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公开课课件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公开课课件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公开课课件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公开课课件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前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们用手中的笔描绘自然风景,记录社会风貌,抒发胸中之情。每到传统节日,诗人们的诗情显得更加蓬勃汹涌,自古以来,就留下许多与节日有关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你知道哪些与节日有关的诗篇呢?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元日寒食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等。寒食节介绍作者简介韩翃,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即写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有《韩君平诗集》。整体感知,了解诗意1.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字词的准确;2.小组内推荐同学朗读古诗,比一比,谁读的更有感情;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sànyù注意停顿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春天的京城长安没有一个地方不飞花,寒食节这一天东风吹拂着皇宫中的柳树,柳枝随风轻摇。到了傍晚皇宫里开始分传端处,轻烟飞散到五侯家。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蜡烛:寒食节当天禁止生火,皇上特赦宫中挨门挨户传赐烛火以照明,以示皇帝的恩宠与皇宫的特权。五侯:泛指唐代的豪门贵族。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的景色奇特迷人。城中处处可见花絮随风飘舞,皇宫中柳树的柳枝也在风中轻轻摆动。到了傍晚皇宫中挨门挨户传赐烛火,豪门贵族也得到赏赐,家中也因此飘出缕缕轻烟。细读品味,入情入境诗人描写了寒食节长安城内早晚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在千景万象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两种景象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中写到的花其实是柳树果实中的种子,因为种子带着白毛,成熟时能随风飞舞,所以也叫杨花。鹅绒数点,似雪帘栊,朦胧轻落玉楼。

雪景虽然美妙但因为是寒冬,万物失去了生机,而像雪一样的杨花是在暮春时节飞扬,此时大地生机勃勃。这是奇妙的景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从景物的颜色中感受到奇妙。大雪纷飞的时候世界只有一种颜色就是白色;而杨花飞舞的时候世界早已是花红柳绿了,各种颜色的衬托下,杨花的白就不是那么单调,这种颜色的搭配非常奇妙。寒食节人们出外游玩,长安城内一定热闹非凡,但诗人仍把目光停留在景物上,这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目睹寒食节白天长安城美妙的景色,选择了两个典型的景象表达了对春景的喜爱。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从“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中的“传”字中仿佛看到了皇宫中的宫女和侍卫分传蜡烛的繁忙景象;从“日暮”中感受到的是天黑了,一-切景色都变得模模糊糊,但是皇宫和一些贵族家却可以看到夺目的灯火,这些灯火在一片昏黑的长安城中显得格外罐眼;结合了前面两句思考,傍晚的时候漫天飞舞的杨花和从皇宫、贵族家中飘出的轻烟混合在一起,非常奇妙。寒食节这天老百姓们都不能用火,吃的都是冷食。可皇宫贵族却灯火通明,吃香喝辣的,老百姓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讽刺多元解读,鉴赏古诗

《寒食》因为只是描绘了几种景象,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所以对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自古就有不同的观点。

《寒食》写成之时,皇帝唐德宗刚刚即位。唐德宗试图将国家恢复到盛唐大一统的气象,而韩栩这首《寒食》诗正是这一气象的诗意再现,所以深受德宗皇帝的激赏。在他即位的这一年(建中初),中书省两次送来知制诰的人选,都被德宗否定了,独独看中了闲居十年又辞疾在家的“小幕吏”韩翃,凭的就是这首诗。皇帝的制语一般要求在温文雅正之中体现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寒食》诗恰恰让德宗读出了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上述表达的意思是,韩翃用这首诗表达了对皇恩沿荡的歌颂,因此受到皇帝的重用。皇帝又是怎么读出了诗人对他的赞美的呢?从前面两句中读出来,皇上可能这样理解一、二行街:因为“寒食东风御柳斜”,所以“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给人们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来自皇宫,来自皇帝,这就是皇恩浩荡;“轻烟散入五侯家”直接写出了皇恩浩荡。韩翃真的是出于这种考虑写成了这首诗,你想怎么读这首诗?赞美小结学法,适当拓展像《寒食》这样对诗人的感情在理解上有争议的诗歌还有不少,在诵读这些古诗时,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细细品味诗句语言,就能够渐渐贴近诗人内心,与诗人的情感共振。对于不同的体会,只要有理有据,我们都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寒食

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板书设计讽刺一般风光:春城飞花东风御柳特殊情景:日暮蜡烛轻烟五侯寒食韩翃谢谢观看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前导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所编,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非一时一人所为,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简介迢迢牵牛星诵读诗歌,探寻音韵之美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xiānzháqìtìjiànmò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遥远细长离又能有多远说话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牵牛星喝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深处纤纤素手拨弄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只有泪如雨下。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感受形象,体悟情感从这几句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织女,圈画出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1.读诗句,感受织女形象。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眼泪。“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是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塑造织女相思之苦。那泪如雨下的神态,就是织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达。脉脉不得语。“脉脉”,是凝视的样子,后来形容默默用眼神表达情意,形容含有感情,默默表露的样子。只是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脉脉含情遥相望,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眺望也是一种语言。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札札”是拟声词,是形容织布机工作时的响声。有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玩弄、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泄漏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迢迢牵牛星。“迢迢”指遥远的地方。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人内心起相思。迢迢万里遥,深深相思情。距离的旷远拉伸了主人公之间的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盈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欲语难诉,深情难吐,只好默默相视,以表相思。情景并生,哀怨动人。再读诗歌,边读边思考:作者描绘织女的形象仅仅是为了表达织女的相思吗?2.再读诗句,体会诗歌情感。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彼此混战,很多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妻离子散,这首诗借牛郎喝织女被银河相隔而舍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妻之间的离情别意。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用“深衷浅貌,短语长情”评价最为贴切。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深深的话,浅浅的说”的语言之美。3.再读诗句,语言特色。“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说一说你知道的运用了叠字的诗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诵读积累,拓展延伸1.再读诗歌,背诵积累。2.课下搜集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谢谢观看古诗三首(第三课时)课前导入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家乡,在异地求学生活。而一个人孤独地在热闹的中秋佳节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今天,让我们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元日十五夜望月走近作者,品味诗歌王建,字仲初,许州人。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即庭中,庭院中。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歇,休息。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品读诗歌,感受诗中之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看到了,听到了,又感受到了哪些景物的存在?在诗中圈划出来吧。庭院

月光树

乌鸦露水

桂花庭院中铺满了月光,像撒了一层白霜一样,树上的乌鸦已经休息了,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这幅画面给大家一种怎么样的感觉?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落”字新颖,将抽象的“秋思”具体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更加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想一想,并写下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再读古诗,读出“望月”之情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板书设计景物: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情感:秋思:望月思远、想念好友十五夜望月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背诵并抄写《十五夜望月》。(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加以背诵,完成课后习题。谢谢观看3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寒食节的由来第1课时新课导入寒食

[唐]韩翃

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活做饭。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主要作品:《送故人归鲁》《韩君平集》等。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听朗读,注意诗歌朗读节奏。试着读几遍,疏通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初读诗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hónɡ初读诗文hóu初读诗文书写指导:写“侯”字时不要多写一笔竖。侯候hóuhòu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品读诗文御柳:皇城里的柳树。白天品读诗文《寒食》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通过“无处不飞花”“御柳斜”,可以想象到春日里京城落花飞舞、斜柳依依的美好景象;从“飞”和“斜”中,可以体会到春日美景的灵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飞作者起笔高远,视野开阔,抓住暮春时节典型之景,通过“飞”字和“斜”字,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品读诗文斜此外,按古时的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取的新火还往往是榆柳之火,因此写“御柳斜”又暗中呼应了节日习俗。品读诗文品读诗文想象画面: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诗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夜晚品读诗文语文百宝箱“改火”习俗据《辇下岁时记》记载,至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会于殿前钻火。谁先钻得新火,谁就能得到“绢三匹,金碗一口”的赏赐。可见在面对改火这一习俗时,唐代人格外强调用原始的钻木取火的方式,而不是打火石的方式。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散

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品读诗文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从这首诗的后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暮色中的长安城,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的府第间流动,轻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表现了唐朝时寒食节传赐新火的习俗。品读诗文《寒食》一诗的后两句,表现了当时怎样的节日习俗?寒食夜晚白昼自然风光结构梳理宫廷生活寒食习俗传赐新火课堂小结

《寒食》描写的是唐代寒食节的习俗: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第2课时新课导入《牛郎织女》连环画迢迢牵牛星语文百宝箱《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初读诗文听朗读,注意诗歌朗读节奏。试着读几遍,疏通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tiáozházhùmòzhuózhānɡyínɡqì初读诗文脉mò()mài()脉脉含情脉络初读诗文重难点字书写指导书写指导:“乃”字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画要出头,“又”字最后一笔要变点,书写时要小一些。盈品读诗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开篇先描绘了仰望星空所见之景,进而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迢迢”形容路途很遥远,表现了牛郎和织女相隔很远很远,“皎皎”表现出织女星洁白明亮的样子。品读诗文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擢:伸出。素:白皙。

诗意: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发出“札札”的响声。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机杼:织机。杼,梭子。品读诗文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擢素手”写女子白皙修长的手,极富美感。

弄:动态尽出。纤纤擢素手弄品读诗文这两句诗两句动静结合,表现出织女的娇柔、勤苦。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章:花纹。零:落下。

诗意:但是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只有泪如雨下。品读诗文这两句诗,诗人沉浸在对织女的想象中,想象她是如何的忧伤难过。品读诗文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品读诗文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清澈的样子。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诗意: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盈盈”让人仿佛看到了织女在银河中的婀娜的倒影、优美的身姿;“脉脉”写出了织女无言中的浓浓的离愁。最后四句,诗人进而发出感慨:牛郎与织女虽只一水之隔,却只能含情凝望,不得相会,更无法对话。从“不成章”到“不得语”,隐忍、静默中蕴蓄着强烈的情感,含而不露,反而更增加了其感染力。品读诗文品读诗文再读读《迢迢牵牛星》,说说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我想象到了织女面向银河的另一边,望眼欲穿的画面,仿佛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响,能听到织女因悲伤而哽咽的声音,还能感受到织女心中无尽的思念。诗中大量运用叠词,有什么妙处?这些叠词的运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叠词都用在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也使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动人。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品读诗文结构梳理议叙相隔之状分离之苦写神话故事喻现实生活迢迢牵牛星相思之情课堂小结《迢迢牵牛星》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第3课时新课导入中秋节习俗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作者简介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广泛,爱憎分明,生活气息浓郁。

主要作品:《凉州行》《海人谣》《宫词》等。写作背景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原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初读诗文听朗读,注意诗歌朗读节奏。试着读几遍,疏通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qīyā初读诗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诗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品读诗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品读诗文《十五夜望月》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庭院中的地面映着皎洁的月光,一片雪白,院中高高的树上栖息着鹊鸦,对着明亮的月光发出惊鸣,空气中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桂花的幽香,诗人走到桂树跟前,发现微冷的秋露凝结,沾湿了朵朵桂花。前两句诗虽无“月”字出现,却处处可见月夜之清幽、冷寂。“中庭地白树栖鸦”借景抒情,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桂花”不仅是中秋时节的象征,还能让人联想到月中的桂树,这样一来本句就是暗写诗人望月,不仅点了题,而且想象的意境也显得更加悠远,耐人寻味。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品读诗文

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驻足凝望明月,“冷露”与“无声”一方面渲染出秋夜景致的轻盈无迹之感,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凝神已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品读诗文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当空的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品读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人尽望”三个字,写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因自己的孤独想到天下人的孤独,因自己的怀人之情想到天下人的怀人之情。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将全诗感情推向高潮。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友人,却偏偏说“落谁家”,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蕴藉。“落”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不知秋思落谁家结构梳理所感所见月明露冷思深情长望月咏怀思念友人十五夜望月课堂小结《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望月咏怀之作,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拓展延伸随堂练习A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A.韩翃(xǔ)皎洁(jiǎo)脉脉(mài)B.札札(zhá)盈盈(yínɡ)迢迢(tiáo)C.栖息(qī)机杼(zhù)

纤纤(xiān)·········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你还能说出类似

的词语吗?______牵牛星,______河汉女。______擢素手,______弄机杼。______一水间,______不得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随堂练习三、课外阅读。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随堂练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朗读指导: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要注意根据语意,根据每首诗中作者所表露出的情感,读出对诗意的理解,尽量读出诗作的神韵。如《寒食》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迢迢牵牛星》前面四句应语调轻柔,后面四句应稍微低缓一些,读出织女的悲伤与思念之情;《十五夜望月》前两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静寂、幽美之意,后两句要读得悠远、绵长一些。背诵指导: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抓住诗中的意象,抓住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或传说的场景,在脑海里形成画面,熟读成诵。如《寒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