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学习心得_第1页
杂感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学习心得_第2页
杂感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学习心得_第3页
杂感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学习心得_第4页
杂感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学习心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杂感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学习心得专业:姓名:学号:杂感中医前言:华夏大地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如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二维构形”,而英文仅仅是一些字母的一维排列;茶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茶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品茶间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更能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中医学直接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思想的关系尤为密切,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即使不是中医专业的学生,作为华夏儿女,认识中医、了解中医也是我们必须去做的,所以,藉此选修课的机会,我从各个方面对中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收获很多。。一、中药店为何称为“堂”很多中药店都称作“堂”,比如北京的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等。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典故源于名医张仲景。汉献帝建安中期,张仲景被调任长沙太守,当时这里瘟疫流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于野。”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张仲景打破官府的规矩,在办公大堂上行医,为。病人诊脉开方,签名之前常写上“坐堂医生”四个字,以表示不为功名、为民治病之决心。后人敬仰这位“医圣”,便效仿其坐堂行医方法,在中药店行医时沿用“坐堂医生”之称呼,一些行医者也把自己的中药店成为“某某堂”,意为像张仲景那样不计名利救死扶伤。从此也可以看出,中医不仅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医德,救死扶伤,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中医医德从久远的古代孕生,如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指出:“天复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中医医德正是经过历代像张仲景、孙思邈一样的名医“言传身行”而不断传承演进,经久不衰。。二、中医的现状单从人数上来看,中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西方医学的冲击下,中医正逐渐失去其统治地位。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中医的基本理论气、阴阳、五行不科学”,其实气、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哲学基础而非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是脏象和经络学说。又有。人说了,近现代文化名人鲁迅曾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梁启超即使在割错了肾的情况下依然说“不能想中国旧医那些阴阳五行的瞎猜”,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更多的是源于那个时代复杂的历史、文化与政治原因。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西方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让国人看到了和西方的差距,给国人以强烈的刺激:中国要想摆脱落后挨打的处境,必须改弦易辙,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与科学技术。这也就有了许多现在看来过激的言行。。中医之所以没能够走向繁荣,究其本源还是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没能够普及,造成了大众对中医的一些误解。此外,一些所谓的“神医”的泛滥也影响了中医在人们心中的可信度。中医注重整体,激发人体本身的机能去抵抗疾病,而不只是集中在患病的部位;西医则大多认为疾病一定与各种细菌侵入、局部病变等有关。中医是基于直觉,概括而成的归纳思维;西医是基于假设,证明而形成的推理思维。中医看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确定病因,全面了解病人;而现在的一些西医诊所,仅仅是根据表象看病,而不去深究起病因,这也就是所谓的“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同样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例如欧盟颁布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将于3个多月后正式生效,中药必须按照上述这一严格规定以及其他约束性条件申请注册,才能合法销售和使用,这也意味着至今尚无一例在欧注册成功的中药将面临一次生死劫难。而在欧盟的中医很有可能陷入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这无疑对。中医是一个挑战,中医学一直讲究一针、二拿、三用药,而如今在中医治病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中药无法使用,这岂不是将中医陷入只能“看”病,而不能“治”病的境地。中药没能制定统一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药的国际化,同样属于中医学范围的针灸在国外就受到热捧,这不仅仅是因为其见效快,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其比较容易进行标准化,与针灸相比,中医药的复杂程度要大得多,不仅在配方、药物、用量等方面不好掌握,而且中药的种类特别多,难于标准化。。不难看出,解决中医药国际化的关键是解决其标准化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医药的标准化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可以从中成药的标准化做起,因为中成药已经有了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整合,虽然中成药灵活性较差,但其有服用方便等优点,当国际上看到中成药的疗效并对中医药有一定的认可后,便可以进一步推出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同时,散落在民间的中医药偏方和中医治病方法也比较多、较杂,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医理论发扬光大,造福国人。要想让世界认可你,首先得让本国的民众认可。只要中医自身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不怕国际社会的不接受。。三、中医与我的日常生活通过传统文化与中医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也掌握了一些日常小病的判断以及治疗的方法,比如一般的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寒时鼻流清涕、身体收紧,这时喝点姜糖水就可以了;风热时鼻涕黄粘干,常伴有腹泻,这时板蓝根有很好的效果。又如冬天手脚。凉,从中医的角度讲是阳气不达四末,属于肾阳虚,可以用附子理中丸。还有近视是现在学生的普遍现象,中医认为是眼部缺少气血,眼保健操可以增加眼部的供血供氧,改善近视,中医强调依靠自身的调节功能而不是外物的辅助。仔细想想中医药的构成,大部分是“纯天然”的药材,而不是西医那些纯化合物的人工合成,而且有时取材也可能简单到让人有些无法相信的地步,比如再平常不过的水,沸腾后5分钟,变凉后就是一味药——太和汤,对于易患的扁桃体发炎的有一定的效果,和汤喝的时候要小口、缓慢地咽下去,这样能使肠胃的阳气慢慢地升发上来,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作用。。去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看病时通过简单的“望、闻、问、切”,在和你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病人,而不想西医那样通过各种冰冷的仪器去检查身体,和西医相比,中医更具有“人情味”。这也是我对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