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备战高考语文模拟预测卷5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评卷人得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现阶段,虽然我们无法通过疫苗彻底阻断新冠传播,但是接种(zhǒng)疫苗确实可以非常显著地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B.自古以来,英雄烈士都是民族的脊(jǐ)梁、时代的先锋,而今随着我国开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成为时代赋予烈士褒(bāo)扬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C.习近平总书记在二0二二年新年贺词的讲话中,涌动着坚定的历史自信、深切的人民情怀、“一起向未来”的豪迈之情,点燃了亿万群众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踔(zhuō)厉奋发、笃行不怠(dài)的拼搏热情,催生出同心筑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D.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gě)争流的时代,我们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也绝不能有丝毫的徘徊彷徨,而应清醒而坚定地接过接力棒,朝着擘(bò)画的宏阔蓝图奋力前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变身“倒计时器”,从“雨水”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每个节气都配以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将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和浪漫美学传递给全世界。【乙】这些古诗词出自何处,你读懂了其蕴含的“时间美”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与自然界的物候变化休戚相关。【丙】“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让春季时节流转的景致跃然纸上。描绘秋季各节气景象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甚至“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把秋天时序变换的气象呈现出来。一年四季,节气流转,冬去春来,古诗词里的“时间美”,晕染成了无数美妙的画面,隽永而智慧。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蕴含 B.休戚相关 C.跃然纸上 D.甚至3.下列画线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性看,虽然其本身的致病性不及其他毒株强,但它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等特点,更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B.如今,人工智能及其核心算法正在以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嵌入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崭新世界正在形成。C.优秀生反复刷题准备考研,不仅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也成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潜在风险,甚至造成进一步研究与创新的好奇心和兴趣缺失。D.在五千年前,良渚文明能够一度辉煌,离不开发达的稻作农业作为经济支撑,在古城中的池中寺遗址,约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就是历史的重要见证。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学习的时候,很多人往往浅尝辄止,只是_______就以为掌握了知识,而实际上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问题结论背后的深刻原理都被忽视了,这并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和方式。其实,_______,虽然靠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肯吃苦的品质,也能把事情完成,但效率不高,完成质量一般。那是因为没有抓住做事的疑难之处,死干不如巧干。真正善做事的人会把疑难问题搞清楚,其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往往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我们________,而不能只浮于表面。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喷气式民航客机通常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亚音速飞行。当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机翼上表面某些区域的气流速度可能已经达到音速,令飞行阻力急剧增加。第一、二代喷气式客机采用的多是传统的古典翼型,古典翼型适合于低速及亚音速飞行,在这种速度范围内,它们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但是,随着飞行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古典翼型的设计已不可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的要求。因此,需要寻求一种①,又能保持较高气动效率的翼型。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的是超临界翼型。②,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将近100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在C919飞机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常,飞机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机翼较近,两者之间难免产生阻力干扰。设计人员经过反复论证研究,③,使发动机与机翼之间的阻力干扰达到了“1+1<2”的设计效果,让两者一起面对的阻力小于分别面对时的阻力和。(1)划线句子能否改成“当飞行速度达到音速时,机翼上表面区域的气流速度已经达到音速,令飞行阻力急剧增加”?请说明理由。(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9题。(10分)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也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才是苏之为苏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惑,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也不只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这种对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苏轼却是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无论是他的文章,如著名的《赤壁赋》,还是他的许多诗词,尤其是苏词,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这种情绪。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同时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写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就是王船山,也是如此。王船山的至交好友瞿式耜,他的命运,最能说明南明的绝望与绝望中的坚贞,对此,王船山感同身受,并写诗表达这种感受:“门前鹞子掠檐过,乳雀还争越燕窠”。朱王两人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李泽厚《是什么成就了苏轼?》,有删改)7.下列诗句能体现“人生空漠之感”的一项是()A.“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晋·阮籍·咏怀)B.“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D.“门前鹞子掠檐过,乳雀还争越燕窠”(明·王阳明·忆得)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虽诗文书画无所不能,但他的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量又不多,可见,苏轼的文艺成就并不算高。B.无论是上皇帝书、熙宁变法时温和保守立场,还是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都体现了苏轼的一生并没有退隐。C.苏轼的诗文都表达出一种对人生的空漠之感,即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D.苏轼在美学思想上追求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它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9.依据文本信息,简析成就苏轼的因素。(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20分)提琴阿城①老侯是手艺人。老侯原来在乡下学木匠,连提琴是啥都没听说过,开始的时候锛檩锛椽子。②锛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站在原木上,用锛像用镐,一下一下把木头锛出形来,弄不好就锛到自己的脚上。老侯一次也没有锛到自己脚上。③老侯对没有锛伤自己很得意,说,师傅瞧我还行,就让我煞大锯。④煞大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不仅要耐得住性子,还得腰力好。煞大锯要先将原木架起来,一个人在上,一个人在下,一上一下地拉一张大锯。大锯有齿的一边是弧形的,锯齿有大拇指大。干别的活可以喊号子,煞大锯却只能咬着牙,一声不吭,锯完才算。老侯的腰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后来老侯学细木工,手下稳,别人都很佩服,其实老侯靠的是腰。⑤老侯学了细木工,有的时候别人会求他干一些很奇怪的活儿。老侯记得有人拿来过一只不太大的架子,结构精巧,料子是黄花梨,缺了一个小枨,老侯琢磨着给配上了。老侯越看越顺眼,摩挲了好几遍。⑥人家来取活的时候,老侯问,这是个什么?来人说,不知道。老侯心里说,我才不信不知道呢。⑦不过老侯到底也不知道那个架子是干什么的,这件事一直是老侯的一块心病。⑧老侯的家在河北,早年间地方上有许多教堂,教堂办学校,学校上音乐课,用木风琴,弹起来呜呜的很好听。老侯常常要修这木风琴。修好了,神父坐下来弹,老侯就站在旁边听。⑨有一次神父弹着弹着,忽然说,侯木匠,你会不会修另外一种琴?老侯问,什么琴?神父说,提琴。老侯不知道,嘴上说试试吧。神父就把提琴拿来让老侯试试,是把意大利琴。⑩老侯把琴拿回家琢磨了很久。粗看这把琴很复杂,到处都是弧,没有直的地方。看久了,道理却简单,就是一个有窟窿的木盒。明白了道理,老侯就做了许多模具,蒸了鱼膘胶,把提琴重新粘起来。神父看到修好的琴,很惊奇。神父于是介绍老侯到北京去,因为教会的关系,老侯就常修些教堂的精细什物,四城的人都叫老侯洋木匠。⑪老侯因为修过洋乐器,所以渐渐有人来找老侯修各种乐器,老侯都能对付。北京解放了,老侯就做了乐器厂的师傅,专门修洋乐器。⑫一天有个干部模样的人拿来一把提琴,请老侯修。老侯一眼就认出是神父那把提琴,老侯没有吭声。老侯知道,跟教会沾关系,是麻烦。因为是修过的东西。所以做起来很快。干部来取琴的时候,老侯忍不住说,您的这琴是把好琴。干部说,不是我的,是单位上的。老侯说,就是不太爱惜,公家的东西,好好保存着吧,是把好琴。⑬一九六六年夏天,到处抄家砸东西,老侯忽然想起那把琴。厂里不开工,老侯凭记忆寻到那个单位去。⑭老侯在这个单位里东瞧瞧,西看看。单位里人来人往,大字报贴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加了碱的面浆糊味儿。老侯后来笑自己,这是干吗呢?人家单位的东西,自己找个什么呢?怎么找得到呢?于是就往外走。⑮可巧就让老侯瞧见了那把琴。琴面板已经没有了,所以像一把勺子,一个戴红袖箍的人也正拿它当勺盛着浆糊刷大字报。⑯老侯就站在那里看那个人刷大字报。那人刷完了,换了一个地方接着刷,老侯就一直跟着,好像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10.文章第④段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11.作者⑤-⑦段写老侯修理黄花梨架子,因为不知用途而成为老侯的心病。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12.本文的构思非常巧妙,请加以赏析。13.本文体现了作者阿城独特的写作风格。他曾强调自己的写作风格是一种“平静的状态”,本文如何体现出这种“平静”?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的理解。评卷人得分三、古诗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王定国①诗集叙(宋)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mào):昏乱,糊涂。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B.畏其敏畏:担忧。C.经月不至江上经月:整月。D.饮酒不衰衰:减退。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余观之苟以天下之大B.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乘月而归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作《师说》以贻之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2)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樵者(唐)崔涂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19.诗歌开头借用_______典故来表明樵者___________。20.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樵者”的形象,并点明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21.下面两句加点词在文章中具体意思分别指的是什么。(1)期已久矣
期:______(2)期可已矣
期:______22.结合材料简析孔子“三年之丧”的现实意义。(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孔子谓季氏:“________,________,孰不可忍也?”(《论语》)(2)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荀子《劝学》)(3)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人间如梦,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评卷人得分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登山者分享爬山的心得:虽然爬山的人都渴望尽快到达山顶,但路要一步步走,石级要一级级爬,每走一步都离目标近了一步;越是接近山顶,越是接近体力极限,也更需要坚持与蓄力,不能放弃。(二)二十大报告对广大青年提出要求:“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以上两则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请结合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预测卷05语文(上海地区专用)·全解全析1.23478141516DBAABABD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接种”的“种”应读为“zhòng”。B.“开起”的“起”应为“启”。C.“踔厉”的“踔”应读为“chuō”。故选D。2.B3.A【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蕴含:包含在内。语境指古诗词中包含“时间美”,正确。B.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强调人同甘共苦,语境强调关系密切,应为“息息相关”。C.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语境指古诗词表现春季时节流转的景致很生动,正确。D.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语境中有递进的意思,正确。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甲“倒计时器”不属于引用,也不具有特殊含义,所以不能用引号。故选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一个”应提到“前所未有”前。C.成分残缺,“造成”后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应在“缺失”后加“的恶果(后果)”。D.句式杂糅,“离不开发达的稻作农业作为经济支撑”一句是由“离不开稻作农业”和“稻作农业作为经济支撑”两句杂糅在一起的,应改为“离不开作为经济支撑的发达的稻作农业”。故选A。5.观察到表面现象、获得了问题结论;生活中也不乏能做事、肯吃苦的人;学习做事都要抓住问题的根本。【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生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文段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句序和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本段阐述学习做事的正确态度和方式。第一空后面阐释了很多人学习时的普遍现象,就是忽视了“背后的本质规律、问题结论背后的深刻原理”,故第一个空填“观察到表面现象、获得了问题结论”之意;第二空前讲“这并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和方式”,空后讲“虽然靠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肯吃苦的品质,也能把事情完成”,所以第二空填有正确态度的人:生活中也不乏能做事、肯吃苦的人。第三空前“真正善做事的人会把疑难问题搞清楚”,空后讲“而不能只浮于表面”,可知第三空填“学习做事都要抓住问题的根本”之意。6.(1)不能。原文中的“接近”一词与前一句“^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亚音速飞行”呼应;“某些”“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逻辑上更严谨,去掉之后显得过于绝对。(2)①既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②相对于古典翼型③采用局部融合方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的能力。分析改句与原句的不同,一是原句有“接近”一词,“接近”是形容词,表程度和范围,说明飞行速度还没有到音速,与前文“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亚音速飞行”呼应;而改句缺少这个词的修饰,语言和逻辑不严密。二是原句“某些区域”“可能已经达到音速”中“某些”“可能”是对表达内容的限定,更符合实际情况;而改句缺少这种限定,语言不准确,逻辑不严密。(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既……又”呼应说明新的翼型的优点,前文说古典翼型的设计“已不可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的要求”,此处应填:既能适应高速巡航飞行。②处,下文“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将近100千米/小时”是说超临界翼型与古典翼型进行比较,应填:相对于古典翼型。③处,前文有“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此处是说设计人员采用了这一方案,应填:采用局部融合方案。二、(一)7.B8.A9.①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②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③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与诗句内容的理解,B.“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可以体现“人生空漠之感”。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但他的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量又不多,可见,苏轼的文艺成就并不算高”错误,强加因果,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也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可得出第一点。结合“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惑,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可得出第二点。结合“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可得出第三点。(二)10.①从整体语言风格来看,这段描写语言质朴,具有白描的简洁特色,有一种质朴之美。②从用词上看,使用了很多口语词、方言等,使得文本语言浅显易懂。③从句式上看,句子长短错落,整齐中有变化。11.①通过老侯对黄花梨架子的态度,意在突出老侯心灵手巧、对艺术品珍惜、性格执着的形象特征。②为下文写老侯修提琴,后来找提琴做铺垫。12.①借助提琴,巧妙地串联不同场景,使得故事的讲述不枝不蔓,情节紧凑。②借助“提琴”塑造了老侯的形象,通过提琴让人物形象更为鲜明丰满。③从主题表达来看,小说通过“提琴”反映了时代变迁,以小见大,意味深长。13.①选材上,有意避开重大政治事件,重点描写普通人物的世俗生活、日常小事。②弱化矛盾冲突,情节舒缓,给人“风平浪静”之感。如对老侯的人生经历的介绍。③以“冷眼旁观”的方式,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如结尾表达作者对政治事件摧残美好事物(艺术)的痛心,体现对政治事件的冷静反思。④语言风格冷峻克制,没有浓烈的抒情或议论。如极少用形容词;对老侯内心世界的描写保持克制。【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从整体语言风格来看,这段描写语言质朴,具有白描的简洁特色。如“煞大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中“很不容易”,“耐得住性子”“腰力好”“一个人在上,一个人在下,一上一下地拉一张大锯”“咬着牙,一声不吭,锯完才算”等,都是很朴实的语言,具有一种质朴之美。从用词上看,使用了很多口语词、方言等。如“煞大锯”“大拇指大”“喊号子”等,使得文本语言浅显易懂。从句式上看,句子长短错落,整齐中有变化。如“煞大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侯的腰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等是长句,“一个人在上,一个人在下”“一声不吭,锯完才算”“手下稳”等是短句,具有一种变化之美。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老侯学了细木工,有的时候别人会求他干一些很奇怪的活儿。老侯记得有人拿来过一只不太大的架子,结构精巧,料子是黄花梨,缺了一个小枨,老侯琢磨着给配上了”,黄花梨是珍贵的木材,这个架子又“结构精巧”,但老侯能够为它配上缺了的小枨,表明他心灵手巧、手艺高超;“老侯越看越顺眼,摩挲了好几遍”“老侯到底也不知道那个架子是干什么的,这件事一直是老侯的一块心病”,表明他对艺术品珍惜,同时性格执着,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段情节为下文写老侯修提琴,后来找提琴做铺垫。正因为他珍惜艺术品,所以对自己修过的这把琴念念不忘,还叮嘱人家“好好保存着吧,是把好琴”;正因为他性格执着,所以才惦记那把琴,甚至找到单位,“一九六六年夏天,到处抄家砸东西,老侯忽然想起那把琴。厂里不开工,老侯凭记忆寻到那个单位去”。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巧妙构思的能力。考生需要通读全文,从小说的情节安排、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以“提琴”为线索串联情节。提琴分别串联起解放前老侯给教堂修乐器、解放后做乐器厂师傅给干部修提琴、文革时艺术品被砸烂等情节,第一次修理提琴,再见提琴,寻找提琴,由此可以看出,“提琴”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小说的中心情节是围绕“提琴”展开的,这样写不枝不蔓,情节紧凑。从形象塑造来看,围绕“提琴”塑造了老侯的形象。文章写老侯修提琴,“把琴拿回家琢磨了很久……看久了,道理却简单,就是一个有窟窿的木盒。明白了道理,老侯就做了许多模具,蒸了鱼膘胶,把提琴重新粘起来”,这表现出人物的善琢磨的特点;如后文又写老侯对修好的提琴念念不忘,嘱咐保管好提琴,看到提琴被当作刷大字报的勺子用时,非常难过痛心,体现出人物对艺术品的珍惜。通过提琴让人物形象更为鲜明丰满。从主题表达来看,小说通过“提琴”反映了时代变迁,以小见大。“提琴”是一种乐器,是艺术的承载者,也是美好事物的代表,但是在文革中,“琴面板已经没有了,所以像一把大勺,一个戴红袖箍的人也正拿它当勺盛着浆糊刷大字报”,说明文革中艺术被摧残,美好事物被毁坏,提琴的命运又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以小见大,意味深长。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平静的状态”是指作者以冷静的态度来叙述事件;文中其实隐约反映出一些特殊时代,如“北京解放了……老侯一眼就认出是神父那把提琴,老侯没有吭声。老侯知道,跟教会沾关系,是麻烦”“一九六六年夏天,到处抄家砸东西,老侯忽然想起那把琴……琴面板已经没有了,所以像一把勺子,一个戴红袖箍的人也正拿它当勺盛着浆糊刷大字报”,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这些重大的政治事件,而是把写作重点放在老侯的生活上,故而显得“平静”,实际上平静背后是隐藏着社会的风浪;作者在处理老侯身处特殊政治时期的事件时,没有描写强烈的矛盾冲突,从而让文章情节舒缓,主要以老侯的“旁观”身份予以叙述;作者没有直接流露自己的感情,也很少对老侯作心理描写,多数时候只单纯叙述事件,描写事物,如“老侯就站在那里看那个人刷大字报。那人刷完了,换了一个地方接着刷,老侯就一直跟着,好像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实际上老侯的内心是对这把好琴被毁坏而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而悲痛,但作者刻意没写他的心理感受,就让文章显得情感十分冷静。一把给人带来音乐之美的提琴,最终却成了盛刷大字报的糨糊的器具,这是对政治事件摧残美好事物(艺术),作者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痛心,而是把细节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感受,从而能对政治事件进行冷静的反思。三、(一)14.B15.D16.B17.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18.(1)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的功夫)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2)他只担心死在岭外,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畏:担忧”错误,畏,敬畏、敬服。句意: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代前面的话。句意:凭我看来。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句意:凭借偌大的天下。B.介词,在。句意: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在彭城拜访我。介词,比。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C.连词,表修饰。句意:乘着月色回来。连词,表转折。句意: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没能坚持到底。D.均为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我也在黄楼上摆上酒宴来等待他们。/写了这篇名叫《师说》的文章来赠送给他。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错。根据“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可知,没有微词,作者是说自己看待别人太肤浅了。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今定国以余故得罪”,“得罪”为“定国”的谓语,应在其后断开;“贬海上三年”,“海上三年”为“贬”的后置状语,后面断开;“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结构一致,中间断开;“定国亦病几死”,主谓结构,“死”后断开;“余意其怨我甚”,“甚”为“怨”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其后断开。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岂非……欤”,难道……吗;“终身不用”,终身不被重用;“未尝”,不曾。(2)“特”,只;“忝”,有愧;“特恐死岭外”,省略句,只担心死在岭外。参考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他认为“《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凭我看来,这只是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怎么察看《诗经》的主流呢?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然后《风》中周衰之际的作品在情理之中而发生,虽然恩泽衰微但没有竭尽,因此,还因道德礼仪而终止,认为贤在没有终止的地方罢了。在情理之中而发生,因忠孝而终止,他的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可是定国回到江西,把他在岭外所作的几百首诗寄给我,这些诗都是言简义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语言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幽愁怨愤、寄寓感叹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担心死在岭外,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孔子说:“不埋怨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拜访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啊。有一天,定国和颜长道(曾良策注:颜长道为苏轼的朋友)游览泗水,登临桓山,他们吹着竹笛,饮着美酒,乘着月色而回来。我也在黄楼上摆上酒宴来等待他们,我说:“李白死了,世间三百年没有如此快乐了。”现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诗,又因为生病而戒酒,闭门不出,门外几步远就是大江,过了一个月也没到大江边了,糊里糊涂地,真是一个老农夫了。可是定国的诗更加精巧,饮酒毫不衰减,所到之处安闲自在,览尽山水的胜景,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从今以后,我敬服定国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诗作啊!(二)19.伯夷、叔齐过着隐士般的生活,高洁的志向。20.形象:(1)首联写樵夫之“衣食”,食采薇,穿蕙衣,告诉人们樵者过着隐士般的生活;(2)颔联写樵者之“住行”,体现了他不怕孤独,不怕清贫的心境;(3)颈联写瞧着之“生活”,可见他是自由的,是洒脱的;(4)尾联写樵者之“闲逸”,写出了他的清闲自在。思想情感:露出作者对樵者的赞赏与向往之情。【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开头借用伯夷、叔齐的典故。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叩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诗人用这个典故表明了樵者高洁的志向,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即不出仕。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形象:(1)首联“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是说行走山间,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闲来剪蕙草作为衣裳,这里写樵夫之“衣食”,食采薇,穿蕙衣,无疑告诉人们樵者过着隐士般的生活;(2)颔联“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是说逃避世事,仍嫌深山太浅,相逢路人,说着这里的人家太少,这里写樵者之“住行”,体现了他不怕孤独,不怕清贫,乐在其中的心境;(3)颈联“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是说往往有时还是独自一人喝醉,不知何处,去掩蔽自家的门窗,这里写瞧着之“生活”,可见瞧者的生活是自由的,是洒脱的,是无拘无束的,是放浪形骸之外的。想喝酒就喝酒,喝醉了也不需要关门窗,倒头就睡,高卧山中,无牵无挂,一身轻松,逍遥天地间;(4)尾联“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是说不要看人家下棋到最后啦,西边晚风正等待着我回家去呢,这里写樵者之“闲逸”,写出了他的清闲自在。思想情感:本诗语言自然朴质,但余韵悠悠,字里行间既展现了樵者的日常生活,又流露出作者对樵者的赞赏,表达了作者对隐者闲适宁静的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三)21.为期一年22.(1)丧期应该态度诚恳,心有挂念,即“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2)现代生活快节奏,是否“三年”因人而异;关键是父母活着时回馈父母的“三年之爱”。【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意思是“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了”,“期”,为期。“钻燧改火,期可已矣”意思是“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期”,一年。2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首先理解孔子“三年之丧”的观点。材料中宰我对当时丧礼规定的三年丧期很不满意,觉得时间太长了,认为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形式上,一年就足够了。而孔子认为“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意思是“君子服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安宁,所以不那样做吧”,由孔子的话可知,孔子认为为父母服丧态度上应该诚恳,孝是发自内心的回报,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形式主义,让孔子生气的并不是宰我质疑三年丧期,而是宰我内心对孝的态度。然后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孔子“三年之丧”的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因为工作、学习的原因,守丧三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更为重要的是,父母活着的时候能够回馈父母,不仅仅是物质的回报,更应该是情感的回报。真正的孝道是发自内心地替父母着想,尽心尽力地满足父母的需要。参考译文:宰我问:“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说:“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标权知识产权转让合同
- 债权转让合同范例
- 户外广告合同样本格式模板
- 二手车辆买卖协议范本
- 2024年接送服务合同标准范本
- 股份协议书合同股份协议书2024年
- 房屋买卖代理合同范文
- 2024年离婚协议书官方范本
- 2024年购买香蕉的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居间公司股份转让合同
- MES运行管理办法
- 地层编号原则
- 厂区吸烟管理规定(共2页)
- 东营市初中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 施耐德XB2-BE系列按钮指示灯选型手册
- 第9讲PID算法ppt课件
- 起重机械租赁公司管理制度汇编
- 抛光标准 50
- 浅析医药行业供应链融资
- 医院患儿发生跌倒坠床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共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