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四章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_第1页
生理学第四章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_第2页
生理学第四章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_第3页
生理学第四章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_第4页
生理学第四章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血管生理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第五节器官循环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心肌收缩的特点3.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2.“全或无”式的收缩1.依赖[Ca2+]o[Ca2+]o↑→Ca2+内流↑→肌缩力↑

[Ca2+]o↓→Ca2+内流↓→肌缩力↓

[Ca2+]o↓

→Ca2+内流无→兴奋收缩脱耦联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21.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2.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T∝1/f=60s/75=0.8s房缩0.1s房舒0.7s室缩0.3s室舒0.5s二、心动周期33.心动周期特点:心率心动周期室缩期室舒期0.351.151.50.81500.40.300.500.250.15①舒张期时间>收缩期时间②全心舒张期0.4s→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但能同时舒张③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例:冠心病:心率心肌易缺血,不利于心脏持久的活动41.心房收缩期特点:历时0.1秒房室瓣开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当心房压>心室压时,血液顺压力梯度入心室心房开始收缩

房容积,心房压力血液挤入充盈期的心室心室血液充盈量(占总血量25%)0.1秒后,心房进入舒张期

三、心脏的泵血过程5左心室射血、充盈过程:等容收缩期(IsovolumicContractionphase)快速射血期(RapidEjectionPhase)减慢射血期(ReducedEjectionPhase)等容舒张期(VentricularIsovolumicRelaxationPhase)快速充盈期(Ventricular

RapidFillingPhase)减慢充盈期(Ventricular

ReducedFillingPhase)心房收缩期(AtrialSystole)6(1)等容收缩期指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启的这段时间。持续

0.05秒,特点是室内压大幅快速升高

当室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开2.心室收缩期如心率是75次/分,则持续0.3秒7(2)射血期

/0.25秒

快速射血期:指射血期的最初1/3左右的时间,持续0.10秒。

特点是:射血量约占总射血量的2/3(射血快/心室容积明显

/室压上升达峰值)减慢射血期:持续0.15秒收缩减弱/室内血液减少/容积缩小减慢/射血慢

(室内压已经低于主动脉压血液依惯性逆着压力梯度继续摄入主动脉)83.心室舒张期

如心率75次/分,则心室舒张期持续0.5秒等容舒张期:半月瓣关闭到房室瓣开启持续0.06-0.08秒特点:室内压力大幅度快速下降心室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0.11秒总充盈量2/3房室瓣开启,心房和大静脉内的血液快速流入心室,随后血液入室减慢减慢充盈期

/0.22秒,充盈量1/3在心室舒张期的最后0.1秒。心房开始收缩进入下一心动周期。910分期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心动周期各期的心脏内压力比较,瓣膜启闭及其特点瓣膜启闭房室瓣半月瓣

压力比较特点关闭开放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开放开放开放开放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室内压急剧升高室内压达峰值室内压由峰值降低室内压急剧降低充盈约2/3的血量进入心室血量较少充盈约25%血量11心脏泵血过程的特点(p90)1.血液流动的主要动力----压力梯度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2.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3.肺动脉的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因此右心室内压变化幅度比左心室小4.左右心室的搏出血量相等5.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

:等容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压最高时期:快速射血期。室内压变化最快的时期: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6.心室射血的动力是心室肌收缩,

心室充盈的原因是由于心室肌舒张和心房肌收缩12(一)心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中射出的血液量正常成人约70ml射血分数: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50~60%)正常情况下,当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时,搏出量也相应增加,射血分数改变不大。在心室异常扩大并有心室功能减退的情况下,搏出量可能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区别,但它并不与已经增大的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说明心泵功能明显减弱。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心脏在单位时间的射血量是反映心泵功能的基本指标13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之为静息心指数。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一侧心室1分钟射出的血液量=搏出量心率约为5L/min。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3.0~3.5L/min.m2)用以比较不同个体的心泵功能14(二)心脏做功量

搏功:心脏一次收缩所做的功—每搏功=搏出量×1/103×(平均动脉压-平均心房压)×13.6

每分功:心脏每分钟所做的功

=搏功×心率意义:评定心泵功能更全面的指标。心输出量相同但动脉血压不同心脏做功量不同若做功量相同,动脉血压不同,BP高者,输出量则减少,做功效率降低心脏的效率=心脏完成外功/心脏消耗总能量x100%=25%(最大效率)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5(三)、心泵功能的储备(自学)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率贮备搏出量的贮备:收缩期的储备舒张期的储备心力衰竭患者训练有素的运动员16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衡量心功能的最基本指标是心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由于心肌细胞之间存在低电阻的闰盘,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是全或无的。因此,搏出量决定于单个心肌收缩的强度与速度17

前负荷-------初长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充盈压)(一)前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以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为横坐标,搏功为纵坐标所表达的关系曲线------心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特点:左陡右平,没有明显下降支初长度可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前负荷=心室充盈量=静脉回心血量+心室射血后剩余血量181.充盈压在12~15mmHg(16~20cmH2O)范围内心肌粗细肌丝重叠最好,最适前负荷

2.充盈压为5~6mmHg(6.8~8.2cmH2O)一般正常人。即在心功能曲线的升支段工作。

3.充盈压在15~20mmHg(20~27cmH2O),渐趋平坦,无明显降支。异长调节由于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的调节形式称为异长调节 生理意义:对搏出量进行精细的调节。使心室射血量和静脉回心血量相平衡。19(二)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临床:ABp持续↑→心肌肥厚→泵血功能↓心衰患者-药物降压,后负荷降低,搏出量增加,改善心脏功能对于左心室收缩和射血而言,后负荷就是主动脉压.在整体条件下,Bp在80~170mmHg范围内变化时,心输出量无明显改变.(?)异长自身调节的缘故20(三)心肌收缩能力对心输出量的调节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于外部负荷而改变其收缩功能的(包括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心肌的变力状态)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实现对心脏泵血功能活动的调节212.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活化横桥数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NandNE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通过cAMP途径增加胞浆内的Ca2+甲状腺激素可提高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增强心肌收缩能了3.等长调节的生理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的调节。22(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调节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40~160次/分:心率↑→每分心输出量↑

>160~

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充盈量↓→每搏出量↓→每分心输出量↓。

<40次/分→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充盈量达极限而心率太慢→每分心输出量↓

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都会减少。23心音的产生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加速度和减速度对血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将听诊器放在胸壁某些部位,就可以听到声音,称为心音(heartsound)心脏活动而产生的声音24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特点音调低沉(勒)持续较长音调高清(哒)持续较短音调低浊持续短音调低沉持续较长成因心室肌收缩和房室瓣关闭的振动;射血大A扩张及产生旋涡。动脉瓣关闭;射血突停导致大A和心室壁振动。心室充盈减慢,流速突变导致室壁及瓣膜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