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159645e48b90a8bbe0c8c1b7deaea0/2f159645e48b90a8bbe0c8c1b7deaea01.gif)
![桂花雨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159645e48b90a8bbe0c8c1b7deaea0/2f159645e48b90a8bbe0c8c1b7deaea02.gif)
![桂花雨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159645e48b90a8bbe0c8c1b7deaea0/2f159645e48b90a8bbe0c8c1b7deaea03.gif)
![桂花雨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159645e48b90a8bbe0c8c1b7deaea0/2f159645e48b90a8bbe0c8c1b7deaea04.gif)
![桂花雨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159645e48b90a8bbe0c8c1b7deaea0/2f159645e48b90a8bbe0c8c1b7deaea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花雨
1.认识“梦、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
会写“桂花、懂得”等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要求
(重点)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难
点)
教学|---------------------------------------------------------------
两课时。
课时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萝、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
“桂花、懂得”等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划分段落及段意。
数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件2
古诗《静夜思》
1.谈话导入:(出示课件2)同学们,我们学过
李白的《静夜思》,我们知道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月”来表达思乡
之情。是呀,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赋予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
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赋予“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新课,既能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又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作者: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
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
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
学素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借
助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课件3)
懂兰萝婆号叫浸缠茶捡
(1)识记生字。(指名让学生说)
力口一加:1+董=懂米+羔=糕许并=饼扑佥=捡
形近字比较:爹一萝浸一侵
组词识记:兰花老婆婆缠绕喝茶
(2)书写指导。
“浸”:左窄右宽,右部上半部分是“三”,中间横笔右端不出
头。
“糕”:左窄右宽,“米”末捺变为点。
“缠”:左窄右宽,“广”的撇要伸到左半部分绞丝旁的下面。
“捡”:左窄右宽,右半部分是“佥”,中间的一横,不要漏掉。
“茶”:上下结构,最后两笔都是点。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
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
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2.小组交流。教师总结。(出示课件4)
--------------------------------------------------------------V课件4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
欢它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
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
浓的亲情和乡情。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
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
事。)
(板书:爱桂花一摇桂花一思桂花)
四、借助问题,把握内容
1.教师: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自己爱桂花,那么作者喜爱桂花的什么呢?
(2)作者在“摇桂花”的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思桂花”的?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5)
课件5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摇落桂花,如雨飘下,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I又现故乡桂花情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1.听写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课后反思
教学时,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
中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段
落;然后结合具体语句,通过朗读感悟,进一步梳理课文内容。最后
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文中的思乡之情,初步了解作者借助桂花抒发感
情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数具准备
课件。
数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桂花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让学生说)
教师小结: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故乡院子
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花的乐趣;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
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名让学生说)
教师:承载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3.教师听写词语。(出示课件6)
Y课件6
懂得木兰花爹筐老婆婆糕饼浸入
缠着茶叶捡柴杭州
请小组长检查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设计意图:这既能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掌握情况,又能
了解学生课下复习的情况,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将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蕴含的情感。
(1)体会第一部分的重点句。(出示课件8)
;
F-------------------------------------------------年■件8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
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①这几句话是说作者之所以喜欢桂花,是因为喜欢桂花树笨笨的
样子、满树的叶子、小而不易见的花吗?(不是的,从“可是”一词
我们能知道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一一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②“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这句话突出了桂花的什么特点?(突
出了桂花的香气)写出了什么?(写出了作者独爱桂花的原因)
③从这几句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对桂花怎样的思想感情?(作
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④朗读指导:桂花香是作者喜欢桂花的情感源头。读这几句话,
语气要轻柔,节奏要舒缓,读出作者对桂花香气“太迷人了”的欣赏
和赞美,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体会第二部分的重点句。(出示课件9)
课件9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
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学生想象:桂花盛开时,香气都飘到了哪里?(指名让学生说)
②引导学生理解:桂花的香气能飘满整个村子,还可能更远,桂
花的香气无处不在,已沁入小村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心中。
③指导朗读:读“香飘十里”“至少”“十几家”“没有不”等
词语时,要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重语气,感受桂花香气的悠远和浓
郁,读出沉醉和向往。(出示课件10)
课件10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
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
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
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②理解“总是”一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桂花的喜爱
之情及“我”对“摇桂花”这件事情有独钟。
③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这句
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
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花对我
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④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我”摇桂花的情
景。
指名让学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说说想象的情景。
(大人摇、孩子喊,桂花飘落,纷纷扬扬,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
灵,沾在人们的头发上,飘到人们肩上,落入人们怀中……)
再指名让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指导)
⑤指导朗读:“摇花乐”是作者怀念童年生活的情感聚焦点。朗
读时要注意摇花前和摇花时作者的情感变化,学生可以想象摇花前作
者的心情如何,跟母亲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
的迫切心情,语速稍快些。
⑥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我”对
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出示课件11)
一<课件红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
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
桂花的香气里。
①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从哪里能感
受到这一内容?(从“加在茶叶里泡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
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能看出来)
②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请同学们找
出课文中体现“全年”的相关内容,说一说原因。
学生1:从第3自然段的“桂花一开”,第4自然段的“桂花盛
开”,第6自然段的“摇落以后”和“过年时”这些词语,可以感受
到桂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学生2:从“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胡家老爷爷”“毛家
老婆婆”,还有大人和孩子一起摇桂花的情景等,都可以说明“浸在
桂花香”里的不仅仅是作者一家,而是整个村子。
教师小结: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
弥漫。它的香,已经不受四季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
活。
③“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句中的“浸”字用
得极妙,谁能说说妙在哪里?
教师指导:“浸”字,韵味悠长,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
让读者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④朗读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时,要放慢语速,读“全年,整个
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时,可以一边想象桂花香无时无处不在的
情形,一边朗读。
(3)体会第三部分的重点句。
①学生阅读“阅读链接”(教材第8页)内容,教师相机补充琦
君的资料。(出示课件12)
课件12
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
桂花。琦君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珑”的地
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
她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设计意图:把重点句子的理解作为重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
作者的思乡情感。综合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把握
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
②结合上面的资料,反复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和同桌讨论一下,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母亲和家乡院
子里的桂花朝夕相处,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来品味两地的
桂花,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③指导朗读:读母亲说的话时,要体会母亲内心的感受,读出
怀念之情。
三、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浏览全文,你们认为是家乡的桂花香还是杭州的桂花香?
(1)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出示课件13)
课件13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
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哪个字突出说明了桂花的香气?
②指导朗读,指名让学生读,小组读。
(2)在文中找出描写“杭州的桂花香”的相关句子。
(3)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因为
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出示课件14)
------------------------------------------------------------------《雁件14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
着院子里桂花的香气,她收获桂花,体验着桂花馈赠的快乐,吃着桂
花做成的糕饼,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母亲全部的生活。家乡
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
替代它呢?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
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想念着的却是故
乡和亲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里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体现出母亲对
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2.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
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5)
作者通过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孟亍自己
浓浓的思乡情愁和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板书: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四、引导思考,体会写法
1.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思念故乡的感情,那为什么在课文结尾,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弱电系统施工合同范本
- 地产代理合同
- 果园承包合同书
- 物流仓储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书
- 基站场地租赁合同模板年
- 工厂普通买卖合同
- 标准个人借款抵押合同模板
- 商城店面租赁合同范本
- 资产买卖合同书
- 全新临时房租赁合同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万永霞
- 粘液腺肺癌病理报告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评报告范文
- 巡察档案培训课件
- 物流营销(第四版) 课件 第六章 物流营销策略制定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列表
- PDCA提高患者自备口服药物正确坚持服用落实率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装置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 家谱人物简介(优选12篇)
- 2023年中智集团下属中智股份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A 1409-2017警用服饰硬式肩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