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1)长征胜利万岁了解长征的背景及回忆录的特点。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结构。2分析文本,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情怀,理解长征意义。3从文体入手,体会本篇回忆录的审美价值。4导入
有领袖写诗感叹征途的艰辛和将士的英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有他国学者赞叹它的伟大和非同凡响: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索尔兹伯里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号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的辉煌。
为什么无论时间过去多么久远,我们仍然代代纪念?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一起跟着战士们高呼:“长征胜利万岁!”活动一知人论世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走近作者典型事迹:1939年11月,在黄土岭战斗中,杨成武指挥部队乘夜展开,利用太行山北部群山中一座岬口,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日军混成第二旅团包围,压缩在一条长二三里,宽仅百十米的沟里,歼灭日军900多人,击毙日军统帅阿部规秀中将。阿部规秀是日军侵华战争以来丧失的第一个高级将领。1950年,杨成武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文登川之战是二十兵团在仓猝接防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粉碎了美军以坦克为支撑,步、坦、空、炮协同的进攻,3天共歼敌1.7万多人,重创了侵朝美军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走近作者主要作品:《杨成武军事文选》选入了反映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57篇著述。杨成武晚年写了不少回忆录,如《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及《回忆录》等著作。走近作者(1)背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本文就是长征的亲历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经历和感想。了解长征(2)长征基本路线瑞金(1934年10月)→突破敌方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3)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上。毛儿盖会议: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左右两路军迅速执行北上东进的发展计划。榜罗镇会议:1935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为陕北。了解长征活动二了解文体——回忆录1.性质和价值回忆录是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它的主要价值是记载和演绎,分享和感恩,怀旧和重现,传承和见证等。2.历史和发展在我国,撰写回忆录的历史十分悠久。儒家经典《论语》,就是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著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可以看作一篇回忆录文章。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到了近代和现代,回忆录这种文体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人民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因此,同这些伟人共事过的、接触过的人,就撰写回忆录来表达自己的崇敬心情,同时也为后人贡献宝贵的文献资料。3.类别和写法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亲笔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回忆录的写法,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4.回忆录代表作巴金《随想录》,杨绛《我们仨》,季羡林《牛棚杂记》,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法国]乔治·桑《我的生平》,[法国]夏尔·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活动三初读文本,把握大意12千钧雷霆也作“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例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例句: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词语理解3拍手称快快:痛快,满意。拍着手喊痛快。形容因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愉快的样子。一般指对坏人受到惩罚而高兴。例句:原来那里有一股反动民团,经常下山来作恶,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这次把他们消灭了之后,附近各县的乡邻全都拍手称快。词语理解词语辨析①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两者都有“来来往往”的意思。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一般只形容人。络绎不绝:往来不断,前后相接,也可形容物资。辨析例句1:会议还未开始,会场里熙熙攘攘,许久不见的同志互相寒暄、敬礼、握手。例句2:清明节到了,客运总站前人山人海,车子络绎不绝。词语辨析②运筹帷幄出谋划策都有出主意,定决策的意思;都常作谓语、定语。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不一定指挥,语义程度较轻,多用于日常事物方面,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语义程度较重,多用于军事、政治、体育等重大事情方面,多用于书面语。辨析例句1:校诗歌朗诵比赛就要开始了,同学对选诗和服装道具的选用等积极出谋划策,踊跃参与。例句2: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另一个胜利。1.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关于长征的诗词关于长征的诗词3.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4.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5.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杨成武《无题》1.阅读《长征胜利万岁》,梳理杨成武记述的红军长征到吴起镇后的事件,并分析这些事件的性质。依照示例,完成下表。段落事件性质1~8段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仗获得全胜,这就是“宣言书”9~22段②23~46段③④
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人和反动民团
红军拔掉民团钉子,让陕北百姓欢天喜地,并继续向陕北甘泉前进,这就是“宣传队”召开全军干部会议
与当地苏维埃会合,召开大会宣讲长征意义,这就是“播种机”①梳理思想内容2.文中毛主席关于长征的发言论述主要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答案(1)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时间。包含了总的长征时间、战斗时间、休息时间、行军时间。(2)总结了红军长征途经地。共走过十一个省,走了二万五千里,是前所未有的长征。(3)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成就。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4)总结了红军长征的困难。路途遥远,敌人围追堵截,说不尽的艰难险阻。(5)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梳理思想内容活动四预学检测预习课文,根据语境,完成题目。会议还未开始,会场里熙熙攘攘,许久不见的同志相互寒暄、敬礼、握手。……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格外兴奋。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________(度过/渡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________(消瘦/瘦削)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选自《长征胜利万岁》)(1)结合语境,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熙熙攘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寒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跋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艰苦卓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运筹帷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ǎnɡ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xuān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báshè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zhuó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乎寻常。wéiwò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2)结合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过“度过”指过了一段时间,如“度过春节”等。(“渡过”则指空间上过了一段距离,往往是指从此岸到彼岸,如“渡过大河”“渡过难关”等)消瘦“消瘦”侧重于瘦的过程,一般指在短时间内体重下降。(“瘦削”表示状态,形容身体或脸很瘦)活动五体会情感,理解长征意义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1兴奋、激动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2亲切1.梳理、摘录《长征胜利万岁》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战争的思考和对革命的感情。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3高昂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身不由己地打了一个寒噤,但还继续听着毛主席的讲话,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4温暖、激动1.梳理、摘录《长征胜利万岁》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战争的思考和对革命的感情。2.课文开头介绍吴起镇的来历,有何用意?答案①对第1段红军队伍看到吴起镇表现出来的“欢乐、热烈”的场面作解释。②表现吴起镇深厚的历史底蕴。③表现吴起镇在革命中的非同一般的地位。因为吴起镇挂着苏维埃政府的牌子,代表苏维埃政府。是长征胜利的一个标志之一。3.细读文本,讨论、研习毛泽东对长征意义的三大比喻,深入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和革命军队的性质。完成下面的题目。(1)毛泽东称长征为“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的理由是什么?答案①宣言书:长征途中,战士们被围追堵截,但队伍没有被打散,而且还经常能打胜仗,这就是力量的宣示。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等辈是完全无用的,它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②宣传队:二万五千里长征,让十一个省两万万人民都知道了红军的存在,这就是在宣传革命。③播种机:建立了那么多苏维埃政权、当地游击队和地下组织,扩充了队伍,这都是在播种,为革命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为什么不能将长征单纯地理解为撤退、转移或逃跑?答案因为长征是战略性撤退,是为了保护有生力量的撤退和转移。并且在撤退和转移的过程中,对敌人给予狠狠的打击,又扩充了队伍,扩大了影响力。长征在军事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目的都达到了。所以不能将其单纯地理解为撤退、转移或逃跑。活动六体会选材,鉴赏人物、场面1.红军在陕北会师后,整编、会师等事件很多,《长征胜利万岁》重点写了哪几个主要事件?为何写这几件事?答案(1)写了三个主要事件:①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历尽艰难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欣喜、激动令人终生难忘;②吴起镇战斗,是长征中的最后一仗,这一仗宣告了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意味着长征终获胜利;③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总结长征精神,从理论高度总结了长征的价值和意义,永远激励着中国革命者奋勇前进。(2)原因:这三件事从感情上、战略上、意义上讲都是作者记忆中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都很好地体现了“长征胜利”意义重大这一核心思想。2.《长征胜利万岁》为什么要大篇幅地写毛主席的发言?答案①从形象上,突出毛主席对长征胜利的重要作用,展现他具有宽广视野和高瞻远瞩精神的领袖气质和领袖风采。②从情感上,表现作者胜利的喜悦,照应上文对红军的兴奋、激动心情的描写;以及对毛主席的钦佩和崇敬之情。③从主旨上,强化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3.《长征胜利万岁》中的邓小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特点的?答案①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热情爽快、细心周到的首长。②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如有多,还可以给机关同志添件衬衣”也表现出他的细心周到。③文章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如“与我们热烈握手”“高兴地笑”等来刻画他平易近人、爽朗热情的形象。4.本文是回忆录,属记叙类文体,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8段),说说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答案(示例)①场面描写:如第二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②动作描写:如第二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同志们“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和第八段“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的描写。③心理描写:如第二段“我们都很高兴”。④侧面描写:如第四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从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5.作者对“长征中的最后一仗”记忆犹新,文中对这一仗的回忆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答案文中对这一仗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①在记叙上,避免平铺直叙。并没有直接叙述作战过程,先叙述了战前的埋伏,为下文的轻松取胜做了情节的铺垫。在战后又补叙蒋介石的密电这一情节,增强了这一战的曲折性。②大量的细节描写,增强了生动性、真实性和紧张感。如对战前环境的细节描写;战前埋伏的士兵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以及战中敌军溃不成军的动作描写。③用词非常生动,如一系列成语描绘的动作,“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七零八落”“人喊马嘶”等。④议论和评价性总结升华了这一战的意义,强调了它的重要性。如“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等。活动七研学巩固1.下列对《长征胜利万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伏击战等内容,为下文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引出毛主席
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喷昔洛韦替代药物开发-全面剖析
- 衢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招聘真题2024
- 社交媒体对新闻消费模式的重塑-全面剖析
- 知识图谱更新策略-全面剖析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高压试验技术操作现场操作试题
- 《大豆的光合特性与生态环境适应性研究》论文
- 《唐诗三百首》中的自然意象分析论文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电子门禁(EAC)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得体表达高分技巧试卷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漏洞扫描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校园招聘考试录用公告
- 班组工程量结算书
- 生产件批准申请书
-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 爵士音乐 完整版课件
- 嘉兴华雯化工 - 201604
-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8章 8.2.1 幂的乘方
- XX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及年度评价报告(模板)
- 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平台)绘图员级试卷1
- 除法口诀表(完整高清打印版)
- 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规定---精品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