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中成药演示文稿_第1页
温里中成药演示文稿_第2页
温里中成药演示文稿_第3页
温里中成药演示文稿_第4页
温里中成药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里中成药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优选温里中成药目前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以温热药为主要组成,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通脉,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成药一、定义二、功效温中祛寒目前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里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喜暖倦卧、口淡不渴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脉沉迟细而缓或大汗亡阳、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

三、适应证目前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温中祛寒类:中焦虚塞。四、分类温经散寒类:寒凝经脉或冲任虚寒。回阳救逆类:亡阳证。目前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药性温热而燥,属热证,阴血虚证及孕妇应忌用或慎用.五、使用注意目前六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1、成分:挥发油,生物碱2、药效:强心、抗心律失常、抗休克、健胃、驱风、镇吐、镇痛等六、现代研究目前七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第一节温中祛寒类目前八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小建中合剂附子理中丸目前九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小建中合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目前十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桂枝111g白芍222g甘草(蜜炙)74g生姜111g大枣111g饴糖370g合剂【处方】【剂型规格】目前十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1、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2、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功能主治】目前十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饴糖——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

——为主药桂枝—温阳散寒(辛、甘、温)

——辅药白芍—敛阴和营,缓急止痛

(苦、酸、甘、微寒)

【组方分析】目前十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配饴、桂,辛甘化阳,补中缓急炙甘草—调和补中配芍,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佐使药生姜—和胃合用以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大枣—补脾

目前十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说明:

1、组方特点:辛甘与酸甘相配

桂枝+饴糖+甘草--辛甘化阳平调阴阳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目前十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挥发油桂枝→水蒸气蒸馏 馏后溶液合并

药渣与甘、枣浓缩水煎→煎液滤过→滤液 药液合并白芍、生姜用↓

50%乙醇渗漉→漉液回收乙醇后静置→滤过↓ 另加饴糖再浓缩 ↓即得←调整总量1000ml,搅匀←加入苯甲酸钠及桂枝挥发油【制备方法】目前十六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1、适用于虚劳气血阴阳不足虚证。2、腹痛是兼喜温喜按,疼痛部位偏于上腹部,证型偏虚【使用注意】目前十七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1)本品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2)薄层色谱法鉴别桂枝、白芍、甘草。(3)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10(4)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外,按高效液相法进行测定,每1ml丸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0.60mg。【质量控制】目前十八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1、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解痉、镇痛、抗胃溃疡等作用。

2、临床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律失常、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牙痛、偏头痛、痛经、喉疼痛、体质虚弱低热、贝赫切特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药效与临床】目前十九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小建中剂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脾胃,

虚劳腹冷服之愈。【方歌】目前二十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附子理中丸《中国药典》2010年版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附子(制)100g白术(炒)150党参200g干姜100g甘草100g大蜜丸,9g/丸;水蜜丸。【处方】【剂型规格】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1、功效:温中健脾2、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功能主治】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附子、干姜——温阳散寒(扶阳抑阴)——主药

党参——补中益气

(培补后天之本,气旺而阳亦复)——辅药白术——健脾燥湿——佐药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使药特点:温补并行,而以温里为主【组方分析】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以上5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蜜与适量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制成大蜜丸—即得。【制备方法】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阴虚阳盛者、热证疼痛者、孕妇慎服;温热燥气之失血者禁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1、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抗炎、镇痛、抗溃疡、解痉、强心、抗休克、抗寒冷、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2、临床用于急性胃肠炎、吐血、便血、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早期肝硬化、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隐匿性肾炎等【药效与临床】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附子理中温中阳,

干姜党参与术甘,

呕利腹痛阴寒盛,

温中散寒健胃忙.【方歌】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香砂养胃丸《中国药典》2010年版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木香210g砂仁210g白术300g陈皮300g茯苓300g半夏(制)300g香附(醋制)210g枳实(炒)210g豆蔻(去壳)210g厚朴(姜制)210g广藿香210g甘草90g水丸。【处方】【剂型规格】目前三十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1、功效:温中和胃。2、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功能主治】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第二节温经散寒类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痛经丸艾附暖宫丸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艾附暖宫丸《中国药典》2010年版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艾叶(炭)120g当归120g续断60g香附(制)240g川芎80g地黄40吴茱萸(制)80g白芍(酒炒)80g肉桂20g黄芪(蜜炙)80g大蜜丸,9g/丸;小蜜丸【处方】【剂型规格】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1、功效:理气补血,暖宫调经2、主治:子宫虚寒证(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酸痛。)证治要点:月经不调,经期腹痛,腰酸带下。

【功能主治】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艾叶——温经暖宫,

散寒止痛.

——主药

香附——疏肝解郁,

调经止痛.

【组方分析】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肉桂、吴茱萸——

助艾附温经散寒暖宫止痛—辅药当归、川芎白芍、地黄四物汤——滋阴养血,

调补冲任。

黄芪——补气健脾,助生血之源—佐药川断——补肝肾,强腰膝,通血脉

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以上10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蜜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制备方法】【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一丸,一日2~3次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1、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解痉、镇痛、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

2、临床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妇证等属血虚气滞,下焦虚寒者。【药效与临床】目前四十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艾附暖宫桂四物,

吴萸续断与黄芪,

疏肝理气又补血,

调经重在暖胞宫。【方歌】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痛经丸《中国药典》2010年版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当归75g香附(醋制)75g延胡索50g茺尉子25g白芍50g木香12.5g炮姜12.5g红花25g川芎37.5g青皮12.5g肉桂12.5g益母草300g熟地100g山楂(炭)75g丹参75g五灵脂(醋炒)50g【处方】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温经活血,调经止痛。用于下焦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症见经行错后、经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冷痛、喜暖。水丸,6g/袋。【剂型规格】【功能主治】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肉桂、炮姜——温经散寒,以解寒凝。

——主药

丹参红花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以止痛——辅药茺尉子山楂炭【组方分析】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香附木香青皮 疏肝理气止痛。元胡

——佐药当归白芍养血调经.川芎 熟地

作用:温经活血,调经止痛。

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益,蔚,丹→水煎煮→煎液滤过用浓缩液熟地25g浓缩至适量(酌留部分包衣)

与适量水泛丸剩余红花等12味及熟地75g研成细粉 ↓ 用剩余浓缩液包衣 ↓ 即得←打光←干燥【制备方法】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临经时服用。孕妇禁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1、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改善微循环、解痉等作用。对家兔离体及在体子宫垂体后叶素、肾上腺素引起的子宫兴奋有抑制作用。

2、临床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药效与临床】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第三节回阳救逆目前五十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四逆汤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四逆汤《中国药典》2010年版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四逆汤

(《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子(制)300g干姜200g甘草(蜜炙)300g合剂,10ml/支(口服液)【处方】【剂型规格】目前五十三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附子——辛热、温阳,祛寒

,回阳救逆

—主药干姜——辛热、温中,助附温散

——辅药

炙甘草——甘温①扶正②监制姜附

——佐使药作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组方分析】目前五十四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1、功效: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为回阳救逆的代表药2、主治: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亡阳证)【功能主治】目前五十五页\总数五十八页\编于十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