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现状交通分析与近期治理_第1页
第3章现状交通分析与近期治理_第2页
第3章现状交通分析与近期治理_第3页
第3章现状交通分析与近期治理_第4页
第3章现状交通分析与近期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交通规划专题第3章:现状交通分析与近期治理第一页,共五十六页。本章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城市交通现状的分析评价与近期治理等内容,主要内容如下:3.1城市交通现状分析评价3.2城市交通近期治理3.3区域公路网现状分析评价与近期治理第二页,共五十六页。3.1城市交通现状分析评价交通系统现状分析评价:根据交通调查资料,分析评价现状交通系统的状况,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分析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城市公交线网分析评价城市出入口道路网分析评价第三页,共五十六页。3.1.1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分析城市各种交通方式(公交、小汽车、自行车等)均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它一方面和出行者个人属性,如生活水平等有关,另一方面又直接受到各种交通方式服务水平的影响。城市规模不同,出行量和出行距离就不同,对公交方式的合理结构也有影响。不同规模城市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第四页,共五十六页。

居民出行方式特性第五页,共五十六页。居民出行时段特性第六页,共五十六页。居民出行耗时特性第七页,共五十六页。不同耗时段的各出行方式比例结构图第八页,共五十六页。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比较机动化需求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摩托车、助力车和单位车、私家车客运量上升。自行车:承担的出行量由1996年的63.72%下降到2000年的41.78%,下降的出行量主要转移向助力车,而非能够承担大运量的公交车。公交略有上升。第九页,共五十六页。不同片区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比较第十页,共五十六页。3.1.2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道路网布局、非直线系数、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占有率、道路网密度2、交通质量分析评价饱和度、延误、平均交通时间、平均车速3、其它分析评价项目道路交通辅助设施状况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污染状况第十一页,共五十六页。1、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A)道路网布局道路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道路网总体布局,特别是干道网布局应和道路交通、尤其是机动车交通分布大体一致,只有这样,道路网整体效益才会最佳、最合理。通过分析道路网布局与道路交通OD分布是否一致,即可分析出道路网布局是否合理。第十二页,共五十六页。1、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B)非直线系数指道路起点、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其两点间的空间距离的比值。其只越小,则两点间的交通距离越近。ρ=1时,表明两点间的交通距离最短。Ρ一般不应大于1.4,但对于条件特殊的城市例外。第十三页,共五十六页。1、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C)道路面积率为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其中道路用地总面积包括:交通广场、停车场及其它道路交通设施用地。一般以8%~15%较为适宜。对于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第十四页,共五十六页。1、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D)人均道路占有率为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总数之比。城市人口人均道路占有率宜为7~15平方米/人。其中,道路面积宜为6~13.5平方米/人,广场面积宜为0.2~0.5平方米/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平方米/人。第十五页,共五十六页。1、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E)道路网密度:指道路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第十六页,共五十六页。2、交通质量分析评价A)饱和度(V/C)路段或交叉口的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它反映道路和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状况,利用路段或交叉口的饱和度,可对各路段和各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具体评价,找出交通矛盾突出的路段和交叉口。B)延误能反映道路或交叉口的拥挤、阻塞状况,通过对各路段、交叉口的延误状况进行具体评价,可找出交通拥挤、阻塞状况严重的路段和交叉口。第十七页,共五十六页。C)平均交通时间指城市各交通区之间的平均道路客、货运交通时间,可根据居民、流动人口、货物OD调查资料统计得出。平均交通时间越短,则表示城市道路的交通总体状况越好。D)平均车速为城市各交通区之间机动车出行的平均速度,其反映机动车交通的通畅的程度2、交通质量分析评价第十八页,共五十六页。3、其它分析评价项目A)道路交通辅助设施状况根据道路交通调查资料,可对道路交通辅助设施的数量、布局等与道路交通的适应程度进行分析评价。B)道路交通事故通过统计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对事故多法点、重大事故发生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C)道路交通污染状况根据对道路交通污染状况的分析,可对路网布局、结构等提出反馈意见。第十九页,共五十六页。3.1.3城市公交线网分析评价1、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2、公交线网密度和纯线网密度公交线网密度指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公交线网纯线网密度为扣除公交线路重复部分的公交线路纯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通常线网密度以市区3~4km/km2,边缘地区为2~2.54km/km2较好。第二十页,共五十六页。3、公交线路重复系数为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路纯长度之比,一般不宜大于1.5。4、平均站距通常市区公共电(汽)车站距为500~800米;郊区为800~1000米;轻轨及地铁在市中心以1000米为宜,近郊以1000~2000米为宜。5、公交线网站点覆盖面积指按步行到站不超过某一距离的等距线内覆盖的城市面积。等距线通常取300米和500米两种。3.1.3城市公交线网分析评价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六页。6、公交线网布局通过分析公交线网布局与公交乘客的OD分布是否一致,即可对公交线网布局是否合理进行分析。7、公交服务质量指公交营运时间、车辆配备、车辆质量等。8、公交乘客平均出行时间指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选用公交的出行时间。3.1.3城市公交线网分析评价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六页。1、车外时间与换乘城市公交线网分析评价实例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六页。2、市民对公交的意见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六页。3、市民对公交的满意度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六页。4、公交线网密度分布公交线路网密度为1.54km/km2(1999年),低于《规范》推荐的2.5km/km2。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六页。5、公交线路条数及线路总长度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六页。6、历年公交车拥有量1999年共有480辆公交车,折合标台568台,万人拥有标台数为4.52标台/万人。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六页。苏州市拥有公交保养场(厂)3个,总面积9.31公顷;驾驶员培训教练场1个,面积5697

m2;首末站33个,其中正规站点13个、租用外单位的有10个、摆设调度亭的有1个、没有站台的有9个。7.公交场站设施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六页。公交场站位置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300米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500米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六页。11、历年公交客运量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六页。12、公交出行者特性分析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六页。13、公交出行耗时曲线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六页。14、公交客流量时段分布图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六页。15、公交客流OD现状分布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公交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提高公交车日常运营调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交车动态运能。道路交通环境不良,缺乏广泛的公交优先保障措施。公交发展资金缺乏,制约了公交的发展。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六页。3.1.4城市出入口道路网分析评价1、饱和度2、延误3、平均车速4、道路网布局出入口道路网布局应和城市对外及过境交通的分布状况一致,同时应和城市道路网和区域公路网有良好的联结。5、道路交通辅助设施状况6、道路交通事故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六页。3.2城市交通近期治理3.2.1近期治理的内容:针对现状交通系统的突出问题,充分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如针对最急需解决的某一点(交叉口)、线(干道)、面(区域)及某些重要部门进行重要整治。第四十页,共五十六页。3.2.2城市交通近期治理的原则1、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系统分析原则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性原则城市交通的有序性原则城市交通系统的等级性原则城市交通系统的环境依存性原则2、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远近结合原则3、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标本兼治原则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六页。3.2.3城市交通近期治理的方法由于城市交通近期治理的目的是解决近期交通的突出问题,因此其治理的方法应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通过对具体城市现状交通的深入分析研究,找出其关键矛盾,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因此,对不同的城市应有不同的治理方法。通常可分为宏观对策和微观对策两个层次。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六页。1、宏观对策所包括的措施平衡交通供需总量完善道路网络系统优化交通结构加强交通管理与控制2、微观对策所包括的措施: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改进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改进路段的交通组织与管理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六页。城市交通近期治理实例苏州市现状停车主要问题:停车设施总量严重不足;停车设施布局不合理;市中心区和住宅区停车压力较大;停车场的收费标准不合理;停车设施不完善,停车管理薄弱。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六页。城市交通近期治理实例合肥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分析1、路网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2、道路建设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3、道路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4、静态交通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5、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6、公交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六页。城市交通近期治理实例综合治理对策1、平衡交通供需总量2、大力发展公交,谋求合理的客运交通结构3、处理好自行车、行人交通问题4、加强对道路被占用的管理,还路予交通5、加强交通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的现代化6、加强交通性环路7、尽快完成老城区路网骨架建设8、完善支路网络,提高道路网密度9、明确主次干道,重点建设主干道,控制出入口数量,提高标准,加强管制;次干道上清除占道,强化管理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六页。3.3区域公路网现状分析评价与近期治理3.3.1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1、公路网布局——应和区域公路交通的流量流向一致;应和上级区域公路网协调一致;应和相邻区域的公路网有良好的连接。2、路网密度——是以区域面积(人口或经济)为基数的密度。以区域面积为基数的公路网密度表明了公路网的平面覆盖率;以区域人口或经济为基数的公路网密度表明了公路数量与公路运输需求的适应性。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六页。3.3.1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3、公路网理想规模接近度——公路网实际道路长度与理想道路长度的比值。其中理想的道路长度的计算为:式中:L0——道路长度(米);A——规划区域面积(103km2);P——人口(千人);k0——经济指标系数。所以公路网理想规模接近度为:DP越接近于1.0,表明规划路网规模越接近于理想规模: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六页。3.3.1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4、公路网节点连通度——规划区域内各节点间依靠公路交通相互连通的强度。式中:C——规划区域内公路网节点连通度;L——区域内公路网总里程(公里);H——相邻两节点间平均空间直线距离;A——规划区域面积(公里2);N——规划区域应连通的节点数;δ——非直线系数,为各节点间实际线路总里程与直线总里程之比。对一般干线公路网,C的目标值通常为2.0~2.5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六页。3.3.1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5、公路网等级水平——指区域内各路段修正技术等级的加权平均值。公路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公路交通运行状况。式中:G——公路网等级水平(0<G<5);Li——区域内各路段的公路里程(公里);Gi——区域内各路段的技术等级;ηi——等级修正系数式中:ai——车道修正系数,实际车道数与标准车道数之比;bi——车道宽度修正系数,实际车道宽度与标准车道宽之比。第五十页,共五十六页。3.3.1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6、公路网路面铺装状况可用高级、次高级、中级、低级以及无路面里程所占比重反映。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六页。3.3.2交通质量分析评价1、饱和度利用区域公路网各道路和交叉口的饱和度,可对区域各公路路段和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状况进行具体评价,找出区域公路网交通矛盾突出的路段和交叉口。第五十二页,共五十六页。3.3.2交通质量分析评价2、延误利用区域公路网各道路和各交叉口的延误指标,找出区域公路网中拥挤、阻塞状况严重的交叉口。3、平均车速区域平均车速为区域各交通集散点之间机动车出行的平均速度,是公路交通中的公路系统、车辆系统和管理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反映了路网的系统性能,也是公路网交通质量的重要反映。第五十三页,共五十六页。3.3.2交通质量分析评价4、公路网里程拥挤率公路网平均饱和度从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