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年中国音乐:国乐先驱——沈心工沈心工(1870—1947),本名沈庆鸿,字叔逵。“心工”是后来作曲用的笔名。沈心工沈心工出生的沈家,曾在上海是一门望族。沈家在嘉庆、道光年间主要做船舶运输业,拥有庞大的船队。但在“鸦片战争”之后,沈家的船舶无法与外国轮船竞争,事业很快衰落下来。沈心工的爸爸叫沈悦杠(1841—1892)。在沈悦杠十五、六岁时,家里的生意还不错。于是家里让他去学习生意,以便日后接管家业。不料后来生意“凉了”,家里便让沈悦杠回家管理家事。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好日子的沈家人,在家族生意倒闭后仍然不愿意过节俭的日子,这让沈悦杠在管理家事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沈悦杠是一个忠厚的人,靠着他的辛勤付出和精细管理,沈家的生活还维持得下去。1860年,沈悦杠娶了媳妇刘氏。刘氏是青浦(现为上海市辖区)人,家里是给人看风水的,沈家老爷曾请刘氏家人找过一处坟地,因此促成了沈悦杠与刘氏相识、结婚。1863年,沈悦杠的大儿子沈庆长出生。1870年,沈悦杠的二儿子沈庆鸿(沈心工)出生。1874年,沈悦杠说到外地去讨债,但却一去不归。沈家人多日未见沈悦杠,于是要求分家,各家开始分开吃饭,并且把沈家的房子各自分了。而沈家的债,落在了沈悦杠一家的名下。此后,各路债主来找刘氏要债,刘氏和孩子们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沈悦杠去哪了呢?说是去讨债,其实是去躲债。因为年关将至,债主们要来讨债,家里人又帮不上忙,沈悦杠实在没辙,决定抛家弃子,出去躲债。沈悦杠出走时,为自己想了一条出路——去当官。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仕途,让家人的生活有所改善。沈悦杠通过一些关系,联系到了湖南的一位“远房亲戚”官员,这个亲戚表示,沈悦杠如果来湖南,可以帮忙打点一些关系,保证安排工作。这让沈悦杠的生活出现了一丝希望,沈悦杠还为了仕途特意改了名字,沈悦穆。但,沈悦穆真的到了湖南才发现,“远房亲戚”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不能帮忙安排工作,失望至极。沈悦穆由此在湖南呆了半年,一直未能找到差事。期间,他听说如果去一些小地方,当官上任的希望会多些。于是,沈悦穆设法在澧州找到了一份闲工。这份工作具体是在初一十五时,穿上礼服与道士们一起等候大人来行香,无聊至极。无聊的生活也没让沈悦杠闲着,他利用空闲的时间读书学习,为日后作准备。沈悦穆的勤奋被领导们注意到了,经过领导们们的长期考察,最后决定,让沈悦杠去辰州当官。这对沈悦穆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当官首先是有待遇的保障,其次当时的官一般来讲可以当一年,如果能力好,最多可以当三年。这件事,足以改变沈悦杠一家的生活。因此,沈悦杠决定把家人接过来。1877年,沈心工因父亲在辰州就职,和家人一起来到了辰州。和预想不同的是,沈悦穆的工作只做了一年,便失业了。沈悦穆失业后,全家又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拮据,在辗转多地后,全家决定借居在沈心工母亲的娘家——青浦刘家。这一时期,沈家的生活状况虽然不稳定,但沈心工一直在坚持学习,最早和母亲学习,后来和大哥学习,积累了很多知识。1890年,沈心工通过其多年的学习积累,中了县考第7名,府考第1名,后又中秀才第2名。同年,沈心工大哥病故,其替兄到上海货捐局总办翁子文家学堂教课。1892年,沈悦穆病故于长沙,沈心工扶柩回刘家所在的青浦,一家四口如今只剩沈心工和母亲二人。1893年,沈心工重回上海教课,期间曾到格致书院听过英国人院长JohnFreyer的“笔算”课。“西学”对于沈心工来讲,是全新的,其不同于其以往学到的知识,这使得对“西学”产生了兴趣。这,是沈心工“西学”的启蒙。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一年,沈心工原工作的学堂,因主人死了,所以关闭了。沈心工由此进入“约翰”书院教“中国书”课。在教书期间,沈心工和同事学习了英语和唱昆曲,进一步接触了“西学”和“音乐”,这为其日后的音乐活动奠定了基础。1897年,沈心工考入南洋公学师范学堂,主修数学、英文、物理,在学校学习期间,沈心工逐渐开始意识到西学的特点,并开始注重对西学的传播。1898年,戊戌变法,沈心工曾自述:“大有维新希望,我们正是欢天喜地。”可以看出,此时的沈心工对全新的思想文化是有期待的。在“教育救国”等维新思想的推动下,1902年沈心工东渡日本,到东京弘文学院攻读师范。不久后,日本政府伙同清朝廷钦差迫害中国留学生,事件激起全体留学生抗议,一部分学生因此退学,沈心工便是其中之一。退学后,沈心工转入华人自己创办的日本清华学校,进入学校后,沈心工在留学生中组织“音乐讲习会”,邀请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唱歌教授铃木米次郎讲授音乐课,参加者还有曾志忞等。期间,沈心工开始了音乐创作,其处女作便是后在国内脍炙人口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初名《体操—兵操》)。1903年,沈心工回国。回国后的沈心工任教于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教理科和体操。同时,其创设“唱歌”课,并创作了大量乐歌,这一创举在当时得到广泛流传,影响极大,甚至内地很多教员来上海求学,聘请沈心工“指点乐歌门径”。在上海范围内,沈心工受邀在务本女塾、龙门师范、南洋中学、“沪学会”等地教习乐歌。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学校团体集体歌咏风气,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集体歌咏的开端,而这种“集体歌咏”的表现形式,逐渐被称为“学堂乐歌”。1904年,沈心工出版《学校唱歌集》(第一集),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学校音乐教材。此后,沈心工创作出版了《学校唱歌集》(第二集)(1906)、《学校唱歌集》(第三集)(1907)、《重编学校唱歌集》(全六集)(1911)、《民国歌唱集》(全四集)(1913)。等。创作了大量乐歌作品。一般来讲,“学堂乐歌”多以简谱记谱,曲调一般来自于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音乐家们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讲,就是用外国的曲子,填中国的词,具体在创作时可以分为“依曲填词”和“按词填曲”两种。后来,亦出现了一些作曲家们自己创作曲调的作品。而在沈心工的创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竹马》、《黄河》等。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音乐历史中开始涌现出多种风格与形式的音乐作品,使得乐歌运动开始愈见衰微。此后的沈心工亦主要以实践各种社会活动为主,少有音乐创作。沈心工,在封建时代经历了的心酸苦辣,体会过旧社会的人间冷暖。在不断成长中,感受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意识到了音乐的力量,通过自身学习和实践,将西方音乐中的“合唱”这种形式带入中国,并推广了乐歌在新时代教育中的实践。“学堂乐歌”的出现意味着,外国音乐正式进入中国,中国音乐进入到新的时代。“唱歌”,是所有音乐表现形式中最简单的一种,但却最能表达人们情感和希望。学堂乐歌这种采用“集体齐唱”这种唱歌模式在中国之前是少有的,其能在20世纪初得到推广,一方面是因为“新式学堂”在当时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对“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ED广告车载传媒合同书
- 个人货物的买卖合同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11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 工程项目绩效考核表
- 2018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
- 工程项目管理实习报告-1
- 2024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试题题库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清单03轴对称(16个考点梳理典型例题核心素养提升中考热点聚焦)
- 13功与功率(练习)(原卷版)
- 农家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湘教版地理1《海洋与人类》
- 注塑部工作流程
- 脊柱外科重点专科中长期发展规划
- 中国通史2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精编文档
- 客户信用等级评价附件
- 锅炉运行日志表
- 北师大版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 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蚂蚁的特征
- 地质放大镜用户使用手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