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猜题卷(十二)(适用云南地区)_第1页
2023届高考历史猜题卷(十二)(适用云南地区)_第2页
2023届高考历史猜题卷(十二)(适用云南地区)_第3页
2023届高考历史猜题卷(十二)(适用云南地区)_第4页
2023届高考历史猜题卷(十二)(适用云南地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历史猜题卷(十二)(适用云南地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44年5月,毛泽东说“当1935年冬季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到陕北时,只剩下七千人,成了‘皮包骨’,长征胜利了,它留下的这点力量,不要看轻了它,它的发展前途是很大的。”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A.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使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战场2.16世纪前后,有人记述说:“富市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襁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记述表明当时A.繁荣的商业中心开始出现 B.商人远行贩运活动异常活跃C.辅助性经营生意十分兴隆 D.私人商业资本已经相当雄厚3.1979年4月5-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的严重情况,并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八字方针”。新“八字方针”的提出A.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全新形势 B.打响了“拨乱反正”第一枪C.改变了重积累轻消费的观念 D.紧紧围绕如何提高经济效益4.亨利四世于1604年发布敕令,规定官员只要缴纳收入的1/60作为年税,官职就可以世继承。这会A.冲击贵族政治 B.促进阶层流动 C.削弱专制王权 D.降低行政效率5.“到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发现,他们已经不再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群体,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正在兴起的社会的选民,只是还没有被目前的选举制度所容纳,他们必须干预国家政治,因为政治总是干预他们。”这一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产生这一认识充分说明(

)A.革命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B.光荣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C.社会经济活动是阶级关系变革的前提D.工业革命是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动力6.十四五世纪的欧洲,“薄雾开始消散人类已经成为精神上的个体,并且如其所是地认识自身”。材料反映的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7.1496年,哥伦布的弟弟巴塞罗缪•哥伦布来到奥萨马河东岸,发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丽,便率众兴建了一座市镇。这座市镇被命名为圣多明各。据此可知该市镇是(

)A.葡萄牙的殖民地 B.西班牙的殖民地C.英国的殖民地 D.荷兰的殖民地8.武汉的历史源远流长,明代中期以来,形成了武昌、汉阳、汉口鼎足而立的武汉三镇格局。下列与武汉有关的史实正确的有①1927年,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②1873年,在汉口出版《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的先例③民国初年,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④1992年,武昌成为邓小平南方视察中的重要一站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C.北魏公主可下嫁汉族地主 D.迁都洛阳10.不同著作对辛亥革命的评述不一,下表相关评述表明袁世凯身边的唐在礼说:“我们同僚中很多人知‘共和’,但是这个共和怎样共法,怎样建立新局面,断局面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吴长翼编《八十三天皇帝梦》(南京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丈博士是新皇啼,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头街的一个委婉的说法。”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突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国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A.制度构想与实践存在偏差 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C.英国的评述相对客观独立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11.如图为1811年至1871年英国从业人员的比重表,由此推断导致下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从事农业的职业人口从事工商业职业人口其他职业人口1811年35%45%20%1841年20%43%37%1871年14%55%31%A.从事农业的人数在不断减少 B.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工商业C.工业革命改变英国产业结构 D.环境恶化且可耕地越来越少12.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据下表,最适合描述中国与罗马共性的词汇是()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罗马统一意大利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罗马强盛时期A.秩序与统一 B.人治与法治 C.扩张与稳定 D.平乱与治世1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A.改良主义B.社会主义思想C.民权思想D.民主与科学14.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内部衍生出一种通过熟读古典文本,掌握断章取义的言谈技巧进行表达志向的言谈方式;平民则通过歌谣来抒发感情、提出建议、评论政治。这种差异(

)A.推动此时思想文化开始转型 B.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C.体现两个阶层不同的处世态度 D.反映贵族的没落与平民的进取15.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重礼敬德”的中华长河中沉淀下来,孔子所说的“礼”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是(

)A.维护了君主专制B.确保了社会和谐发展C.巩固了宗法等级制度D.加强了思想控制16.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士族强大 B.政治中心南迁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17.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A.直接民主制 B.抽签选举 C.代议制民主 D.轮流坐庄18.韩非子说:“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由此可知,韩非子认为A.法治优于德治 B.德法兼用可治国C.先遵法后重教 D.法治易产生暴政19.春秋时,齐景公以晏婴之宅近市,每天脏乱嘈杂不堪,“欲更晏子之宅”。晏婴自谓“小人”,拒绝说:“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这一现象说明A.贵族热衷经营商业 B.齐国国君抑制商业发展C.城市坊市界限打破 D.市场交换便利齐人生活20.自1976年起,中国国家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多次出访国外考察。1977—1978年度的出访活动较1976年增长了27%。从出访的目的国来看,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代表团重点考察这些国家工农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水平,各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组织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该类考察(

)A.重视了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B.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酝酿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D.实现了国家的经济转轨二、材料分析题21.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材料二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断时代的主题。(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并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4年11月28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大亚洲主义》的演讲,其主要内容是:一,亚洲已进入摆脱殖民统治、民族独立的新阶段;二,亚洲人要用“王道”战胜西方列强的“霸道”;三,要战胜“霸道”,亚洲民族必须联合,诉诸武力;四,俄国已打破了西方的“霸道”,是亚洲各国的榜样;五,关于日本,孙中山说:“日本民族既得了欧洲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的本质”,希望日本国民在此两者之间做出详审慎择。——摘编自《孙中山全集》(第11卷)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相对抗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顽固推行反华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联苏反美“一边倒”战略,把美帝国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赫鲁晓夫上台后,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导致中苏联盟破裂。为了反对美苏两霸,维护世界和平,捍卫中国权益,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中国“在反对修正主义问题上,我们的矛头主要对准赫鲁晓夫;在反对帝国主义问题上,我们集中力量反对的是美帝国主义”,把中国外交的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建立国际反帝反霸统一战线。——摘编自舒建国《毛泽东“反帝反修”外交战略的内涵及其实践效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反帝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反帝思想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思想变化的历史启示。三、论述题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01年,英国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爵士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写道,石油燃料绝对会彻底改变海洋战略。这是“唤醒英国”的机会!他坚信,海战的未来以及对海洋的控制将从煤炭向石油转移。同年,在海军部的帮助下,英国商人诺克斯·达西从波斯国王那里获得了为期60年的在波斯帝国全境勘探、获得、开采、开发、运输和销售天然气、石油、沥青和石蜡等产品的特属专有权利。它在全球层面的意义,可以与哥伦布在1492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相媲美。——摘编自《丝绸之路——部全新的世界史》解读材料,从“能源与国家的发展”或“能源与国际关系的变化”等角度,提炼一个与“能源”有关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A【详解】毛泽东强调长征“留下的这点力量,不要看轻了它,它的发展前途是很大的”,说明长征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故B项错误;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使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战场”,故D项错误。2.D【详解】根据“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襁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可知,新安、山右私人商业资本很雄厚,故选D;材料反映新安、山右私人商业资本雄厚,无法体现商业中心开始出现,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商人远行贩运活动,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3.D【详解】1979年,中共中央针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进行调整,说明新时期经济方针的调整是围绕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行的,D项正确;材料是针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进行的方针调整,不是改革开放,排除A项;“拨乱反正”属于政治方面的调整,排除B项;调整的主要方向是经济效益,并不是重视积累的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4.D【详解】以交纳年税作为官员任职甚至是世袭的基本条件,不能保证行政效率,D项正确;官员保证缴纳年税即可职务世袭,不能冲击贵族政治,不利于阶层流动,也不能削弱专制王权,ABC三项错误。5.D【详解】由材料时间可知,英国资产阶级正在兴起,也意识到必须自己掌握国家的政权,干预国家政治。这也说明了资产阶级地位有所提高,工业革命是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动力,D项正确,排除A;只有经济基础雄厚了,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阶级关系的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结合材料信息“十四五世纪的欧洲”,“人类已经成为精神上的全体”,宗教改革发生在十六世纪,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时间不符,BD错误;科学革命与材料述及的主体“人类”不符,C项错误。故选A。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6年(美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哥伦布的弟弟巴塞罗缪•哥伦布在南美洲建了市镇圣多明各,结合所学知识,南美洲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故选B项;据所学,16世纪,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是巴西,排除A项;据所学,英国在美洲最早的殖民地是1733年在北美东岸建立的13个殖民地,排除C项;1625年,荷兰在美洲建立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即现在的纽约,排除D项。故选B项。8.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7年,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1873年,在汉口出版《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的先例;民国初年,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1992年,武昌成为邓小平南方视察中的重要一站。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排除ABC。9.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融合的举措,ACD三项是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举措,而B项有利于抑制官员的腐败和对底层民众的盘剥,但与促进民族融合无关,所以答案选B。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其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②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③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10.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不同著作对辛亥革命的评述不同,虽然大家知道“共和”这一新词,但是怎么去实现共和,创建新局面却茫然不知,而西方报刊更是对共和能否在中国推行提出质疑,说明的是制度构想与实践存在偏差,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反抗性和妥协性,排除B项;英国的评述也并不客观,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A项。11.C【详解】从题干中可知1811年、1841年、1871年三年中从事农业的人口在逐渐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在增多,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可分析得出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改变了产业结构,C项正确;从事农业的人数在不断减少描述的只是表面现象,并不能说明本质问题,排除A项;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工商业,不能说明本质问题,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环境恶化且可耕地越来越少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A【详解】据上表,可知从公元前5世纪~公元2世纪,古代中国分别与古代罗马经历了制定法律、完成统一、进入强盛时期三个阶段,说明这一历史阶段中国与罗马共性的词汇是应是秩序与统一,故选A项;古代中国是人治,古代罗马是法治,属于个性而不是共性,排除B项;秦国商鞅变法时期并不符合稳定的特点,排除C项;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都存在统一,但并没有“平乱”,排除D项。故选A项。13.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故答案为D项。A项,改良主义是维新派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斗争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民权思想属于民主的范畴,排除。14.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贵族的表达方式是对古典文本断章取义的运用,古典文本具有典雅庄重感,贵族的观点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体现贵族的处世态度是审美性的,符合礼的要求,他们通过引用古典文本来体现自身的优雅庄重。平民通过歌谣表达感情、提出建议、评论政治。歌谣一般是即兴创作,感情的表达是直接的方式,这体现了平民处世态度是功利性的,他们更加关注外部事物对切身利益的影响,并通过歌谣直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说明贵族与平民都有自身特定的表达方式,这体现出两者在文化上的隔阂差异,并没有说明这种差异推动了春秋时期思想文化开始转型,排除A项;贵族的掌握断章取义的言谈技巧进行表达志向的言谈方式,平民通过歌谣来抒发感情、提出建议、评论政治,这仅仅是表达方式不同,并不能直接推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排除B项;贵族运用断章取义的言谈技巧进行表达志向,仅仅体现贵族阶层特有的表达方式,不能说明其没落,平民用歌谣抒发感情,仅仅体现其表达方式直接,不能说明其进取,排除D项。故选C项。15.C【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提倡的“礼”在春秋时期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周王统治秩序的稳定,巩固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还未出现君主专制,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夸大了“礼”的作用,孔子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影响比较有限,排除。周王和诸侯并没有采用孔子的“礼”主张,没有体现加强思想控制,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16.D【详解】材料反映了宋朝之后南方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文化重心也随着南移,所以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故选D;南方士族强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现象,不符合宋朝史实,故排除A;政治中心南迁只限于宋朝,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所以这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宋代重文轻武导致了官员结构发生变化,与南北方士人多少无关,故排除C。17.A【详解】从题干中的每个公民都要参加公民大会,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看出是直接民主制。故答案为A项。题干体现不出抽签的特点,排除B项;题干内容看不出代议制,而且代议制是间接民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直接民主而不是轮流坐庄(轮番而治),排除D项。18.A【详解】材料“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体现的是韩非子认为治国不能光靠德治,需要法治进行规范,即法治优于德治,A项正确;材料与德法兼治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教化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治对暴政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9.D【详解】晏婴拒绝搬迁住宅,认为居住在市场附近生活便利,由此可知当时的市场交换便利了齐人的生活,故选D;晏婴拒绝从市场变搬迁不意味着贵族热衷经营商业,也不能说明齐国国君抑制商业发展,排除AB;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排除C。20.C【详解】根据材料“考察的国家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重点考察这些国家工农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水平”再结合所学1978年我国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可知这在酝酿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是我国重点考察这些国家工农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水平,与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无关,并且当时中美还没有正式建交,排除A项;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家经济转轨是改革开放之后与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1.(1)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兴办洋务运动。主题:救亡。(2)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成果:维新思想。使命:启蒙。(3)介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事件:五四运动。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详解】(1)策略:根据材料一中“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策略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根据“19世纪后半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为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兴办“洋务运动”。主题:根据材料一中“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等,联系所学知识及时代环境可得出“救亡”为其主题。(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原因为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等。成果:结合材料二中的时间等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成果为维新思想。使命:根据材料二中“理性的‘智’的层次……”等,可得出其使命为启蒙。(3)介质:根据材料三中“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介质为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的事件主要是五四运动。特点:结合材料一中“19世纪中期”和材料二中“19世纪末”,材料三中“20世纪初”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近代思想变化具有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制度到文化的发展进程等特点。22.(1)不同:孙中山倡导亚洲各国联合,学习俄国,将矛头指向西方各列强;毛泽东主张联合苏联,将矛头指向美国。成因:二十世纪初亚洲各国除日本外,均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处在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孙中山接受联俄联共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是两极格局中的一极;中苏建交,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为称霸全球,推行反华政策。(2)变化:由联苏反美“一边倒”转向联合亚非拉国家,建立国际反帝、反霸权主义统一战线。原因: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破裂;亚非拉国家走上民族独立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3)在对外交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坚决维护者;新中国外交思想随国际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新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之一。【详解】(1)第一小问,把握住题干要求“孙中山反帝思想和毛泽东反帝思想的不同”,在材料中把体现二者反帝思想的信息找到,进行概括,即孙中山倡导亚洲各国联合,学习俄国,将矛头指向西方各列强;毛泽东主张联合苏联,将矛头指向美国。分析原因时,抓住时间“1924年”和“新中国成立之初”,将问题放在特定的时间结合中国、世界的背景进行分析,结合所学有关知识作答。(2)抓住题干要求“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提炼材料信息作答。根据“毛泽东提出了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联苏反美‘一边倒’战略”、“中苏联盟破裂”、“在反对修正主义问题上,我们的矛头主要对准赫鲁晓夫”等信息概括即可。分析原因时,抓住时间“新中国成立之初”和“60年代初”,根据教材中这一时间内的相关外交知识进行作答。(3)结合材料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