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主备人:研讨时间:审核人:新授课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必修下册》导学案新授课第六章第2节《阿房宫赋》第1课时班级小组姓名基础部分(识记基础知识—推默抽查5分钟)1.记字音①缦立(màn)②呕哑(ōuyā)③剽掠(piāo) ④锱铢(zīzhū)⑤鼎铛(chēng) ⑥囷囷焉(qūn)⑦不霁何虹(jì) ⑧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⑨尽态极妍(yán) ⑩迤逦(yǐlǐ)⑪庾(yǔ) ⑫粟粒(sù)⑬架梁之椽(chuán)《阿房宫赋》选自______,作者____,字牧之,__(朝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人们将他与_____并称为“小李杜”。要点部分(学习程序:教师精讲10分钟合学10分钟学生代表领学10分钟)2、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通过描摹事物来达到抒写情志的目的。阅读课文,找出文中采用铺陈夸饰的句子加以诵读,感受赋文的特点。3、阅读课文,概括文本内容并梳理文章结构。4、研习文本第一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来铺叙阿房宫的?▲5、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6、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两句。拓展部分(学习程序:重点迁移内容5分钟)7、整理第一自然段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新授课新授课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必修下册》导学案第六章第2节《阿房宫赋》第2课时班级小组姓名基础部分(识记基础知识—推默抽查5分钟)1.检查第一自然段背诵及字词落实(1)隔离天日(2)直走咸阳(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5)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7)廊腰缦回,檐牙高啄(8)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9)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0)六王毕,四海一要点部分(学习程序:教师精讲10分钟合学10分钟学生代表领学10分钟)2、研习文本第二段,本段从哪些角度展开铺陈?▲3、《阿房宫赋》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美备受称道,请试作分析。4、第一、二两段的铺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拓展部分(学习程序:重点迁移内容5分钟)5、整理第二自然段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新授课新授课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必修下册》导学案第六章第2节《阿房宫赋》第3课时班级小组姓名基础部分(识记基础知识—推默抽查5分钟)1.检查第二自然段背诵及字词落实(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3)齐楚之精英(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5)朝歌夜弦(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要点部分(学习程序:教师精讲10分钟合学10分钟学生代表领学10分钟)2、研习文本第三段,本段从哪些角度展开铺陈?▲3、作者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拓展部分(学习程序:重点迁移内容5分钟)5、整理第三自然段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新授课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必修下册》导学案新授课第六章第2节《阿房宫赋》第4课时班级小组姓名基础部分(识记基础知识—推默抽查5分钟)1.检查第三自然段背诵及字词落实(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可怜焦土(3)戍卒叫,函谷举(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蜀山兀,阿房出出:建成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趋向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朝廷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5)下列各句与“戍卒叫,函谷举”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灭六国者,六国也B、缦立远视,而望幸焉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B、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C、①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D、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要点部分(学习程序:教师精讲10分钟合学10分钟学生代表领学10分钟)2、研习文本第四段,分析本段内容,并明确采用的表达方式。▲3、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灭六国者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这三个“六国”所指是否相同,各指什么?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意思一样吗?拓展部分(学习程序:重点迁移内容5分钟)5、整理第四、五自然段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答案第一课时3、4、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前面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写宫中人物活动。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暖”热闹;“冷”也是热闹。仍在写建筑。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总体→具体,远→近,历史→肌肤。5、这句话好在以下两点。第一,从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一直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段历史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了。充分体现了非诗非文,亦诗亦文的“赋”的跳跃性特点。第二,“兀”“出”两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想见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运送巨大木料的艰难;可以想见阿房宫是多么宏大,秦始皇是多么骄奢;可以想见“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建造中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6、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桥喻龙,复道喻虹,分别写出了它们形态的高大、色彩的绚丽。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建筑物的观感,且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第二课时1、(1)隔离天日遮断,遮蔽(2)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所、座(5)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7)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8)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9)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10)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3、见创新设计4、第一、二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文章前面的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言谠论张本,为篇末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以讽喻现实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三课时1、(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明亮的星光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3)齐楚之精英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优秀人才(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2、指出秦必亡之命运。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一个“使”字领起,摆出了秦统治者把自己的奢侈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罪证。一连串用准确的比喻构成的排比,前后对比,尽情夸张,形象地表现了“秦”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种情形,跃然纸上,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可谓精彩妙极!三层(余下句)概括写秦皇无道,导致农民起义、宫殿被焚,进而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这一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3、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4、此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揭竿而起,一举灭秦。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第四课时1、(4)C(朝:早晨)(5)B(B和例句都是被动句,都是动词本身直接表示被动。A是判断句,C是介词结构后置句,D是省略句)(7)C(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却”。A,①介词,让;②连词,假使。B,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到……去。①介词,比;②介词,表示动作的趋向,可译为“到”)2、讽谏唐王勿蹈秦皇覆辙。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嗟乎”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不要悲剧重演。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施仁爱民。3、细读全文,不难看出,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