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_第1页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_第2页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_第3页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_第4页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1新年过后,咋暖还寒,连绵阴雨提醒着人们冬天还在做最后的抗衡。就在人们昂首期待春天的阳光早早到来的时候,xx县xx镇xx村x纺织厂里,工人们却各施其位,繁忙个不停,厂长郑也投身其中,指挥工人消费,一片繁忙的景象。轰鸣的机器编制出锦绣的布匹,也描绘着郑不平凡的创业史。xx村地处多山丘陵地带,人均耕地缺乏半亩,仅靠种地致富,困难重重,特殊的地理环境迫使村民必须走出村子,开拓一条富裕之路。1995年,25岁的郑不甘心守着一份薄田,过贫困的日子,背着简单的行囊,参加到农民工行列,来到浙江一家纺织厂做修理工。也许是和纺织机器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分开过纺织行业。刚进厂的那段时间对他来说是最受煎熬的,由于技术不是很纯熟,常常为不能及时排除机器故障急得满头大汗,甚至被扣薪水。然而,任何困难都阻挠不了他留下来专心学一门技术的决心。为了进步技艺,他勤学苦练,多向别人请教,不怕脏活、累活、苦活,不断磨练自己,打破一个个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练就了一手硬本领,学到了技术,开阔了视野。工资也由原来的几百元涨到一千多元,成为厂里人人皆知的技术骨干。20xx年是郑已经在纺织厂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其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看一看。这时候的他也已经是月薪3000多元的技术能手,家境也一天天在改变。照理说,有得心应手的工作,有高薪的收入,郑应该很满足了,可是在他内心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梦想。20xx年下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他所在的纺织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订单减少,产量急剧下滑,效益逆转,最终不得不宣布破产。经过十几年生活和工作,就要分开厂子的时候,他站在静悄悄的消费车间里,摸着蒙上一层灰尘的机器,心情异常复杂。十几年的经历如电影般在脑海里播放,如何让机器再转动起来的思索萦绕心头。一个人富不算富,回乡创业大家富,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积累的管理经历,回家自己创办纺织厂的念头油然而生。此时的xx镇党委、政府正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的各项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相关措施,向远在异域他乡的农民工发出来自家乡的殷殷召唤。20xx年10月,郑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考察之后,决然决定返乡自办工厂,从农民工转身当老板。缺少资金,他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没有厂房,他腾出了老屋;买不起新设备,就从原来工作的工厂购置已经废弃的设备。运输、安装、调试,凡事都要亲自动手才能放心,常常累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x纺织厂终于在一阵鞭炮声中开工了,久违了的机器声又响了起来。x纺织厂一成立,就吸引了附近返乡农民工前来应聘,甚至还有浙江的农民工慕名而来。如今已经解决6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工资由底薪加计件相结合,月薪到达1600——2700元,工厂月产值达200万元左右。随着规模进一步扩大,按照方案,将来扩产后,可解决120人就业,年产值近3500万元。为了防止走原来所在工厂失败之路,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原材料、花色、制作上严格要求,严把质量关,以质量求胜。并与世界接轨,接国外订单,产品远销韩国,用来制作高档西服,只有一局部销往国内。随着业务不断扩展,郑接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深化,万马齐喑的市场状态下,一枝独秀,于危机中抢占商机,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20xx年已纳税320余万元。面对将来,郑的目光更放长远了,他不仅对自己辛苦创办起来的企业做强做大,他更大的愿望是能更好地回报家乡,用自己的行动带来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着父老乡亲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2董军,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双融篷布责任总经理,青岛市诚信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董军年轻时就在消费队任过队长,在村小学当过民办老师、教诲处主任。由于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在学校工资低,生活极为困难,他天性好强能吃苦耐劳,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于是,他决然决然地带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拼。1994年,董军一家来到了山东青岛胶州李哥庄,最初是给单位或企业打零工,当过保安、包过医院食堂、开过饭店,什么活都干。后来有很多家外企在这里落户办企,他又到企业找活干。他勤奋好学、擅长考虑,短短的时间内就探究出了做副食生意的门道。经过几年的努力,个人手头上有了一些积蓄,通过自筹,在xx年5月他创办了一处首饰加工厂,自己单独开场经营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他逐步摸出了两条制胜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保证所售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坚持诚信第一的原那么。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商品货真价实,他的商品总是能赢得顾客的信赖,生意非常红火。随着生意的做大,他又于xx年在山东青岛注册了诚信工艺品。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不断考虑,不断探究。他认为,开公司、办企业,就不能像以前开加工点那样,只要诚信经营,雇佣三、四个人就行了。要把企业办好一定要真正的会经营、会管理。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开展。在注重借鉴传统管理经历的同时,他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在理论中他摒弃了一些旧的用人做法,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原那么,全面推行多劳多得、工效挂钩的工薪制度,大大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内包容入标准之中,全方位、高标准地标准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他不惜重金,高薪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经过不断磨合与充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量化考核,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管理链,使全体员工由他律到自律,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开展过程,主动参与管理之中,形成了一种值得借鉴的企业管理文化。创业的征程无疑是艰辛的,董军一步一步、坚决不移的迈向自己的奋斗目的。从xx年创办企业开场,他在山东青岛已拥有2处固定资产达500万元的工艺品加工企业,在山东菏泽一处。2023年,他在青岛胶州李哥庄又注册了青岛双融篷布责任。董军擅长掌握市场信息,虚心向同行学习,看准了篷布消费市场,大胆地干起了篷布加工企业。现如今,生意红火,销售市场畅通,年平均效益可达200万元。短短几年之内,董军从一个打工仔开展到拥有几家公司的`大企业家。获得这样的成就无不与他的务实肯干、敢干敢闯、平易近人、秉公守法、老实守信密不可分。无论是卖货还是做企业,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从未借故不缴或少缴税款,更未弄虚作假,偷逃税款。作为一个依靠自己双手先富的致富者,他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保护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只要他们遇到因难,他都及时去帮助解决。员工和老乡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必定到场。在工作中理解员工的疾苦,在待遇上向苦、脏、累岗位倾斜,尽最大可能改善劳动条件,营造和平共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劳动保护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和全体员工结下了深沉的感情,在员工中享有很高声威。董军的经营之路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经营管理理念的成熟和成功,也向人们证明了一个创业者艰辛的奋斗历程。对于56岁的董军而言,前行的路仍然漫漫,荆棘与光明同在,机遇和挑战共存,但是有理由相信,他会一步步走得更好、更平稳,从而在经营管理中获得更好的开展,做的事业会像青松一样四季常青!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3返乡大学生种植姬松茸远俏日韩乡情档案:黎富平,1979年出生于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20xx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到兴义市桔山工委工作;20xx年,回乡领头创办安龙县农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7月7日,天刚蒙蒙亮,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的义龙食用菌园区的菌农们就开场了一天的繁忙。上午9点,菌农们将刚采的满筐菌子,陆续背到加工基地。“别看这菌子小,都已销到韩国、____去了呢!”农户非常自豪地把一背篼菌子放到过磅称上,“52.5斤!今天还算少的呢,多的一天有二三百斤!”一旁记账的小会计赵廷艳说:“自6月中旬开采菌子以来,目前已收鲜菌50多吨了。”不远处,一台崭新的食用菌清洗机正在流水作业。值班村民谭志先喜笑颜开:“每天上午7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月收入高的有3000元,和城里人上班没两样了!”农户们所从事的与食用菌相关的产业,都自黎富平,一名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黎富平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回归故里开展食用菌姬松茸。短短4年,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从贫困村迈步小康村,带动全县龙广、洒雨、平乐、普坪等乡镇180余户农户,辐射带动就业20xx余人,开展大棚615个,户均纯收入4.2万元。目前,产品除销往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外,还出口到韩国、泰国、____等地。【领头羊】带着乡亲奔小康___年前,黎富平从贵州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了兴义市桔山工委工作,很快就当上了桔山工委一下属企业消费技术部副经理、研发中心主任。20xx年,黎富平大胆承包了食用菌厂。“没想到,第二年除了还清赊欠租金,居然还赚了二三十万元。”20xx年,黎富平理解到家乡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老人、小孩在家,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让出门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做事,还可以照顾家人。20xx年,黎富平回到了小场坝村。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经反复调研考察,黎富平认定,开展姬松茸这种珍稀菌子是条路子。发挥专业特长和人脉优势,20xx年12月,黎富平领头,与村民合伙成立“安龙农望合作社”,当年试种成功。20xx年,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200亩,开展9个大棚,仅干货就卖得17万元。1亩菌子能增收万元以上!村里一下像砸开了锅,20xx年,就有4户有条件的农户参与,亩收入上万元。没有资金,合作社便统一为农户提供菌种,并协助农户从农行获得每户5万元的小额贷款,合作社提供担保,扶贫部门提供5%的贴息;没有技术,合作社就从菌农中选出6人作为蹲点协调技术员分片包户效劳。“这种集约化种植形式很受乡亲们欢送。”黎富平说,每年5月底菌子开场生长,一直持续到10月底。一个大棚月产量可达5吨,盛产期每天采摘三次。20xx年,合作社就开展到83个大棚,32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占七成以上,今年已开展到150多户。合作社“统分结合、二次返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加上政府的扶贫政策支持,激发了村民消费自主性,使得合作社迅速壮大。20xx年,扶贫部门提供园区农户的扶贫贴息贷款高达19.5万元,且每建一个大棚提供3000元的补助资金。黎富平所说的“二次返利”,即农户第一次收益为,出售鲜菌扣除合作社赊销的种植材料、菌种等后的收入;第二次收益为,每个消费周期完毕,将合作社经营利润的60%反补给农户,目前,已返利给农户120多万元。20xx年,合作社带动117余户农户,开展大棚306个,实现产值1745万元,菌农户均纯收入4.2万元。目前,合作社核心区已被列为贵州省重点农业示范园区,有菌种消费基地4000平方米,食用菌冷链物流中心1600立方米,加工基地4800平方米,日加工才能达80吨。产品除销往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外,还出口到韩国、泰国、____等地。为进步知名度,合作社将姬松茸干品带到泰国和法国博览会参展,好评如潮,并与贵州省农科院合资成立“黔西南州利康农科技开展”。合作社在壮大,园区在壮大,黎富平的梦想也在大:3至5年内把大棚开展到3000个,并在食用菌多糖精深加工上做文章,让更多农民致富。【贫困户】从不愿种到我要种7月8日上午,在小场坝村的义龙食用菌园区,胡丹云刚一采摘完姬松茸,就忙着去大棚浇水。“1个大棚能产8000多斤,去年种3个大棚,净赚4万多元!”胡丹云的脸上掠过丝丝喜悦,今年又扩种了5个大棚。胡丹云一家五口,3亩地,种的包谷,仅仅够吃,生活非常困苦。20xx年,黎富平发动村民种菌,胡丹云怕种了卖不出去,不愿意种。20xx年,妻子廖美云来到合作社打工,一个月收入有20xx多元。妻子告诉他,看看菌农大筐大筐的菌子卖出去,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收进“荷包袋”。胡丹云跑到种菌基地实地“考察”后,理解到一亩地可建两个大棚,一个棚前期投入1.5—2万元;贫困村民1亩地可得3000元扶贫资金补助,合作社还可提供担保,协助小额贷款5万元,并有扶贫部门提供5%的贴息;合作社不但统一提供菌种、技术,还负责统一收买销售。20xx年,胡丹云种了3个大棚,产菌2万多斤,又得2万多元的红利。【种植大户】种得多赚得多“每天5:30开场摘菌,7:00选菌、洗菌,下午4:30又开场采第二拨菌子,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钟,交到合作社。”种植大户张启平说,“苦得很,但很开心。”张启平家有28个大棚,是基地种菌最多的一户,也是参加农望合作社种菌时间最长的一户。如今正值姬松茸上市,不仅妻子、儿子和儿媳,几乎全家上阵,而且请了3个固定长工,临时工多时达几十上百个。合作社刚成立时,张启平投了1万多元,试着跟种了1.5亩,建了3个大棚,20xx年就赚了4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20xx年就扩建到10个大棚。今年,张启平索性将房子做了抵押,贷款20多万元,开展的大棚28个。目前,在张启平的带动下,果药村就有8户农户参与种菌,户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小场坝村】贫困村成小康村小场坝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20xx年以前,全村尚有贫困户300多户,农民人均收入缺乏3000元。20xx年,黎富平回到村里,发起成立合作社开展食用菌,种1亩菌子能增收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