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大改造的问题及原因_第1页
浅谈三大改造的问题及原因_第2页
浅谈三大改造的问题及原因_第3页
浅谈三大改造的问题及原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三大改造的问题及原因姓名学院学号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但是在三大改造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值得我们借鉴。关键词:三大改造片面性认识偏差社会主义模式三大改造的概况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1953年,党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1953年底,党中央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三大改造所有制变革与工业化进程的不协调之处及其遗留问题1.因为起点低,三大改造后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距离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还很远。“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对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但客观地讲,合作化以后的中国农村,主要还是靠手工劳动。毛泽东说:“我们在合作化以前和以后,大多数地区农民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工具大体上一样,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变。”但是,因为生产关系根本不同了,农村生产关系改变以后的一个时规内,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2.三大改造后期加速进行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工业化进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出发点是用“一化”带“三改”,以工业化为主体。但在后期,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加速进行的结果,使得三大改造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工业化进程而孤军冒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步骤与工业化的步伐要有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宣布时所说的“相当长的时期”,即“一化”与“三改”并举实现的时间,是指三年恢复加以后的三个五年计划。但是事实是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一个是对变革生产关系作用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另一个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盲目性。但理论上的缺陷表现为实践中的失误并不一定是同步的。但对过渡时期而言,并未马上构成党的指导思想的根本偏转,正因为如此,才能在实施中取得辉煌的胜利。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巨大成就的取得,又反过来掩盖了自身的缺陷。受认识偏差原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我们党从1957年下半年以后长期陷入“左”倾错误。第三,搬用了单一公有制的模式,企图过早地消灭私有经济。对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有必要的。但是在确立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进入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必须而且也完全可能使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而我国在步入社会主义大门之后,未能解决好在经济上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课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后的20多年间,在深层次上阻碍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我们企望迅速推进工业化,另一方面又试图走超越商品经济的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本该及时转变过来的经济体制成了工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由此,中国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国家进行原始积累的工业化、现代化历史进程已经结束,一个在国家宏观控制下由各个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通过对自身合理经济利益的追求,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三.三大改造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反观社会主义改造,也可以说,它是建国初期工业化的急剧推进的产物。由社会主义改造而产生的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的经济体制,曾对初创阶段的工业化起过重要的推进作用,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但另一方面,新中国启动工业化的特殊途径和方式,在加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程的同时,也孕育了社会主义自身的一些内在矛盾和困难,并在此后相当长时期内在“左”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发展起来,给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了负面影响。到了70年代末,当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使命已经完结,而三大改造遗留的一些问题又因长时间未得到解决而不断激化时,改革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最后应该指出的是,改革与改造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前者是在继承后者成果的基础上对之加以完善。如果说社会主义改造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中国经济实现初步工业化的话,那么,改革则面临着提高工业化水平,完成生产商品化、现代化、社会化这一更艰巨、更复杂的历史使命。能否完成这一使命,最终取决于它能否在保留三大改造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格局进行有利于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完善和提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当年以。“一大二公”的国有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标志并以此作指导而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很大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对过去的那种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反省,澄清思想,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值得我们借鉴。参考文献:1.陈玥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问题的再评价[期刊论文]-前沿2008(5)2.陈绪林试论"三大改造"的失误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3.宋建领对三大改造的认识[期刊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