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3、短诗五首教材分析本课这几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带给我们审美的愉悦和多样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还可以联系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几首诗是提高学生诗歌阅读与鉴赏能力的优质素材。核心素养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本课的教学意义在于如下几个方面(1)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对比阅读这几首诗,找到几首诗的共性与个性,结合多方面信息,把握每首诗歌的意象,由表入里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2)通过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并归纳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通过对不同时期诗歌的鉴赏提升审美品味。(3)查找与本单元主题、作者相关的课外篇目,写读书笔记,用诗意的眼睛观察身边生活,积累并传承优秀的文化经典,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陶冶情操。教学目标(1)了解这五首短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短诗。(2)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积累语言,促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3)分析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美。(4)通过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并归纳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5)联系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难点通过朗读,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突破通过诵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品悟诗歌,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想多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大概理解诗歌大意及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并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现代诗的教学也不能仅停留在诵读的层面,要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情,反复推敲、赏析字句,体味关键词句中蕴含的丰富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画面、高雅的意境及所寄托的深邃的思想,走进诗歌的世界,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最后,通过五首诗的对比,明确新诗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查找有关新诗的资料,同时了解作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视,当时于北大任教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_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二、教学《月夜》(1)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实,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诗人、书法家。五四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担任《新青年》杂志的主编。五四时期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也是思想和文化最活跃的时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性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如这首《月夜》。《月夜》是中国新诗运动中一首具有重要意义的诗作。(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义与主旨。①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立着,表达出—种自强自立的意味。教学提示: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理解。②这是一首隐晦的诗,看似写实,简单地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义和主旨的理解。象征意义: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现状。“树”象征着占老的观念,传统、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精神品格。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三、教学《萧红墓畔口占》(1)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称;1941年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身世坎坷但创作成就很高的现代女性作家;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凭借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戴望舒与箫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会面,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治疗,死在处于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首诗是随口吟成。(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说明诗人与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②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复杂的感情。③我等待着,长夜漫漫。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和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长夜中被摧残的。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明确:“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难以排遣寂寞,但灵魂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诗人的人生感悟。四、课堂小结《月夜》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韵味。《萧红墓畔口占》情感表现沉静、克制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板书设计品味新诗的美《月夜》:意境美《萧红墓畔口占》:情感美第二课时(教学《断章》《风雨吟》《统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令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叫《断草》。《断章》选自下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诗人只对这四句诗感到满意才被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作。(2)介绍作者。卞之琳(1910--2000),中国诗人、翻译家、文学研究家,江苏海门人;1929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其间受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开始写诗;早期诗集有《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等,为人熟悉的是他与李广田、何其芳的三人合集《汉园集》(1936)。卞之琳是推动中国新诗由提倡格律的新月派向现代主义诗歌过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既讲究章节的整饬文字的洗练,更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独特,富于象征意味。他的名篇有《断章》《投》《鱼化石》等。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381939年,卞之琳到延安和太行山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担任临时教,此后出版有诗集《慰芳信集》(1940)等,热情讴歌抗战军民,基调明朗,卞之琳于1949年到南开大学任教:于1947年应邀赴英国牛津从事研究;于1949年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畏1953年起,卞之琳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2000年1月20日,卞索之琳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人终身成就奖。二、教学《断章》(1)解题。《断章》是一首体小意丰、耐人寻味的哲理诗。名为“断章”,是因为这4行诗本身可以相互独立。(2)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①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却有很多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种朦胧的意境,请你将这些意象找出来。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₃②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和重叠的,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明确:前两个画面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是“明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产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3)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①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装饰别人的梦。②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明确: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4)师小结:诗人描绘了两个小画面。第一个画面中,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个人在桥上看风景,此是赏者;但楼上看风景的人,又把桥上人当成风景进行欣赏。第二个画面中,由“装饰”建立关联,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你又和明月一起,成了“别人”梦的内容。短短的4句诗,用非常简单的意象,将所要表达的抽象概念形象化;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如此平常的现象,却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诗人发现了其中辩证的色彩.巧妙地做到了诗情与哲理的高度契合。三、教学《风雨吟》(1)介绍作者。芦获(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1935年前后开始发表作品;19361939年,曾与温流、黄宁婴、陈残云等人合编《今日诗歌》《诗场》《抗战诗画》《中国诗坛》等刊物;1939--1942年,曾主编《广西日报》副刊《漓水》,1946年在香港地区与人合编《学生文业》。新中国成立后,卢获曾任华南文学艺术学院教授、《作品》编辑部主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前卢获出版的诗集有《桑野》《驰驱集》《远讯》《旗下高歌》;之后卢获出版了诗集《田园新歌》《海南颂》《芦荻抒情》等。他的诗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表现现代生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2)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想象画面并将其描绘出来。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就像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这些,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3)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诗人情感。①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何表达效果?明确:“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地冲来的动态。②诗歌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明确:它们不仅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的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20世纪40年代,这里遭受“风同”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动荡的中国。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③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及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担忧。四、教学《统一》(1)介绍作者。聂鲁达是一位政治诗人,宣扬革命,主张社会正义,是一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I聂鲁达写了很多政治抒情诗,这些诗的语言慷慨激昂,充满爱国主义激情,读来让人心中狂潮涌动,同时,他也是爱情温柔的歌者,细腻的情诗如同天籁,优美动人,情感隽永悠长。(2)朗读诗歌,结题目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一思想的。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无非”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也呈现出一种整齐美。(3)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明确:诗人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诗人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花,然而花叶不论拥有怎样的姿态,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为了实现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的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4)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这也是重要的认知规律。(5)师小结:《统一》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充满哲思的诗人的形象。“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乍看这句话不可思议,细思则不无道理。世界是多样的,世界因多样性而美丽;同时,所有的叶子和花从本质上又是一样的,所以,繁多只是一个空洞的数量,究其本质,都是同一事物。“整片大地是一朵花”,作者消解了差异性,回归统一性的本质思考。诗人借助简单的意象,推演出世间万物的规律,用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