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常用诊疗技术_第1页
第七篇-常用诊疗技术_第2页
第七篇-常用诊疗技术_第3页
第七篇-常用诊疗技术_第4页
第七篇-常用诊疗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篇--常用诊疗技术.第一页,共21页。第七篇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章绍清第二页,共21页。

第一节静脉压测定【方法】1.被检者取仰卧位,如有呼吸困难则取半卧位。2.用%枸橼酸钠冲洗带刻度的玻璃测压管(附18号针头),或向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至l00mm刻度处。3.被检者上肢外展45度角,并使前臂置于右心房水平,即仰卧位时穿刺的静脉约在腋中线水平(静脉测压管零点刻度位置);坐位或半卧位时,穿刺点应置于第4前肋骨水平。4.常规消毒肘部皮肤,使测压管零点刻度位于右心房水平,保持垂直位置作静脉穿刺,观察血柱上升的高度;管内预先充满生理盐水者,当管内液体流入血管内而不再下降时,记录水柱高度,即为静脉压。第三页,共21页。第二节淋巴结穿刺术【方法】1.选择适于穿刺的部位,一般取肿大较明显的淋巴结。2.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和术者手指。3.术者以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淋巴结,右手持10ml干燥注射器将针头直接刺入淋巴结内,深度依淋巴结大小而定,然后边拔针边用力抽吸,利用空针内的负压将淋巴结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吸出。4.固定注射器内栓拔出针头后将注射器取下,充气后再将针头内的抽出液喷射到玻璃片上制成均匀涂片,染色镜检。5.术后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第四页,共21页。第三节胸膜腔穿刺术【方法】1.嘱病人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也可使病侧臂上举抱头以增宽肋间。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

2.穿刺应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进行,一般常选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依据X线透视或超声检查决定。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肤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第五页,共21页。第三节胸膜腔穿刺术5.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将针坐后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穿过胸膜壁层,到达胸膜腔。此时,接上注射器,松开血管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皮管,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容器中,以便记量或送检。若用胸腔穿刺针(带有三通活栓)穿刺时,先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6.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片刻,用胶布固定后嘱病人静卧。第六页,共21页。第四节腹腔穿刺术【方法】1.为避免膀胱损伤,穿刺前须排空尿液。2.病人可采取坐位(坐在靠背椅上)、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尽量使其舒适,衰弱者应在其背部铺好腹带。3.选择适宜的穿刺点①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的相交点,此处可避开腹壁动脉;②侧位穿刺点在脐的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叉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③坐位可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稍偏左或偏右1~处.避开腹白线,此穿刺点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④积液量少或有包裹分隔时,须经B型超声显像检查定位。第七页,共21页。第四节腹腔穿刺术4.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及盖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或1%~2%普鲁卡因(先作皮试)自皮肤至腹膜壁层作局部麻醉。5.术者先将连接在穿刺针上的胶皮管折起或夹住,用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感到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头已穿过腹膜壁层,此时,接注射器,松开血管钳,即可抽取腹水,并将抽出液放入消毒试管中以备送检。作诊断性穿刺时,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的针头进行。如需大量放液,一般可用9号针头,并在针座接一橡皮管,再用输液夹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以备记量及作实验检查。在整个过程中,助手应用止血钳固定穿刺针,防止针头过深或脱出。6.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手压迫片刻,再用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则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休克。如有腹水渗出时,可用火棉胶固定。第八页,共21页。第五节骨髓穿刺术【方法】1.选择穿刺部位①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臂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②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此部位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③胸骨穿刺点,在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为1.0cm),胸骨后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2.行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可取坐位或侧卧位。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1%普鲁卡因(先作皮试)或2%利多卡因作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第九页,共21页。第五节骨髓穿刺术4.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胸骨穿刺约1.0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0度~40度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左右旋转,向前推进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能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不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够固定为止。5.拔出针芯,接上干燥的10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当抽吸时病人感到有一种轻微锐痛,随即便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液吸取量以~为宜,即注射器内见到骨髓液即停止抽吸。若用力过猛或抽吸过多,则会导致骨髓稀释。如作骨髓液细菌培养,需在留取骨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再抽取1~2m1。第十页,共21页。第五节骨髓穿刺术6.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及涂片数张,以备作形态学检查。7.如未能吸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8.抽吸完毕,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一起拔出,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min,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第十一页,共21页。第六节腰椎穿刺术【方法】1.嘱病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板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使其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住病人头部,另一手挽住两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椎尽量后突以增宽脊椎间隙,便于进针。2.穿刺点一般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约为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最适宜,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3.常规消毒皮肤,戴手套与盖洞巾,用1%~2%普鲁卡因(先作皮试)或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抽吸后注药以防注入血管内第十二页,共21页。第六节腰椎穿刺术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与脊柱垂直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若无脑脊液流出,轻轻捻动穿刺针柄或稍改变方向及深度即可。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器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的压力为~1.76kPa(70~180mmH2O)或40~50滴/分。6.移去测压器,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采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7.检查完毕,将针芯插入,并一起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l~2min,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8.术后病人去枕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头痛。第十三页,共21页。第七节心包穿刺术【方法】1.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用手术巾盖住面部,仔细叩出心浊音界,选好穿刺点,有条件者,经心脏超声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常用穿刺点:①心前区,据膈位置高低而定,一般在左侧第5肋间或第6肋间心浊音界内左右;②胸骨下,在剑突与左肋弓交点下。2.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助手均戴无菌手套、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心包壁层作局部麻醉。第十四页,共21页。第七节心包穿刺术3.术者持针穿刺,助手以血管钳夹持与其连接之导液橡皮管,最好用鳄鱼夹和导线将针尾部与心电图机或心电监护仪的V1导联相接。在心前区进行穿刺时,应使针自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胸骨下进针时,应使针体与腹壁成30度~40度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刺入心包腔后下部。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或导液管内出现液体时,示针已穿过心包壁层,如果同时感到心脏搏动对针尖的搔刮或心电图上出现ST段升高,则提示针尖与心肌接触,此时应稍退针,以免划伤心脏。助手用血管钳夹住针体固定深度,术者将注射器接于橡皮管上,然后放松橡皮管上止血钳,缓慢抽吸,记取液量,留标本送检。4.术毕拔出针后,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用胶布固定。第十五页,共21页。第八节肝脏穿刺抽脓术【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右侧靠近床沿,并将右手置于枕后。2.确定穿刺点,一般应在B型超声显像下进行脓腔定位后再行穿刺。亦可取右侧腋中线第8、9肋间隙肝实音区处。如有明显压痛点,可在压痛点处穿刺。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无菌洞巾,自皮肤至肝包膜行局部麻醉。4.先将连接肝穿刺针头的橡皮管折起或夹住,然后将穿刺针刺入皮肤,嘱病人先吸气,并在呼气末屏息呼吸,此时将针头刺入肝并继续徐徐前进,如进入脓腔,则可感到阻力突然减低。第十六页,共21页。第八节肝脏穿刺抽脓术5.将注射器接于1~2号长针头的橡皮管上,松开钳夹,经橡皮管进行抽吸。如未能吸出脓液,可在注射器保持一定负压的情况下再前进或后退少许,如仍不见脓液吸出,则表明未达脓腔。此时,应将针头退至皮下,再按上法于屏气时改变方向(不得在肝内改变穿刺方向),重新穿刺并抽吸,一般不宜超过3次。6.脓液被吸出后,嘱病人维持浅表呼吸,观察脓液的颜色与气味,应尽可能将其抽尽。如脓液粘稠则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抽吸,如吸出脓液量与估计不符,则应变换针头的方向,以便使脓腔深部或底部的脓液得以抽尽。7.拔针后以无菌纱布按压片刻,胶布固定,小沙袋加压,并扎紧多头腹带。嘱其静卧8~12h。第十七页,共21页。第九节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方法】1.术前认真检查三腔管是否通气,并作注气试验,以了解胃、食管囊容积与膨胀情况。分别标记出3个腔通道,并认出管腔上45cm、60cm处刻度。2.嘱病人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口服液体石蜡20ml,将三腔管远端及气囊表面涂液体石蜡,用注射器将内空气抽尽,然后将三腔管自鼻腔插入至咽喉部,嘱病人作吞咽动作,将三腔管送至60cm处,若自胃管内抽到胃液或胃内积血时,提示管端已达胃部。3.用注射器先向胃囊内注入空气200ml左右,此时用血压计去掉袖带直接测压,使囊内压保持~7.9kPa(50~60mmHg),将胃囊开口部用血管钳夹紧以免漏气,再向外牵拉三腔管至有轻度弹性阻力感时,表明膨胀的胃囊已紧贴胃底粘膜上,用约重物(500ml的空输液瓶或其内盛少量水)通过输液架上安装第十八页,共21页。第九节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的滑车装置,持续牵引三腔管外端,以达到充分压迫的目的。三腔管露出于鼻唇部处作一醒目标志,以便观察。4.经上述处理如仍有呕血时,则应再向食管囊内注入空气100ml左右。压力约为4~5.3kPa(30~40mmHg),夹住食管囊外口。5.气囊持续压迫24h后,则需放松牵引,抽净囊内气体(如双囊均充气应先放食管囊内气体),嘱病人口服液体石蜡15~20ml,以防止气囊外壁与食管粘膜粘连。放气30min后,再充气,牵引。如果观察出血停止已超过24h,可放出气囊内气体,留管观察。若复又出血,立即再行压迫。6.气囊压迫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如继续间断出血可适当延长。拔管前抽净2个气囊内的气体,嘱病人口服液体石蜡20~30ml,缓缓将三腔管取出。第十九页,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