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案-人口与城市_第1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案-人口与城市_第2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案-人口与城市_第3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案-人口与城市_第4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案-人口与城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案人口与城市【考试要求】(一)人口的分布与变更1.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2.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比较并说明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说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学问梳理】课型编写运用时间复习课陈维斌1月12日1.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快慢的主要因素=1\*GB3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凹凸(诞生率和死亡率)=2\*GB3②人口基数大小(注:理解人口增长率高,不肯定人口增长的多)=3\*GB3③人口迁移(迁入与迁出)2.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1)描述方法依据供应哪种“人口密度图”回答,角度:=1\*GB3①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详细方位)例如:东部沿海;平原、高原、河流沿岸、山麓地带等等。(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气候暖和潮湿)、河流(水源足够)。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便利、开发历史、经济发达等。【例如】(1)巴西的人口为什么90%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1\*GB3①海上交通便利;②开发历史悠久;③沿海地势较高,气候相宜。(2)分析亚马逊流域城市稀有的缘由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势低平,洪水泛滥,陆路交通不便。3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特点的描述(数量、方向、目的)如: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数量大;农村人口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向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流淌;主要以务工经商为主。(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缘由分析)80年头以前:由沿海向内陆地区,由国家有安排、有组织地支援内陆、边疆地区的建设。现在: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经济水平高),较多的就业机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较高工资收入),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较好的生活环境等吸引大量中西部地区人口迁入。(3)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利影响:迁入地:供应大量廉价劳动力,满意二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城乡文化沟通。不利影响: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就业负担,加重住房惊慌、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迁出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加强了对外联系(促进了文化沟通),改善了当地发展条件(人地冲突)(缓解了环境压力)。不利影响:人才外流,劳动力削减。4.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说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1)基本概念:环境承载力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异同环境承载力即地球上或一个地区的资源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适合养活多少人则用人口的合理容量衡量。如: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给的人口数量(单位:人)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4500(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状况、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负相关)如: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缘由。水、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科技水平较高,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5.我国的人口问题

(1)主要人口问题

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养低;③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突显;④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2)老龄化特点

①老年人口的肯定数量大;②高龄化趋势显著;③“未富先老”;④“空巢”老人快速增加;⑤农村养老问题严峻。[思索](1)为什么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2)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不肯定很低,有时反而上升?(或现在农村)[提示](1)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保障制度较健全,生育观念变更,诞生率下降。(2)缘由是发达国家老年人口多,死亡率上升(3)2015年我国放开二胎政策,对此你是否赞同?观点?赞同:增加新诞生人口,减缓老龄化,丰富劳动力资源。反对: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增多,会加剧就业困难、住房惊慌、环境压力等问题。【课堂限时练习】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更曲线直观图,完成1~2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1\*GB3①B.=2\*GB3②C.=3\*GB3③D.=4\*GB3④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样的是A.埃及B.中国C.俄罗斯D.新加坡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更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3.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起先时期是A.①B.②

C.③D.④4.假如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更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A.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下面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回答5~6题。5.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地形D.河流6.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缘由的叙述,正确的是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C.位于亚热带潮湿地区,气候相宜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2013年以来,我国调整了“生育二胎”的人口政策,政策调整的焦点在“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二胎。读图,完成3~5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政策不变,人口数量将始终削减B.放开单独政策,人口数量将先增后减C.全部放开政策,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加D.放开单独政策,人口合理容量增加(多信息处理实力,多条曲线、多时段对比,工4.政策调整是因我国A.人口死亡率增高B.环境承载力提高C.人口老龄化加剧D.人口出现负增长5.到2035年,此项政策将使我国A.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B.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C.养老金支付总额削减D.男多女少的状况加剧31.共10分。(1)表中数据供参考,趋势呈W形,坐标轴1分,曲线1分,数据1分。(共3分)(2)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分)(3)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1分)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3分)

6.(10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甲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乙表示1982~2010年诞生人口性别比变更,丙为2010年我国各地区常住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及变更。材料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部分)。年龄构成人口数比重0~14岁人口222459737人16.60%15~59岁人口939616410人70.14%60岁及以上人口177648705人13.26%注: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6.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66557万人49.68%农村人口67415万人50.32%注: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1)归纳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特点。(6分)(1)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或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东部常住人口人口大量增加其他地区削减、诞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每项1分,共6分)(2)依据丙图推断我国人口流向,并说明其带来的有利影响。(4分)(2)主要方向: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淌(2分)有利影响:迁入地:满意了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迁出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加强了对外联系(促进了文化沟通),改善了当地发展条件(缓解了环境压力)。(2分)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平均预期寿命比较表,回答问题。(10分)

(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更特点。(3分)

(2)据图表推断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分析产生的缘由。(4分)

(3)最近有媒体报道,国家将适度放宽安排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二胎”。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3分)(1)青少年人口比重削减(20岁以下削减最快);中青年人口比重上升(35岁到59岁上升最快);老年人口比重上升(3分)

(2)问题:人口老龄化,并有快速发展的趋势(2分)

缘由:“少生”政策的长期实施;人口寿命的延长。(2分)

(3)赞成:增加新生人口,减缓老龄化;丰富劳动力资源(3分)

反对:我国人口基数大,放宽政策导致每年新增人口增多;会加剧就业困难、住房惊慌、环境压力等问题。(3分)解析试题分析:27.(10分)读下列图表,完成问题。201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201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淌的地区构成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1)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并说明推断依据。(2分)(2)据表分析中国人口跨省(市)流淌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成因。(4分)(3)目前国内人口流淌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发展有何影27.(1)从产业看:主要向其次产业(工业)迁移;其次是第三产业(餐饮业);第一产业(农业)内部转移最小(2分)。(2)特征: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2分)。缘由: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2分)(3)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冲突,爱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不利影响:人才外流,劳动力削减。(有利不利都涉及到,每项1分,共4分)读图,回答下题。(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缘由。(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季节特征。(3)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24.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示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缘由。(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探讨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供应依据。(1)水、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基础较好,技术水平高。(2);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变更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防治土地沙漠化;发展经济。(3)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假如人口密度超出环境承载力,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限制人口。23.材料1:新疆日报2012年11月20日记者从塔里木河管理局获悉: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历经11年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爱护和复原,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材料2:“南疆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