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课前名言:漂亮,可能仅仅是物理的堆砌,而美丽才是永恒的存在!【德】马丁.海德格尔生:读,说自己的理解。师:咱们这个年龄如果能理解透彻海德格尔这句话,那就太神奇了,因为这位哲学家讲的是人类最深邃的真理,这句话留着以后再深入理解。一、巧读课题,初识“美丽”。

师:请同学们齐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谁能美丽这个词说一说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生:美丽的花、美丽的心灵、美丽的风景、美丽的校园......师: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丽,面对岁月的洗礼,它们有的黯然失色,有的却可以历久弥新。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生:生再读课题师:我们推测如果一份美丽可以跨越百年,必定能够跨越千年、万年,最后达到一种境界----永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百年的风尘,去领略“玛丽居里夫人”这永恒的美丽!【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入题。名言引发思考,巧妙地利用课题,设置悬念:美丽—遗憾—永恒,一波三折,激发阅读兴趣,挑动阅读期待,引发积极思考,快速进入阅读情境。】二、初读课文,感知“美丽”。出示阅读任务1)、浏览全文,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到带有“美丽”、“极美丽”、“美名”的内容,用笔标注出来。生:读、找、画2)串联“美丽”、“极美丽”、“美名”这三个词,尝试概括文章的大意。生:美丽的居里夫人发现了极美丽的镭,留下了千古不变的美名。师:同学们预习得比较扎实,坚持这个习惯,你必定受益终生。【设计理念:此环节意在“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启示有三:一是细读书;二是抓关键词;三是理思路(文路)。】三、品读语句,深悟“美丽”。师:孩子们人的美丽不仅仅是容貌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在于精神的美丽。文章中出现有大篇美丽的描写,从玛丽居里美丽的初现,到美丽的升华,从美丽的消退,到最后形成这份永恒的美丽,这篇课文无处不美,就是以玛丽居里的美丽为线索,进行推延。师:我们先来认识玛丽居里(出示图片),美吗?生:漂亮、端庄、优雅师:这并不是玛丽居里本人,是曾经扮演过她的演员,我们来看看文中是如何描写她的出示: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生:指名读师:这段文字是玛丽居里在这篇文章中的第一次出场,作家梁衡用工笔细描把她描绘出来。出示:观文笔:梁衡的工笔细描师:你从文字中感受到她的美了吗?生:从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坚定淡泊的神情,大眼睛感受美丽。师:这句话中居里夫人的美可不单调,我们合作读一读。师:她的衣着是——生接读:穿着一袭黑色长裙。她的脸庞是——生接读:白净端庄,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她的眼睛——生接读:微微内陷,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师:一袭黑色长裙。这里的量词“一袭”,相当于哪个量词?

生:一身,一件,一条……

师:为什么作者选用“一袭”呢?生:一身,一件太普通出示:对比一(尊)佛一(个)佛哪个更虔诚?一(席)话一(段)话那个会对你更有启发?师:孩子们语言是靠感觉的,量词也是有感情色彩的。“一袭”用做量词,更能体现玛丽居里夫人的高贵,典雅,端庄的意思,看来作家梁衡在描写人物时的选词很讲究,也看得出作者对居里夫人很崇敬。【设计理念:“一袭”,看似平常却奇俏。抓住看似不起眼的数量词“一袭”,引导学生体会词的色彩意义,进而读出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敏锐学生的语感。】师:其实很多文学作品的人物出场,都有这样类似的一段话,对人物进行工笔细描,我们熟悉的评书中人物出场,就有这一段介绍,叫开脸出示:(评书中的“开脸”)出示:1、评书“开脸”:人物第一次出现时,对其面貌、打扮、身材及所携器物进行集中细描,展示其鲜明的形象。出示2、例子: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眉分八彩,目若朗星,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种神仙气概!出示3、[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场”师:这就是开脸,一出现就让你对人物有很深很深的印象,在回到文中,一起读读这段文字,感受外表美和这坚定淡泊的“气质美”。生:齐读,感悟美丽。【设计理念:观作家文笔,学习感悟梁衡的人物工笔细描的写法。】师:人们常说,美是禁不起时间考验的。人的魅力容颜会慢慢老去,再美的花也有凋谢的时候,可是居里夫人的美却可以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心中。出示句子: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生:齐读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定格”这个词语,“定格”是什么意思?生:“定格”就是一个活的画面,一个动的画面骤然停止,成为一个静止的画面。师:这句话中是指什么成为一个静止的画面?生:美丽、庄重的形象师:孩子们也许此刻你们无法体会,这份定格的美丽!其实在那个时代妇女是无权站到讲台上发布消息的,无权进入科学院的,妇女几乎无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共同坚持努力,带给我们了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美!让我们一起回到当时的科学院去看一看,去感受这份极具震撼力的美!出示:(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一天)那一天: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一起回忆那件事)那一事: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再次认识那个人)那一人: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让我们永远记住那难忘的时刻)那一时: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词,品读重点句,层层深入地解读“美丽”,丰富形象,同时用朗读把自己感受到的形象和情感表现出来。】四、变换角色,辩析“极美丽”。师: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玛丽居里的美丽,如果你知道了这美丽的原因,你会更加喜欢、敬佩她。我们一起看看关于极美丽的描写。出示: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生:指名读师:请大家看“极美丽”这个词,它描述的是什么?

生:镭发出的淡蓝色荧光。

师:你觉得这样的光能算的上是“极美丽”么?

生:算不上。

师:作者为什么非常规地将“极”和“美丽”生硬地组合在一起的。生:思索,不解师:当我读到这句话,我为梁衡的用词感到疑惑,但是这样的独特表达必有原因。【设计理念:“骗”学生读书、“骗”学生思考的。学生真读书、真思考的教学,才是真语文教学。】师: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一个人启发了我。出示:爱因斯坦:任何科学研究,相对与过程来说,结果都是微不足道的!师:而这极美丽是过程还是结果?生:结果。

师:那就让我们追根溯源,一起看看玛丽居里的研究过程。出示: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师:请看阅读任务:1)请同学们默读书中的这段文字,用波浪线画出让你感动的画面和句子。2)假如你就是梁衡,你了解了玛丽居里这样的艰辛过程后,决定用上极美丽,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要用上极美丽这个词语的理由!3)提示:可以从实验的过程、设备、环境、感受交流。 生:读、画、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梁衡1号:你看这句“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的过程是多么的艰辛啊,这不能不让我用上“极美丽”。

梁衡2号:关于实验的艰辛,我也有补充:“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这里的“酸痛”、“疲劳之极”就能说明了。

梁衡3号:还有实验设施的简陋。“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这样简陋的设施能有这样伟大的发现,所以要用“极美丽”。师:是啊,据说这“破棚子”原来是一个停尸棚。你知道“终日”什么意思吗?生:整天师:对呀,什么是“整天”?从……(生:早)到……(生:晚)师:晨曦微露中,居里夫人在……当夕阳收起最后一缕余晖时…….烈日炎炎下,居里夫人仍在……大雪纷飞时,居里夫人依然在……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就包含着这么多的故事,这就是言语的秘密。

梁衡4号:这个实验是极其难的,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可以看出来,这么长的时间才提炼出这么一点的镭,这不容易,所以必须要用“极美丽”。【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以及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作者和教材编者是以无声的文字存在于现场,如何激活它们,真正参与共同对话,形成积极的对话场?本环节设计巧妙地挑起矛盾——“极”和“美丽”怎么拼凑在一起;角色变换,让学生“代”作者“发言”。学生在“化解”矛盾和说服辩驳中,悄然理解了内容,同时领悟到作者遣词造句之妙,得意得言。】师:孩子们,这是大数据时代,我们来读一读这几组数据,出示:大数据时代“无数次的周折”与“一堆废矿渣”“每次二十多公斤”与“连续几小时不停地搅动”“四十多度的高温”与“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十几公斤的废渣”与“百分之一的微量物质”“1898年”到“1902年”“几十吨矿石残渣”与“0.1克镭”........师:在这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实验工作难度大,时间久,工作艰辛,过程复杂。生:也感受到了玛丽居里的执着,坚信,和这0.1克镭的珍贵【设计理念:通过数据对比,进一步感受玛丽居里工作执着与坚持,感受其中的艰辛,难度之大,时间之久,过程复杂,镭的可贵】师: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比我们的圆珠笔的笔尖还要小,这是多么的艰难呀?为了这0.1克的镭居里夫人,她美丽健康的容颜悄悄消退,逐渐眼花耳鸣。但是无谓艰难困苦,无谓烟熏火燎,这样的执著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呀!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让我们充满敬意地来读一读吧。出示:历史从未忘记: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设计理念:概言之,阅读教学是教学生“读”的。具体地说,阅读教学是教学生有思考地读、有情感地读、有心地读。唯此,才能练就阅读能力、启发写作、陶冶情操。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是很好的注脚。】五、紧扣主题,升华“美丽”师: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视这些“美名”如粪土,不值一提;(擦去板书:美名)镭已经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所熟悉,它所发出的淡蓝色荧光已经也不再那么诱人;(擦去极美丽)青春易老,容颜易逝,玛丽居里离开我们百余年。但是居里夫人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是——美丽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力量更是——美丽的。如果现在给“美丽”下个定义,我觉得可以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指名配乐读)配乐出示:美丽美丽是清晨挂在小草叶尖的露珠,美丽是傍晚挂在山头的酒红的夕阳。美丽是居里夫人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淡兰色的荧光,美丽是袁隆平用一生的精力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师: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给“美丽”下下定义。生:畅聊美丽,美丽是......师总结:这种美,再过百年,千年,会消逝吗?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美是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的美丽。师:课下思考1)海德格尔的话。可能要思考一两天,或是一两年,也许是你的一生都要思考的永恒的话题。2)想一想属于自己的永恒又是什么呢,相信同学们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吧!【设计理念:写板书与擦板书,是老师再平常不过的事,把平常事变得巧妙、深刻、意味深长,这就是教学的“行为艺术”。课虽止、思再起,学生能带着问题下课、带着思考回家,这是“教学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好诠释,也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跨越百年的的美丽》课后反思这是第七单元的课文,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体现的科学精神。如何让学生深入领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呢?一、由课题入手,感知“美丽”。

谁能美丽这个词说一说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丽,面对岁月的洗礼,它们有的黯然失色,有的却可以历久弥新。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我们推测如果一份美丽可以跨越百年,必定能够跨越千年、万年,最后达到一种境界----永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百年的风尘,去领略“玛丽居里夫人”这永恒的美丽!浏览全文,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到带有“美丽”、“极美丽”、“美名”的内容,用笔标注出来。串联“美丽”、“极美丽”、“美名”这三个词,尝试概括文章的大意。巧妙地利用课题,设置悬念:美丽—遗憾—永恒,一波三折,激发阅读兴趣,挑动阅读期待,引发积极思考,快速进入阅读情境。“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启示有三:一是细读书;二是抓关键词;三是理思路(文路)。二、渗透学法,深度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我觉得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但是,它是有道理的。这节课在学法上,着力点在于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另外也是继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结合课文,我总结了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另外,在课题中质疑、对词语质疑、对难理解的句子质疑,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质疑的能力。三、删繁就简,开放课堂对于这样一篇长课文,要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的检查预习,显示一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就得舍弃。这一课的字词没有难读的,就把检查生字词这一环节去掉。检查朗读全文也不现实,所以,我让学生读那些自己认为难理解的句子。如果这些难理解的都通了,那其他的肯定也不成问题了。节省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充分地深入去阅读,去感悟,去体会。所以,课堂上有许多生成的东西,很打动人心。当然,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一、点拨提升不到位。因为准备时间仓促,所以有些地方方向是对的,但是,缺少画龙点睛之笔。正如俗语所说,那层窗户纸没有捅透。捅透了,就会豁然开朗。二、朗读少了。虽然有重点句子的朗读。但总体上指导朗读了。好像,我一直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师生、生生的对话。其实,朗读也是在表达情感,也是思维发展的延伸,也是在和文本对话。今后一定经常提醒自己!《跨越百年的的美丽》相关资源1.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皮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俩人结了婚。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贝可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发现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损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2.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贝可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可勒尔射线。贝可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入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理化学校校长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做理化实验。虽然室温只有6°C,但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人受过严格的高等化学教育,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铀是唯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结果很快发现另外一种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起一个新名称。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做“放射性元素”。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经过仔细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认,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绝不能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这种反常的而且过强的放射性是从哪里来的?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少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试验中,已经检查过当时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她断定,这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居里夫妇一起向未知元素进军。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到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钋和镭的原子量,手头也没有镭的样品。居里夫妇决定拿出实物来证明。当时,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很昂贵的矿物,主要产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矿。人们炼制这种矿物,从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对于生活十分清贫的居里夫妇来说,哪有钱来支付这件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呢?他们的智慧补足了财力,他们预料,提出铀之后,矿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还存在,那么一定能从提炼铀盐后的矿物残渣中找到它们。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决定馈赠一吨废矿渣给居里夫妇,并答应若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镭宣告诞生了!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继镭的发现之后,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锕也被发现。探讨放射性现象的规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质成为科学界的首要研究课题。──摘自《科学上下五千年》,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3.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跨越百年的的美丽》课标分析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6、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对课标的解读:1、“会写”指的是能正确默写。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其中“正确”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准节奏,读准语调等等;“流利”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得连贯,不指读、不词化;再是读出速度——不唱读、不拖音;“有感情”地朗读,所指很丰富,因为“感情”本身就是一个抽象而丰富的概念,可以分解为:读出心理的变化,读出态度的变化,读出心情的变化,读出精神的变化,读出认识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最终都落实到语气、语调的变化上,即读准语气语调。3、“词句的意思”包括表面的和深层的含义。“推想”可以分解为“推测、判断”。“体会”分解为“说出、说明、解释”等。4、“表达顺序”可以剖析为“按时间的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地点转换的顺序”等;“揣摩”可替换为“标记”、“说出”、“理出”“划分”、“总结”等。“思想感情”可以剖析为“感受”、“情感”、“内心”、“心情”等,“体会”可以替换为“说出”、“说明”等。5、“了解”可以分解为“说出、复述”。依据二:单元目标训练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科学家们勇于献身、执著追求、锲而不舍、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科普作品。解读:“把握主要内容”,是指会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本课紧紧围绕“感悟到的科学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这两个问题思考、交流、练笔。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二、教学目标陈述依据课程标准、单元训练重点、教材核心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出《跨越百年的的美丽》一课的教学目标:1、课前自学生字词,会写“藤、碱、誉”等14个生字,能正确听写“分析、顽强、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捐赠、诞生、里程碑、卓有成效、酸碱、瓜藤”等词语。(匹配课标1)2、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中学会适时地停顿。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对居里夫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积累并背诵喜欢的部分。(匹配课标2、3、5)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标出文中表现居里夫人的“美丽”的段落,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匹配课标5、6)4、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居里夫人的“美丽”的语段,朗读体会人物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领悟“跨越百年的的美丽”的真正含义。并从中感悟自己的人生价值。(匹配课标2、3、5)5、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后,能举出具体的语句、语段,说说文章采用了具体的事例、引用名言等方法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并说明这样表达的效果。(匹配课标5)6、学完课文结合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有条件的自主阅读科学家故事或名人传记。(匹配单元目标2、4)《跨越百年的的美丽》教材分析【所处位置】《跨越百年的的美丽》是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专题编写的。【主要内容】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编排目的】作者编排《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形象地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二是在引导学生在理解"美丽"的过程中,感悟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主要特点】本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因此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领悟“跨越百年的的美丽”的真正含义是核心内容。【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标中的学段目标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领悟“跨越百年的的美丽”的真正含义。《跨越百年的的美丽》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能力,因此认识和理解生字词我放在课前预习中解决。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功底,能够在读中去理解,去感悟。在一次次不同形式、不同目的的朗读过程中,理解与感悟也会逐步加深。学生在过去的语文学习和课外的阅读中,已经大概获知了不少科学技术成就,了解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本单元主题教学,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再将有所收获。另外,针对学生的读书水平,我觉得80%以上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70%以上的学生能通过学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中,我决定从文章的重点段落入手,抓住“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核心问题让学生体会“美丽”的真正含义,这样就可以突破重点。教学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从而让学生感悟自己的人生价值。《跨越百年的美丽》评测练习阅读下列这段话,并完成相关练习。一百年钱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女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作。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得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1.找出文章中一对反义词。人声鼎沸——肃然无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