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2月)文综历史_第1页
四川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2月)文综历史_第2页
四川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2月)文综历史_第3页
四川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2月)文综历史_第4页
四川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2月)文综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20级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单项选择题的作答:用2B铅笔涂黑机读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3.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盘龙城商代文化遗址位于今湖北武汉。考古发现,该遗址的大型宫殿及城墙营造技术、青铜器铸造工艺以及陶器、玉器的制作风格等,均与当时黄河流域的商文化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这反映了A.阶级阶层分化的出现B.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C.华夏认同理念的孕育D.南北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频繁25、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秦汉王朝的上述举措A.促进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形成B.有利于削弱地方的强宗大族C.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推动了血缘宗法社会的瓦解26、表2是宋朝国家专卖的五种形式。据此可知,当时宋朝专卖政策表2形式1从生产、运输到销售,全部由国家进行。形式2国家给予专业生产者以本钱,产品由国家收购后出卖,或者转租商人销售。形式3进口舶来品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掌握,后转卖给商人出售。形式4商业经营许可政策,准许生产者出售给商人,由商人销售,国家向两者征税。形式5国家不干涉生产和流通,仅采取严密的税收管理制度。A.让利于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规范了市场经济的有序经营C.确立了中央财政的优势地位D.解决了冗费带来的财政压力27.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吸收佛道精粹,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材料主要反映了A.统治者个人好恶影响学术的地位B.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C.主流思想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趋势D.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思想的更替28.图1是中国批发物价总指数的周期性波动表(1868—1935)其中,1868—1885年期间,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是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春天B.洋务运动走向失败成为必然C.传统自然经济逐步濒临崩溃D.中国经济日益卷入世界市场29.1905年,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特举办第一次运动会,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该运动会反映了A.师夷长技的自强精神B.近代学制的完善C.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D.革命道路的探索

30.表1:20世纪20~30年代的思想文化论争时间思想文化论争20年代初至20年代末孔教之争、东西文化之争、白话与文言之争、新旧文学之争、科学与玄学之争、工化与农化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无政府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唯物辩证法论战、民主与独裁之争、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从表1可知,20世纪20~30年代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影响逐渐扩大C.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 D.反帝反封建成为民众共识31.1970年,根据国家农业会议精神,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率先行动起来,纷纷创办各种规模的农具、粮油加工、建材、编织、服装等社队工业,这一举措 A.改变了农业经营模式 B.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C.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 D.增强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32.有拟人化的比喻说:公民是法的儿子,个体从出生到抚养、从教育到财产的继承都是由雅典法律定义的,公民对法的义务是个体报答城邦的一种方式。这说明雅典A.民主与法律相辅相成B.法律保障公民的自由C.强调法律至上的原则D.民主服从于城邦利益33、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音乐教学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雅典音乐教育的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民众艺术品味提升B.人文精神影响式微C.文化水平快速提高D.智者教育理念普及34.公元前21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致信色萨利城市拉瑞萨当局说,你们或许可以看看罗马人的做法,“在奴隶获得解放时,把他们纳入公民队伍,让他分享官职。通过这种方式,罗马人不仅扩展了他们的国家,而且建立了大约70个殖民地”。腓力五世意在说明A.开放公民权有利于国家发展B.城市管理要加强公民参政意识C.解负令有助于扩大公民基础D.罗马帝国建立得益于殖民扩张35."所谓'欧洲的兴起'只是人类历史上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苦心孤诣地搜罗欧洲文化的优秀传统,为其贴上理性、进取的标签,直至将欧洲树立为世界的榜样,从中挖掘普世性的文化特质只能是制造神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16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秦汉时期,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朝基层官吏的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推行“村”制度,对城邑之外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是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自宋神宗熙宁年间直至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体现族权的宗族组织为基础,以拥有绅权的士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进入20世纪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摘编自唐鸣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民国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乡村社会的矛盾愈演愈烈,乡村问题日趋恶化。对此,一些地方精英认识到改造中国必须从农村着手,通过乡村治理实现改造中国的目标,掀起了一股乡村建设运动的高潮。其中最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开展的“以教育为中心”的地方建设;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邹平县推行的“以自卫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卢作孚领导的“乡村现代化模式”在重庆北碚进行的“以经济为中心”的乡村现代化建设。这些地方知识精英开展的乡村建设实验主要是来自他们对乡村社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实现乡村社会复兴。——摘编自苏海新、吴家庆《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材料三毛泽东的乡村治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始终把农民置于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地位,二是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三是非常重视乡村的全面发展。……习近平乡村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理论指导,二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三是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摘编自邱春林《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特点并指出其变迁的根本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10分)▲(3)▲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思想革命与经济生活的革进在表现的方式上完全不同。经济的变动如果是革命性的,则必然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思想革命则不然,它乃是少数杰出思想家的事。当然,少数思想家能进行思想革命亦并非完全依靠他们的智慧:换言之,思想的革新不是完全由孤立的思考产生的,它同时也是思想家吸收并提炼他人的生活经验的结果。——摘编自余英时《工业文明之思想基础》就上述材料中的全部或部分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表达清晰)(12分)▲请考生从所给的第45、46二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明清时期外国银币大量流入福建。“闽中巨室,皆擅海泊之利,西至欧罗巴,东至吕宋,每一舶至,则钱货充翔。”据统计,明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5152.26万两,清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934.74万两。外国银币样式优美、携带便捷,改变了福建地区的货币结构,官民贸易多以外国银币结算,漳州、泉州、永春等地,外国银币交易比重超过90%,其中墨西哥“鹰洋”、西班牙“双柱”、荷兰“马剑”等流传最广。随银币大量流入,民间资本日益活跃,农副产品“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漳州府市镇由11个增长为69个。——公一兵《试论清代福建的白银货币结构》(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外国银币流入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国银币流入的积极影响。(9分)▲46【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1930—2021)在国内首开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开创了一个在世界上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领域。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他被全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6年,杂交水稻成功推广。1984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的专业科研机构,国家计委拨款500万元。1987年,两系法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带领新一代育种工作者展开了攻关行动。2000年,中国超越了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先行者,率先迈进了超级稻时代!1999年,“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成立,隆平高科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建设面向市场的创新体系,在2018年进入到世界种业第七强。如今,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遍及五洲,除了在发展中国家扎根,还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合作。“和我们合作的美国水稻技术公司每年付给研究中心技术转让费。”袁隆平自豪地说。——摘编自《农民日报》《袁隆平——惠泽苍生的东方稻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隆平领导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果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隆平领导的杂交水稻研究的意义。(7分)▲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参考答案24-35:CBACD;CBDCB;AA26【答案】A【解析】由材料“全部由国家进行”、“由国家收购后出卖,或者转租商人销售”、“后转卖给商人出售”、“准许生产者出售给商人,由商人销售”可知政府专卖方式多元化,在封建政权许可的情况下,允许商人运营,具有让利于民的灵活性,故选A项;专卖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而非推动市场的有序经营,逻辑推理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中央财政和民间经济状况的对比,无法得出优势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结合宋朝“积贫积弱”的史实,说明并未缓解自身的财政压力,排除D项。2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周期性波动表(1868—193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19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西方列强加速对华商品输出,扩大中国市场,以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引发各种生产原料和成品价格大幅下跌,表明中国经济日益卷人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排除A项:洋务运动未能触动封建专制体制,注定走向失败,材料体现不出,故排除B项;仅从这一时期批发物价指数不能反映自然经济发展状况,故排除C项。3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年代初至20年代末,出现了“工化与农化之争、社会主义之争”和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唯物辩证法论战、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争论,表明20世纪20~30年代马克思主义工农等学说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故选B项;根据所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与题干中时间和思想争论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孔教之争、东西文化之争、白话与文言之争”“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结合所学,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非是日益重视,排除C项;选项表述绝对化,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33【答案】B【解析】据材料以往的音乐教学是“训练人的心灵”体现了人文精神,而后“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说明人文精神的影响削弱,故选B项;据材料“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可知民众的艺术品位下降,排除A项;据材料“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可知当时的雅典文化水平并未快速提高,排除C项;据所学智者学派的理念是追求重视人的价值,而材料体现的是人文精神影响的削弱,排除D项。34【答案】A【解析】据材料“奴隶……纳入公民队伍……扩展了他们的国家”可知罗马增加公民数量,巩固国家统治,故选A项;材料强调国家管理,不仅仅是城市管理,排除B项;雅典城邦的梭伦颁布解负令,材料未提及,排除C项;罗马帝国建立主要得益于国家实力的增长,排除D项。41(1)(10分)特点:①历代统治者都重视;②起步早,历史悠久;③具有阶段性,逐渐完善;④行政职能与社会功能相结合;⑤乡村自治色彩逐渐淡化(或国家对乡村的控制逐渐强化)。(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发展需要。(2分)(2)(11分)评价:性质: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内忧外患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地方知识精英发起的复兴乡村社会进而实现改造中国的一场乡村社会改造运动。(2分)进步性:有利于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农村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农村近代化;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后世提供借鉴。(每点2分,6分。)局限性:效果有限,没能解决农村的根本问题。(2分)(3)(5分)密码: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②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精准;③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④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⑤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走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每点2分,满三点5分。)42示例1革命性的经济变动会对社会广大群体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一方面,大量的传统小农破产,传统的产业结构瓦解,直接、间接造成大量民众的生活状况恶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市场因素、近代因素明显上升,大量的工业制成品进入民众的生活,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面貌。1949年,新中国成立,逐渐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所有人的个人生活因为分配方式以及供应票据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都纳入计划性极强的公共管控中,与此前的生活形态迥然不同。因此,经济作为一个与民众日常生活结合非常紧密、广泛的领域,一旦出现革命性的变革,就会对社会广大群体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示例2思想革命在本质上依靠的不是少数思想家的智慧,而是基于深刻的经济变革。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虽未正面提出否定儒家思想,但实际上明显起了思想革新的作用,甚至被称为“思想界大飓风”。他们不是凭空出现的。19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渐取得一定发展,他们面对民族危机加剧,逐渐产生自身在政治上的要求,康梁等人即是在这一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五四时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的讨论研究,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居功至伟。除了民族危机迫使他们寻找出路外,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表现出很强的斗争性,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的深层经济因素。新思想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少数思想家在这个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但本质上,思想家是新思想的“助产士”,但“产妇”是深刻的经济变革。45【答案】(15分)(1)外国银币来源广泛(种类繁多);银币流入规模(数额)大;使用范围广泛。(一点2分,三点6分)(2)推动白银货币化进程,改变了福建地区货币体系;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扩大了中外贸易规模。(一点2分,任答四点得9分)【解析】(1)第一问特点,据材料“据统计,输入白银数额5152.26万两,清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934.74万两”可知银币流入数量规模大;据材料“官民贸易多以外国银币结算,漳州、泉州、永春等地”可知外币使用范围广泛;据材料中“墨西哥‘鹰洋’、西班牙‘双柱’、荷兰‘马剑’”可知流入的外币种类多。(2)第二问影响,据材料“明清时期外国银币大量流入福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推动了白银货币化,促进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据材料“改变了福建地区的货币结构”可知其改变了福建货币体系;据材料“随银币大量流入,民间资本日益活跃”可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农副产品‘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可知,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以及推动了中外贸易的交流;据材料“漳州府市镇由11个增长为69个”可知,推动了市镇的发展。46【答案】(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