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第一页,共267页。A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者在脑底部吻合成Willis环;B进入颅腔的动脉其行程均极度弯曲,是脑动脉无搏动的主要原因;C脑动脉壁很薄,类似颅外同等大小的静脉;D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和浅层髓质)和中央支(供应基底核、内囊及间脑),二者均自成体系,互不吻合;一、脑血管的特点第1页,共265页。第二页,共267页。血管的分类动脉:大动脉:(弹性动脉)管壁含有大量的弹力膜(40~70)层,主动脉,肺动脉等中动脉:(肌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细胞,除主动脉和肺动脉外,所有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都属中动脉小动脉:也为肌性动脉,中膜3~4层平滑肌,管径在1cm以下的动脉。微动脉:无弹力内膜,中膜只有1~2层平滑肌,管径在0.3cm以下的动脉。第2页,共265页。第三页,共267页。血管的分类静脉:血管腔大,管壁薄而柔软管壁内、中、外三层膜分界不明显外膜较中膜厚,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多的平滑肌束管径在2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第3页,共265页。第四页,共267页。颈内动脉椎动脉一、脑的动脉基底动脉第4页,共265页。第五页,共267页。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颈内动脉的海绵窦部颈内动脉的脑部第5页,共265页。第六页,共267页。Internalcarotidartery,Anteriorclinoidprocesssuperiorpart颈动脉管段c5海绵窦段c4交叉池段c2前膝段c3后膝段c5颈内动脉第6页,共265页。第七页,共267页。颈外动脉系统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thyroidartery舌动脉lingualartery面动脉facialartery颞浅动脉superficialtemporalartery上颌动脉maxillaryartery(脑膜中动脉middlemeningealartery)枕动脉occipitalartery耳后动脉posteriorauricularartery咽升动脉ascendantpharyngealartery
第7页,共265页。第八页,共267页。颈外动脉系统第8页,共265页。第九页,共267页。脑动脉系人脑血供非常丰富,左心室每分钟排血量为5000ml,其中供应脑部的血液为750-1000ml,占全身供血量的20%。
第9页,共265页。第十页,共267页。脑动脉系的特点脑动脉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再回绕到脑的背侧面。脑动脉可以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或回旋支与旁中央支)两类分支。皮质支与中央支之间吻合甚少,但皮质支与皮质支之间,中央支与中央支之间却存在较多的吻合,不过前者吻合丰富,后者吻合相对较差。脑动脉为肌型动脉,管壁薄,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织。脑动脉内膜厚,有发达的内弹力膜,但中膜和外膜较薄,仅含少量的弹力纤维,没有外弹力膜,因此,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脑实质内、外动脉均有神经纤维分布。第10页,共265页。第十一页,共267页。脑动脉两大体系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应脑部的范围: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幕下部分为椎动脉供血以顶枕沟为界,脑前3/5(大脑的前部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血,脑的后2/5(大脑后部和部分间脑、脑干、小脑)由基底动脉系供应。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接他们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脑的背侧面,沿途发出分支。第11页,共265页。第十二页,共267页。脑动脉两大体系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颈外动脉第12页,共265页。第十三页,共267页。中央支和皮质支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动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脉。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即中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或回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间彼此几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第13页,共265页。第十四页,共267页。中央支和皮质支中央支发自Willis环和大脑前、中、后动脉邻近Willis环的动脉主干上。他们几乎垂直穿入脑实质,供应间脑、纹状体和内囊,又称穿动脉、纹状体动脉、豆纹动脉。相邻中央支之间存在解剖形态上的吻合,但是功能上的吻合似乎要差很多。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第14页,共265页。第十五页,共267页。中央支和皮质支皮质支进入软膜后先吻合成网,然后从吻合网上发出细小的分支,以垂直方向进入皮质。各皮质支之间广泛吻合,侧支循环容易建立。
皮质支中央支第15页,共265页。第十六页,共267页。脑动脉循环
一般地,将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称为前循环(anteriorcirculation)供应颅脑前部,约供应颅脑总血量的3/5,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称为后循环(posteriorcirculation)供应颅脑后部,约供应颅脑血量的2/5。虽然后循环供应总量少,但包含脑干、中线重要结构,涉及意识神志、维持正常的感觉运动功能第16页,共265页。第十七页,共267页。脑动脉循环前循环后循环第17页,共265页。第十八页,共267页。分水岭梗死
前后循环在皮质和深部的分水岭分别位于顶、枕、颞交界处和丘脑。当脑灌注压过低或脑血流量减少时,这些部位易发生缺血性损害,导致分水岭梗死(cerebralwatershedinfarction)
第18页,共265页。第十九页,共267页。分水岭梗死ACA与MCA分水岭MCA与PCA、ACA分水岭ACA与PCA分水岭第19页,共265页。第二十页,共267页。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第20页,共265页。第二十一页,共267页。颈内动脉
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一)颅外段,因全程位于颈部,又称颈段。是颈内动脉各段中最长的一段,从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处起至颅底止。它先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以后逐渐转向颈外动脉的后内侧,沿行咽侧壁抵达颅底。第21页,共265页。第二十二页,共267页。颈内动脉ICA颅外段ICA颅内段及其分支第22页,共265页。第二十三页,共267页。颈内动脉颈内动脉颈段具有以下特点:全长没有任何分支起始部呈梭形膨大,为颈动脉窦。颈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将感受的动脉压转为神经冲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以调节脑动脉压。位置较深在,不易触摸到。第23页,共265页。第二十四页,共267页。颈内动脉(二)颅内段,根据走行位置分为:岩骨段、海面窦段、膝段、床突上段和终段五段。C1C2C3C4C5第24页,共265页。第二十五页,共267页。颈内动脉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面窦段、床突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C5C4C3C2C1C6C7第25页,共265页。第二十六页,共267页。颈内动脉(1)岩骨段(C5)从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之前止。此段自颈动脉管外口上行,骤然转弯以近乎水平位由后外走向前内,出颈动脉管内口至破裂孔,向前上穿过硬脑膜,续为海面窦段。特点: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且通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面窦时形成一个正常环状狭窄。分支:颈鼓动脉、翼管支。第26页,共265页。第二十七页,共267页。颈内动脉(2)海绵窦段(C4)为岩骨段的直接延续,行于海面窦内得名。此段约在后床突附近进入海面窦,近水平位沿蝶骨体两侧颈动脉沟至前床突,弯转向上依次穿过海面窦顶部硬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特点:此段穿越海面窦时,内侧紧贴蝶窦内壁,外侧与穿越海绵窦的神经相邻(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展神经)。分支:幕缘动脉,幕底动脉。第27页,共265页。第二十八页,共267页。颈内动脉(3)膝段(C3)又称虹吸弯(siphon),位于前床突附近,为海面窦段和床突上段的转折处,为“C”形弯曲,眼动脉从此段或此段与海面窦段的移行处发出。NIIINIVNVIC4C3第28页,共265页。第二十九页,共267页。颈内动脉(4)床突上段(C2)位于前后床突的假想连线上,位于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内,走行方向与海面窦段正向反,在视神经根部或视神经移为视交叉处的下方弯行向后,行向后外方。第29页,共265页。第三十页,共267页。颈内动脉(5)终段(C1)指颈内动脉参加Willis环一段而言。此段短,但是颈内动脉所有主要分支,包括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均由此段发出。C4C3C2ACAMCAC1第30页,共265页。第三十一页,共267页。颈内动脉的临床相关病变
颈内动脉闭塞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初发血栓多起于颈动脉窦或者颈内、外动脉分叉处最为常见,其次为虹吸部。可以出现:交叉性视神经-偏瘫征、发作性晕厥-偏瘫征、交叉性Hornor偏瘫征、痴呆-偏瘫征等。第31页,共265页。第三十二页,共267页。颈内动脉的临床相关病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fistula,CCF)为颈内动脉海面窦段破裂造成的结果,多由外伤引起。动脉破裂后,同时造成海绵窦内皮相继破裂,动脉血涌入海绵窦造成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导致眼静脉、大脑中静脉及脑膜中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同时海面窦内神经受压。出现:搏动性突眼(眼静脉逆流)、视力障碍(眼压升高)、眼外肌麻痹(III、IV、VI神经受累)、面部感觉障碍(V神经受累)第32页,共265页。第三十三页,共267页。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第33页,共265页。第三十四页,共267页。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为颈内动脉的第一个较大的分支,起始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穿过硬脑膜移行于膝段处,发出后向前行,与视神经一起经视神经孔入眶。分支:眶上动脉、额动脉,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arteryofretina第34页,共265页。第三十五页,共267页。眼动脉眼动脉第35页,共265页。第三十六页,共267页。眼动脉临床:由于眼动脉和颈外动脉(特别是与脑膜中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故眼动脉闭塞时,除非血栓扩展到视网膜中央动脉,否则不会引起视力障碍。另外,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情况可以反映脑血管系统硬化的情况。第36页,共265页。第三十七页,共267页。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后交通动脉pos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起于颈内动脉终段,从颈内动脉后壁发出后水平位向后行走,与基底动脉的终支——大脑后动脉相连接,全长约15mm。后交通动脉在向后行走过程中,发出2-8条细小的中央支,可以分为两组,前组供应丘脑下部、丘脑腹侧部、视束前1/3及内囊后股;后组主要供应丘脑底核。这些中央支其中一支堵塞后,因有效的侧支循环难以建立,很难代偿。第37页,共265页。第三十八页,共267页。后交通动脉ICAMCAPCAPcoA前床突AchA第38页,共265页。第三十九页,共267页。后交通动脉临床:后交通动脉形态变化很大,发育不良比较常见。当发育良好时,可以作为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压力平衡的通道,但是两者的血液在正常情况下多不相混,只有其中一系压力明显降低时,才出现分流。临床上可见颈内动脉造影时,椎-基底动脉并不显影,反之亦然。后交通动脉是脑动脉瘤好发部位之一,多位于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相接处或临近部分。第39页,共265页。第四十页,共267页。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choroidalartery较细动脉,多数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外方1.5~4.5mm处,直接由颈内动脉发出。脉络膜前动脉按其行程可以分为池部和脑室部。池部为从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始至进入侧脑室颞角之前止,因行于环池而得名。脑室部起于侧脑室颞角,沿侧脑室内的脉络丛向后至丘脑枕,继而绕丘脑枕弯行向上,经侧脑室三角部进入侧脑室体部,到达室间孔附近,与脉络膜后动脉吻合。主要供血区为:脉络丛、视束的大部分、外侧膝状体的外侧部、内囊后肢、大脑脚底前1/3、以及苍白球的大部分。第40页,共265页。第四十一页,共267页。脉络膜前动脉ICAACAPcoAPCAAchA前床突第41页,共265页。第四十二页,共267页。脉络膜前动脉临床:脉络膜前动脉细小,在蛛网膜下腔行程较长,易发生闭塞。闭塞可能造成对侧偏瘫(大脑脚底供血不足),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囊下2/5丘脑皮质束供血不足),偏盲(内囊下2/5视放射供血不足)。症状出现与否取决于侧支吻合情况。第42页,共265页。第四十三页,共267页。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大脑前动脉anteriorcerebralartery颈内动脉的终支之一。在位于视交叉外侧,正对嗅三角处,呈直角或近似直角由颈内发出,在脑底部水平向中线走去,近中线处两侧大脑前动脉平行折入大脑纵裂,沿胼胝体沟由前向后至压部,与大脑后动脉末梢支吻合,构成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的另一吻合途径。大脑前动脉通常分为近侧段和远侧段。近侧段指从颈内发出大脑前动脉起到前交通动脉止,越过前穿质和视神经,发出多条中央支。远侧段从前交通开始至楔前动脉止,行于纵裂内,发出眶动脉、额极动脉及胼缘动脉等。第43页,共265页。第四十四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按照走行可以分为五段:水平段、上行段、膝段、胼周段和终段。A1A2A3A4A5第44页,共265页。第四十五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自大脑前动脉从颈内动脉分出处起,止前交通动脉处止。近水平位由后外行向前内,横越视神经,借助前交通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相连。上行段(A2):自前交通动脉起至胼胝体膝部的下方止。膝段(A3):为动脉呈“C”形绕胼胝体膝走行的一段。胼周段(A4):为膝段的延续,此段位于大脑镰下方,胼胝体上方,行于胼胝体沟内(即胼周动脉),其走行方向由前向后,发出的分支称为胼缘动脉。终段(A5):胼周段走至胼胝体压部,移行为楔前动脉。第45页,共265页。第四十六页,共267页。前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前动脉中间以横支相连,称为前交通动脉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位于脑底视交叉处,长度约4cm.,多位于视交叉上,偶可见位于视交叉前和侧方。第46页,共265页。第四十七页,共267页。前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的变异第47页,共265页。第四十八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皮质支眶额动脉orbitoforntalartery约在大脑前动脉上行段的起始部,距前交通4-10mm处,供应直回、嗅叶及眶回内侧部分,在眶回外侧部与大脑中动脉的眶额动脉吻合。额极动脉frontopolarartery约在胼胝体膝部附近从大脑前动脉膝段发出,沿额底沟向前至额极,供应额叶前部和额极内外侧面。第48页,共265页。第四十九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皮质支胼周动脉pericallosalartery指大脑前动脉主干在胼胝体沟内行走的部分,即胼周段,位置恒定,是定位胼胝体上缘和扣带回下缘的良好定位标志。
胼缘动脉callosomarginalartery从胼周动脉向上发出的分支,总称胼缘动脉。胼缘动脉可以有一条主干也可以没有,由前向后可发出额内前、额内中、额内后以及旁中央动脉,在内侧面上行,至半球上缘翻越到大脑半球背外侧面,与同测大脑中动脉分支形成广泛吻合。主要供应扣带回、额上回、旁中央小叶、额中回上缘以及中央前后回的1/4。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支为旁中央动脉,主要供应旁中央小叶。第49页,共265页。第五十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皮质支楔前动脉precuneusartery为大脑前动脉主干的直接延续,即终段。供应扣带回上部的一部分、楔前叶前2/3、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上缘。胼胝体动脉callosalartery位于胼胝体压部前方,由胼周动脉后端发出,亦称后胼周动脉posteriorpericallosalartery,沿胼胝体沟向后行,深入沟内,与大脑后动脉的胼胝体支形成吻合。也是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吻合的渠道之一,当大脑前或者大脑后长期闭塞时,此动脉明显增粗。第50页,共265页。第五十一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皮质支眶额动脉额极动脉胼周动脉旁中央动脉楔前动脉第51页,共265页。第五十二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中央支从大脑前动脉远侧段起始端发出的中央支左、右各一条。称为内侧纹状动脉medialstriateartery、内侧前穿动脉medialanteriorperforatingartery、或Heubner返动脉。相当于前交通动脉水平从大脑前动脉发出后,又折回大脑前动脉起点附近的前穿质入脑。此动脉是供应中央核团(基底核区域)重要而恒定的血管,内囊膝部核后肢前部也接受它一部分血液供应。从大脑前动脉近侧段远端发出的中央支每侧2~3小支,供应丘脑下部的视上区、胼胝体膝和透明隔。从大脑前动脉近侧段起始端发出的中央支每侧3~4小支,供应尾状核前部。第52页,共265页。第五十三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中央支Heubner返动脉第53页,共265页。第五十四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临床:大脑前动脉的闭塞:较为少见,产生症状取决于闭塞位置以及侧支循环情况。大脑前动脉近端闭塞,因前交通动脉代偿供血,一般不产生任何症状。若在前交通动脉和Heubner返动脉之间堵塞,可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对侧中枢性偏瘫(胼周动脉供血障碍,旁中央小叶和中央前回前1/4缺血)、对侧下肢感觉障碍(胼周动脉供血障碍,旁中央小叶后半和中央后回上1/4缺血)、轻度膀胱和直肠括约肌障碍(胼周动脉供血障碍,旁中央小叶缺血)和精神症状(Heubner返动脉供血障碍,额桥束缺血)。第54页,共265页。第五十五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临床胼周动脉主干闭塞:对侧下肢瘫痪,感觉障碍,直肠膀胱功能障碍,一般不产生偏瘫及失语。Heubner返动脉阻塞:额性共济失调(内囊前肢缺血),如果优势半球侧出现此动脉闭塞,可能出现智力障碍。第55页,共265页。第五十六页,共267页。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颈内系统分支中最大的一支,成人平均管径约4mm。大脑中动脉通常在视交叉外侧,嗅三角和前穿质的下方。又颈内动脉分出后,先近乎水平行向外方,约在前床突附近经侧沟窝(Sylvius窝)进入大脑外侧沟(Sylvius沟),途径前穿质至侧窝沟时发出许多细小的中央支进入前穿质,主干在岛盖的深方,动脉走行与大脑外侧沟方向一致,又前下斜向后上,在行程中陆续发出许多皮质支,绕过大脑外侧沟的岛盖缘,向上或向下分布在大脑半球外侧面上。
第56页,共265页。第五十七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段,分为水平段、回转段、侧沟段、分叉段和终段。M1M2M3M4M5M1M2M3M4第57页,共265页。第五十八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颈内动脉分出大脑前动脉后的自然延续。位于脑底面,水平向外至侧窝沟,续为回转段。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豆纹动脉)即自此段发出。回转段(M2):位于侧沟窝外方,回绕岛叶前端,进入大脑外侧沟,侧沟段(M3):隐藏于大脑外侧沟内,由前下走向后上,沿途发出各皮质支均先在外侧沟深面走行一段然后在返折到大脑半球的背外侧面。一般分为单干、双干和三干三型。我国以双干多见。分叉段(M4):主干从大脑外侧沟上端,相当于顶、枕、颞叶交界处从深面浅出,到分叉为角回动脉及颞后动脉的一段。终段(M5):一般指大脑中动脉终支角回动脉而言。第58页,共265页。第五十九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眶额动脉orbitofrontalartery从外侧沟上干或总干发出,经大脑外侧沟深面浅出,向前上方走行,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分布至眶部外侧半,后支即额前动脉prefrontalartery分布三角部、盖部及额中回后部。前中央动脉precentralartery从外侧沟上干或总干发出,经大脑外侧沟深面浅出,斜向后上,分为2~3支,前部分支至盖部的后部及额中回的后部,后部分支分布至中央前回前部下3/4皮质。此动脉分支最终进入中央前沟,并位置恒定,可以作为中央前沟定位标志。第59页,共265页。第六十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皮质支
中央动脉centralartery从外侧沟上干或总干发出,经大脑外侧沟深面浅出,越过封锁中央沟下部的脑回,沿中央沟上行。供应中央沟两岸下3/4皮质,与中央沟位置恒定,可以借以确定中央前、后回。顶前动脉anteriorparietalartery从外侧沟上干或总干发出,经大脑外侧沟深面浅出,经中央后沟上行,分出一支深入顶间沟,主要供应中央后回下3/4皮质,可以借以确认中央后沟,顶间沟,中央后回,顶上、顶下小叶。
第60页,共265页。第六十一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顶后动脉posteriorparietalartery又称缘上回动脉superamarginalartery,通常为双干型上干的终支,从外侧沟上干或总干发出,经大脑外侧沟深面浅出,沿大脑外侧沟的后支上行,供应缘上回及顶上小叶的下缘皮质。角回动脉angularartery为单干型的终支动脉,时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终最恒定的一支,从外侧沟总干发出,经大脑外侧沟深面浅出,沿颞上沟后行,越过角回至顶间沟后部,越过角回时形成一个特征性的大幅度下凹。
第61页,共265页。第六十二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颞后动脉posteriortemporalartery从外侧沟下干或总干发出,经大脑外侧沟后端浅出,越过颞上回向后,主要供应颞上回后部以及颞中回和颞下回后部。颞前动脉anteriortemporalartery多数在大脑中动脉主干进入大脑外侧沟以前发出,绕至颞极及颞叶凸面。供应颞极和颞上、中、下回的前部。又称为颞极动脉temporopolarartery.。
第62页,共265页。第六十三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眶额动脉前中央动脉中央动脉顶前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后动脉额升动脉颞前动脉第63页,共265页。第六十四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中央支
内侧豆纹动脉mediallenticulistriateartery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算起,在10mm以内发出的中央支,称为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laterallenticulistriateartery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算起,在10~20mm之间发出的中央支,走行时稍向内行,称为外侧豆纹动脉。内外侧豆纹动脉供应范围主要有:壳核、尾状核、内囊前支、内囊膝的背外侧和内囊后肢的背部区域。第64页,共265页。第六十五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中央支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第65页,共265页。第六十六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临床:大脑中动脉供血范围广泛,一旦梗塞会产生广泛的症状。另外因为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因此造成血管栓塞的可能性要大于其它血管。第66页,共265页。第六十七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起始段闭塞: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发生于优势半球可造成失语。(中央前、后回广泛缺血)大脑中动脉中央支闭塞:对侧上下肢同等程度的中枢性瘫痪,多数没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内囊上3/5豆纹动脉供血障碍,而内囊下2/5,相当于深浅感觉传导束和视辐射由脉络膜前动脉供血正常)大脑中动脉发出中央支之后的主干闭塞:患侧半球外侧面广泛缺血,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其中偏瘫以上肢为重,完全性瘫,而下肢较轻(支配下肢感觉运动的中央前、后回上1/4为大脑前动脉供血)第67页,共265页。第六十八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皮质支某一支闭塞:眶额动脉闭塞:Broca失语(额下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缺血)前中央动脉闭塞:对侧面肌及舌肌瘫痪,对侧上肢轻瘫(额中回后部、额下回后部,中央前回下3/4皮质缺血)中央动脉闭塞:常不一定,因中央沟两岸下3/4皮质常有极丰富的侧支吻合,即使出现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也以头面部为重。顶前动脉闭塞:头面,上肢为重的对侧偏生感觉障碍,对侧偏身力弱。(中央后回下3/4皮质供血障碍)顶后动脉(缘上回动脉)闭塞:优势半球表现为运用物件的动作不能,失用。(缘上回,顶上小叶下部供血不足)角回动脉闭塞:优势半球表现为失读,命名性失语。(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供血障碍)颞后动脉闭塞:优势半球表现为感觉性失语。(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下回后部供血障碍)第68页,共265页。第六十九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临床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最易发生出血,其中供应壳核的称为出血动脉,大脑中动脉不参与组成Willis环。第69页,共265页。第七十页,共267页。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第70页,共265页。第七十一页,共267页。椎动脉及其分支
椎动脉vertebralartery为椎—基底动脉的主干动脉,左右各一。椎动脉及其分支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构成起椎-基底动脉系,或称后循环。始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上后部,向上穿行于第六颈椎至第一颈椎的横突孔,绕行寰椎侧块,穿寰枕后膜及硬脑膜,经枕骨大孔入颅。第71页,共265页。第七十二页,共267页。椎动脉及其分支第72页,共265页。第七十三页,共267页。椎动脉特点:左、右椎动脉约在脑桥下缘处并为一条基底动脉,故通常称为椎-基底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供应脑的区域为脑干、小脑、颞叶下面以及枕叶内侧面皮质。椎动脉全程可以分为四段。自起始部到第六颈椎横突孔前为第一段,与胸颈部各血管神经关系紧密。第六至第一颈椎横突孔内穿行为第二段,发出细小分支进入椎管供应脊髓,其中位于第五颈椎节段有一支恒定分支与脊髓前动脉吻合。自第一颈椎横突孔至寰枕后膜为第三段,位于枕下三角中,与颈外动脉枕支有吻合联系。穿寰枕后膜,经枕骨大孔入颅,至合并为基地动脉处为第四段。椎动脉在颈部走行直,自从第一颈椎横突孔穿出起至入颅为止的一段,有一明显弯曲,考虑与人直立抬头有关。椎动脉颅内段三处明显狭窄:①穿过硬膜入颅处;②分出脊髓前动脉的上方;③两者之间。椎动脉造影常饮痉挛失败考虑与上述狭窄有关。第73页,共265页。第七十四页,共267页。椎动脉由各种因素造成的椎动脉狭窄、闭塞以及血液反流现象,都可以引起椎-基底系供血不全。若造成反流可能出现锁骨下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盗血综合征正常情况下,主动脉及其分支保持一定的压力梯度,随分支血管变细压力递减,保持压力差即可保持脑组织的供血。如果某一重要部位像锁骨下动脉近段或头臂干发生闭塞,会出现血液方向逆流,把供应脑部的血液供应上肢,临床称锁骨下盗血综合征。四联症:(1)椎动脉供血不全,伴上肢缺血症状;(2)左右两臂血压收缩压相差至少20mmHg;(3)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血管杂音;(4)脉搏延迟。第74页,共265页。第七十五页,共267页。椎动脉正常椎动脉造影第75页,共265页。第七十六页,共267页。椎动脉的重要分支
脑膜支meningealbranch可分为两支,前支供应枕骨大孔前的硬膜,后支在后颅窝行于颅骨与硬膜之间,分支供应小脑镰、大脑镰、小脑幕以及临近的硬膜。第76页,共265页。第七十七页,共267页。椎动脉的重要分支脊髓后动脉posteriorapinalartery为椎动脉颅内分支中位置较低的一对分支,发出后绕向颈髓的外侧,分别在脊髓后外侧面,沿外侧沟垂直下行,下行途中有根动脉补充。其上段发出小的延髓支,供应延髓背侧,包括楔束、薄束、楔束核和薄束核。第77页,共265页。第七十八页,共267页。椎动脉的重要分支脊髓前动脉anteriorapinalartery是椎动脉末端发出的小分支,,左右各一,发出后在延髓前面斜向下内,约至延髓橄榄下端水平,两侧脊髓前动脉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单干,改名为脊髓前正中动脉,下行过程中根动脉补充。供应脊髓前2/3,包括前角、侧角、中央灰质等。起始段发出细小的延髓支,供应包括椎体束、内侧丘系等结构第78页,共265页。第七十九页,共267页。椎动脉的重要分支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inferiorcerebellararteries,PICA椎动脉颅内分支中最大的一支,左右各一。出发点较脊髓前动脉出发点低,发出后先弯行向后,继而在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合副神经背面,上行至延髓上端或至脑桥下缘,转折向下,沿第四脑室下外侧缘,进入小脑溪至小脑后下面。主要供应延髓背外侧区、第四脑室和小脑,包括小脑扁桃以及深部的齿状核。第79页,共265页。第八十页,共267页。小脑后下动脉VAPICACNXICNXIICNXCNVIICNIX小脑脑干第80页,共265页。第八十一页,共267页。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下后动脉依行程可以分为五段:延髓前段、延髓外侧段、扁桃体延髓段、带帆扁桃体段和皮质段。第81页,共265页。第八十二页,共267页。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前段anteriormedullarysegment:从起点至延髓前面和外侧面的分界线为止。延髓外侧段lateralmedullarysegment:从橄榄最粗隆部至舌咽、迷走、副神经根起始处。扁桃体延髓段Tonsillomedullarysegment:从副神经平面沿扁桃体下行,终于小脑扁桃体内面中高处。此段形成一下袢或称尾袢,下界可达扁桃体下极,但很少降至枕骨大孔水平以下。带帆扁桃体段telovelotonsillarsegment:在小脑延髓裂内沿扁桃体内侧面向第四脑室顶上升,继而转向下,达小脑下面即下蚓、扁桃体和半球之间的出口处。此段形成一个上袢或称头袢,最高点达第四脑室外侧孔水平。皮质段corticalsegment:从内为下蚓和扁桃体,外为半球之间的沟处起始,分为蚓支和半球支。第82页,共265页。第八十三页,共267页。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分支小脑支:头袢的延续,在小脑溪处分为两支:蚓支(供应小脑下蚓部)和半球支(供应小脑半球下面),又继续分为内侧支、中间支和外侧支。脉络膜支:参与构成第四脑室脉络丛的垂直部。延髓支:分为头侧组和尾侧组两组小血管,供应延髓背外侧部。第83页,共265页。第八十四页,共267页。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延髓支和脉络从支延髓支脉络丛支第84页,共265页。第八十五页,共267页。小脑后下动脉
临床:小脑后下动脉在临床中极为重要,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多数表现为PICA供血障碍,而此动脉在临床上又是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好发部位之一。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后,因小脑支和脉络膜支周围血管又丰富吻合,相对影响较小,而延髓支影响较大,产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闭塞,一般是由动脉硬化性血管疾患引起,或后颅窝手术误扎引起。临床表现:吞咽困难(疑核)、同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对侧面部感觉障碍(三叉丘系)、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侧束)、眩晕,共济失调(小脑)等。第85页,共265页。第八十六页,共267页。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由左右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而成,全长约3cm,起点一般位于桥延沟中点,居左右展神经根之间,向上行于脑桥基底沟中,其背侧面为脑桥基底,腹侧面与斜坡平行,至脑桥大脑脚沟中点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位于左右动眼神经根之间。供血范围为部分延髓及脑桥和中脑,半球其余各部,颞叶下面和枕叶内面,部分间脑。第86页,共265页。第八十七页,共267页。基底动脉及重要分支BAPCAAICACNXISCA脑桥支第87页,共265页。第八十八页,共267页。基底动脉的重要分支
脑桥支pontinebranch为基底动脉至脑桥的细小分支,可以分为三组:旁中央动脉paramedianartery每侧4~6支,长约3mm,从基底动脉的背面发出,稍行向外极短距离,便由基底沟两岸进入脑桥。主要供应脑桥核、皮质脑桥束、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短旋动脉shortcircumferentialartery
每侧5~10支,长约2cm,绕行后从脑桥腹外侧进入脑桥实质,供应脑桥腹外侧面的一个楔形区。长旋动脉longcircumferentialartery
每侧1~2支,长2cm以上。绕行后至脑桥背面进入脑实质,与小脑下前动脉一起,供应脑桥背盖尾端的大部分,与小脑上动脉一起,供应背盖的头端。第88页,共265页。第八十九页,共267页。基底动脉脑桥支BAAICASCA旁中央动脉短旋动脉长旋动脉第89页,共265页。第九十页,共267页。基底动脉脑桥支临床:旁中央动脉闭塞的症状:脑桥基底内侧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同侧展神经麻痹(展神经根受累),对侧肢体偏瘫(椎体束受累)。侧视麻痹,又称眼球联合运动麻痹(皮质下侧视中枢,位于皮质核束受累)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少见。第90页,共265页。第九十一页,共267页。基底动脉脑桥支临床脑桥短旋动脉闭塞的症状: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Milland-Gubler综合征):同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受累),展神经麻痹(展神经根受累),对侧偏瘫(椎体束受累)。小脑征:同侧,脑桥小脑纤维受累。偏身感觉障碍:病变对侧,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脊髓丘系受累。Honor征:同侧,交感纤维受累。第91页,共265页。第九十二页,共267页。基底动脉脑桥支临床脑桥长旋动脉闭塞的症状:脑桥背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症):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以及前庭蜗神经瘫痪第92页,共265页。第九十三页,共267页。基底动脉脑桥支临床脑桥出血来势凶,病情重,死亡率高,多为旁中央动脉破裂出血。严重者开始即出现昏迷(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严重受累)和四肢瘫(双椎体束损害)。其特异性体征为:双侧瞳孔极度缩小伴中枢性高热。,这两个症状被认为是下丘脑下行经过脑干的交感纤维受累的结果。第93页,共265页。第九十四页,共267页。脑桥出血第94页,共265页。第九十五页,共267页。基底动脉的重要分支内听动脉internalauditoryartery又称为迷路动脉labyrinthineartery,,左右各一,虽作为基底动脉分支80%以上来自于小脑前下动脉,发出后,绕起展神经前方进入内耳道。供应内耳道内器官供血。
第95页,共265页。第九十六页,共267页。基底动脉的重要分支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inferiorcerebellarartery
基底动脉下段发出,行向外下,一般在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腹侧通过,于内耳门附近可以形成内听动脉。然后分为两支,内侧支向下,至下蚓外侧半球,于小脑后下动脉分支吻合;外侧支绕绒球形成一个袢,然后靠近小脑水平裂行向外,越过上半月叶,下半月叶分别于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分支吻合。供应区为小脑半球的前下面、脑桥背盖尾侧部、脑桥臂下部、小脑下脚、第四脑室外侧孔附近脉络丛。
第96页,共265页。第九十七页,共267页。小脑前下动脉AICABAAICABA脑桥支(长旋)CNVCNIIIXCNIII第97页,共265页。第九十八页,共267页。基底动脉的重要分支小脑上动脉superiorcerebellarartery约相当于脑桥上缘水平自基底动脉近终点处发出,在走行重距基底动脉的终支——大脑后动脉很近。动脉发出后至中脑外侧,绕大脑脚转向后内,绕经大脑脚时靠近IV滑车神经,转至中脑背侧,后经小脑前上缘至四叠体后部。
第98页,共265页。第九十九页,共267页。小脑上动脉第99页,共265页。第一百页,共267页。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的分支:蚓支:在小脑顶端以近于直角的形式转向后下,在上蚓部延为细小的终支,称上蚓动脉。半球支:分为内侧支、中间支、外侧支和缘支四支,向下呈扇形分开。供应区域:小脑半球上面、脑桥被盖头端、脑桥臂、中脑尾端被盖外侧部、松果体即第三脑室脉络组织。第100页,共265页。第一百零一页,共267页。基底动脉的重要分支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
基底动脉的终末分支,一般分为两部分,由基底动脉末端至与后交通动脉汇合处称为大脑后动脉内侧部。后交通动脉汇合处以远的部分,称外侧部。此动脉从基地动脉分出后,在脚间池行向外侧,环绕大脑脚,在环池内侧弓形向上至中脑后外侧面,沿颞叶沟回内侧和胼胝体压部之间恰在小脑幕上方向后走行,分成内侧的枕支和外侧的颞支两主支,终于颞叶和枕叶的内侧面。
第101页,共265页。第一百零二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第102页,共265页。第一百零三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分支:后内侧中央支posteriorcentralbranches
分为头侧群和尾侧群,头侧群供应丘脑下部的垂体,其中丘脑穿动脉供应丘脑前部和内侧部。尾侧群供应下丘脑乳头体区和底丘脑部。后外侧中央支poaterolateralcentralbranch
或称丘脑膝状体动脉,供应丘脑尾侧大半,包括膝状体和大部分脑外侧核团。第103页,共265页。第一百零四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的分支后内侧中央支第104页,共265页。第一百零五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四叠体动脉quadrigeminalartery
发出后与小脑上动脉平行绕过大脑脚,供应四叠体区。脉络膜后内动脉posteromedialchorodialartery多数单干起始,发出后沿大脑后动脉上缘与四叠体动脉并行,与松果体外侧抵四叠体池,接着向前至第三脑室顶,行至室间孔与脉络膜后外动脉吻合。供应丘脑背内侧核。第105页,共265页。第一百零六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的分支四叠体动脉脉络膜后内动脉PcoAPCA(P2)PCA(P3)第106页,共265页。第一百零七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分支:脉络膜后外动脉posterolateralchorodialartery由大脑后动脉的环绕段发出,通常每侧各两支,前支在大脑脚上外侧发自大脑后动脉,后支在环池处发自大脑后动脉。前支向前,经海马裂入侧脑室,在侧脑室下角与脉络膜前动脉吻合,后肢向后,绕枕部供应三角区和侧脑室脉络丛。中脑支mecencephalicbranches
与在脑桥部一样,分为三组:①旁正中动脉:供应大脑脚内侧部的大部分、动眼神经核、红核等②短旋动脉:供应大脑脚的中间和外侧、黑质、中脑上部等③长旋动脉:供应上、下丘。第107页,共265页。第一百零八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的分支脉络膜后外动脉四叠体动脉第108页,共265页。第一百零九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分支:皮质支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分出后,沿大脑脚后行,越海马沟,行于海马裂内,至骈质体压部后下方,再越海马回后端进入距状沟,分成两个分支,即顶枕动脉核距状裂动脉。沿途发出皮质支。①颞下前动脉anteriorinfratemporalartery
颞下回前部及背外侧面②颞下中动脉middleinfratemporalartery
颞下回中部。③颞下后动脉posteriorinfratemporalartery梭状回后部、舌回及枕叶的背外侧面。④顶枕动脉parieto-occipitalartery
终支之一,供应楔叶及楔前叶的后部,并绕至大脑半球背侧面分布。⑤距状裂动脉calcarineartery终支之一,较重要,分布于视觉区,距状沟两侧皮质,供应颞下回,外侧枕区的一部分以及顶上小叶的大部分。第109页,共265页。第一百一十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分支第110页,共265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267页。颈内动脉虹吸部的形态第111页,共265页。第一百一十二页,共267页。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分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第112页,共265页。第一百一十三页,共267页。第113页,共265页。第一百一十四页,共267页。脑动脉的分支皮质支:营养大脑皮质及其皮质下的髓质。中央支:营养基底核、内囊和间脑。第114页,共265页。第一百一十五页,共267页。丘脑和基底神经节的动脉分布第115页,共265页。第一百一十六页,共267页。脑出血
女性,65岁,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体检:左侧肢体肌力下降,约为2级。
第116页,共265页。第一百一十七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的分段及其分支额极动脉眶额内侧动脉胼胝体缘动脉旁中央动脉楔前动脉胼周动脉Callosomarginalartery分段:水平段A1上行段A2膝段A3胼周段A4终段A5第117页,共265页。第一百一十八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第118页,共265页。第一百一十九页,共267页。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的断层表现第119页,共265页。第一百二十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的分段及其分支分段:眶后段M1、岛叶段M2、外侧沟段M3、分叉段M4、终支M1第120页,共265页。第一百二十一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的分段及其分支分段:水平段M5、岛叶段M、外侧沟段M3、分叉段M2、终支M1眶额外侧动脉额升动脉中央沟动脉中央前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前动脉颞中动脉颞后动脉第121页,共265页。第一百二十二页,共267页。眶额动脉1
中央前沟动脉2
中央沟动脉3
中央后沟动脉4
顶后动脉5
角回动脉6
颞后动脉7
颞中动脉8
颞前动脉9
颞极动脉10第122页,共265页。第一百二十三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断层表现第123页,共265页。第一百二十四页,共267页。脑出血第124页,共265页。第一百二十五页,共267页。左侧颞叶脑梗塞(急性期)
第125页,共265页。第一百二十六页,共267页。左侧颞叶脑梗塞(急性期)
第126页,共265页。第一百二十七页,共267页。缺血性脑梗死在6H内可以表现不典型,或者仅仅是脑灰白质分界不清,脑沟变浅或者消失;但是大部分病灶在发病后24内多有显示。少数病例可见血管腔内高密度影,有“致密的大脑中动脉征”。
第127页,共265页。第一百二十八页,共267页。大脑中动脉
Themiddlecerebralartery分支:分为中央支和皮质支。供血范围:①皮质支:营养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包括躯体运动中枢中下部、躯体感觉中枢中下部和语言中枢(左侧)。②中央支:营养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第128页,共265页。第一百二十九页,共267页。Internalcarotidartery,Anteriorclinoidprocesssuperiorpart枕骨大孔段V2水平段V4寰椎段V3颅内段V1横突孔段V5椎动脉的分段及其分支第129页,共265页。第一百三十页,共267页。椎动脉的分段及其分支第130页,共265页。第一百三十一页,共267页。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上动脉迷路动脉基底动脉脑桥动脉大脑后动脉第131页,共265页。第一百三十二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的分段及其分支分段:水平段P1纵行段P2颞支P3终支P4颞前动脉颞后动脉胼周后动脉距状沟动脉顶枕沟动脉第132页,共265页。第一百三十三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的分布区第133页,共265页。第一百三十四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的断层表现第134页,共265页。第一百三十五页,共267页。磁共振血管造影
(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出现流空现象。它的MR信号强度取决于流速,流动快的血液常呈低信号。因此,在流动的血液及相邻组织之间有显著的对比,从而提供了MRA的可能性。目前已应用于大、中血管病变的诊断,并在不断改善。MRA不需穿剌血管和注入造影剂,有很好的应用前景。MRA还可用于测量血流速度和观察其特征。第135页,共265页。第一百三十六页,共267页。颈内动脉系造影像第136页,共265页。第一百三十七页,共267页。颈内动脉1颈外动脉2颈内静脉4脉络丛前动脉5大脑前动脉6大脑中动脉7大脑后动脉8额叶前内侧支9横窦11乙状窦12上矢状窦13大脑上静脉14基底动脉15直窦16大脑大静脉17椎动脉22额叶中内侧支25额叶后内侧支26旁中央动脉27楔前动脉28第137页,共265页。第一百三十八页,共267页。颈内动脉1颈外动脉2颈内静脉4大脑前动脉6大脑中动脉7大脑后动脉8额叶前内侧支9横窦11乙状窦12上矢状窦13大脑大静脉14基底动脉15距状沟动脉21椎动脉22中央前沟动脉23第138页,共265页。第一百三十九页,共267页。颈内动脉1后交通动脉3大脑前动脉6大脑中动脉7大脑后动脉8额叶前内侧支9小脑上动脉10横窦11上矢状窦13基底动脉15直窦16中央沟动脉18角回动脉19顶枕动脉20距状沟动脉21中央前沟动脉23中央后沟动脉24第139页,共265页。第一百四十页,共267页。DSA造影显示颈内动脉瘤第140页,共265页。第一百四十一页,共267页。中脑的血供脑干的血管造影
(层厚4mm)第141页,共265页。第一百四十二页,共267页。大脑脚底综合征peduncularsyndrome或动眼神经交叉性偏瘫alterntingoculomotorhemiplegia或Weber综合征本尼迪克特综合征benediktsyndrome第142页,共265页。第一百四十三页,共267页。脑桥的血供脑干的血管造影
(层厚4mm)第143页,共265页。第一百四十四页,共267页。
脑桥背侧综合征dorsalponssyndrome
脑桥基底部综合征basalpontinesyndrome或展神经交叉性偏瘫alternatingabducenshemiplegia第144页,共265页。第一百四十五页,共267页。延髓的血供脑干的血管造影
(层厚4mm)第145页,共265页。第一百四十六页,共267页。
延髓内侧综合征medialmedullarysyndrome或舌下神经交叉性偏瘫alternatinghypogossalhemiplegia
延髓外侧综合征lateralmedullarysyndrome亦称Wallenberg综合征第146页,共265页。第一百四十七页,共267页。脑动脉系几个未明确的问题第147页,共265页。第一百四十八页,共267页。垂体的血液供应垂体的血供非常丰富,由垂体上、下动脉和下被囊动脉供应。垂体上动脉在前床突内侧,由颈内动脉膝段(C3)内壁发出,有2~4条,供应漏斗及垂体柄。垂体下动脉是由颈内动脉海面窦段(C4)发出,每侧一支,内行穿海绵窦达垂体侧面,分上下两支,在垂体前后叶间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形成动脉环。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和后叶与垂体前叶的交通静脉,但主要作用并不是交通血流,而是实现下丘脑对垂体前叶的内分泌调节第148页,共265页。第一百四十九页,共267页。垂体的血液供应第149页,共265页。第一百五十页,共267页。颈内动脉各段的分支血管岩骨段(C5):颈鼓支、翼管支海绵窦段(C4):脑膜垂体动脉(分出幕底支、斜坡支和垂体下动脉)、海绵窦下动脉和下被囊动脉膝段(C3):垂体上动脉、眼动脉床突上段(C2):无分支血管终段(C1):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第150页,共265页。第一百五十一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的分段交通前段(P1):从起始至后交通动脉,发出多支中央支交通后段(P2):亦称环池段,从后交通动脉起至中脑后外面发出颞下分支的一段,分支为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和脉络膜后外侧动脉四叠体段(P3):为从P2末端至发出顶枕动脉和距状沟动脉二终支的一段,发出分支为枕支和颞下分支终段(P4):为P3段末端发出的枕支,即顶枕动脉和距状沟动脉第151页,共265页。第一百五十二页,共267页。大脑后动脉的分段交通前段(P1)环池段(P2)四叠体段(P3)终段(P4)第152页,共265页。第一百五十三页,共267页。脉络膜各动脉起始、走行第153页,共265页。第一百五十四页,共267页。眼动脉示意图C4C3C2ACAMCAC1CNII眼动脉第154页,共265页。第一百五十五页,共267页。后交通动脉示意图ICAMCAPCAPcoA前床突AchAACACNIIC4CNIVSCA第155页,共265页。第一百五十六页,共267页。脑静脉系脑静脉和硬膜窦共同组成脑的静脉系统第156页,共265页。第一百五十七页,共267页。脑的深静脉第157页,共265页。第一百五十八页,共267页。脑的深静脉第158页,共265页。第一百五十九页,共267页。多发生于皮质下区,在皮质表面可见不规则粗大迂曲血管。CT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等或高密度的点状,线状血管影,可有钙化,血管间为等密度的脑质,周围可有低密度的软化灶。增强后呈点状和弧线状强化,无占位表现。颅内动静脉畸形第159页,共265页。第一百六十页,共267页。脑静脉系特点:星形胶质细胞的转运是脑静脉血形成的初始环节。神经元代谢产物通过星形胶质细胞进入静脉性的毛细血管,经各级静脉静脉窦,最终汇入左右颈内静脉。脑静脉多不与动脉伴行。脑内毛细血管逐渐过渡到管径0.2~1mm的小静脉,穿脑实质浅出,先在软膜上形成静脉丛,再集合较大的静脉,在软膜内续行一段后进入蛛网膜下腔,穿过蛛网膜和硬脑膜内层,进入硬膜静脉窦(简称硬膜窦)cranialduralvenoussinuses。脑静脉壁薄,既无平滑肌又无瓣膜。脑静脉和静脉窦共同组成脑的静脉系统,硬膜窦是坚硬的硬脑膜未成的近似三角形的管道,穿过颅骨于头部的浅静脉相关。第160页,共265页。第一百六十一页,共267页。脑静脉系大脑浅静脉大脑深静脉间脑、丘脑静脉延髓、脑桥、中脑的静脉小脑静脉硬脑膜静脉窦第161页,共265页。第一百六十二页,共267页。大脑静脉
大脑浅静脉superficialcerebralvein位于大脑半球表面。起于皮质和皮质下髓质,在软膜内自由吻合,形成软膜静脉丛,最后由细小静脉合并成几条大静脉,注入各静脉窦。主要收集大脑皮质以及临近髓质的静脉血。第162页,共265页。第一百六十三页,共267页。大脑浅静脉根据走行分为5段:起始段、软膜段、蛛网膜下腔段、硬膜下腔段和硬膜段。起始段:位于灰、白质内,起自毛细血管软膜段:位于软膜内,相邻静脉之间借助静脉网构成软膜静脉丛。蛛网膜下腔段:穿出软膜进入蛛网膜下腔,行于脑脊液中,此段静脉没有属支注入硬膜下腔段:位于硬膜窦附近的硬膜下腔中,又称桥静脉,可以保障脑在颅内可以有适当的位移而不致撕裂静脉。硬膜段:位于硬膜窦旁,贴附于硬膜上,外科手术中易损伤此段,硬膜段最后注入硬膜窦。第163页,共265页。第一百六十四页,共267页。大脑浅静脉根据浅静脉在大脑表面的位置,分为大脑背外侧面浅静脉大脑内侧面浅静脉大脑底面浅静脉。
第164页,共265页。第一百六十五页,共267页。大脑浅静脉大脑外侧面的浅静脉此组静脉分布于大脑外侧面的广阔区域内,收集皮质和临近髓质的静脉血,分为上、中、下三组。位置上基本以大脑外侧沟为界。大脑上静脉superiorcerebralvein大脑中静脉middlecerebralvein大脑下静脉
inferiorcerebralvein第165页,共265页。第一百六十六页,共267页。大脑上静脉由若干条静脉组成,是一组静脉的总称。静脉大多位于外侧沟以上,主要收集大脑半球背外侧面和内侧面(胼胝体以上)皮质和附近髓质的血液。大脑上静脉中主要的一条为中央静脉(Rolando静脉),收集中央沟两岸中央前、后回的血液。额部静脉数目最多,由后下至前上注入上矢状窦的前部;顶部静脉数目次之,由下向上注入上矢状窦中部;枕部静脉最少,由后下至前上注入上矢状窦的后部。额部的大脑上静脉入窦的角度为垂直方向,顶枕部的斜角向前,入窦角度与窦的血流方向相反。意义是防止静脉壁塌陷,维持正常颅内压。第166页,共265页。第一百六十七页,共267页。大脑上静脉额前静脉中央沟静脉(Rolando静脉)顶静脉第167页,共265页。第一百六十八页,共267页。大脑中静脉
大脑静脉中唯一与动脉伴行的静脉,与大脑中深静脉相对应又称大脑中浅静脉,或Sylvius浅静脉。由岛盖和岛叶的浅静脉网汇合而成。沿外侧沟向前下走行,行至颞极附近绕过外侧沟窝至大脑底面,于蝶骨小翼附近到蝶定窦,后汇入海绵窦。Sylvius浅静脉第168页,共265页。第一百六十九页,共267页。大脑中静脉大脑中浅静脉与其它的浅深静脉有广泛的吻合,包括:大脑中静脉后端通过前大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与上矢状窦相连接。通过位于中央沟内的中央静脉(Rolando静脉),将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窦相连接。大脑中静脉后端通过后大吻合静脉(Labbe静脉)与横窦相连接。通过与大脑中深静脉(Sylvius深静脉)的吻合将大脑中静脉与基底静脉相连接。第169页,共265页。第一百七十页,共267页。大脑中静脉的吻合Trolard静脉Labbe静脉Rolando静脉第170页,共265页。第一百七十一页,共267页。大脑下静脉
位于大脑外侧沟以下,颞叶表面,是大脑浅静脉中较小的一组,收集颞叶外侧面以及颞、枕叶底面的大部分血液。走行一般有前上向下后方斜行,汇入硬膜窦。颞叶和枕叶外侧面的血液主要汇入横窦。额极和额叶底面的血液主要注入上矢状窦,也向后注入海绵窦、蝶顶窦和基底静脉。颞叶底面的血液主要引流至岩上窦、横窦和基底静脉。枕叶底面和部分内侧面包括纹状区17、18区血液,先注入枕下静脉,然后注入大脑大静脉。第171页,共265页。第一百七十二页,共267页。大脑外侧面静脉的吻合
大脑上和中静脉间的吻合大脑中和下静脉间的吻合大脑上和下静脉间的吻合大脑上、中、下静脉间的吻合大脑上静脉间、大脑中静脉间、大脑下静脉间的吻合第172页,共265页。第一百七十三页,共267页。大脑上和中静脉间的吻合
位于大脑半球的背外侧面,为连接上矢状窦和海绵窦的吻合静脉,大多为干间吻合,因位置靠上也叫上吻合静脉,或Trolard静脉。定义:凡是沿大脑外侧沟后支走向后上方,并注入上矢状窦后三分之一的大脑上和中静脉的吻合称为Trolard静脉,其余位置的吻合称为Trolard吻合,相比而言,Trolard吻合多见。第173页,共265页。第一百七十四页,共267页。大脑上和中静脉间的吻合Trolard静脉Trolard吻合第174页,共265页。第一百七十五页,共267页。大脑中和下静脉间的吻合
:位于大脑外侧沟的下方,为自颞叶连接横窦和颅底诸窦的一种静脉吻合。多为干间吻合,走行自前上走向后下。可以为起于外侧沟后支向后下方行的大脑中静脉与大脑下静脉吻合(I型),也可以为大脑中静脉的属支在颞上沟前1/3处与大脑下静脉吻合(II型),相比后者多见。第175页,共265页。第一百七十六页,共267页。大脑上和下静脉间的吻合
定义:凡位于外侧裂后方、大脑半球外侧面枕叶附近的、上矢状窦和横窦之间的直接交通,称为Labbe吻合,而自Trolard静脉吻合点向后下方斜行汇入横窦的吻合静脉称为Labbe静脉。相比而言,Labbe静脉多见。位于大脑半球背侧面的后部,为上矢状窦和横窦之间的交通静脉。因其位置靠下亦称下吻合静脉,或Labbe静脉。第176页,共265页。第一百七十七页,共267页。大脑上和下静脉间的吻合上矢状窦大脑中浅静脉Rolando静脉Trolard静脉Labbe吻合横窦Labbe静脉第177页,共265页。第一百七十八页,共267页。Labbe静脉横窦Labbe第178页,共265页。第一百七十九页,共267页。大脑外侧面静脉的吻合Trolard静脉Trolard吻合Labbe静脉Labbe吻合第179页,共265页。第一百八十页,共267页。大脑上、中、下静脉间的吻合
在外侧裂后支处,Trolard静脉与Labbe静脉吻合构成。第180页,共265页。第一百八十一页,共267页。大脑各组静脉间的吻合
上静脉间的吻合较多见,中静脉间和下静脉间的吻合不多见。
第181页,共265页。第一百八十二页,共267页。大脑外侧面的浅静脉临床:因为静脉间吻合丰富,浅静脉闭塞后,症状多样,诊断困难。大脑上静脉的开口多集中于上矢状窦前段的前2/3和窦后段的前1/3,在前段的后1/3和窦后段的后2/3内,大脑上静脉开口相对稀疏,为手术相对安全部位。大脑上静脉在上矢状窦的开口位置,从窦前段到中后段,有由高位变低位的趋势第182页,共265页。第一百八十三页,共267页。大脑外侧面的浅静脉临床:Rolando静脉闭塞临床特点:对侧偏瘫但不涉及面肌,无言语障碍,下肢受累重于上肢。症状具有很大搏动性(静脉性瘫的特点)。偏瘫肢体早期出现肌强直。受累肢体伴有精细感觉为主的感觉障碍。第183页,共265页。第一百八十四页,共267页。大脑内侧面的浅静脉
额内侧静脉internalfrontalvein收集额叶内侧面,主要是额上回内侧面的血液,汇入上矢状窦。中央内侧静脉internalmedianvein收集旁中央小叶的静脉血,汇入上矢状窦。顶内侧静脉internalparietalvein收集顶上小叶的静脉血,汇入上矢状窦。顶枕内侧静脉internalparietaloccipitalvein收集顶枕裂两侧皮质的静脉血,汇入上矢状窦。枕内侧静脉internaloccipitalvein收集枕叶内侧面,特别是距状沟两岸皮质的静脉血,汇入大脑大静脉大脑前静脉anteriorcerebralvein收集额叶内侧静脉血,汇入基底静脉。第184页,共265页。第一百八十五页,共267页。大脑内侧面的浅静脉额内侧静脉顶枕内侧静脉顶内侧静脉中央内侧静脉额内侧静脉第185页,共265页。第一百八十六页,共267页。大脑底面的浅静脉额下静脉inferiorfrontalveins收集额叶眶面部静脉血,汇入大脑前静脉,后入基底静脉。颞下静脉inferiortemporalveins收集颞叶底面的静脉血,行向后外方,入横窦。枕下静脉inferioeoccipitalveins收集枕叶底面的静脉血,行向前外,注入横窦。第186页,共265页。第一百八十七页,共267页。大脑底面的浅静脉第187页,共265页。第一百八十八页,共267页。大脑静脉大脑深静脉deepcerebralvein为导出大脑半球实质深部静脉血的一群血管,主要收集室周髓质、基底核、内囊、间脑及脑室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大脑大静脉系基底静脉系。
第188页,共265页。第一百八十九页,共267页。大脑静脉第189页,共265页。第一百九十页,共267页。大脑深静脉大脑大静脉系(Galen静脉系)大脑半球髓质有许多细小静脉:髓质深静脉deepmedullaryveins、髓质浅静脉superficialmedullaryveins以及脑贯穿静脉ttranscerebralveins。根据血液归属分为三群,后分别注入相应的隔静脉称为前室管膜静脉anteriorsubependymalvein、中室管膜静脉middlesubependymalvein及后室管膜静脉posteriorsubependymalvein。汇入双测大脑内静脉后合成大脑大静脉。第190页,共265页。第一百九十一页,共267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阳光图书课件教学课件
- 社区颈椎病讲座
- 2.3.3物质的量浓度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酒店触电应急预案
-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 快速跑说课稿等奖
- 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 2022年大学化工与制药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卷-附解析
- 文化活动参与者实名制管理办法
- 游艇码头租赁合同模板
- 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拟题(共23张PPT)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PPT
-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2 百分数的认识丨苏教版 (共24张PPT)
- 压接管压前压后尺寸
- 【精品主题班会】高三家长会(共30张PPT)
- 小儿抽动障碍治疗经验总结培训课件
-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试题及答案
- 四年级上册书法课件- 10兰叶撇 |通用版 (共10张PPT)
- 消防水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 大学政府采购项目验收报告(货物服务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