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乐享“再创造”论文_第1页
低年级数学教学乐享“再创造”论文_第2页
低年级数学教学乐享“再创造”论文_第3页
低年级数学教学乐享“再创造”论文_第4页
低年级数学教学乐享“再创造”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年级数学教学乐享“再创造”

余芳芳(岳西县河图辅导小学,2707327850@)

摘要:“再创造”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是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创立的“数学现实”教育思想。“再创造”教学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在真实的活动中通过自己

的实践和思考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再创造结合实际注重体验拓展引言:在实施“再创造”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但要对

教材上的知识进行适用于“再创造”教学的重新组织,还要对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有科学的把握。

“再创造”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是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创立的“数学现实”教

育思想,是对“启发式”和“发现式”学习理论的一种发展。“再创造”教学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在真实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而不是

老师把已有的数学知识强加给学生,从而可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正是新课程教学标准

倡导的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在实施“再创造”教学中,老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适用于“再创造”教学的重新组织,还要对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有科学的把

握。现就本人在教学中实施“再创造”教学的几点做法归纳如下:一、结合实际,让资源“再创造”用于教学

1.结合地域实际,“再创造”身边资源进行教学

一直以来教材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但绝对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为每套教材的编写都会受到一定条件、基础等的限制,不可能考虑到每个不同地区的

特点,所以总会有与每个学校的实际不符或不同的地方。教材编写开发者的视角大多是城市常见数学现象为主,而对于农村学生学习生活场景较少,所以农村教师要大力开发

挖掘农村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容易理解。像广场上的电动小火车、滑滑梯,教室里的推拉窗和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让数学知识现象可见、亲历,从而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再创造”教材内容实施教学2新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生都应该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的数学

素养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再创造”。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从而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记得在学习用七巧板时,我从教会学生自己用

彩纸制作七巧板开始,孩子在学习用彩纸折、剪七巧板的过程中,对七巧板的结构、特点有了较深的认识,再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来拼图,孩子们的兴趣就得到了很大

提高,他们的创作灵感也被激发了。学生拼出了各种图案:房子、松树、飞机、狐狸、风车、数字等等,我把这些有创意的作品一一拍摄、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展板上,孩

子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再一次受到启迪,引发了新一轮的创作热潮,教室里的展板也就有了拼图续集,没想到,对教学设计进行小小的改变,会收到这样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让我更有动力去为学生量身订做地设计各类活动。3.联系生活实际,“再创造”活动资源用于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具体问题学习抽象数学内容。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延伸到课外活动中,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实践性的活动。鼓励

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数学越来越有意义了。

例如:在教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活动:一是运球游戏,用纸杯把13个乒乓球运到指定地点,

每次只能装4个,至少需要几次才能运完;二是奖励粉笔游戏,每个同学奖励2支红粉笔3支黄粉笔4支绿粉笔,桌子上现有13支红粉笔16支黄粉笔18支绿粉笔,按组合

最多可以奖励给几个同学。分组活动后,学生说思考过程和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律,这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哪些情况下要用进一法、哪些情况下要用去尾法,达到举一反三的

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体验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二、“再创造”教学注重体验,让课堂实现高效。

实现“再创造”,必须要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让学生亲历是获得所学知识的保证。这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程参与体验,获得新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开始。

问题能激发人类主动思维。因此,创设一个有效的、良好的问题情境是促发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学习的必要条件。为了学生能掌握所学知识,获得成功体验,享受“再创造”

的乐趣,我大胆将教材进行分割重组、对例题进行重新设计,使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最大的体验。如在教学《数据收集整理》中,我创设“学校给同学们订做

校服”的问题情境,再把原本已整理好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的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校服颜色、投票,分析得出结果,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步骤和

方法。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在形式多样的参与中实施。

我们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中,提出积极思考、动手操作两条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动脑,还要让学生动一动手。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

完成的,一定让他们自己动手,避免老师代劳,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并掌握相应学习研究的方法,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己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

《克和千克》时,我特意找了许多学生常见的一些物品(零食、口香糖、花茶、瓜子、

鸡蛋、苹果、食用盐、洗衣粉……)和一台电子秤,让他们通过看、说、掂、猜、称、比等活动来了解这些物品的重量并建立质量的概念,学生在亲身经历、充分体验的情况

下,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外还布置学生回家跟随自己的家长去超市,调查1千克的苹果和梨子大约有几个、500克鸡蛋有几个、一个西瓜有多少千克等等,并做好

相关记录。我想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表现自己,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都有成功

的体验,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心发现,做生活、学习的真正小主人。3.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在改变提问方式中实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思考,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找机会利用点名软件(开学初,将班级学生名单录入。

每次互动可根据内容随机抽取

1-4人,回答正确获得的赞会累计到期末,作为总评的依据),来提问学生。这样首先是遵循公平的原则,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不会让学生觉得

老师偏心;然后让学生觉得被选中回答问题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避免内向、低调的学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现象发生;还会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课,掌握所学知识,

好好表现自己。尤其是像口算、板演计算、读数写数这样的练习,采用这种随机抽取的方式来提问学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巧用多媒体技术,虚拟“再创造”过程巩固知识4近些年,多媒体的普及应用,特别是2020年,我校实现智慧校园建设,让全新的

教育场景虚拟再现成为可能。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福音。农村孩子可以突破教材编写城市化局限,从网络世界寻找更适合的素材进行学习,实现学习“再创造”。特

别是,各种各样的学习软件,“易讲堂”就是一个不错的资源,教师在运用这些资源时,也要加以甄别,选用师生易于驾驭的内容,合理运用,争取在“再创造”情景再现中获

知。譬如,在低年级平移现象学习时,我用多媒体演示,然后让学生进行实操,就很快地观察到现象,理解知识本质。再利用多媒体“再创造”,让学生观察动画中平移的方

向和具体格数,学生很快理解了新知,漂亮完成巩固作业,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5.“再创造”教学,数学思维在典型习题中拓展。

在平时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有陷阱的、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教师可根据题目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对题目进行拓展延伸,刨根问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比如在二年级的练习里出现的上楼问题:小明从1楼跑到7楼,用时42秒,平均每层用了多少秒?很多学生觉得,这还不简单,6秒呗!如果直接说错了,应该怎么做,他

们肯定一头雾水。为了学生们能很好地理解、解决此类问题,我把孩子们集中到操场看着,派一个代表去演示,每上一层楼都跟下面的人挥手示意。学生们终于搞清楚了,1

楼不用上一层,也就是要减掉1,最后还总结出不管是几楼到几楼,都用高层减低层得出上了几层。在孩子们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我将问题迁移引申到锯木头、马路边的路

灯等类型的题目(植树问题要到五年级才学),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思考,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总之,学生通过“再创造”学习得到的知识肯定比别人强加的要掌握的更好、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