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报告_第1页
安徽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报告_第2页
安徽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报告_第3页
安徽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报告_第4页
安徽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谋划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PAGE60*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论 31.1编制依据 31.1.1项目背景 31.1.2依据文件 31.1.3规范标准 31.2编制原则 51.3编制内容 61.4研究结论 71.5镇区域概况及自然条件 71.5.1城镇概况 71.5.2自然条件 71.6供水现状及规划 81.6.1供水现状 81.6.2净水厂规划 81.6.3水厂供水范围 91.7排水现状及规划 91.7.1排水现状 91.7.2排水规划 101.7.3污染现状 101.8工程建设必要性 101.9环境保护的法律背景 11第二章污水量与工程规模 132.1工程服务范围 132.2污水水量预测 132.3污水处理厂规模的确定 142.4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 142.5尾水受纳水体与排放标准的确定 142.5.1受纳水体 142.5.2排放方式 14第三章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153.1进出水质与处理程度 153.1.1设计进水水质 153.1.2设计出水水质 173.1.3设计处理程度 193.1.4水质特性分析 193.2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193.2.1常规污水处理工艺 193.2.2常用除磷脱氮工艺 213.2.3“硅藻纳米微孔污水深度处理专利技术”工艺 353.3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403.3.1处理工艺分析 403.3.2工艺方案比选 443.4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 473.4.1污泥处理目的 473.4.2污泥特性分析 483.4.3污泥处理工艺 483.4.4污泥最终处置 503.4.5沉渣回收再利用 503.5出水消毒 51第四章推荐方案工程设计 554.1设计原则 554.1.1总体布局原则 554.2总体设计 554.2.1厂区总平面布置 554.2.2厂区竖向设计 564.2.3基础设施设计 574.2.4厂区绿化设计 574.3工艺设计 584.3.1工艺流程设计 584.3.2工艺单体设计 584.4主要指标 644.4.1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表 644.4.2主要建、构筑物 654.4.3污水厂主要设备一览表 654.5建筑设计 664.5.1设计原则 664.5.2单体设计 664.5.3装修标准 664.5.4建筑防火 674.6结构设计 674.6.1设计原则 674.6.2设计依据 674.6.3结构类型 684.6.4抗震类型 684.7电气设计 684.7.1设计范围 684.7.2供电电源 694.7.3计算负荷 694.7.4变、配电系统 694.7.5继电保护及控制 704.7.6操作电源 704.7.7电动机启动及控制 714.7.8电缆敷设 714.7.9防雷及接地 714.8仪表及自控设计 714.8.1自控系统 714.8.2仪表 734.9机械及通风设计 744.9.1设备选型及机械设计 744.9.2通风设计 754.10节能设计 764.10.1节能措施 764.10.2节能效果 78第五章环境保护 795.1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物分析 795.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805.1.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815.2项目实施工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825.2.1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825.2.2建设中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835.3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845.3.1污水处理厂对周围的环境影响 845.3.2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85第六章安全生产与消防 876.1劳动安全卫生 876.1.1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876.1.2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896.2消防 936.2.1防火等级 936.2.2消防措施 93第七章污水厂运行风险分析 977.1地震及不可抗力造成的影响 977.2机械故障及停电造成的影响 977.3有毒污染物质的冲击负荷影响 97第八章工程实施与运行管理 998.1实施原则及步骤 998.2组织结构 998.2.1项目实施阶段 998.2.2项目运营阶段 1008.3实施计划与安排 1008.4主要履行单位的选择 1008.5设计、施工与安装 1018.6调试与试运行 1018.7运行管理 1018.7.1运营方式 1018.7.2组织管理 1028.7.3技术管理 1028.8人员培训 1028.9人员编制 103第九章投资估算 1059.1工程概况 1059.2编制依据 1059.3建设项目总投资及单位投资 1069.4价格取定及有关取费标准 1099.5资金筹措 110第十章财务评价 11110.1评价依据 11110.2评价原则和评价参数 11110.2.1财务计算期 11110.2.2项目支出费用 111第十一章工程效益分析 11711.1环境效益 11711.2社会效益 11711.3国民经济利益 118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119附件: 120第一章项目概述1.1概况1.1.1项目名称:***省***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工程1.1.2建设内容及规模:1、就业服务中心(包括:信息收集与发布系统、劳动力就业市场);2、务实培训中心(包括:劳动力培训中心、多功能实习基地、技能鉴定中心);总建筑面积7154M1.1.3建设地点:***经济技术开发区1.1.4规划用地:2.34hm1.1.5建设总投资:940.36万元,其中:静态工程投资900.36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1.1.6(1)建设投资本工程建设投资总值900.36万元,拟采用中央、省、市、县配套的方式解决,即申请中央政策性资金(国债)300万元,申请省政府扶持配套资金300万元,县政府财政配套资金300.36万元。(2)流动资金本项目流动资金4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1.1.7工程建设期1.5年,2007年7月动工,2008年12月竣工。1.1.8财务评价正常年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8.70%,财务净现值1.00;全部投资返本期9.77年(含建设期1.5年)1.1.9***省***劳动就业服务局单位性质:事业法定代表人:1.1.10***省***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法定代表人:鲁玲1.2项目由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文件指出:“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同时指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城市,可多方筹集资金,根据本地区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建立布局合理、技能含量高、面向社会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的公共实训基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逐步商品化、市场化,劳动力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已全面走向市场。依靠市场的力量配置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就业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如何使劳动力走向市场,实行就业和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平安。对扩大就业工作,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开展,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一是实行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二是大力组织转移培训,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职业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创造条件。“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建设***省***皖江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是赋予***人民政府和***劳动保障局的历史使命。1.3建设单位简介***省***皖江劳动力市场由***劳动就业服务局负责建设,***劳动就业服务局现有办公、信息发布、教学、宿舍、餐饮等场所,建筑面积共400平方米,总资产149.1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2.78万元。***劳动就业服务局(原***劳动服务公司)成立于1984年,系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现有在职人员9人,其中拥有中级职称6人,聘请离退休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55***劳动就业服务局,主要担负着城乡劳动力统筹管理、介绍和办理就业手续、进行职业指导和技能训练、经办失业保险、承担失业职工管理,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进行指导管理,具体承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等。目前,主要服务项目有:求职登记、用工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就业训练(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失业职工档案管理、组织劳务输出等。近年来,共组织劳务输出6万人次,开展职业培训近4万人次,办理各种求职登记近5万人次,介绍就业3.5万人次,还多次开展职业指导,组织招工招聘洽谈,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提供再就业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摸索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劳动力就业和职业培训经验。1.4编制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关于实施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开发银行劳社部发[2006]1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皖政[2006]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劳社厅发[2007]1号《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关于实施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4号《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部发[2005]28号《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部发〔2006〕18号《关于印发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能力促创业计划的通知》劳动保障部劳社部发[2005]30号《关于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劳动保障部劳社部发〔2003〕18号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社秘〔2006〕202号《关于印发〈再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社[2004]328号《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十号《关于加强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函〔2004〕10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0号《关于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劳动保障部劳社部发〔2003〕18号《关于抓紧做好再就业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劳动保障部劳社厅明电〔2003〕9号关于修改《***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2004年6月26日***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印发〈创业培训指导意见〉的通知》***省劳动保障厅劳社字〔2003〕50号《关于同意***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项目立项的批复》***发改委发改综字[2007]12号1.5可行性研究的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公共实训、再就业和就业工作的政策、指导方针。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3、体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摸索、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市场化的机制。第二章项目背景2.1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逐步商品化、市场化,劳动力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已全面走向市场,依靠市场的力量配置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就业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如何使劳动力走向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人员素质提高,实现低水平劳动力转移向高技能人才输出的转变,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工作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务院[2005]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省又以皖政[2006]3号文件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对我们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一是实行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二是大力组织转移培训,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多,外出务工人员规模大的地区,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职业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创造条件。三是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四是鼓励扶持返乡创业,制定优惠政策,开展创造培训,实行科学技术指导服务。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省***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项目是赋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历史使命。2.2项目申报理由1、国策决定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把就业和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2005年10月国务院针对职业教育问题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同年11月国务院又针对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发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求各地要根据劳动力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2005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5]28号),文件要求各地,要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规划指导各类职业培训的发展。要积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推动职业培训与就业结合的优势,使职业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新培养19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培养700万名高级技工,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实施"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深入推动再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5年内对2000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要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就业为目标,发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开发,进一步强化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形成以培训促进就业,实现提高素质与开发岗位的并举。——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5年内对20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80%以上,提高成功开业率和稳定经营率,并努力实现创业带动更多就业的效果。要面向下岗失业人员、青年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其他群体,普遍开展创业意识教育,激发创业热情。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实施创业能力培训,使其掌握创业知识和技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广"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加快创业培训教师培养,提高培训质量。要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将创业培训与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紧密结合,密切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为创业者提供培训、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一条龙"服务,营造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转移就业效果。5年内对4000万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使其提高职业技能后实现转移就业。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加大培训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导航计划",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5年内为5000万人次参加鉴定提供服务,重点抓好200个左右从业人员多、技术要求高的职业(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工作;引导和推动企业面向生产服务岗位需要,结合工作过程和生产现场,对劳动者的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结合开发就业岗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需要,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鉴定工作质量。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2006年,省政府在《***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皖政〔2006〕3号)中提出:今后几年我省要重点做好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再就业质量;有步骤地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努力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由此可见,党的政策已经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劳动力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将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决定了项目建设的充分性

劳动力教育培训、职业转换,是顺利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针对这种情况,劳动和和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推动职业培训与就业结合的优势,使职业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新培养19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培养700万名高级技工,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5年内对2000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5年内对20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80%以上;5年内对4000万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使其提高职业技能后实现转移就业;5年内为5000万人次参加鉴定提供服务。改善劳动力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使他们由简单体力型劳动者向智能型劳动者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宏伟目标是劳动力实训基地责无旁贷的义务。

但是,要使劳动力实训基地发挥更大作用,必须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以推动全县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事业有序健康的发展。3、新形势对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国家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抓职业教育培训就是抓经济工作,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培训大有可为;充分认识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呼唤职业教育培训大发展;充分认识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以职业教育培训为基础;充分认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培训;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充分认识未来二十年是职业教育培训不可错失的发展机遇期。要认真贯彻实施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等文件精神,努力做好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4、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是实现全县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现代素质,加速各类技能性人才的培养,是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县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全县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来看,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还不能适应我县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其对技术、信息和服务的多样化的需求,仍存在着资源整合不够、工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是落实城乡统筹,健全技能性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挥县劳动保障部门推动职业培训与就业结合的优势,便捷、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对全县各类技能性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5、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加强职工技能教育必须要保证一定的专业实训时间,而且在实训过程中要体现仿真性、现场性,使受训人员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上述工作没有实训基地是无法实现的。职工素质是知识经济及高新技术的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也是促进企业与生产发展的动力及基础。为了开展职工素质工程教育,实训基地可以根据职工文化教育终身化、技能培训市场化、岗位培训企业化、再就业培训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对员工的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技能,提高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以适应产业优化、升级、调整、更新,以及生产现代化、科学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2.3***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定位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途径,遵循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规律,围绕“服务”这一核心,建立“两个机制”,抓好“四项建设”,做好“五大服务”。1、“两个机制”是指通过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开展务实培训与用工单位的合作,建立起实训基地科学运行的机制和有效管理机制。2、“四项建设”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持续的投入,切实加强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建设、实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3、“五大服务”是在做好基地基本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主动做好基地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主动开展为全县及周边用工单位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服务;主动为企业新技术推广和培训在职人员服务;主动为社会待岗人员、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提供优质、优惠的技能培训服务;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需要,为社会培养大量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需要扩大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决城镇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扩大就业中的责任,立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认真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就业,不断拓宽就业门路,认真落实扶持就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和支持多渠道就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大力促进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3.2城镇无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的需要1、为贯彻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省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作为***东大门,同时被省政府列为毗邻江、浙23个县区之一,又在南京都市圈之内,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人民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认真做好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妥善解决***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得深层次矛盾的重要途径,同时对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捷、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有限的耕地所需的农村劳动力必然相对减少,而反过来农村劳动力人口却又在逐年增加,这就使得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更显突出。与此同时,也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化生产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过去那种凭力气干活的劳动力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现实的紧迫任务。3、通过再就业工程,发展劳动力市场,实施劳动力开发就业,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是完全必要的,为城乡劳动力就业牵线搭桥,同时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把***皖江劳动力市场推向市场是完全必要的。4、实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社会安定的需要,也是个体增收的需要。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帮助,只有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稳定,社会才能进步。3.3落实***省就业再就业规划目标的需要办好劳动力就业中心是落实***省就业再就业的长期工作目标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和***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全县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了2006年以及今后五年***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00万人以上,期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皖江城乡劳动力实训基地将落实***及巢湖地区根据***省每年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培训计划。劳动力就业中心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深入开展“政策实效”行动,进一步落实再就业政策,通过开展再就业援助,大力促进再就业,减少失业增量,避免失业率大幅攀升。二是加强就业服务,强化劳动力市场管理,继续推动各地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满足企业需求,推动技能劳动者就业。三是实施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YB)中国项目,推进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动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发展劳务协作,积极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探索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工作,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制定出台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职业培训工作,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培训工作新格局。第四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分析4.1国内劳动力市场分析一、职业供求信息及特征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101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101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49亿,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57.4%;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253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60.3%。101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是,华北10个、华东22个、以及中南25个、东北18个和西北12个。101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357.1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372.3万人。求人倍率约为0.96。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101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总体而言,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均有所减少。2.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与上季度相比,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略有上升,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有所下降。从行业需求看,66.3%的单位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业。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的需求较大,其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4.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3.8%。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有所下降,就业转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均略有上升。5.分性别,女性的求人倍率略高于男性;分年龄组,16–24岁、25–34岁年龄组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其求人倍率分别为1、1.05;按文化程度分组,初中及以下、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分别为1、1.32。6.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2.38、2.2和1.99。二、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状况2006年四季度101个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分别为72289、1116710、2382046人;所占比重依次为2.0%、31.3%和66.7%。从总量结构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依然占主体地位;与上季度相比,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从行业需求看,66.3%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上四个行业,其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24.2%、17.5%、12.0%和12.6%;此外,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用人需求也较大,其所占比重分别为4.2%和8.0%。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行业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农、林、牧、渔业722892.0-0.2+0.2采矿业362811.0-0.1+0.3制造业86414624.2+0.1+0.2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06381.7-0.10建筑业1484124.2-1.0-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69232.7-0.1-0.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056473.0-0.2+0.2批发和零售业62618717.5+0.8-1.7住宿和餐饮业42686312.0+0.4-0.3金融业741732.10-0.1房地产业982352.8-0.4-0.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871468.0-0.4-1.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398281.1-0.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66421.0-0.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5129412.6+1.6+3.1教育311400.9-0.1+0.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11540.9-0.1-0.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00871.7+0.1+0.2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02480.600国际组织37120.100合计3571045100//三、用人单位需求状况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6.5%,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所占比重仅占1.2%,其他单位用人需求比重为2.3%。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占77.8%。其中以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较大,比重分别为28.6%、19.4%和11.5%,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仅为7.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4.9%;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7.3%;个体经营的用人需求比重为9.9%。

四、职业供求状况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对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比较大;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2.2和3个百分点,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2.9和2.1个百分点。从求职情况看,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也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为15.3%和11.6%。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的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其余各职业类别均处于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职业类别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求人倍率与上季度相比供求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供求变化单位负责人1026992.91370133.70.7300专业技术人员40439011.343185411.60.90+0.02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8655613.656801515.30.83+0.11+0.08商业和服务业人员130024536.4118454031.81.05-0.01-0.01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669941.9532101.41.19-0.10+0.48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98715527.697084326.10.97-0.04-0.09其他2230066.22227196.00.96+0.04+0.11无要求//1552524.2///合计35710451003723446100///五、求职人员分类状况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3.8%。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占19.3%(在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35.9%),就业转失业人员占22.5%,其他失业人员占12%;外来务工人员的比重为31.5%。外来务工人员是由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组成,比重分别为15%和16.5%。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2.8和1.6个百分点,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2.7和3.1个百分点。六、招聘、应聘条件状况1.性别从对劳动者的需求看,72%的用人需求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其中,对男性的需求比重为37.6%,对女性的需求比重为34.4%。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看,男性的求职人数多于女性,其所占比重分别为55.7%和44.3%。从供求状况对比看,男性的求人倍率为0.92,女性的求人倍率为1.01。

2.年龄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看,89.4%的用人需求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占总体需求的66.8%;其中,对16–24岁、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比重分别为33.2%和33.6%。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求职者同样以年龄在16-34岁之间者为主体,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69.6%;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5.7%,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3.9%。求职者的年龄构成与用人需求基本一致。从供求状况对比看,16–24岁、25–34岁、35-44岁、4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1.05、0.86和0.71。3.文化程度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的要求来看,约89%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有要求。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包括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文化程度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求人倍率与上季度相比供求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供求变化初中及以下93558026.2104120928.01+0.030高中142882240.0165601744.50.97-0.020职高、技校、中专73673651.691607055.30.9-0.02-0.04大专58679116.474456220.00.89-0.010大学2260076.32719137.30.93+0.03-0.07硕士以上118950.397450.31.32+0.16+0.46无要求38195010.7/////合计35710451003723446100///4.技术等级或职称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56.7%,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51.5%的求职者都具有某种技术资格等级,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中级技能和技术员、工程师。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与用人需求的技术等级结构基本一致。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技术等级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求人倍率与上季度相比供求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供求变化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74807321.080501321.61.34+0.00-0.19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41946511.837102910.01.55+0.03-0.11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1440594.01028942.81.81+0.11-0.53职业资格二级(技师)787682.2442001.22.20+0.14+0.67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288930.8146520.42.38+0.47+0.13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员)37945310.640021610.81.36-0.090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工程师)1942335.41601424.31.63+0.02+0.0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336850.9213380.61.99-0.53-0.01无技术等级或职称//180396248.5///无要求154441643.3/////合计35710451003723446100///七、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不同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同,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同,其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对比的差异十分明显。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对比城市求人倍率第二产业需求第三产业需求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

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岗位空缺小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北京1.5918.4%81.3%推销展销人员7:1电气元件及设备装配人员1:6餐厅服务人员6:1行政事务人员1:2治安保卫人员3:1公路运输机械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1:2上海0.9514.6%85.4%机械冷加工人员25:1社会中介服务人员1:9裁剪缝纫人员9:1治安保卫人员1:5餐厅服务人员3:1营业人员1:5天津0.7433.6%66.5%护理人员5:1行政事务人员1:3机械冷加工人员3:1采购人员1:3证券业务人员2:1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1:2重庆1.0423.2%76.3%机械冷加工人员3:1会计人员1:5餐厅服务人员2:1营业人员1:2环境卫生人员2:1公路运输机械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1:2济南0.9419.0%80.9%机械冷加工人员3:1公路运输机械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1:3营业人员2:1营业人员1:2推销展销人员2:1治安保卫人员1:2南京0.927.2%92.7%推销展销人员2:1营业人员1:2治安保卫人员2:1行政事务人员1:2饭店服务人员2:1机械工程技术人员1:1武汉1.0918.6%79.3%建筑工程技术人员3:1物业管理人员1:3护理人员2:1环境卫生人员

1:3工程技术人员1:1公路运输机械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1:2西安0.7219.9%76.8%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5:1治安保卫人员1:3餐厅服务人员3:1行政事务人员1:3营业人员2:1简单体力劳动人员1:2成都0.8614.5%84.3%推销展销人员2:1营业人员1:2保险业务人员2:1饭店服务人员1:2机械冷加工人员2:1行政事务人员1:2南宁0.6124.8%75.1%餐厅服务人员3:1财会人员1:11治安保卫人员2:1公路运输机械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1:10推销展销人员1:1机械设备维修人员1:74.2国内劳动力市场预测劳动保障部专题调研组组织各地统一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经对调查数据分析,主要情况如下:一、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1、省内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主要地区。2、建筑施工业、电子电器业、制衣制鞋业、住宿餐饮业仍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的主要行业。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平均在外就业时间为9.4个月。4、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进一步提高。二、2006年企业春季招工情况及就业稳定性1、六成以上的企业2006年春季用工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被调查企业认为,符合招工要求的农民工数量减少、工资待遇偏低是导致用工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重要原因。2、八成外出务工人员打算继续回原企业工作,但企业招用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总体相对稳定。3、多数企业认为2007年春季招工存在一定难度。三、2007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预期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1、被调查企业中有近九成在春节后计划招用新员工,用工需求比春节前净增12.9%。2、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与企业招工要求仍存一定差距。3、企业预计2007年员工工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4.3***劳动力实训的目标市场定位***劳动力实训的目标市场定位为长三角地区、皖江地区、本县和珠三角地区,如下图分布。4.4***劳动力实训和市场预测1、2005年***全县总人口64.9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非农)11.8万人,有劳动能力人口8.3万人。随着企业改制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县下岗、失业人员有近3万人,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的深化改革,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小企业的全面退出,全县城镇现有的3万名职工也正面临着重新就业和再就业。2、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三棚加一塘”(即大棚蔬菜、大棚养鸭、大棚养鸡、精养鱼塘)的特色农业经济使不少农民得到一些实惠,现有耕地面积75.57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36亩,人多地少的矛盾较突出,以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作水平,有限的耕地难以产生更高的效益,加之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约有一半剩余,***农业人口53.17万人,农村劳动力38.86万人,剩余劳动力近25万人,有13.7万人外出务工、经商。3、***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从北京、上海至广州、深圳,远至乌鲁木齐,主要从事豆制品加工、餐饮业、食品制造业、以及建筑行业等。他们占据了广州市95%的豆制品市场,他们在乌鲁木齐2005年的建筑业中完成了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总额等等,这些外出人员雇用了约30万来自东北、西北、华北、***等全国各地的人员,这些人中少有专业特长,大部分以壮工为多,需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4、由于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十分紧缺,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技工荒”。因此,培训掌握一定职业技能水平劳动力工作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5、一到农忙季节,大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