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人工育苗2017_第1页
牡蛎人工育苗2017_第2页
牡蛎人工育苗2017_第3页
牡蛎人工育苗2017_第4页
牡蛎人工育苗20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水贝类

增养殖技术

固着型贝类养殖技术01牡蛎的养殖技术PartOne牡蛎的室内人工育苗一、牡蛎繁殖习性

1、牡蛎的繁殖方式①幼生型在繁殖期间亲贝将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到鳃腔里,并在此腔受精,经过卵裂发育成面盘幼虫后才离开母体,在海水中经过一个自由浮游阶段,然后固着变态成稚贝。属于这种类型的有密鳞牡蛎、食用牡蛎和希腊牡蛎等。②卵生型在繁殖期间亲贝把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卵裂发育成幼虫,再固着变态成稚贝。它的整个生活史都在自然海区渡过。大多数的牡蛎属于这种类型,如近江牡蛎、褶牡蛎、太平洋牡蛎、美洲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等。2、牡蛎生殖腺的发育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时期:Ⅰ期:休止期。牡蛎亲体生殖细胞排放殆尽,软体部表面透明无色,内脏块色泽显露。Ⅱ期:形成期。软体部表面初显白色,但薄而少,内脏块仍见。生殖管呈现叶脉状,其内生殖上皮开始发育。Ⅲ期:增殖期。乳白色生殖腺占优势,遮盖着大部分内脏块。生殖管内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开始转化为卵母细胞。Ⅳ期:成熟期。生殖腺急剧发育,覆盖了全部内脏块,软体部极其丰满。生殖管明显,卵巢内几乎尽是卵细胞,精巢中充满了精子。Ⅴ期:产放期。生殖腺在软体先端逐渐向后变薄,重现褐色内脏块。生殖管透明,间有空泡状,生殖细胞逐渐疏少了解牡蛎性腺的发育过程,对于掌握牡蛎的采苗预报有直接关系。从1月至2月间,牡蛎的生殖上皮的发育开始覆盖着整个体表,这时水温通常处于长年最低的时期,生殖细胞渐渐增多为增殖期。从3月末至4月份随着水温的逐渐上升,生殖腺急速发育,卵巢或精巢所占部分扩大到结缔组织中,即已进入生长期。从5月末至6月是牡蛎生殖腺最发达的时期,卵巢中差不多都成了次级卵母细胞,精巢中充满了精子,体表树枝状的输卵管明显可见。这时雄的性腺乳白色,雌的性腺略带黄色,一般已能从软体部外观来判别雌雄了。3、牡蛎胚胎和幼虫发生卵生型牡蛎用人工授精方法极易获得成功,条件适宜,受精可达100%。由于种类以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条件不同,发生时间就有较大的差别,但各种牡蛎的胚胎发生过程基本上相同。牡蛎的成熟卵径一般为50-60µm,精子全长约60µm,头部仅2µm。卵子受精收缩呈球形,受精后在动物极相继出现第一、二极体。以后受精卵的细胞质向植物极流动,形成第一极叶。当第一极叶形成之后,即开始第一次分裂,接着进行第二次分裂。牡蛎的卵裂是不等全裂,并且从第三次分裂就螺旋分裂。担轮幼虫一般在受精后12h左右开始出现,进一步发育成为面盘幼虫,后来随着幼虫的成长,双壳越来越明显,并且背缘平直,所以整个贝壳由马鞍形变成D字形。后来壳顶隆起,此后不久再发生变化,左壳壳顶突出。右壳生长较慢,使左右二壳呈不对称状态。此时幼虫即将附着变态。牡蛎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至附着变态的时间,在正常条件下一般需要约二至三个星期。假若环境条件不利,如水温和盐度的变化,胚胎发育的时间就会受到影响。太平洋牡蛎胚胎发育的最适宜盐度为17-26,盐度低于6.49时发育不良,盐度34时不能发育。二、牡蛎的室内人工育苗牡蛎的室内人工育苗是指牡蛎亲贝的选择、蓄养、诱导排放精卵、受精、幼虫培育及采苗,均在室内而且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一般贝类的人工育苗场的基本设施如提水设施、沉淀池、砂滤池、育苗池、饵料室、供氧、供热、供电等设施基本同其他贝类。下面介绍一下人工育苗操作技术:育苗工艺流程:育苗前准备工作→亲贝选择与蓄养、育苗池整理、单胞藻的培养、附着器的准备→亲贝催产→成熟精卵→洗卵→孵化→幼虫培育→选优、充气、添换水、投饵、移池、病害防治→投放附着器→继续培育→出池培育可以使用一般贝类育苗池、对虾育苗池作为牡蛎的人工育苗池,在牡蛎幼虫培养中也可使用幼虫高密度反应器进行高密度培养。一般贝类育苗池或对虾育苗池系水泥建造或玻璃钢制作,体积一般为20-30m3,小者10m3,大者可达100m3以上。幼虫高密度反映器体积较小,一般0.4-0.6m3,系玻璃钢或塑料制作。§2.3.牡蛎的人工育苗1、育苗池

用作亲贝的牡蛎应大小整齐,体质健壮,无损伤,无病害。一般褶牡蛎1~2龄,壳长5~6厘米;大连湾牡蛎和近江牡蛎2~3龄,壳长10厘米以上;太平洋牡蛎2~3龄,壳长9~10厘米以上。§2.3.牡蛎的人工育苗2、亲贝的选择3.1亲贝蓄养方式亲贝经洗刷,除去污物和附着物后,可入池蓄养,一般可采用浮动网箱或网笼式吊养,每立方米水体可蓄养50—60个;牡蛎雌雄外形或性腺颜色均难分辨,只好混合蓄养。控温育苗(4月中旬到5月入池促熟30-40d)或半控温育苗(5月末6月初入池促熟15-20d)。暂养密度30-50只/m3,暂养中每3-4d解剖一次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室内暂养时间不宜超过40d。20-23℃为促熟期,23℃恒温待产(长牡蛎)§2.3.牡蛎的人工育苗3、亲贝的暂(蓄)养换水:前期可每天倒池一次,后期采用大换水或流水培育。投饵:每2~3小时投喂一次,以单胞藻为主,饵料不足时亦可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及淀粉、酵母等代用饵料。充气:亲贝培育期间宜采用连续充气,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水温控制:培育前期日升温1℃~2℃,水温达15℃以上时,日升温0.5℃~1℃。性腺发育观测:定期取样测量肥满度,并镜检精卵发育情况。此外,施加抗菌素抑菌或投放光合细菌,以及水质检测等都是必要的。§2.3.牡蛎的人工育苗3.2亲贝的蓄养管理

牡蛎的精卵可以通过自然排放、诱导排放或解剖方法获得。自然排放:让亲贝充分发育成熟,自行排放精卵。当牡蛎的性腺丰满,覆盖整个消化腺,肥满度达到25%以上时,基本上具备了自然排放的条件。诱导排放:采用阴干刺激、流水刺激、升温刺激或降低盐度等方法,诱导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贝集中大量排放精卵,这些诱导方法单独使用或几种结合使用皆可。§2.3.牡蛎的人工育苗4、采卵解剖取卵:用解剖刀从韧带部挑起,割断闭壳肌,去掉右壳,露出软体部,用水滴法检查性别。将卵巢取下,放入80目网袋中,轻轻搓洗,将卵子洗下后用250目筛绢过滤,去掉大的组织和杂质。

自然排放和诱导排放的优点是不杀伤亲贝,卵子成熟较好,但往往精子过多,影响胚胎发育;解剖取卵可以避免精子过多的弊病,但卵子发育同步性较差,可在受精前先将卵子在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宜),以促进卵子进一步成熟,提高卵子的受精率。§2.3.牡蛎的人工育苗各法的利弊

卵子受精后,在23℃~25℃条件下,一般经过24小时发育为D形幼虫,这时用350目的筛绢将幼虫选入另池培育。生产上一般在此时统计D幼率作为孵化率。D形幼虫总量孵化率=——————×100%

受精卵总量§2.3.牡蛎的人工育苗5、孵化幼虫培育指从D形幼虫开始到幼虫附着变态为稚贝为止这一阶段。幼虫培育期间管理如下:①幼虫密度:D形幼虫的密度以8~15个/毫升为宜,随着幼虫的生长,可适当降低密度。②换水:每日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的水体的1/2~1/3,换水温差不要超过2℃,也可采用流水培育。§2.3.牡蛎的人工育苗6、幼虫培育③投饵幼虫对饵料要求:个体小(长20微米以下,直径10微米以下),浮游于水中,易被摄食和消化,营养价值高,代谢产物对幼虫无害,繁殖快,易培养。投饵密度:扁藻3000~8000个/毫升,小球藻10000~20000个/毫升,金藻30000~50000个/毫升。混合饵料优于单一饵料,个体小的优于个体大的,投喂时,坚持“勤投少投”的原则,禁止使用污染和老化的饵料。④选优:由于牡蛎幼虫发育的同步性较差,在生产上将大小整齐、游动活泼的优质幼虫选出集中培育是必要的。牡蛎幼虫有上浮习性,并有趋光性,因此可用拖网将中上层的幼虫选入另池培育。也可采用虹吸法,用较大网目的筛绢将个体较大的幼虫选出进行培育。⑤充气与搅动:在幼虫培育过程中均可充气,这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使饵料和幼虫分布均匀,有利于代谢物质的氧化,无条件充气,可每日搅动4~5次,一般充气加搅拌为好。⑥倒池与清底:由于残饵、死饵及代谢物质的积累,死亡的幼虫、敌害和细菌的大量繁殖,氨态氮大量贮存,严重影响水的质量和幼虫发育,因此在育苗过程中要倒池或清底,倒池采用拖网或过滤方法,每3天左右倒池一次,两次倒池之间用清底器清底。⑦抗生素的利用:利用l×l0-6~2×10-6的土霉素、氯霉素或青霉素能抑菌并提高幼虫的成活率。⑧除害:常见的敌害有海生残沟虫、游扑虫和猛水蚤等,其危害方式主要是争夺饵料,败坏水质,繁殖较快,在种间斗争中占优势。对敌害要以防为主,过滤水要干净,容器要消毒,避免投喂污染的饵料,一旦发现敌害,可以采用大换水或机械过滤将幼虫移入另池培育,也可用0.4×10-6硫酸铜杀灭鞭毛虫、纤毛虫,用1×10-6敌百虫杀灭猛水蚤。⑨水质分析和生物观察水质分析主要测量育苗用水的理化因子,牡蛎幼虫培育过程中,一般要求pH值8.0~8.4,溶解氧含量高于4.5毫升/升,氨态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生物观测包括饵料密度、幼虫密度、幼虫生长测量、幼虫摄食情况及敌害生物的检查。综上所述,幼虫培育中的管理工作如换水、投饵、除害、倒池、清底、充气与搅动、加抗菌素、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观测幼虫生长以及水质分析等基本同贝类人工育苗常规管理内容。但由于解剖取卵,卵的成熟度不一,因此,幼虫发育速度差别很大。特别在眼点幼虫时,有的个体很大,已出现了眼点,但有的个体较小,眼点还未出现。因此,在此时应进行一次滤选,将大的个体选入他池,并投放固着基,使幼虫固着变态。§2.3.牡蛎的人工育苗牡蛎幼虫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之后,便要固着下来变态成稚贝,此时便可投放采苗器采苗。①采苗器种类:常用的采苗器有牡蛎壳、扇贝壳、蚶壳、塑料板(盘)、胶胎、瓦片等。采苗器必须处理干净,贝壳要严格除去其上的闭壳肌及附着物,塑料板及竹片等应长时间浸泡洗刷,除去有毒物质;投放之前,应以10×10-6的青霉素处理0.5小时以上。§2.3.牡蛎的人工育苗7、采苗②投放时间:由于牡蛎幼虫发育的同步性较差,同批幼虫大小差异显著,所以采苗前应选优一次,将健康、整齐的大个体幼虫集中选入另池采苗,约40%的幼虫出现眼点后,即可投放采苗器。③投放方法:贝壳可串联成串后垂挂于池中,也可平铺于池底或放入扇贝笼中采苗,一般投放量为5000壳/m3,塑料盘(直径30厘米)或板悬挂于采苗池中,一般50~60盘/m3。§2.3.牡蛎的人工育苗④采苗密度:以0.25~0.5个稚贝/cm2为宜,用贝壳为采苗器时,一般每壳附苗10个即可,为防附苗密度过大,可将密度较大的幼虫分为多池采苗,或者多次采苗,即将采苗器分批投入并及时出池。§2.3.牡蛎的人工育苗幼虫附着变态后即成为稚贝,这期间要加大投饵量及换水量,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要逐渐降低水温,增加光照,使室内环境逐步与外界自然环境一致,稚贝生长较快,壳长日增长达l00微米以上,一般在室内培育7~10天即可出池。稚贝期间投喂角毛藻、扁藻、小球藻等,日投饵8万-12万细胞/ml,每天流水3-4次,每次2h,每隔2-3d流水前轻轻晃动采苗器;每隔10d左右采苗器倒池1次。§2.3.牡蛎的人工育苗8、稚贝培育壳长达600-1000um时可出池进行海上中间培育。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敌害生物少、无污染的海区,在无风浪的晴朗天气出池,挂到海上筏架上9、海上中间培育§2.3.牡蛎的人工育苗1.异地采苗异地采苗是指将牡蛎幼虫运往他地进行采苗的方法。最近几年,美国一些孵化场专门从事牡蛎幼虫的培育工作,当幼虫出现眼点以后,售给生产单位进行生产性的采苗,甚至在日本、韩国等地培育眼点幼虫,再运送到美国进行采苗。眼点幼虫的运输方法如下:将眼点幼虫过滤出来,用筛绢包裹,外放吸水纸保持一定的湿度,置于泡沫塑料箱中,利用双层塑料袋在箱内分置浓盐度低温水(水温一4℃左右)或冰块,再进行干法运输,也可利用保温箱,使幼虫在低温、高湿度状况下干法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