴力的方法进行。(1分)(2)诽谤罪必须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来损害他人的人格与名誉;而侮辱罪不要求捏造事实。(1分)(3)侮辱罪要求对被害人当面公然侮辱;而诽谤罪要求必须当众或者向第三人散布捏造的事实,但并不一定当着被害人的面。(1分)3.李××不构成犯罪。(1分)李对当天买来的煤油掺进汽油根本没法预见;也不可能预见。(1分)李对女士被烧死的结果,既无故意,又无过失,属于不能预见的意外事件。(2分)行为人对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1分)六、论述题答题要点:(1)刑法立法时对死刑条款的设置作了严格限制,只有少数危害严重的犯罪的才设置死刑。(3分)(2)对死刑适用对象作了严格限制,即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3分)(3)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3分)(4)以死缓制度给予限制。(3分)(5)通过严格的死刑复核制度给予限制。(3分)七、案例分析题1.杨某以出卖为目的,(2分)实施了偷盗婴幼儿并予以出卖的行为,(2分)完全符合拐卖儿童罪的特征,应定拐卖儿童罪。(3分)"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属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罪状之一,应按此罪加重处罚。(3分)2.本案肖、黄、陶、王有贩卖鸦片的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属于共同犯罪。(1分)肖某将自己非法种植的罄粟杆、叶、壳土法加工制成鸦片,委托他人销售,构成制造、贩卖毒品罪。(2分)系本案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2分)黄、陶、王三人明知是鸦片而非法销售,均构成贩卖毒品罪,(2分)该3人系本案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分)毒品数量以查证属实的毒品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1分)刑法学综合试题(三)答案参考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B2.A3.A4.D5.A6.D7.D8.A9.B10.C二、多项选择题1.ABD2.CD3.ACD4.AD5.BC6.CD7.AB8.BD9.ABD10.ABC三、填空题1.罪刑法定原则2.刑事责任和刑罚3.受贿4.不以共同犯罪5.防卫挑拨6.最高人民法院7.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8.牟利或者传播9.绑架10.盗窃四、名词解释题1.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即刑法生效以后适用于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的效力。刑法适用于生效以前行为的有溯及力;刑法不适用于生效以前行为的无溯及力。2.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3.结合犯,是指两个以上独立罪名的不同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结合而成一种新罪的犯罪形态。4.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5.聚众斗殴罪,是指基于不正当的目的,纠集众人结伙斗殴,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五、简答题1.意外事件,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事件。(1分)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1分)二者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都没预见。(1分)不可能预见也不应当预见的,是意外事件;(1分)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能够预见,也应当预见,只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是疏忽大意的过失。(1分)2.根据我国刑法第65条规定,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2分)构成一般累犯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前后两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如果前后两罪都是过失犯罪,或者其中一罪是过失犯罪,均不构成累犯。(1分)第二,前后两罪都必须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如果前后两罪中有一罪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也不构成累犯。(1分)第三,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内。如果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期间,或者发生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则不构成累犯。如果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5年以后,也不构成累犯。(1分)3.构成间谍罪,需要具备如下条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安全。(1分)(2)本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实施了间谍行为。根据刑法规定,间谍行为包括两项:第一,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第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3)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具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故意。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1分)(4)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都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1分)六、论述题答案要点: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即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决意的犯罪分子。(2分)构成教唆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有教唆他人的犯罪行为,即引起他人实行犯罪决意的行为。(2分)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唆的内容必须是唆使他人犯罪,而且是具体的、明确的;(1分)二是只要被教唆的人产生犯罪的决心,便可成立教唆行为:(1分)三是教唆行为必须是引起和决定被教唆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1分)这种因果关系包括引起被教唆人产生犯罪的意图和加强被教唆人已有的但不坚定的犯罪意图;(1分)四是教唆行为必须采用积极作为的形式,具体方法没有限制。(1分)(2)必须有主观上的教唆故意,即故意教唆他人实行犯罪。(2分)处罚原则:对教唆犯的处罚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1分)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根据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罚;如果起次要作用,根据从犯的处罚原则,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分)二是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1分)三是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分)七、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1.(1)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到的是过期转帐支票,无任何价值,根据刑法第151条规定,不构成盗窃罪。(3分)(2)刘某涂改转帐支票的日期,冒充为有效期内的支票,其客观行为属虚构事实,掩盖真相,符合诈骗罪的特征。(3分)(3)刘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骗取了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已构成诈骗罪。(3分)(4)对刘某应依诈骗罪处罚。(1分)2.(1)谭某构成故意杀人罪。(1分)因其有杀人的故意,(1分)又实施了将姚某从高楼抛下的杀人行为,(2分)主体合格,已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精神正常,(1分)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特征。(2)谭某之兄不构成犯罪。(1分)其向记者所说开脱谭某的话,因为没有发生在司法机关侦查过程中,故不构成包庇罪,也不构成其他犯罪。(2分)(3)谭某与其兄不构成共同犯罪。(1分)虽然谭之兄为谭某保管"遗书",事后又向记者讲了为谭某开脱的话,但是谭某之兄事先不知道谭某要去杀姚某,没有杀人的共同故意,也没有共同杀人行为,故不构成共同犯罪。(1分)刑法学综合试题(四)答案参考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B2.D3.B4.C5.B6.D7.D8.D9.B10.C二、多项选择题1.ABC2.ACD3.AB4.ACD5.CD6.ABCD7.BD8.CD9.AB10.BCD三、填空题1.行为或者结果2.引起与被引起3.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4.犯罪构成的个数5.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6.3年7.犯罪行为终了之日8.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9.强奸10.侵犯著作权四、名词解释题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2.能犯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有达到既遂的实际可能,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既遂而停止下来的情况。3.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因一个被另一个吸收,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而仅按吸收的罪处断的犯罪形态。4.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5.军人违反职责罪,是指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五、简答题1.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是共同犯罪。成立共同犯罪,除必须具备犯罪的一般特征外,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在犯罪主体上,共同犯罪人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1分)(2)在客观方面,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共同犯罪的行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都共同参与某种犯罪活动,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为,他们的犯罪行为是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犯罪而实施的;(1分)二是每个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都是整个共同犯罪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同犯罪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I分)(3)在主观方面,各个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共同犯罪的故意有两层意思:一是每个共同犯罪人都不仅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