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八年级《民俗文化》单元作业设计《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_第1页
初中语文 八年级《民俗文化》单元作业设计《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_第2页
初中语文 八年级《民俗文化》单元作业设计《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_第3页
初中语文 八年级《民俗文化》单元作业设计《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_第4页
初中语文 八年级《民俗文化》单元作业设计《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设计参赛作品参赛单位:六安市第九中学参赛老师:陈露张娟陶萍萍董磊赵平武光军1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信息第一单元 单元作业设计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社部编教材民俗文化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话核心素养 助长风破浪预习导学2忆童年时光 拾人间美好《社戏》3回革命圣地 抒赤子之心《回延安》4诵诗意文字 赞蓬勃生命《安塞腰鼓》5叙深情往事 诉家国情怀《灯笼》6貌合神似 共鉴仿写佳作学习仿写7灵活巧用 增强应对能力口语交际:应对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2.阅读与鉴赏: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3.表达与交流: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4.梳理与探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2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体认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民俗文化”。这四篇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社戏》是精读课文。文章以儿童视角叙事,展现了水乡村民宁静的生活、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厚和睦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回延安》是精读课文。贺敬之用饱满炽热的情感、地域特色鲜明的语言,借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描述自己阔别十年再回延安时的见闻和感受,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安塞腰鼓》是自读课文。刘成章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傅的力量。这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灯笼》是自读课文。吴伯箫以“灯笼”为话题,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写作”要求是“学习仿写”。仿照学习过的课文或其他课外优秀的文章进行写作,学习它们所运用的体裁、题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应对”。通过假设情景、综合实践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如何随机应变、巧妙应对自己所面临的境况,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四篇文章具有“民俗文化”的元素,共同诠释了民俗的价值和意义,便于学生开阔眼界,见识多样的、多元的民俗现象,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以此为依据,让学生在不同的民俗文化中,享受精神的滋养,关注身边的民俗文化,传承经典,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和概括能力已经较七年级有了大幅度提高,了解了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了获取、筛选、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深邃的民俗文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因为年代较远或者地域差异。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可能停留在表面,感知了课文内容,但较少关注语言文字背后深刻的意蕴。仅仅通过文字让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及其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这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应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深刻体味文章的情感美、民俗美和深邃的内涵,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学习目标】1.语言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掌握并落实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赏析句子的角度、方法,学习文中多种表达方式和常用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2.思维目标:分析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理清文章逻辑线索。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3.价值目标: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有所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能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丰富多彩的地域文3化,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4.文化目标: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单元作业目标】 1.巩固本单元词语,注意规范书写,培养语感,善于学习活泼优美的语言;能抓住关键句段,把握行文思路,梳理概括文本信息,并理解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2.引导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和欣赏,挖掘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学生对民俗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培养其认同感、审美能力。 3.发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结构安排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欣赏和分析能力;学习声情并茂地诵读,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与技巧。 4.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精美的语句、段式结构、表现手法等的赏析能力,并迁移到仿写训练中,完成局部片段的点仿写和全篇结构、手法、思想、语言风格的全仿写。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主要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结构来设计单元作业。本单元努力发掘民风民俗主题与各种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把诸多的元素结合起来,实现统一、协调,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1.确定单元作业设计的主题。本单元以素养为本,把人文价值和工具价值相结合,统领本单元的情境、任务等设计,实现本单元的多重教育价值。本单元中的几篇文章虽内容风格各异,但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感受革命传统,从而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增强文化自信。2.学习语文运用。本单元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最为匹配的作业类型:课前预习提示、课中合作探究、课后提升拓展、综合实践运用等,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串联、迁移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本单元作业设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口语交际、阅读、写作、表达能力、文化分析等各个层面进行统筹性、全面性的测试,使本单元的题型既充分包含课文内容,又符合了学生的学习规律。3.创设任务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能够促进其情感的升华、思想的锤炼、精神境界的提升。在任务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文章主题,挖掘意蕴,并通过审美再创造,深度链接课文与生活,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4.设计合作探究和分层作业。组织学生进行提升性、进阶性、完善性的作业练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一定的深度学习和综合实践运用。例如,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展示创造的手工作品,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动手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团队凝聚力。本单元作业设计,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以及课文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作业,分层次设计单元作业,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增加灵活性。5.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本单元作业设计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实现教、学、评的一致。在本单元的课时作业、专项练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中,分层次地制定了各个阶段和维度的评价标准,在多样化的评价中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和成长。本单元作业设计,坚持以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为纲,坚持以生为本。作业设计由易到4难,由浅入深,由掌握基础到提升拓展,由文化学习到情感共鸣,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梯度、深度和温度。学生在经历了掌握基础、提升拓展、实践运用等各项练习后,语文核心素养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五、课时作业话核心素养 助长风破浪——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附学习资源: 中国民俗学网站、《乡土中国》栏目、《味道》栏目、中国县志大全、《记住乡愁》栏目、《餐桌上的节日》栏目等。5 1.作业内容:认真阅读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等,写下自己的学习任务单。并尝试在学习资源网站或是平台上搜索查找相关信息。2.时间要求:15分钟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预习导学☆☆☆☆☆☆☆☆☆①大声诵读导学内容,写出自己学习任务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②利用课外学习网站或资源搜索扩展相关知识③分配好小组,小组内明确分工,积极配合,做好伙伴协作准备总体评价结果: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导学是学习掌握一个单元内容重要的领航。预习导学,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对这一单元的总体学习任务有个较为明晰的认识。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四篇文章,分工明确,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6第一课时忆童年时光拾人间美好——《社戏》作业设计一、(课前)预习提示: 1.作业内容:

(预习完成课后作业)梳理课文内容,不同视角讲好故事;整理作家信息,编辑作家档案。(1)通读全文,结合图片,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7 (2)编辑人物档案:请结合所学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及相关文字,根据下面表格完成人物档案,也可根据资料丰富档案内容。原 名照 片笔 名籍 贯主要经历学历毕业学校及专业爱好代表作品难忘的老师难忘的保姆难忘的伙伴美好的游戏难忘的乐园美好的故事座右铭社会评价…………2.时间要求:10分钟。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与学生评价形式进行。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情节概括☆☆☆☆☆☆☆☆☆文章阅读通顺流畅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概括运用四字短语概括内容准确连贯人物档案填写完整丰富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信息充分准确交流清晰流畅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8 (1)概括这些事情是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能力的重要抓手,同时,对每件事都能用四字短语来表述,这更是学生语言学用的有效提升。 (2)“人物档案”意在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并激发学生探索、认识作家的兴趣,扩大阅读的视野,搜索有价值信息,形成对作家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二、(课中)合作探究:

1.作业内容:

(1)《社戏》中有多处令人难忘的文字,语言表达之美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色。请找出这些文字,然后进行“选点赏析”交流活动。可供参考的“点”有:景美、人乐、事趣、情美……完成选点任务清单后与同学们分享交流。《社戏》美句赏析任务单内容分层段落所在细节描绘语言特色表现手法凸显情感美景趣事好友真情 (2)结合文本和学过的文章,绘制一份迅哥儿的朋友圈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完成并分享展示。(可从迅哥儿的家庭人物、性格爱好、童年小伙伴、童年趣事等方面发挥想象。)92.时间要求:10分钟。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与学生评价形式进行。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美句赏析☆☆☆☆☆☆☆☆☆内容填写全面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分类概括明晰情感分析到位思维导图逻辑思路清晰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层次布局正确图形直观清楚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任务清单提供相关学习点,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其深入思考课文的具体内容,并全方位多角度感知作者在选材、思路、手法和情感等方面独特的构思,从而有助于学生高效阅读,提升感知理解能力。(2)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很好的梳理出人物刻画,明确作者的情感表达,从而对课文内容和主题表达有个全面认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小组自主设计思维导图,在激发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小组伙伴协作能力,增进友谊。三、(课后)提升拓展(二选一):

1.作业内容:

(1)(探究民风民俗)挖掘课本中的民风民俗,了解家乡民风民俗。何为“民风民俗”?请你搜集《社戏》中的民风民俗并写出两条你家乡的民俗民风,10谈谈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七嘴八舌谈民风民俗何为“民风民俗”《社戏》中民风民俗家乡的民俗民风历史价值和意义(2)(从课本走向生活)文本内容开发与情境创作。平桥村是鲁迅笔下童年快乐的乐园,恰巧六安市第九中学所在的位置也叫平桥乡,假如你是平桥乡的村支书,作为村支书请设计一个视频宣传片或设计一幅宣传海报,来宣传学校所在美丽的平桥乡。你将拍摄哪些内容或将哪些画面选入宣传海报,并说说你的理由。(至少三个镜头:人物、场景、环境等)镜头命名画面描述理由2.时间要求;:10分钟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的形式进行。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民俗探究☆☆☆☆☆☆☆☆☆填写完整丰富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内容符合实际表达清晰流畅资源开发诗意命名逻辑思路清晰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层次布局正确图形直观清楚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此项作业意在引导学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做到对优秀民俗文化和民风民俗的传承和发扬,也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2)开发旅游资源作业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主题,挖掘小说意蕴,并通过审美再创造,设置情境,以不同身份对小说中某些要素重新建构和运用,11深度链接课文与生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课后)实践运用:

1.作业内容:了解家乡戏曲文化,从语文的角度聚焦戏曲魅力;多学科融合,聚焦脸谱文化。(1)家乡戏曲我来学——听一段,析一段,学一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_.mp4庐剧选段.mp4赏析戏曲角 度探 究语言特色服饰打扮动作神态(3)戏剧脸谱我来绘——观看视频,参考图片,描绘自己喜欢的脸谱。京剧脸谱_中国网-.mp42、时间要求:10分钟3.作业评价: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家乡戏曲☆☆☆☆☆☆☆☆☆填写完整丰富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分析符合实际表达清晰流畅描绘脸谱层次布局正确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图形直观清楚色彩对比鲜明4设计意图:(1)通过视频的欣赏,学生能够直观感知戏曲唱腔的美、场景的美,体验家乡戏曲12的底蕴美和情感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戏曲文化的热爱。(2)视听融合,动手描绘,通过学科融合,了解脸谱文化。一方面有助于思维和灵感的有力碰撞,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第二课时回革命圣地抒赤子之心——《回延安》作业设计一、(课前)预习提示:

1.作业内容:

(1)“最酷收集者”搜集有关延安的资料图片,有序的进行整理,便于课上展示。(2)字词加油站(给字词正音、书写)巧辩多音字13如:他到十里铺()找到一家店铺(),里面铺()展着他要的宣纸。词语收集袋:请收集具有陕北特色的词语陕北特色的词语有:2.时间要求:10分钟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通过多种渠道认真收集材料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准确流畅的描述所收集的材料材料形式的丰富多样总体评价结果: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14字音、书写正确、规范、美观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结构合理、大小匀称理解词语、正确填空词语收集丰富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通过自主搜集资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革命圣地延安有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规范书写,辨析字词,积累运用,意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本文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识记和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能够灵活运用。 二、(课中)合作探究:

1.作业内容:完成合作学习单,争做“最佳朗读者”

(1)“最佳朗读者”熟读全诗,以小组为单位,任选自己喜欢的章节朗读,划分节奏设计朗读脚本,小组分工合作,登台表演朗读。例:我的设计(男)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激动的)(女)灰尘呀/莫把我/我的设计眼睛/挡住了

(男)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深情地)

(女)几回回/梦里/

回延安,(深情思念)双

手/搂定/宝塔山。(齐读)千声万声/呼唤停顿/重音轻音… (2)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蕴含了诗人对延安深厚的情感,摘录诗句进行赏析,体会不同。《回延安》与一般现代诗的不同点摘录诗句我的赏析语言运用表现手法情感抒发地域风俗15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脚本设计合理,节奏把握准确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4☆;做到四点,得5☆。朗读富有情感,情绪饱满理解课文内容,填写全面分类概括明晰情感分析到位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细读诗歌揣摩字里行间作者的情感流露,何处停顿,何处轻读何处重读,这些设计都需要学生充分把握作者情感。(2)这一作业设计,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品读自主分析,意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信天游”的形式特点,比兴手法以及其他修辞的运用,加深对不同地域民俗风情的认知。体会作者对延安母亲的深切情感。三、(课后)提升拓展:

1.作业内容:“最佳小诗人”仿照课文中的诗句,写一写自己的家乡。忆过去看现在展未来(延安的回忆)(延安的新貌)(延安的精神)一条条街道宽又平,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一座座楼房披彩虹。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书。162时间要求:8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运用修辞,有画面感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诗语简洁,内容统一抒发胸臆,用词灵活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这一题是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学习运用提升学生对诗歌鉴赏和创作的水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传承精神。 四、(课后)实践运用:

1.作业内容:(二选一)

(1)“最棒编辑者”将收集来的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视频(景物、人物事迹),整理编辑成延安特刊,小组自由组合,比比谁编得好。 (2)“最美小画家”

赓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在大别山这片写满了牺牲和奉献的红色热土上,更是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请观看央视直播特别栏目《走进老区看新貌》或其他视频资料,了解家乡风土人情。为家乡绘制一张手抄报来展现家乡的风貌,表达你对家乡的情感。.2.时间要求:两天以内完成

3.评价设计:老师学生互评和课堂集中展示17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内容贴切,能够代表家乡文化风貌或精神做到一点,得1☆;做到两点,得3☆;做到三点,得5☆。突出主题,形式与内容统一能够综合使用不同的媒介资源,形式多样,有创新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此题小组自主设计编辑图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思维还能提升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2)这一作业意在考查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以及感受地域风情的基础上,去拓展了解自己的家乡生活,抓住家乡风土人情的独到之处,在展示交流中清晰的表达自我。也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三课时 诵诗意文字,赞蓬勃生命——《安塞腰鼓》作业设计一、(课前)预习提示:

1.作业内容:感受民俗文化,简介陕北民俗。 (1)制作民俗卡——搜集资料,了解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完成陕北民俗卡。想一想,为什么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誉,简要地说给同学们听。18陕北民俗知识卡:安塞腰鼓天下第一鼓黄土地地域特点土质特征代表建筑景乡土特色人人物特色鼓腰鼓特点 (2)大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西北汉子擂腰鼓的壮阔场面,感受强烈的生命律动。2.时间要求:(1)题8分钟;(2)题5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制作

民俗卡☆☆☆☆☆☆☆☆☆①填写内容准确

②填写内容准确、完整③书写美观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三点,得3颗☆;做到四点,得5颗☆。朗读课文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②把握重音和停连,并做标记。③有感情地朗读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制作民俗卡,意在让学生自主了解西北高原的地理风貌、乡土人情、民俗风情和黄土地上安塞腰鼓的特点,同时结合地理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让学生体会西北高原独特的地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大声朗读课文,意在强化朗读训练,进一步掌握朗读的要领,通过朗读诗意的文字,走进文本,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二、(课中)合作探究:

1.作业内容:

(1)欣赏腰鼓表演,师生表演“课桌舞”,以手为鼓槌,以桌面为鼓面,擂动生命的19韵律,畅谈感受,体会激情。(先小组表演,后全班合作表演)安塞.mp4“课桌舞”表演指导咚拍桌子备注:

以“咚”拍桌子、“锵”击掌的形式表示擂鼓,按照“咚锵,咚锵,咚咚咚咚锵”的节奏,先擂鼓后吟咏“好一个安塞腰鼓!”

根据擂鼓节奏,分四次擂鼓,节奏逐渐加快,音量逐渐加大。四次赞叹语势越来越激烈,情感越来越奔放。锵击掌咚锵、咚锵、咚咚咚咚锵节奏(2)设计美读赏析脚本,进行朗读、赏析比赛。 《安塞腰鼓》是陕北汉子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这样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你想邀请谁一起去看?你想告诉他什么?小组合作,设计美读赏析脚本,完成朗读和赏析语言美、情感美的任务。朗读脚本示例:

(1)开头语

大家好,我是XX学校八年级XX班XXX,我来把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读给你听。(2)朗读喜爱的片段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朗读时要考虑重音、停连、节奏、语气和感情基调,可以配乐。句式:我想和一起去看。我要告诉他,不信,请听:。(3)结束语(分享朗读感悟)

示例:这不仅是腰鼓,这是生命,

这是怒放的生命。这是黄土高原上的人们要冲破束缚,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这是我们中国永远存在、活跃、强盛的生命。202.时间要求:(1)3分钟;(2)1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课桌舞☆☆☆☆☆☆☆☆☆①节奏分明,豪放有力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②理解关键句,读出回环美和节奏美美读赏析脚本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声音洪亮,读出抒情散文的诗意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三点,得3颗☆;做到四点,得5颗☆。②寻找到美点,清晰表达③联系生活谈体悟④美读赏析脚本设计合理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以“课桌舞”为切入口,“擂鼓”这一学生感兴趣、充满动感和激情的活动,让文本解读变得更生动有趣。意在让学生用音乐、舞蹈的形式,进一步探寻陕北黄土地的民俗文化,感受安塞腰鼓的阳刚美、生命力,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2)设计美读赏析脚本,意在用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赏析长短句式、修辞方法,感受语言之美,受到艺术的熏陶,形成审美情趣,同时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从而挖掘民俗文化的价值,领略陕北人民顽强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联系生活,读出自我感悟,内化为精神营养,建立文化自信。三、(课后)提升拓展(二选一)

1.作业内容

(1)结合本文传递的思想内涵,妙对对联。①上联:②上联:安塞腰鼓痛快山河下联:弘扬传统文化下联:(2)拓展延伸,感受文中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材料一: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材料二21材料三:安塞腰鼓表演者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蓬勃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先后在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且赴日本、德国等地进行表演。请结合课文和链接资料,你觉得安塞腰鼓在国内甚至国际享有盛誉的原因有哪些?预设答案:安塞腰鼓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实豪放的艺术个性;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

安塞腰鼓凝聚了人类生命的力量;

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保护与推广。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对联☆☆☆☆☆☆☆☆☆①对仗工整,内容相关②意境高雅、音律和谐做到一点,得3颗☆;做到两点,得5颗☆。非连续文本①信息提炼精准,

②语言简洁,表达清晰做到一点,得3颗☆;做到两点,得5颗☆。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妙对对联作业意在让学生了解和积累与对联有关的知识,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熏陶学生优秀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2)非连续文本的解读作业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促进立体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2四、(课后)实践运用(三选一):

1.作业内容:了解家乡“非遗”,让“非遗”在校园开花结果。(分小组合作完成) (1)庐州木板水印技艺我传承——学一学,做一做。(选做)学生作品展示(部分)(2)弘扬国粹,庐剧传承——学一学,唱一唱(选做)(观看视频,走进庐剧兴趣小组,学学唱唱)成果展示:23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请你推荐一项家乡的“非遗”,写一篇民俗艺术推荐词,要求200字左右。2.时间要求:约在2天内完成,视学情而定。3.评价设计:学生与教师评价的相结合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木板水印作品制作(选做)☆☆☆☆☆☆☆☆☆①专注学习家乡民俗艺术②完成一幅木板水印作品③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学唱庐剧(选做)①学会一段经典唱词

②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③专注学习家乡民俗艺术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推荐词

(选做)①书写工整美观

②文从字顺

③语言富有感染力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非遗”传承与写推荐词作业意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审美的鉴赏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此项作业立足语文学科进行跨学科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提24升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认可度和热情度。第四课时叙深情往事诉家国情怀——《灯笼》作业设计一、(课前)预习提示:1、作业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搜索关于灯笼的发展历史、故事和寓意等;整理“字词句收藏夹”;制作“游历他乡”和为“眷恋家乡”名片卡。(1)字词句收藏夹:字词句收藏夹收藏人:序号重点字词读音释义书写美句:收藏理由:1225345(2)名片制作(他乡民风民俗和自己家乡民风民俗的简单介绍和推荐):游历他乡

篇名:(正面)地域:作者简介:民风民俗:深厚情感:眷恋家乡:(反面) 地域:

人物:

民风民俗:

推荐理由: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字词句☆☆☆☆☆☆☆☆☆①字词句收藏丰富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②音、义、书写正确工整26③收藏理由充分名片①正反面内容全面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②民风民俗多样③情感表达深刻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字词句收藏夹,便于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自觉记录和储备重点词句,感知语言的巨大魅力,体会言语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名片的制作,有助于学生在预习中提炼出重点信息,加强对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增进对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二、(课中)合作探究:1.作业内容:(二选一)(1)绘制整篇课文内容的思维导图:(小组可自主设计)以下是参考式样:(1)完成合作探究任务清单:《灯笼》合作探究任务单内容分层段落所在细节描绘语言特色表现手法家国情感亲人27寄思乡俗活动历史话题2、时间要求:10分钟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思维导图☆☆☆☆☆☆☆☆☆①逻辑思路清晰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②层次布局正确③图形直观清楚任务清单①内容填写全面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②分类概括明晰③情感分析到位总体评价结果: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梳理出课文框架和逻辑思路,提升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组自主设计思维导图,在激发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小组伙伴协作能力,增进友谊。(2)任务清单,提供相关学习点,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具体内容,全方位多角度感知作者在选材、思路、手法和情感等方面独特的构思,有助于学生高效阅读。三、(课后)提升拓展(二选一):

1.作业内容:28(1)灯笼专题沙龙讨论会:共享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灯笼”。(观看灯笼发展历史视频后,同学们坐在一起,分别讨论交流下自己对灯笼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用途、造型、种类、寓意等各方面的了解和认识。)灯笼历史.mp4(2)“雪容融”交友会:大家快点来认识我吧!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行,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它们更是走向了世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灿烂和优秀,彰显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雪容融宣传片.mp4雪容融的设计者姜宇帆说:“雪容融的原型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的红灯笼。她说,直到截稿前1天,她才从家乡年味春节里获得灵感,“因为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是一个边境小城,每到春节,年味特别浓厚,街上是随处可见的红灯笼,所以我就想到红灯笼的形象。”29“雪容融”闪亮登场(可选做部分)名字深刻寓意字寓意雪容融形象来源核心创意如意造型和平鸽、天坛面部雪块中国红2.时间要求:10分钟30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沙龙讨论会☆☆☆☆☆☆☆☆☆①讨论交流积极主动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②历史发展脉络清晰③内容阐释详细具体雪容融交友会①解说细致全面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②寓意丰富多彩③文化底蕴深厚总体评价结果: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沙龙讨论会,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对灯笼历史发展、起源、造型、种类及寓意的进一步了解,能够全方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灯笼”。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底蕴,热爱并传承中国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2)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之一,雪容融集多种文化元素和多重寓意于一体,向世界很好的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形象、发展成果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它表达了中国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雪容融的原型是大红灯笼,对雪容融的全面认知,有助于学生深入感知灯笼寓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四、(课后)实践运用:

1.作业内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31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没有花灯的节日,总感觉缺点什么;窝在家里看晚会,或许有些无聊了;不出门走走看看,是否太过凑合……(1)好了好了,快来跟我一起看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欣赏灯笼的美)火树银花.mp4(2)来呀来呀,快来跟我一起做手工灯笼,碰撞灵感!(事先准备好材料,形式可自主设计,绘画、剪纸、书法、灯谜、建筑设计等元素皆可添加。)手工圆灯笼制造过程.mp4手工方灯笼制作过程.mp4作品展示(部分):(3)写吧写吧,快来跟我一起写美好寄语,热爱家国!(在做好的灯笼上附上对家人对国家美好的祝福寄语,尽情表达我们对家国的热爱吧!)2.时间要求:10分钟。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32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手工

灯笼☆☆☆☆☆☆☆☆☆①视频观看专注认真,小组配合积极做到一点,得1颗☆;做到两点,得3颗☆;做到三点,得5颗☆。②灯笼美观,有特色,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剪纸、书法、绘画、建筑、美食、灯谜等③寄语表达了浓烈的家国情怀总体评价结果: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欣赏,学生能够直观感知灯笼的美、意境的美,体验传统文化的底蕴美和情感美,提升审美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文化元素制作手工灯笼,一方面是思维和灵感的有力碰撞,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穿越,寻那时的景,那时的人,那时的情……,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这一切都助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和谐发展。第五课时一、(课中)情景演练:

1.作业内容:仿写赛龙舟片段貌合神似,共鉴仿写佳作在六安市端午节龙舟赛上,在市青少年实践基地军训的日子,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在紧张激烈的课堂探索新知时……我们参与或目睹了很多活跃壮观的场面,或激动兴奋,或紧张不安,或苦涩艰难,不一而足。我们何不拿起敏锐之笔,绘就精彩瞬间的场面?练笔时,可以模仿《安塞腰鼓》中的精彩的场面描写,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长短句错落有致。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 (《安塞腰鼓》第7段)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请观赏端午龙舟赛视频并练笔(/x/page/a0878k01l6h.html)。33写作要求:

(1)总体把握段落内容、结构方式。(2)具体分析各句修辞手法、句式长短、标点符号,明确仿的形式。(3)确定待写场景后,带着像《安塞腰鼓》一样的激情写作,学着范文的形式“跳舞”。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评价指标评价能围绕写作对象集中表现每做到一项, 得一颗☆按照总分总结构,善用长句短句善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适当化用,且有自己的灵活表达具体场景内容贴合程度好,流畅自然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这是落实本单元仿写要求的重要一环,是仿写训练的突破口,它是已会技能仿句的升级,又是下面仿整篇的基础。通过此环节学习,突破对仿写文章的障碍性认知,掌握基本的方法,锻炼仿写技能,学习仿写思维,在成功之后大声朗读以培养成就感和兴趣。 二、(课后)提升练笔:

1.作业内容:

亲情是人间最真诚动人的情感,她温暖了心灵,鼓起了勇气,带来了希望。亲情,是史铁生的母亲身患重症仍然念念不忘地要带绝望的儿子去公园赏花的执着与牵挂;亲情,是朱自清的父亲身受双重打击仍然为儿子买橘送行的呵护与不放心;亲情,是冰心目睹暴风雨中的红莲被宽大的荷叶奋不顾身地拥入怀中的坚决与勇敢……请你借鉴课文《秋天的怀念》或《背影》的写法,写一篇亲情题材的散文,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感情。34 写作要求:

(1)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穿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3)选取恰当的自然或生活场景,烘托人物心情及人物形象。写作支架:让你特别感到亲情的人物是谁集中体现亲情的事物(线索)是什么亲情事物多次出现及自己的情感态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环境烘托多次出现环境1环境2……抓住典型事例

及相关细节描写事例1事例2……写作中你将怀着并突出何种感情2.时间要求:4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小组合作评价相结合评价角度评价细则 (每项一颗☆)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亲情浓度是否全文洋溢着亲情是否以真诚细腻感动了读者亲情事物是否可以聚焦全文的亲情事件典型是否选取最能体现亲情的事件语言、动作细节是否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亲情,使人印象深刻外貌、神态细节“我”的情感态度是否抑扬变化,突出其对我的影响环境描写是否烘托人物心情或形象总体评价结果:35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仿写训练,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利器,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能直接对标作家的经典之作。书临千碑始言创,熟读唐诗也会吟,模仿、借鉴,是初期学习作文的必经之路,不独中学生如此,大至作家,也有题材、立意、文气方面的借鉴。本单元通过刻意的仿写训练,教给学生仿写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将平时老生常谈的写作方法变现为仿写作品,体会当“少年作家”的乐趣。学生们选取典型事例去表现主题,抓住细节去擦亮主题,运用场景去烘托人物,还掌握了善假他物寄寓情思等手法。本次训练让学生再次发现亲情,感悟亲情,打下立身之本,带上心中的温暖征战漫漫人生路。 三、(课内)修改讲评:

1.作业内容:(合作探究)评比“明日茅盾文学奖”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乃有传世经典《红楼梦》。同学们都想写出更好的文章,那就开始行动吧!我们四人小组内,相互学习、共同修改,提高作文水平,并评选出一篇佳作,参评班级“明日茅盾文学奖”,优秀作品将推荐在校刊或作文期刊发表!要求:

(1)四人组成一小组,明确组内分工,再分别展示、朗读各自作文。(2)小组评议作文中是否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作为行文线索。(3)小组评议作文是否事例典型,能突出性格特点。 (4)小组评议作文中是否写出自己的情感变化,体现出某人在成长路上对“我”的引领。(5)小组评议作文中是否选用场景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6)小组对组员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7)根据作文修改小支架修改作文。(8)修改完作文并上交,最终评选出本次“明日茅盾文学奖”。作文自评、互评量表写作内容评价等级 1.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

2.选取典型事件,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3.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的态度、情感的不断变化,衬托出对我成长的引导作用

4.选取恰当的自然或生活场景,烘托人物形象☆☆☆☆☆361.能够选择某一形象做线索和情感寄托。2.能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人物,人物有特点。3.能看出对人物态度的变化。4.能借助环境表现人物心情。☆☆☆1.线索和情感寄托物缺失或与内容不匹配、少关联。2.对人物的描写不具体。3.没有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的变化。4.自然场景与人物不匹配或没有这类描写☆小组讨论的措施与要求对作者的要求先告知写作想法和思路,并提出求助的具体问题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询问组员的修改建议对听者的要求做一位倾听者,听懂文章思路、优缺点做一位小老师,给出一两条修改的建议做一位学习者,指出仿写的亮点之处听者提问模板你文中“……”我不太明白,请解说一下你的作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你觉得哪些地方不够满意?文中“……”仿写得真好,你怎么想到这样写的?作文修改支架评价标准A步骤关注要素 1.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

2.选取典型事件,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3.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的态度、情感的不断变化,衬托出对我成长的引导作用

4.选取恰当的自然或生活场景,烘托人物形象删删除不符合评价标准的内容减减少稍次要内容所占的文字比重换更换更能表现亲情的事例内容添添加生动的细节、环境、态度等描写2、时间要求:25分钟3、评价设计:组内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作文评价量表:写作内容评价等级 1.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

2.选取典型事件,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3.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的态度、情感的不断变化,衬托出对我成长的引导作用

4.选取恰当的自然或生活场景,烘托人物形象☆☆☆☆☆1.能够选择某一形象做线索和情感寄托。2.能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人物,人物有特点。3.能看出对人物态度的变化。4.能借助环境表现人物心情。☆☆☆371.线索和情感寄托物缺失或与内容不匹配、少关联。2.对人物的描写不具体。3.没有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的变化。4.自然场景与人物不匹配或没有这类描写☆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以“明日茅盾文学奖”之名,激励孩子们的作家梦,培养其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作文训练是带着目标上路的,最终有没有达成目标,这里面必然有偏差。所以,作文的修改,是学习队伍的重整,让大家有平台取长补短,让成功者展示风采固化成功,让失败者立即纠正、直至成功。作文修改,非常有必要。这个环节,大家再次明确了仿写的要求、方法,将仿写的目标进行到底,相信对于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的模仿、借鉴能力,乃至阅读鉴赏、自主写作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第六课时 灵活巧用,增强应对能力——口语交际 应对 一、(课中)情景演练:

1、设置情境,要求同学们根据情景作出选择并分析技巧。一天,有个朋友不怀好意当着许多人的面说我:

你看看你,怎么长成这样,又胖又丑?我的回答:

A、哈哈,这下我再没必要买化妆品了,

可以省下不少钱!B、瞧瞧您的模样,也不见得比我漂亮到哪去!C、是啊!物以类聚,别忘了您可是我朋友。2.作业时间:5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情

演☆☆☆☆☆☆☆☆☆选择应对是否合适、运用对技巧恰当做到一点,得1颗星;做到两点,得3颗星;38练灵活应用,巧妙应对态度自然,处变不慌做到三点,得5颗星。口语表达清晰顺畅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情景演练,能激发同学们兴趣,积极参与其中,避免枯燥乏味。通过当堂实战,提高学生灵活应对能力。同时,坚守自信,善待他人,不刁难别人。 二、(课后)提升拓展:

设置情境,编演情景剧解救班长

八(4)班班会课上你竞聘上了班长,正信心满满地发表你的就职演讲时,突然台下有人大声说:“长得这么小个,还瞎逞能!”

这时你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怎样巧妙地应对,才能既维护自己的尊严,又能幽默地化解尴尬呢?小组讨论:如果你是班长,你该如何应对?根据讨论结果集体撰写情景小剧。要求:用上至少一种应对技巧,展示出你们的机智和良好的修养,争取做到言之有趣。2.作业时间:1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编

景剧☆☆☆☆☆☆☆☆☆剧本结构严谨做到一点,得1颗星;做到两点,得3颗星;做到三点,得5颗星。表演自然到位角色分配合理符合身份应对技巧恰到好处做到一点,得1颗星;做到两点,得3颗星;做到三点,得5颗星。能否成功解救班长语言生动形象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解救班长”小组讨论,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他们动起来,积极编写剧本。并能跟脚本进行表演,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激情。这样的实战训练,可以让他们迅速判断对方的意思,明确应对方向,组织语言表达,从而培养他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三、(课后)实践运用:

1.作业内容:口语交际活动

六安九中评选出了三名“读书之星”,他们在阅读经典名著方面各有高招,对选书、读书、用书也有自己的见解。颁奖之前,学校安排这三名同学参加周一晨会,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并回答大家的问题。建议:39活动建议①营造读书交流会的场景;②设置提问者提问的不同角度;③设置三位“读书之星”有针对性地回答。提问方建议发问可以尖锐些,比如:如何处理学业压力大和读“闲书”的关系?应对方建议回答应机智、巧妙,综合运用学习到的方法。2.活动时间:1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作业评价指标奖 励备 注口

动☆☆☆☆☆☆☆☆☆问题设置尖锐,针对性强做到一点,得1颗星;做到两点,得3颗星;做到三点,得5颗星。见解新颖实用,有指导意义应对自信机智巧妙、发挥自如,毫不怯场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活动”结合校情,利用学校晨会,提前布置,明确活动要求,自主设计流程,分配角色,既能训练了他们的基本应对技巧,提升了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他们应对能力,同时也营造全校阅读经典名著氛围。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时间:4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默写:(1)树梢树枝树根根,。(2),再回延安看母亲!2.修改病句:

家风建设是家事更是国事,家风不仅关系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对个人成长影响至深。 病句类型:

修改意见:

3.六安九中八(1)班开展主题为“探寻民风民俗,感受文化情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40【走进民俗,腰鼓篇】

静穆的秋夜,我在村里几个少年的撺掇下去看腰鼓表演。精彩的演出,让人叹为观止。那腰鼓,容不得任何(jī)绊,让(tián)静化为亢奋,每一个舞姿都让人惊叹,正入迷时,又戛然而止。我的思绪也飘向了远方,想起那些令人怅(wǎng)的人情世故,心中充斥着不安与焦虑……一声有力的鼓点,容不得你视线游离。心终在这鼓声中沉静下来,化为一缕轻烟,悄然而去。(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①(jī)绊②(tián)静③怅(wǎng)(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①戛.( )然而止 ②悄.( )然而去(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穆:安静庄严。B.撺掇:在句中是指“催逼,催促”。C.叹为观止:在句中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D.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4)读鲁迅的(填体裁)《社戏》,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人情,因而那夜戏令我难忘。而刘成章的《》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抒情散文。【走进民俗,元宵篇】

(5)下列含有“灯”字的对联中,与元宵节无关的一项是( )A.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良宵美景,万家萧管乐丰年。B.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C.有能有热,小小晶球点燃万家灯火;利国利民,支支虹管放出满室光明。D.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走进民俗,国粹篇】

(6)小明同学要布置“传承经典国学”活动室,拟从以下三件物品中选择一件放在活动室,以展示中国文化特色。请你推荐一件,并简述理由。京剧脸谱中国瓷器中国书法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节串门有讲究

肖复兴

大年初一相互拜年,讨个吉祥,是中国人的老规矩。不过,拜年之前的序曲很重要,这就像是我们的传统京戏,一阵热烈的开场锣鼓之后,主角儿才会踩着点儿出来亮相。首先,要把压岁的饺子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一般是要吃素馅的;还要在大门上贴上对联、门神,换上桃符,再在窗户上贴上窗花。门神和桃符是可以请来的,但对联一般是要自己写,窗花是要自己剪的。过去民间还有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做蝴蝶戴在孩子的头上的传统,图的都是吉利。然后,再放一通鞭炮,落的红红的纸屑满地,这才能够踩着如红花的它们出门,去给亲朋好友拜年。①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41一层层地絮上、絮厚,把拜年的气氛一步步烘托得足足的。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是不能空手去的,必须要备有礼物。过去老北京,别的可以少,但点心匣子和糙、细杂拌儿,是分外讲究,必不可少的。点心匣子,有钱的人家,送蒲包装的,上面铺一层油纸和红纸,透着喜庆,里面装的是大小八件,分两包提着;没钱的人家,送纸盒装的,枕头盒,里面哪怕装的只是槽子糕呢,外面那一层红纸是必要点缀上的,就像过年蒸的馒头上点的那个红点儿。糙杂拌儿指的是花生、瓜子、核桃之类的坚果,外加上金糕条和金丝蜜枣;细杂拌儿指的是北京蜜饯,讲究的要送蜜饯温椁、蜜饯樱桃和炒红果,用绿釉陶罐装。如今,炒红果还能够见着,前两样,久未谋面了。如果说出门拜年或迎客拜年之前所有的一切准备如同戏台上烘托的气氛,那么,提上这些有讲头的礼品,则是唱戏必备的道具。如此齐备了,拜年这出大戏方才可以正式开始。不过,有一条:旧俗大年初一拜年,仅限于男人,女人要等到正月初六才可以出门拜年的。如果前去给别人家拜年,见到开门迎客的是女人,也会不吉利的。传统社会里的男尊女卑,总是体现在各种礼节之中,拜年自然也一马当先。旧俗中还有一条,到人家拜年,首先要冲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其他人,才是相互作揖拜年。倒不仅仅是礼多人不怪,而是在漫长的农业时代里我们的拜年这一仪式,最早可能出于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渐渐地形成了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祈求和寄托。在一年之首、万象更新之时,自然要先祭神祭祖。因此,以为拜年只是大年初一见面道一声过年好,显然是把我们的拜年仪式简化了,它的内涵在于我们对传统民俗与文化拥有最后一点的把握。所以,过去老北京人,大年初一那一天,在大街上走,即使遇见的人素不相识,无论富贵贫贱,也要笑嘻嘻地拱手道一声拜年的吉利话。②清朝时有诗云:未语遇人先半笑,新年惟道百般宜。说的就是这样的情景。那是过年的吉祥话,也是维系着我们民族根系的愿景。(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从文中,你了解到春节串门有哪些讲究?(至少写三点)5.画线句①中“这一切”指代的是什么? ...,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絮上、絮厚,把拜年的气氛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