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语言学习理论_第1页
第三章语言学习理论_第2页
第三章语言学习理论_第3页
第三章语言学习理论_第4页
第三章语言学习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语言学习(习得)理论本章我们将讨论语言学习(习得)问题,介绍语言学习(习得)理论。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和假说现在已不下数十种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学习与习得的定义从上世纪60(Acquisition)7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又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学习与习得假说。那么什么是习得,什么是学习呢?(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不是在课堂里(不自觉地掌握,只注重意义的沟通;获得语言的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比如入学后。(第二)语言“学习”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也有的学者主张把狭义的学习称为“学得正因为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包含有习得的因素代替“学习”的趋向。习得与学习的不同习得与学习有如下的不同之点:有意识自然环境(目的语的社会环境课堂环境有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学习第二语言,也可能没有(学习外语。语言的形式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有意识地、系统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的意义。方法的不同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规则。需要的时间和产生的效果的不同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学习相对说来花的时间比较少,但学习的(说、读、写等对习得与学习的区分,很多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论点如下:中习得第一语言并非都是无意识的,在课堂上学习第二语言也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吕必松。第二节第一语言习得主要理论和假说18世纪末德国学者蒂德曼(D.Tiedemaann)最早通过记录的方式,对其小儿子心理和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和研究。80年代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我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大体上有五个阶段。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这是前语言阶段,即婴儿语音的听辨和发声的准备阶段。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这是真正语言表达的开始,女孩可能比男孩稍早。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轴心词和开放词组成。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特殊语法向成人语法的转变。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儿童进入成人语法的阶段,开始了语法感,语法关系逐渐复杂,功能词开始出现。到此阶段结束时,儿童第一语言口语的习得过程已完成。这五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每个阶段也有长有短、因人而异,各阶段甚至可能有交叉。不同的语言,其习得过程也会有差别。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对的。这里主要介绍四种理论或假说:刺激——反应论、先天论、认知论和语言功能论。1.刺激——反应论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盛行于204050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子。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儿童一次次重复就形成了语言习惯。由于用刺激与反应直接联结的模式来解释语言习得过于简单,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提出“中介说(l:在外显的刺激和外显的反应中增加了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的中介因素。如“汤姆是小偷”这句话不仅是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事实,至今仍是第二语言习得不可少的方法之一都是第二语言习得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先天论0年代初说模acquisitiondevice,LAD)。这一特殊机制脱离人类的其他功能而独立存在,甚至跟智力12岁以前发挥作用。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的参数。普任何语言的陈述句改疑问句不外乎①改变语调(汉·英语都有,②改变结构,将疑问词提前或主语跟动词改换位置(汉语没有,③在陈述句后加助词或短语(汉语有)等。这些有关是以参数形式出现的,如±主语省略(大多数只有两个值)在人们接触到实际语言材(如母语)的结构时习具体语言的外围部分以及具体语言的词汇。4-5年的时间里获得其母语口语的表达和理解能④儿童出现的语法错误,如学习英语的孩子使用goed,comed等不正确的动词形态,是儿童LAD很难通过实验来证明。有的学者认为LAD先天论是与刺激—反应论针锋相对的理论认知论认知论的理论基础是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J.Piaget)的发生认识论(geneticepistemology)。皮亚杰在阐述儿童心理发展时指出,人有遗传的心理功能,它决定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与环境作用的结果就形成并发展了儿童的认知结构 (cognitive。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又称为图(schema),人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如开车的图式做饭的图式等。图式是心理活动的组织结构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向环境学习的产物同时对新事物的理解和吸收又取决于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图式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而变化体现了认知的发展而认知的发展受同化、顺应平衡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儿童遇到新事物新经验总希望把它结合到原有的图式中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这就叫同化(assimilation)。如果同化成功,就会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达到暂时的平衡(equilibrium);如果不能纳入原有的图式,儿童就要调整原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同化新事物,这就叫顺。顺应的结果也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达到新的平衡。比如婴儿会用嘴吸奶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极有限的行为模式当他碰到奶嘴手指头、玩具也想吸,要同化。后来发现有的能吸,意味着新的经验被已有的图式吸收了;有24个月以前习得的力的影响,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语言功能论(服等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之间就不再有一对一的关系10个半月开始到16个关月,不到一岁的儿童已掌握表达自己的愿望与要求、控制别人行为、与别人交往、表达2224能。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掌握,而对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第三节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理论和假说释第二语言是如何习得的。与第一语言习得理论一样,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有属于行为主义的(如对比分析假说(,以及属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如文化适应假说。一、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对比分析假说这是由(1957年提出)20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常常是母语)习惯的迁移问题。迁移(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positive(negative(contrastive假说。(母语这些难点和重点,克服母语的干扰并建立新的习惯。对对比分析假说的评价:对比分析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预测教学种可能产生的学。能和意义;简单地将“不同”等同于“困难中介语假说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1969年提出中介语1972年在1971dialect)以及后来提出language)(W.Nemser)1971年提e等。中介语(”是阶阶段相接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中介语有以下几个特点:中介语的特点:①中介语是一种语言系统,它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上都有所表现。②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和交际需要的增加而不断变化。都是错误的,有正确的部分。④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⑤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产生“僵化”或“化石化()现象。语际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过度泛化)文化因素负迁移④交际策略的影响⑤学习环境的影响评价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语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影响。对中介语的研究可以看做是语言习得理论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突破口由于中介语假说提出的时间还不长,很多理论问题尚未解决,很多观点也未得到验证。3.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科德于1967年在其《学习者言语错误的重要意义》一文中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有其自己的内在大纲tn,而学习者的种种偏误正是这种内在大纲的反映。这方面70(R.Brown)研究儿童习得母语英语语素顺序的实验方法(acquisitionorder)(N.Bailey)、拉森—弗里曼等都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儿童和成人进行过口语和书面语的实验验(以及后来又有0多项类似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有非常相似的英语语素习得顺序。这一顺序反映在克拉申于1982第一组:现在进行时的词素-ing;表示复数的-s;系动词tobe(Heisbig);第二组:助动词tobe(Heisrunning);冠词thea;第三组:不规则的动词过去时态-ed;一般现在时态第三人称动词单数-s;名词所有格词尾-s(thegirl’sfood)。中国年青的学者正在进行汉语句式习得顺序和句式的习得过程的研究4.输入假说从上世纪701985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结论,这一顺序不受学习者母语和年龄影响,称为自然顺序(上文已介绍过九项英语语素的习得顺序。监控假说。这种监控可能在说话前,也可能在说话同时甚至是30%的时间并的信息传递,这将会严重地影响到会话交际。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这是第二语言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假说(像课堂教学中有时出现的那样i+1”来表ii+1则是下一阶段应i+1的信息,从而也就习得了该信息所包含的下一阶段i+1i+2i+1的可理解输入是妈妈或保姆对孩子讲的话(妈妈语,用简化的代码既让孩子听懂,又能不断地提高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说”获得的他举出的例语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强调听力理解的重要性i+1公式对教学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情感过滤假说现象,是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了过滤作用,称为“情感过滤eaffective,或者接触到更多的第二语言之后,逐渐把第二语言的参数值进行调整或重建。有的实验则表明语言参数不能二次定值系(普遍语法,因此儿童能极其自然地、本能地学会第一语言。尽管对普遍语法理论解释第二语言习得还有不同的看法,但自80年代中期以来普遍语法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究,已成为近几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并将成为今后一个重要发展趋势。6.文化适应假说(J.Schumann)(theAcculturationTheory),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把第二语言习得的文化适应并不意味着对异文化的全盘接受和赞(可以包括一部分虽不能接受但能予以理解的文化内容解释第二语言知识的内化过程和运用过程。评价:以上介绍的六种主要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虑用别的理论来说明问题。比如,即使“习惯形成)的习得;当涉及到语义问题时,则“习惯形释。正如拉森·第四节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一)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共同点:①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②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③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④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样几个阶段。⑤语法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⑥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⑦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二)儿童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异。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如果是在自己国家(环境)言,课下使用母语。如果在目的语国家(环境)不愿意或不敢出去交际,还是喜欢和跟自己说同样母语的人“扎堆有目的时,学习动力强,一旦受到挫折则学习动力易受损,缺乏儿童的那种天然的动力。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