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课战国变法_第1页
历史第2课战国变法_第2页
历史第2课战国变法_第3页
历史第2课战国变法_第4页
历史第2课战国变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照托克维尔的说法,革命并不是发生在社会最坏的时期,而是发生在社会较好的时期,或改革已经深入进行的时期。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期,社会内在的矛盾才被激发出来,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改变现状的意识,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如果改革不能进一步满足人们的要求,革命就会成为现实的选项。按照列宁的说法,革命是发生在社会最坏的时期,是在统治阶级已经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的时候,革命就会爆发。1995年,李泽厚、刘再复明确提出告别革命,反映了知识阶层的一个普遍共识——彻底告别以革命的、激进的、暴力的方式来进行社会变革,代之以改革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来完成中国的社会转型。经济发展言论自由社会公平政治民主改革的含义:“改革”就是自上而下地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改革的类型: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2018届同安一中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商鞅变法春秋战国(东周)时期(前770—前221年)阶段特征: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确立)TP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确立①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铁农具出现和推广),农民个体经营(男耕女织);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逐渐确立;都江堰②手工业:春秋: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战国:铁器广泛使用③商业:“工商食官”制度逐步瓦解,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各国都城是政治军事中心,同时又是繁荣的商业中心)④政策:实施“重农抑商”商鞅变法首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军事:各国争霸战争(称霸)→兼并战争(统一战争)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瓦解,各国变法逐步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世卿世禄制的贵族政治被打破,县制出现,对地方管理加强,君主集权加强)社会结构:新兴地主崛起,个体农民家庭大量出现民族关系:各民族逐步融合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思想活跃文化繁荣思想(学术):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学在官府(官学)到学在民间(私学)文学:两大诗歌形式《诗经》和楚辞(分别奠定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基础);儒家经典“六经”形成科技:战国司南指方向春秋(BC770—BC476)

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这一阶段的历史大体与孔子所修订的《春秋》年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相当,因而得名。战国(BC475—BC221)

这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从春秋诸侯争霸到战国兼并统一西周到春秋的形势:“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社会进入动乱时代。周王室衰微,天子“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其名义仍具有一定号召力),各诸侯国争夺霸权和土地,以大吞小,以强凌弱,先后出现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私家(卿大夫)与公室(诸侯国君)的斗争:私家势力增长,瓜分公室,争夺人口,夺取政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动乱的中原局面,给周边少数族以发展的机会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泆(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A.重农抑商,以固民本B.农商并重,以均贫富C.国家调控,以工代赈D.开源节流,与民休息管仲改革与齐桓公称霸

公元前685年(周庄王十二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对外打出“尊王攘夷”旗号。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

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并采取“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的政策,鼓励贸易、发展盐铁业、促进生产;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进行的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筐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C晋文公称霸任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等人,推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经济政策。公元前632年,晋楚发生城濮之战,晋军运用“退避三舍”的战略,诱敌深入,使楚军锐气削弱,取得胜利。秦霸西戎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乘晋文公去世之机,派军偷袭郑国,被发现后灭晋盟国滑而归。晋出兵截击秦军,爆发了殽之战,秦军陷入了晋军的包围圈,全军覆没。秦军东进企图受阻,于是转而向西发展,进军戎地,取得独霸西戎的地位。楚庄王的霸业

楚庄王时,任用孙叔敖为令尹,稳住政局,发展生产,为争霸奠定了基础。前606年,楚庄王率军北上,到达周的直辖区,并遣使问象征王权的九鼎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架势。吴越争霸前494年,吴夫差大举攻越,勾践大败,称臣归附;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国,任用范蠡、文种,实行改革,前482年打败吴国。前473年越灭吴,夫差自杀。

田常执政后,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进,施恩德于百姓,结果得到了齐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百姓心向田氏,归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强大,而重敛于民的“公室”却逐渐被抽空了。公元前481年,田乞的儿子田恒(即田成子)在民众的支持下,以武力战胜齐简公亲信监止,齐简公出逃,后被杀死。田恒从而掌握了齐国的大权。以后,又任命田氏兄弟和同族人作都邑大夫,扩大了自己封地。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仍沿用齐国国号。

田氏代齐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灭掉智伯,又三分晋公室领地,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时晋侯已沦为附庸,公元前376年韩、赵、魏最终废了晋静公,复又三分其残余领地,晋灭。

三家分晋战国之开端社会经济新发展,铁器的普遍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变法改革促进新制度确立,社会结构呈现新格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各国相继建立;地主制经济出现;士阶层活跃。兼并战争激烈:合纵连横,秦统一六国。思想文化科技的新成就: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战国的时代特征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战国时期的士,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和才能,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是当时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阶层。战国时代,游说和从师是士进入仕途的两个主要途径。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有权势的大臣多养士为食客。

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吴起变法基本上承袭了李悝在魏国实行的办法,其主要内容如下:废除贵族特权。精简无关紧要的官职,削减过高的官吏俸禄。整顿吏治。建立武卒。

楚吴起变法

公元前445年-前396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废除官爵世袭制,选贤任能,赏罚严明。推行“尽地力之教”:规定每亩地的标准产量为一石五斗,要求农民“治田勤谨”,达到每亩增产三斗。实行“平籴法”: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作《法经》六篇,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成果。

魏李悝变法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诸子百家之中也没有一个是秦国人;秦穆公时代秦国曾一度得到发展,但之后国势渐衰。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因而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

商鞅(约前390—前338年)出生于卫国没落贵族家庭,原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史称商鞅。商鞅尊崇李悝的学说,少年时就立志革新政治。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带着李悝的《法经》,只身入秦。商鞅变法KP16-24TP3(2011福建省质检)材料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淮南子•要略》问题:材料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8分)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8分。若笼统回答“经济、政治、地理、文化方面”的给4分;若照抄材料的不给分)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会遇到哪些难题?

旧贵族反对舌战群臣法令难以推行

商鞅在公布法令前,又立木于栎阳城南门,发告示称:“有能徙木之北门者,赏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

南门徙木(立信)作用:打击守旧势力,取信于民,为变法扫除障碍商鞅变法的内容:军事方面:(强兵)(1)建立20等级军功爵制(奖励军功)(2)废除“世卿世禄制”(3)严格户籍,实行什伍制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秦国获得大治。

20个等级的爵位,最低一级叫公士,最高一级叫彻侯,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依次类推。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和担任一定的官职等,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

将百姓按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以适应战时征兵的需要。有战事发生,他们随时承担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任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作用:增强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兵源得到可靠保证打击贵族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加强对民众的控制经济方面:(富国)稳定财政,增加国家实力(1)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合法化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允许自由买卖土地。→井田制正式被废除,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2)奖励耕织,免除徭役→提高人民从事农业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3)重农抑商,保护农业→保证农业的核心地位和发展(4)统一度量衡(5)推行“分异令”→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利于消除割据势力,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鼓励小农经济作用:促进农业发展,稳定国家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政治方面:(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县出现于春秋初期,原是国君直接统治的领邑,它和国君分赏给卿大夫的封邑不同。县所不同于卿大夫封邑的,就是县内有一套集中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特别是有征赋的制度,一方面便利了国君的集中统治,一方面又加强了边防。战国时县的设置很普遍,它们取代了过去贵族的封邑。

→分封制被正式废除,强化中央集权(2)实行连坐制度→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3)轻罪重刑,实行法治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主张?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百姓的威慑作用,能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的作用;但是措施过于严苛,罚不当罪,势必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导致社会的不安定。作用:强化中央集权,维护专制统治文化、社会习俗方面:(1)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控制(2)移风易俗(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战国策·秦策》记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A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作用、影响、意义、认识)积极作用:

是一次较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性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还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神。消极影响:轻罪重刑,法律严苛,轻视伦理道德教化,加重对人民的压迫,容易造成暴政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重农抑商被后世长期沿用,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的长期歧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考: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注意归纳改革成功的因素)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符合秦国国情和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秦孝公的大力支持,领导核心团结(政治保障)改革措施具有权威性、可行性、全面彻底时间充裕,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商鞅的个人作用:变法前的思想准备比较充分;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