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祛湿药与祛湿剂_第1页
第九章-祛湿药与祛湿剂_第2页
第九章-祛湿药与祛湿剂_第3页
第九章-祛湿药与祛湿剂_第4页
第九章-祛湿药与祛湿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祛湿药与祛湿剂第一页,共137页。祛湿药凡具有祛除湿邪作用的药物芳香化湿药-湿困脾胃证利水渗湿药-利尿药祛风湿药-治疗风湿病(痹证)第二页,共137页。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用的药物,称化湿药。芳香化湿药第三页,共137页。化湿,即化除湿邪(化中焦湿浊)《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辛香悦脾温燥化湿第四页,共137页。适应证湿困脾胃证--脘腹痞满,身重体倦,呕吐泄泻,口甘多涎,舌苔厚腻第五页,共137页。广藿香第六页,共137页。第七页,共137页。一、化湿--湿滞中焦证“为湿困脾胃,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本草正义》第八页,共137页。特点:1、药性偏温,主要用治寒湿中阻2、辛而不燥,温而不热第九页,共137页。二、解暑--暑湿证,湿温初起第十页,共137页。三、止呕--呕吐“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最佳。”

《本草正义》第十一页,共137页。苍术第十二页,共137页。第十三页,共137页。一、燥湿健脾--湿滞中焦证“敦阜之土,宜与苍术平之。”

《本草通玄》第十四页,共137页。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可用

朱丹溪

湿温证(上焦)

湿困脾胃(中焦)

湿浊带下或足膝肿痛(下焦)第十五页,共137页。二、祛风湿--风湿痹痛三、发表--外感表证夹湿第十六页,共137页。厚朴第十七页,共137页。第十八页,共137页。一、燥湿--湿滞中焦证第十九页,共137页。二、行气消积--肠胃积滞三、平喘--痰饮咳喘第二十页,共137页。化湿药使用注意1、气味芳香,除明确应后下者外,不宜久煎2、大多配伍健脾、利水药同用

治湿不知理脾,非其治也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第二十一页,共137页。3、本类药大多辛散芳香或温燥,阴虚气虚者慎用第二十二页,共137页。利水渗湿药第二十三页,共137页。定义:凡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第二十四页,共137页。适应证:水湿停聚病证--水肿、小便不利淋证黄疸第二十五页,共137页。分类:利水消肿--水肿利尿通淋--淋证利湿退黄--黄疸第二十六页,共137页。第一节利水退肿药第二十七页,共137页。定义:凡以利水退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退肿药。适应证:水肿、痰饮、泄泻等第二十八页,共137页。性能特点:大多性味甘淡,性平或微寒大多归膀胱、肾经第二十九页,共137页。茯苓第三十页,共137页。第三十一页,共137页。一、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最为利水除湿要药”

《本草求真》第三十二页,共137页。特点:药性平和,利水而不猛有健脾作用,虚实水肿皆宜第三十三页,共137页。二、健脾安神--脾虚诸证心悸失眠第三十四页,共137页。1、健脾补中,补益力弱2、健脾化饮“脾为生痰之源”、“无湿不生痰”3、健脾止泻第三十五页,共137页。“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可以行湿。”

《世补斋医书》第三十六页,共137页。作用广泛,既祛邪(利水),又扶正(健脾)味甘性平,利而不猛(不伤正),补而不峻(不恋邪)第三十七页,共137页。泽泻第三十八页,共137页。第三十九页,共137页。一、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

第四十页,共137页。二、泄热--湿热带下,淋浊第四十一页,共137页。薏苡仁第四十二页,共137页。第四十三页,共137页。

一、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

二、健脾止泻--脾虚泄泻

第四十四页,共137页。三、清热排脓--肺痈,肠痈四、除痹--湿痹筋脉拘挛第四十五页,共137页。茯苓与薏苡仁相同点:利水渗湿健脾第四十六页,共137页。不同点:茯苓:甘淡性平,利水健脾,治各种水肿及脾虚诸证,又能宁心安神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水清热,治脾虚水肿及湿热淋证,清热排脓,治肺痈,除痹。第四十七页,共137页。功效利水、健脾:茯苓、薏苡仁利水、泄热:泽泻主治证肺痈、肠痈:薏苡仁要点第四十八页,共137页。第二节利尿通淋药定义:以利尿通淋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利尿通淋药。第四十九页,共137页。适应证:淋证--小便频数,尿意急迫,

淋沥涩痛,尿而不畅

第五十页,共137页。热淋--小便淋痛,兼发热口苦、尿急

气淋--小便淋痛,兼少腹胀满、作痛

第五十一页,共137页。血淋--小便淋痛,兼尿中带血石淋--小便淋痛,兼尿中夹有砂石第五十二页,共137页。膏淋--小便淋痛,兼小便混浊如米泔水第五十三页,共137页。性能特点:性味大多苦寒归经大多归膀胱、肾经第五十四页,共137页。车前子第五十五页,共137页。第五十六页,共137页。“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有车前之名。”

《纲目》第五十七页,共137页。

一、利尿通淋--热淋,水肿,小便不利

二、渗湿止泻--暑湿泄泻

第五十八页,共137页。三、清肝明目--目赤肿痛四、清肺化痰--热痰咳嗽第五十九页,共137页。滑石第六十页,共137页。

一、利尿通淋--热淋,石淋

“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六十一页,共137页。二、清热解暑--暑热烦渴湿温初起三、清热收湿敛疮--湿疹,湿疮,痱子第六十二页,共137页。川木通第六十三页,共137页。一、清热利水通淋--热淋,脚气口舌生疮,心烦尿赤第六十四页,共137页。“能泻上焦之热,曲曲引之下行自水道达出。”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六十五页,共137页。二、通经下乳--闭经,乳少湿热痹痛第六十六页,共137页。车前子、木通与滑石比较相同点:清热利水通淋不同点:车前子:利水湿分清浊,又清肺祛痰,清肝明目第六十七页,共137页。滑石:利水湿解暑热,外用收湿敛疮木通:利水湿清心火,长于下乳,且利痹第六十八页,共137页。第三节利湿退黄药定义:凡以清利湿热、退除黄疸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湿退黄药。第六十九页,共137页。适应证:黄疸第七十页,共137页。茵陈第七十一页,共137页。第七十二页,共137页。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黄疸湿温,湿疮,湿疹第七十三页,共137页。金钱草第七十四页,共137页。第七十五页,共137页。

一、除湿退黄--湿热黄疸

二、利尿通淋--石淋,热淋

第七十六页,共137页。三、解毒消肿--痈肿,恶疮,毒蛇咬伤第七十七页,共137页。虎杖第七十八页,共137页。第七十九页,共137页。

一、利胆退黄--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第八十页,共137页。二、清热解毒--疮痈,烧烫伤,毒蛇咬伤

第八十一页,共137页。三、活血祛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癥瘕第八十二页,共137页。四、祛痰止咳--肺热咳嗽第八十三页,共137页。黄疸要药:茵陈石淋要药:金钱草要点第八十四页,共137页。使用注意1、应用本类药物,视不同病证选择药物,并进行适当配伍2、易伤津耗液,应中病即止第八十五页,共137页。祛风湿药第八十六页,共137页。定义: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第八十七页,共137页。

风湿---因---本痹痛---果---标“风除湿去,血活气行,而证即愈。”《本草求真》第八十八页,共137页。适应证:风湿痹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素问·痹论》第八十九页,共137页。风胜者---行痹、风痹肢体疼痛游走不定祛风+活血第九十页,共137页。寒胜者---痛痹、寒痹肢体疼痛剧烈,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祛风+散寒止痛(温经)

第九十一页,共137页。湿胜者---着痹、湿痹

肢体疼痛重着不移祛风湿+利湿、健脾第九十二页,共137页。

热痹(久郁化热;夹有热邪)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祛风湿+清热第九十三页,共137页。

筋骨痿软无力、疼痛(痿痹)久病不愈拘挛麻木,屈伸不利(顽痹)第九十四页,共137页。风湿痹痛主证:肢体关节疼痛兼证:肌肤麻木(风湿侵犯肌肤)筋脉拘挛(风湿侵犯经络)关节不利(风湿侵犯筋骨)第九十五页,共137页。独活第九十六页,共137页。第九十七页,共137页。

一、祛风湿,止痹痛--风寒湿痹痛特点:1、新久痹痛均可用2、善治寒湿痹痛3、善下行,治下半身痹痛第九十八页,共137页。二、解表--头风头痛风寒表证表证夹湿第九十九页,共137页。羌活与独活比较相同点: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不同点:独活解表力缓,善治下半身疼痛

羌活解表力强,善治上半身痹痛,太阳头痛第一百页,共137页。1、羌、独活宋元之后正式区分“古时羌活独活,未尝分别,……自宋以来,则独活别为一条。”

《本草正义》第一百零一页,共137页。2、所治偏表偏上---羌活(九味羌活汤)所治偏里偏下---独活(独活寄生汤)第一百零二页,共137页。“羌活则疗水湿游风,而独活则疗水湿伏风也。”“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独行下焦而下理。”

《本草求真》第一百零三页,共137页。防己第一百零四页,共137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37页。一、祛风湿,止痛--风湿痹痛第一百零六页,共137页。二、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脚气第一百零七页,共137页。风水证--水肿兼有表证皮水证--脾虚湿盛水溢肌肤第一百零八页,共137页。木防己(广防己):偏祛风止痛汉防己(粉防己):偏利水消肿“汉防己主水气,木防己主风气”

《本草拾遗》第一百零九页,共137页。川乌第一百一十页,共137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37页。

一、祛风除湿--风寒湿痹,拘急疼痛

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37页。二、散寒止痛--寒湿痛证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37页。马钱子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37页。一、通络止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37页。二、散结消肿--痈疽肿痛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37页。1、有毒,注意用量。(入丸散0.3-0.6g)“鸟中其毒,则麻木搐急而毙,狗中其毒,则苦痛断肠而毙。若误服之,令人四肢拘挛。”

《本草原始》使用注意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37页。2、内服须经炮制。3、孕妇忌用。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37页。蕲蛇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37页。一、祛风通络--风湿顽痹口眼斜,半身不遂第一百二十页,共137页。二、定惊止痉--麻风疥癣,皮肤瘙痒

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37页。桑寄生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37页。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37页。一、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37页。二、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37页。1、主治证下半身风湿痹痛:独活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要点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37页。2、功效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既清虚热,又清实热:秦艽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37页。3、品种与功效

汉防己--功偏利水消肿防己木防己--功偏祛风止痛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37页。4、用量用法先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