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作业考核《小学教学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2)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明确而特定的。2、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如何?我国到达入学年龄的儿童,一般都有认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每天怀着自豪而又好奇的心情,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他们上课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偶尔因病不能上学,许多小学生是很难过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实际上,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儿童喜欢上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被学习以外的一些活动所吸引。一些小学生还保留着学前儿童的特点,把游戏和学习混在一起,对学习仍然抱着游戏的态度。一些小学生对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不愿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听课时三心二意,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应付了事。这些儿童还没有形成对待学习应有的正确态度。3、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由于他热诚的期望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于1968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OakSchool)所作的一个实验中,先对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这些班机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的”,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8个月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被期望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倾向,在智商为中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而且,从教师所做的行为和性格的鉴定中可知,被期望的学生表现出更有适应能力、更有魅力、求知欲更强、智力更活跃等倾向。4、简述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对教育实践的启示。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可以概括如下:(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2)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倾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3)对于能倾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倾水平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错误。接受学习不一定就是机械学习。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自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接受学习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但这种学习形式一直被误解为机械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只是因为一些教师使学生进行的是机械学习而采取的又是接受学习方式,才使接受学习被认为是机械的。同样,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是机械学习,那种只发现点滴的事实,而不理解其中的规律的发现学习便是机械的发现学习。2、做笔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错误。做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常考虑问题的思路扭转一下,换个角度,采用易被人忽视的方法解决问题。(7)转熟为生法前面讲过影响人理解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定势”,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最容易产生心理定势,从而固着于此而想不到其它方面,这就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很多儿童会发表一些成人料想不到的奇谈怪论。避免这种习惯化的心理定势的一个途径,就是把熟悉的事物再“变成”陌生的,用天真的眼光如看待新事物般看待旧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能这样而不能那样?”或者这样要求自己:“如果我从未经历过类似问题,我应该体验到什么?”这种思考方式就可能导致问题的解决脱出平淡、峰回路转。(8)延迟判断生活中常会发现,人们花好长时间解决不了一个问题时,把它搁在一边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再来看时却立刻发现了解决途径。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酝酿效应”或顿悟。它可能也是由于打破定势而产生的,也可能与灵感思维有关。灵感思维是指大脑经过紧张思考和专心探索之后产生思维质变,在潜意识中将现象与创造物间进行了信息接通。不管是打破定势也好,还是灵感思维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人们需要离开具体情境一段时间,才能解放思想、打破定势;而灵感思维所依赖的潜意识活动也需要在紧张思考后,有意识地转换环境和情绪状态,从而得到思想松驰、大脑感受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其活跃起来,易于接受各类信息的诱导。因此当学生面临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让他们先搁置一段时间再重新审视,也许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训练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不只上面的几条,其解决常规问题的策略也可能导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为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本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很多创造就来源于日常的普通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与日常教学完全割裂开,而应在课堂上把训练学生掌握常规的解题策略与创造性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2、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及其在学校教育上的主张?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六个阶段如下:(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不仅研究道德发展的理论问题,还强调把他的研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认为道德教育不能采用行为主义的机械教育,也不能采用成熟主义的放任自流,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使儿童不断与道德问题相接触的环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接触学校和社会中的两难问题。引起儿童的道德认知冲突(“失平衡”),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认知冲突,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他提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明辨是非,具有做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柯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抓住道德问题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其关键是要让儿童面对道德上的两难问题,引起儿童的道德认知冲突,产生失平衡,使他们对自己目前的思维方式产生不满,并寻求一种更完整、更高级的道德思维方式。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原则是不能直接教给学生的。柯尔伯格(1969)实验研究证明,儿童的道德思维是从他内心产生的,其变化是渐进的;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按固定的顺序,分阶段地进行的。柯尔伯格主张采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论法并建议采用“加一法”。所谓“加一法”是指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时,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比自己当前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高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保防护知识培训
- 中医股骨颈骨折护理查房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文林中学九年级(上)国庆假期作业一数学试卷(含答案)
- T-XMSSAL 0109-2024 供厦食品 蚝油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课件 项目1 部署虚拟环境和安装Windows Server 2022操作系统
- 组装电脑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临床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基础
- 高三化学苏教版一轮31化学反应中热效应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 小学高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中国少先锋队章程(修正案)
- 酒店住宿水单标准模板
- 工料机动态表
-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课件
- 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协议书
- 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标准
- 阅读SPIN销售巨人教学课件
-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课件
- 医联体实施计划方案
- 《建筑装饰工程造价》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