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书_第1页
本溪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书_第2页
本溪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书_第3页
本溪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书_第4页
本溪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申请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目录TOC\o"1-2"\h\z\u第一部分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31.1项目背景 3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1.3项目发展概况、 101.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1第二部分市场预测分析与销售方案 112.1市场调查及现状 112.2产品供需预测 122.3价格预测 122.4竞争力分析 132.5市场风险分析 13第三部分建设条件分析 143.1资源可利用量 143.2资源赋存条件 143.3资源开发价值 163.4建设区域的自然状况分析 17第四部分项目建设方案 174.1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 174.2建设规模及内容 184.3技术方案 204.4原材料供应 364.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6第五部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75.1投资概算 375.2资金来源 435.3资金筹措途径 43第六部分环境影响评价 446.1环境现状调查 446.2环境影响评价 44第七部分财务评价 457.1基础数据与参数 457.2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457.3盈利能力分析 46第八部分经济效益分析及社会效益评价 468.1效益分析 468.2社会效益评价 52第九部分项目组织和管理 529.1项目组织 529.2项目管理与政策支持 54第十部分结论与建议 56附表: 58第一部分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本溪满族自治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1.2项目承办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局1.1.3项目主管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1.1.4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本溪满族自治县十一个乡镇、观音阁街道办事处、农牧场及十个国有林场。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研究工作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局法人代表:孟庆伟联系电话:68202771.1.6项目建设原则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统一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原则;政府重视、全民参与、共同致富原则;长、中、短结合,有计划分步实施原则。1.1.7项目建设的政策依据1.1.7.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林业的若干问题的决定》1.1.7.2《辽宁省关于集体林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1.1.7.3本溪满族自治县《关于建设辽东农业特产县,加快实施农民小康工程的意见》1.1.7.4《本溪市以林抵贷管理办法》1.1.7.5《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1.7.6本溪市《关于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1.1.81.1.8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海拔范围120米—1310米,海拔超过800米的高峰406座,受从东到西自中部横贯全境的千山余脉和太子河谷断裂带的影响,形成了境内自北向南的低山—河谷—中高山—低山丘陵的起伏地貌。总面积3344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有满、汉、蒙、回等16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65%,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本溪满族自治县。全县有耕地30万亩,农业人口19.2万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5亩。全县下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98个行政村。本溪满族自治县区位优越,沈丹高速公路横贯全县,沈丹、溪田铁路在县境内站点12处。县城小市距本溪市40公里,距沈阳100公里,距大连港340公里。1.1.8“十五”以来,本溪满族自治县坚持“一主三化”发展战略,提出了“突出工业、强化农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打造“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农业特产县”的发展目标,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加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林地经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县GDP实现41.85亿元,同比增长15.6%,是“九五”末的1.85倍,年均递增13%。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15%,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九五”末增长1倍,年均递增17.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325元,同比增长9%,其中农民来至于林业的收入2465元,占总收入的57%。据省财政厅统计,我县2005年度在全省44个县(市)中,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在第十位,地方税收排在第十四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在第十七位。1.1.8本溪满族自治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结构合理,是全省九个有林重点县之一,通过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我县现有活立木总蓄积量1805万立方米,年生长量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6.8%;盛产常见名贵中药材300多种,年产量5000吨,主要品种有人参、辽细辛、辽五味、刺五加等;境内林木葱茏,盛产红松、山核桃、榛子等干坚果,是全国示范性红松良种基地;盛产山野菜150多种,是东北地区山野菜的主要产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中国林蛙的主产区。充足的森林后备资源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1.9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县人均耕地仅1.3亩,要通过耕地致富是很难的。全县林地人均20余亩,是耕地的10余倍。因此,全县农民致富的潜力在“八山”,希望也在“八山”。“五个一”工程建设正是基于我县实际状况而提出来的。我国《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中指出“新时期的林业建设,一方面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把改善生态放在林业建设的首位,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林业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为生态建设进一步创造条件。”体现了两大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也体现了新时期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也为“五个一”工程建设提出了要求。辽宁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相关产业链条受到很大影响,为摆脱“天保”工程的困境,我省率先在本县实施了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6年底已经基本结束,全县农民都分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致富基地,他们发展林业产业的创富积极性空前高涨。“五个一”工程也正是基于此现状应运而生了。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1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建设的必要性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代林业是一项兼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产业和公益事业,保证三大效益的统一是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达到既保护生态,又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本溪满族自治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项目建设正是这三大效益的结合点,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进现代科技,发动社会力量等手段,以工程建设为载体,最终达到“兴林富民”的目的。1.2.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决定》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摆脱因天然林禁伐后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和就业压力,要使林业复苏,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真正做到“不砍树也能富”,把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增加林区经济收入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林业产业“五个一”工程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2.1.2发展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农村的各项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展开,我县地处辽东山区,人均耕地不足1.5亩,人均林地却高达近20亩,80%的农民其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林业,农民收入中有57%来自于林业。“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现实,决定发展林业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为全县20万农民拓宽致富渠路,发展林业产业“五个一”工程是实现我县农民“生活富裕”的必由之路。1.2.1.3发展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是谋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谋求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一直是我县县委、县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内容之一,因此,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发展林业产业已成为政府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点。林业产业的产品均为森林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逐渐深入人心,市场对山地药材、干坚果、山野菜等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是辽东地区盛产的林下参、辽细辛、辽五味、刺五加、红松籽、榛子、山核桃、板栗、刺龙芽、大叶芹、林蛙、鹿、山鸡、野猪等都备受市场青睐,有的品种还漂洋过海,受到国际市场的追捧,这些都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我县目前的林业产业项目比较分散、开发程度低、发展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未来一段时间必须大力发展各项林业产业,增加林业产业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占领市场。1.2.1.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的发展带来发展契机。林改以后,大部分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山林,营林积极性普遍提高,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逐渐升温,这为我县开展“五个一工程”创造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002年以来,为了应对天然林禁伐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县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八山”资源,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干坚果经济林、林地药材、山野菜、林蛙等产业,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林地经济的发展;各乡镇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林农免费提供苗木、技术等措施,鼓励其发展林地经济。到“十五”末期,共发展速生丰产林72万亩,发展干果经济林32万亩,林地药材27万亩,山野菜(人工管护)26万亩,林蛙放养面积70万亩。上述产业的发展,为该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县林地经济不断发展,林业产业经营技术不断成熟。形成一系列可行的经营模式,例如:速生丰产林精细化管理模式;红松、刺龙芽混交模式;红松、落叶松混交模式;红松、草本山野菜间作模式;红松嫁接模式;天然林、人工林冠下发展林下参模式;天然林、人工林冠下发展大叶芹、刺五加模式;红松中龄林截干增产经营模式;刺龙芽反季节水生模式;大叶芹反季节栽培模式;辽细辛冠下床式栽培模式;核桃冠下大叶芹模式等。涌现了一大批致富典型和农民企业家。这些成功的范例,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发展思路。我县林业战线科技人员408多人,拥有技术员职称137人,助理工程师159人,工程师98人,高级职称14人,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这些优秀人才分布于林业产业的各个领域,这为项目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优势;同时,省森林经营、清河城实验林场位于本溪县境内,先进的林业技术试验大都分布在本县境内,最新的科技成果往往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全县区域性产业初见规模,例如清河城林场在干果经济林发展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农牧场、碱厂林场、蓝河地区在发展中药材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国有林场、草河城镇在营造速生丰产林方面也掌握了较高的技术,东片山区、清河城、草河口在林蛙养殖方面也走在全省前列;各地区经过摸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例如小市镇红松嫁接与刺龙芽混交模式,草河掌地区林下大叶芹模式,东部地区林下参模式,东营房地区红松、落叶松、刺龙芽复合经营模式,清河城林下细辛模式,草河口、东营坊地区林蛙半人工养殖模式,小市、连山关地区林地综合立体开发模式,这些模式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思路。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3项目发展概况“十五”期间为了适应天然林禁伐的林业政策,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八山”资源,每年从县财政列支60余万元,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到林业产业项目中,近三年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同时,省林地经济项目也下拨扶持资金,重点对干坚果经济林的榛子园垦覆项目、红松果材兼用林项目进行了资金扶持;各乡镇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无偿提供苗木、技术等方式,鼓励林农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干坚果经济林、林地药材、山野菜、林蛙等产业。上述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县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使林农的经营理念有了进一步转变,逐步由单纯的林木利用向立体经营模式发展。截止“十五”末期,我县已发展速生丰产林72万亩;发展干果经济林32万亩,其中红松果材兼用林面积达29.9万亩,进入结实龄的红松12余万亩;发展林地药材27万亩;发展山野菜(人工管护)26万亩;现已开发利用林蛙放养区70万亩,沟谷680条,梅花鹿放养区0.3万亩。通过发展林地经济而致富的典型比比皆是,农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而意义深远。1.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该项目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明显,是一项利国富民工程,但是,有些农民还没有真正掌握最新的技术;该项目投资较大,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方能解决;该项目建设需要增加一定的采伐限额,主要用在红松上层抚育、冠下造林、林下产业抚育等,经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全县抚育年采伐限额3.5万立方米,“五个一”工程实施后年需采伐限额6.5万立方米,缺口3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会产出大量的产品,需要深加工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技术培训、资金扶持、采伐限额、产品加工等方面给予帮助。第二部分市场预测分析与销售方案2.1市场调查及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纯天然保健食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红松仁、山核桃仁、山野菜、林蛙是纯天然保健食品,它们的保健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目前世界木材需求极为紧张,我国每年进口各种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红松果仁世界年需求量在50万吨左右,而年产量只在20万吨左右。红松生长由于受地域的限制。主产在我国东北、朝鲜和俄罗斯,俄罗斯年产12万吨左右,我国年产量不足6万吨,其他国家2万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山核桃世界年需求量150多万吨,而年产量80万吨,我国年产量20万吨,产量世界第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山野菜、林蛙也是国外消费者追逐的热点,市场已多年供不应求。因此,发展该项目有巨大的市场潜力。2.2产品供需预测我国是木材销售大国,市场供不应求;红松果仁、核桃等保健作用高,市场需求量较大;林下参、辽五味、辽细辛等中药材均为地道药材,市场极度缺乏;山野菜大部分是药食两用,深受人们的青睐;林蛙、鹿等均为高级营养保健品,深受人们的追捧,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上述产品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大。2.3价格预测主产品价格木材600—1000元/m3,松籽1.2万元/吨,果仁4万元/吨,核桃0.2万元/吨,核桃仁5万元/吨,林下参(鲜)1.8万/市斤,辽五味80元/市斤,辽细辛40元/市斤。山野菜平均0.8万元/吨,林蛙3000元/公斤。由于全世界产量少,产品市场广阔,呈现长期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市场价格会长期稳定,价格只能上升,不会下降。2.4竞争力分析我县的落叶松、刺槐木质坚硬,广泛用于建筑、能源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松籽系列产品加工起源于我国,基地在吉林省的梅河口市,俄罗斯等红松产地国现在还没有开展松籽加工业,因此果仁系列产品无论在技术和市场占有率方面我国起步早,属独特地位,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林下参、辽五味、山核桃、林蛙和山野菜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极强。2.5市场风险分析以落叶松、刺槐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在市场上的销售风险较小,而且即使市场不好,它还具有生态作用,并且可以进行大径材培育;目前红松果是供不应求的现状,国内外缺口在30万吨左右。由于红松的生长受地域限制,并且达到结实年限在25年左右,一时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市场达到饱和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我们通过采用嫁接的技术可以提前10年左右结实,这样就可以提前占领国内外市场。即使红松果仁销路不好,红松木材还可以创造很高的经济价值;山核桃不仅果仁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果皮还可以加工成商品价值很高的艺术品,山核桃也是优质的木材;林地药材远销日本、美国尤其是我省的地道药材,市场上供不应求;山野菜、林蛙、鹿产品等早已走出国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的客商,近年来也纷纷在我县建加工厂,山野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由此可以见此项目市场风险极小,是个可行的项目。第三部分建设条件分析3.1资源可利用量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属于长白山植物群落,适于落叶松、刺槐等速生丰产林的生长,迹地更新地块每年2万亩左右,这些地块又有50%以上可以发展速生丰产林;我县是红松生长的故乡,适宜红松的发展。天然红松有零星分布,现有红松林大多是解放后营造的,红松人工林总面积29.9万亩,进入结实龄的红松12万亩,尚有10余万亩幼龄红松,可以进行嫁接,红松嫁接有充足的接穗和砧木资源,目前全县还可以栽植红松的地块在150万亩左右;山核桃分布16.5万亩,有15.4万亩可以改造成核桃园,有6万亩核桃园林下可以发展林下参、大叶芹;全县尚有150多万亩林地适宜发展林下参、大叶芹等山野菜;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草丰盛,适于林蛙放养区120多万亩。因此,我县发展该项目的资源可利用量较大。3.2资源赋存条件3.2.1项目关键技术成熟适用性强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在我县已经使用多年,技术成熟,许多农民都已经掌握;红松嫁接引用的关键技术是我省森林经营研究所的技术成果,试验地在我县草河口地区和清河城地区,目前最早嫁接的红松已硕果累累,通过近几年的推广,各乡镇已形成专业的嫁接队伍,技术成熟;红松栽植技术,通过多年完善,同时我们推广的示范园建设工程,使大多数的农民掌握了这一技术,该技术越来越精细;核桃园与林下参、大叶芹混交技术,经我县山区开发办多年研究,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明显;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在我县已经推广多年,技术成熟。3.2.2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较高由于技术成熟,效果明显,其示范作用已经辐射到全县各个乡镇,很多林农和基层干部已经自发组织发展。只要政府正确引导,给予一定的经营政策,项目再有一定的资金扶持,该项目很快就能付诸实施。红松、核桃的经济、生态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林农栽植速生丰产林、红松、改造核桃园、发展林蛙、鹿等特种动物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且县财政每年还给予一定的补贴,这就更加调动了广大林农造林的积极性。3.2.3产品加工技术和销路通畅我县现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68家,红松果仁加工厂1家,年加工松籽能力500多吨,核桃仁及皮加工厂2家,山野菜加工厂3家,药材深加工企业6家,林产品饮料加工企业3家,林蛙深加工企业2家,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加工技术先进,销路广阔。3.2.4资源载体丰富目前,全县林地400万亩,适于发展速生丰产林的面积40多万亩,适于发展干果经济林的地块80多万亩,适于林地药材的面积150多万亩,适于特种动物养殖的面积120多万亩。可同时发展干果经济林、林地药材的地块70多万亩,可同时适于林地药材、山野菜发展的地块100多万亩,可同时发展速生丰产林、林地药材、山野菜的地块30多万亩,可同时适于干果经济林、林地药材、山野菜、林蛙养殖的地块50多万亩。3.2.5政策保障有力近年来,随着辽宁省天然林禁伐政策的实施,在天然林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本溪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近三年来县政府尽管财力十分困难,但每年从县财政列支60余万元,投入到发展红松栽植、红松嫁接、核桃园改造等项目中,三年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县政府还把发展林地经济列入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考核的重要指标,也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各乡镇也将为该项目的发展出台相应的政策。3.3资源开发价值通过栽植速生丰产林、干果经济林可以增加有林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发展果材林复合经营还能充分利用资源,做到了“上有果,中有材,下有菜”的立体经营模式,发展林下参、大叶芹、特种动物养殖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增加林地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和效益,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3.4建设区域的自然状况分析本溪满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7.7℃,≥10℃的年均积温3024℃,年均日照总时数2411小时,无霜期120— 辽宁的三大水系之一,太子河发源于此,境内五条主要河流全长273.5公里,流域面积3550平方公里,水源充足,现有大型水库1座,中小型水库12座;境内风景优美,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结构合理,我县是辽宁省的天然绿色屏障,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发展林业产业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第四部分项目建设方案4.1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4.1.1项目建设地区的特点: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属于长白山植物群落,适宜速生丰产林、干果经济林、林地药材、山野菜、特种动物养殖项目的发展。4.1.2建设范围:草河城镇、草河掌镇、清河城镇、东营坊乡等十一个乡镇、一个农牧场、一个街道办事处、十个国有林场。4.2建设规模及内容4.2.1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844800万元,年均收益119454万元,年均投入9687万元,带动8万个就业岗位。本项目到2015年共建设速生丰产林、干坚果经济林、林地药材、山野菜、特种动物驯养繁育各100万亩。将使本溪满族自治县在400万亩的林地上,实现立体地、更高的林地利用价值。4.2.2本溪满族自治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建设,以现代林业经营理念为指导,采取科学手段,结合各项新技术,拟到2015年底(“十二五”期末),发展以下产业项目:4.2.2.1发展以日本落叶松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通过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迹地更新、刺槐改造、低产林改造等项措施,到2015年发展面积累计超100万亩。2005年以前速生丰产林面积已达72.1万亩,计划2006-2010年完成16.2万亩,2011-2015年完成15万亩以上。具体规划详见附表一4.2.2.2发展以红松为主的干坚果经济林工程建设,通过红松新植、冠下造林及嫁接;核桃园改造与新植;榛子垦覆与新植等措施,到2015年发展面积累计达100万亩。2005年前已发展红松29.83万亩,计划发展红松新植18.11万亩,冠下造林23.94万亩;全县可进行核桃园改造的地块累计16.5万亩,2005年前已改造1.11万亩,计划再改造15.39万亩;可垦覆的野生榛子累计10.13万亩,2005年前已垦覆完成1.83万亩,计划再垦覆完成8.3万亩;可供发展板栗园的地块1.86万亩,2005年前已建板栗园0.6万亩,计划再发展板栗园1.261万亩。具体规划详见附表二。4.2.2.3发展以林下参为主的林地药材工程建设,通过人工栽植及人为保护、诱导常见三十多种野生药材等措施,到2015年发展面积累计达100万亩。2005年前已发展林地药材27.4万亩,而野生资源分布多达150万亩,2006年又发展了4.95万亩,计划2007-2015年人工新植38万亩,野生资源保护32万亩。具体规划详见附表三4.2.2.4发展以刺龙芽、刺五加、大叶芹等为主的山野菜工程建设,通过划分山野菜保护区对野生山野菜进行管护,实行有计划生产,或通过人工栽(种)植、诱导等方式,到2015年发展面积累计达100万亩。2005年前已发展山野菜26万亩。计划通过人工新植完成山野菜面积39万亩,天然保护完成35万亩。具体规划详见附表四。4.2.2.从2007年—2015年,在原有林蛙核心放养区70万亩、梅花鹿放养区0.5万亩的基础上,选择自然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的乡镇,再继续拓展林蛙放养区50万亩,梅花鹿放养区0.5万亩。使野生动物驯养农户增加620户。4.3技术方案4.3.1速生丰产林4.3.1.1造林技术⑴树种选择:根据本县自然条件特点和造林目的,以适地适树为原则,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规划的造林树种选择为日本落叶松和刺槐两个树种。⑵整地:通过整地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为苗木成活和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整地时间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季提前进行为好,与不整地直接造林相比,平均造林成活率能提高20%以上。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50×50×30cm。⑶种苗和栽植:选用良种壮苗,根据墒情适时栽植,大力推广浸浆造林和使用苗木保湿剂等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实施春、秋两季造林,并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所谓“三埋两踩一提苗”:即用镐刨开以整好的坑,深度超过苗的主根长,将苗放入坑中心,先回埋2/3的土,然后轻轻提一下苗,使苗根系舒展,之后踩实,再将剩余的土回埋至坑中,再踩实,最后覆上一层浮土,以防止水分蒸发或表皮干燥后龟裂。埋土深度最终达到根颈以上约2厘米处即可,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活率。⑷栽植密度及混交比例:营造落叶松或刺槐纯林初植密度为:株行距1.5m~2m×1.5大力营造混交林,以充分利用光、热和地力,提高生物质积累,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有效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建议营造红、落混交林,混交比例为2:1。⑸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成活率要达到85%以上。在整个造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进行。根据规划的造林地块,做好施工设计,提前进行整地。在同一造林地块上要用同等级合格苗木造林。造林后要连续幼抚3年,每年对造林地块进行检查验收,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的各造林地块资料,转入技术档案。上述各项造林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均要按照《辽宁省造林技术规程》和《辽宁省造林典型设计》中规定的技术措施标准执行。4.3.1.2营林技术⑴落叶松林抚育依据培育目标、初植密度、立地条件及保存率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抚育强度。第一次透光抚育适宜保留株数为100-130株/亩,第二次抚育间伐适宜保留株数为60-90株/亩,以下层抚育法为主,保留木分布要均匀。⑵刺槐林抚育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和市场需要确定培育目标,一般在栽植三年后需平茬一次,平茬在树液停止流动的季节进行。之后根据林木分化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抚育,抚育强度以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和培育无节良材为主。4.3.2干坚果经济林4.3.2.1红松新植⑴造林地的选择:选择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土壤湿润肥沃,土层较厚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为宜。⑵整地:在秋季土壤封冻之前或春季造林前完成,穴状整地,整地深度为30cm,坑盘长、宽各40cm。整地前,按计划沿等高线方向放线定点。坑内土壤要松整到位,同时捡出树根和石块,放于坑下做好拦水埂,⑶选苗:选择地上部分生长健全,主茎通直粗壮,根系发育良好,主根不弯曲,侧根发达,顶芽坚实、饱满、完整,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的一级苗上山造林。做好苗木分级,不合格苗不准上山。⑷栽植:在春季造林,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操作要求进行栽植。开穴直径30cm,穴深超过苗木主根长5cm左右,栽苗要扶正,根系舒展,先填表土至坑深三分之二,轻提苗木后踩实,覆底土,再踩实,最后覆一层虚土,埋土深度高出苗木原根际土印1~2cm,做好拦水盘。栽植前要做好苗木的运输和假植工作,防止风吹日晒,要随起、随运、随假植、随栽,确保成活。⑸林冠下造林的地块:要选择在立地条件良好、坡度在30度以下的天然阔叶林中进行更新。先全面清理场地,清除下层灌木、藤本植物及胸径5厘米以下的非目的树种,伐除枯立木、风倒木、病腐木、过熟木。采伐蓄积强度不超过15%,株数强度不超过30%,郁闭度下降不超过0.2。然后按照上述栽植红松的方法进行造林,株行距2×3米,亩栽植株数不少于110株。⑹造林后每年的6~7月份幼抚1至2次,连续幼抚5年。当树龄达到13~15年时,需进行间伐抚育,以后抚育间隔期为6~8年。间伐木选择采用“五级分木法”,必须以“留优去劣、砍小留大、密间稀留”的原则进行抚育,遭受病虫害的和枯立木应首先作为间伐对象。抚育间伐采伐强度以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上的规定执行。⑺冠下更新红松的地块,在造林8年后,树龄达到12年以上,亩保留株数60株以上的,可分2-3次伐除上层林木。首次砍伐胸径在20cm以上的阔叶林木,对红松分布少的地方,要保留阔叶目的幼树。首次上层抚育的蓄积间伐强度不得超过50%。抚育间隔期为6-8年。当林内的阔叶幼树与红松出现竞争,林内灌杂木的生长对红松起抑制作用时,进行二次采伐。伐除首次采伐保留的阔叶树,同时清除灌木,对红松分布不均的地段适当保留目的阔叶幼树,可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4.3.2.2红松⑴接穗的采集与贮藏接穗采集时间在早春3月上中旬,当树液未开始流动时,选择在树龄20年生以上,稳产、高产的优良母树上进行采集。要选择树冠中上部的外围枝条,每个枝条要带2~3轮侧枝,整枝保管。枝条采集后,按优树编号定量捆成小捆,运到冷冻窖进行窖藏,窖藏时接穗上要压好事先准备的冰块,保证窖中温度在0℃⑵准备好嫁接用的包扎塑料条、单面刀片、剪子等用具。⑶嫁接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后,新生叶长度达到整叶长的一半时进行嫁接。⑷选择适宜的砧木:红松树高40~150厘米的幼树可以做砧木进行嫁接。嫁接后红松的适宜密度为70株/亩左右。⑸嫁接方法:采用顶芽劈接法削接穗:接穗选择要与砧木主枝顶端粗度相当,摘掉所有针叶,用单面刀片从芽的基部靠上2—5mm处削成双面楔形,要求一面宽一面窄。削砧木:先用单面刀片将砧木顶芽于基部平头切下,然后视接穗长度,从中间向下直切2cm左右的缝。绑扎:把接穗插入砧木缝口中,宽面的韧皮部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要对齐,然后用塑料条绑扎紧。⑹接后管理要按时解除包扎条,一般在嫁接4个月后,接穗与砧木完全愈合时解除即可。实践中观察顶芽劈接法效果显著,成活率较高。4.3.2.3核桃园改造⑴疏伐:先清场,对核桃树树龄在10—35年,每公顷750株以上,集中连片、分布较均匀的,可采取抚育措施伐除非核桃树种,个别稀疏位置保留其它中小径目的树种,单块林间空地、天窗不大于10平方米;核桃树树龄10—35年,每公顷500—750株或750株以上,且分布不均匀的地段,可因地制宜采取抚育措施伐除影响核桃树生长的非目的树种,无核桃树种地段不作业。每亩适宜保留株数见下表。核桃楸果材兼用林适宜密度表单位:株/公顷平均直径(cm)保留株数平均直径(cm)保留株数8120018460109002040712700223601460024及以上30016527疏伐后,在树液停止流动的季节,要对树体进行修枝,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⑵日常管理为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产量,应进行科学施肥:在春季,选择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或农家肥为好,每株施1.5kg。也可林下套种绿肥,选择胡枝子、黑麦草等。到6月末做好抗旱保墒工作,割绿肥,覆盖于山核桃树木根部。加强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的管护工作,及时防治病虫害。⑶此次规划中以发展山核桃果材兼用林项目以核桃园改造为主,故山核桃新植技术措施(略)。4.3.2.4平榛子垦覆⑴榛子垦覆园的建立:选择盖度在80%以上,集中连片的阳坡、半阳坡的榛林。根据山形、道路、沟塘等自然条件,划分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2亩左右,小区与小区之间留0.8-1米的作业道。⑵清理林地、做好除杂工作。伐除榛树以外的全部非目的树种。调整榛林密度:根据榛子树的生长与结果习性,对2年生榛林采取株丛倒茬,即隔株平茬办法,以实现榛子林单位面积产量不出现空收年。对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年龄的榛林进行科学疏枝,一般本地区2年生的每平方米保留15-20株左右;3年生榛子林每平方米保留10—15株,3年生以上的要进行全部平茬,该项作业应在树液停止流动时到3月末之前完成。⑶合理施肥:一般在5月下旬施N肥,以促进新梢生长和子房膨大。7月中旬施P肥,促进果实成熟及新稍木质化程度和新根的生长,增加束缚水,提高榛树冬季抗寒、抗旱能力。施肥方法:用施肥器在株丛基部呈环状布点施肥,施肥量视株丛大小而定,一般施50—100g/株丛。⑷防止霜冻:榛树发芽较早,雌花一般4月上旬开花,此时如遇0℃防治措施:①春季对榛林喷水或灌溉1—2次,以降低土温延迟萌芽和开花时间,可预防或减轻霜冻的危害程度。②春季开花期经常听天气预报,一旦有霜冻,要及时做好准备,在榛林内薰烟。⑸病虫害防治:危害榛子树的病虫害有20多种。其中以榛实象甲、榛瘿蜂白粉病危害较重。一般在开花前后(避开花期)喷生物制剂进行防治。⑹适时采收:根据不同的气温及地理条件,当榛果总苞带腰及果实变成黄褐色时开始采收。采收次序应该遵守:先阳坡后阴坡、先株丛上后株丛下再内堂的顺序,进行合理采收,以保证榛果的成熟度。采后及时脱粒晾晒或进行机械烘干,确保榛果的质量。4.3.3山地药材4.3.3.1林下参⑴选地:以柞树、椴树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为好。树龄20年生以上,树高10m以上,林向整齐,郁闭度在0.6-0.8之间;土壤要求地下水位较低、不内涝,肥沃而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一般多选用壤土和砂质壤土,土壤PH值5.6-6.5;坡度以5-15℃的缓坡地为宜,超过25⑵清场:将林内的灌木及杂草全部清除场外,注意根茬要与地面平,不破坏土层。⑶种子:种子来源于本地区产的地道人参品种。选用上一年生产的成熟饱满、无病菌、无虫蚀的优质种子。⑷播种:春播时间宜早,土壤化冻后既可播种。秋播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水籽,10月中旬至结冻前播催芽籽。播种方法以穴播为好,其次条播。穴播时用耙子将地面树叶杂草搂出,按10×20cm或20×20cm穴距横山刨穴,穴深4-5cm,穴底要平,每穴放3-5粒种子,覆土5-6cm,镇压后再覆落叶,落叶厚以盖住地面为准。条播按20cm行距横山开沟,沟深4-5cm,然后播种,间距8-10cm播1粒种子,其它同穴播。播种量每亩播种2kg⑸管理:实施常年封山看护,严禁人畜进入及割柴、放牧、等人为活动;种植林下参前3年,要在每年春季土壤解冻前,将堆积的树叶用耙子搂出,以利出苗整齐;种植前2年不必除草,但在第3年开始,于每年7月末要进行一次除草;在雨季要注意排水,挖好排水沟,疏通水道;林下参生长到5年后,需要增加光照,及时调整林分郁闭度,对郁闭度过大的地方,在冬季进行树冠修枝,调整郁闭度在0.6左右,清除干枝树杈;为提高人参产量,8年生以上的林下参在每年5~7月开花结果时,要及时摘花摘蕾,因过多的花蕾会影响参根产量;种植后要建看护房,设专人看护;7月下旬至8月中旬,人参果实由绿色变成鲜红(黄)色时,为采种适期。4.3.3.2辽五味⑴选地:辽五味喜水、喜肥,为浅根系植物,选择土壤肥沃,土层厚度在30-40厘米以上,且排水良好的地块。所选地块必须具备灌溉条件,因辽五味喜水又不耐涝,故不易选择低洼地。⑵整地:整地结合施肥,一般采取“南北挑沟,桔杆回填,底肥施足”的原则。此法有利于通风透光、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⑶栽植:在秋季10月份以后至上冻前或春季4-5月份进行,采取锥形栽培法,重新挖深30厘米,直径40厘米锥形坑,坑底做锥形土堆,将辽五味须根剪成锥形根,坐到土堆上,将根分散开,然后压土踩实,一般亩栽植株数800-1100株。⑷地面灌水、覆盖:栽植完成后浇透水,地表面覆盖稻草或5厘米树叶,可保温、保湿、活化土层,对杂草也有一定的镇压作用,同时稻草或树叶腐烂后,还能改善土壤结构。⑸施肥:辽五味喜水喜肥,首先要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4000公斤,第一、二年在底肥上足的情况下不需再追肥,栽后第三年分两次追肥:第一次在5月下旬,追氮肥每亩15公斤,第二次在7月上旬,每亩追20公斤过磷酸钙。第一次追氮肥可促使整个植株迅速成长,提高营养生长的物质积累。第二次追磷肥可促使果实膨大,防止落果,提高生殖生长的物质积累。其次,要适时灌水。⑹搭架和立架杆:一般采用单臂篱架方式,立柱为水泥柱,规格为7×7厘米,长2.8-3米,埋入地内0.5米,杆距4米,每亩68根,然后用10#铁线平均横拉2-4道,每个主蔓处竖立一根直径2-3厘米高2.5-3米的竹杆或木杆,用绑线将架杆固定在横拉线上,以备藤蔓依附、缠绕。⑺定干和修剪:五味子幼苗在移栽当年的夏季生长旺盛,每株选留3-4个侧蔓枝引蔓上杆,将实生苗主蔓剪掉,当各主蔓枝长到50厘米时打顶尖定干,促使蔓下的枝芽长出短枝,当幼枝长到30厘米时选一条健壮枝不打顶尖做延长主蔓枝,其余副梢在20厘米处打尖,当年只打副梢的尖,延长枝不打尖至立秋。栽植后第二年春剪:在早春树液流动前,将上年的各延长主蔓枝留30厘米长剪掉,各副梢缩至15-20厘米处,没有副梢的也要将延长主蔓枝在距地面50厘米处剪掉,当剪口下新发出的副梢长至20厘米时,选留一条健壮副梢不打尖,做延长枝其余在20厘米处打顶尖,促使主蔓枝粗壮和副梢上的花芽饱满,主蔓枝长至50厘米(含原来的30厘米)时,再次打尖,其余副梢留30厘米打尖使营养集中到主蔓枝和各副梢,这样能提高雌花的数量,使花芽充分成熟饱满。立秋后见尖就打。以促使越冬芽和枝条木质化。地下茎钻出的地生枝和主蔓间长出的基生枝(除非需要培养更新主蔓)一律剪除。田间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田间除草要结合追肥,可结省人工,一般松土、除草一年2-3次,保持田内无杂草。辽五味虫害极少发生,整地时结合施用呋喃丹(每亩8-10公斤),可防地下害虫,辽五味的病害主要有两种,果腐病和叶枯病。4.3.3.3野生资源管护诱导可选择药材野生分布较多的地块,通过人工移栽或补植等措施,扩大林地药材的发展面积。如:对野生五味子、月苋草或串龙骨等野生资源较多的地块,经过人为管护和补植,逐步将其转化成药园,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药材的经济效益,它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措施。4.3.4山野菜4.3.4.1刺龙芽⑴选地:选择土质肥沃、坡度适宜、水源和光照充足的林地。⑵苗木:选用苗木应为正规苗圃生产的一级苗,即:苗高1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侧根数2—3条。⑶清场:根据不同的林地情况,针对灌木过密的林地,需要清除部分上层木及杂草。⑷栽植:刺龙芽移植较易成活。根据不同的林地情况,可按垄进行栽植,株距50厘米,亩栽植株数3000株。穴状栽植,穴的规格为30×30厘米,埋好土踏实。将土埋过根径分界点,根部不可外露。⑸管理:栽植后要适时中耕除草。刺龙芽根系浅,松土时注意不要伤及刺龙芽的根系。栽植初期与周围的杂草争夺养份和水份,一年除草3-4次。水份对刺龙芽的产量有直接影响,有灌溉条件的应在春季萌动后,采芽前10天浇一次透水。⑹病虫害防治:当刺龙芽栽植密度过大时,常造成通风状况不良,林内湿度过大,易发生霜霉病。防治措施可采用合理扩大株间距,增加通风透光。当发现植株发病时可喷500倍百菌清或多菌灵。春季金龟子成虫是刺龙芽的主要害虫,防治措施可在栽培地周围金龟子成虫寄生的树上喷15%乐果或2.5%敌百虫粉剂。4.3.4.2短梗五加⑴选地:刺五加适应性较强,山坡地、疏林地、林缘、阴阳坡、壤土及沙壤土均可进行栽植。⑵清场:将林内的小灌木及杂草全部清除场外,根茬要与地面一平,清除病腐木、浮石等杂物。⑶苗木:在早春将植株周围分蘖的幼苗连根挖出进行分株移植。也可选用扦插苗或压条苗进行栽植。⑷栽植:一般在春季4月下旬定植。栽植时可根据不同的林地情况采用不同的株行距配置。平地定植,株行距0.5m×1m。穴状栽植,穴深25厘米,栽时先埋一半土,浇足水后再埋另一半土并踩实。疏林地或荒山栽植密度可按1m×1m⑸管理:全光下的刺五加产量较低,故在移植后对于荒地、空地要进行适当的遮荫管理。适时进行除草,随时剪除枯枝、衰老枝、病枝及畸形枝,确保树体长势健壮,枝繁叶茂。有条件的适当进行浇水施肥便可。⑹病虫害防治:刺五加病虫害很少发生,偶有蚜虫危害。防治方法: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洒,连续2-3次即可。4.3.4.3大叶芹⑴选地:选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坡度适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林地、林边空地及荒地等。⑵清场:根据不同的林地情况,有的林地内灌木过密,需要清除部分非目的树种、墩头树及其它杂草,以达到大叶芹栽植的合理密度。⑶栽植:采根栽植:大叶芹主根茎在地表浅层,容易挖取。根茎挖出后,连同携带的泥土收集起来。不要把根部附着的泥土去净,以利根芽的成活和持续发育。将丛状根掰成单根,进行人工分根栽植。埋根时可以起床,在畦床面横向开l深8-12厘米小沟,也可以平地挖坑直栽,将原根直立,埋到原根地表根迹,似露非露,用脚踩实即可。株距以10—12厘米为宜。

种子条播:播种时可以起床,床宽100厘米,高5厘米,如条件允许,做畦床前要先施腐熟的猪圈粪,每公顷75000千克,并翻入畦床下20厘米,灌足底水。也可以不起床,进行横山勾沟每隔10厘米条播下种,用细筛覆盖山地土1厘米,轻轻压实即可。大叶芹一般在0.4—0.6郁闭度的林下生长旺盛,且易连片生长,对于空地、撂荒地应架设遮阴网,透光度在50%为好。

⑷管理:大叶芹成活后,应及时除草松土。大叶芹根系浅,除草松土时注意不要伤及根系。可视土壤的干旱程度、肥力情况适当进行浇水、施肥便可。⑸病虫害防治

:大叶芹主要病害为斑枯病,每年6-7月发生,发病时可用500-800倍代森锰锌喷洒防治。7-10天一次,全年3-5次。主要虫害是蚜虫,可用1000倍氧化乐果进行防治。4.3.4.4野生资源管护诱导可在山野菜野生分布较多的地块,通过人工移栽或补植(种)等措施,扩大其发展面积。如:对野生大叶芹、刺龙芽等资源较多的地块,经过人为管护和补植,逐步将其转化成山菜园,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丰富人们的菜篮子,提高山野菜的经济效益,它投资少见效快,部分乡镇已有应用,效果显著。4.3.5半人工养殖林蛙模式4.3.5.1场地的选择⑴森林植被:以阔叶杂木为主,林下植被覆盖度高,杂草丛生,枯枝落叶层厚,土质肥厚湿润,空气湿度大的地方为宜。⑵水源:养蛙场必须有充足而且长年不断的水源,山间溪流或小河流最为适宜,林蛙越冬、繁殖、蝌蚪生长发育均在水中进行,应选沟谷一年四季常流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方。4.3.5.2蛙池的修建⑴产卵池:产卵池要选择背风向阳,阳光充足的地方,每个池的面积以20-50平方米为宜,一般在长10米,宽2-2.5米为宜,水深20-30厘米左右。在池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进出口处均用铁纱网封住水口防止蛙卵外流,一般每平方米的水平面可放5对种蛙。⑵孵化池: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修建成池底为斜面一侧深一侧浅的池子,水深的地方在50厘米左右,浅的在10厘米左右为宜,修建池子的大小开口要根据地形条件和蛙卵数量而定,一般有100万只蝌蚪,需要200平方米的水面。孵化池需将出水口、进水口用铁纱网封住,防止蝌蚪外流。⑶越冬池:越冬池修建在林蛙养殖区内的主河流两侧,保水性强、不漏水的地方,不能选择河流集水线上。修在小流域的中下部位及山脚下。池间的距离应在500米左右,越冬池规格以30×30米或30×40米为宜,水深2.0米以上,冬季要保持1米左右的不冻水层,在池的一侧也设进、出水口,以便引水入池或排洪之用。一般有5万只成蛙需800平方米水面越冬池一个。4.3.5.3林蛙半人工养殖前期管理⑴产卵孵化期的管理将同一时间产的卵块集中放在同一产卵孵化池内,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3~4团卵为宜。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特别注意干旱,防止因水池无水导致蛙卵死亡。注意调节水温,防止低温和天敌为害。蛙卵在8℃以上就可以孵化,而以10~15℃最为适宜。林蛙卵在静水中孵化效果好,所以在注水、排水时,水流不要过急,尽量保持池水平稳。为防止鼠类、鸟类等天敌取食,可在池子周围上30-40厘米⑵蝌蚪期的饲养和管理蝌蚪期的管理是林蛙半人工养殖中最主要的环节。在长达1个月的蝌蚪饲养管理中,必须适时调整饲养密度,保证充足的食物,合理地进行排水、灌水,以及防止天敌捕食蝌蚪。⑶变态期的管理蝌蚪在饲养池经过1个多月的饲养后,开始变态。蝌蚪变态期开始后,要将池边修成缓坡,并在池子四周堆放杂草或秸秆。这样不仅使幼蛙顺利登岸,同时也可为幼蛙遮荫和招引小昆虫,为幼蛙提供食物,保证幼蛙顺利上山。4.4原材料供应项目实施主要原材料是造林地,落叶松、刺槐、红松苗,刺龙芽、大叶芹、林下参种子及红松接穗、砧木等。目前全县种苗基地建设布局合理,各乡镇及国有林场苗圃现有落叶松、红松种苗、刺龙芽苗1500万株,不足部分将通过种苗基地建设圆满完成。林下参种子充足,落叶松、刺槐、红松栽植和红松嫁接也有充足的原材料。另外,我县交通发达,村村通柏油路,产品运输方便,加上通讯发达,电话、网络等通讯设施已进入到各村,通讯、信息便利,为各类苗木订购、调运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完全可以满足项目的需求。4.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5.1项目建设工期:2007年1月—2015年12月4.5.2实施进度安排:4.5.2.1准备阶段:2007年1月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制定方案、资金筹集等。4.5.2.2实施阶段:2007年-2015年,项目全面铺开。4.5.2.3上报验收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4月,检查、验收、总结等。第五部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投资概算“五个一”工程项目总投资844800万元,年均收益119454万元。5.1.1速生丰产林项目项目总投资9360万元,主要以日本落叶松、刺槐新植为主。按每亩营造费用300元计算,31.2万亩×300元/亩=9360万元。5.1.2干坚果经济林项目项目总投资104613万元。主要以红松果材兼用林、榛子园垦覆、核桃园改造、板栗园建设为主。5.1.2.1红松果材兼用林该项目总投资:82520万元(果材林营造+流动资金投入+红松嫁接费用)=17430万元+63000万元+2090万元⑴红松果材兼用林营造投资17430万元①苗木费:420000亩×110株/亩×0.5元/株=2310万元②人工费:15120万元清场费:420000亩×2工日/亩×30元/工日=2520万元栽植费:420000亩×1工日/亩×30元/工日=1260万元整地、定点费:420000亩×2工日/亩×30元/工日=2520万元幼抚费(5年):420000亩×1工日/亩.次×30元/工日×7次=8820万元⑵流动资金投入63000万元计算依据红松进入盛果期结果年限按30年计算,结果后每年每亩地管理费用按50元计算。420000亩×50元/亩.年×30年=63000万元⑶红松嫁接费用:2090万元①接穗费:100000亩×0.3元/穗×70株/亩=210万元②人工费:1880万元嫁接人工费:100000亩×70株/亩×0.4元/株=280万元管理费(解绑缚、剪除砧木主枝、修剪侧枝、幼抚三年等):100000亩×5工日/亩×30元/工日=1500万元看护费:100000亩×4元/亩.年×2年=80万元其他费用(塑料条、刀片、酒精):100000亩×2元/亩=20万元5.1.2.2核桃园改造该项目总投资:14025万元(改造费用+流动资金投入)=1650万元+12375万元⑴核桃园改造人工费1650万元人工费包括(清场费、采伐费、修枝费):每亩平均按100元计算。人工费=16.5万亩×100元/亩=1650万元。⑵流动资金投入12375万元计算依据:核桃园改造后进入盛果期结果年限按15年计算,每年每亩地管理费用按50元计算。16.5万亩×50元/亩.年×15年=12375万元5.1.2.3榛子园垦覆及种苗繁育基地该项目总投资:2114万元(平榛子垦覆+种苗繁育基地)=2000万元+114万元⑴榛子园垦复资及大果榛子资金投入2000万元①整地:40元/亩×10万亩=400万元②清场:20元/亩×10万亩=200万元③病虫害防治:10元/亩×10万亩×3年=300万元④田间管理:20元/亩×10万亩×3年=600万元⑤采收加工:25元/亩×10万亩×2年=500万元⑵种苗圃繁育基地建设114万元①租地:300元/亩×200亩×10年=60万元②苗木:110株×200亩×10元/株=22万元③整地:50元/亩×200亩=1万元④有机肥:5立/亩×50元/立×200亩=5万元⑤病虫害防治:10元/亩×200亩×10年=2万元⑥田间管理:80元/亩×200亩×10年=16万元⑦育苗人工费:150元/亩×200亩=3万元⑧其他费用:5万元5.1.2.4板栗基地该项目总投资:5954.4万元(建园+管理)=3974.4万元+1980万元⑴板栗园建园投资3974.4万元①苗木费:1.8万亩×55株/亩×0.6元/株=59.4万元②栽植费:1.8万亩×1元/株×55株/亩=99万元③农药化肥:1.8万亩×60元/亩×10年=1080万元④嫁接人工费:2736万元接穗:10元/穗×3穗/株×50株/亩×1.8万亩=2700万元嫁接用工费:15元/亩×1.8万亩=27万元物料费:5元/亩×1.8万亩=9万元⑵栗园管理投资1980万元管理人工费:1.8万亩×110元/亩.年×10年=1980万元5.1.3林地药材项目项目总投资29098万元。主要以林下参、辽五味、辽细辛、刺五加及野生资源管护为主。5.1.3.1林下参每亩建设费用440元,林下参总投资14586万元(33.15万亩×440元)。5.1.3.2辽五味每亩建设费用680元,辽五味总投资4488万元(6.6万亩×680元)。5.1.3.2辽细辛每亩建设费用1400元,辽细辛总投资2380万元(1.7万亩×1400元)。5.1.3.2刺五加每亩建设费用550元,刺五加总投资1408万元(2.56万亩×550元)。5.1.3.3野生资源管护每亩建设费用200元,野生资源管护总投资6236万元(31.18万亩×200元)。5.1.4山野菜项目项目总投资27348万元。主要以刺龙芽、大叶芹、刺五加(短梗)、野生资源管护为主。5.1.4.1刺龙芽该项目总投资:4050万元=9万亩×450元/亩=4050万元。每亩需投资450元,具体如下:⑴整地费:每亩5个工日,每个工日35元,需175元/亩。⑵苗木费:每亩用苗444株,每株苗0.2元,需90元/亩。⑶栽植费:每亩2个工日,每个工日35元,需70元/亩。⑷肥料及人工费:每亩2个工日,每个工日35元,需70元/亩。肥料20元/每亩。⑸人工管理、看护费等全年每亩25元。5.1.4.2刺五加(短梗)该项目总投资8100万元=18万亩×450元/亩=8100万元。每亩需投资450元,具体如下:⑴整地费:每亩5个工日,每个工日35元,需175元/亩。⑵苗木费:每亩用苗444株,每株苗0.2元,需90元/亩。⑶栽植费:每亩2个工日,每个工日35元,需70元/亩。⑷肥料及人工费:每亩2个工日,每个工日35元,需70元/亩。肥料20元/每亩。⑸人工管理、看护费等全年每亩25元。5.1.4.3大叶芹该项目总投资3645万元=9万亩×405元/亩=3645万元。每亩需投资450元,具体如下:⑴整地费:每亩5个工日,每个工日30元,需150元/亩。⑵栽植播种费2个工日,每个工日30元,需60/亩。⑶种子费:每亩3斤,每斤40元,需120元/亩。⑷肥料及人工费:每亩2个工日,每个工日30元,需60元/亩。⑸人工管理、看护费等全年每亩15元。5.1.4.4其它品种按亩投资300元计,总需投资1053万元=3.51万亩×300元/亩=1053万元。5.1.4.5野生资源管护按亩投资300元计,总需投资10500万元=35万亩×300元/亩=10500万元。5.1.5野生动物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1934万元,主要以林蛙养殖为主。5.1.5.1林蛙产卵池修建每户需建6个产卵池,可投放种蛙600对。每个产卵池需人工费、铁纱网、塑料投资200元,总计为200元×6个池子×620户=74万元。5.1.5.2孵化池每户需4个,每个池子需人工费、铁丝网、塑料投资500元,总计为500元×4个×620户=124万元。5.1.5.3越冬池每户需700平方米水面,每100平方米池子需投资4000元,总计为700平方米×4000元×620户=1736万元。5.2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844800万元,其中通过农户投工投劳及筹资33792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253440万元,短期收益168960万元,申请上级政策扶持资金84480万元。5.3资金筹措途径5.3.1通过农户投工投劳解决部分资金。5.3.2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部分流动资金。5.3.3通过县财政提供部分项目的资金扶持。5.3.4通过乡镇政府提供部分资金扶持。5.3.5通过市林业发展基金提供部分项目资金扶持。5.3.6通过省林地经济项目解决部分资金。5.3.7通过联户方式取得农村信用社部分短期小额贷款。5.3.8通过市、县科委争取部分项目试验服务资金。5.3.9通过民间专业协会担保基金解决部分流动资金。5.3.10通过亲友拆借解决部分资金。5.3.11通过项目短期收益解决部分生产资金。第六部分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现状调查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东部,东与桓仁满族自治县集安搭界,南与宽甸县接壤,西与本溪为临,北与抚顺毗连,呈“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属于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是冬季较长,夏季短,气温高,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6.3度。年平均相对湿度66%。年平均降水量800多毫升,年平均风速2.2m/S,常年风向为南风和北风。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捷,沈丹高速公路横贯全县,境内3条省级公路与沈大高速公路相连。沈丹、溪田铁路在县境内设站点12处。县城小市距本溪市区40公里,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85公里。通讯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光缆程控,直通海内外。社会经济环境良好。6.2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通过发展速生丰产林、干坚果经济林、山地药材、山野菜、林蛙,对改善环境均有良好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产业项目都是在模拟自然环境下发展的,对环境破坏较小。栽植速生丰产林、干坚果经济林可以增加森林覆被率,利用冠下、空地栽植的林地药材、山野菜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速生丰产林、干坚果经济林林下栽培药材和山野菜,可以实现综合开发。所有项目对生态环境没有污染,并且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好的项目,是完全可行的。第七部分财务评价7.1基础数据与参数7.1.1各种苗木、种子落叶松苗木:0.35元/株;刺槐苗木:0.15元/株;红松苗木:0.5元/株;刺龙芽苗:0.2元/株;刺五加苗木0.2元/株;人参子50元/市斤;林蛙卵5元/胎。7.1.2每亩新植数量栽植株数:落叶松111株/亩、刺槐222株/亩、红松75株/亩、刺龙芽220株/亩、刺五加220株/亩、大叶芹3-5斤/亩、林下参5-10斤/亩。7.1.3人工费清场、栽植、幼抚等人工:30元/工日7.1.4看护费4元/亩.年7.2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7.2.1单位成本7.2.1.1红松栽植:单位成本=(亩固定投资+亩流动资金)÷30年=(375元+1500元)÷30年=62.5元。7.2.1.2红松嫁接:单位成本=(亩固定投资+亩流动资金)÷30年=(272元+1500元)÷30年=59.06元。其它略。7.2.2销售收入估算项目总收益1720000万元。7.3盈利能力分析7.3.1项目收益项目达产后年均收益119454万元。7.3.2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项目总投资×100%=119454÷844800×100%=14%。7.3.3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平均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1+投资总额/达产年净收益=15-1+844800÷119454=21年。第八部分经济效益分析及社会效益评价8.1效益分析8.1.1.1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总计220029万元。⑴木材产量:工程建成后,103.3万亩速生丰产林,可生产木材1033万立方米,按木材综合售价350元/立方米,木材综合生产成本为150元/立方米测算,则木材纯收入206600万元。⑵林副产品:按生产木材1立方米生产林副产品(小杆)25根计算,工程建成后可生产林副产品25825万根,扣除成本按每根0.5元计算,增加经济效益12912.5万元。⑶薪材产量:中、幼龄林抚育每公顷产柴按750公斤计算,年产薪柴量可达5165万公斤,如果每百公斤薪柴售价20.00元,生产成本10.00元计算,则薪材产值1003.3万元,纯收入为516.5万元。8.1.1.2干坚果经济林项目干坚果经济林项目总收入:3323308万元⑴红松果材兼用林建设方面①销售收入估算估算依据盛果期亩保留株数按40株、每株平均产量2.5公斤、每公斤15元计算。此项目30年可实现销售总收入3235500万元,实现年收入107850万元。红松栽植销售收入:619000亩×40株/亩×2.5公斤×15元/公斤×30年=2785500万元红松嫁接销售收入:100000亩×40株/亩×2.5公斤×15元/公斤×30年=450000万元②盈利能力分析总收入=3235500万元总利润收入=(销售收入-生产成本)=3235500万元-82525万元=3152975万元平均年利润=总利润÷经济效益计算年限=3152975万元÷30年=105099万元投资利润率(%)=平均年利润/项目总投资×100%=105099万元÷82525万元×100%=127%⑵榛子园建设方面①平榛子垦覆收入=10.13万亩×80斤/亩×10元/斤×2年=16208万元②种源圃收入200亩×0.15万株/亩×5元/株=150万元③总收入16358万元。总利润收入=总收入-总支出=16358万元-2114万元=14244万元。平均年利润=总利润÷经济效益计算年限=14244万元÷10=1424.4万元。投资利润率(%)=平均年利润/项目总成本×100%=1424.4万元÷2114万元×100%=67.3%⑶山核桃建设方面①效益分析依据当年年产量按50公斤/亩,第2年产量100公斤/亩,第。经济效益计算年限为12年。②产品销售收入2006~2015年核桃产量=∑(山核桃垦复产量+山核桃种植产量=15万亩×135公斤/亩.年×10年=20250万公斤2006~2015年核桃销售收入=∑(山核桃产量×单价)=20250万公斤×2元/公斤=40500万元。③盈利能力分析总利润收入=2006~2015年∑(销售收入-生产成本)=40500万元-14025万元=26475万元平均年利润=总利润÷经济效益计算年限=26475万元÷10年=2647.5万元投资利润率(%)=平均年利润/项目总成本×100%=2647.5万元÷14025万元×100%=18.9%⑷板栗建设方面①板栗园收入=1.86万亩×260公斤/亩×8元/公斤×8年=30950.4万元②盈利能力分析总利润收入=2006~2015年∑(销售收入-生产成本)=30950.4万元-5954.4万元=24996万元平均年利润=总利润÷经济效益计算年限(2015年末)=24996万元÷8年=3124.5万元投资利润率(%)=平均年利润/项目总成本×100%=3124.5万元÷5954.4万元×100%=52.5%8.1.1.3林地药材项目林地药材基地建设项目总收入1049100万元。年可获利润48976.5万元。估算如下:林下参每亩平均收入24000元,辽五味每年每亩平均收入2000元,按十年计算亩收入20000元,辽细辛每亩平均收入20000元,刺五加每亩平均收入22000元,则新植药材总收入1017920万元(林下参795600万元,辽五味132000万元,辽细辛34000万元,刺五加56320万元),野生资源管护每亩每年收入1000元,按十年计算31180万元,总收入1049100万元。8.1.1.4山野菜项目山野菜项目建设项目总收入68700万元,总投入27300万元,总利润41400万元。其中:刺龙芽:共发展9万亩,预计实现收入6750万元,利润2700万元;刺五加:共发展18万亩,预计实现收入16200万元,利润8100万元;大叶芹:共发展9万亩,预计实现收入9000万元,利润5355万元;其它山野菜品种:共发展3.51万亩,预计实现收入1755万元,利润702万元;天然保护山野菜:共计发展35万亩,预计实现收入35000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