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血液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血液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血液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血液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详解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优选)血液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目前二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性肿瘤

(MDS/MPN)

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特点表现为MDS与MPD交叠,有多种“有效”造血及病态造血存在。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

不能分类的MDS/MPD

四类目前三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也是克隆性疾病,以无效造血为其特征引起血细胞减少,骨髓及血象一至多系细胞病态造血。目前四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MDS亚型分类亚型外周血象骨髓象

1.难治性贫血贫血;未见或罕见

仅红系增生异常,(RA)原始细胞原始细胞<5%,环形铁粒幼细胞<15%

2.难治性贫血伴贫血;未见或罕见

仅红系增生异常,环形铁粒幼细胞原始细胞原始细胞<5%,(RARS)环形铁粒幼细胞≥15%

3.难治性血细胞减少血细胞减少(二系或二系或多系细胞增生异常伴多系增生异常全系);未见Auer小体;≥10%;原始细胞<5%,(RCMD)未见或罕见原始细胞;未见Auer小体;单核细胞<1×109/L环形铁粒幼细胞<15%4.难治性血细胞减少血细胞减少(二系或二系或多系细胞增生异常伴多系增生异常和全系);未见Auer小体;≥10%;原始细胞<5%,环形铁粒幼细胞单核细胞<1×109/L未见Auer小体;(RCMD-RS)环形铁粒幼细胞≥15%

目前五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

亚型外周血象骨髓象5.难治性贫血伴血细胞减少,一系或多系细胞增生异常;原始细胞增多1型原始细胞<5%原始细胞5%~9%;(RAEB-1)未见Auer小体;未见Auer小体;单核细胞<1×109/L6.难治性贫血伴血细胞减少,一系或多系细胞增生异常;原始细胞增多2型原始细胞5%~19%原始细胞10%~19%;(RAEB-2)Auer小体(±);Auer小体(±);单核细胞<1×109/L7.未归类的MDS血细胞减少,单一髓系细胞增生异常;(MDS-U)未见或罕见原始细胞;原始细胞<5%;未见Auer小体;未见Auer小体;8.5q-综合征贫血;少叶核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del(5q)]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增高;原始细胞<5%;原始细胞<5%;细胞遗传学检测仅见

del(5q)异常;未见Auer小体;目前六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

AML是髓系原始细胞克隆性增生疾病,WHO分型将AML分为:

1.

伴有特殊染色体的AML

2.伴有病态造血的AML

3.治疗相关的AML和MDS

※4.不伴特殊细胞遗传易位的AML

四亚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目前七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1.伴有特殊细胞遗传易位的AML

(1)伴有t(8;21)(q22;q22)AML,

AML1(CBFα)/ETO的AML

(2)伴有inv(16)(p13;q22)或

t(16;16)(p13;q22),

CBFβ/MYH11的骨髓嗜酸粒细胞增多的AML

(3)伴有t(15;17)(q22;q11-12),PML/RARα

及变异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4)伴有11q23(MLL)异常增生的AML

目前八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2.伴有多系血细胞增生异常的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由MDS或MDS/MPD转化而成

(2)发病前无MDS病史

目前九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

3.治疗相关的AML和MDS

(1)与烷化剂相关

(2)与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相关

(一些可以是淋巴系)

(3)其他目前十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

4.不伴特殊细胞遗传易位的AML

(1)未分化AML

(2)未成熟AML

(3)成熟AML

(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6)急性红白血病

(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8)急性嗜碱细胞白血病

(9)伴骨髓纤维化的急性全髓增生

(10)髓细胞肉瘤目前十一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目前十二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淋系肿瘤:

B系肿瘤和T/NK细胞系肿瘤

又可分为两大类型:

前体淋巴细胞肿瘤(淋系白血病)

外周或成熟淋巴细胞肿瘤(淋巴瘤)

前者指淋巴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起源的肿瘤

后者是分化成熟阶段来源的肿瘤目前十三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B细胞系肿瘤

前体B细胞肿瘤前体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

成熟(周围)B细胞肿瘤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CLL/SLL)

B-细胞幼淋巴性细胞白血病(B-PLL)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

Burkitt淋巴瘤(BL)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PCM/PCL)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绒毛状淋巴细胞(SMZL)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型(MALT-MZL)结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单核细胞样B细胞(MZL)滤泡性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目前十四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T细胞和NK细胞系肿瘤前体T细胞肿瘤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成熟(周围)T细胞肿瘤

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ATCL/L)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蕈样真菌病/Sezary综合征(MF/SS)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目前十五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和2级(NSHL)富于淋巴细胞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LDHL)目前十六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白血病

基因检测目前十七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

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的改变。┯┯┯┯

ATGC

TACG

┷┷┷┷┯┯┯┯┯

ATAGC

TATCG

┷┷┷┷┷┯┯┯

AGC

TCG

┷┷┷┯┯┯┯

ACGC

TGCG

┷┷┷┷增添替换缺失(D)(d1)(d2)(d3)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结构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吗?目前十八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mRNA:GAA甲乙丙丁DNA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结论:碱基对替换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吗?氨基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GAUGACGUA目前十九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1、二战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导致白血病患者出生率增加。

2、苏丹红进入人体可产生致癌作用。3、乙肝病毒使肝细胞进一步变异,肝细胞不凋亡,而且不断地再生,就形成了肝癌。内因:DNA复制时自身也偶尔发生错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基因突变原因:目前二十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基因突变的特点

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只有少数是有利的,有些既无害也无益。多数有害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结果:增殖过度,分化阻断,凋亡受抑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白血病的分子检测SouthernblotNorthernblotWesternblotFISHPCR测序芯片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白血病的分子检测PCR方法优点快速灵敏特异PCR方法缺点假阳性假阴性!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白血病的分子检测PCR:仅适用于染色体断裂点丛集于相对小的范围内(<2kb),如T-ALL中SIL-TAL1。

RT-PCR:可用于染色体断裂点跨越很大的区域的融合基因。

巢式RT-PCR:可显著提高反应的特异性,增加扩增效率。RQ-PCR:可定量扩增产物。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白血病分子检测的临床应用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对白血病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有以下几方面意义:补充MIC检查的不足发现新的亚型监测白血病的微小残留病灶(MRD)为研究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打下基础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白血病分子检测的临床应用PCR方法检测MRD常用的分子标志

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目前三十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AML1-ETOt(8;21)(q22;q22)6~8%原发性AML,在M2中的阳性率为20~40%,在M2b中阳性率为90%少见于M4和M1,极少见于MDS和骨髓增生综合症AML1-ETO+白血病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分化能力,能分化至较成熟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且对化疗反应较敏感

AML1-ETO+患者对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效果好,具有较高的缓解率,无病生存期长,预后较其他AML亚型(M3除外)好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AML1-ETO对初发患者进行t(8;21)和AML1-ETO融合基因的检测对其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相当重要AML1-ETO定性结果不能用于评价患者MRD情况RQ-PCR能实时反映体内AML1-ETO水平。连续定量AML1-ETO转录本水平可判定有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以便及早治疗干预以防血液学复发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PML-RARαt(15;17)(q22;q21),98%M3患者阳性继t(15;17)之后,又先后发现4种M3特异的累及RARα的变异性染色体易位:t(5;17)(q35;q21),t(11;17)(q13;q21),dup(17)(q21.3;q23),t(11;17)(q23;q21)

分别产生NPM-RARα,NuMA-RARα和PLZF-RARα,

STAT5b-RARα融合基因临床上,具有PLZF-RARα或STAT5b-RARα融合基因患者对ATRA治疗不敏感,其余三种染色体易位患者经ATRA治疗可获完全缓解

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PML-RARαAPL累及的RARα基因及其伙伴基因结构示意图

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PML-RARα由于PML基因断裂点不同,产生3种不同的PML-RARα异构体

约55%的M3患者为L型,40%为S型,5%为V型,且每位患者只表达一种PML-RARα融合蛋白形态学上S型白血病细胞常为低分化的并且这些患者可见继发细胞遗传学异常,V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体外对ATRA的敏感度低

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PML-RARαRT-PCR检测PML-RARα是敏感且特异的APL诊断方法,还能用于治疗后MRD监测。PML-RARα阳性提示的分子复发常早于临床复发3-6个月,为临床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提供了保障RQ-PCR能有效反映患者在发病、治疗、缓解、复发整个过程的白血病细胞负荷,在MRD监测中比RT-PCR具有更高价值

目前三十七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目前三十八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FLT3基因突变Fms-relatedtyrosinekinase3FLT3为II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还包括c-FMS,PDGFRβ和c-KIT)成员之一,该类受体因在造血过程中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据报道,FLT3-ITD和D835突变在AML中阳性率分别为24%(385/1585)和7%(30/429),总阳性率超过30%,使其成为AML中最普遍发生突变的靶基因许多临床研究发现,FLT3突变还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尤对60岁以下的AML患者,FLT3突变患者预后较差,且可独立于核型之外目前三十九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CBFβ-MYH11inv(16)(p13;q22)及t(16;16)(p13;q22)主要见于M4Eo,10%不伴异常嗜酸细胞M4,少见于M2CBFβ-MYH11融合蛋白通过干扰核心结合因子(corebindingfactor,CBF)的转录激活作用而致病具有CBFβ-MYH11的患者对化疗敏感,预后较好,故提高检测率尤具临床意义

目前四十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CBFβ-MYH11CBFβ-MYH11具有多种变异型,其中最常见的为A型,占80%RT-PCR检测CBFβ-MYH11进行MRD监测显示,大部分患者在完全缓解时PCR转阴,但仍有小部分长期存活者PCR仍为阳性最新研究采用RQ-PCR检测CBFβ-MYH11转录本水平来评价M4Eo患者MRD情况,预示复发

目前四十一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目前四十二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DEK-CANt(6;9)(p23;q34)主要见于M2或M4,也见于M1,MDS-RAEB伴DEK-CAN的患者年龄一般较轻,且预后较差此类患者进行分子监测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调整治疗方案

目前四十三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WT-1基因高表达Wilmstumor1是无特异分子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理想的MRD检测指标伴此基因高表达者预后差,且表达程度与预后相关目前四十四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BCR-ABLt(9;22)(q34;q11)15~30%成人ALL及3~5%儿童ALL9号染色体的断裂点与CML相同,但22号染色体断裂点具有异质性

此融合蛋白p190刺激细胞增殖的能力比p210要强。在转基因试验中观察到p190诱发的白血病具有起病早、发展快和恶性程度高的特点BCR-ABL+ALL患者预后差,5年存活率<20%,因此这些患者在缓解后需进行骨髓移植治疗

目前四十五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BCR-ABL对于自体或异体移植ALL患者,移植前后BCR-ABL的有无以及BCR-ABL的转录本类型与预后有关目前四十六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目前四十七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E2A-PBX1t(1;19)(q23;p13)5~6%儿童ALL和3%成人ALL此类患者具有高的白细胞计数,高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预后差,平均无病生存期(DFS)仅6个月,3年DFS为20%,需给予这些患者强化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预后核型和E2A-PBX1检测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E2A-PBX1的预后价值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四十八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TEL-AML1t(12;21)(p13;q22)25%儿童ALL,是儿童ALL中最常见的分子异常目前为止尚未在T-ALL,AML或NHL中发现t(12;21),在婴儿白血病中极少报道,在成人白血病患者中频率很低(<2%)此类患者发病年龄小(2岁~10岁),WBC计数低(<50000/L),免疫表型为前B-ALL此类患者对治疗反应佳,完全缓解时间长,预后好目前四十九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TEL-AML1由于12p和21q末端在常规显带中很相似,因此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出率仅0.05%,需应用FISH或RT-PCR方法提高检测阳性率TEL基因重排是独立预后因素,RT-PCR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能将低危险度与高危险度的ALL患者区分开来。因此早期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对临床预后,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五十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MLL相关融合基因累及MLL基因的分子异常见于5.2%AML,22%ALL和混合性白血病及某些淋巴瘤,还可见于治疗相关白血病,尤接受topoisomeraseII抑制剂治疗的患者MLL基因涉及五十余种染色体易位,产生不同的融合蛋白,且每种融合蛋白都与特定的白血病表型相关。最常见的有:

t(4;11)(q21;q23)MLL-AF4融合基因ALLt(9;11)(p22;q23)MLL-AF9融合基因AMLt(11;19)(p13;q23)MLL-ENL融合基因AML及ALL目前五十一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MLL相关融合基因MLL相关融合蛋白的致病性还不清楚,推测其可能具有双重作用:

——融合蛋白可能获得新的功能,促使细胞转化

——MLL发生断裂后,缺失锌指结构域的MLL不能与DNA结合,失去其转录活化功能,使受MLL调节的靶基因(HOX基因)表达异常,也影响造血细胞的发育

目前五十二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MLL-AF4t(4;11)(q21;q23)t(4;11)的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是不同的,在婴儿ALL中最多见,为50~70%,而在儿童和成人中较低,分别为2%和3~6%此类患者发病年龄低(通常<2岁),白细胞计数高,常伴有内脏巨大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此类患者病情凶险,预后差。患者对标准治疗方案很可能无效,需给予强化治疗。目前应用高剂量Ara-C治疗,使这些患者预后有所提高

目前五十三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MLL-AF4对≤2岁的婴幼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应常规进行MLL-AF4融合基因的检测以筛选出高危患者,给予强化治疗提高生存率RT-PCR可在所有t(4;11)患者初发时检测到MLL-AF4融合基因。由于该融合基因累及的2个基因的断裂点变异性较大,因此PCR应包括所有断裂点以免产生假阴性结果

目前五十四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TAL1基因重排(1)

t(1;14)(p32;q11),TAL1-TCRδ融合基因

3%T-ALL

易位使TAL1基因与TCRδ位点并置,其5´端正常转录调节被TCRδ5´部分所取代,而后者在T细胞中有高表达

目前五十五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TAL1基因重排(2)1p32缺失,SIL-TAL1融合基因

16~26%T-ALL,该重组仅见于T-ALL,是T-ALL的一个有用的克隆标志缺失部分可能为TAL1基因的调控序列,使TAL1基因表达失控,导致与染色体易位相似的表型常规遗传学方法检测不到这一异常,而SIL-TAL1融合处特异的序列能作为这类患者特异的分子标志用于PCR检测目前五十六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TAL1基因重排(3)TAL1异常仅见于T-ALL,尚未见于B-ALL,AML和T细胞NHL,是儿童T-ALL中最常见非随机遗传缺陷,是监测大多数T-ALL的侯选基因伴TAL1异常的患者血象表现为高白细胞计数,高血红蛋白含量,免疫表型为CD2+/CD10–尽管在治疗反应上,有TAL1重排患者和无TAL1重排患者无显著差异,但伴TAL1重排患者4年无事件生存率(EFS)高于不伴TAL1重排的患者,分别为59±11%和44±7%,提示伴TAL1重排患者预后较好

目前五十七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HOX11基因异常表达

t(10;14)(q24;q11),t(7;10)(q34;q24)7%的T-ALL易位使HOX11基因受控于TCRδ和TCRβ基因调控序列,导致其异常表达另有部分HOX11高表达患者核型正常伴有此种异常的患者对联合化疗反应好,预后也较其他T-ALL患者要好,完全缓解率为100%,平均无病生存期为46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75%目前五十八页\总数六十六页\编于点HOX11L2基因异常表达t(5;14)(q35;q32)20%的儿童T-ALL易位使HOX11L2基因处于CTIP2调控元件的控制下,而CTIP2基因在T淋巴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