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13 清热药与方剂_第1页
《中医学概论》13 清热药与方剂_第2页
《中医学概论》13 清热药与方剂_第3页
《中医学概论》13 清热药与方剂_第4页
《中医学概论》13 清热药与方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清热药与方剂第一节清热药第二节清热方返回第一节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攻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石膏【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功效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主要应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咳嗽、气喘;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知母【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应用于温热病,肺胃实热所致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用法用量】煎服,6~12g。【使用注意】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栀子【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肺、胃经。【功效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湿热黄疸。【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芦根【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功效主治】清肺胃热,生津止渴。用于温热病高热口渴,胃热呕吐,以及肺热咳嗽、痰稠而黄等症。【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天花粉【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用于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痈肿疮疡等。【用法用量】煎服,10~15g。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夏枯草【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功效主治】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应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服。【使用注意】脾胃寒弱者慎用。决明子【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应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眩晕;肠燥便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用法用量】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不宜用。二、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本类药物苦寒性大,燥湿力强,过服易伐胃伤阴,故脾胃虚寒、津伤阴损者应慎用。黄芩【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应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连【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胆、胃、大肠经。【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用法用量】煎服,2~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黄柏【性味归经】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以及小便淋沥涩痛、赤白带下、阴部肿痛、足膝肿痛、痿软无力等症;热毒疮疡、湿疹等症;阴虚发热,或梦遗滑精等症。【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龙胆草【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应用于湿热黄疸、黄带、阴囊肿痛等症;头痛、目赤、胸胁刺痛,以及小儿惊痫抽搐等症。【用法用量】煎服,3~6g。【使用注意】脾胃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秦皮【性味归经】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应用于湿热泻痢、带下;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苦参【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应用于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膀胱经。【功效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应用于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湿热黄疸,风湿热痹。【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三、清热解毒药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热毒病症主要是指丹毒、斑疹、疮痈、喉痹、痢疾等由于火热壅盛、郁结成毒的病症,发斑、疮疡、喉痹、痢疾等疾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而属于阴症、寒症者,则不宜使用清热解毒药。症者,则不宜使用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应用于痈肿疔疮;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连翘【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应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风热外感、温病初起;热淋涩痛。【用法用量】煎服,6~15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大青叶【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应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喉痹口疮,痄腮丹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板蓝根【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应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用法用量】煎服,9~15g。【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蒲公英【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应用于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紫花地丁【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肝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应用于疔疮肿毒、乳痈肠痈;毒蛇咬伤。【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使用注意】体质虚寒者忌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重楼【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应用于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惊风抽搐;跌打损伤。【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患处。【使用注意】体虚者、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忌服。土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主治】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应用于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痈肿疮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服药时忌茶。鱼腥草【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应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热毒疮毒;湿热淋证。【用法用量】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使用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败酱草【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应用于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射干【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应用于咽喉肿痛;痰盛咳喘。【用法用量】煎服,3~9g。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山豆根【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胃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应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白头翁【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应用于热毒血痢;疮痈肿毒。【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虚寒泻痢者忌服。马齿苋【性味归经】酸,寒。归肝、大肠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应用于热毒血痢;热毒疮疡;崩漏,便血。【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忌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半边莲【性味归经】辛,平。归心、小肠、肺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应用于疮痈肿毒,蛇虫咬伤、腹胀水肿;湿疮湿疹。【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虚证水肿忌用。白花蛇舌草【性味归经】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应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四、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应用于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玄参【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应用于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用法用量】煎服,10~15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牡丹皮【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应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盗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赤芍【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应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疮疡;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用法用量】煎服,6~12g。【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用。反藜芦。紫草【性味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应用于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水牛角【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功效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定惊。应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吐衄;痈肿疮疡,咽喉肿痛。【用法用量】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五、清虚热药清虚热药性多寒凉,具有凉血退虚热的功效,适用于骨蒸潮热、低热不退等症。青蒿【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功效主治】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应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暑热外感,发热口渴;疟疾寒热。【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地骨皮【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功效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应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出血证。【用法用量】煎服,9~15g。【使用注意】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清热药银柴胡【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胃经。【功效主治】清虚热,除疳热。应用于阴虚发热;疳积发热。【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忌用。胡黄连【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功效主治】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应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用法用量】煎服,1.5~9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上一页返回第二节清热方一、清气分热白虎汤【组成】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竹叶石膏汤【组成】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冬20g,人参6g,甘草6g,粳米10g。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热方【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温病、暑病(热性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汗多,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二、清营凉血清营汤【组成】水牛角30g,生地15g,玄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银花9g,连翘6g。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热方【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营分证。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犀角地黄汤【组成】水牛角30g,地黄24g,赤芍药12g,牡丹皮9g。【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①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热方②热伤血络证。高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三、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9g,黄芩、黄柏各6g,栀子9g。【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热方普济消毒饮【组成】酒炒黄芩、酒炒黄连各15g,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各6g,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g,僵蚕、升麻各2g。【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凉膈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热方【组成】川大黄、朴硝、甘草各9g,栀子、薄荷、黄芩各5g,连翘18g。【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胸膈烦热,烦躁口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仙方活命饮【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25g,陈皮9g。【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热方【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四、清脏腑热导赤散【组成】生地、木通、生甘草各6g,入竹叶共煎。【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热方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柴胡6g,泽泻9g,木通6g,当归3g,生地6g,生甘草6g,车前子6g。【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主治】①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②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清热方左金丸【组成】黄连9g,吴茱萸1.5g。【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功能】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