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
六班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水乡茶居的诸多变化。
2、领悟“草草杯盘共一欢,是水乡人生活中的诗”这句话的丰富内涵,理解从喝茶品茶这一中国古老的国粹中所寻找到的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3、品读文章的精彩语句,享受美文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品读关键语句理解从喝茶品茶这一中国古老的国粹中所寻找到的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理解“草草杯盘共一欢,是水乡人生活中的诗”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简介:杨羽仪(1940-20__),广东宝安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沉醉文本、品读赏析:
(一)思索:
1、在介绍水乡茶居的生活时,引用了哪句诗作为线索贯穿全篇的?
2、“草草杯盘”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3、既然把水乡茶居用“草草”一词来形容,可见其小而简,但是为何又缀以“共一欢”?此欢何来?
4、为什么把这种“草草杯盘共一欢”称作是水乡生活中的诗呢?
5、由此可见,在这喝茶品茶的国粹中寻找到的是什么呢?
(二)争论:
(1)为什么说“叹”茶不是品尝着食物,而是品尝着生活?
(2)“茶越冲越淡了,话却越说越浓”一句中,“淡”和“浓”含义分别是什么?
(三)赏析:
1、散读课文,选择最让你沉醉的语句。
2、点评你沉醉的理由。
3、齐读语段,品尝文章的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长:
请设想一下,假如你现在身处茶室,围绕校内生活,和你的左邻右舍聊一聊。
沟通谈天内容和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
1、阅读散文《品茗》,完成练习。
2、双休日闲暇时刻,泡壶茶,看一看,品一品,想一想,写一写。随笔《茶的联想》。
六班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预备
同学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认真阅读,对小说全文的也许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日,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仔细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同学汇报,老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同学圈画后汇报。
4.老师准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奇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异”。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行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仆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奇妙的猜想
亲见时的惊异
六班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尝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日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留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解释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争论关心,然后请同学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间消逝。)
2、再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沟通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间消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美丽的风光和环境)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
老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师:“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2)“白发”“黄鸡”比方什么?(时间消逝)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感受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老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美妙将来的憧憬。它指引我们乐观乐观,奋勉向上,对人生布满信念。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乐观面对。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长。
师: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给了我们哪些生活启示呢?课下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写。
板书设计
浣溪沙
上片:写景浸溪兰芽——松间沙路——雨中杜鹃
下片:抒怀溪水西流——老当益壮——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首词时,我让同学通过反复阅读去感受词中的意趣,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同时引导为主,自读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后让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受到的启示和感悟,真正去理解词人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感受其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
六班级语文下册教案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资料。
老师和同学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宏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怜悯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头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斗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叙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怀、怜悯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和善的怜悯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同学争论,汇报。
课文根据事情进展的挨次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叙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着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其次段(3-11自然段)叙述了桑娜探望生病的西蒙,发觉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结束)叙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同学自己学习,把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沟通对字义的理解)
2、老师教学。检查自学状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黧黑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结构,形近字有:奏、凑。
理解词义:
咆哮: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行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非常感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惊担心。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学校六班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五
学问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喜爱生活、喜爱音乐,追求美妙抱负,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同学仔细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预备:
搜集有关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专心灵倾听名曲。
1、同学们,你们平常都喜爱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2、这节课,老师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典子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听这首曲子,应当跪下来听。”毕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小泽征尔的心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专心倾听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专心听,看自己听出了什么。听后谈感受,并说出曲子的创。
4、一首名曲,我们专心去听时,会听出丰富的意蕴,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这篇课文又讲了些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二泉映月》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专心灵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细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受,用长期积淀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首深情的旋律中,观赏完这首感人的旋律,让我们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双眼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怎么五彩缤纷,对他来说都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爹娘,浓浓的父爱,宏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幻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他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出示词语:双目失明没爹没娘流落街头形同乞丐生活贫困疾病缠身卖艺为生饱受艰辛)
3、请同学们专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凄惨一生的词语,让我们专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4、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三、专心灵诵读课文。
1、这位尝尽人间辛酸的盲人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不朽的乐曲呢?打开课文,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
(老师范读课文)
2、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指名同学说)
3、听着音乐,同学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自由练读课文。
(同学练读)
5、指名诵读第5自然段。
6、评一评,说一说。
四、专心灵感悟内涵。
1、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生自读自悟、师巡察,个别沟通点拨)
2、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为什么?
(指名说,说完后,让同学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如:哀痛、苦痛、爱、信念……)
3、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中,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鄙视吗?
(指名读)
4、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受,同学们,假如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写什么,你还会简洁地告知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5、总结升华。
五、回顾全文,课外拓展。
1、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读课文)
2、上网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的活动,感受民间音乐家坎坷的一生。
六班级下册语文课程教学教案篇六
《我的舞台》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仿照、身材、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怀疑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奇妙的吸引力”,体会学艺的艰辛以和不一般的士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扮演的奇妙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同学感悟戏剧扮演的奇妙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和不一般的士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同学自由发言。
2、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舞台对我有着奇妙的吸引力。)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同学一下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习。)
二、沟通、争论
同学找出以下句子,随机沟通:
1、我还没有诞生,便和舞台结下了怀疑之缘。
⑴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怀疑之缘?
⑵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仿照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喜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消失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喧闹,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好玩。谁能读出好玩?
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肯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爱好盎然。
“爱好盎然”指我看戏的爱好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过。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伴侣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喜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处处奔跑,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