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论文_第1页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论文_第2页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论文_第3页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论文_第4页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双减背景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策略浅谈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对照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即对阅读能力的定义。参照初中生阅读现状,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阅读中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降低阅读门槛,消除学生的阅读上的心理负担;其次通过简化阅读教学的环节,把课堂时间更多的还给学生读书;同时营造师生共读的氛围。引领学生享受朗读妙处,爱上朗读。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其生活经验勾连;同时在阅读中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关键词:阅读,策略,兴趣,朗读,唤醒,补充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是放在阅读教学上的。但是长期以来,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么,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笔者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首先,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总目标第5条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即要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要给学生阅读实践的机会。1 其次,初中生阅读现状:因为每学期阅读时间受限,学生阅读量少的可怜,语文课每周7、8节,大部分时间都在读教材中的20多篇文章。老师对一篇文章进行细致琐碎的进行分析,剥夺了学生独立的阅读时间,学生错失了获得阅读体验的机会;虽然提倡群文阅读,但实际教学中仍以单篇阅读为主要学习形式;虽然有名著阅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总会以考试为主要目的,甚至以做题代替真正的阅读。第三,阅读能力培养策略。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语文老师,更应该成为学生阅读路上的领路人。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离开大量的阅读实践去谈阅读,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要培养和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第一步一定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遨游于阅读的海洋,才能真正汲取文字的精华。这个道理就像教孩子学游泳就必须把他放到水里一样显而易见。那么,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哪些策略呢?(1)降低阅读门槛让学生不带任何目的和任务,自由自在的去阅读,随心所欲地去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感受。但实际学习过程中不论老师或家长都很难做到。学生对读书本来还是蛮有兴趣的,奈何我们读书的功利性太强,为了考试,为了得高分,为了装点门面,我们才让孩子去读书。语文书上的课文阅读与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的阅读;名著阅读也是为考试而读,甚至因为时间紧张,被压缩成做题目,以大量的训练代替真正的阅读。 我们愿意为了一切功利的目的去读书,就是不为了阅读而阅读,不什么都不为而阅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阅读经历,一篇文章,如果不带任何任务的情况下去读,则兴味盎然,读来甚至欲罢不能。可是一旦变成一篇需要精读精讲的课文, 2我们要去概括它的内容,说出它的主旨,分析它的写法,那这篇文章立刻变得面目可憎,令人作呕了。学生其实对没有任务的阅读更感兴趣,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好玩而阅读。我们小时候读武侠小说,金庸的,古龙的,梁羽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上课读、下课读,白天读,晚上读,家长怕费电,不准开灯,就打个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读。那时的阅读没有任何门槛,阅读兴趣反而在这轻松自在的环境里培养起来了。(2)简化阅读教学的环节建议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少花时间一厢情愿地分析,多给学生自由自在地读书时间,不要太严肃,读书本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是我们把读书妖魔化了。那怕鲁迅的文章,我们初中阶段选的也都是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适合孩子理解的篇目。睡觉摆个大字,害的我没法翻身的阿长;自己沉浸在文章中摇头晃脑地朗读,学生跑完了都觉察不到的寿镜吾老先生;梳着油光水滑的高耸发髻的清国留学生;一群水性高超,在梦幻般的月夜前去看戏的少年......一个个个性鲜明,真实可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虽然有他主题的深刻与犀利,但同时又有他语言的丰富幽默,既有辛辣的讽刺,又有浓浓的人情味。“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是众人的英雄,他在高高的神坛上,但他又把真诚的自己袒露在读者面前,亲切自然,我们要告诉孩子:从小接触这样一位“真”的人,有趣的人,深刻的人,满怀悲悯之心的人,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语文课堂上我们用两节课三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分析一篇文章,提各种问题去“刁难”学生,真的是得不偿失。比如我们会在阅读教学中不停地提各种问题,美其名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你就遇到了一个确实有难度的问题,可是你又很执着的想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百般启发、引导,奈何学生就是启而不发,始终不能给我们一个我们想要的标准答案,我们就会恨铁不成钢地咬牙切齿地在心里着急,学生则被吓得噤若寒蝉,更是想不出你想要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于是,这节阅读课就被你上进了死胡同。建议我们在一篇课文中最多教给学生三个点,(一般一到两个就行)大道至简,越简单可能其中所包含的智慧越丰厚,越简单学生才越愿意在课堂上与你互动,笔者一直的主张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果你没有充分的备课,拿到文本,自己离了教参还是一团糊3涂浆,那我觉得你就闭嘴吧,让孩子自己去读,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实在不行,就让学生背诵积累,也好过我们低效的一厢情愿的分析。(3)营造读书氛围我的方法不仅是在班级里设有图书角,给学生订报纸和杂志。每个月更换一次图书。报纸杂志有《中国教育报》、《南方周末》《参考消息》《读者》《意林》《环球人物》等等,学生自由阅读;每周五的两节阅读课全部交给学生,一节课读书,一节课交流。他们读他们的,我读我的,互不干扰,并且我个人每个月还有一个书单,两到三本书,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心理学的语文专业的。 比如今年六月份我的书单是《知行合一王阳明》《人性的弱点》;七月份的书单《高度参与的课堂》《自卑与超越》《红楼梦》(节选) 老师列书单,孩子们有样学样,也列书单,并且写读书笔记。笔者认为这才是语文老师该有的样子。如果老师都不读书,又怎要求孩子去读书呢?2.引领学生享受朗读妙处余映潮老师说:“没有朗读课文的语文课只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语文课,老师必须和学生一起美美地听,美美地读。”朗读可以文本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用声情并茂,饱含深情的声音把学生带进文本情境中,深入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体验文章的丰富内涵,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朗读,感受文章,尤其是诗歌和散文中由声音传递的意思、情味。“文学作品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存在于声母、韵母、声调轻重缓急等语气、语调里。”“你的耳朵不会抗拒你的眼睛所忽略的地方。诗中的节奏或是押韵的地方,能帮助你把该强调的地方凸显出来,增加你对这首诗的了解。”比如肖培东老师教授《孔乙己》时就有三重境界:第一种境界:学生尝试“素读”,传达对文本的理解。 学生“素读”,是指在朗读的最初环节,在没有经历老师任何指导的自主朗读。这时的朗读,是以学生对文本的感性理解为基础,是学生用声音传达对文本原初4理解。本次朗读,是课堂朗读指导的起点。第二种境界:教师指导朗读,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朗读引导着朗读者和听者走向文字作品更深的去处。”而要促进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需要老师从重音、语速、语调、语气等朗读技巧方面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学生再通过朗读对文本进行揣摩。第三种境界:学生借用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这是学生在已经理解了文本内容、作者情感之后的再次朗读。此时的朗读,是“融情于声”“以声传情”,是借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此时的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此时的朗读,似乎又回到了第一种境界,但却已不再是“感性”朗读,而是经历了训练、经过了理解后的“理性”朗读。“三种境界”式朗读是肖老师《孔乙己》研讨环节使用的最主要朗读教学方式。朗读教学的“三种境界”,即从学生“素读”到教师指导下的朗读,到充分理解内容、情感后的朗读(其实,朗读教学的“三种境界”也是课堂朗读的三种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推进、层层深入,最终抵达既深刻理解文本,又能够用声音表达理解的层级。同时,本次朗读的成果又成为下次、下节课学生朗读的起点。这样,一次又一次“三种境界”式的朗读形成一个又一个“学习闭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没有比这更能证明朗读的意义了。书声琅琅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师生共读的语文课堂才是最美的语文课堂。散文诗歌要读,小说戏剧要读,议论文说明文同样要读。读出情感,读出情境,读出思想。学生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感动,教师也在读中沉浸,在读中升华,让孩子的心在朗读中软成春天里的一汪水。朗读是语文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朗读,读文字中的感动与深刻,读文字外的空白与悠远,读作者的精致与匠心。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会5思考,在诵读中领悟情感,在诵读中陶冶心灵。朗读,是师生间最动听的对白。3.唤醒学生生活经验(1)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勾连。初中生虽然年龄小,阅历少,可是并不代表他没有生活经验,但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很多孩子的思维停滞,没有把文章内容,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的意识。没能将自身的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与阅读的文章发生真切的关联。但实际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和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密切相关的。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唤醒学生的记忆,让他沉睡的生活经验在老师的启迪下欣欣然张开眼。比如在《秋天的怀念》,学生没有史铁生双腿瘫痪的生活经验,但是,他成长过程中一定有遭遇挫折的经历,那时的心情是否也是迷茫无助,无可奈何的?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是否也有一个人,也许是母亲,也许是父亲,也许是爷爷奶奶,小心翼翼而又心怀关切地注视着他,忍耐着他,包容他?只不过他从来也没有留意过罢了。可是老师却可以透过史铁生的文字,让学生迟钝的情感变得敏锐起来!让学生沉睡的心灵苏醒过来!在生活中五官洞开,触碰琐碎单调生活中的动人之处。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就读到了自己!阅读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书中遇见自己!(2)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我常跟学生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一生中的生活空间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脚到不了的地方,却可以通过阅读,让心灵到达!透过无数经典的作品,我们跟随着作者,随着书中的人物经历千百种不同的人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发现一个个未知的世界。对一篇文章,学生之所以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的不足。从而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