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幸福观教育成效的对策探索-精选文档_第1页
提高高校幸福观教育成效的对策探索-精选文档_第2页
提高高校幸福观教育成效的对策探索-精选文档_第3页
提高高校幸福观教育成效的对策探索-精选文档_第4页
提高高校幸福观教育成效的对策探索-精选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高校幸福观教育成效的对策探索高校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主要力量,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身在校园的大学生面临着心理等各方面的重要转变,高校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引导及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仅针对当前高校幸福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高校幸福观教育成效的几点建议。一、高校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对幸福观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偏差高校德育的目的,从实质上说就是要关注个体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通过不断完善自身,从最根本的层次为个体的未来生活服务。但是当前在高校教育中,教育变成了一种适应性的教育,能力的发展被曲解为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叠加, 在崇尚智育目标的背景下,其主导的教育更是严重偏向于实用的知识传授和培训,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关怀”目的,忽视了人之为人的精神性发展,忽视了学生自我选择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漠视对大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幸福观教育所倡导的“以人的幸福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被扭曲,大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应具备的人文精神,丧失幸福感知能力、幸福追求能力和幸福创造能力。(二)高校幸福观教育内容体系尚未构建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必须要结合一定的内容来开展。但是目前而言,高校对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并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往往是在讲授其他课的过程中渗透一下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幸福观教育作为一个科学的课程,并没有独立的体系,教育内容也不固定,使得高校开展幸福观教育成效不大,而且阻力较大。学生在学校不能接受到系统科学的幸福观教育,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感知幸福、追求幸福、实现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三)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法单一目前高校中的幸福观教育是蕴于德育之中的, 在德育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情感需要,只注重规范的灌输、观念的养成、习惯的培养,缺少情感的体验、意志的考验和行为的表现,因此很难将教育的内容深化为一种道德信念深植于心, 从而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面对时代的发展,教材内容没有根本的创新,缺乏吸引力,教师又不改进教学方法,机械讲解,再加上单一的考核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内容狭隘,形式单一,方法片面,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对幸福的感受,严重阻碍了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和幸福感的产生。二、提高高校幸福观教育成效的对象(一)智商培养,提升大学生认知幸福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让他们能够正确区分真实的幸福与虚幻的幸福,能够识别幸福层次的高与低。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既不是超验的纯粹的精神体验,也不是单纯肉体感官的满足。幸福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包含着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物质而精神极度匮乏的幸福,绝不可能是真正的幸福。所以高校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满足只是人最低的需要,精神幸福才是高层次的幸福,因此,我们要鼓励大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幸福。在培养个体幸福观的基础上,要加强过程幸福观教育和集体主义幸福观教育,使学生能够将结果与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幸福与集体的幸福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告诉我们,一定要把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结合起来,创造幸福是前提,然后才谈得上享受幸福 ;并且把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结合在一起,他认为:“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个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的。”因而,我们从中可知,任何大学生个人的幸福如果与社会幸福、 道德等相割裂,是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可言的。要想成为一个拥有真正幸福的大学生, 就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幸福与祖国命运、 社会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拥有“我”的幸福 ;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只有在不损害祖国与社会利益及整体“幸福”的前提下, 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并以此促成国家和整个社会民族的幸福指数最大化,才是真正的幸福。(二)情商培养,提升大学生体验幸福的能力生活中并不缺乏幸福, 而是缺乏体验幸福的心, 因此教育就是要唤起学生对幸福敏锐的触觉和精细的感官。学校教育主要通过创设幸福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体验幸福的和谐优美的环境。首先要从文化层面上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要采取各种方法,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的幸福观,对校园里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加以遏制;加大传统文化的宣扬,鼓励当代大学生学习并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净化网络环境,对网上的负面新闻进行正确引导;营造优良校园文化,利用学生社团的各种资源,鼓励大学生创办各种活动;同时利用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宣传爱国文化。通过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提高幸福的感知能力。另外,要从制度层面上保证对学生实施较为全面的幸福教育,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要开设幸福课程,在德育内容里应该增加幸福观教育;从精神层面上,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让其在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的过程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幸福。在学校各项活动及评优选干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成立各种学生组织,把组织的管理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其在管理的过程中体会一种成就感,感觉到幸福,提高幸福体验能力。(三)逆商培养,提升大学生应对不幸的能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不少困难和挫折,面对不幸,不少学生会沮丧甚至一蹶不振。 学校教育应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通过讲座、典型案例剖析、阅读励志书、欣赏励志影视作品、开展辩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其应对不幸的能力。目前,很少有高校开设幸福课程。笔者认为,不能等待幸福课程开设才进行各种幸福能力的培育, 而是要把德育课及其他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语文、英语、体育课,还有专业课,都作为培育大学生耐压耐挫能力的平台。在逆商培养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培训和咨询时,重视对大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困难、问题,让学生明白胜败乃常事,关键是要坚持,不放弃,最后一定可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释疑,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并勇于战胜它,提升学生应对不幸的能力。(四)潜能培养,提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竞赛、比赛,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提升创造创新带来的幸福感,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劳动创造的过程比享受更幸福。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固然不能排斥生活的享受和需要的满足,但这种享受和满足是建立在劳动创造的基础上的,是与劳动创造辩证地结合在一起的。劳动是自由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