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预览时空坐标

1932.1.2819351931.9.18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937.7.71936.12.12四次事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全国抗战初步形成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西安事变全面抗战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战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1937.91937.12南京大屠杀1945.9中国人民的抗战日本侵华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局部侵华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1931.9.18-1945.9.2)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段抗战: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七七事变一次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一、局部抗战材料一1927年6月......被人称之为“东方会议”会议的另一产物就是《田中奏折》。《田中奏折》包括21项内容,确定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战略。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材料三“攘外必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蠢。

——1931年7月13日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材料四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①历史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②直接原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③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④国际:英、美等国推行纵容日本侵略的“绥靖政策”。1.侵华之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转嫁危机,摆脱困境国共内战,有利时机2.局部侵华过程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孤军奋战一·二八事变救亡运动兴起建立伪满洲国八一宣言华北事变顽强抵抗向长城沿线进犯阅读教材,梳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华大事记。1931.9.18沈阳九一八事变1932.3吉林长春伪满洲国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1932.1.28一二八事变1935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民族新觉醒,救亡高潮民族矛盾不断加深东北抗日联军国内外各界对日本侵华的反应国民政府

国际联盟

中共及中国人民国民党内爱国将领“攘外必先安内”(实质:不抵抗政策)3、国内外对日本侵华的反应国际共管方案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秋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抗战发动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12日主因:影响: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宣传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结果: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目的:武力逼蒋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史料1: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抓住广大的群众对于国民党的失望与愤怒,而组织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消灭国民党治的争斗……领导群众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

——节选自1931年9月22日《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史料2:

……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红军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1935年12月1日《八一宣言》思考:对于材料1,材料2中的“八一宣言”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方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抗日同时反对国民党

联合国民党抗日重难点探究之一:中国共产党抗日方针有什么变化?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③中共的努力促成,蒋介石的被迫妥协(双方的让步);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要求一致抗日;⑤国际势力的干涉(以苏、美、英为主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主张和平解决)

综上所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重难点探究之二: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和平解决?时间史实影响日本全面侵华史实1937.7.7卢沟桥事变1937.12.南京大屠杀1938.10-1944调整侵华政策,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文化上,民族同化;军事上,“三光”政策;细菌战,慰安妇,重庆大轰炸;1944-1945逐步失败,直至无条件投降。标志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防御阶段)中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相持阶段)抗战取得胜利(反攻阶段)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日本全面侵华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

瓦窑堡会议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8月

洛川会议通过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承认中共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取消苏维埃政府,建立陕甘宁边区政府。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2)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3)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5)1937年7月15日,中共向蒋介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基本主张;

(6)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7)1937年8月,中共召开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8)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重难点探究之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1.屠杀无辜百姓;2.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3.轰炸战时陪都重庆;4.违反人道主义、违反战争常规的政府犯罪行为。5.在占领区实施殖民统治政治上:占领区扶持傀儡政权经济上:掠夺中国资源,奴役百姓思想上:奴化教育学校每周定时升降日本和伪满洲国国旗,向日本天皇和伪满洲国皇帝行90度鞠躬礼。三、日军的侵华罪行1.(2021·重庆·高考真题)历史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有重要作用。如图是民国时期出版的某图书的版权页和正文中的一幅地图,它们反映出(

)A.东北是日本侵华的新目标

B.日本对华侵略的军事动向C.华北事变前日本对华领土的侵略情况

D.划分势力范围是日本侵华的主要手段【答案】C根据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和地图中的日占区,可知1935年日本将东北地区及山东、福建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说明1935年华北事变前日本已经侵占了东北地区,C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时间不符,排除A项;地图中没有日本的军事路线图,无法得知日本的军事动向,排除B项;抗日战争开始后战争成为日本侵华的主要手段,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湖北·高考真题)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粑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答案】D根据材料“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粑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可以看出抗战时期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晋察冀边区的抗战情况,并不是国共合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全面抗战,并不是强调群众,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是井冈山时期对抗国民党政府的指导思想,这一时期是国共合作抗日,不可能继续坚持,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全国·高考真题)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答案】A根据材料“由议会选举政府”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体现了社会各阶级反帝反封建的社会大联合,所以边区政府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A项正确;1940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行党外合作,边区政府是国民政府管辖下的特别政府,排除B项;“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边区政府是抗日力量的大联合,不包括投降分子、汉奸和卖国贼,排除C项;“由议会选举政府”“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边区政府代表人民的意志,是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前提下社会抗日力量的大团结,是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4.(2022·浙江·高考真题)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A.抗日游击战争B.北伐战争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反蒋抗日【答案】C由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所以“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国共两党合作抗日,C项正确;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主要的对日作战形式,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反蒋抗日是西安事变前中共党内一些人士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2017·全国·高考真题)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有利于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B依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并结合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政权;依据材料“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该文件内容有利于团结一切力量抗日,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项正确;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完成于1956年,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C项;当时中国反抗的对象是日本,而非国民党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6.(2017·全国·高考真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比例的增加,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D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未能彻底解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不存在革命工作中心转移的条件,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力量的壮大,排除C项。故选D项。7.(2022·浙江·高考真题)一位抗日名将指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日力量。1934年,这位名将牺牲前写下正气浩然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位抗日名将是A.吉鸿昌 B.杨虎城 C.蔡廷错 D.张自忠【答案】A【详解】“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他不是死在抗日战场上,而是被国民党给枪杀的,心中既悲又愤,临死前写下了这首诗,故A项正确;杨虎城坚持抗日,反对内战,联合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1949年去世,排除B项;蔡廷错带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1968年逝世,排除C项;张自忠于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排除D项。故选A项。8.(2021·海南·高考真题)如表中的报道最能佐证《晋察冀画报》关于抗战的摄影报道统计表(部分)期刊报道主题报道图片数量第一期坚持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30第二期血战在大平原上英勇顽强的冀中军民28第三期突破伪满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子弟兵35第四期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与胜利14A.侵华日军的罪行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