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_第1页
2018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_第2页
2018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_第3页
2018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_第4页
2018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一、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开始使用并推广铁农具和牛耕。2、秦朝:铁器传到珠江流域。3、两汉: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4、魏晋南北朝:马钧改进翻车;水碓、水磨加工谷物;西北嘉峪关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5、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6、总结生产技术的作品:北朝的《齐民要术》;明朝的《农政全书》。二、重农抑商一一政府采取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战国:秦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 隋朝:沿用均田制和租调制,部分推行以庸代役。4、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发展生产。5、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6、明朝:推行〃一条鞭法〃,引进玉米和甘薯,推广植棉。7、清初: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推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三、修建重大水利工程1、春秋:邗沟和芍坡。2、战国:秦国:都江堰、郑国渠;魏国:西门豹渠。3、秦朝开通了灵渠。4、隋朝开通大运河。5.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6.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商周:经济重心在河南、陕西一带。2、春秋战国:南方的诸侯国(楚、吴、越等)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3、秦汉:经济重心在关中一带,但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经济有所发展。4、魏晋南北朝:经济重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但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5、隋唐: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南宋: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7、明清: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表现:江南出现了资本生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m.中国历代土地制度一、封建社会1、地主土地所有制(战国时确立,1952年底废除)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如屯田制、均田制)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结束: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中国近代(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农民土地所有制)。.辛亥革命: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国家土地所有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实行双交双减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三、中国现代: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1、1950年土地改革: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玲农民土地所有制。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土地所有制玲土地集体所有制。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家土地所有制)。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土地所有制)。IV.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一、发展演变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征收土地税)。2.秦朝:按亩纳税。3、汉朝:编户齐民制度。4、隋朝:租调制,部分推行以庸代役。5、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6、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7、明朝后期:一条鞭法(1581年)。8、清朝: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二.以税种来分类1、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2、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初税亩、柑地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推丁入亩。3、以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人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驰。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3、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V.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开始征收茶税。二、明清: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三、鸦片战争后,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丝、茶等大量出口,使农业生产日益殖民地化和商品化。四、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VI.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一、英国的圈地运动:建立起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和大牧场。1、实质: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运动。2、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在农村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条件的成熟。但是,对农民而言是一场灾难。二、法国:小农经济大量长期存在。1、实质:小农土地所有制。2、评价: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但造成法国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三、美国:集约化经营的大农庄。1、原因: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2、评价:使北方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很快扭转了战局,为北方战胜南方提供了基础;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四、日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明治维新)。五、俄国、苏俄和苏联1、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赎买。2、十月革命: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3、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4、农业集体化: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专题二商业城市与交通-----加快城镇化建设主干知识构建I.我国古今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发展1、春秋战国: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中原市场繁荣。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3、魏晋南北朝: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4、隋唐(1)隋铸五铢钱,唐通用开元通宝,成为历代货币的范式。(2)城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市内有邸店、柜坊。(3)城市里有夜市,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4)商人足迹遍全国,胡商也遍布各大都会。5、明清(1)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3)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4)对外推行闭关政策,仅留广州对外通商。二、近代:在列强的炮舰下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日益殖民地化和商品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三、现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新中国成立后,借鉴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实行计划经济。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对外开放。3、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II.中国古今城市的发展一、古代1、商周时:商、周都城都是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2、春秋战国: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口。3、隋唐(1)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商业大都会。(2)扬州与成都是长江流域东西两个商业中心,有〃扬一益二〃之说。(3)广州为南方商业大都会,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4、明清: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二、近代重点了解上海、南京和武汉。三、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1、一五计划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和工矿就业,开始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大炼钢铁的进行,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工业化和城市化过快发展。3、〃文革〃十年,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受阻。4、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得到解放,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和经济开放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政府及时实施城镇化战略。田.中国古今交通的发展1、秦朝:统一车轨,修驰道,东达燕齐,南抵吴越。2、汉朝: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影响)。3、隋朝(1)开通大运河。(2)修筑驰道:榆林玲涿郡,太原-洛阳。4、唐朝(1)陆路长安;向东玲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好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国家。(2)海路登州(向东)-韩国;扬州(向东)-日本;广州(经海上丝绸之路)-波斯湾。5、明朝:郑和下西洋,最远可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6、近代:列强在中国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控制中国铁路大动脉,将其势力深入中国内地。7、现代(1)一五计划期间修成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完成兰新、包兰铁路,加快了西部的开发。(3)文革时期完成了成昆、湘黔铁路,建成南京长江大桥。(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建成大秦、京九铁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西欧鹿特

丹,连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联系。IV.世界史上交通和城市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发现美洲,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开始把世界连为一体。.第一次工业革命: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开始城市化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制造出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同时,飞机、远洋轮船、电车得到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专题三西^大开发区域协调发展专题三西^大开发区域协调发展I.西部大开发一、西南地区.古代:开发与管理(1)秦朝:征服越族,设置象郡、桂林郡。(2)汉朝:汉武帝时在西南夷地区设郡。(3)三国:诸葛亮治蜀。(4)唐朝:唐玄宗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5)元朝:设云南行省,并始土司制度。(6)明朝:开始局部〃改土归流〃;并设置贵州布政使司。(7)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大规模〃改土归流〃。.近代:革命的西南(1)反袁复辟的起点:护国运动开始于云南。(2)抗战时期的大后方,重庆作为战时陪都。.现代:迅速的发展(1)宝成铁路、成昆铁路和三线建设。(2)其它时期的建设成就二、西藏地区.古代:成为中国领土(1)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长庆会盟。(2)元朝:招降吐蕃,设宣政院管辖。(3)明朝:设立卫所,建立僧官制度。(4)清朝:确立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2、近代:遭到列强侵略3、现代:走向文明开放(1)西藏获得和平解放。(2)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改善与各地的交通。(4)建立了西藏自治区。(5)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三、西北地区(涉及北方地区)1、西汉: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2、东汉:重新设置西域都护。3、唐朝:在突厥故地先后建立都督府、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4、元朝:设立岭北行省。5、与蒙古初期:相对安定,中期:关系紧张,后期:和平友好。6、清朝:先后平定准葛尔贵族叛乱、回部的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四、战略意义.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东西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II.中部迅速崛起两湖地区.在列强侵略下被迫开放:汉口开放为商埠。.在洋务运动推动下开始近代化:汉阳铁厂。.武昌首义,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大革命时期:收回汉口英租界;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湘鄂赣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践中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建国后在两湖地区取得的建设成就III.东部优先发展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近代:近代化的龙头。(1)工业化的基地: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创办。(2)民主革命的中心: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的后期中心;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八一三事变〃与国民政府的自卫宣言;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上海。3.现代:新中国的〃经济首都〃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对外开放与经济腾飞。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1)秦朝设南海郡,修驰道,开灵渠。(2)汉武帝设南海等九郡。(3)隋唐时,广州是南方的大都会。(4)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5)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6)清政府留广州一处与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2、近代:珠江三角洲的变迁(1)列强侵略开端。(2)出现民族工业,著名的有广东继昌隆缫丝厂。(3)新思想发源早,如西学东渐、新思想的萌发,维新变法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4)革命运动不断,特别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以广东为根据地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基地(1)1980年确立深圳、珠海为经济特区。(2)1984年,珠江三角洲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重大建设项目有京九铁路、大亚湾核电站等。三.环渤海经济带(略)IV.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古代:管辖与开发(1)隋唐:设置黑水都督府;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2)两宋:契丹族建立辽政权,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女真族建立金政权,推行猛安谋克制度。(3)元朝:在东北设立辽阳行省。(4)明朝:设奴尔干都司;建州女真建立后金政权,实行八旗制度,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5)清朝: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2、近代:屈辱与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2)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侵入辽东半岛,并占领旅顺、大连;日本割占我国辽东半岛,后因俄、德、法干涉而被清政府赎回。(3)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展到我国东北。(4)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1932年,日本建立〃伪满洲国〃,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发展组成抗日联军。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军精锐部队关东军。(5)1948年9~11月的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3、现代:重工业基地与振兴〃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的重工业中

心。(2)曲折探索时期,东北地区建起大庆油田。(3)中共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振兴东北经济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V.美国:西进运动(略)专题四台湾问题主干知识构建I.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程秦汉时期:形成与发展好隋唐时期:繁荣玲宋元时期:继续发展好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好新中国:民族平等团结、些豕、卑、鹘,鞫,结、些豕、卑、鹘,鞫,共同发展繁荣。二、民族渊源1、从古至今存在的民族,如汉、维、彝、白、藏、满、羌等族。2、历史上有而后来消失了的民族,如月氏、匈奴、鲜竭、氐等族。3、古代没有而后来逐渐形成的民族,如回族等。4、现在少数民族的祖先(1)唐朝居住在西南的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原来居住在色楞格河一带的回纥,后来改名回是维吾尔族的祖先。(3)靺鞫族原居东北,唐朝时分为黑水靺鞫和粟末靺黑水靺鞫后来被称为女真,建立金国;明朝时期女真的一支建州女真建立后金,后女真改名满洲,辛亥革命后改为满族。(4)青藏高原的吐蕃是藏族的祖先。(5)元朝时大批波斯、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与汉、蒙、维吾尔族人形成新的回族。三、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大融合的三大高潮1、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2、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东晋时,匈奴、鲜卑、羯、氐、羌族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3、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一一回族。四、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改革;民族〃和亲〃;、战争;国家统一;物质文化的交流等。五、中国历代疆域1、秦朝疆域图: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注意:灵渠、长城起止点、南方四郡)。2、唐朝疆域图: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注意:主要邻国、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对外交通路线等)。3、元朝疆域图: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注意: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4、清朝(前期)疆域图: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II.〃一国两制〃与港、澳、台问题一、〃一国两制〃与港澳问题的成功解决(一)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九十九年。2、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二)澳门问题的由来与解决1、1553年,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居澳门。2、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1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三)港澳回归祖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新纪元。3、〃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二、〃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效管理(1)1292年,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台湾。(2)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3)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1684年,清政府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4)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任第一任巡抚。(5)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达50年。台湾人民展开了反割台斗争。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收复台湾。(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状态至今。2、法律依据(1)《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2)《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3)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4)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5)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二)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中央政府的努力1、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蒋介石在内战结束后,败退台湾,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2、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美国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陈水扁上台以后,延续李登辉的分裂路线,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4、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宗旨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三)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1、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支持台湾与中国对抗,甚至直接对该地区武力介入,阻止中国武力解放台湾。2、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中美之间目前仍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这主要是由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中美这种利害关系主要表现为,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称霸与反称霸。但同时中美之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因此,两国在政治上保持合作、对话和磋商,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地,也符合两国利益。4、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理应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美国只有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切实履行双方已达成的有关协议,按照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国际准则来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才能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台湾问题与国共关系1、历程: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玲对抗玲再合作玲再对抗玲握手〃的曲折发展历程。2、影响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国际政治势力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五)台湾问题的解决与阻碍1、有利条件: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大增;中央政府提出〃一两国制〃的方针,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政党对话增多;港澳问题顺利解决,提供了范例和借鉴。2.不利因素:近年来,〃台独”活动日益嚣张,这是最大障碍;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III.其他国家统一与分裂一、德国的第一次统一(1871年)二、德国的第二次统一(1990年)1、由来:分区占领,东、西德成立,造成德国分裂。2、完成:1990年,东德并入联邦德国。三、意大利的统一击败奥地利,远征西西里,赶走奥、法势力。四、美国内战1、初期:北方节节失利。2、转折:葛底斯堡战役3、结束:北方取得胜利专题五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一由专制走向民主主干知识构建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包括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中央集权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二、形成原因.理论基础:法家思想。.经济基础:自然经济。.阶级基础:地主阶级壮大。.社会基础:时局混乱、王权软弱。三、演变.战国初步形成⑴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⑵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朝正式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地方上的郡县制;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秦律》。.两汉得到巩固(1)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立刺史制度,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隋唐完善发展(1)实行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产生。⑵实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宋元得到加强⑴北宋解除朝中统兵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官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发展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⑵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宣政院;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明清达到顶峰并渐趋衰落⑴明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制定《大明律》;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强化君权。⑵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雍正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四、矛盾与趋势伴随两组矛盾: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体现三个趋势:皇帝对中央的控制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不断加强。五、评价.积极作用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发展。⑵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⑶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影响⑴政治上,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和导致腐败现象,阻碍了历史发展。(2)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⑶经济上,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在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一、西周分封制(形成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前期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但受封者权力太大,造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割据。二、秦朝郡县制(秦统一后,开始在地方推行)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后来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西汉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四、两汉编户制度既是户籍管理制度,也是赋税制度,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五、北宋保甲制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减少了军费开支。六、元朝行省制度巩固了元朝广阔的疆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一、王位世袭制(夏启开创,溥仪退位结束)二、按功授爵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三、察举制早期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后来,门第望族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产生世家地主,助长了豪强地主的势力。四、科举制.演变⑴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进土科,科举制形成。(2)唐朝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⑶北宋科举考试分乡试、省试、会试三级;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成为主要科目;实行糊名法;增加录取名额。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⑷明清实行八股取士。⑸1898年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⑹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2.评价(1)积极作用:有利于笼络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中央政府掌握人才选拔和官吏任命权,有利于加强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文学的繁荣。⑵消极影响: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3)前期积极作用明显,后期消极影响日益明显。.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秦朝: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两汉:由刺史到州牧.北宋:设立通判,牵制知州。.元朝: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明朝⑴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⑵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行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重要政治制度一、契丹族:蕃汉分治制.原因:契丹建国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评价:设立南面官,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二、女真族;猛安谋克制(完颜阿骨打).性质:将军事与地方行政组织一体化的兵农合一的基本社会组织。.作用: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三、满洲(建州女真):八旗制度(努尔哈赤).评价: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演变:明朝后期建立,人关后继续实行,清末瓦解。VI.中国近代为实现民主政治的努力「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但在变法中未能实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1)1931年,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了宪法大纲。(2)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3)抗战胜利后,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努力争取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W.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制定《共同纲领》,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二、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三、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四、民主改革建国初期,在工矿企业中实行民主改革,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五、提出〃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六、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专题六盛世局面-----构建和谐社会主干知识构建I.人与人的和谐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爱借民力,不要过度剥削压迫人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还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4、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二、世界近代的和谐思想.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启蒙运动时,启蒙思想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口.人与自然的和谐1、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2、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垦造成环境破坏。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环境破坏的状况有所缓解。原因:中原战乱,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4、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圩田更加普遍。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破坏。5、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激增,与水争地的现象更加普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显露并激化。6、新中国前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对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的高耗低效。7、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8、罗斯福新政中的部分措施。9、印度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皿人与社会的和谐一、中国历史盛世(一)贞观之治: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二)周武之治(武则天的统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三)开元盛世:政治较为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四)康乾盛世: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康乾盛世〃的发展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值得肯定。从世界横向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英、法、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近代的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因此,〃康乾盛世〃与世界潮流相比不宜夸大。二、其它国家的措施1、罗斯福新政中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缓和社会矛盾。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V。新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1、政治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等,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2、经济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向小康社会迈进。3、文化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专题七中外重大改革----强国之路主干知识构建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一、春秋: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为称霸创造了条件。二、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的转型。三、北宋: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四、明朝:张居正改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五、中国近代(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戊戌变法(1895--1898年):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六、中国现代:经济体制改革(一)改革的前提、内容、目的、实质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2、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3、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四)改革的成就口.国外的重要改革一、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二、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但是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三、美国罗斯福新政: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五、苏联和东欧的改革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巴乔夫改革。2、东欧(1)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2)波兰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扩大企业自主权。(3)匈牙利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联系起来。(4)捷克斯洛伐克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专题八对外开放-----融入世界主干知识构建1.中国历代的对外开放一、秦汉时期1、路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3、与安息的交往 4、与大秦的交往二、隋唐时期1、隋唐对外交通 2、对外交往概况三、宋元时期1、南宋时,指南针传到欧洲。2、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四、明清时期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2、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很多人去南洋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人去南洋定居,带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南洋的开发作出的贡献。3、戚继光抗倭4、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5、郑成功收复台湾6、康熙帝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五、中国近代:被迫开放1、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2、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标志着中国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六、中国现代:主动开放(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1、50年代初,〃一边倒〃。2、50年代中期:〃一大片〃。2、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3、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4、80年代后:〃无敌国外交〃。(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1980年〜现在,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三)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1、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加入APEC。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年成员国。II.中外关系一. 中美关系1、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侵略中国。(1)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签订《望厦条约》。(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以〃调停〃为名,侵略中国。2、19世纪末,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3、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一战。4、蒋介石上台后,美国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5、二战期间,中美合作。6、抗日战争结束后:扶蒋反共。7、新中国成立后(1)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政策。对新中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2)20世纪60年代:美国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并发动越南战争,中国援越抗美,中美关系再次降到最低点。8、20世纪70年代:走向和解、中美建交。9、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国摩擦不断,时好时坏。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二、中日关系1、第一阶段:汉、唐、宋元、明清(前期):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1)两汉时期: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通过朝鲜半岛来汉朝;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帝赐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2)隋唐时期:隋朝时,中日互遣使臣;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十多次;中日经贸往来较多:日本出土了唐朝的〃开元通宝〃,中国出土了日本银币;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制度为蓝本;日本都城建造仿长安城的样式;日本学校教授儒学。(3)明清时期: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取得胜利。2、第二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日本武力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中日关系恶化。(1)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九一八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3)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关系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赶走日本侵略者。3、第三阶段:建国后:由敌对到和平交往,但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日本不能正确对待。(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仇视中国。(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三.中俄关系1、 明末清初:俄国强占了我国东北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组织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大败俄军;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2、近代前期(1)19片战争世纪50~80年代,侵吞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2)甲午中日战争后,参与三国干涉还辽。(3)19世纪末,参与瓜分中国狂潮。(4)1900年,伙同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3、近代后期(1)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2)抗日战争时期,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发动对日本的反攻,但在雅尔塔会议上侵犯了中国主权。4、建国后(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2)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3)1960年,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一度陈兵两国边境。(4)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5)苏联解体后,中俄逐步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6)2006年,俄罗斯年在中国举办。四、中法(欧)关系(略)专题九科教兴国-----促进创新主干知识构建「中国古代科技一、古代四大发明1、造纸术(1)发明与改进:西汉前期发明玲东汉蔡伦改进玲魏晋时期,逐渐取代简梗,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2)外传:朝鲜玲日本-阿拉伯国家-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2、印刷术(1)发明与改进:隋唐:雕版印刷术玲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外传:先后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3、指南针(1)发明与改进:战国时,司南玲北宋:指南针已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2)外传:13世纪时(南宋时),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为欧洲航海家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4、火药(1)发明与运用:唐朝中期: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玲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玲北宋在东京设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玲南宋时出现了管形火器〃突火枪〃。(2)外传:13世纪(元朝)火药和火器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二、古代天文历法1、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中有世界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2)春秋时形成固定历法体系,19年7闰,比西方早160年。(3)战国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2、秦汉时期(1)西汉时,制订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2)西汉时,有世界上最早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3)东汉时,张衡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4、隋唐时期僧一行制定出《大衍历》,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还首次用科学方法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5、宋元时期(1)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有利于安排农事。(2)元朝郭守敬制造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编写〃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三、古代医学成就1、先秦时期:战国时扁鹊被奉为〃脉学之宗〃提出中医理论的〃四诊法〃,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2、秦汉时期(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2)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3)东汉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麻〃法。比欧洲早1600多年,被称为〃神医〃。(4)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称为〃医圣〃。3、隋唐时期(1)《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2)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成果。(3)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4、明清时期明末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成就,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四、古代建筑学1、秦汉时期:长城和兵马俑。2、隋唐时期(1)隋宇文恺主持修建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2)隋李春设计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明朝:营建北京,布局突出了皇权。五、古代数学和物理学1、先秦时期:战国时的《墨经》里面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包括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声学、光学、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系统知识,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2、秦汉时期: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3、魏晋时期:南朝的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比外国早近1000年;其数学专著《缀术》后来成为朝鲜和日本的教材。六、古代著名科技著作1、战国时的《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的情况,在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居独一无二的地位。2、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3、魏晋时期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4、西晋裴秀编的《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5、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的许多科技成就,被英国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6、明清时期(1)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其对石灰岩地形的描述比西方早约两个世纪。(4)明末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成就,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7、规律性认识(1)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3)我国领先于世界的著名科技成就(略)口.中国教育的发展1、中国古代(1)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2)隋唐: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2、中国近代(1)洋务运动: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2)维新变法运动: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3)中国现代: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皿世界其它国家的科技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勃兴(近代科学的起步)(1)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2)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3)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4)布鲁诺、培根: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包括:微积分、牛顿力学体系、电磁感应、近代化学、近代生理学和生物进化论、X射线和放射性、相对论等。三、三次科技革命1、近现代技术的发明与创新(1)第一次工业革命一一蒸汽技术(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一电气技术(3)第三次科技革命一一信息技术2、西方近代科技的产生的一般原因:经济发展的要求;思想解放的促进;科学方法的创立;国家政策的保护。3、科技革命兴起的一般条件一个前提三个条件(资产阶级统治、资金、技术和市场)。4、科技革命影响的一般分析(1)生产力角度(2)社会结构角度(阶级结构、生产结构、生活结构、城乡结构)(3)国际格局角度(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4)全球一体化进程角度专题十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的目标主干知识构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一.几个阶段(一)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1、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2、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3、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产生并发展。5、军事上: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6、外交上: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1、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3、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出现。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政治上: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思想文化上: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四)腾飞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现代化任务的主角是无产阶级。1、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来不断对宪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2、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思想上:1957年整风运动提出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期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4、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二.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实现近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三.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与西方相比,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中国近代化存在一些先天的不利条件: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近代化起步较晚,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2、中国近代化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情况下起步的,不仅受到内部封建势力的压迫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剥削、排斥和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3、一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近代化的领导权。4、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小,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严重畸形。四.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2、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4、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5、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键。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作出科学决策。口.中国经济近代化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5、获得新生:新中国成立初期6、进行改造:1953年〜1956年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历程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2、一五计划公布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成就略)3、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工业成就:武汉和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石油全部实现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4、〃文革〃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5、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建设成就皿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一.中国古代的法治.战国:法家韩非子:提出法治思想,以法为本,法不阿贵。.秦朝:秦始皇颁布秦律。.明朝:明太祖制定《大明律》。二.中国近代的政治民主化1、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提出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2、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3、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无产阶级努力实现和平民主(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2)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⑶抗战胜利后,中共应邀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三.新中国成立后加快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民主制度。专题十一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主干知识构建「加强党风建设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9年春,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1951年,开展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纯洁了干部队伍,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新政权起了重大作用。4、1957年,开展整风运动⑴内容:反官僚主义、反宗派、反主观主义。⑵目的: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5、1978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柬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6.近年来中共先后开展了三讲运动和保先教育。II.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一、中共一大(1921年7月):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二、中共二大(1922年7月):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三、中共三大(1923年):决定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四、八七会议(1927年8月):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五、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其军事最高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六、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七、洛川会议(1937年秋):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八、中共七大(1945年春):为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和新民生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九、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十、中共八大(1956年秋):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确定今后的总任务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确定经济建设方针是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十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相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二、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成为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十三、十三大(1987年):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十四、十四大(1992年):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钢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专题十二思想解放-----三个代表主干知识构建「中国历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1、道家:老子 2、儒家:孔子二、战国:百家争鸣1、儒家:孟子和荀子 2、道家:庄子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三、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儒学从此成为正统思想1、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2、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3、建立太学等学校,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四、宋明时期:儒学新发展一一理学产生发展。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2、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五、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1、李贽2、黄宗羲3、顾炎武4、王夫之五.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农民阶级(1)〃平均〃思想----《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与落后性。(2)最早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一一《资政新篇》。2、地主阶级(1)抵抗派:师夷长技。(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3、资产阶级(1)维新派:〃维新变法〃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性与爱国性。(2)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立宪派(实业派):〃实业救国〃的思想: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局限:不摆脱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民资经济无法争取独立发展道路,因而难以实现。(4)激进派:〃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后来,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道路。4、无产阶级(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1956年,毛泽东总结中国建国几年来的建设经验,并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共〃八大〃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任务。(3)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共〃十三大〃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1992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在进一步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致力于理论创新,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使命有了进一步认识。H中国近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运用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1)开始形成: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的创立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形成。(2)丰富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持久战等思想,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继续发展:解放后,提出三大改造等,大大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思想体系。2、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1)产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成熟: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3、三个代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皿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14〜17世纪)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启蒙运动(17,18世纪):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霍布斯:《利维坦》;、洛克:主张分权;、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社会契约论》;、百科全书派:成为法国启蒙运动后期的中心。专题十三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主干知识构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萌芽一一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兴起一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发展一一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德意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四.成熟一一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五.相对稳定发展一一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年〜1945年)1、战后初期(1918年〜1923年),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2、20年代(1923年〜1929年),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3、30年代(1929年〜1939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4、二战时期(1939年〜1945年),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六.进一步发展一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今)1、1945年〜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2、1950年〜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倔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为美日欧三足鼎立。3、1973年〜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4、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5、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II.经济的工业化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确立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2)丧失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大量采用新技术;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4、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原因: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二.三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1、第一次:19世纪中期(1)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3)影响: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三大进步潮流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继诞生。2、第二次:1870年〜1913年(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3)影响: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3、第三次:1923〜1929年(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3)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1)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