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设计 论文_第1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设计 论文_第2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设计 论文_第3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设计 论文_第4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设计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设计

倪向聪桐城市吕亭初级中学,617417983@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基于学科特质与学科任务,为培育全面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提出的关键素养。因此,学

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学科特色的素养。中学化学是中学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的明确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化学教师在核

心素养导向下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样具有这一学科的特点。

关键词:教学设计核心素养质量守恒引言:社会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核心素养是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化学核心素养更多的是在思维能力层面上,让学生的认知发生飞跃就必须掌

握属于化学学科内在的规律。化学是一个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过程,物质的结构是微观的,决定了它所具有的性质,明确了物质的性质,才能为我所用。所以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探析可以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

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

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

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化学学科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4)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

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CuSO4→Cu+FeSO4。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猜想、讨论]

回答][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

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活动与探究]

12.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说明]教师演示实验一;学生实验分组进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二。

注意事项][123.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

.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管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

塞紧,不能漏气;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

打磨干净。[[[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

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实验一]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

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不同意见]我们组的实验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实验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打磨干净放入硫

酸铜溶液中,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没有发生改变。[教师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

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介绍]质量守恒定律是十八世纪的重要发现之一,它把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

何种物质(即质的研究)引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谁发现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请阅读课本资料。

[补充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过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科学家曾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拉瓦锡是其中之一。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同样的实

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到了20世纪,这一定律得到充分发展,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教师]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请看投影。

[投影]展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过程,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

思考]从投影所展示的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从刚才投影所展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的微观示意图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

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从微观示意图展示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

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教师]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再来进行下

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活动与探究](分组进行实验)

[1.蜡烛燃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

相等?[学生实验]……

陈述实验结果][12.蜡烛燃烧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也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

[教师]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呢?

[学生讨论]……[回答]1.在蜡烛燃烧这个实验中,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气体,挥发到

了空气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这个实验中,因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而实验装置未密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追问]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遵守。只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追问]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

回答]1可以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比如红磷燃烧的装置。教师]我这里有一改进的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大家请看。

[课后思考]改进装置的具体措施[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

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而且从微观角度理解了为什么所有的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而把我们对化学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

[学习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呢?请你谈谈。[回答]1.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以实验为基础得出

来的。.我很喜欢这种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我们的

学习兴趣,使我们得到更多的锻炼,真是受益匪浅。3.进行科学研究时,若想得到很精确的结果,就必须改进实验装置,采取

更为精确的装置进行实验。4.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若也能及时思考并想办法进行实验,相信我们

都会有一些惊人的发现。

【评析】

上述教学设具有如下特点:1)复习导入,激活学生的元认知。

(在这一教学设计案例中,教师首先请学生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如一来,

让学生在回顾了刚刚了解的知识的同时,快速地融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对新知识的接受度,提升印象,从而大大要高学生对新知识

的掌握程度。(2)演示实验,调动动力。

化学课的生动有趣很大一方面体现在实验上。学生对化学的很多奇妙的现象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演示实验的视频,通

过多媒体演示某些化学反应的奇妙现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3)目标明确,重视实验。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设计了

相关问题,然后在提出问题中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从多重感官上认识、理解相关知识

点,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把握,又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

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5)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

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有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