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泌尿系统(第六章)
一、知识库
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2.肾:
(1)肾的形态
肾门:肾内侧缘凹陷,有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等结构出入。
肾蒂:从前向后: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从上到下: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2)肾的位置
上端下端
右肾平对第12胸椎上缘平对第3腰椎的上缘
左肾平对第12胸椎下缘平对第3腰椎的下缘
(3)肾区:临床上常将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为肾区。
(4)肾的被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5)肾的结构:肾实质可分为肾皮质、肾髓质两部分。
肾的冠状断面上可见:肾皮质、肾髓质、肾窦、肾柱、肾椎体、肾乳
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3.输尿管
(1)输尿管分三个部分:腹段、盆段、壁内段。
e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2)输尿管的三个狭窄:、(②跨过小骨盆的入口(骼血管)处
G斜穿膀胱壁内
4.膀胱
(1)膀胱的形态:膀胱尖、底、体、颈,尿道内口、输尿管间裳。
(2)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侧面,左右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间的三
角形区域,缺少黏膜下组织,无黏膜皱裳,为膀胱肿瘤和结核
的好发部位。
(3)膀胱的位置与毗邻:成人的膀胱位于盆腔的前部,耻骨联合的
后方。膀胱的后方男性有精囊、输尿管壶腹和直肠;女性有子
宫和阴道。膀胱的下方男性毗邻前列腺;女性邻接尿生殖膈。
5.尿道
(1)女性尿道:宽、短、直。
(2)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泌尿系统习题
一、填空题
1.泌尿系统是由、、和四部分组成。
2.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自前向后依次为、、
;自上而下为、和O
3.肾门的高度约平腰椎,体表投影点位于腰背部与
的夹角处,此角称为O
4.右肾上端平,下端平;左肾上端平,下端平
5.输尿管有三个狭窄,上狭窄位于,中狭窄位于,下
狭窄位于
6.膀胱三角位于内面,是两侧和之间的三角形
区域,膀胱镜检时,可见,它是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7.成人膀胱的毗邻,前方为,后方在男性为、、
,女性后方为、O
8.肾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和o
9.输尿管全长分为三部:、、o
二、名词解释
1.肾锥体
2.膀胱垂
3.膀胱前隙
4.膀胱三角
5.肾柱
6.输尿管间裳
7.肾盂
8.肾区
9.肾段
10.肾蒂
三、简答题
1.从肾的位置和毗邻来考虑,施行肾切除术应注意哪些问题?
2.肾蒂的组成及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如何?
3.划分肾段的依据是什么?怎样划分?有何临床意义?
4.试述输尿管的行程、分段、狭窄。
5.试述膀胱三角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6.某男性患者肾盂结石。服药后结石排出体外,依次经过哪些狭窄
和弯曲?
7.试述肾实质的构造。
8.试述肾的被膜及其意义
9.试述男、女尿道各有什么特点?
10.试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2.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末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3.第1竖脊肌外侧缘第12肋肾区(肋脊角)
4.第12胸椎体上缘第3腰椎体上缘第11腰椎体下缘
第2、3腰椎间盘
5.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跨越骼血管处输尿管的壁内部
6.膀胱底输尿管口尿道内口输尿管间裳
7.耻骨联合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子宫阴道
8.肾筋膜肾脂肪囊肾纤维囊
9.输尿管腹部输尿管盆部输尿管壁内部
二、名词解释
1.肾椎体:构成肾髓质的圆锥形结构,底朝向肾皮质,肾乳头深入
肾小盏。
2.膀胱垂:成年男性膀胱三角的前下部,尿道内口的后方,因前列
腺中叶而微凸的隆起,称为膀胱垂。
3.膀胱前隙:膀胱前方为耻骨联合,膀胱与耻骨联合两者之间称为
膀胱前隙。
4.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形成
的三角区,此处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连结,缺少黏膜下层组织,
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为膀胱三角,是肿瘤、
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5.肾柱:伸入肾椎体之间的肾质。
6.输尿管间裳:两个输尿管口之间的皱裳称为输尿管间裳,是临床
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7.肾盂:由2〜3个肾大盏汇合形成,肾盂离开肾门向下弯行,约位
于第2腰椎体上缘水平,逐渐变细与输尿管相移行。
8.肾区:腰背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
9.肾段:每只肾段动脉分布于一定区域的肾实质。
10.肾蒂:出入肾门的诸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裹。
三、问答题
1.答:两肾后面的上1/3与膈相邻,下部自内侧向外侧与腰大肌、
腰方肌及腹横肌、肋下神经、骼腹下神经和骼腹股沟神经想毗邻。
手术时应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入肋膈隐窝造成气胸。此外,处
理肾内侧的结构时一,注意保护与左肾内侧毗邻的胰及与右肾内侧
毗邻的十二指肠。
2.答: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裹,称为肾蒂。肾蒂内各结
构的排列关系,自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末端;自
上而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3.答:每只肾段动脉分布于一定区域的肾实质,称为肾段。每个肾
段间有少血管的段间组织分隔。肾段动脉受阻时,仅引起相应的
肾段缺血坏死。肾部分切除时,仅需结扎有关的肾段动脉。
4.答:输尿管约平对第2腰椎体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止于膀胱。
分为输尿管腹部、输尿管盆部、输尿管壁内部。有两个狭窄,上
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中狭窄位于跨越骼血管处;下狭窄
在输尿管的壁内部。
5.答: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内面,由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
其黏膜始终保持平滑,是肿瘤、结核、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
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6.答:输尿管的三个狭窄: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跨越骼血管处、输
尿管的壁内部
男性尿道的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男性尿道的弯曲:耻骨前弯、耻骨下弯
7.答:肾的冠状切面,肾实质可分为位于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
髓质。肾皮质厚「1.5cm,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肾髓质约占
肾实质厚度的2/3,可见15〜20个肾椎体,肾椎体由肾直小管和
肾血管平行排列形成。深入肾锥体之间的肾皮质为肾柱。
8.答:肾对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纤维
囊为包裹于肾实质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膜;脂肪囊对肾起弹性垫
的保护作用;肾筋膜对肾起固定作用。
9.答:女性尿道长3〜5cm,直径约0.6cm,较男性尿道短而直。男
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长16〜22cm,管径5~7mm。尿道
在行径中粗细不一,有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两个弯曲。
10.答: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
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
平衡和稳定,此外肾还有内分泌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将尿
液输送至膀胱,膀胱为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男性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和分泌激素。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男性生殖系统
生殖腺睾丸
输送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
附属腺体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外生殖器阴茎、阴囊
第一节内生殖器
1.睾丸的位置、形态、功能及构造:
位置睾丸位于阴囊内。
形态呈卵圆形,有内、外侧面、前、后缘(后缘与附睾和输精
管下部接触)及上、下端(上端后部被附睾头遮盖)。
功能生成精子及分泌男性激素。
构造部面可见到睾丸白膜、睾丸纵隔、睾丸小隔、睾丸小叶、
精曲小管。
2.附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位置紧贴在睾丸的上端和后缘。
形态附睾由附睾管盘曲而成,呈新月形,上端膨大称为附睾头,
中部为体,下端为尾,向上弯曲移行于输精管。
功能营养和储存精子。
3.输精管行程及身精管的合成和开口部位:
输精管为附睾管的直接延续,壁厚、腔细、肌层较发达,有一定
的坚实度,在活体易于触及。其行程较长,可分为四部:
1).睾丸部为输精管的起始部,较迂曲,自附睾尾在睾丸后缘
上行,至附睾头的高度,最短。
2).精索部在附睾头和腹股沟管浅环之间,位置浅表,输精
管结扎术,常在此进行。
3).腹股沟部自腹股沟管浅环经腹股沟管,至腹股沟管深环。
4).盆部自深环进入盆腔一沿骨盆侧壁向后下一跨过输尿管末
端一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到达膀胱底一位于精囊腺内侧、前列腺后上部。
输精管末端纺锤形膨大,称输精管壶腹。输精管壶腹下端逐渐细小,
和精囊腺的排汇管汇合成射精管。射精管穿前列腺,最后开口于尿道
的前列腺部。
4.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精索是一对圆索状结构,由被膜及内容物组成。
被膜由内向外为精索内筋膜、提睾肌及精索外筋膜。
内容物输精管、睾丸动脉、输精管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
神经及鞘韧带等。
精索起自腹股沟管深环,经腹股沟管出浅环,终于睾丸上端处。在
腹股沟管浅环至睾丸之间的这段精索,活动度较大,于活体极易摸到。
5.精囊腺的位置、形态及功能:
位置位于输精管壶腹的外侧,前列腺的后上方,膀胱和直肠之间。
形态长椭圆形囊状器官、表面凹凸不平,上宽下窄,其下端有细
小的排泄管与输精管末端合成射精管。
功能分泌物参与构成精液。
6.前列腺的位置、形态及功能:
位置位于小骨盆腔内,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前列腺后方为直
肠,临床上可通过直肠指检来检查前列腺的病变。
形态为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如栗子,可分为前列腺底、体、
尖部。
前列腺底一一为上端宽大部、有尿道及射精管穿入。
前列腺尖一一为下端细小部,位于尿生殖膈之上。
前列腺体一一底与尖之间的部分、后面中线有前列腺沟。
分叶一般分前、中、后及左、右五叶。中叶位于尿道和射精管
之间。老年人的前列腺可因结缔组织的增生,引起前列腺肥大,严重
时,可压迫尿道,而致排尿困难。
功能前列腺能分泌粘稠的蛋白液,是精液的主要组成成份,通
过它的排泄管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7.尿道球腺的位置与功能:
呈豌豆样,左右各一,包埋的尿生殖膈肌肉内,排泄管开口于尿
道球,分泌物参与精液的组成。
第二节外生殖器
8.阴囊:
是阴茎与会阴之间的皮肤囊袋,内藏睾丸、附睾和输精管的起始
部。阴囊壁自外一内由皮肤,肉膜(含平滑肌纤维,具有调节阴囊内
温度的作用)、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及睾丸固有鞘膜(分
壁、脏两层,两层之间为鞘膜腔)所组成。
9.阴茎的形态、构成:
形态分阴茎根(固定于耻骨和坐骨支)、阴茎体(悬垂于耻骨联
合的前下方)和阴茎头(尖端有尿道外口,呈矢状位)。头、体移行处,
称阴茎颈。
构成阴茎由二个阴茎海绵体(左右各一,紧列于阴茎的背侧)
和一个尿道海绵体(位于阴茎海绵体的腹侧,尿道贯穿其全长)构成。
每个海绵体均包有白膜,三个海绵体的周围又包有阴茎筋膜和皮肤
(皮肤在阴茎头形成双层环形皱裳,称为包皮,包皮与尿道外口相连
的皱裳称包皮系带,位于阴茎头腹侧中线上)。
10.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窄狭、扩大部及功能:
分部男性尿道全长可分为三部:
前列腺部一一为尿道通过前列腺内的一段,有前列腺排泄管和射
精管开口于此。
膜部一一为贯穿尿生殖膈的部分。
海绵体部一一纵穿尿道海绵体的部分,其起始部膨大为尿道球部,
有尿道球腺排泄管开口于此。
临床称前列腺部和膜部为后尿道,海绵体部为前尿道。
两个弯曲耻骨下弯(属于固定部)、耻骨前弯(属于可动部)。
三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三个扩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近尿道外口处)。
功能排尿及排精。
男性生殖系统习题
一、填空题
1、男性生殖系统中,输送精子的管道包括有附睾、输精管、射精
萱、尿道。
2、男性附属腺包括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它们的分泌物参与
组成精液。
3、睾丸属男性生殖腺,位于阴囊内,为形态呈略扁的卵圆形的实
质性器官。
4、睾丸鞘膜可分为鞘膜脏层和鞘膜壁层两部分,两者间的密闭腔
隙称为鞘膜腔。
5、睾丸呈新月形,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
6、输精管在活体触摸时呈坚实的圆索状,输精管结扎时常选部位
是精索部。
7、射精管由射精管末端和精囊的排泄管汇合形成,末端开口于尿
道的前列腺部。
8、男性尿道有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三处生理性狭窄,
其中尿道外口最狭窄。
9、男性尿道有排尿和输精功能
10、男性尿道可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11、男性尿道有两个弯曲,可以变直的是耻骨前弯,不能变直的是
耻骨下弯。
12、临床上常将男性尿道的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将尿道海
绵体部称为前尿道。
13、阴囊皮下组织中含有大量平滑肌纤维,故称为肉膜。
14、在正中线上,肉膜向深部发出阴囊中隔。
15、阴茎主要由背侧两个阴茎海绵体和腹侧一个尿道海绵体构成。
16、阴茎的三个海绵体共同包有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
17、附睾分为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末端移行为输精管。
18、输精管分为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
19、有尿道和射精管穿入前列腺
20、前列腺下端称为前列腺尖,与尿生殖隔相邻。
二、名词解释
1、精索:是一对由腹股沟管深环延至睾丸上端的柔软圆索状结构。
它是由三层被膜包被输精管以及睾丸血管、蔓状静脉丛、输精管血管、
淋巴管、神经丛和鞘韧带等组成。
2、精囊:为成对呈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位于膀胱底后方、输精
管壶腹外侧,其排泄管与输精管末端合成射精管;精囊分泌的液体参
与精液的组成。
3、包皮系带:包皮与阴茎头腹侧中线处连有一条皮肤皱裳,做包
皮环切术时无损伤该韧带,以免影响阴茎的勃起。
4、阴茎包皮:在阴茎颈前方的皮肤形成双层游离的环形皱裳包绕
阴茎头。
5、肉膜:是位于阴囊皮下的浅筋膜,含有平滑肌纤维,可随外界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舒缩,以调整阴囊内温度。
6、尿道球腺:是一对豌豆大小的球形器官,位于会阴深横肌内其
排泄管开口于尿道球部。
7、尿道球部:尿道球内的尿道官腔宽大。
8、后尿道:尿道前列腺部和尿道膜部的合称。
9、输精管壶腹:输精管在膀胱底后面膨大,形成输精管壶腹。
10、睾丸纵隔:白膜在睾丸后缘处增厚,并凸入睾丸实质内形成睾
丸纵隔,由纵隔向睾丸实质发出许多小隔,达睾丸表面的白膜,将睾
丸分为100〜200个睾丸小叶,每个小叶内容纳2〜4条生精小管。
二、问答题
1、试述精子的产生部位及其排出途径?
答:精子由睾丸生精小管上皮内的精原细胞分化发育而来,成熟
的精子依次经过生精小管一精直小管一睾丸网一睾丸输出小管一
附睾(头.、体、尾部的附睾管)一输精管睾丸部、精索部、腹股
沟管部、盆部一射精管,暂时储存在精囊内,性活动后经射精管
一男性尿道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一尿道外口一体外。
2、男性内生殖器包括哪些器官?
答:男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
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和精囊腺)组
成
3、试述输精管的分部及其特点。
答:输精管依其行程可分为四部:(1)睾丸部:始于附睾尾,最短,
较迂曲,沿睾丸后缘和附睾内侧行至睾丸上端。(2)精索部:介
于睾丸上端和腹股沟管皮环之间,在精索内位于其他结构的后内
侧;此段位置表浅,易于触及,为结扎输精管的理想部位。(3)
腹股沟管部:全程位于腹股沟管的精索内。(4)盆部:为输精管
最长一段,经腹股沟管腹环出腹股沟管后,弯向内下,越过骼外
动、静脉,沿盆侧壁腹膜外行向后下,跨越输尿管末端前内测至
膀胱底的后面和直肠前面;两侧输精管在此逐渐接近,膨大形成
输精管壶腹。输精管壶腹末端变细,穿过前列腺,与精囊的输出
管汇合成射精管。
4、试述前列腺的位置及形态。
答: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尿生殖隔之间,前列腺底与膀胱颈、精囊
和输精管壶腹相邻:前列腺的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为直肠壶腹。
前列腺形似栗子,质韧,色淡红;上端宽大为前列腺底,邻接膀
胱颈。下端尖细为前列腺尖,与尿生殖隔相贴。底与尖之间为前
列腺体。体的后面平坦,中间有一纵行浅沟,称为前列腺沟,活
体直肠指诊可触及此沟。前列腺肥大时,此沟消失。男性尿道在
前列腺底近前缘处进入,经前列腺实质前部下行,由前列腺尖穿
出。在靠近前列腺底的后缘处,射精管穿出前列腺,斜向前下方,
开口于尿道前列腺后壁的精阜上。前列腺的输出管开口于尿道前
列腺部后壁的尿道崎两侧。
5、患者,男,五岁。体检时发现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腹侧包皮
系膜附着处近端,阴茎微向腹侧弯曲。患者站立排尿会有尿液
滴下,弄湿裤子。问题:
(1)男性尿道穿过哪些结构,分为哪几部分,有何形态特点?
(2)患者的尿道畸形属于什么类型?其胚胎学基础是什么?
答:(1)男性尿道穿过前列腺、尿生殖隔和尿道海绵体。
男性尿道分部: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形态特点: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两个弯曲。
三个狭窄分别是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外口最狭窄,呈
矢状裂隙;尿道结石易嵌顿在这些狭窄部位。三个膨大是尿道前列
腺部、尿道球部和舟状窝。两个弯曲是凸向下后方、位于耻骨联合
下、方2cM处恒定的耻骨下弯,包括尿道的前列腺部、膜部、和海
绵体部的起始段;凸向上前方、位于耻骨联合前下方阴茎根与阴茎
体之间的耻骨前弯,阴茎勃起或将阴茎向上提起时,此弯曲即可变
直消失。临床上行膀胱镜检或导尿时应注意这些解剖特点。
(2)正常的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顶端,呈矢状位。本患者为尿
道下裂,其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腹侧面,畸形属于龟头型。胚胎学基
础是两侧尿生殖褶没有在阴茎的腹侧面正中愈合,致使尿道外口在
阴茎腹侧面、而不在其顶端。尿液不能从阴茎顶端流出,而是从阴
茎的腹侧开口流出。尿道下裂患者在阴茎勃起时阴茎弯曲严重,阴
茎插入阴道性交及射精困难,导致生殖障碍。对于该畸形,建议在
儿童期进行手术矫正,修补尿道并使阴茎伸直,以便正常的小便姿
势,并利于成年后生育。
女性生殖系统
一、知识库
1.卵巢:是产生卵子,分泌女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部位。位
于小骨盆侧壁、骼总动脉的分叉处,包被于子宫阔韧带的后层内。
2.卵巢的固定装置: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
3.输卵管:
(1)四部:子宫部、输卵管峡(结扎)、
输卵管壶腹(受精)、输卵管漏斗。
(2)两口:输卵管子宫口、腹腔口(输卵管伞)。
4.子宫:
(1)子宫的分部:子宫底、子宫体、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
阴道部)。子宫内的腔隙:子宫腔、子宫颈管。
(2)子宫的正常位置:小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前倾前屈位。
(3)子宫的固定装置: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子
宫舐韧带;盆底肌和阴道的承托。
性质位置作用
子宫阔韧带腹膜结构位于子宫侧缘伸展达骨盆侧壁可限制子宫向两侧
移位
子宫圆韧带平滑肌和起自子宫前面的两侧、输卵管维持子宫前倾位
结缔组织管子宫口的下方,沿骨盆侧壁
行向前上,通过腹股沟管,止
于阴阜和大阴唇皮下
子宫主韧带平滑肌和从子宫颈两侧缘延至骨盆侧壁维持子宫位置不至
结缔组织向下脱垂
子宫舐韧带平滑肌和起自子宫颈上部的后外面,向此韧带牵引子宫颈
结缔组织后绕过直肠两侧,止于第2,3向后上,维持子宫底
舐椎前面。韧带表面有腹膜覆前倾前屈位置
盖形成的弧形皱裳
6.乳房:
(1)乳房小叶:由脂肪组织发出的纤维隔将乳腺分为15到20个乳
腺叶,每个乳腺叶都有一个输乳管,输乳管会在近乳
头处形成膨大的输入管窦,末端变细并开口于乳
头。
(2)乳房悬韧带:乳腺腺叶间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
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
称为乳房悬韧带。
6.会阴:
(1)狭义会阴:临床上将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称为会阴。
(2)广义会阴: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通常以两侧坐骨
结节的连线将会阴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和后方的肛门三角。
女性生殖系统习题
一、填空题
1、原始卵泡由一个细胞和周围一层扁平的组成
2、排卵是细胞连同,
和一起排出卵巢。排卵常发生在月经周
期的第天左右。
3、排出的卵未受精,在卵巢内可形成;排出的卵受精则
形成o
4、黄体是由细胞和细胞构成,前者能分
泌;后者与前者协同分泌。
5、月经周期第10天,在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下,子宫内
膜处于一期。
6、子宫壁由、和组成,其中
前者可分为浅表的和深部的
7.子宫内膜月经周期变化可分为、和
二、是非题
1、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子宫内膜功能层处于增生期,又称卵泡
期。
2、月经周期是指子宫底和体的粘膜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每隔28天
出现一次剥脱性出血。
3、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排卵,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
天。
4、在月经周期的第21天,子宫内膜功能层处于分泌期,又称黄体期。
5.从新生儿至青春期,卵巢内卵泡的数量逐渐增多。
三、选择题
1.月经周期的哪些天是易受孕时期
A、第4-7天B、第8-11天C、第12-16
天
D、第17-21天E、第22-26天
2.卵巢不可分泌:
A、雄激素B、雌激素C、
孕激素
D、催乳素E、松弛素
3..受精时精子穿入
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泡E原始卵泡
4.次级卵泡中的卵母细胞是
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
D成熟卵细胞E卵泡细胞
5.关于卵泡的发育,哪项错误
A经过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三个阶段
B自青春期开始,所有的原始卵泡同时生长发育
C每28天左右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
D大部分卵泡退化为闭锁卵泡
E闭锁卵泡见于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
6.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早期,卵巢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原始卵泡形成B黄体发育
C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
D卵泡发育E卵泡成熟
7.卵巢排卵时、子宫内膜处于
A月经期B增生早期C增生末期
D分泌早期E分泌晚期
8.闭锁卵泡是指
A退化的卵泡B退化的次级卵泡C退化的成熟卵泡
D退化的初级卵泡E退化的生长卵泡
9.原始卵泡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分布于卵巢皮质浅部
B数量最多,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
C由初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构成
D由卵原细胞和卵泡细胞构成
E卵泡细胞为单层扁平,位于卵泡表面
10.次级卵泡中的卵母细胞是:
A.初级卵母细胞B.次级卵母细胞
C.单倍体细胞D.卵原细胞E.成熟的卵
细胞
11.关于黄体的描述哪项错误?
A颗粒黄体细胞体积大,染色浅
B月经黄体分泌松弛素
C膜黄细胞体积小,染色深
D黄体退化,由结缔组织代替
E妊娠黄体分泌松弛素
12.子宫内膜为分泌期时,卵巢的结构是:
A卵泡开始发育和成熟
B.卵泡退化阶段
C黄体正在形成和发育
D黄体正在退化
E卵泡膜正在形成
女性生殖系统答案:
一、填空题1.初级卵母细胞卵母细胞2.次级卵母细胞透
明带放射冠卵泡液143.月经黄体妊娠黄体4.颗粒黄
体细胞膜黄体细胞孕激素雌激素5.雌激素增生期6.
内膜肌层外膜功能层基底层6.月经期增生期分
泌期
二、是非题:1J2X3X4J5X
三、选择题:
1C2D3C4B5B6D7C8A9D1
OA11B12C
心(第十一章)
(-)心的位置和外形
1.位置胸腔中纵隔内,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
周围裹以心包。
上方:出入心的大血管。
下方:膈。
两侧:借纵隔胸膜与胸膜腔和肺相邻。
后方:平对第5〜8胸椎。
前方:对胸骨体及第2~6肋软骨。
2.外形心尖:朝向左前下方,位于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cm。
心底:大部分为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
两面:胸肋面(前面);膈面(下面)。
三缘:左缘、右缘和下缘。
四条沟:冠状沟(房室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前、
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的会合处,称心尖切迹;房间沟。
房室交点:后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的交汇处。
(一尖一点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
(二)心腔结构
1.右心房界沟:固有心房与腔静脉窦两部的分界,位于表
面的浅沟,内有相应的纵崎,称界崎。
右心耳:内有许多梳状肌
三个入口: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附有下腔静脉瓣;
冠状窦口:下腔静脉与右房室口之间,附有冠状窦瓣。
一个出口: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
房间隔:(1)卵圆窝:窝前上方的边缘隆起,称卵圆窝
缘。
(2)主动脉隆凸:与左侧主动脉窦相对应的隆
起部。
(3)Koch三角:冠状窦口、三尖瓣隔侧尖附着
缘和Todaro腱围成的三角区。三角前部心内膜下为房室结所在。
(4)Todaro腱:心内膜下,由中心纤维体连于
下腔静脉瓣前缘的腱性纤维束。
2.右心室室上崎将右心室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右心室流入道(窦部):右房室口:附有三尖瓣(前尖、后尖
和隔侧尖)。相邻瓣膜间的瓣膜组织为连合(前内侧连合、后内侧连
合和外侧连合),瓣膜边缘连腱索,腱索连右心室乳头肌(前、后和
隔侧乳头肌)。
肉柱:流入道室壁的肌性隆起。
隔缘肉柱(节制束):从前乳头肌根部横跨室腔连至室间
隔,有心传导束通过。
三尖瓣复合体:由右心室的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
头肌共同围成。功能是形成一整体。
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又称动脉圆锥,光滑无肉柱。
出口:肺动脉口,附有3个肺动脉瓣,瓣的游离缘中点
有半月瓣小结。
3.左心房前方有左心耳,内梳状肌发达。
入口:两对左、右肺静脉的入口。
出口:左房室口,通入左心室。
4.左心室二尖瓣前尖将左心室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左心室流入道:入口为左房室口,口上附有二尖瓣(前尖和后
尖)。瓣膜附于二尖瓣环。瓣膜间连合有前外侧连合和后内侧连合。
二尖瓣复合体:由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共同构成。
左心室流出道:又称主动脉前庭。壁光滑无肉柱。有出口为主
动脉口,口上附有主动脉瓣(左、右和后瓣),各瓣的半月瓣小结明
显。每个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形成主动脉窦(左窦、右窦和后窦),
左、右主动脉窦内有左、右冠状动脉开口。
(三)心的构造
1.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外斜、中环和内纵三层)和心外膜
(浆膜心包)构成。
2.心纤维支架(心纤维骨骼)位于左、右房室口、肺动脉口和
主动脉口周围的致密结缔组织,供心肌和心瓣膜附着。
组成:左、右纤维三角和四个口上的纤维环、圆锥韧带和室间隔
膜部共同构成。
3.房间隔和室间隔房间隔:左、右心房的两层心内膜间夹结缔
组织和少量心肌构成。卵圆窝处最薄,为房间隔缺损好发部位。
室间隔: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可分为肌部和膜部。
肌部:室间隔下方的大部分。
膜部:又分房室部和室间部,前者分隔右心房和左心室,后者分
隔左、右心室。膜部为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四)心传导系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心的节律性
活动,它包括:
1.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
心外膜下。
2.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间,Koch三角顶角的心
内膜下。
3.结间束目前对其存在与否尚有争论。通常认为有三条:前结
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间束。
4.房室束(His束)起于房室结前端,穿右纤维三角,沿室间
隔膜部后下缘至室间隔肌部上缘分支。
5.左、右束支分布于左、右侧室间隔的心内膜深面。
6.浦肯野纤维(Purkinje纤维)在心内膜下交织成网入心肌。
变异的副传导束:通常有Kent束,Mahaim纤维,James旁路束。
可导致心室肌提前收缩。
(-)填空
1.体循环起自左心室,静脉回流至右心房;肺循环起自右心
室,左右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肺静脉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2.心是中空的肌性纤维性器官,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为
左右半。心右缘由右心房构成,心左缘由左心房和左心室构成,
下缘由右心室和左心室构成。
3.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在左侧第/肋间隙
或锁骨中线力侧1〜2厘米处可触及心尖搏动。
4.在心的表面区分心房与心室的标志是冠状沟,区分左右心室
的标志是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区分左右心房的标志是后房间沟。
5.右心房分为前部的固有心房和后部的腔静脉窦,两者之间
的表面分界标志是界沟;右心房的入口有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右心房的出口是右房室口。
6.房间隔最薄弱处为卵圆窝,此处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室间隔最薄弱处为室间隔膜部,是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7.右心室的入口为有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出口周围的纤
维环是肺动脉瓣环。右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室上脊,
流入道又称为窦部,流入道的内壁上有纵横交错的肉拄,流出道
的内壁光滑称为动脉圆锥。
8.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和
purkinje纤维网。
9.心的静脉主要经冠状窦回流入右心房,由心大静脉心中静
M和心小静脉静脉汇合成。在右心房的开口处称为冠状窦口;一
部分心的静脉,如心前静脉可直接注入右心房。
10.后室间沟、后房间沟与冠状沟沟的交叉处称为房室交点,
是解剖和临床上常用的表面标志。
11.室间隔的表面为心内膜膜,中间夹有致密结缔组织和心
室肌纤维;最薄处形成室间隔膜部。
12.心的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
处心外膜的深面;房室结的作用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向心室,
具有传导和延搁的特点。
13.房室束起自房室结前端,穿过右纤维三角,沿室间隔膜
部后下缘前行,至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
14.右冠状动脉在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进入冠状沟,主要
分支有后室间沟;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前壁右心室侧壁右心室
后壁和室间隔后三分之一。
15.左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主要分支有前室间支和
旋支。前者阻塞可导致左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三分之二心肌梗死,
后者阻塞可导致左心房和左心室侧壁心肌梗死。
16.心包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后者相互移行形成潜
在性的心包腔返折处的腔隙称为心包窦,常见的有心包横窦心
包斜窦和心包前下窦。
17.Koch三角前部的心内膜深面有房室结,其尖端正对室间隔
膜部的房室部,是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标志。如过分刺激此三角形区
域可引起心率失常。
18.室间隔膜部分为位于后上的房室部和前下的室间部部,
前界位于右心房与左心室之间。
19.房室交界区位于房室隔内,基本与koch三角一致,可将
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向心室。
(二)名词解释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
血管,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后,再通过各级
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的途径。
2.冠状窦:位于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后部,引流心的大
部分静脉血,开口于右心房的冠状窦口。
3.三尖瓣复合体:由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构成,在
结构上及功能上呈一整体,共同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
4.心包腔:由浆膜性心包的脏、壁层相互移行形成,内含有少量
液体,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
5.Koch三角:冠状窦口前内侧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与Todaro
腱之间的三角形区域,该三角尖端的心内膜深面有房室结,为心内直
观手术的标志。
6.节制索:又称隔缘肉柱,为右心室腔内连于前乳头肌根部与室
间隔下部的肌束,内有右束支通过。
7.中心纤维体:位于左、右房室口与主动脉口之间的三角形致密
结缔组织区域,内有房室束通过。
8.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
前壁之间的心包腔,是心直视手术时阻断主动脉、肺动脉的经过部位。
9.侧支循环:当血管主干阻塞时,较小的侧副管逐渐增粗,血液
可经扩大的侧支吻合到达阻塞部位以下的血管主干,使血管受阻区的
血液循环得到不同程度的代偿恢复。
10.心纤维骨骼:又称为心纤维性支架,位于房室口、肺动脉口
和主动脉口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为心肌纤维和心瓣膜的附着
处。
(三)问答题
1.试述体、肺循环的途径及主要特点。
答:体循环途径:血液从左心室射出一主动脉一各级动脉分支一
全身毛细血管一静脉血经各级静脉一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一
右心房。体循环的主要特点是路程长、分布范围广,以动脉血营养全
身各部,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回心。肺循环途径:血液由右心
室射出一肺动脉干一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一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
交换后,动脉血经左、右肺静脉一左心房。肺循环的主要特点是路程
较短,仅通过肺、使静脉血转变为含氧量丰富的动脉血。
2.试述心房与心室和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标志其内的结构。
答:心房与心室的表面分界标志是前、后室间沟。冠状沟右侧部
内主要由右冠状动脉和心小静脉,冠状沟左侧部内主要有左冠状动脉;
冠状沟后部有冠状窦。前室间沟内有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和心大静
脉;,后室间沟内有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和心中静脉。
3.试述心传导系的组成及功能。
答:心传导系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
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Purkinje纤维)。心传导系可产
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节奏。
4.试述心包及心包腔的构成
答:心包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纤维性心包是一层致密
的结缔组织囊,位于心包外层;浆膜性心包分为脏、壁层,脏层贴于
心表面,即心外膜,壁层贴于纤维性心包内面。心包腔是浆膜性心包
的脏、壁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形成的潜在性腔隙。
5.试述心室的分部及心腔内的主要结构。
答:右心室以室上崎为界分为窦部(流入道)和漏斗部(流
出道),后者也称为动脉圆锥。窦部室壁上有纵横交错的肌束称为肉
柱,与腱索相连的前、后、隔侧乳头肌及节制索(隔缘肉柱),右房
室口及三尖瓣和肺动脉口及肺动脉瓣等结构。左心室以二尖瓣前尖为
界分为窦部(流入道)和主动脉前庭(流出道),窦部的入口为左房
室口,其周缘附着有二尖瓣及与其相连的腱索和乳头肌;主动脉前庭
的出口为主动脉口,其周缘附着有主动脉瓣。
6.试述心室舒张及收缩时瓣膜的活动情况,心腔内血液的流动方
向。
答:心室舒张时,二、三瓣开放,主、肺动脉瓣关闭;心室收缩
时,二、三尖瓣关闭,主、肺动脉开放。心腔内的血液流动方向:上、
下腔静脉和冠状窦f右心房f右房室口f右心室流入道f右心室流
出道一肺动脉口一肺动脉干一肺动脉一肺毛细血管网一左、右肺静脉
f左心房f左房室口f左心室流入道f主动脉口f主动脉。
7.试述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及主要分支。
答: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窦,在右心耳与肺动脉干根部之间
进入冠状沟,绕行至房室交点附近分为后室间支和右旋支。主要分支
有右缘支、后室间支、右旋支、右心房支和房室结支,分布于右心房、
部分右心室、室间隔后1/3、部分左心室后壁、窦房结和房室结等。
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向左行,分为
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走行,绕过心尖切迹至后室间
沟,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相吻合。前室间支分出左心室前支、右
心室前支和室间隔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室间
隔前2/3、前乳头肌、心尖和左、右束支。旋支沿冠状沟向左行,绕
过心左缘至心隔面,旋支分出左缘支、左心室后支、窦房结支、心房
支和左心房旋支,分布于左心房、部分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侧壁及后
壁。
8.试述心腔内的瓣膜及其附着部位、作用。
答:左房室口周缘附着有二尖瓣,右房室口周缘附着有三间尖瓣,
主动脉口周缘附着有主动脉瓣,肺动脉口周缘附着有肺动脉瓣。当左、
右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间瓣由于血液的推动而关闭房室口,又由
于乳头肌收缩通过腱索的牵拉作用,使二尖瓣和三尖瓣不致翻向心房,
有防止血液逆流回心房的作用。当左、右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和肺
动脉瓣的小带内充满血液,瓣膜之间相互闭合,可防止血液从主动脉
反流回左心室、从肺动脉反流回右心室。
9.试述室间隔的分部、位置及结构特点。
答:大部分室间隔由心肌覆盖心内膜形成,较厚称为肌部,位于
左、右心室之间,左侧心内膜深面有左束支及其分支通过,右侧有右
束支通过。位于肌部上方的心房与心室交界处的膜性结构称为膜部,
又分为房室部和室间部。房室部介于右心室与左心房之间,室间部介
于左、右心室之间,是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10.某患者有风湿性二尖瓣膜病,近期因感冒引起内膜炎,突然
感到心前区剧烈绞痛来医院诊治。经检查发现心尖部的心肌供血不足,
诊断为心尖部动脉栓塞。请考虑:二尖瓣上的赘生物脱落后形成栓子,
经过哪些途径到达心尖?阻塞何动脉的管腔从而引起供血不足?通
过何动脉建立侧支循环可代偿心尖部的血液供应?
答:二尖瓣上的赘生物脱落—A左心房—A升主动脉f主动
脉左窦一左冠状动脉一>前室间支一心尖,阻塞前室间支,从而
引起动脉供血不足。可通过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建立侧支循环,以
代偿心尖部的血液供应。
动脉(第十一章)
(一)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分支为左、右肺动脉。
动脉韧带: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的结缔组
织索。为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二)体循环的动脉
左心室一升主动脉一主动脉弓一降主动脉(胸主动脉一腹主动脉)
一左、右骼总动脉
1.升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向右前上行,至右第2胸肋关节后方(平
胸骨角水平)移行为主动脉弓。
2.主动脉弓行径:平右第2胸肋关节,弓形弯向左后至第4胸椎下
缘左侧,移行为胸主动脉。
化学感受器一一主动脉小球: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动脉韧带处。
压力感受器一一主动脉弓壁内,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1)颈总动脉行径: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经
胸锁关节后方上行,平甲状软骨上缘分颈内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鞘: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迷走神经共同包在颈部的
筋膜鞘内。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
膨大部分。
颈动脉小球(化学感受器):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
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
分支:颈外动脉:起自颈总动脉,上行至下颌颈高度分为颍
浅动脉和上颌动脉。
主要分支有:
①甲状腺上动脉自甲状腺上缘水平发出,分布甲状腺上部和喉。
②舌动脉平舌骨大角处发出,分布至舌、舌下腺和腭扁桃体。
③面动脉舌动脉上方水平发出,经下颌下腺深面,绕下颌骨下
缘、咬肌前缘至面部。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眼内眦,称内眦动脉。
④颍浅动脉起自外耳门前方上行,越颔弓根至颍部皮下,分布
于腮腺、额、颍和顶部软组织。
⑤上颌动脉经下颌颈深面入颍下窝。其中分布于硬脑膜的分支,
为脑膜中动脉,它
穿棘孔分布于硬脑膜。
⑥此外,还有枕动脉、耳后动脉和咽升动脉。
颈内动脉:从颈总动脉发出后,上行至颅底,穿颈动脉管入颅,
分支分布于颅内的脑和视器。
(2)锁骨下动脉行径: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经胸锁关节后方至颈根部,呈弓状经胸膜顶前方,穿斜角肌
间隙,至第1肋外侧缘延续为腋动脉。
分支:
①椎动脉向上穿第6~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后,左、
右椎动脉合成基底动脉。
②胸廓内动脉向下入胸腔,经「6肋软骨后面下降,分为肌膈
动脉和腹壁上动脉。
③甲状颈干又分支为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
(3)腋动脉为上肢的主干。
行程:起于第1肋外侧缘,经腋窝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
分支:
①胸肩峰动脉。
②胸外侧动脉。
③肩胛下动脉又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
④旋肱后动脉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
(4)肱动脉
行径:自大圆肌下缘,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平楼骨颈分
为楼动脉和尺动脉。
分支:肱深动脉,沿楼神经沟伴楼神经下行,终支入肘关节网。
(5)槎动脉
行径:在肱梯肌与旋前圆肌之间下行,继而在肱梯肌腱与槎侧腕
屈肌腱之间下行,绕槎骨茎突至手背,再穿第1掌骨间隙入手掌。
分支:
①拇主要动脉分3支分布拇指两侧及食指。
②掌浅支发自楼腕关节水平,下行至手掌,和尺动脉末端形成
掌浅弓。掌浅弓分支有小指尺侧动脉和3支指掌侧总动脉,后者又分
指掌侧固有动脉。
(6)尺动脉
行径:在指浅屈肌与尺侧腕屈肌之间下行,经豌豆骨横侧至手掌。
分支:
①骨间总动脉。
②掌深支与楼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深弓。
3.胸主动脉为胸部主干。
行径:第4胸椎下缘左侧至第12胸椎高度,穿膈的主动脉裂孔,
移行为腹主动脉。
分支:分壁支和脏支。
壁支:有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膈上动脉。
脏支:支气管支、食管支和心包支。
4.腹主动脉
行径:膈的主动脉裂孔,至第4腰椎下缘分为左、右骼总动脉。
分支:也有壁支和脏支。
壁支:(1)膈下动脉成对,还发出肾上腺上动脉。
(2)腰动脉有4对。
(3)舐正中动脉。
脏支:成对脏支:
(1)肾上腺中动脉。
(2)肾动脉。
(3)睾丸动脉(精索内动脉)或卵巢动脉。
不成对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胃左动脉一一分支:食管支
j胃右动脉
f肝固有动脉1肝左动脉
(1)腹腔干肝总动脉彳肝总动脉<Q干右动脉一分支胆
囊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
动脉
「胃短动脉
\胰动脉4胃网膜左动脉
、胰支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空肠动脉、回肠动脉
(2)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一一分支: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
I中结肠动脉
C左结肠动脉
(3)肠系膜下动脉乙状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5.骼总动脉
行径:第4腰椎体下缘由腹主动脉分出,至舐骼关节前方分骼内
和骼外动脉。
分支:(1)骼内动脉分壁支和脏支。
「闭孔动脉
臀上动脉
壁支<臀下动脉
骼腰动脉
I舐外侧动脉
「脐动脉:发出膀胱上动脉
膀胱下动脉
脏支《直肠下动脉
子宫动脉:在子宫阔韧带内,子宫颈外侧l~2cm
处跨输尿管前上方与之交叉。
I阴部内动脉:穿梨状肌下孔出盆,经坐骨小孔至
坐骨直肠窝。分支有肛动脉、会阴
动脉和阴茎(阴蒂)动脉。
(2)骼外动脉行径:沿腰大肌内侧缘下降,经腹股沟中点深面入
股前部,移行为股动脉。
分支:腹壁下动脉;旋骼深动脉
(3)股动脉行径: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行在股三角内,进入收肌
管,出收肌腱裂孔至胭窝,移行为胭动脉。
分支:(腹壁浅动脉
旋骼浅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
3~4支穿动脉
(4)胭动脉行径:起于收肌腱裂孔,经胴窝下行至胭肌下缘,
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L膝关节支
yr腓动脉
分支[胫后动脉彳足底内侧动脉
<足底外侧动脉
胫前动脉:至足背移行为足背动脉
r弓状动脉足底动脉弓
〔足背动脉第1跖背动脉足底深支
(一)名词解释
1、动脉: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管壁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模三
层。
2、动脉韧带:为自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连于主动脉弓下缘的纤
维性结构,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动脉导管若在出生后
6个月尚未闭锁,则称为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3、主动脉小球:为位于主动脉弓下方的2〜3个粟粒状小体,属于
化学感受器,能感受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从而反射性地调节呼吸。
4、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在主动脉弓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
梢,能感受血管压力的变化,称为压力感受器,有反射性地调节血压
高低的作用。
5、颈动脉窦:指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静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
内含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属于压力感受器,有反射性的调节血压
高低的作用。
6、颈动脉小球:为扁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动脉杈后方,其内含化
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反射性地调节呼吸的
频率和深度。
7、面动脉:约平下颌角处起自颈外动脉,向前经下颌下腺深面,
在咬肌止点前缘绕过下颌骨下缘至面部,沿口角及鼻翼的外侧迂曲上
行至内耻匕易名为内眦动脉。面动脉分支分布于下颌下腺、面部和腭
扁桃体等。
8、掌浅弓:位于掌腱膜和指浅、深屈肌腱之间,由尺动脉的终支
和楼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形成。
9、脑膜中动脉:在下颌颈深面由上颌动脉发出,向上穿棘孔进入
颅腔,分前后两支,紧贴颅骨内面走行,分布于颅骨和硬脑膜。前支
行于颅骨翼点内面,当融部骨折时易受损伤,可引起硬膜外血肿。
10、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外侧2cm处从输尿管的前方跨越。在进行子
宫手术时,结扎子宫动脉时注意不要将输尿管一起结扎。
(二)填空题
1、主动脉全长可分为三段,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
2、左颈总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至甲状软
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3、胸部动脉的主干为胸主动脉,其分支有两类:脏支主要有支气
管支,食管支和心包支;壁支包括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脾动
脉。
4、胃网膜左动脉发自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短动脉发自脾动脉,胃后动脉发自脾动脉。
5、阑尾动脉是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它走行于阑尾系膜游离缘内,
直至阑尾尖。
6、头面部大出血时,将颈总动脉压向第6颈椎的颈动脉结节,进
行急救止血。上肢出血时可将锁骨下动脉向后下压向第1肋进行
止血。
7、在头颈部可摸到搏动的动脉主要有主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
下动脉。
8、腹主动脉不成对的脏支是腹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班健康课件教学
- 燃烧稳定与热控制-洞察及研究
- 贝壳经纪人考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 奥数入班考试题及答案
- wps高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海口学前班数学试卷
- 2025年mba联考试题及答案
-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课件
- 湖北潜江2024中考数学试卷
- 中班健康教案阿嚏课件
- 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2023年中国石化河北石家庄石油分公司社会招聘2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 医务科岗前培训
- 共青团团课主题班会课件PPT模板PPT
- GB/T 8685-2008纺织品维护标签规范符号法
- 合成氨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2022年徐闻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网电部管理重点(中)
- 新生儿复苏解析课件
- 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标准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