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高效性的探究 论文_第1页
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高效性的探究 论文_第2页
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高效性的探究 论文_第3页
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高效性的探究 论文_第4页
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高效性的探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高效性的探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由注重“双基”到强调“三维”,再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人地观念、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本文主要是立足于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从四个角度对初中地理课堂高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地理高效教学一、以时间为纽带,辨证认识人地关系

人地协调观是指社会大众对于人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关系所持有的一种正确价值观念。针对现阶段世界人口数量大、增速快,资源总量不足、浪费严重以

及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人类社会如何要更好的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1】

系,因而人地关系成为地理学科最为重要的研究主题。但由于人地关系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把握和理解,因而在教学资源多元化和教学内容生

活化的基础上,对人与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整合,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区域之一,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演变、恶化再到修复一直备受众人关注,而人地关

系的变化是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在本节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展式不同历史阶段该地区的人地关系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协调关系所能

产生的好处,以及不协调关系造成的严重后果。第一部分

华夏文化发人

地源地

第二部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人地协调观水土流水严重

第三部分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人地

人地图一《黄土高原》教学思路设计

第一部分通过图片、视频展示黄土高原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揭示这片黄土地以及黄河对于我们人类发展的贡献。重点体现地对于人的影响。

第二部分,视频文字揭露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提问学生为什么该地区水土流失如此严重?除了大自然自身影响外,我们人

类活动是否参与其中?本部分侧重于人对地的影响。第三部分结合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特点,提出优化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策略。本部分侧重人与地之间的相互影响。二、开展专题复习,加固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最为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2】

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当学生学会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就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

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通过在七年级以及八年级上册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自

然以及人文地理上的学习方法,但是对于地理问题上的综合分析能力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因而在对中国地理四大区域的复习上,我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某一地区地

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主要体现在下表中:表一四大地理区域地理要素对比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自气候

然地形环土壤

境河流人衣

文食特住

色行首先让学生自主填出表格中所空缺的内容,然后根据个地理要素之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再向学生抛出一系列问题。例如:北方地区中东北三省为

何为黑土壤,华北平原则为黄色土壤?西北地区从东向西植被成草原、荒漠草原、沙漠的过渡变化的背后原因是什么?藏民们的传统服饰——藏袍体现了当地哪

些自然特征?南方地区河流众多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分析以及上表的直观展示,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发现,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

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从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全面的综合思维品质。

三、重视区域地理教学,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基本的认知方法,是指当学生学会抓住某一区域内地理

要素,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比较,来认识该地区的区域特征,从而得出对该区域进行因地制宜开发的方法结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8年版)》

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一大特征就是区域性,无论是七年级所学习的世界地理还是八年级学习的中国地理,以及乡土地理的内容都属于区域地理的范畴。

下面我们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一节为例,探索如何开发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自然环境

干旱区域农业

定位发展图二《西北地区》教学思路设计图

第一部分,地图是地理学科的“语言”,在学习区域地理内容时,区域定位是重中之重,只有你知道了该区域在中国或者在世界的位置后,后面的自然环境

与人文特色才能一一推测出来。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在书本或者地图册上圈画出西本地区的位置,以及作为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的

重要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从而掌握西北地区的范围。学生读图,老师也要

学会准确的绘制地图,此时我会在黑板上手绘出中国地区的轮廓图,然后再请以一名学生上黑板在中国地区中圈去西北地区的位置,再次巩固读图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要求学生根据西北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位置,以及西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分布,推测西北地区气候的最显著特征。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

多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从而能够较快的回答出,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同时受秦岭、祁连山

等一系列山脉的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剧了干旱特征。随着干旱这一自然特征的得出,再次引导学生推测该地区河流、植被的特点。

第三部分,干旱作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结合历史等学科的学习,了解该地区聪明的先民们发明了“坎儿井”这一取水工程,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教师再次向学生抛出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能为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献言献策吗?师生共同探究,提出该地区可以发展节水农业,采取滴灌、

喷灌等节水措施;同时可采取跨流域调水等措施,以缓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

四、地理教育走向“田野”,重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实践力指学生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

力和品质。野外进行考察、实验室试验、以及模拟实验,是现今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主要方式,也属于本文中“田野”的范畴。但考虑到初中学生

的学情,室内实验以及模拟实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为常见。《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气候》一

节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自然科学的延伸,也为八年级学习中国气候甚至高中阶段深入学习气候奠定基础。以下是该节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

表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教学计划实验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式导入更易引起

提出问题炎炎夏日,为什么内陆地区的

1、思考问题

学生对于本节实验内居民喜欢到海边避暑?

2、提出猜想

容的好奇心

、烧杯一(盛300ml1常温自来水)模拟海

洋;烧杯二(盛300ml常温沙土)模拟陆地;

1.小

.巡视课堂,对于设计较好小

电取暖器模拟太阳

骤,更加体现学生的1组给予表扬,对于有困难小组2、在两个烧杯中均插主体性,做到人人参

设计实验给予帮助、提示;

入一支温度计,并读

与实验设计;2.引导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出室温;

2、认真讨论实验步骤3、把两个烧杯同时放有于培养学生的科学

在电取暖器前照射规

能的表格。

15分钟后,读出温度力。

计的示数、关闭取暖器,过15

4分钟后,再观察温度

计示数的变化1.观察实验,并记录

1、巡视课堂,观察学生实验完1、小组认真模拟实实验数据,培养学生

成情况;验;了解实验操作的目的

模拟实验2、对于实验操作有误的小组,

2、观察记录实验数

性与任务性;

知错纠正。据。

2.通过对比试验,了解海洋与陆地升温与

降温速度。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洋与陆

1.归纳总结;

通过学生先总结,教

地升温、降温速度差异2.对于学生对实验结果表达不

妥的,提出纠错。2.细谈收获;师后总结,增强此次

试验效果。归纳总结

教师指出不妥之处,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结

论的严谨性。表三加热升温记录表

盛水烧杯盛沙土烧杯表四冷却降温记录表

盛水烧杯盛沙土烧杯初始温度

初始温度30分钟之后

30分钟之后

初中是学生知识学习、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思维方法、认知构建、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地理学科最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从而成为培养

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加之中考模式的改革,安徽省各市县初中地理陆续加入中考科目,这对初中地理教师来说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初中地理教师需

要在长期的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各个学校的地理教育者也不能闭门造车,与其他兄弟学校甚至与高中地理教师加强教学研讨,共同搭建桥梁,促进初中学生

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养成。同时,教师加强借助融合生活化素材、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