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空气热湿处理过程与设备_第1页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空气热湿处理过程与设备_第2页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空气热湿处理过程与设备_第3页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空气热湿处理过程与设备_第4页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空气热湿处理过程与设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空气热湿处理过程与设备第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一、房间送风量㈠夏季送风量的确定⒈夏季送风目的——消除余热、余湿,维持室内温、湿度。3.1基本要求式(3.1)式(3.3)上式中,d――kg/kgGiOQWdOGindnGG+=+=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第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⒉送风量:由热平衡式3.1,有式中:Q——kW(即kJ/s);in、io——kJ/kg。由湿平衡式3.3,有式中:W——kg/s;dn、do——kg/kg。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第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同时满足热平衡和湿平衡,则有:如果,含湿量d的单位为g/kg,则有:

式(3.5)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第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⒊分析:当余热、余湿量一定时,有:在i-d图上它反映的是空气处理过程线的斜率。所谓空气处理过程线,就是空气初状态点到终状态点的连线。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第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夏季消除余热,位于N点以下的热湿比线上任意一点,均可作为送风状态点。3.1基本要求ΔtoΔtomav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第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⒊分析:⑴送风点间距与送风量大小的关系O点距N越近,送风量越大,反之越小。⑵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①经济技术方面的影响:G↓→设备、管道↓→费用↓(风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减少);设备、管道↓→有效空间占用减小,施工难度降低。②空调效果影响:送风量太小时,意味着送风温度很低,可能使人感受冷气流的作用;且室内温、湿度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将会受到影响。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第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⒋风量估算换气次数法估算。舒适性空调,温度波动范围>±1℃,设计中可选用能够达到的最大温差(Δt≯15℃),尽量减小送风量。㈡冬季送风量的确定⒈一般系统,风量冬小夏大,按夏季设计。⒉全年运行状况:⑴全年定风量⑵全年变风量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第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二、新风量的确定㈠满足卫生要求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为:3.1基本要求生产厂房的工艺空调,新风量按≥30m3/h人采用。房间名称每人最小新风量(m3/h)吸烟情况影剧院、博物馆、体育馆、商店8无办公室、图书馆、会议室、餐厅、舞厅17无旅馆客房30少量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第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㈡维持风量平衡⒈补充局部排风⒉保持房间正压一般,室内正压ΔH=5~10Pa;不得超过50Pa。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第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三、空调房间的空气平衡全年固定新风比的系统:新风量LW=渗透风量LS;全年新风可变系统:有下述几种风量平衡关系:对房间:

L=LX+LS对空调处理箱:

L=Lh+LW对P结点:

LP=LX-Lh

对空调系统:

LP=LW-LS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第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2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四、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㈠四个典型过程:1.等湿加热过程特点:温度升高,焓增加,含湿量不变;措施:表面换热器、电加热器等;焓湿图:垂直向上,A→B;热湿比:+∞。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AB等湿加热第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3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2.等湿冷却(干冷)过程措施:表面换热器等;焓湿图:垂直向下,A→C;特点:温度降低,焓减少,含湿量不变;热湿比:-∞。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CA等湿冷却第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4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3.等焓加湿过程措施:喷循环水。焓湿图:近似沿等焓线向下,A→E。特点:温度下降,焓近似不变,含湿量增加。热湿比:ε=4.19ts≈0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EA等焓加湿第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5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4.等焓减湿过程措施:固体吸湿剂吸湿;焓湿图:沿等焓线向上,A→D;特点:温度升高,焓近似不变,含湿量降低;热湿比:ε≈0。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DA等焓减湿第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6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四个象限:由ε=±∞和ε=0两条线将焓湿图分成四个象限;在这四个象限内的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统称为“多变过程”。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ε=0ε=+∞ε=-∞IIIIIIIV(ε>0)(ε<0)(ε>0)(ε<0)第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7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前述的空气处理过程为四个典型过程:此外,还有两种空气处理基本过程:等温加湿、冷却干燥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ε=0ε=+∞ε=-∞IIIIIIIV等湿加热等焓减湿等湿冷却等焓加湿第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8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⒌等温加湿过程措施:喷饱和蒸汽;热湿比:iq为蒸汽焓值,iq=2500~2700kJ/kg;该值与等温变化过程的ε值十分接近,故认为蒸汽加湿是近似等温;焓湿图:沿等温线向右,A→F;特点:湿度增加、焓增加,温度基本不变。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FA等温加湿第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9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⒍冷却干燥过程措施:喷水室或表冷器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接触空气;焓湿图:向左下,A→G;特点:温度、湿度、焓均减少;热湿比:3.1基本要求⒈房间送风量计算;⒉房间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分析;⒊新风量的确定原则;4.空气平衡分析方法;5.空气热湿处理的基本过程;GA冷却干燥第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0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㈡空气混合两种状态的空气混合,其混合后的空气状态点在原来两种空气状态点的连线上;参与混合的空气质量与线段长度成反比。3.1基本要求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第二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1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五、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与方案采暖:—对室内循环空气进行加热;空调:—对送入室内的空气和室内一部分循环空气进行热湿处理。基本方法:热湿交换(直接或间接);交换介质:水、蒸汽、冰、盐溶液、制冷剂等。3.1基本要求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加热、冷却、加湿、除湿等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2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㈠夏季热湿处理途径空气初始状态:W处理后的状态:O多种途径实现:1.直接处理W→O措施:液体吸湿剂减湿冷却特点:一步实现,过程简单;能量利用合理;液体吸湿系统复杂;初投资和运行管理都有诸多不利。

3.1基本要求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3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2.冷却减湿→干式加热W→L→O3.1基本要求⑴W→L:

措施:喷水室冷水喷淋、表冷器间接冷却⑵L→O:

措施:空气加热器干加热特点:两步过程,容易控制冷热抵消,能量浪费需两套装置。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4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3.等焓减湿→等湿冷却W→1→O3.1基本要求⑴W→1:措施:固体吸湿剂等焓减湿⑵1→O:

措施:表冷器干冷。

特点:无冷热抵消,减小能量浪费;冷媒温度不需过低,减小制冷设备容量;吸湿装置初投资和运行管理不利。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5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㈡冬季热湿处理途径空气初始状态:W’处理后的状态:O多种途径实现:3.1基本要求⒈喷淋加湿-再加热W’→L→O⑴W’→L:措施:喷水室喷热水

⑵L→O:措施:空气加热器加热适于:有喷水室且具备热水条件时。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6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2.预热-蒸汽加湿-再热W’→2→L→O⑴W’→2:措施:空气加热器预热3.1基本要求⑵2→L:措施:喷蒸汽等温加湿⑶L→O:措施:空气加热器加热适于:采用表冷器处理空气时。2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7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3.预热-喷循环水加湿-再热W’→3→L→O⑴W’→3:措施:空气加热器预热3.1基本要求⑵3→L:措施:喷循环水绝热加湿⑶L→O:措施:空气加热器再热适于:带有喷水室的空调系统

。3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8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4.预热-蒸汽加湿W’→4→O⑴W’→4:措施:空气加热器预热3.1基本要求⑵4→O:措施:喷蒸汽等温加湿特点:两个步骤节省投资适于蒸汽热源。缺点:加湿量不易调节、控制;会产生异味,影响卫生条件改善。4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9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5.预热-循环水加湿-混合加热

51→L’523.1基本要求⑴W’→5:措施:空气加热器预热⑵51→L’:措施:喷循环水绝热加湿⑶L’52措施:混合5OL’W’→5O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0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特点:无再加热器,预热器体形加大;气流旁通,需加大空气处理箱断面;送风参数O,比较容易调节控制;3.1基本要求5L’适用于夏季需要喷水室的系统。6.混合空气量及状态的计算;7.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和方案。第三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13.2喷水室喷水室功能:利用细小水滴使空气与水进行热湿交换,以实现多种空气处理过程。一、喷水室的构造与类型1.单级、双级:3.2基本要求单级喷水室单级卧式喷水室1。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及基本工作原理;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23.2喷水室双级喷水室:水路和风路分别为串联流程。特点:喷淋水利用率高,处理焓差加大;缺点:设备占地面积大,水系统复杂。双级卧式喷水室3.2基本要求1。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及基本工作原理;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33.2喷水室2.立式、卧式卧式喷水室:空气水平流过喷水室,设备占地面积相对较大。3.2基本要求立式喷水室:空气自下而上,与喷淋水逆向流动,气水接触交换效果好,占地少。适宜于机房层高允许场所。立式喷水室1。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及基本工作原理;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43.2喷水室3.低速、高速低速喷水室:空气流动速度v=2~3m/s高速喷水室:空气流动速度v>3m/s高速喷水室体积小,节省占地;热交换效率高,节电、节水。3.2基本要求Luwa公司高速喷水室Carrier高速喷水室:

v=8~10m/s;瑞士Luwa高速喷水室:v=3.5~6.5m/s1。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及基本工作原理;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53.2喷水室4.喷水方式:顺喷(顺气流方向)、逆喷、对喷;细喷——适用于空气加湿处理;由小孔径、高压力可实现;粗喷——适用于空气冷却干燥。3.2基本要求1。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及基本工作原理;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63.2喷水室二、喷水室处理空气的过程分析㈠假想条件1.定义:与空气接触的水量无限多,接触时间无限长,水温不发生变化,全部空气都能达到具有水温的饱和状态点。2.空气的终状态:位于i-d图的饱和曲线上;温度等于水温。3.2基本要求1。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及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假想条件和理想过程的基本概念;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73.2喷水室3.假想条件下的空气状态变化根据水温不同,假想条件下,空气状态变化过程不同。根据水温分别与露点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的不同,有7个典型过程:3.2基本要求1。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及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假想条件和理想过程的基本概念;其中有三个过程比较特殊: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83.2喷水室⑴水温与空气露点温度相同等湿变化A-2为空气湿变化的分界; ⑵水温与空气湿球温度相等等焓变化3.2基本要求1。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及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假想条件和理想过程的基本概念;A-4是焓变化的分界;⑶水温与空气干球温度相等等温变化A-6温度变化的分界线。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93.2喷水室㈡理想过程:1.定义:有限水量接触时,接触时间无限长,水温和空气温度都要变化,最终空气和水温一致,并达到饱和。⒉变化过程由于水温也要变化,故其变化过程线为曲线而不是直线。3.2基本要求1。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及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假想条件和理想过程的基本概念;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03.2喷水室3.2基本要求1。了解喷水室的功能及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假想条件和理想过程的基本概念;(a)为顺喷时的理想过程;(b)为逆喷时的理想过程。第四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13.2喷水室㈢实际变化过程水量有限,时间不长;水温变化;空气状态接近饱和而难以饱和。机器露点:——空气经处理后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饱和点。即接近饱和但尚未饱和的状态点。3.2基本要求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23.2喷水室三、喷水室的设计与选择计算内容:热工计算和阻力计算。㈠热工计算两个效率系数:空气状态变化实际过程与理想过程换热量的比值,热交换效率系数(全热交换效率、第一热交换效率)同时考虑空气和水的状态变化,接触系数(通用热交换效率、第二热交换效率)仅考虑空气的状态变化。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33.2喷水室⒈喷水室的热交换效率⑴全热交换效率E空气与有限水量接触,空气与水的状态变化如下:3.2基本要求①理想条件下:空气状态由1变到3点;水温由点5(tw1)变到点3。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43.2喷水室②实际条件下:空气状态由1只能变到2;水温也只能由5达到4(tw2),即低于3点的温度。3.2基本要求③全热交换效率: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53.2喷水室③全热交换效率:3.2基本要求整理后,按照空气和水的初终状态表示的计算式为:式(3.8)

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63.2喷水室热湿交换与水-空气温差:(ts2-tw2)越大,热湿交换越不完善;反之表明越接近理想程度。3.2基本要求热交换效率空气与水终温差(ts2-tw2)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73.2喷水室④绝热加湿的热交换效率系数对于喷水室处理空气,式3.8适用于除绝热加湿外的所有处理过程。对于绝热加湿过程:理想条件下:3.2基本要求空气终状态可达到3;实际条件下:只能到达接近3的2点。

式(3.9)

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83.2喷水室⑵接触系数(通用热交换效率)E’①意义:通用热交换效率是仅考虑空气状态变化而不考虑水温变化,实际换热与理想条件下换热的比值。由图3.12,有:

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93.2喷水室经变化可得到用空气初终状态参数来表示的通用热交换效率表达式:式(3.10)②适用范围:可应用于所有喷水室处理过程,包括绝热加湿。另外,对于绝热加湿过程:E=E’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03.2喷水室⒉喷水室热工性能的影响因素四方面:⑴空气质量流速——单位时间内通过喷水室单位断面积的空气质量。

式(3.11)v——空气流速,m/s;ρ——空气密度,kg/m3;G——通过喷水室的空气量,kg/h;f——喷水室横断面积,m2。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五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13.2喷水室影响:增加质量流速,喷水处理效果增强,即热交换效率系数和接触系数增大;相同风量条件下,喷水室断面尺寸和占地面积减小;挡水板过水量和阻力增大。常用取值范围:2.5~3.5kg/(m2s)。⑵喷水系数——处理每kg空气所用的水量。式(3.12)W——总喷水量,kg/h;G——通过喷水室的风量,kg/h。

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23.2喷水室影响:加大喷水系数,喷水处理效果增强,即热交换效率系数和接触系数增大。不同的处理过程,喷水系数应不同,通过热工计算确定。⑶喷水室结构特性①喷嘴排数:热交换效果单排比双排差;双排与三排接近;工程中多用双排.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33.2喷水室②喷嘴密度:——每m2喷水室断面上布置的单排喷嘴个数。影响:密度过大,水苗重叠,不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密度过小,水苗不能覆盖整个喷水室断面,致使部分空气无法接触水流。具体数值与喷嘴形式有关,Y-1型喷嘴一般为13~24个/(m2排)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43.2喷水室③排管间距:排管间距取600mm为宜,加大间距并不能提高热交换效果。④喷嘴孔径:影响:孔径小,水滴细,增加气水接触面积,热交换效果好;孔径小,易堵塞,且相同水流量下,要求的喷嘴数增多;细喷不适宜用于冷却干燥处理。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53.2喷水室⑤喷水方向:单排喷嘴喷水室,逆喷优于顺喷;双排喷嘴喷水室,对喷优于逆喷;三排喷嘴喷水室,一顺两逆较好。⑥喷嘴形式除上之外,喷嘴形式对热交换效果也有影响。⑷空气与水的初参数初参数决定喷水室内热湿交换的方向和交换量的大小,即会导致不同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对同一处理过程,初参数变化对热交换效果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63.2喷水室⒊喷水室热工计算的原则应当满足热交换效率和热平衡关系的要求。⑴喷水室的实际热交换效率①所需要的热交换效率由空气和水的初终状态参数计算得出。②喷水室实际热交换效率由实验方法获取。喷水室实际热交换效率与质量流速及喷水系数的关系式:热交换效率系数(全热交换效率):式(3.13)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5.喷水室热工计算原则;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73.2喷水室接触系数(通用热交换效率):

式(3.14)其中的系数和指数因喷水室结构及空气处理过程不同而不同,由实验整理得到。⑵喷水室热工计算方程式①满足全热交换效率原则式(3.15)

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5.喷水室热工计算原则;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83.2喷水室②满足通用热交换效率原则

式(3.16)③满足热平衡原则空气放出(吸收)热量与水吸收(放出)热量相等:式(3.17)即:在ts=0~20℃范围内,近似有Δi=2.86Δts,而水的定压比热为c=4.19kJ/kg℃,于是式3.17又可写为:式(3.18)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5.喷水室热工计算原则;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593.2喷水室上述方程组联立求解:在设计计算中可求得所需冷源的水温和水量;在校核计算中可计算出空气所能达到的参数及水的终温。㈡喷水室阻力计算空气流经喷水室的阻力,由三部分构成(计算式见教材式3.19、20、21):⒈挡水板阻力ΔHd(式3.19);⒉喷嘴排管阻力ΔHp

(式3.20);⒊水苗阻力ΔHw(式3.21)。喷水室总阻力ΔH为:ΔH=ΔHd+ΔHp+ΔHw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5.喷水室热工计算原则;6.喷水室的阻力构成。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03.2喷水室补充说明:式3.20中,参数v:v

——喷水室断面空气流速,m/s。由于挡水板边框的存在,挡水板处空气流速vd要大于喷水室断面流速v。式3.21中,参数P:P

——喷嘴前水压,MPa(工作压力)3.2基本要求3.喷水室的两个效率系数的意义;4.喷水室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5.喷水室热工计算原则;6.喷水室的阻力构成。第六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13.3表面式换热器功能:利用换热工质,通过金属表面实现对空气的热交换。一、表面式换热器的构造与安装㈠类型与构造1.按媒体分⑴空气加热器:热媒――热水、蒸汽;可实现对空气的加热处理。⑵表面式冷却器(表冷器):冷媒:冷水――水冷式;制冷剂――直接蒸发式。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23.3表面式换热器2.按构造分⑴光管式――由若干排钢管与联箱焊接而成。热效率低、金属耗量大,优点是表面易清扫、空气阻力小、加工方便。少量应用。⑵肋管式――管外侧加肋片。技术要求:管与肋片接触紧密,连接牢靠,减小接触热阻;空气扰动性好,提高传热系数;空气阻力小;表面易清扫。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33.3表面式换热器㈡提高性能的主要措施1.合理的结构参数;2.缩小管间距;3.缩小间隙,减小传热热阻;4.亲水性处理,减小水珠阻力;5.加强表面空气扰动。㈢表面式换热器的安装、连接⒈安装与组合安装方式:蒸汽热媒――最好不要水平安装,以免积聚凝结水,影响传热。垂直安装――肋片要垂直。避免肋片积水增加空气阻力。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43.3表面式换热器组合方式: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合。处理空气量大时用并联;处理温差大时用串联。⒉表面式换热器的连接⑴表面式空气加热器热水热媒:串、并联均可。管路串联时,热水流速增大,有利于水力工况的稳定和提高传热系数,但水系统阻力增加。蒸汽热媒:只能用并联,否则后一级热媒将变成凝结水。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53.3表面式换热器⑵表冷器冷媒与空气逆向流动,增加传热温差。表冷器并联组合时,管路并联连接;表冷器串联时,管路采用串联。考虑表面凝结水的排放,需要在表冷器下部装接水盘和排水管。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63.3表面式换热器二、表面式换热器的热工特性㈠等湿过程(干工况)⒈过程类型:等湿加热和等湿冷却两种。⒉特点:只有显热交换,没有潜热发生。⒊换热量:取决于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对数平均温差。㈡减湿冷却(湿工况)⒈特点:同时存在显热和潜热交换。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2.干湿工况的热工特性;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73.3表面式换热器⒉换热能力:比干工况的热交换能力大。⒊换热扩大系数(析湿系数)ξ定义:——总热交换量与显热交换量的比值。式(3.26)

tb、ib——饱和状态空气的温度和焓。干工况:ξ=1 湿工况:ξ>1。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2.干湿工况的热工特性;3.析湿系数的概念;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83.3表面式换热器对于实际被处理的空气,还可按下式表示:t1、i1——初始状态空气的温度和焓;t2、i2——终了状态空气的温度和焓。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2.干湿工况的热工特性;3.析湿系数的概念;3.3基本要求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93.3表面式换热器㈢表冷器的热交换效率1.全热交换效率(热交换效率系数)Eg冷却过程中空气的实际换热量与理想过程下可能的换热量之比。

式(3.31)

又称:干球温度效率。影响因素:Eg=f(vy、w、ξ)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2.干湿工况的热工特性;3.析湿系数的概念;4.

影响表冷器热交换效率的主要因素;图3.17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03.3表面式换热器2.通用热交换效率E’也称接触系数。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2.干湿工况的热工特性;3.析湿系数的概念;4.影响表冷器热交换效率的主要因素;第七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13.3表面式换热器2.通用热交换效率E’经过推导分析,可得计算式为:式(3.34)a--肋通系数:每排肋管外表面积

F/N与迎风面积Fy之比。a=F/NfyF--传热面积,N--肋管排数。当结构一定,a为常数,此时:E’=f(vy

、N)即:与迎面风速vy和肋管排数N有关。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2.干湿工况的热工特性;3.析湿系数的概念;4.影响表冷器热交换效率的主要因素;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23.3表面式换热器迎面风速和肋管排数对表冷器的影响:vy↑→E’↓、阻力↑、尺寸↓N↑→E’↑、阻力↑、后排Δt↓→减少传热量。工程实际:vy=2~3m/s、N≤8排㈣表冷器计算附加量附加原因:长期使用,因积灰、结垢等,传热系数会下降。附加量:1.冷热两用表冷器:a=0.9;2.单冷却用表冷器:a=0.94;或者:水初温降低水温升的10%~20%。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2.干湿工况的热工特性;3.析湿系数的概念;4.影响表冷器热交换效率的主要因素;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33.3表面式换热器三、表面式换热器的阻力计算⒈计算内容:空气阻力;水阻力。⒉计算方法:由实验公式计算得到。⒊特点:⑴与加热器计算方法和公式形式类似。区别:表冷器空气阻力有干湿工况之分;湿工况空气阻力大于干工况阻力。⑵换热媒体阻力计算分水和蒸汽两种。3.3基本要求⒈了解表面式的热器的主要类型;2.干湿工况的热工特性;3.析湿系数的概念;4.影响表冷器热交换效率的主要因素;5.表冷器阻力计算内容;6.干湿工况空气阻力的比较。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43.4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一、空气加湿方法与类型空气加湿的位置:空气处理箱、送风管、房间内。方法分为两大类:1.向空气中喷蒸汽——等温加湿2.向空气中喷水雾——等焓加湿所需加湿量:W=G(d2-d1)kg/hG——风量,kg/hd1、d2——空气进出口含湿量,kg/kg干3.4基本要求⒈空气加湿的两种类型;⒉加湿量的计算;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53.4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二、典型的空气加湿器㈠喷蒸汽类⒈蒸汽喷管和干蒸汽加湿器⑴普通蒸汽喷管特点:构造简单,但带凝结水滴,影响效果,用于要求不高的地方。⑵干蒸汽加湿器在普通喷管外加保温。特点:喷出蒸汽是干蒸汽,不带水滴。应用普遍。3.4基本要求⒈空气加湿的两种类型;⒉加湿量的计算;3.常用空气加湿器及原理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63.4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喷口喷汽量:与喷口面积f和蒸汽工作压力P有关:g=0.594f(1+p)0.97kg/h式(3.49)通常工作压力P≤0.03MPa,以减小噪声。⒉加热蒸发类加湿器水加热,使其变成蒸汽。⑴电加湿器①电极式加湿器原理:电极棒插入水中,用电加热水产生蒸汽。三相电源有三根金属电极,单相电源用两根。产汽量:通过水位调节。3.4基本要求⒈空气加湿的两种类型;⒉加湿量的计算;3.常用空气加湿器及原理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73.4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优点:结构紧凑,加湿量容易控制,不需要蒸汽源。缺点:耗电量大,电极表面易结垢、腐蚀。宜用于小型系统。功率:N=kW(iq-ctw)kW式(3.50)W——蒸汽发生量,kg/siq——蒸汽焓,kJ/kg;tw——进水温度k

——考虑元件结垢引入的系数,1.05~1.23.4基本要求⒈空气加湿的两种类型;⒉加湿量的计算;3.常用空气加湿器及原理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83.4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②电热式加湿器原理:电热管置于水盘中将水加热产生蒸汽。加湿量:由水温和水表面积决定。3.4基本要求管状电热元件排水给水⒈空气加湿的两种类型;⒉加湿量的计算;3.常用空气加湿器及原理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93.4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⑵红外线加湿器原理:红外线灯2200℃的高温加热水体,使其产生过热蒸汽,实现空气的加湿。特点:运行控制简单,动作灵敏,加湿迅速,蒸汽洁净;耗电量大,价格较高。适用于:温湿度控制严格,加湿量不大的中小型空调或净化系统。3.4基本要求⒈空气加湿的两种类型;⒉加湿量的计算;3.常用空气加湿器及原理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03.4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⑶PTC蒸汽加湿器原理:利用PTC热电变阻器直接加热水体,产生蒸汽。特点:运行平稳、安全,蒸发迅速,不结露,寿命长,控制、维修简便。适用于:温湿度要求较严格的中、小型空调系统。3.4基本要求⒈空气加湿的两种类型;⒉加湿量的计算;3.常用空气加湿器及原理第八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13.4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㈡雾化蒸发类加湿器⒈超声波加湿器原理:利用超声波振荡使水雾化,形成蒸汽。特点:运行安静可靠、反应灵敏,能耗较少,加湿效果好,能产生负氧离子,有益健康;但水质较硬时,会产生白色粉末附在室内物体表面。3.4基本要求⒈空气加湿的两种类型;⒉加湿量的计算;3.常用空气加湿器及原理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23.4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⒉离心式加湿器原理:依靠离心力作用使水雾化、蒸发,加湿空气。特点:节省电能,动作灵敏,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但生成雾粒粒径大,水的利用率低。㈢表面蒸发类原理:利用水膜表面水分蒸发,加湿空气。类型有:透湿膜加湿器、湿面蒸发式加湿器、水槽、水帘简易加湿等。3.4基本要求⒈空气加湿的两种类型;⒉加湿量的计算;3.常用空气加湿器及原理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3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度量标准:含湿量和相对湿度。

一、加热通风降湿㈠加热减湿特点: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含湿量不变。适用于:工艺无特殊要求,室内余热不大或人员很少的一些地下厂房。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3.5基本要求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4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㈡通风降湿用室外低含湿量的空气置换含湿量高的室内空气,以实现空气的减湿。特点:简单经济,但空气处理效果受自然条件影响,难以控制。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5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㈢综合作用加热和通风结合,可同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调节。特点:设备简单、费用少。可能条件下优先采用。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6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二、冷冻除湿机除湿㈠冷冻除湿机原理:潮湿空气→蒸发器冷却减湿→冷凝器加热升温→温度高、含湿量低的空气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7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㈡特点效果可靠;使用方便;无需热源。维护保养不便。不宜用于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场合。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8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㈢计算分析1.制冷量:Q0=G(i1-i2)kW式(3.51)2.除湿量:W=G(d1-d2)kg/s

式(3.52)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89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㈢计算3.冷凝器排热量:Qk=G(i3-i2)kW式(3.53)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0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4.出口空气参数制冷系统热平衡式:

Qk=Q0+NikWNi——制冷压缩机输入功率,kW即:G(i3-i2)=G(i1-i2)+Ni由上可得出口空气焓:

式(3.54)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九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1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㈣性能分析由热湿比定义:ε=Q/W知:W=Q0/ε

结论:冷冻除湿机的除湿量与制冷量成正比,与除湿过程(1-2)的角系数值成反比。需处理的空气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降低含湿量所需的制冷量就越大。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2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三、吸湿剂减湿㈠液体吸湿剂⒈材料氯化钙、氯化锂、三甘醇水溶液。⒉减湿过程控制盐水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可实现各种处理过程。实际中以降温减湿的情况最多。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3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⒊优点⑴减湿辐度大,能达到较低的含湿量;⑵吸湿温度高,无需冷冻设备。一般天然水即可配置溶液;⑶过程单一,无能量抵消,避免了冷量和热量的浪费;⑷某些盐水溶液具有杀菌作用,可以解决灭菌问题。4.缺点:⑴需要再生设备,系统比较复杂;⑵某些盐水溶液对设备有腐蚀,需要防腐。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4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㈡固体吸湿剂⒈常用材料:硅胶、氯化钙、铝胶等。⒉吸湿过程:近似等焓减湿,温度上升。如果要求得到温度较低的空气,还需进行冷却处理。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DA等焓减湿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5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⒊系统形式及吸湿剂再生⑴静态吸湿:潮湿空气以自然流动状态与吸湿剂接触;⑵动态吸湿:在风机作用下,潮湿空气强制通过吸附剂层。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6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⑶吸湿剂再生:①采用180~240℃热空气加热干燥。再次使用前还需要冷却。②两套设备并联:一套吸湿时,另一套再生;③转动式吸湿设备:吸湿再生同时进行。

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7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⒋固体吸湿特点⑴优点:①除湿量大,能得到高温干燥的空气。适用于余湿量大,余热量小的工程;②当空气的露点温度较低时,仍有较好的除湿效果;③设备简单,价格便宜。⑵缺点:①性能不稳定。开始吸湿强,逐渐下降,直到饱和。导致出口空气参数不稳定;②再生工作量大;③某些吸湿剂(如氯化钙)有腐蚀性。需作防腐处理。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8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四、氯化锂转轮除湿机原理:利用涂有氯化锂吸湿剂的玻璃纤维纸对空气进行吸湿。构造:吸湿纸装于转轮内,在转轮周而复始的旋转中,使吸湿剂周期性的交替进入吸湿区和干燥区,从而完成连续吸湿和再生。特点:吸湿能力强,维护管理方便,连续稳定运行。3.5基本要求⒈其他减湿处理方法和特点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993.6供暖方式及设备一、常用供暖方式㈠对流供暖依靠流体的运动,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传热方式以对流(convection)为主。3.6基本要求⒈供暖常用方式和特点;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03.6供暖方式及设备作用原理:常见设备形式:对流散热器、暖风机、风机盘管。加热空气加热物体提高室内空气温度空气对流减少人体散热3.6基本要求⒈供暖常用方式和特点;2.对流、辐射供暖的常用设备;第一百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13.6供暖方式及设备㈡辐射供暖――以辐射(radiation)为主。依靠物体表面对外发射可见和不可见的射线(电磁波,光子)传递热量。热辐射主要是指红外线辐射(0.76~600μm),可见光线的能量是很少的,可忽略不计。3.6基本要求⒈供暖常用方式和特点;2.对流、辐射供暖的常用设备;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23.6供暖方式及设备1.作用原理:通过加热设备表面产生的热射线,直接将热量投射到人体、周围围护结构和室内物体表面。2.热媒形式——温度比较高的热水,少数时候也有蒸汽(如工厂车间)。3.常见设备形式:辐射供暖板、燃气燃烧器。3.6基本要求⒈供暖常用方式和特点;2.对流、辐射供暖的常用设备;3.辐射供暖特点分析(舒适、卫生、节能等方面);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33.6供暖方式及设备㈢特点比较项目对流方式辐射方式舒适标准一般高卫生条件一般好供暖能耗一般较低建筑适应影响较大好施工安装容易困难运行维护方便困难投资造价较低较高1.辐射、温度双重作用;2.温度分布均匀,可实现下热上凉;3.提高物体表面温度,减少表面冷辐射。辐射供暖分析:舒适状况分析: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43.6供暖方式及设备㈢特点比较项目对流方式辐射方式舒适标准一般高卫生条件一般好供暖能耗一般较低建筑适应影响较大好施工安装容易困难运行维护方便困难投资造价较低较高

室内空气流动平缓,减少尘埃飞扬辐射供暖分析:卫生状况分析: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53.6供暖方式及设备㈢特点比较项目对流方式辐射方式舒适标准一般高卫生条件一般好供暖能耗一般较低建筑适应影响较大好施工安装容易困难运行维护方便困难投资造价较低较高1.温度梯度小,避免因上部过热造成的传热加大;2.辐射热量直接投射到人体,室内温度可比对流供暖降低2~3℃,从而降低能耗10%~20%能耗状况分析:辐射供暖分析: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63.6供暖方式及设备㈢特点比较项目对流方式辐射方式舒适标准一般高卫生条件一般好供暖能耗一般较低建筑适应影响较大好施工安装容易困难运行维护方便困难投资造价较低较高1.辐射板可吊装,节省占地面积2.辐射供暖可与建筑结合,室内可不设管道及设备辐射方式: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73.6供暖方式及设备㈢特点比较项目对流方式辐射方式舒适标准一般高卫生条件一般好供暖能耗一般较低建筑适应影响较大好施工安装容易困难运行维护方便困难投资造价较低较高

与建筑结合的辐射供暖系统安装难度大,要求高.辐射方式: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83.6供暖方式及设备㈢特点比较项目对流方式辐射方式舒适标准一般高卫生条件一般好供暖能耗一般较低建筑适应影响较大好施工安装容易困难运行维护方便困难投资造价较低较高

与建筑结合的暗装辐射供暖维修困难

辐射方式: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093.6供暖方式及设备㈢特点比较项目对流方式辐射方式舒适标准一般高卫生条件一般好供暖能耗一般较低建筑适应影响较大好施工安装容易困难运行维护方便困难投资造价较低较高

辐射比对流约高15%~25%

辐射方式: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03.6供暖方式及设备系统冬夏应用性能:辐射传热方式:可用作夏季辐射供冷;对流传热方式:自然对流供暖系统——冷表面难以形成空气对流;强制对流(暖风机)——可用作夏季供冷(如风机盘管)。3.6基本要求⒈供暖常用方式和特点;2.对流、辐射供暖的常用设备;3.辐射供暖特点分析(舒适、卫生、节能等方面);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13.6供暖方式及设备二、供暖设备的种类和选择㈠分类以材料分——金属(钢、铁、铝、铜等)和非金属(陶瓷、混凝土、塑料等);以形状分——管型、翼型、柱型和平板型等;以传热方式分——对流为主:管、柱、翼、钢串片等;——辐射为主:辐射板、红外辐射器等。3.6基本要求⒈供暖常用方式和特点;2.对流、辐射供暖的常用设备;3.辐射供暖特点分析(舒适、卫生、节能等方面);4.散热器主要类型;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23.6供暖方式及设备柱形散热器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33.6供暖方式及设备各类散热器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43.6供暖方式及设备安装在浴室内的散热器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53.6供暖方式及设备体育馆辐射板供暖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63.6供暖方式及设备㈡对散热器的要求⒈传热系数大;⒉散热方式好;⒊金属热强度高

金属热强度——在温差1℃时,每公斤质量散热器每小时所释放的热量。⒋机械强度、承压能力强;⒌便于安装组合;⒍美观卫生 与建筑物内部装修协调一致; 表面不易积灰。3.6基本要求⒈供暖常用方式和特点;2.对流、辐射供暖的常用设备;3.辐射供暖特点分析(舒适、卫生、节能等方面);4.散热器主要类型;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73.6供暖方式及设备㈣选用原则⒈房间用途⒉系统压力⒊安装条件⒋货源、价格,统一规格。3.6基本要求美观、卫生、机械强度、耐腐蚀性高层建筑、高温水系统要求承压强高度、体积、安装距离、对流空间⒈供暖常用方式和特点;2.对流、辐射供暖的常用设备;3.辐射供暖特点分析(舒适、卫生、节能等方面);4.散热器主要类型;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83.6供暖方式及设备三、散热器的计算(对流供暖)目的:确定所需散热面积——片数(个数);校核已知散热设备的散热量。㈠面积计算方法

式(3.62)㈡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的确定影响因素:热媒种类、参数、系统形式。3.6基本要求5.散热器面积计算方法及公式;6.立管流量的计算及公式;7.散热器水温计算方法;8.传热系数实验表达式;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193.6供暖方式及设备⒈热媒⑴蒸汽:——视压力有所不同。P≤0.03MPa,tp=100℃;P>0.03MPa,取进口压力下的蒸汽饱和温度。⑵热水:——取进出口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tp=(t1+t2)/2

式(3.63)3.6基本要求5.散热器面积计算方法及公式;6.立管流量的计算及公式;7.散热器水温计算方法;8.传热系数实验表达式;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203.6供暖方式及设备⒉系统形式对热水热媒有影响。⑴双管式——散热器并联在两管之间,热媒同时进入各组散热器。进出各组散热器的水温分别相同:

tp=(tg+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