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居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代资金申请报告)_第1页
xx居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代资金申请报告)_第2页
xx居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代资金申请报告)_第3页
xx居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代资金申请报告)_第4页
xx居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代资金申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居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资金申请报告)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三月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镇XX居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1.2项目建设地点1.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联系人:1.2申请报告编制单位单位名称:资质等级:证书编号:发证机关: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以计办投资【2002】15号文件);(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4)《关于编制2016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预安排的通知》(豫发改城市[2015]1542号)(5)《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6)《巩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4)《巩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5)国家、河南省及巩义市市政府现行有关规定及文件;(6)巩义市及项目周边地区市场调研和现场勘察资料;(7)其他有关依据资料。1.3.2研究范围根据国家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深度规定,本报告对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场址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与节水、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项目组织与实施进度计划、项目招投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风险分析等方面及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工程技术方案、投资估算、社会效益分析等为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可靠和准确的论证。1.4项目概况1.4.1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XX镇XX居住小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6亩,共规划建设小高层住宅楼4栋,共计209套,总建筑面积34970.28平方米。目前1#住宅楼已封顶,2#、3#、4#楼施工至3层,已完成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本项目主要为小区红线范围内的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包括道路硬化、给排水、供电、供暖等工程内容:(1)土建工程:包括道路硬化面积3060平方米,人行道铺装1580平方米;地上停车位铺装嵌草砖,铺装面积640平方米。(2)给排水工程:给水:铺设给水管道350米,选用钢塑复合管,其中DN200管道60米,DN150管道210米,DN50管道80米;排水: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设计,其中污水管网340米,选用HDPE双壁波纹管,包括DN300管道270米,DN500管道70米;新建化粪池1座;雨水管道380米,选用HDPE双壁波纹管,包括DN500雨水管310米,DN800雨水管70米。(3)供暖:铺设供暖管道340米,均采用聚氨酯保温管,其中DN200管道270米,DN100管道70米。(4)供电:电力主线路360米,安装2座630kVA预装式变电站;安装照明灯55盏;(5)其他:配套垃圾箱及收集点、监控设施。1.4.2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XX镇XX居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502.3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461.9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72万元,基本预备费14.63万元。项目所需资金由XX镇人民政府申请国家扶持资金解决。1.4.3项目进度计划该工程项目自2014年开工至今,1#楼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住宅楼室内外装饰工程,2#、3#、4#楼主体已施工至3层,预计2016年12月完工。其中,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计划在2016年3月-4月进行资金筹措,2016年4月-5月进行工程设计和招标,6月份开工建设,先后进行管线、道路、路灯等工程建设,预计到2017年9月竣工,届时实现拆迁户回迁。1.4.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4-1。表1.4-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总用地面积亩182总建筑面积㎡34970.283规划总户数户2094工程内容4.1道路硬化㎡30604.2人行道铺装㎡15804.3停车场铺装㎡6404.4给水管道m3504.5排水管道m7204.5.1污水管道m3404.5.2雨水管道m3804.6供暖管道m3404.7电力线路m3604.8安装路灯盏555项目总投资万元502.315.1工程费用万元461.965.2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25.725.3预备费万元14.636建设期月181.5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1.5.1结论(1)XX镇XX居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符合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的政策要求,同时项目建设也符合巩义市城乡发展规划。(2)本项目在土地取得、立项、开发建设等方面均遵照国家及巩义市的建设项目开发程序及规定,并且各项建设手续办理完成,项目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条件已具备。(3)该项目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合理,建设标准适中,供电、给排水、道路、路灯、采暖等各项配套完善,建成后极大改善项目区原有居民的住房条件。(4)项目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的主要污染物主要为污水、建筑垃圾、扬尘等可能对外界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对外界环境无影响。(5)本项目总投资502.3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461.9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72万元,基本预备费14.63万元,项目投资规模、构成结构合理。(6)本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的尽快施工建设,有助于让拆迁居民早日入住配套完善的居住小区,能够极大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政策,同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5.2问题与建议(1)由于项目建设规模较大、资金相对需求较大,建设单位应注意保证资金按期足额到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预测经济效益的实现。(2)工程质量的是项目的使用效果,应严格控制好工程的发包和材料的采购,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取的招标形式选择施工单位和材料厂商,确保产品质量和项目的开发进度。(3)从项目技术及经济等多方面分析研究表明,项目投资开发切实可行,但由于资金需求量较大,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城中村”问题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中村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各地政府陆续提出了城中村及改造问题。目前,关于城中村的定义主要由以下几种:(1)从形成原因的角度定义: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逐步将一些距城较近的村庄包入了城市建设用地内,这些被包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成为“城中村”。(2)从房屋建筑的角度定义:城中村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在原农村居民点范围内形成的与周边城市环境构成鲜明反差的以原农村居民“一户一院”或“一户一栋”为基本特征的特殊居住区,也称都市里的村庄。(3)从土地、户籍、社会关系角度定义:城中村指从地域角度将已被纳入范畴,就其社会属性,却仍属于传统的农村社区的矛盾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区。(4)从产权和经营制度定义: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区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由以上城中村定义可知,城中村是城市里的村庄,城中村与村庄、城市既有必然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具体详见表2-1、2-2、2-31、城市、村庄、城中村的特征对比

表2-1地域空间特征对比分类项目传统村庄城中村城市地域距城市较远城内或乘便空间要素土地集体土地集体、国有国有房屋“一户一院”或“一户一栋”“一户一院”或“一户一栋”城市小区表2-2人员及经济来源特征对比分类项目传统村庄城中村城市居住人员农民农民、居民居民经济来源土地土地及附属物从业表2-3社会关系特征对比分类项目传统村庄城中村城市人际关系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和契约关系经济体制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现代经济管理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2、城中村特征分析:1)形成原因:城市的扩展、城市化的发展。2)地域位置:城市之中或城市边缘3)地域空间:原农地已被征用,只保留原居住用地的地域空间,不论该区域土地现是国有还是集体所有,只有土地性质发生变化,地域空间没变。该区域房屋传统的“一户一院”或“一户一栋”的房屋形态没变。4)人员及关系:不论是农民还是居民,原人群之间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没变。5)收入来源:土地及土地附属物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在原农村居民点范围内形成与周边城市环境构成鲜明反差的,以原农村居民“一户一院”或“一户一栋”为基本特征居住区,也称作都市里的村庄。由于城市的发展,路桥街道的建设,大量土地被征,用于城市道路、公园及相关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大量土地征用使得一些农村村落变成了城中村,这些村功能混乱,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互相交叉,新旧住宅参差不齐,致使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建筑景观杂乱无章,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出现了消防通道、水、电及下水管道等设施难以负荷等问题和环境卫生恶劣、社会治安复杂、安全隐患较多等现象,也成为城市管理与建设的死角。城中村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城中村改造势在必然。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社会即将进入从社会转型为城市社会的时期。城市化建设的大规模投资,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建设,必然引起房地产业的高速增长,同时,城中村改造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国小康生活水平的战略目标。2.1.2巩义市的城乡总体规划2015年12月,巩义市人民政府组织新一轮编制的《巩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年)纲要》已经河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审查通过。规划确定的巩义市城乡发展目标:分利用巩义的产业基础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交通区位特点,突出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化,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纽带,推进巩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建设巩义成为经济繁荣、城乡和谐、特色彰显、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巩义成为山水宜居城、现代工业城和历史文化城,探索形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区。1、城市规模:规划至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1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4.3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2、空间组织模式与策略(1)融入区域、带状空间顺应区域构建黄河旅游文化带的发展态势,着眼于构建市域“豫联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回郭镇”的城镇集中发展带,依托伊洛河和快速交通系统,打造伊洛河新兴产业带。(2)主城一体、组团布局采用“主城区+外围组团+产业片区”的模式组织中心城区空间。通过完善交通联系,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加强老城区、新城区之间的空间联系,促进主城区空间一体化;建设主城区外围放射性道路,加强现状城区与外围康店镇、河洛镇、站街镇,以及豫联产业聚居区、永安街道、芝田镇之间的联系。(3)山水空间、绿带相隔尊重山水格局,利用河流、自然沟壑中心城区各片区之间的山水通廊,引山水入城,塑造山水宜居城市。2、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为“北拓、南育、东进、西联”;其中,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向北,打造伊洛河新兴产业带。(1)北拓新城区向北发展,完善体育、商贸及区域物流功能;老城区向北发展,依托伊洛河生态资源,建设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带动现状孝义街道陇海铁路以北地区旧城改造;完善主城区北部康店、河洛镇区的旅游服务、生活、生产职能,整合伊洛河两岸空间资源,打造伊洛河新兴产业带,构成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方向。(2)南育构建和义沟、高山沟、后泉沟、石河四条主要生态廊道,保障生态安全格局;结合地形地貌选择建设模式,提升城市品质;老城区重点完善社会福利、教育科研、生态居住功能,推进现状XX镇区及其南部的旧区改造;新城区结合区域交通条件改善,适度向南发展,完善商贸、物流功能,承接老城区的部分疏散功能。(3)东进顺应区域交通发展态势,引导新城区向东跨唐三彩路延伸至省道235,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建设模式;引导站街镇和豫联产业集聚区一体化发展,预留通用机场及其产业配套空间。(4)西联以完善交通联系为重点,强化经济技术产业园、芝田镇区与主城区的连接,在生态保育、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完善产业功能和配套设施,融入中心城区功能体系。2.1.3巩义市城中村的现状情况巩义市隶属于河南省,位于嵩山北麓,西距古都洛阳市76公里,东距郑州82公里。郑西高铁、连霍高速、陇海铁路均在市内设站。巩义为“郑州-巩义-洛阳工业走廊”核心城市之一。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22年位居河南省县域首位,连续13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第39位;2011年确立为河南省直管试点县市,巩义市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等。2012年12月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4年1月1日,巩义市正式成为河南省直管市,由河南省政府全面管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之后,巩义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日的农田被楼房取代,低矮的平房被二层或三层单户独院小楼所取代,村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邻村的宽阔道路上流动的车流续写巩义城市的繁华,而村内的拥挤、脏、乱、差与村外的繁华形成鲜明而巨大的反差。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是加快推进巩义城镇化进程、提升巩义城市建设水平、促进城市建设集约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巩义城市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巩义市城中村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1、人口密度过高目前,巩义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和城市住房制度的限制,外来人口只能将租赁房屋作为解决居住问题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城中村的房屋租赁价格远远低于城市商品房,成为外来人口集中的区域。以孝北村为例,户籍人口不足7200人的区域,集中居住了近1.5万的外来人口。2、建筑密度大,布局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巩义城中村建筑物以村民家庭的二层住宅楼加庭院为主,缺乏统一规划,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较高(部分位于闹市区的城中村极高),孝北村、南地村、桥上村、西沟村、小沟村等城中村建筑密度达到70%以上,孝北村甚至达到90%。虽然目前加大了对违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但村民随意搭建增建房屋的现象是经常发生。城中村建筑楼挤房密,高低参差不齐,空间布局混乱。同时,由于密度过大、相关设施缺乏等先天不足,致使城中村区域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3、违法建设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导致巩义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主要是对国有土地上的建设进行管理,城中村建设还没有严格纳入规划管理,违法建设问题十分突出。虽然城建执法大队加强了对违规建筑的查处力度,但经常出现猫和老鼠的游戏,难以抑制违建的恶性蔓延。4、公共服务设施欠缺,居住环境质量差城中村的对外交通十分不畅,内部道路狭窄弯曲,部分村子到目前还没有纳人城市统一的污水系统,有些村子仍然采用明沟排污,污水横流。另外,城中村内文教和公益性娱乐设施普遍数量不足、档次不高,缺少必要的城市公共绿地、文化、体育、休闲设施,有几个城中村供儿童、老年人使用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公共绿地几乎没有。5、市政设施不足,环境卫生条件差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中村排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不足,加之村民的生活方式并未根本转变,使得生活性和生产性污水就近排入河滩或农田,走在村中,发现部分城中村垃圾随意丢弃、垃圾遍地、无序堆放,使得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6、社会不稳定因素滋生在巩义老城区的城中村中,本地居民职业结构与生存方式亦城亦乡,人口职业构成复杂,外来人口居多,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形成相互隔离的二元社会,相互之间为房东和房客关系,社会治安难度大,对整个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7、村民经济来源单一根据对城中村居民的调研结果,人均年收入的总平均水平约8816元/人年,最高达到89360元,最低的约333元。村民们的生活来源基本上由出租房屋和打工两部分组成。多达75%的居民的生活来源依靠房屋出租,其总平均数约为10724元/户年,最高达10万元/户年,最低为0元,中位数为5380元/户年,这表明收入分布面散、高低差距大。近年来,巩义市委、市政府政府高度重视城中村改造工作,把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作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综合承载力的主管道。巩义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发展,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难题。巩义市城中村改造,最早开始于20

世纪90

年代。根据巩义市域体系规划,目前巩义市城建范围内共有城中村22个,城郊村12个,总占地约35平方公里。巩义市规划中的21个城市小区,将由现在的34个城中(郊)村通过城中村改造工作整合而成。2.2项目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编号,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各类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也有相当大的改善。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有加快经济发展的巨大决心。住房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我国采取的住房模式是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及公共租赁住房并存的保障性住房模式,以期达到全社会“住有所居”的均好准则。国家发改委2015年对保障性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重点是,纳入2015-2017年棚改配套基础建设计划的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与棚改项目直接相关的市政设施项目,既要包括在建保障房配套基础设施,也要包括拟建保障房配套基础设施。在此背景下,巩义市XX镇人民政府为完善XX居住小区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巩义市城市化进程,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争取申请国家资金支持。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产业政策要求城镇的综合开发改造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国小康生活水平的战略目标。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社会即将进入从农村化社会转型为城市化社会的时期。城市化建设的大规模投资,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国小康生活水平的战略目标。随着河南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城市建成区形成了一些已经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但在土地权属、户籍等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城中村地区。城中村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承接进城务工人员和保留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许多隐患,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豫建〔2008〕112号)中指出:城中村是城镇化过程中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加快城中村改造,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统筹城乡发展,正确处理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的关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关系《物权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和其他行政法规有效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处理好城中村改造问题,对于促进我省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提高城镇居民住宅水平。2.3.2项目的建设是加快落实城市规划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巩义市城中村改造要站在郑州大都市建设的角度出发,用规划引领改造,用规划指导建设。城中村改造和治理要从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出发,统筹考虑城市发展与城中村治理工作的衔接。要站在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度,根据不同区位的区域功能定位,高起点、高规格编制城中村控制性规划,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土地范围、建筑房屋性质和规模、城市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城中村改造项目与城市区域功能定位相一致。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和城中村整治、改造规划和计划,指导城中村治理工作。在严格规划管理的前提下,合理、合法、有序地引导城中村的转型整合改造。将城中村纳入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统一配套小区内设施和市政设施,,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说,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落实城市规划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2.3.3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房地产业、商业和建筑业已不再是新兴产业,近年来,巩义市的房地产业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柱,在巩义市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房地产业所占的比重正逐年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GDP的快速增高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不断攀升,市场也逐步对房地产业提出新的要求。尤其在开发理念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绿色、休闲、人文、环保、智能化成为现阶段人居消费的趋势。档次上由原来的分散、零星、低标准开发变成为现在的小区化、规模化、讲环境、重布局的小康型开发。房地产市场关联度大,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带动建筑施工、建筑材料、装饰装修、建筑设计等行业的发展。据调查了解,随着聊城经济的发展,市民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房产数量与质量需求明显,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既能满足聊城市居民及来聊置业人群的住房需求,又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为保持当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XX居住小区建成后,将提升该地块的整体形象,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居住小区,将成为巩义市打造出现代化、人性化、智能化、节能化的绿色精品住宅示范工程。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与国家、地方现行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是完全相符的。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项目选址3.1项目现状本项目位于巩义市XX镇紫荆南路以西、S237以北。目前小区内4栋住宅楼均已开工建设,部分住宅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尚未开工建设。3.2项目场址条件3.2.1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条件(1)地理位置巩义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岳嵩山北麓,北纬34°31′11〞~34°52′10〞,东经112°48′31〞~113°16′28〞。巩义市位于中原腹地,南依嵩岳,北濒黄河,东瞻河南省会郑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阳,总面积1041km2,属典型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径112°49'~113°17'之间。东距郑州82km,西距洛阳76km。东与荥阳为邻,西和偃师接壤,南与登封、新密依嵩山为界,北和孟州、温县隔黄河相望。(2)地质地貌和土壤项目区域地层出露完整,除缺失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从太古界登封群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区内岩浆岩不发育。地层区域地质工作区东部和南部出露主要为古元古界嵩山群、中元古界汝阳群和新元古界洛峪群;震旦系出露较薄。汝阳群和洛峪群海相陆源碎屑岩呈盖层覆于嵩山群之上。寒武和奥陶系浅海相碳酸盐岩夹泥砂质岩(厚约1100m),主要分布于工作区附近;中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陆相铝土矿、煤矿、高岭土矿和红色碎屑岩分布于工作区北部(厚约2800m);北部及山间盆地被第四系更新统黄土所覆盖。(3)地形、地貌巩义市总面积1041km2,其中耕地50万亩。地势自南向北呈阶梯状急剧降低,由中山、低山、丘陵降至河谷平原。中低山区面积451.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3.49%;丘陵面积471.2km2,占总面积的45.26%;平原面积98.8km2,占总面积的9.5%。主要山脉有嵩山、五指岭、青龙山、邙山等。主要河流有黄河、伊洛河。(4)气候特征巩义市处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冬夏长,春秋短,光照充足,雨雪少而不匀。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2300小时,最高温度43℃,最低温度-15.4℃。年平均气温14.6℃~16℃,日平均气温稳定在零度以上的天数为312天。年降水量316~990.6mm,日最大降水量234.1mm,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蒸发量为1612.4~2563.0mm,平均2163.4mm;年平均气压为997.4毫巴;全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频率为17%;次为东风,频率为13%;静风频率为15%;年平均风速为3.4m/s。年平均初霜在11月8日,终霜在3月18日,无霜期平均234天。历年最大冻土带深度22cm。(5)水文特征巩义市跨黄、淮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17.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为1.29亿立方米,地下水8735.6万立方米,水系主要是黄河和伊洛河,过境水有15.1立方米。境内除公川、卧龙、王窑一带流域面积34.5平方公里,属淮河水系外,其余属黄河水系,多数河流是季节河,少数常年有水,但水量小。(6)地震巩义处于华北地震带的南端,根据河南省地震局资料,巩义及相邻区域虽发生过数次地震,但震级一般都小于5级,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本区地震强度为Ⅵ度。(7)交通巩义市位于郑、洛两个城市之间,交通便利,位置适中。陇海铁路和汴洛高速公路及310国道横穿东西,市内有8条铁路专用线共计7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为1300公里,年货运总周转量达2.7亿吨。(8)植物类型及生物多样性巩义可再生资源有植物约700种,动物410种。动植物种类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鲵、秃鹫、红咀山鸦、绶带鸟等。植物区系是以暖温带华北区系为主,兼有亚热带华中区系成分,有明显的南北区系过渡特色。全市植被率(不含农作物)仅8%。按镇统计,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上的新中镇,其中以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最高,可达60%;桃园、涉村、夹津口三镇,平均12-15%;回郭镇、芝田、孝义、北山口、站街等镇10%;康店、南河渡、河洛镇最低,在2%以下。(9)资源物产哺乳类野生动物主要有黄鼬、猪獾、果子狸等;两栖类主要有大鲵、中华大蟾蜍及蛙等;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鲶鱼等。用材树种主要有杨、柳、槐等;油料植物主要有文冠果、油桐、山杏等。目前,巩义市共发现矿产21种,主要有煤、铝土、耐火粘土、熔剂灰岩、水泥灰岩、硫铁矿、镓矿、锂矿、陶瓷土、紫砂陶粘土矿、白云岩、硅石、水泥粘土等。其中耐火粘土储量占河南省总储量的33.7%,铝土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16.5%。3.2.2交通运输条件建设场地周边都是规划的道路,交通状况良好。3.2.3防洪、防涝设施条件本项目建设用地周边防洪、防涝情况良好,雨水、山洪可以直接排入周边河沟。综上所述,项目区内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市政设施等建设条件良好,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3.3项目施工条件(1)施工要求本工程主要为小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工程,对施工技术无特殊要求,用常规施工方法就可解决。(2)施工期水电供应项目施工期用水为地下水;电由当地供电局提供电源。(3)建材来源本项目建设所需建材主要为水泥、钢材、木材、砂、卵石、砖、草皮等,均可从城区及临近地区得到解决,其质量和数量均可满足工程要求。(4)场外交通及通讯施工期场外交通利用项目附近高速公路城区道路网。施工通讯则依托当地电信网。总之,项目施工场地水、电、路、通讯及其它施工临时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3.4发展形势分析(1)优势分析①区位优势。本项目位于巩义市XX镇,S237省道和巩登旅游路两条主要过境公路使得项目有较高的交通可达性,从对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②镇区社区规划范围内有部分村庄现有房屋地处压煤区,村民急切需要安全的居住环境,市场的需求有利于社区建设和环境的整治。③社区附近有水系,有利于美化社区的环境,为居民的休闲游憩提供了一定的场地。(2)劣势分析①镇区建设相对滞后,综合势实力不够强,在全镇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尚没有完全发挥,镇区形象亦不够突出。公共设施项目不齐全、不配套,除中心镇区局部地区有给水、排水设施外,各村均无其设施。②目前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区域内村镇之间联系及镇区的道路、电力、信息通讯、供水、供气、污水与垃圾无害化处理等设施配套总体水平偏低。③缺少先进的技术手段。社区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品附加值不高。④未能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的区位优势及交通优势,加之镇区规模不成系统,对周围地区吸引、辐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第四章社区规划建设方案4.1规划设计背景及设计原则4.1.1规划设计背景(1)沿袭巩义市城区空间建设思路,符合城市建设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2)巩义市XX镇XX居住小区根据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要求,结合XX镇景观与环境建设,一方面满足城市空间节点区域建设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形成良好的干道交叉口环境奠定基础。(3)规划在充分论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村庄逐步整合,人口向重要交通沿线中心村和城镇逐步靠拢,推进城镇化步伐,实现区域差别化协作互补发展的发展策略,将偏、小、差的居民点,向临近经济基础或者发展潜力较为优越的村庄迁并整合;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结构。4.1.2规划设计内容本项目位于巩义市XX镇紫荆南路以西、S237以北,规划占地约18亩,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巩义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为了切实提高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最大限度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拟规划建设4栋11F建筑,社区中心区域布置景观绿地和社区服务用房。4.2规划设计依据与指导思想4.2.1项目规划设计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10)《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4.2.2规划原则遵循以下设计原则,无论是在交通、建筑、公共配套、绿化等方面都做到既经济又适用。交通通畅、快捷方便,减少道路用地面积;社区内住宅采用小高层住宅,降低造价和日常维护费用;社区内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满足了居民的适用的根本要求;社区公共绿地部分分级配置,绿化配置经济合理;(5)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用城市总体格局,提高该地段综合效益,满足社区生活长远要求;(6)寻求人与城镇、自然和谐均衡,建设能适应新世纪生活需要的生态社区、文明社区。总体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向21世纪,针对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更新,并研究其新特点,满足居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立足现状城市规划的原则,在满足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和环境优美的宗旨下,充分创造新型富有魅力的现代化居住社区,兼顾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本地的地理及人文特色,塑造一个贴近生活、充满温情的城市地带,创造舒适、典雅、有序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和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4.3规划布局4.3.1总体布局结构XX居住小区项目巩义市XX镇紫荆南路以西、S237以北。地块东西方向呈“直角梯形”,项目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在四角区域分布布置住宅楼1栋,西南角难以利用区域区域设置绿地,主入口临S327设置,中心区域为景观绿地,并设置社区综合服务用房。4.3.2功能布局规划沿社区的外围道路的住宅底层设置商业用房,利用底层裙房的出挑,营造宜人的商业街道尺度。在为本小区及其周围的居民提供生活服务设施的同时,也可为居民带来新的就业方式和收入来源。规划在社区中部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便于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在主要出入口附近扩大入口空间形成面向城镇的入口广场,形成良好的入口氛围。社区内以院落为空间组织语汇,注重建筑近人尺度的处理,采取廊架、矮墙等空间语素提升其亲和力。尽端设休息廊,供居民日常交往、休息、活动之用。通过绿化带与建筑软硬空间来营造具有层次性和可识别性的园林式社区。住宅入口,按单元居住户数合理配置信报箱,为小区居民信息交流提供便利,同时丰富居民的社区文化生活。公共空间引导合围性强,空间态势更富有“人性化”,充满亲切温馨之家的感觉。内部随视点转移逐步展开不同空间序列,让人心理上产生和谐中的一系列叹奇,形成一种轻盈舒畅高尚的总体印象。4.4规划建设方案4.4.1规划建设方案根据周边的地理条件和规划指导思想,拟规划建设4栋11层建筑以及综合服务用房。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18亩,规划建筑面积34970.28m2,建筑容积率2.29,绿化率达到30.2%。4.5建筑方案设计方案对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及和谐性进行控制,规定性与指导性相结合。建筑设计注重小区外在建筑形象的塑造,以庄重而富于现代感的建筑样式产生具有时代特征、人性化的小区形象。4.5.1平面设计社区由居住、商业、公共配套设施及设备、储藏和停车等功能组成。为使功能区分更趋于合理和灵活,将裙房以上的标准层作为住宅空间,裙房内部商业空间大而连贯,可以自由的划分经营商场、餐饮、娱乐等。地下室局部设置设备用房或储藏室,这样布局力图使各部分运转更为有序,高效和安全。结合设计妖牛,本项目主力户型为80-90平米的精致两居和120-130的优雅三居。户型设计在面积标准、功能取向以及环境配合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在设计中合理分配各房间面积,不求大求全,减少消极无用空间,各功能空间布置紧凑流畅,舒适、方便、安全,房间全明布置,朝向上采取南北宽典设计,内外分区;客厅、餐厅南北相通,空间宽敞,有利于采光通风;卫生间面积合理,洗漱设施配置齐全;同时玄关处空间足够摆放鞋柜及换鞋;各户型南阳台宽度均在1.5米以上,北面有些房间还设了生活小阳台;为居民绿化、休息、观景、乘凉、健身提供功能空间。室外空调机位基本上每个卧室、客厅设置一个,冷凝水统一排放,立面上用间隔较大的彩铝扁管进行遮挡,既不影响空调正常运行,又统一了立面造型。此外在特殊部位结合景观设计少量边户型和转角户型,争取为住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房型选择。4.5.2建筑风格与建筑处理住宅建筑展示地域性和时代性融合共生的建筑面貌,突出小区整体形象,突出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利用和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景观。建筑单体设计采用母体符号的设计手法,制定出庄重、大气的沿街立面及小区内空间效果。(1)建筑立面构成立面处理结合整体风格设计,注意比例协调和视线效果,公建的屋顶可适当重点处理,道路沿线建筑立面突出城市干道景观特征。(2)材料与质感主体住宅建筑外墙以刷防水乳胶漆为主,质感应细腻,富有亲和性;公建在保持规划区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同时提倡新型建材在满足整体风格构成的范围内合理使用。(3)建筑色彩规划区建筑以素雅、中型浅深色调为主,局部辅以景观灯饰加以点缀,体现高贵同功同功典雅艺术的氛围。4.6道路交通系统规划4.6.1动态交通系统结合社区所处的位置、面积及总体布局,规划将社区道路规划为三级:社区主要路(小区路)、社区次要路(组团路)、宅前路。在周边的主要道路上设置主要的机动车出入口,一条流动感极强的环道和与车型出入口相连的道路,他们连接社区各部分,适当采用特色铺砌。(1)社区主要道路:社区主要道路宽度为6-7米。(2)宅前路:社区宅前路道路宽度4米。全部道路均采用一地板的道路形式。步行系统与绿化系统结合。步行道路与绿化轴带形成环绕连续的绿化空间。步行道路联接贯通、曲折蜿蜒、洋洋洒洒,由它将社区入口、中心绿地和小溪绿地等各部分外部活动空间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优美的、人性化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滨水绿带与宅前屋后的休闲步道共同形成整体的绿化步行系统。4.6.2静态交通系统社区内的停车方式以地上停车为主,在院落入口处和路边设置地上停车位。在小区东部,沿商铺前道路设置地上停车场,供商业停车。非机动车的停放在组团的入口处设置集中的停车位,方便了居民的使用。住宅停车采用庭院停车和车库停车相结合的方式。4.7结构方案4.7.1设计参数基础根据上部结构的情况确定,高层住宅基础拟采用桩基础。活荷载设计值:阳台:2.5kN/m2楼梯间:2.5kN/m2非上人屋面:0.5kN/m2其余房间:2.0kN/m2钢筋混凝土部分结构现浇:±0.00以上各混凝土构件,楼板,梁柱采用现浇砼预制:墙内的门洞、窗洞或设备预留洞,其洞顶均需设置过梁。4.7.2抗震设防抗震设防裂度为Ⅶ度,抗震等级二级,基本风压0.5kN/m2;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建筑。在注重概念设计的同时,对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并采用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4.7.3结构类型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土楼板;商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土楼板;地下车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第五章基础设施工程方案5.1方案设计原则1、符合总体规划对道路的各项交通要求,合理布置车道数与道路宽度,确保近远期道路通行能力满足需求。符合城市的排水规划、给水规划、电力电信规划等要求,合理布设地下管线。2、仔细研究分析项目影响区域内的各种建设条件,妥善处理小区内的地上、地下管线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根据沿线地形及两侧建筑物标高,合理选择道路平、纵线性,尽量减小工程量。3、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规范及有关方针政策。5.2总体方案5.2.1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1、工程范围:小区红线范围内的道路连接线、路面硬化、给排水、电力、小区照明及监控系统等。2、工程规模:(1)土建工程:包括道路硬化面积3060平方米,人行道铺装1580平方米;地上停车位铺装嵌草砖,铺装面积640平方米。(2)给排水工程:给水:铺设给水管道350米,选用钢塑复合管,其中DN200管道60米,DN150管道210米,DN100管道80米;排水: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设计,其中污水管网340米,选用HDPE双壁波纹管,包括DN300管道270米,DN500管道70米;新建化粪池1座;雨水管道390米,选用HDPE双壁波纹管,包括DN500雨水管310米,DN800雨水管70米。(3)供暖:铺设供暖管道340米,均采用聚氨酯保温管,其中DN200管道270米,DN100管道70米。(4)供电:电力主线路360米,安装2座630kVA预装式变电站;安装照明灯55盏;(5)其他:配套垃圾箱及收集点、监控设施。5.2.3总体方案布置小区内道路均为支路,按支路Ⅲ级标准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20km/h,南侧与出入口外的S327省道连接。给水管道布置在小区道路一侧,接入小区管道采用DN200供水主管接入,沿小区主路设DN150供水管,宅前道路设DN100供水支管,与市政供水管网联通,供水水原由市政供水厂供给。小区排水采取雨、污分流方式排放。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采用DN300、DN500双壁波纹管,雨水排放采用DN500、DN800双壁波纹管,雨污管道均与市政排污干管联通。雨、污干管均布设在小区道路一侧,并设检查井。5.2.3交通组织本项目交通依据场地实际状况,设主入口、次入口各一处。小区南侧设置主入口,临S237路设置,满足消防要求,以供平时及交通疏散时使用。另在小区西侧设次入口,临紫荆南路设置,使小区的交通顺畅、安全、宁静。社区道路系统采取“环状+枝状”的形式,道路等级分为“主要道路——宅前路”二级。社区内主要道路宽6-7米,宅前道路宽度4米。5.3道路工程5.3.1技术标准与设计指标技术规范标准表指标名称规范标准设计指标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道路级别ⅢⅢ计算行车速度(km/h)2020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70150最大纵坡88.323最小纵坡0.31.25最小竖曲线半径100170路面结构C20混凝土路面C20混凝土路面交通等级轻型轻型5.3.2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原则及内容1、平面设计1)设计原则:①道路平面设计应按城市设规划道路网进行优化设置。②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③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等。④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2)平面设计内容道路平面设计内容包括平面线形的选取与布置,曲线的设置,交叉口的渠化及竖向设计等内容。道路的道路起于小区南侧主入口,在小区内部连通各住宅楼单元入口,并环绕中心绿地。2、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设计原则①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以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地块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②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③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⑤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防洪排水和要求综合考虑。3、横断面设计1)横断面设计原则①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②横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期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③横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与两侧场地标高的协调,充分考虑场地土石方工程量的平衡。2)横断面设计内容道路采取中心为车行道,两边设人行道,人行道两边设不对称路灯和行道树,以美化环境。主要道路红线宽9米(或10米),断面设计为1.5米(人行道)+6米(或7米)(车行道)+1.5米(人行道)。4、平面交叉及交叉口处理1)基本要求在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前提下,使车流和行人受到最少阻碍,亦即保证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以最少的时间通过,使交叉口通行能力适应各道路的行车要求。正确设计交叉口竖向,保证转弯车辆行车平稳,同时符合排水要求,还应考虑与地下管线、绿化、照明及交叉口房屋建筑的配合、协调。2)内容①正确选择交叉口形式与交叉口各组成部分几何尺寸,包括缘石转弯半径和交叉口的车道数及宽度的确定。②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从而确定最不利视距三角形的范围。③正确合理地进行交通管制和组织,设置必要的交通设备,合理布置交通岛,人行横道等。④妥善地布置排水设施。5、路基、路面结构设计1)路基设计路槽地面回弹模量不得小于30Mpa,基层顶面回弹模量不得小于80Mpa。2)标准路基必须密实、平整、均匀、稳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设有路拱。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段按规范要求应分层碾压,路床以下0~80厘米压实度达到95%,大于80厘米压实度达93%,挖方路段路床下0~30厘米压实度达95%。遇有局部翻浆,软弹等现象,应采取换土等方法处理。3)土基处理填挖前路基范围内(包括放坡)应清除杂草、淤泥及其它不利于路基稳定的腐植物等,然后再填方或挖方至路基设计标高,并进行路基平整。4)路基边坡路堤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性质,边坡高度和基地条件同排水及防护工程综合考虑后确定。路基边坡进行绿化,以美化小区。6、路面设计1)设计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按轻型交通量设计。2)路面设计年限15年3)路面结构:面层为C20混凝土厚12cm垫层为级配碎石厚15cm5.3给排水工程5.3.1给水管线设置本项目社区生活水源由市政管网供给,市政水压约0.30Mpa,由出入口引入一条DN200的供水干管,以接DN150供水管沿道路布置,环形供水,DN100管道接入各住宅楼。同时沿社区道路均匀设置室外消火栓,保证本区域室外消防用水。室外消火栓系统为低压供水系统,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保证最不利室外消火栓在生活最大用水时水压不小于0.10Mpa,结合社区总体规划在中心绿地东侧即综合服务用房门前室外消火栓1个。室外消防管网和生活供水管网合用。各建筑一至六层用水均由社区市政给水管网上直接供水,六层以上用水由生活水泵房加压后供水。5.3.2排水管线设置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方式排放。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采用DN300、DN500的HDPE双壁波纹管,雨水排放采用DN500、DN800的HDPE双壁波纹管,其中雨水管网直接与市政管网连接,污水经化粪池初级处理后排入市政管道。雨、污干管均布设在小区道路一侧,检查井布置间距为30—40m。5.3.3主要工程量表5-2主要工程量表序号项目名称规格单位工程量备注一给水1钢塑复合管DN200m602钢塑复合管DN150m2103钢塑复合管DN100m80小计350二雨水1HDPE双壁波纹管DN800m702HDPE双壁波纹管DN500m310小计380三污水1HDPE双壁波纹管DN300m2702HDPE双壁波纹管DN500m70小计3405.4供电工程5.4.1电源引接及变压器容量本项目的电源从社区东侧市政电力线路引入。小区住宅用电采用在室外分散布置的2个预装式变电站供电。电源进线采用电缆引入。电能计量:住宅采用一户一表。商业及公共用电采用高供高计方式。变压器容量计算:P(有功功率)=装机容量×Kx(需用系数率)单位:kWQ(无功功率)=[S2—P2]1/2单位:kvarS(视在功率)=P/cosΦ(功率因素)单位:kVA用电负荷按40W/㎡计,总建筑面积约3.5万㎡。需用系数取0.5,功率因素取0.9,同时使用系数取0.7。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用电负荷为1150kVA,选取630kVA变压器2台。5.4.2供电方式为保证项目用电需求,动力供电线路由配电室向各用电设备及用电点以放射状方式供电。关键设备及设施采用专线供应,以保证其运行所需的电压稳定,用电有保证。低压配电屏选用PGCJ2型,低压电容器屏选用的是与低压配电屏配套的PCJl型。所有室外电力管线全部下地敷设,保证规划区内市容环境整洁,规划区内道路照明、绿化照明管线在人行道路或绿化带下穿管直埋,其他电力电缆均采用穿钢管引入的敷设方式。5.4.3照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现在的现代化小区不仅规划设计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而且环境优美,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其中住宅小区的照明对小区环境尤其是夜景环境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住宅小区的照明主要分为景观照明和道路照明两部分1、灯型的设计由于小区道路的宽度一般不是很宽,不适合行行驶升降车辆,为了考虑维修方便,小区内一般选用灯高在2.5~4米间的庭院灯来照明,这样维修人员携带短梯就能进行维修。为使住宅小区道路照明在保证道路明亮的同时,白天也能为小区营造优雅的气氛,庭院灯灯型的选择要与小区的建筑风格和环境气氛相协调,力求使“光与影“的组合配置富有旋律,自由去追求整体灯型的美观。同时灯具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防范性,在树冠较大的乔木旁应尽量避免选择带挑臂的庭院灯,灯具外形也应简洁流畅,不宜有过多的装饰物,不然在夏天很容易产生令讨厌的蜘蛛网;为防止小虫进入灯具,灯具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3。另外在小区中,如果绿化带是大面积的草坪及矮小花卉,那么,全方位扩散型灯具(无反光器)会使人感到不舒服。在选择庭院灯的材料时可选用钢管、铸铝、不锈钢等材料。由于小区灯柱对机械强度要求较低,所以可以考虑更多地采用外型美观,但强度稍差的不锈钢材料。2、光源的选择在道路照明设计中一般采用效率高、寿命长的高压钠灯,然而在小区照明设计中有所不同。由于小区内(主干道、主入口、公共生活区除外)要求环境的幽静,而冷色光源更易给人静的感觉,所以小区中普遍采用金卤灯来照明,这样可使整个小区富有层次感,同时可为低层住房提供一个柔和的户外环境。另外一般小区道路平均照度在5~10Lx左右,而小区中车辆、人员行进速度都比较缓慢,故小区照明对眩光不做限制,可以采用非截光灯具,同时由于非截光灯具的光不但射到地面,还射到其他工作面(如墙面、树林、建筑物等等)还能起到一定的环境照明效果。从数字上看,小区照明比道路照明要暗得多,其实并非如此,只是道路对亮度均匀性(最低亮度与平均亮度之比)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不低于40%。因为对于快速行驶的车辆而言,明显的亮度变化容易引起视觉错误甚至暂时地失去视觉,造成交通事故。而小区中车辆、人员行进速度都比较缓慢,对住宅小区而言,亮度均匀性的概念没有实际意义。所以住宅小区中一些主出入口、路口、公共区亮度都比较高,而其他地方亮度较低,因此平均亮度较低。3、灯位的布置灯位的布置要与小区的道路规划相一致。由于小区道路的道路情况较为复杂,路口多、分叉多,所以小区照明应有较好的视觉导向作用,一般多采用单侧布置;在道路较宽的住宅小区主干道及出入口位置,可采用双侧布置;在道路交叉的地方和道路产生较大变化处应布置灯位,以发挥灯光对道路的诱导性。另外在进行小区照明设计时应注意避免室外照明对居民室内环境起不良的影响,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灯位离阳台及窗户过近的话,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一点主要是通过选择合理的灯具和恰当的灯位来控制,例如尽量将灯具布置在道路远离住宅楼一侧的绿化带内。在绿化景点处则可以采用庭院灯与适量的草坪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灯光布置。在住宅小区中一般不考虑使用泛光灯来渲染环境,因为它很容易对周围居民造成光污染。照明布置沿道路及绿化相应位置布置,采用节能照明灯具。5.5供暖工程5.5.1设计依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低区)(DBJ41/062—2005)建设单位提供的批准文件及要求。5.5.2设计范围设计范围包括:社区换热站、采暖管网。5.5.3热源本工程采暖热源为市政热力管网,规划设置换热站一处,位于地下室,从换热站引出热力管线接至各单体建筑,负担本小区的采暖负荷。热力管网供回水设计温度为80/60℃,总热负荷均为1506kW。5.5.4热力网设计(1)热网采用枝状布置,管材为无缝钢管。(2)热力管网埋设方式:采暖管线于地下车库架空敷设,保温材料选用带铝箔的离心玻璃棉管壳,外加0.5mm厚的镀锌铁皮做保护层。(3)采暖外网的布置及管网的走向,尽量将相同采暖使用时间及相近建筑物布置在一个分区内。这样同一个供热外网系统供热时间比较统一,供热距离近,可根据需要控制使用时间,有效节约能源,减少运行费用。同时,每个独立建筑物采暖入口处应设置供回水温度计、压力表、热计量表、压力平衡阀以及关断阀,显示热网不同位置各种参数,随时掌握供热状况,有效调节管网运行,进行供热计量。独立建筑物采暖入口处阀门尽量安装在室内便于操作地方。5.6燃气工程(1)接入方式天然气管道从市政主干供气管线引接,可满足小区居民的用气需求。(2)计量天然气管网在入户楼梯口处设置分户计量装置,且安装施工要确保质量,以防事故发生。5.7绿化工程1、绿化原则绿化布局强调区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充分融合,相互渗透。区内各建筑围合的院落设有门前庭院绿地,形成了主次分明的小区绿化系统。绿化规划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理念,体现小区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间的依依亲情。本项目的绿化规划充分利用和保护场地原有的树木,绿化布置时,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以及主轴、次轴、对景、疏密对比等一系列手法,设计出富有特色的绿化环境。绿化系统由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宅间绿化等组成,通过步行系统组织在一起,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道路绿化采取配植方式,植物选择搭配多样化,以不同的行道树、花灌木、绿篱、植被、草坪组合不同的绿色景观,加强识别性,以不断变化的景观效果使居民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情趣。建议树种香樟树。2、绿化布置场地四周均退红线满足防护绿地规划宽度要求。小区入口设入口花园,设中心绿地,沿小区内道路的两侧及在楼与楼之间布置绿地。顺透空围墙布置隔离绿化带,东北角有市政公共绿化广场,小区绿地和区外周边道路绿化带遥相呼应,使内外景观互相交融,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力争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空间。

第六章节能与节水能源和水资源是社会生产你发展的基础,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现在我国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很低,消耗指标很高,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潜力极大,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建设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以达到最少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6.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3)《节约用电管理办法》(4)《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5)《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6)《节能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2008)(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8)《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第40号)(9)《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10)《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号)6.2节能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和行业节能规范,做到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能源;(2)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3)总图布置等设计力求使物质能源立项边界、合理、减少运输流程发展;(4)合理选择和利用资源(5)设置能源检测仪表,加强对能源的计量和管理。6.3节能、节水措施6.3.1节能措施(1)采用节能型技术、新工艺机电设备,不选用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2)能源供电、供热供水部门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减少输送距离,减少能耗。供电采用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3)建筑布置应注意形体齐整,减少外围热损失,根据地域气候条件,尽量采用自然采光与通风,不过分依赖空气调节与机械通风。根据热工计算,配置选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与门窗热阻,减少外围热损失,设计好屋面保温隔热层,减少能耗。(4)尽可能利用太阳能用作住宅热水加热,节能效果明显。(5)选用节能型变压器、节能电器,采用节能灯具,并采用低能耗镇流器,合理选定各房间照明度和灯具安装高度,节约用电。(6)路灯采用声控、光控、自控,计量分拣、分户等措施,有效减少电能、热能、水能消耗。(7)应制定严格的维护计划,认真进行灯具等照明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提高利用率。6.3.2节水措施(1)合理利用市政管道余压采用分区给水方式(2)选用质量高、密闭性能好的阀门,选择质量好的开关、管材,以减少水资源流失;(3)供水系统采用防渗、防漏措施,杜绝水量流失。巩义市北山口镇青龙山花园(东风社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7.1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7.1.1环境影响范围与影响因素本项目对周边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就社会环境而言,主要影响参数为周边的土地资源、建筑物、人文景观等;生活环境影响参数为指关系到校区及周围居民生活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中的主要影响参数为水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与污水排放处理情况等。根据本项目的性质、内容及规模,首先识别出工程实施后对区域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体现项目施工过程和投入使用后两个阶段中。对于本项目而言,需要从空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固体废弃物四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详见表7.1-1。表7.1-1环境影响矩阵分析表环境项目工程活动影响因子工程阶段建设期运营期空气环境施工作业扬尘■绿化工程景观、减少污染○□声环境施工作业施工机械噪声■空调系统、供排水系统噪声设备噪声●▲水环境施工作业施工排水▲日常工作生活排水、综合排水▲固体废弃物施工作业建材垃圾▲日常工作生活垃圾、综合垃圾▲注:□为严重正影响、○为中等正影响、△为轻度正影响■为严重负影响、●为中等负影响、▲为轻度负影响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建设期的扬尘、噪声和建材垃圾。7.1.2对环境空气影响的分析和评价(1)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7.1-2。表7.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污染物浓度限值(mg/m3)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TSP0.200.30—SO20.060.150.50CO—4.0010.00NO20.080.120.24(2)空气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建设期的主要空气污染来自于土建工程施工引起的扬尘污染。场地平整、掘土、地基深层处理及土石方、建筑材料运输等建筑施工行为的扬尘产生情况一般是每个建筑活动月、每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排放扬尘1.2吨,工程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主要对沿途30米范围内空气产生影响,并且成线性污染,路边的TSP浓度可达10毫克/立方米,远远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此,扬尘和粉尘将是影响本项目建设期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本项目投入使用后会产生汽车尾气和厨房油烟,采取一定措施后,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7.1.3环境噪声影响的分析和评价(1)噪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属于城中村改造社区的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其施工期噪音应遵循GB12523-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标准。而运营期的声环境《工业企业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表7.1-2噪声排放标准标准名称标准号执行标准项目标准值类别限值单位《工业企业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等效声级LAeq昼间55dB(A)夜间4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等效声级LAeq昼间70dB(A)夜间55(2)噪声影响分析本项目的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部分评价内容。项目施工期噪声污染来源于自卸式运输车辆、平地机、升降机等施工机械产生的机械噪声,施工机械的噪声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强度高,其瞬时噪声值可达89-120分贝,这些突发态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达到严重负影响程度。本项目投入使用后,经过建筑墙体隔音及绿化带消音之后,对外部影响较轻;此外还有空调、供排水系统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该部份噪音规模不大,加之绿化带的消音作用,其影响程度较轻。7.1.4对水环境影响的分析和评价(1)水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日常工作中的污水排放,根据巩义市城市污水排放使用有关标准,项目废水排放浓度限值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标准。表7.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标准名称标准号执行标准项目标准值类别限值单位《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pH6~9无量纲COD500mg/LBOD5300SS400氨氮/(2)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水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建筑范围内地面水域及功能、工程的施工方案、生活服务区的位置及规模、本项目地表适流方位及现有水污染排放源的调查,取样测试有害成分含量,决定排出污水是否处理,并提出处理措施或建议。在本项目施工期间,主要发生施工排水和生活排水,由于项目所在地没有临近的水源和流经的地面水域,且该区域施工排水设施比较完善,故而施工期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在运营期间,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排放和综合排水,集中处理后会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7.1.5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和评价在项目建设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在项目运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7.2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本项目的建设期和运营期将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以下措施加以控制。7.2.1空气环境保护措施(1)建设期:根据巩义市城市房屋开发和建设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建设施工期间采取如下扬尘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周边设置高度在1.8米以上的围档;土堆、料堆进行遮盖或喷洒覆盖剂;建筑垃圾的堆放不超出场地围档范围,施工场地不堆放生活垃圾;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进行遮盖,防止撒漏,尽可能减少运输中产生的扬尘。(2)运营期: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要配备通风橱、超净工作台;放射性废气排放时应确保不污染周围空气,否则应做净化处理。7.2.2水环境保护措施(1)建设期: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水环境进行实施监控和保护,对施工填、挖方时堆积的扬土、扬尘等影响水土环境的施工废料及时进行简易的绿化措施,以保持水土状况和绿化环境。(2)运营期: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一方面是做到雨污分流,雨水通过管线排至污水管中;另一方面是所有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7.2.3声环境保护措施(1)建设期:本建设项目的施工是露天施工,具有流动性和间歇性较强的特点,施工过程中优先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严禁使用明显老化或拟淘汰的设备,同时,对各施工环节中噪声较强的设备采取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措施,建设临时隔声屏障以达到降噪效果。对不同阶段的施工噪声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规定标准,将施工噪音对周围敏感点产生的干扰降至最低。(2)运营期:通风、空调系统制冷机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对电机、水泵、风机等设备采取隔声、吸声、减振降噪措施,对噪声较大环节建设隔声机房。在运营期,将按时组织设备维护保养,检查噪音源,将设备噪音控制在最低水平。7.2.4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1)建设期:在项目建设期,及时处理和清运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防止污染地下水源;严禁焚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空气;设立达标卫生设施,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2)运营期:无毒废物按垃圾处理;能够自然降解的有毒废物,集中深埋处理;不能自然降解的有毒废物,集中到焚化炉焚烧处理;放射性固体废物,先集中在专用的废物桶内,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放置、焚化等方法处理。7.2.5环境保护设施与投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的建设严格做到“三同时”,将环境保护措施的费用列入工程概算。(1)环境保护设施在室外配套工程建设中,结合规划,重点规划设计并建设环保设施,如化粪池、雨污管井、生活垃圾收集点等等。同时,将绿化与噪音消除、净化空气等环保措施结合起来,通过生态的方式消除噪音,达到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绿化景观规划主要是结合周围景观设计,在建筑物两侧布置广场和绿地,树木栽植注意多样性及高低、疏密合理搭配。(2)环境保护投资项目投资估算中都有专项资金投资于环保配套工程,在整个项目的环保投资42.5万元中,包含了建设阶段围墙、运输车遮盖、雨污分流的管网以及绿化等措施投资费用等,这些方面都可以降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7.3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评价总之,项目的建设将完全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等国家相关标准来指导建设工作和日常运营。项目建设期污染属短期行为,待施工结束后即可消除。在此期间,将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轻扬尘的产生,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在隔离体上辅以吸声材料,降低噪音;项目建成运营期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各项污染经采取适当措施治理后,均可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要求。由于项目属于非生产性项目,除一般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外,其他化学试验物和废弃物都会集中管理和处理,不产生其他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因此,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通过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可以保证较好的环境质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8.1建设项目建劳动安全卫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国家劳动部第3号令)规定,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扩建和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