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包括单元计划、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等)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页。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页。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美”这个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这些课文描写的都是大自然的美妙景观,体裁各异,有优美的散文,也有精练的现代诗歌,语言优美,情感内蕴丰富,旨在唤起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关注、联想与感受。《观潮》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走月亮》主要写了“我”和阿妈在月明之夜“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色,表现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的无穷乐趣。《现代诗二首》中,《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天的傍晚,夕阳映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花牛歌》用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勾画了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推崇。《繁星》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天空中的繁星展开描写,表现了“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旨在通过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思考自己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旨在训练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个地方或一处场所,准确表达自己对此处的喜爱之情和推荐理由,通过练笔,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交流平台”的内容是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展开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联想。“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掌握8个形容声响的成语;能用教材出示的4个名词和5个表示短时间的词语组合造句。“书写提示”要求练习在横格中摹写课文《观潮》中的一句话,旨在引导学生注意横格书写时每行字的位置和字间距。“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唐代诗人王维的写景名篇《鹿柴》。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页。教学目标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页。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单元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观潮》的第3、4自然段和《走月亮》的第4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自然美景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4.关注身边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思考自己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并在实践活动中落实。5.学会观察并描述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或一处场所,准确表达自己对此处的喜爱之情和推荐理由,进一步训练学生写景抒情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准确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次感知课文内容。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内学习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激发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懂得自觉保护自然环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单元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观潮》的第3、4自然段和《走月亮》的第4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自然美景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4.理解《鹿柴》一诗描写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关注身边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思考自己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并在实践活动中落实。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页。2.学会观察并描述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或一处场所,准确表达自己对此处的喜爱之情和推荐理由,进一步训练学生写景抒情的能力。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页。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图片、视频展示等形式,介绍课文描写的自然景观,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不同景物的形态及其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描写的内容。2.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诗歌之美,在朗读中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充分利用联想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比较形象生动,也很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谈做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时安排《观潮》2课时《走月亮》2课时《现代诗二首》1课时《繁星》1课时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1课时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1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1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想想自己读课文时,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展开交流。4.阅读教材习题中的刘禹锡《浪淘沙(其七)》一诗,读懂诗意并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4页。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4页。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呈现钱塘江大潮,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这一自然景观;结合教材“资料袋”的相关知识讲解,明白钱塘潮大潮形成的原因。3.指导学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以“天下奇观”为出发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体会作者对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是以“天下奇观”为出发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画面,从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观和作者的赞美之情。2.读懂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理解诗意,并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5页。(课件出示展现钱塘潮大潮的视频资料)钱塘八月潮水壮,八方宾客翘首望。古往今来,奇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令无数游客和文人倾倒。“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宋代文豪苏东坡赞赏钱塘潮的名句。它告诉我们,每年农历的八月十八,正是一年一度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描绘,去一览这“天下奇观”吧!(板书课题)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5页。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潮、逐、震、霎”、前鼻音“盐、顿、盼”和后鼻音“昂、鼎、崩”。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潮、鼎、沸、堤、阔”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学习“昂、震、逐、渐、盼、犹、余”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潮、据、堤、盼、余”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滚”字时,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字谜示例:一个阿公,藏在衣中,遇见流水,翻转运动。(谜底:滚)形近字对比识字示例:潮(海潮)—朝(朝代)—嘲(嘲笑)余(剩余)—涂(涂抹)—途(旅途)堤(大堤)—是(是非)—提(提升)盼(期盼)—粉(粉丝)—纷(纷飞)(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潮”左中右三部分均要写得窄而瘦;左边和中间部分写在靠竖中线稍右一点的位置,中部起笔略高于三点水;右部起笔最低,与中间首横齐平。“据”左窄右宽,右部竖撇起笔低于提手旁,向左下长伸,写在竖中线上;“古”横起笔于田字格中心,向右伸出,超过“尸”。“震”的雨字头要写得扁而宽,下部“辰”的横画均短小而向右上略倾,竖撇和捺画向左右伸展。易错提示:“阔”是门字框,不要写成同字框;里面是“活”,不要少写一撇成了“沽”。“顿”左部末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折;右部“页”的末笔是长点,不要写成撇。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6页。(3)归类识字。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6页。归类示例:氵—潮(浪潮)—滚(翻滚)—渐(逐渐)—沸(沸腾)—浩(浩荡)—浴(沐浴)—污(污水)(4)多音字。薄eq\b\lc\{\rc\(\a\vs4\al\co1(bó:薄雾如履薄冰,báo:薄饼薄被,bò:薄荷))闷eq\b\lc\{\rc\(\a\vs4\al\co1(mèn:闷雷闷闷不乐,mēn:闷热闷声闷气))号eq\b\lc\{\rc\(\a\vs4\al\co1(háo:号叫号啕大哭,hào:号码发号施令))(5)重点词语释义。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沸腾:形容喧嚣嘈杂。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若隐若现(成语):形容隐隐约约。人山人海(成语):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人声鼎沸(成语):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齐头并进(成语):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浩浩荡荡(成语):原形容水势广阔浩大。后多形容声势雄壮,规模宏大。山崩地裂(成语):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形容巨大的声响。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全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部分(2):写潮来前,钱塘江上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部分(3、4):由远及近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部分(5):简要描写了潮头过后的景象。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7页。明确:以“天下奇观”为出发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7页。3.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江大潮之所以壮观无比的地理原因。明确: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3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逐渐狭窄的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地理原因和观看视频,同学们能否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指名让学生回答)有同学用“奇特、雄伟、壮观”这三个词语来形容,大家觉得准不准确?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潮水根据堤岸宽阔盼望滚动顿时逐渐一堵墙犹豫天崩地裂地震霎时剩余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钱塘江大潮有怎样的特征?(指名让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本段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本段只有一句话,而这句话却是全文的中心句。“自古以来”说明“天下奇观”这一称号由来已久,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2.阅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句中“横卧”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明确:“横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及潮来前江面平静的特点。(2)怎样理解“江面很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句话?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8页。明确:“江面很平静”反衬出下文“潮来时”的猛烈、壮观。“越往东越宽”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特征,说明这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8页。(3)“江潮还没有来……等着,盼着”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人山人海”说明观潮人数众多,“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观潮人热情高涨。从侧面烘托了钱塘江大潮之奇。3.阅读第3、4自然段,回答问题。(1)第3自然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大潮从远处奔来时的声响、形态及观潮人的兴奋之情。(2)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闷雷滚动”形容大潮从远处而来时的声音,暗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宏大无比。(3)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中“顿时人声鼎沸……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两句?明确:“人声鼎沸”“踮着脚”“往东望去”等词语写出了观潮人心情的迫切及迎接大潮时的兴奋之举,从而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及其巨大的吸引力。(4)第4自然段第一句中的“横贯”一词有何特点?与前文哪个词形成了对照?明确:“横贯”一词写出了潮来时的动态变化,与第2自然段中的“横卧”形成动与静的对照,表现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5)说说第4自然段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明确:①“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浪比作“水墙”,从视觉上形象地表现出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潮向前涌动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推前浪,水势很猛,速度极快,从视觉的角度突出其势不可当之感。③“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极言钱塘江大潮的声音震耳欲聋,从听觉的角度凸显其气势非凡。(6)说说在这两段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观潮过程的。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9页。明确: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方位顺序来描写观潮过程的。①声音由远而近: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②大潮的形态变化: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③其他表示方位的词语:远处——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再近些——越来越近。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9页。4.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问题。(1)本段第一句描写表现了什么?明确:潮头过后,余波还能“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作者通过描写潮头过后余波汹涌的景象,再次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宏大。(2)“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表现了什么?明确:写出江潮的水量之大,其作用仍旧在于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江潮的变化,说说钱塘江大潮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①大潮的声音“奇”: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江潮的声威。②大潮的形态变化“奇”: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可以体会到江潮的形态和气势。6.读课后刘禹锡《浪淘沙(其七)》一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明确:①“八月涛声吼地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②“头高数丈触山回”——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③“须臾却入海门去”——霎时,潮头奔腾西去。④“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生动优美的语言,极具画面感,也极富感染力。作者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也浮现出大潮奔涌的景象。赞叹、陶醉之余,我们也不禁为祖国拥有如此壮美的自然景观而感到自豪。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0页。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0页。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观潮eq\b\lc\{\rc\}(\a\vs4\al\co1(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潮来前\b\lc\{\rc\}(\a\vs4\al\co1(江面宽阔,薄雾笼罩))\a\vs4\al(平静,壮美),潮来时\b\lc\{\rc\}(\a\vs4\al\co1(闷雷滚动,山崩地裂))\a\vs4\al(雄伟),\a\vs4\al(潮头过后)\b\lc\{\rc\}(\a\vs4\al\co1(漫天卷地,风号浪吼))\a\vs4\al(余波,汹涌)))eq\a\vs4\al(八壮,月观,十天,八下,潮无)2走月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3.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说说哪些场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同学进行交流。4.勾画出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体会其表现的美好、温馨的意境。5.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然后仿照着写一写自己记忆中的月下的某个情景。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具象的画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3.通过揣摩重点的描绘性语句,体会本文遣词造句之妙,感受母女之间温馨的亲情。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1页。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1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月光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温馨、幸福的亲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2.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说说哪些场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学难点1.勾画出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体会其表现的美好、温馨的意境。2.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然后仿照着写一写自己记忆中的月下的某个情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在月光下散过步吗?月光下的景物和白天相比,有什么不同?当我们和妈妈一起散步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个小姑娘随妈妈在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感。她都看见了些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让我们翻开课本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俗、穗”和翘舌音“庄”。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2页。(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鹅、卵、葡、萄”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和实物;学习“俗、稼、填、庄”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牵、填、跃”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2页。形近字对比识字示例:鹅(白鹅)—我(我们)—饿(饥饿)俗(风俗)—谷(稻谷)—浴(沐浴)—裕(富裕)填(填空)—镇(城镇)—慎(慎重)—滇(滇池)跃(跳跃)—袄(棉袄)—妖(妖怪)—沃(肥沃)同音字对比识字示例:牵(牵手)—签(签字)—铅(铅笔)—千(千言万语)鹅(天鹅)—俄(俄语)—峨(峨眉山)—蛾(飞蛾)萄(葡萄)—陶(陶醉)—淘(淘气)—逃(逃跑)庄(村庄)—装(服装)—妆(梳妆)—桩(树桩)(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鹅”左右宽窄相当,字形均写得窄而瘦长,分列竖中线两侧,“我”斜钩不宜过于伸展,不要超过竖中线;“鸟”竖折的竖画要紧贴竖中线写。“填”左部小而靠上;“真”起笔高于左边,横画长短错落,注意间距均匀,底横起笔低于左边,拉长以稳住中心。“葡”和“萄”的草字头都要写得扁而宽,下面首撇略短,横折钩写得横短竖长,饱满方正;里面部分稍向左靠,起笔位置与草字头上下平行。易错提示:“牵”上面末笔是点,不要写成捺;中间是秃宝盖,不要多写一点。“填”的右边是“真”,框内有三短横,不要少写;末笔是长点,不要写成捺。“稼”左边是“禾”,不要写成“木”;右边宝盖头下面有一短横,不要忘写。“跃”右边首笔是平撇,不要写成了短横。“葡”下面是“甫”,不要忘写右上一点。(3)归类识词。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3页。像“葡萄”一样的双音节单纯词:仿佛、伶俐、玻璃、辗转、啰唆、琵琶、鹦鹉、蘑菇、茉莉、芙蓉、蝌蚪、蚂蚁、蟋蟀、骆驼、蜈蚣、蝴蝶、凤凰、汹涌、澎湃、淋漓、活泼、潇洒、徘徊、垃圾、挣扎、唠叨。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3页。(4)多音字。哦eq\b\lc\{\rc\(\a\vs4\al\co1(ó:哦,难道是我记错了?,ò:哦,我懂了!,é:吟哦))载eq\b\lc\{\rc\(\a\vs4\al\co1(zài:装载满载而归,zǎi:记载千载难逢))(5)重点词语释义。柔和:温和而不强烈。运载:装载和运送。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坑坑洼洼:形容地面或器物表面高一块低一块。闪闪烁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1、2):描绘了月、山、树、路等自然景象,勾勒出一幅美妙的山村月夜图。第二部分(3~9):写“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的所见所闻所感。2.概括课文的中心主旨。明确:本文通过写“我”和阿妈在月明之夜“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色,表现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的无穷乐趣。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初读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标题“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走月亮”就是在月明之夜散步观景)是谁和谁“走月亮”呢?(学生回答:“我”和阿妈)“我”和阿妈在月明之夜散步,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我”产生了哪些感受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课下再读课文,试着找出答案。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4页。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4页。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淘气牵手鹅卵石坑坑洼洼填上庄稼风俗跳跃葡萄稻田成熟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看“我”和阿妈是怎样“走月亮”的,看看作者笔下描绘的美丽夜景和景物里蕴含的浓浓亲情。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1)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明确: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天空中有月亮,而月亮是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本段为全文奠定了温馨、和谐而又美好的基调。(2)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月光下的景物?明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大道和小路”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照耀下的美丽景物:高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柔和的月光给人带来了诗意的感觉,展现了一幅幽静、祥和、静谧的山村月色图。教师点拨: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常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句段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用排比来说理,可以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3)第2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在这月光下感受到了美好和快乐。2.阅读第3~9自然段,回答问题。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5页。(1)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5页。明确:这一段写“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点出了“走月亮”。“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淡淡的月光洒在“我”和阿妈的身上,更让人感觉幸福、亲切。(2)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写“我”和阿妈伴着月光在溪边散步时看到的美景。(3)怎样理解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中的“流”字?明确:在柔美的月光下,潺潺的溪水静静地流淌着,夜风吹拂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小溪波光闪闪。通过这个“流”字,我们充分体会到月光下的小溪之美、花草之香、月光之亮。(4)“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抱”字有何表达效果?明确:“抱”字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倒映在小水塘中的情状。天上的月亮倒映在小水塘中,水中就有无数个月亮的倒影,就像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生动地表达了“我”对眼前月映水塘之景的喜爱之情。(5)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回忆,写出了白天的小溪带给“我”的快乐——妈妈在干活,而“我”在玩耍。当月亮升起来时,“我”想去看看白天带给自己快乐的地方,会变成什么样子。(6)第5自然段有什么特点?明确:这里的一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也分别出现在了第3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作者用反复的手法,在文中重复使用这句话,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层次,也使情感表达更加充沛。(7)第6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写“我”感受到的山村特有的秋夜美景。(8)第6自然段中描写秋虫、夜鸟、鱼儿等,有什么作用?明确:以动衬静,用秋虫鸣叫、夜鸟拍打翅膀、鱼儿跃出水面的响动,来衬托秋夜的静谧与勃勃生机。(9)“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是什么句式?表现了什么?明确:这是一个选择问句,表明果园里的果子很多。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6页。教师点拨: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6页。选择问句,就是把几个项目并列提出来,要求从中选择一项作答,前后分句常用“是”和“还是”相呼应,常用语气助词为“呢、啊”,不用“吗”。注意选择问句与并列问句的区别:并列问句是问了两个不同的问题,回答也需要两个答案,如:“奶奶身体怎么样?爷爷最近胃口还好?”而选择问句只有一个问号并在最后面,前面一个问题后用逗号隔开,如:“你是先回家呢,还是先去图书馆还书?”这是选择,只需要回答一个即可。(10)“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这就是我们家的地”。通过反问,加强表述的肯定语气,表明“我们”家的地果实累累,丰收在望。(11)找出第6自然段中描写稻谷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明确:“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稻秆的样子说成是“低垂着头”,表现了稻穗的饱满、沉实。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稻田比作发光的银毯,表现了月光照耀下的稻田即将丰收的喜人景象。(12)第8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写“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感受到的浓浓亲情。(13)找出第8自然段中运用了排比手法的句子,说说它写出了什么。明确:“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作者再次运用了排比,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过的地方——溪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菜地……这一切在月光下变得如此美好,“我们”在走月亮的同时,收获着亲情和快乐。(1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明确:这里用暗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我”在和阿妈走月亮的同时,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此时,天空中的月亮也仿佛有了人的情感,月亮牵着星星就像阿妈牵着“我”。(15)第9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是一个感叹句,抒发了“我”无比幸福、喜悦的心情。“我和阿妈走月亮”再次点明课题。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7页。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7页。月光如水,洒满大地。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场景里,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当“我”和妈妈手牵着手,沐浴在月光下时,亲情就像夜色中的花香、果香,弥漫四周,令人感动。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景最能让你感受到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浓浓亲情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写一写吧。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走月亮eq\b\lc\{\rc\}(\a\vs4\al\co1(月夜美景:柔和、宁静、美好,月下散步\b\lc\{\rc\(\a\vs4\al\co1(流着香味的溪水,月光映照的水塘,秋虫、夜鸟、鱼儿,果园、稻田))))eq\a\vs4\al(优美的景,真挚的情)3*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反复朗读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字词,理解课文大意。2.引导学生梳理诗中描写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从中感受自然景色之美。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8页。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8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6个生字。2.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以及景物构成的画面。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诗歌中表现的画面,从中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描绘过傍晚时分江面的绚丽美景。“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描写过一只慢慢吃草的牛儿。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也是分别描写傍晚江水和牛儿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现代诗人笔下的景色是否与古人眼中的一模一样。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巢、占”。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多音字。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9页。尽eq\b\lc\{\rc\(\a\vs4\al\co1(jìn:尽头无穷无尽,jǐn:尽快尽早))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19页。扁eq\b\lc\{\rc\(\a\vs4\al\co1(biǎn:压扁扁豆扁担,piān:一叶扁舟))(2)重点词语释义。归巢:指鸟儿飞回窝中。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红颜:指貌美的女子。诗中指芦苇被夕阳染红的样子。剪秋罗:一种植物。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秋晚的江上》,回答问题。(1)这首诗写了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哪些景物?明确:季节——秋天,时间——傍晚,地点——江面、江岸,景物——归鸟、夕阳、江面、芦苇。(2)全诗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1节:写夕阳西下,空中飞行着归巢的鸟儿。第2节:写在夕阳的照射下,江面和芦苇都被染成了红色。(3)鸟儿能“驮着斜阳”飞吗?说说你的理解。明确: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4)怎样理解“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明确: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不说落日沉入江中,而说落日被鸟儿翻落。这处动态描写是对前文鸟儿“驮着斜阳回去”的自然延伸,也展现了作者的想象力。(5)找出诗中描绘芦苇的句子,说说好在何处。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0页。明确:“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作者把目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鲜红的了。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再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一片红色,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也为全诗平添了一抹情趣与生气。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0页。(6)从本诗描写的景色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秋江晚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2.阅读《花牛歌》,回答问题。(1)这首诗共有四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1节:写花牛压扁了草地上的花儿。第2节:写花牛在草地上睡觉。第3节:写花牛甩着尾巴在草地上走。第4节:写花牛在草地上睡到夕阳落山。(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3)花牛在草地上都做了些什么?明确:花牛在草地上坐着、睡觉、行走、做梦。(4)怎样理解“白云霸占了半个天”?明确:“霸占”在句中是贬词褒用,指白云遮住了一大片天空。(5)“小尾巴甩得滴溜溜”中的“滴溜溜”一词表现了什么?明确:“滴溜溜”写出了花牛的小尾巴甩得又圆又快,表现了花牛的愉悦、自在。(6)“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一句写出了什么?明确:“偷渡”指太阳悄悄映照过了青峰。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睡觉时间之久,不知不觉太阳都要落山了,表现了花牛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天的傍晚,夕阳映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花牛歌》用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勾画了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推崇。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1页。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1页。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eq\a\vs4\al(秋晚的江上)eq\b\lc\{\rc\}(\a\vs4\al\co1(归鸟驮着斜阳,夕阳掉在江上,芦苇被染红了))欣悦之情花牛歌eq\b\lc\{\rc\}(\a\vs4\al\co1(在草地上坐着,在草地上睡觉,在草地上行走,在草地上做梦))eq\a\vs4\al(无拘无束,自由自在)4*繁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繁星满天的美丽景色。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主旨。2.引导学生按照“从前—三年前—如今”的时间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感受繁星满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点难点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2页。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2页。会认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繁星满天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按照“从前—三年前—如今”的时间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感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中闪烁着光芒。你喜欢看天上的星星吗?每当你仰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品味 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翘舌音“坠”。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多音字。看eq\b\lc\{\rc\(\a\vs4\al\co1(kàn:看见另眼相看,kān:看门看家护院))觉eq\b\lc\{\rc\(\a\vs4\al\co1(jiào:睡觉午觉,jué:感觉不知不觉))模eq\b\lc\{\rc\(\a\vs4\al\co1(mú:模子一模一样,mó:模型模模糊糊))(2)重点词语释义。纳凉:乘凉。静寂:没有声音;很静。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3页。仰望:抬着头向上看。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3页。梦幻:如梦的幻境;梦境。密密麻麻(成语):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半明半昧:形容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隐隐约约的样子。摇摇欲坠(成语):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第二部分(2):“我”回忆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3):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表现了“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抒发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1)“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月夜、星天等自然景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做了铺垫。(2)怎样理解“密密麻麻”一词?明确:“密密麻麻”一词写出天上星星之多,与课文题目“繁星”相呼应。(3)“我”小时候在家乡仰望星空,表达了“我”对星天的什么感情?明确:表达了“我”对星天的依恋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2.阅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1)从“星群密布的蓝天”可以读出什么?明确:同样是看到的星星很多,但是从“星群密布”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见识在逐渐增长,能够看出星群的分布,观赏星空变得更有乐趣了。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4页。(2)与小时候相比,“我”三年前在南京看星空,有什么不同之处?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4页。明确:不同之处在于“星光在我们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3.阅读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1)从“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一句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星星的什么感情?明确:作者熟悉星空,已经把星星当成熟人、当成朋友,产生了一种伙伴之情。(2)“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一句写出了什么?明确:这句话说明了在行走的船上看星星,星星仿佛也随着船移动,赋予繁星一种动态的美感;“摇摇欲坠”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星星“是这样低”,说明星星离“我”很近,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热爱。(3)“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数“摇摇欲坠”的星星比作无数萤火虫,使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一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之夜的特点——柔美、宁静而又奇妙。(5)从“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什么?明确: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星空人的特质,使它们可以对“我”眨眼(照应上文“半明半昧”一词),可以小声说话,可以张开怀抱拥抱着那个热爱它们的孩子(即“我”),将自己和星空、大自然融为一体。(6)概括作者在海上看繁星时产生的种种独特感受。明确:在海上看繁星就如同小孩“睡在母亲的怀里”,能“忘记了一切”,表达了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4.文中描写的繁星有什么独特的美?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5页。明确:无数的星星“悬”在天空中,在深蓝色的背景映衬下显出一种宁静的美;繁星是半明半昧的,如飞舞的萤火虫一般,有一种朦胧、梦幻的美;星星是闪烁着的,如同在对“我”“眨眼”,又如在互相“小声说话”,富有一种动态的美。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5页。5.为什么文中记叙的三次看星星的情景和感受会有所不同呢?明确:这是因为随着“我”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于星空的观察、认识和感知逐渐深入、细致,所以体会到的景象和感情会有所不同。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课文把遥远的星空写得如此美妙动人,从与星为友到对星谈话,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给人留下十分亲切、难忘的印象,我们读着这篇文章,已经陶醉在作者笔下的梦幻夜空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灿烂的星空。我想,同学们的内心一定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星空,那就让我们像巴金爷爷一样,做一个向往美好、追求美好、展示美好的人吧!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繁星eq\b\lc\{\rc\}(\a\vs4\al\co1(从前:家乡纳凉时看星星,三年前:南京在菜园看星星,如今:海上躺在舱面看星星))热爱自然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懂得学习课文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多角度的感受。2.掌握8个形容声响的成语;用教材出示的4个名词和5个表示短时间的词语组合造句。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6页。3.练习在横格中摹写课文语句,注意横格书写时每行字的位置和字间距。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6页。4.学习王维《鹿柴》一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意境,领悟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1.掌握8个形容声响的成语;用教材出示的4个名词和5个表示短时间的词语组合造句。2.练习在横格中摹写课文语句,注意横格书写时每行字的位置和字间距。3.懂得学习课文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多角度的感受。4.理解王维《鹿柴》的诗意,想象画面,感受意境,领悟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能够背诵全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阅读教材上出示的三个对话框,明白活动要求。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教材上的交流内容。教师点拨: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好的读书方法——读书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即一边读一边根据文中的描写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读《观潮》,我们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壮观景象。读了文章,我们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到声音,而这声音也是通过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的。如读《走月亮》,我们似乎就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鱼儿跃出水面的泼剌声。不仅如此,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还可以“闻”到味道,而这味道同样也是我们通过发挥联想和想象得来的。如读《走月亮》,我们就能闻到溪边山草和野花的芬芳,闻到从果园里飘来的果子的甜香。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7页。词语释义:①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②锣鼓喧天: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③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④响彻云霄:声音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⑤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⑥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⑦鸦雀无声:乌鸦和麻雀都不发出声音了,形容非常安静。⑧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悄,读qiǎo。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7页。教师点拨:八个词语中,前四个形容声响巨大,后四个形容声音微弱。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什么场景下会发出这八种声响?比如候车大厅、菜市场、黄金周期间的各大著名景区就会“人声鼎沸”,人们在庆祝春节或新店开张时就会“锣鼓喧天”,大坝泄洪、施工爆破时就会“震耳欲聋”,人们喊起劳动号子、战士吹响冲锋号就会“响彻云霄”;又如同学们在图书馆看书、交流时会“低声细语”,两个人交谈却又不愿被人听见就会“窃窃私语”,严肃的考场上就会“鸦雀无声”,我们不愿打扰休息的人时就会“悄无声息”地离开房间。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风烟花雷雨小狗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词语释义:①霎时:极短时间。②顿时:立刻(多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③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④过了一会儿:经过了很短的时间。⑤一会儿工夫:很短的时间。工夫,多指占用的时间。教师点拨:安排学生先读词语,再查字典确定词义,据义选词造句。造句示例:①风:卷着沙尘的狂风从遥远的北方奔袭而来,蓝蓝的天空霎时被染成一片昏黄。②烟花:忽然一声巨响,烟花喷射而出,深蓝的夜空顿时变成了五彩斑斓的画布。③雷雨:雷雨前,十分闷热,没有一丝儿凉风;过了一会儿,黑压压的乌云铺天盖地而来;忽然,一阵狂风吹起,电光闪闪,雷声隆隆,豆大的雨点终于落了下来。④小狗:邻居家的小狗不认识我,冲我汪汪直叫,我连忙拿出肉肠喂它,一会儿工夫,我们就熟识了。三、书写提示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8页。1.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上出示的“书写提示”,在横格本上摹写课文《观潮》中的这句话。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8页。2.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提示:①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②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③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④练好横格写字,为以后在空白纸上工整书写打下基础。教师点拨:横格书写不同于田字格书写,需要掌握以下两个规律:①重心穿线。每个字都有一个重心点,先找出字的重心点,然后利用感觉将一行字的重心穿成一条水平的虚线,也可以用笔画出一条水平虚线。行内第一个字的重心找好后,下一个字的重心就要保持与首字重心在一条水平线上。以此类推,才能写得整齐。②上下留空。字的上边和下边要与上下横格线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靠得太近,碰到了线;也不要往中间紧缩,留太多空白。上下距离均等,才是最美观的占格方式。至于留空多少,没有严格规定,只要一行字看起来不太小、太空、太挤、太满即可。四、日积月累1.教师介绍诗人,范读诗歌,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在诗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苏轼曾赞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山居秋暝》《鸟鸣涧》等。2.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词语释义:①鹿柴(zhài):地名,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柴,同“寨”,栅栏。②但闻:只听见。但,只、仅。③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同“影”,日光之影。④复照:又照耀(在)。⑤青苔: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逐句翻译,疏通全诗大意。诗歌大意:宁静的山林里看不见一个人,只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光影映入了幽深的树林,又照在了碧绿的青苔上。4.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9页。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写了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四句由之前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全诗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色”。落日的余晖静静地照在青苔上,给景物蒙上一层冷清孤寂的气氛,恰好与前两句静谧的意境巧妙交融,浑然一体。作者看似信手写来,无意而为,但留下的“空”“冷”“清”“静”却强烈地撞击着读者的心灵,产生了令人挥之不去、浮想联翩的感染效果。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29页。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而这种敏感,是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的。5.安排学生再次朗读,感受画面,领略意境,体会情感,背诵本诗。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身边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思考自己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2.培养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提出环保建议的能力。3.通过交际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难点1.了解身边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思考自己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2.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0页。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在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身边的环保问题,看看能否提出一些能解决问题的环保建议。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0页。二、交际指导1.确立话题,充分准备。注意观察身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围绕“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两个话题展开交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来了解发生这种环境问题的根源。然后想一想,面对这种环保问题,自己可以做些什么。2.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成员轮流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可以互相提问、补充,争取把自己发现的环境问题和解决对策说清楚、说具体。要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做到表达有重点、有条理。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可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同时也要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各组选择最切合主题的几个建议,参加全班交流。3.班级讨论,形成建议书。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后,选出十项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也可以为班级设计一条环保口号,制定“班级环境保护公约”。三、交际示例示例一:我家所在小区3号楼下有一家早餐店,每天早上5点就开始营业了,店里的豆浆机、和面机等振动特别大,吵得楼上的居民无法安眠。就在这家早餐店的旁边,还有一家烧烤店,每当宾客满座的时候,一股股呛人的油烟就通过排气管道冲向街道,冲到楼上,附近居民苦不堪言。这两处环境问题的重点就是噪音和油烟。我给出的建议是:向相关环保、执法部门投诉,请专业人员到现场核查,监督整改。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1页。示例二:我发现人们在外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一次性餐具主要指一次性的筷子、饭盒、食品塑料袋等。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白色污染”这个名词,一次性餐具就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比如,一次性饭盒多是发泡塑料制品,埋在土地中很难降解,而且它会析出自身所带的毒素,侵入食物之中,用这样的饭盒吃饭相当于慢性服毒,虽然毒性微弱,但长期使用,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再如,一次性筷子,只用一次就扔,不仅是对森林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多都是劣质木材制成的,不法商家还会用化学物质对其进行漂白处理,危害极大。针对身边常见的“白色污染”问题,我给出的建议是: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远离白色污染”主题宣传活动,号召大家少用或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1页。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目标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选择的“好地方”进行推荐,抓住这个“好地方”的特点,写清推荐的理由。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选择的“好地方”进行推荐,抓住这个“好地方”的特点,写清推荐的理由,表达真情实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播放:雄伟壮观的长城,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浩瀚蔚蓝的大海,长满奇松的黄山……)。再看一组照片(课件播放:这是XX同学游览北京颐和园留下的精彩一刻,这是XX同学游览丽江古城时留下的美好回忆……)同学们是否常在寒暑假期间外出旅游?是否有自己喜欢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去过的地方,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里,为什么会喜欢那里……)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好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我们该怎样介绍才能更有条理,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这节写作课,我们就来练习练习吧。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2页。二、文题展示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2页。水乡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村头的小树林是我们的乐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吧。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写出推荐的理由,吸引大家去看看。如,推荐一个古镇:(1)这个古镇很美……(2)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3)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三、写作指导1.审明题意。这次习作安排写自己想推荐给同学的一个好地方。这个作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游记散文。题目没有明确的限制,因此,可以根据描写对象来确定,比如“有趣的书店”“美味之都”“美丽的……”“令人难忘的……”等。2.素材选择。可以写一写远方的“好地方”,比如自己游览过的各大旅游城市、人文古迹、自然风景名胜区等;也可以写一写近处的“好地方”,比如住家附近的小公园、别致有趣的书店、装饰一新的校园、让人长见识的博物馆、春天开满鲜花的郊外原野等。应充分扩展思维空间,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有特别之处而又十分值得推荐的地方来写。3.谋篇布局。确定好自己要推荐的这处“好地方”后,需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可以采用观察、游览的顺序来写,也可以采用时间或空间顺序来写,还可以多种写作顺序穿插运用。写作时,注意交代清楚自己打算推荐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尤其要重点突出“特别之处”,这正是推荐它的理由所在,因此,一定要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读后就会产生想要去那儿看看的感觉。4.自查修改。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这个“好地方”介绍清楚,有没有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家长听一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3页。四、范文评析让人大开眼界的自然博物馆同学们,你们的周末都是怎样度过的呢?待在家里看电视,还是奔忙于各种补习班?今天,我给你们推荐一个度周末的好地方,它就是自然博物馆。这里收藏着各类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水生生物标本、动物标本和两栖类标本等近10万件,其中不乏现在已经绝种的珍贵标本。是不是特别吸引人啊?赶快跟我去看看吧!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生物展示墙。古老的海百合化石、恐龙骨架、鲸鲨等大型标本,无声地讲述着生命的神秘和恢宏,提示着我们即将进入一次自然与生命的探索之旅。转过展示墙,我们就来到了恐龙化石展示厅。我们可以亲手触摸一块恐龙的股骨化石。这块化石长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摸上去有些粗糙,凉凉的,就像一块大石头。接着,我们再去看看整只恐龙的骨架。展厅里有好几只大型恐龙骨架,其中最大的恐龙就是“合川马门溪龙”,它长约20米,高约5米,足足占了小半个展厅呢。看完了站在地上的恐龙,只要一抬头,你就会发现上面还有一只翼龙的骨架。除了整具的恐龙骨骼,我们还可以看到恐龙蛋化石、恐龙牙齿以及恐龙脚印的化石。在观看的同时,听着讲解员阿姨的讲解,你会不禁感叹:原来几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有那么多知识等着我们人类去了解和探索呢。参观完恐龙展厅后,我们又来到了矿物标本展示厅。走进这个展厅,你一定会眼前一亮,因为你会看到美丽而奇妙的“菊花石”——那是一块黑黑的石头,石头表面上开着几簇白色的“菊花”。讲解员阿姨会告诉你,这可不是人工画上去的,而是大自然的手笔,是天然形成的,十分稀有。再往前走,我们还会看到紫水晶,它就像很多紫色的小正方体粘在一起似的,密密麻麻,却很有规律。我们还能看见一块天然玻璃,玻璃里面有一片片红红的氧化物,就像天边的晚霞一样,可美丽了!除了这些,展厅里还有很多石头,它们各个都有着奇特的形状和一段段有趣的故事。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4页。除了各大展厅,我们还可以去3D动画放映厅里观看科普影片《地球生命的起源》。放映厅的地板很特别,是用厚玻璃做的,下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模型和标本。通过观看影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生命起源的顺序:第一步是单细胞生物,第二步是多细胞生物,第三步是低等生物,第四步是海洋植物,接着是海洋动物、陆生植物和两栖动物,然后才是陆地动物、灵长类高级动物,最后就是我们人类啦。别看只有短短的十几个步骤,可这需要上亿年才能完成,真是不简单啊!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学习科学,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4页。怎么样,我推荐的自然博物馆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它能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乐趣,启发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见识,激励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百闻不如一见,这个周末就出发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博物馆,去收获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妙礼物!总评: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叙述具体且不乏重点,抒情、议论恰当而又自然。第1自然段用几个问句自然引出自己推荐的好地方——自然博物馆,并简要介绍了博物馆的概况,点出其吸引人的地方,从而引出下文。第2~4自然段采用游览的顺序,对自然博物馆中的恐龙化石展厅、矿物标本展厅和3D动画放映厅进行了具体介绍,分别突出了其中的展出内容及其特别之处,有详有略,综合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第5自然段再次用一个问句收束上文的介绍;然后用一段议论说明了参观自然博物馆的益处,激励读者对自己的推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最后用一个带有比喻手法的抒情句结束全文,简洁有力,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5页。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5页。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学贵有疑”这个主题编排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这四篇不同的课文,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篇童话,描写了五粒豌豆的经历,通过其不同结局的对比,肯定了第五粒豌豆面对恶劣环境依然成长,用顽强的生命力感染生病的小女孩并令其渐渐康复的行为,说明了通过自己改变他人才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文,主要讲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发明雷达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然界的生物往往有奇特的本领,要注意观察分析事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启发我们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说明文,讲了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蝴蝶的家》以“我”的问题与思索为主线,以“我”为蝴蝶在雨中藏身何处而着急、担忧的情感贯穿全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习作”的主题是“小小‘动物园’”。这个习作话题非常有意思,让学生将家人想象成某种动物,旨在通过回味家人生活中的片段,感知他们的特点,感受“动物园”的氛围,在趣味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交流,养成在阅读中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加油站”提供了九组生字,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词句段运用”设置了两个小题,旨在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并学会运用。“日积月累”提供了几则关于质疑的名言,旨在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6页。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单元重点词语。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6页。2.把握课文内容,学会在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掌握形声字的特点,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并学会运用,积累关于质疑的名言。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在课本上做上标注。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内学习交流,提出问题,受到启发,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教师引导并拓展相关知识,学生体会、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单元重点词语。2.把握课文内容,掌握形声字的特点,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并学会运用,积累关于质疑的名言。教学难点1.让学生学会在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措施1.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7页。2.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加强学科整合,拓展课文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科学。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7页。3.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内容、课文写法、受到的启示等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4.这四篇课文文体不同,教学中应各有侧重。《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应侧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五粒豌豆不同的经历,认识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性。《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应侧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事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应侧重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蝴蝶的家》这篇课文应侧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时安排《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2课时《蝙蝠和雷达》2课时《呼风唤雨的世纪》2课时《蝴蝶的家》1课时习作:小小“动物园”1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和内心活动,明白作者对五粒豆的不同态度。3.感受小豌豆在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8页。统编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共227页,当前为第38页。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故事蕴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