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与家庭共同进行法制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的:让家长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负的法律责任,明白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掌握好一些法制教育的方法。活动时间:某年某月某日活动地点:阶梯室(有电教评台)参加人员:主持人(级长)、主讲人(政教主任或法制副校长或邀请嘉宾)、全体学生家长(分班坐)、全体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活动形式:小品表演、个案分析,小组讨论,主讲人与家长互动活动过程:(共100分钟)1、 主持人:致欢迎词,介绍嘉宾和学校领导,抛出主题。(3分钟)2、 音像播放(5分钟):一边播放少教所中少年犯生活片断,一边播放歌曲《心声》:高墙内春秋几度,墙外可盼,泪水染白发。跌入激流,几番沉浮,不能自拔,狂风暴雨,摧折了未放的花。高墙内春风吹拂,墙外可见,枯枝发新芽。3、小品表演(10分钟):由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一个八年级的原本品学兼优的学生逐步变成无心向学,沉迷网吧,夜不归宿,结识了不良分子,最终走上违法之路,花季少年身陷囹圄,赔上青春与前程。发人深省。4、 展示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家长就以上少年犯违法犯罪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分析(班主任协助完成)。(20分钟)5、 就造成少年违法犯罪原因中,家庭教育在哪方面出了问题?让家长代表发表意见,主讲人点评。(主持人协助完成)(15分钟)6、主讲人围绕以便下几方面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45分钟)(1)家庭开展法制教育的意义(2)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尽的法律义务和责任(3)目前家庭教育中开展法制教育的现状和误区。(4)家庭应如何进开展法制教育7、主持人:致感谢词,宣布活动结束。(2分钟)附家长会资料:一、 少年违法犯罪案例1、 令人震惊的犯罪现场2006年2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警方通报了一起已侦破的杀人碎尸案:该区一名17岁少女被杀害并遭碎尸。很快,警方侦破并抓获了5名犯罪嫌疑人。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5名犯罪嫌疑人年龄均在18岁左右,其中一人还是在校学生。据犯罪嫌疑人阿洁交代,她认为被害人阿红在背地里讲她的坏话,并对此一直怀恨在心,曾对其实施报复未果。2006年2月17日晚,阿洁伙同其他4名犯罪嫌疑人,将被害人阿红约到钱塘江边,对其实施殴打并推入钱塘江中,欲至阿红于死地而未遂。事后,因害怕阿红报警,阿洁等人又将阿红强行带到犯罪嫌疑人小华家中,将阿红掐死。为毁尸灭迹,5名犯罪嫌疑人将阿红的尸体肢解后,分别抛于钱塘江和蜀山街道的一处垃圾堆中。一起命案,毁了6个孩子,也撕裂了6个家庭。在这起性质恶劣的杀人碎尸案中,5名犯罪嫌疑人中年龄最小的不到16周岁,最大的也不到19周岁,而最初挑起事端的嫌疑人阿洁在半个多月前刚刚年满18周岁。都是处于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杀人?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冷血少年?据了解,五名犯罪嫌疑人中,挑起事端的阿洁成长于单亲家庭,高二辍学后待业在家;小华,1988年出生,萧山某技校辍学后待业在家;小强,1987年出生,初中毕业,在某驾校学了一年后辍学,在小华家的小吃店做厨师,和小华是恋人关系;小静,1990年出生,父母离异,初中一直辍学;小玲目前是高三学生。案发当天,小华父亲在一楼做家务,听到楼上有大响动,也看到了几个孩子匆忙进出,但误以为孩子们在搬家,一直到民警找上门来,才掩面痛哭。2、令人痛惜的相似事实案例一:广东某县一学生,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平时都是外公照顾,一天,他向外公借钱不成,于是趁着没人溜入外公卧室想“拿”一点,没想到被外公发现,于是他就杀死了外公并将其碎尸,一切弄“妥当”之后,安然回学校继续上课。案例二:某市一男孩,是父母的非婚生子,平时都是年迈的爷爷照顾生活。因盗窃被捕入狱,但出狱后仍旧习不改并再次入狱,年迈的爷爷在去监狱探望他的途中不幸去世。监狱的警官说这个男孩在监狱的情绪一直很不稳定,觉得自己对不起爷爷。案例三:15岁的小张家境优越,父母都是做服装生意的。当他因为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时,他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儿子有吃有喝,从不缺钱,可是他为什么要到同学家去诈骗呢?儿子在监狱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晚上,你跟爸爸两个人都在家讨论赚钱的事,吹嘘自己把衣服卖出了高价,把冒牌服装当名牌卖出去了,我听你们讲了这么多,觉得这事特别有吸引力,特别刺激……案例四:小王从湖南到浙江来打工,在老家的时候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是因为家境贫困,初中没毕业就辍了学。他只身来到浙江,找了好几份工作,都不合适。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稍微好点的,又拿不到工资。在同伴的带领下,他拿着凶器向路人伸出了手……案件五:菲菲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有了钱后的父亲却抛弃了她们母女。母亲为了菲菲上学四处打工,母女二人经常为生活的艰难抱头痛哭。一天,菲菲看见一辆停着的摩托车车筐里有个皮包,她想包里一定有钱,有了钱就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她看四处没人就第一次伸出了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二、家庭开展法制教育的意义法,是一个社会的行为规范。孩子必须从小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才能在成长过程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健康成长。目前,国内的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有关课程的普及,但是要在中小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终身教育,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我们的小学、中学要进行这个教育。《”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的义务。”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由此看来,法制教育同样是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家庭教育亟待“普法”和各种对教育的投入相比,似乎很少有家长意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一项针对八年级学生和家长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长不懂法或“只懂一点”,有一多半的家长认为孩子不会出事或不需要进行法制教育。未成年人家庭法制教育课题组的专家认为,苍白的家庭法制教育现状,令人深感焦虑不安。曾有部门随机抽取某市34所样本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和学生家长),这些学校兼顾城镇、农村、城区以及优秀、一般、较薄弱学校。通过调查发现,“稍微懂一点”和“不了解”法律知识的家长占91.2%。至于是否要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有53.4%的家长认为孩子不会出事,这一项中,优等生的家长所占比例最高,为62.6%。有12.9%的家长觉得“顾不过来”,有10.2%的家长认为孩子会自然守法。还有9.7%的家长表示,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做。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遇到问题后所采取的态度”一项调查中,有10%左右的学生会忍气吞声了事,而不是寻求法律帮助。“自己想办法报复”和“用同样方法对付别人”也占10%的比例。家长对法制教育漠不关心,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要求却很强烈。有90.5%的学生希望“加强学习”法律知识,有16.6%的学生能主动地从“书本、影视节目”中及“社会上”获得法律知识。而且,调查学生们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有50%以上是听教师讲的,来自家长的一般只占13.6%。有专家认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如何,将决定着21世纪中国社会面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家长的普法力度,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四、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尽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一)《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义务和责任初中教育属义务教育性质,《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按照《民法通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如果未成年人没有父母或者父母丧失了监护能力,要依法明确其他有监护能力和监护系件的人承担监护责任,监护人员负有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主要应承担如下义务和责任:I、必须按时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人学;2、必须保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让他们中途停学;3、应按规定,交纳政府规定的义务教育杂费;(生活确实困难,无力支付杂费的家庭可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减免)。4、必须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对于那些未经批准,拒送子女或被监护人人学,以及让正在小学、初中就学的子女或被监护人中断学业的家长,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分别情况,给予批评教育,罚款或其他行政处分,开采取有效措施,责令他们送子女或被监护人人学。(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庭保护》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对家庭保护——家长的义务和责任作出了如下规定: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第九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第十条:父母或者共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前款所列行为,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三)《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共有十条,其中与“法制教育”有关的内容有五条第二条: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第六条: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第七、第八条;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第十条: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以上五条“规范'在《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都有类似的明确规定,家长也明知是应该这样去执行,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很难做到。不少家长如能将自己平日对孩子的教育情况(言语、行动)与以上法规、义务、责任相对照,不难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违反了规范,并未能尽到自己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布下了三道防线:学校防线、家庭防线、社会防线,明确了学校和家庭的直接责任,强调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家庭应当教育孩子不得吸烟、酗酒,不得让孩子脱离监护单独居住,不得放任不管、迫使其离冢出走,放弃监护职责,也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等。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孩子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九条)和严重不良行为(九条)的或者让不满16周岁的孩子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的,由公安机关对他们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或者立即改正。以上谈的是六部法规中与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尽的义务、责任的有关内容。概括起来说,家长“以法尽责”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家长应当以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维护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家长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发生不良习气甚至违法犯罪,保证他们能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呢?古人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是说,一要掌握当前青少年的法制观念现状,以便对症下药,二要清楚地看到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利科学教子。五、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应如何开展法制教育(一)青少年法律知识甚少,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强化,对孩子进行懂法、守法教育是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据“上海少教所”对失足青少年第一次作案时的思想情况的调查,被调查的百名“少年学员”第一次作案时,回答“不知是犯法”,占12%;认为“好玩”,占42%:“知道是犯法,但要犯”,占20%。其中十四岁的占23%,十五岁的占18%,十六岁的占3%。从中可以看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常识缺乏,往往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的直接原因。而且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又是失足的年龄高峰。因此,除了学校开设的法律常识课,法制教育讲座等教育活动外,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重视对孩子进行法律常识和守法教育。(二)目前家庭教育中一些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据某市妇联在(关于失足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和
帮教工作的报告)中的一组具体数字说明了各种不良的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失足犯罪带来的影响。见下表:家家庭影响原因分类占总数无无父母,家庭不和,缺少教育29.8%双双职工,多子女,忽视教育19.2%只只顾挣钱,不抓教育6.06%教教育方法不当13.13%家家长品行不好对其子女的影响15.66%小小时娇惯溺爱长大管不了15.66%从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来看,导致青少年失足犯罪的家庭主观影响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盲目溺爱,积成恶习。朱熹曾说:“溺爱者不明。”溺爱,往往是以爱为出发点,以溺为终点。所谓以溺为终点,就是指以沉没堕落为终点。溺爱之爱并不是真正的爱,尤其当今独生子女户几乎为百分之百,不少冢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一味迁就、放纵、姑息,这不是真爱,而是真害、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爱中一定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这才是真爱。溺爱,则是一种丧夫理智盲目宠爱,它会失去了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使孩子从小没规矩,有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得不到及时的矫正,日子一长,积成恶习,一朝犯罪,锒铛入狱,追悔不已。从小偷小摸发展到惯偷大盗;从小与小朋友相处不肯“吃亏”;家长从为小孩今后“有出息”,发展到聚众斗殴、拦路抢劫,乃至伤人致残的事实,时有耳闻。有些家长非要到达终点才醒悟并回转过来,但为时已晚。这种教训,父母一定要深思。父母在对孩子渗透爱的感情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法制管教,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孩子明确做人的道理,不能简单地认为现在是“开放”社会,要让孩子见见“世面”,而忽视了守纪律、讲道德、讲文明的教育。第二种:包庇袒护,怂恿犯罪。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以为然,老师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家长配合教育,家长总以种种“理由”推托,甚至认为老师“小题大作”。“对我孩子有偏见”等。等到孩子有了违法行为时,也不是教育劝其改邪归正,而是包庇、袒护,使孩子在失足的泥坑里越陷越深,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XX市曹某就是在父母包庇、怂恿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由于母亲过于溺爱。曹某从小养成了好吃懒做、顺手牵羊的恶习。开始,其母在箱子里发现了两件八成新的上衣,追问其子,知道是偷来的,但没有进行教育。后来又发现曹某拿回家两台收音机和一只挂钟,其父知道是偷来的,打了儿子几下,其母就上前拦住说:“别打坏了,以后给人家送去就行了。”其父见曹某多次行窃,要向派出所报案,其母拦住说:“以后不要偷就行了,不要报告,孩子进了监狱怎么办?”父亲也就不吭声了。曹某见母亲袒护他,更是有恃无恐,胆子越来越大,坏事越干越多。后来,曹某向其母提出要一只箱子装东西,其母竟然把箱子腾出来给儿子装盗窃来的物资。曹某盗窃案破获后,在曹家箱内查获盗窃物品四十五件,在其母给他的箱子和家中其他地方查获盗窃物品大小共计七十多件。其母姑息养奸,包庇怂恿,导致了曹某更悲惨的结局。第三种:家庭失教,放任自流。有些家庭放弃管教,让孩子任其自流。这样的家庭往往是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双亲不全,单亲家庭生活负担较重,无教育能力;二是离异家庭或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给孩子心灵带来创伤,父母自顾不暇,根本无心教育子女;三是双职工上班时间长。管教时间少,有的家长深夜不归,乃至一周内与孩子也说不上三句话,孩子失去了受父母教育的机会;四是父母只三种:家庭失教,放任自流。顾自己在外跳舞、搓麻将等,把孩子送到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寄养,老人年岁大,管孩子吃和穿就够受了,根本谈不上严格管教。这些家庭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思想不沟通,关系淡薄,谈不上教育。这样家庭的孩子常说:“我对家庭没什么感情,对父母从来不讲真话,做什么事也不告诉父母。”“我一星期内就一次向他们要钱说一句话,父母从来没教育我要懂法、守法。”为此。这些孩子最容易到社会上去找“温暖”、找“爱”他(她)的人,也就最容易被人诱骗、上当。尤其当今有些年轻父母轻率离婚,以示“文明”;受害者却是孩子。这样的父母不顾教养的责任,实质上是忽视了社会责任。有个流浪儿,当收容部门让他父亲接回家时,他父亲不管(因和孩子母亲已离婚),半路上给了一元钱就打发孩子走了。这孩子含泪跑掉,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第四种:以“打”代“教”,推向反面。如果家庭教育简单化、专制化,就会失去了亲情之间的和谐关系,就会激化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这是捉使青少年思想恶化、走向违法犯罪的原因。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先管住,再教育”,想通过打骂使孩子就范,服服贴贴,不再“惹祸”。这种只想通过打骂教育孩子的办法是非常有害的。多数的打骂只能把孩子推出家门,推向反面,效果是适得其反。目前有些孩子“借故”出走、不回家,大多数的根本原因是家庭对孩子失去了温暖,失去了吸引力,再不是孩子受到某些挫折时的“避风港”。总之,家庭教育的情况,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它是对孩子经常、直接起作用的因素。青少年所处的各个社会环节,主要有家庭、学校。而家庭则是最根本的环节,因为家庭具有塑造人的个性功能。从家庭的这道门坎,可以迈向成材之路,也可以步人失足犯罪的深渊。为父母者,均当深思!马克思说:“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父母一定要把教育子女当作自己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家长要负责管教自己的孩子。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六、家庭应如何进开展法制教育作为子女的监护人,父母在子女成长中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这个问题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多部法律已作了明确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还单列了“家庭保护”一章。父母在保护子女健康成长中的责任主要体现在抚养、管理、教育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任何一项欠缺都容易引发子女违法犯罪。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不只是教育部门和政法部门的事。我们每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人父母,以下几点务必牢记。1.确立正确的育人观。子女成长德为先,全面发展这是个科学的道理,一些家长并没有真正领会。事实上应试教育在目前我们的社会上还大有市场。千千万万家庭都去挤名校这座独木桥。最后导致大量升不上名校的子女失落、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最终影响到子女一生的发展。德育素质在子女一生成长将会起至关重要影响,而父母的育人观往往关系到子女成长是否顺利。2.注重自身的形象。父母言行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影响十分深远。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中的少年儿童,学好很容易,变坏也很容易。在未成年犯家庭普查中,父母赌博、看黄色书刊、打架闹事,干损人利己等事,子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容易使他去尝试父母曾经做过的不良做法。3.学习科学的育人方法。不少父母反映子女大起来了厌烦父母,有什么秘密也不愿与父母讲,背着父母又会去干一些让父母吓一跳的事。这就要求父母通过学习了解子女的成长规律,掌握他们成长中的特点,按内在规律办事,这样才会使两代人沟通得起来,互相信任、互相鼓励、共同成长。只有父母不断学习,才会懂得孩子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把话讲到子女心里去,才会使父母真正成为子女的良师益友。4、建设文明家庭,家长做守法的模范。一个文明和睦、遵纪守法的家庭,家长及成员素质较高,不仅有利于子女成长,也可避免担心子女违法犯罪。并不是说孩子的不法行为的责任全在家长,但是孩子发展到违法的地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高压线钳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多功能插孔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预制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公司专利保护顾问合同
- 2025年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材项目建议书
- 花纹食品输送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无镀铜焊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19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 7《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悬吊滑轮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
- 2025-2030年中国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人力资源部门2023年度招聘效果分析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单元综合测试卷(北师版 2025年春)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1第1课时Startup
- 2025年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广东珠海高新区科技产业局招聘专员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学-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二)试卷和答案(泉州二模)
- 员工行为守则及职业道德规范
- 3学会反思 第一课时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4年国土个人工作总结样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