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课件第一讲:中国神权政治思想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2a81233b0d8267ce4b0620baced2b8/b52a81233b0d8267ce4b0620baced2b81.gif)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件第一讲:中国神权政治思想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2a81233b0d8267ce4b0620baced2b8/b52a81233b0d8267ce4b0620baced2b82.gif)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件第一讲:中国神权政治思想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2a81233b0d8267ce4b0620baced2b8/b52a81233b0d8267ce4b0620baced2b83.gif)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件第一讲:中国神权政治思想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2a81233b0d8267ce4b0620baced2b8/b52a81233b0d8267ce4b0620baced2b84.gif)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件第一讲:中国神权政治思想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52a81233b0d8267ce4b0620baced2b8/b52a81233b0d8267ce4b0620baced2b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尚书·虞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五庸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语·周语》:“度于天地,而顺于时动;和一民神,而仪于物则”。
一、夏商周的神权政治思想
(一)夏与商的神权政治思想
《尚书·召诰》:“有夏服天命”。《论语·泰伯》说夏禹“致孝乎鬼神”。《尚书·夏书·甘誓》:“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尚书·盘庚》:“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则在乃心,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二)周的神权政治思想
《周书·召诰》:“有王虽小,元子哉”。《诗·周颂·时迈》曰:“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礼记·丧服四制》:“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小雅·天保》:“磬无不宜,受天百禄”。“天命糜常”;“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天保民,以德配天”。《尚书·泰誓》:“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周书·召诰》:“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二、阴阳五行思想与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
(一)阴阳五行思想
《国语·周语上》载太史伯阳父以阴阳二气解释地震的发生机理时说:“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老子·四十二章》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观。
《左传·文公七年》中有引《夏书》说“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礼记·月令》言:孟秋之月,“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仲秋之月,“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毋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季秋之月,“乃趣狱刑,毋留有罪”。(二)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邹衍“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
《有始览·应同篇》说:“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史记·秦始皇本纪》;“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三、孔子知天命言论与墨子天志说
(一)孔子的知天命言论《论语·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相关的记载有:“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二)墨子的天志说墨子说:“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士政之;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将军大夫政之;将军大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三公诸侯政之;三公诸侯竭力听治,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政之。天子为政于三公、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为政于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故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欲以天之为政于天子,明说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洁为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于天子者也”(《天志上》)。
《天志上》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天志上》:“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诈者不欺愚。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天志下》说:对于圣王,天会“从其所爱而爱之,从其所利而利之”;对于暴王,天会“以为不从其所爱而恶之,不从其所利而贼之”。
《天志中》说:“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也”。常言说:“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四、董仲舒天人相应思想
(一)天人相合的思想《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吕氏春秋》:“类同则召,气同则和,声比则应”。《春秋繁露·五行对》说:“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说:“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人副天数《春秋繁露·官制象天》说:“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持而行体立矣。天有四时,每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岁数终矣”。《春秋繁露·阴阳义》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二)天人感应思想《春秋繁露·同类相动》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春秋繁露·郊语》:“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贤良对策》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春秋繁露·玉杯》说:“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贤良对策》说:“书邦家之过,兼灾异之变,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此亦言天之一端也”。(三)君权神授与三纲五常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说:“圣人何其贵者,起于天”。《春秋繁露·王道通三》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春秋繁露·奉本》说:“下至公侯伯子男,海内之心悬于天子”。《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说:“王者奉承天意以从事”;“王者,天之所予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说:“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称天子者,宜事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四时之副》说:“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圣人副天之所行以为政,故以庆副暖而当春,以赏副署而当夏,以罚副清而当秋,以刑副寒而当冬。庆赏罚刑,异事而同功,皆王者之所以成德也。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也,如合符,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春秋繁露·阳尊阴卑》说:“是故推天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顺逆之理,安所加以不在?在上下,在大小,在强弱,在贤不肖,在善恶。恶之属尽为阴,善之属尽为阳。阳为德,阴为刑……是故阳常居实位而行于盛,阴常居空位而行于末,天之好仁之常而近,恶戾之变而远,大德而小刑之意也”。
《春秋繁露·基义》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物必有合……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
《春秋繁露·基义》又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阴阳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义。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阴兼功于阳,地兼功于天……此见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
《春秋繁露·仁义法》说:“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春秋繁露·王道通三》说:“取仁于天而仁也”。《春秋繁露·天道施》说:“不顺天道谓之不义”。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之为鬼神系统(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四)三统说
《白虎通》引《尚书大传》说:“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不以二月后为正者,万物不齐,莫适所统,故必以三微之月也”。《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贤良对策》说:“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捄溢扶衰,所遭之变然也……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三代改制质文》说:“《春秋》曰:‘王正月。’《传》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以谓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春秋繁露·楚庄王》说:“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执行了这样的任务: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天’提到有意志的至上神的地位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它作为封建秩序的表征)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总的来说,董仲舒完成了‘天’的目的论”。
五、汉代谶纬神学
(一)《白虎通》神学政治思想
《白虎通·天地》说:“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地者易也,万物怀任,交易变化”;“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判,清浊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生。精者为三光,为五行”。“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礼记·礼运》)。
《白虎通·五行》篇说:“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其位卑,卑者亲视事,故自同于一行尊于天也”。《白虎通·五行》篇又引《春秋纬·元命苞》说:“土在中央,中央者土,土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白虎通义》又引《春秋纬·感精符》说:“三纲之义,日为君,月为臣”。《灾变》篇说“天所以有灾变者何?所以谴告人君,觉悟其行,欲令悔过修德,深思虑也”;“孽者何谓也?曰介虫生,为非常”;“霜之为言‘亡’也,阳以散亡”;“雹之为言‘合’也,阴气专精,积合为雹”;“日食者必杀之何?阴侵阳也”。《春秋演孔图》、《春秋纬·元命苞》、《易纬·乾凿度》(二)谶纬的渊源与流传刘勰《文心雕龙·正纬》说:“荥(荣)河温洛,是孕图纬”。王莽在位时,“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数千”(《汉书·王莽传上》)。《河图》《洛书》(合四十五篇)及七经之《纬》(合三十六篇)、总计八十一篇,被正式确立。
曹魏政权“科禁内学兵书”。晋武帝司马炎“禁星气谶纬之学”。隋“炀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
。谶语曰:“代汉者当途高”(《后汉书·袁术传》),“途高”即古代宫殿的两阙,称作“象魏”,预言汉代之后魏朝必将兴盛起来。假托姜太公著的《乾坤万年歌》,假托诸葛亮著的《马前课》,假托邵雍著的《梅花诗》,假托刘伯温著的《烧饼歌》,还有袁天罡、李淳风著的《推背图》。六、民间宗教思想
仅以佛教为例,先后在中国出现的就有成实宗、俱舍宗、三论宗、法性宗、天台宗、普法宗、律宗、净土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喇嘛教等。其中喇嘛教又有红教、花教、白教、黄教、黑教之分。禅宗又有五家七宗之别。这七宗是: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黄龙宗、杨岐宗。此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各种民间宗教、会道门组织,如后来成为明教的摩尼教,明正德年间山东即墨人罗清创立的罗教,流行于元、明、清三代的白莲教,而白莲教中又包括明代的红阳、净空、黄天、西大乘、东大乘以及清代的弘阳、龙华、收元、八卦等支派。总之,中国民众信奉的宗教之多,祭拜的神灵之众,实在无愧于多神、多教这一称号。(一)汉代道教《史记·封禅书》载:有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等,俱为战国至秦时人(或传说中的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据《后汉书·刘焉传》:“(张)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汉书·李寻传》记载:“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后更名为《太平清领书》,并扩充至170卷),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后又说成“西王母”),下教我此道’”。并记载了齐人甘忠可、重平夏贺良、容丘丁广世、东郡郭昌等人之间的前后传授谱系。“逢天地之大终”。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大道家令戒》云:“见世知变,便能改心行善”,“吾今避世,以汝付魏,清政道治”。(二)明清的民间宗教
1、明代民间宗教及其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是罗清(又名英,亦名梦鸿,明山东莱州府即墨县人)、弓长、木人等民间宗教首领。五部经即《苦功悟道卷》、《叹世无为卷》、《破邪显证钥匙卷》(上、下)、《正信除疑自在卷》、《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弓长(即“张”字拆写),号弓长祖。原是东大乘教支派闻香教教主王森(原名石自然)的弟子,后来创立大乘天真圆顿教,自称古佛天真九宫教主。木人,又称目人,即李某。弓长得意门徒。《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销释木人开山显教明宗宝卷》、《销释接续莲宗宝卷》三部经卷(又称“李祖三部经”)。
这套思想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以真空家乡为理想境界,以弥勒佛的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主张儒、道、佛三教归一,强调三期末劫,重视末后一着的普渡功效,以及用九宫八卦作为组织形式等。“入教避劫”
2、满清宗教政策及其与政治的关系满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萨满教(北方许多民族都信萨满教,不惟满族)。据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记载:“珊蛮(即萨满)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变通如神,粘罕以下皆莫能及”。任继愈先生主编的《宗教词典》中把萨满教定义为:“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因满-通古斯语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它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各族间虽无共同经典、神名(近亲部落除外)和统一组织,但彼此有一致相同的几个特征,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顺其俗而治之”的政策。“驭藩之具”。“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可以居之”,“君惟敬修其德,以与天意相感”。“佛教之兴,其来已久,使人迁善去恶,阴翊德化,不可忽也”。3、太平天国与拜上帝教
洪秀全崇拜上帝始于1843年阅读了梁发编写的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十款天条》内容——崇拜上帝,不拜邪神,孝顺父母,不杀人害人,不奸邪淫乱,不偷窃抢劫,不讲谎话,不起贪心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暗极”、“苦极”之世的根源,在于“世道乘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教育机构法人代表聘用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江西省事业单位进修聘用合同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合同签订流程及全面监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店铺租赁与商业环境评估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合同管理员绩效评估与信息化建设合同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3三视图第1课时画几何体的三视图听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听课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课《把握时代坐标》听课评课记录
-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听课评课记录1
- 四年级下册口算题练习大全
-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五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
- 病例展示(皮肤科)
- GB/T 39750-2021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弧保护技术要求
- DB31T 685-2019 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
- 燕子山风电场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 高一英语课本必修1各单元重点短语
- 糖尿病运动指导课件
-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
- T∕CSTM 00640-2022 烤炉用耐高温粉末涂料
- 心脑血管病的危害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